跨国公司嵌入影响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的机制_第1页
跨国公司嵌入影响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的机制_第2页
跨国公司嵌入影响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的机制_第3页
跨国公司嵌入影响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的机制_第4页
跨国公司嵌入影响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的机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跨国公司嵌入影响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的机制

跨国公司关系嵌入表现为跨国公司在集群区域与本地企业形成以持续稳定、相互信任、互惠与共同解决问题等为特征的合作关系。根据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理论和经验,跨国公司在与当地企业关系嵌入程度高的区域能够建立起较高的知名度并形成较低的投资风险,通过投资的“示范效应”和路径依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进入集群,完善集群产业链条,形成资源集聚优势。针对我国产业集群的相关文献也多支持这一观点。陈守明以上海安亭汽车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吸引跨国公司在本地投资设厂、集聚相关人才和配套企业对形成产业链前后向联系和专业化人才市场的推动作用。江军民阐述了东道国产业集群通过跨国公司外包关系实现集群升级的机理,认为与跨国公司建立的稳定外包关系能够通过创建集群品牌、构建创新网络实现集群整体升级第一节跨国公司嵌入与物流产业集群创新一跨国公司关系嵌入与集群创新跨国公司关系嵌入表现为跨国公司在集群区域与本地企业形成以持续稳定、相互信任、互惠与共同解决问题等为特征的合作关系。根据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理论和经验,跨国公司在与当地企业关系嵌入程度高的区域能够建立起较高的知名度并形成较低的投资风险,通过投资的“示范效应”和路径依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进入集群,完善集群产业链条,形成资源集聚优势(Birkinshaw,2000;梁琦,2004;茹玉骢,2010)。针对我国产业集群的相关文献也多支持这一观点。陈守明以上海安亭汽车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吸引跨国公司在本地投资设厂、集聚相关人才和配套企业对形成产业链前后向联系和专业化人才市场的推动作用。[206]江军民阐述了东道国产业集群通过跨国公司外包关系实现集群升级的机理,认为与跨国公司建立的稳定外包关系能够通过创建集群品牌、构建创新网络实现集群整体升级。[207]对嵌入集群的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来说,关系嵌入一方面可通过持续稳定的关系为集群引进更多资源,强化集群集聚优势,另一方面信任、互惠等机制可帮助双方协调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共同克服创新过程中的困难,还能遏制创新成果扩散过程中的机会主义现象和投机行为,降低创新风险和不确定性,使它们分享和扩散创新成果的意愿更强,对合作的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双方来说都能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Anderson等以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子公司在东道国与当地上下游合作企业及客户的业务关系对降低当地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发挥的显著作用。[17]Cyert和Goodman认为企业合作过程中的冲突协调是一种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能够减少创新不确定性并推动合作创新绩效。[208]Mulu等探讨了埃塞俄比亚地区鞋业产业集群成功的关键,认为集群形成的社会网络是资金和人才流动的重要通道,集群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能够使其保持资源集聚优势。[209]物流产业集群是物流企业以满足物流需求为目的,提供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服务功能的集合体。跨国公司与集群当地物流企业的关系嵌入主要表现为针对某些特定的物流服务环节相互协作,共同提供物流服务。跨国公司关系嵌入能够以物流业务合作、资源共享、知识溢出等方式提高集群本土企业的服务水平,同时也能帮助跨国公司快速进入本地市场。探索性案例中的DE(厦门)有限公司作为入驻厦门15年的外商独资企业,与本地国有企业ZY物流公司建立的合作关系已经超过10年,通过ZY公司的运输线路、网点和部分仓储设施成果开辟了新市场。而ZY物流公司则通过与DE公司合资建立仓库、共建合作小组、接受业务指导等方式提高了物流作业效率,改进了原先不科学的作业方式。因此,根据上述分析,本章再次提出假设1:跨国公司关系嵌入对物流产业集群创新有正向影响。二跨国公司结构嵌入与集群创新集群中部分企业的结构嵌入程度高意味着这些节点占据集群重要资源和关键通道,通常会形成核心企业,其他成员则围绕它们形成核心—外围结构。与结构松散的集群相比,具备这种网络结构特征的集群在核心成员的推动下,具有较高的创新扩散效率(Mikael,2005;Tortowllo,2010)。李卓蒙运用仿真验证的方法对比了在不同类型的集群网络结构中创新扩散的网络整体收益,仿真结果显示拥有核心节点的网络结构对集群创新扩散最有利。[210]Boari对集群核心企业的作用进行了阐述,认为核心企业在集群中发挥的作用体现为:为其他中小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机会、通过衍生新创企业增强集群活力、对其他企业形成示范效应、及时发现危机并带领集群转型。[211]Alder和Kwon认为社会网络中的权力能够帮助成员提高对风险的感知度和对市场的判断力,有利于组织规避预期的风险,提高创新的成功率。[212]Cho、Hwang和Lee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临界值方法证实市场化条件下推动创新扩散的最优途径是由具备较强网络管理能力的意见领袖推动。[213]罗晓光和孙艳凤设计了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创新扩散网络仿真模型,以分析网络结构与创新扩散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网络中心度越高,创新成果扩散的效率越高。[214]在跨国公司嵌入物流产业集群的情境下,跨国公司结构嵌入程度高表现为集群中的网络规模大且居于核心位置。联系对象多意味着跨国公司可以通过丰富的知识来源发现更多的创新机会,核心位置代表跨国公司在集群网络中具有位置优势和网络权力。Akbar的研究证实了企业在网络中的位置与创新绩效的相关性。[215]邓峰的研究发现,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具备较强的网络权力时,能够成为集群和外部区域的交互界面,通过集群运行效率和关系效率间接影响集群的创新绩效。[216]为保持稳定的运营环境,降低运营成本,拥有网络权力的核心企业会通过有效配置集群资源并协调网络冲突,提高网络整体运行效率。对集群其他企业来说,跨国公司结构嵌入一方面可从规模上拓展集群边界,另一方面可通过择优选择合作伙伴,形成对当地物流企业的竞争效应,增强其他企业的创新动力。探索性案例分析中的本土企业WQ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都表示集群核心跨国公司对他们的高标准是基于跨国公司本身的综合实力和在集群中的关系网,促使他们通过不断提高自身实力保持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因此,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假设2:跨国公司结构嵌入对物流产业集群创新有正向影响。三跨国公司认知嵌入与集群创新绩效认知模式主要是指个体或组织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外部世界和自身的判断和感知,认知嵌入表示网络成员之间在思维模式、未来愿景、语言、价值观、理念等方面的相似度。Cooke和Wills指出目标、文化和愿景作为组织社会资本的一种类型,能够帮助企业通过获取更多复杂的、内隐性知识实现对创新能力的推动。当集群成员在思维、语言、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相近时,网络中存在较高的集体认同感和共鸣,可促进成员突破组织界限,排除交流沟通的障碍,有利于双方的合作互动形成类似的理解,形成良好的合作文化。[137]集群成员之间对未来的发展目标一致时,会减少合作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在创新过程中遇到问题与困难也能够互相帮助。蔡彬清和陈国宏的研究表明,在链式产业集群中,企业在经营理念与组织文化方面的相似有利于提高集群的创新绩效。[134]付向梅和曹霞认为在具有异质性、多样化成员的联盟企业之间,具有共同愿景能够形成引导作用,催生成员的创新意愿。[217]王雷以上海ICT集群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外资的认知嵌入对集群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内外资企业之间的认知模式越相近,外资企业的知识溢出渠道越丰富,溢出效果越显著。[184]在跨国公司嵌入的物流产业集群中,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呈现相似的企业文化、思维模式和发展目标等认知模式,在合作过程中能够增强对彼此的认同感,减少集群中的资源流动和组织沟通障碍,促进企业间的互动联系。在探索性案例分析中,厦门的ZY物流公司与DE(厦门)有限公司经过长期合作,秉承“精诚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在合作过程中较少发生冲突和矛盾,ZY物流也通过与DE(厦门)有限公司的合作实现了营业额和利润率的快速增长。因此,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假设3:跨国公司认知嵌入对物流产业集群创新有正向影响。第二节知识资源的中介作用一跨国公司嵌入与知识资源(一)跨国公司关系嵌入与知识资源知识资源通常内嵌在技术、任务项目或相关人才中(Beckmann,1995),关系嵌入是构建知识流动通道、帮助成员获取高质量知识的较为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关系嵌入形成的紧密、频繁的业务合作联系和员工之间的个人交往通过拓展企业间的交流渠道,可促进知识在集群中的流动和传播,增加集群企业获取知识的机会。信任和互惠等关系协调机制又能够减少知识流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保护倾向,加强合作伙伴之间传递知识的意愿。相互信任能够使成员之间更加了解对方,在稳定持续的合作过程中表现出对彼此承诺的可靠性预期和履行责任的自觉性,是市场交易中处理冲突矛盾最有效的协调机制(Mayor,1995;Arrow,1974)。Lane等指出主体之间的信任关系能够帮助知识资源转移双方理解对方的意愿和需求,提高转移效率。[218]Lee的研究认为合作双方持续稳定与互相信任的合作关系使企业之间的界限变得逐渐模糊,使企业之间交换信息、经验等隐性知识的意愿更强烈,并且随着合作时间的延长企业之间会逐渐形成隐性知识分享惯例。[219]共同解决问题能够通过合作任务和项目,使集群成员通过“干中学”“任务中学”等形式增加观察、体会的学习机会,减少学习过程中知识扭曲的现象,提高隐性知识的外显度,获取更多、更高质量的知识。刘雪峰等认为,集群企业的关系嵌入与知识、经验等内隐性资源的获取直接相关。[220]技术知识需要企业投入大量时间和成本才能形成,而关系嵌入是传递系统性、复杂性知识的有利途径,这类知识往往是代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只有借助密切、互相信任等关系嵌入,企业才有机会获取此类知识(Podolny,2001;Gulati&Sytch,2007;Eisingerichetal.,2010)。在集群中,跨国公司往往拥有关键技术、先进的国际化管理经验,而本地企业则拥有熟悉本地业务的人才、当地市场和行业信息等知识资源,关系嵌入使双方都能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多的渠道获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资源。Rugman和Verbeke认为在跨国公司主导形成的产业集群中,跨国公司本地化的优势之一是获取当地的市场经验、制度诀窍等知识资源。[221]蒲明研究了跨国公司子公司网络嵌入对其知识学习的影响,研究表明子公司在母公司内部网络和东道国外部网络中都能获取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222]Zhao等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集群通过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建立合资公司,进而实现先进技术由母公司向合资公司再到本土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转移的过程。[223]张方华和左田园以FDI集群化发展为背景,实证检验了集群本土企业通过外资企业的网络嵌入获取集群中的知识从而提高创新绩效的路径。[187]在探索性案例分析中,案例集群一的核心跨国公司FCT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与当地物流企业建立了稳定互惠的合作关系,入驻集群后陆续引进了母公司的码头作业系统和先进设备,建立了码头标准作业流程与标准,以技术和业务指导、人员共同培训、非正式交流等形式推动集群知识流动,使当地企业也能获取先进的知识资源。因此,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假设4:跨国公司关系嵌入对物流产业集群知识资源有正向影响;假设4a:跨国公司关系嵌入对物流产业集群技术知识有正向影响;假设4b:跨国公司关系嵌入对物流产业集群市场知识有正向影响;假设4c:跨国公司关系嵌入对物流产业集群管理知识有正向影响。(二)跨国公司结构嵌入与知识资源跨国公司结构嵌入可从结网规模和个体位置特征等方面对集群知识资源产生影响。跨国公司在集群中的结网规模大能够拓宽集群成员的“知识池”(March,1991),使集群企业搜索到更多、类型更多样化的知识源,这对于网络中的企业来说是非冗余的、具有较高价值的知识。一些文献则认为网络规模过大,企业接受的知识过于繁杂,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处理这些新知识,还可能需要转变企业组织结构,占用日常运营管理精力(Katila&Ahuja,2002;Lausen&Salter,2006),因此知识搜索存在一个最佳边界。在集群情境下,依托产业协作关系形成的网络规模和多样化受到集群的地理区位和业务关系的限制,集群中的知识资源一般不会超过企业的最佳搜索边界。个体网络结构特征中心度和结构洞代表了企业在集群中的位置优势,在核心位置的企业拥有的资源和信息更多、更丰富,还能够借助位置优势制定集群治理规则,推动集群知识资源流动,使其他企业借助溢出效应获取知识资源。[224]在跨国公司嵌入的产业集群中,跨国公司若结构嵌入程度高、位于集群网络的核心位置,在集群中就能够发挥拓展知识源、构建“全球管道”引进先进技术与运营观念,并通过知识势差推动集群知识溢出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在集群中的主导地位与网络权力,控制集群物流运营规则和效率,优化集群管理水平,形成高效运作的分工协作网络(Paulo,Octavil&Douglas,2002;吴丹丹和谢建国,2007;姜海宁,2012)。集群中的跨国公司借助全球生产网络和本地网络,通常在东道国集群中扮演外部技术引进者的角色。[80]任胜钢认为跨国公司在集群中的地位越重要,就越能够吸引集聚更多具有国际化经营理念和知识的高级人才,实现集群知识资源存量的增加。[78~79]张方华以知识资源获取为中介变量探讨了FDI集群的网络嵌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FDI集群的网络规模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获取都有正向作用。[225]张云伟等认为在集群形成和发展阶段,跨国公司推动形成的集群技术社区和全球生产网络通过企业衍生、人员流动可为集群本地企业带来先进的行业经验和技术,在这两个阶段,跨国公司构建的“全球管道”是集群获取技术、国际化管理与市场经验等领域知识的主要渠道。[226]因此,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假设5:跨国公司结构嵌入对物流产业集群知识资源有正向影响;假设5a:跨国公司结构嵌入对物流产业集群技术知识有正向影响;假设5b:跨国公司结构嵌入对物流产业集群管理知识有正向影响;假设5c:跨国公司结构嵌入对物流产业集群市场知识有正向影响。(三)跨国公司认知嵌入与知识资源认知模式相近的企业之间具有相似的价值观、思维模式、企业文化等,能够形成共同愿景和发展目标,双方就会基于共识展开更多交流合作,必然产生更加频繁的知识交流,形成更多的知识资源。Miles和Snow的研究表明,文化冲突阻碍信息资源的交换,在信息互通的过程中,交流双方在文化背景上的相似能够协调信息转移过程中的独占现象。[227]魏江和向永胜认为认知模式能加强企业的合作意愿,推动集群分工合作网络的建立和知识流动。[228]范婧婷和唐书林认为认知嵌入在集群中能够营造一种合作信任的文化,并且在企业间形成友善融洽的合作氛围和高效率的沟通交谈,这种环境下合作双方更愿意交换关键性的技术和经验。[229]在跨国公司嵌入的产业集群中,如果双方在思维模式、企业文化等认知方面差距较大,则会加剧沟通阻碍,双方不易发生实质性的合作,知识交流无法形成。跨国公司认知嵌入不足还会造成集群当地企业难以理解跨国公司员工的想法和观念,那么无论是员工个人交流还是人员流动,都会使员工缺乏认同感,无法使当地企业获得其携带的内隐知识内容,集群中的知识无法进行高效的传播,即使获取到的知识也是有保留的、低质量的。关涛和薛求知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如果在价值观与管理理念方面较为接近,则知识转移的效果更好。[230]此外,跨国公司与集群当地企业来自不同国家,本身的经验、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差距比本土企业之间更大,因此认知模式相似发挥的作用更多表现为缩小认知距离,协调知识转移冲突,从整体上推动集群获取更多知识资源。因此,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假设6:跨国公司认知嵌入对物流产业集群知识资源有正向影响;假设6a:跨国公司认知嵌入对物流产业集群技术知识有正向影响;假设6b:跨国公司认知嵌入对物流产业集群市场知识有正向影响;假设6c:跨国公司认知嵌入对物流产业集群管理知识有正向影响。二知识资源与集群创新绩效对于跨国公司嵌入的物流产业集群来说,跨国公司与本地物流企业在服务经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使集群中的知识不同于企业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的内生型中小企业集群。在内生性中小企业集群中,企业提供的产品、拥有的技术、采取的管理模式都较为相近,导致知识资源重复内容多,容易形成集群的冗余知识资源。但在跨国公司嵌入的物流产业集群中,企业间的差异化使集群中传递的信息、技术和经验等知识资源来源多样、可利用性较高。Yli-renko认为知识资源获取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加强新知识与先验知识的联系、整合形成创新理念;市场知识资源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新需求,产生创新意愿;技术知识资源能够减少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创新速度。[231]Simmie认为知识资源,尤其是国际范围的知识资源能够形成企业强大的知识资本,是创新活动的关键资源。[232]集群知识资源对于嵌入集群的跨国公司和本地企业同样重要。跨国公司在东道国产业集群中面临的是与母国不同的经营和市场环境,通过嵌入集群、与当地合作企业和政府部门等体制机构联系,跨国公司能够获取更多关于东道国的行业信息和市场需求,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其快速调整并适应当地的服务模式。Kafouros等认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本地化经营中收集到的市场信息与经验是母国难以提供的,这些知识能够提高跨国公司响应当地市场的速度,进而促进在东道国的创新绩效。[233]石军伟等研究了国际化经营的企业社会资本功效,认为通过社会关系网络获取的国际化市场知识能够显著提高海外扩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绩效。[234]对于当地企业来说,通过先进的技术、管理和市场知识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差距和创新的可能性,增加将其应用于创新活动的机会。杨菊萍和贾生华认为,集群中的龙头企业通过非正式交流和企业协作关系形成的集群知识资源流动渠道能够带动集群非核心企业的创新绩效。[235]郑幕强和黎贝贝以福建和广东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认为跨国公司在集群中外溢的技术、经验和信息对于集群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236]根据上述分析,此处提出假设7:知识资源对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假设7a:技术知识对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假设7b:市场知识对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假设7c:管理知识对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第三节学习能力的中介作用一跨国公司嵌入与学习能力欧洲创新环境研究小组(GREMI)与英国的Keeble、Lawson等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研究集群集体学习机制时就提出。集群区域形成的关系网络和共同语言、观念等是集群学习发生的基础(Keebleetal,1998;Lawson&Lorenzo,1999)。根据资源观、社会网络和集群创新相关理论,外部网络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来源,而集群区域具有天然的地理邻近性,加上集群各成员之间由分工合作形成的关系网络,为集群提升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Grant,1998;Nahapiet&Ghoshal,1998)。(一)跨国公司关系嵌入与学习能力首先,由知识学习的过程可知,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累积的过程,通常在短时期内难以一蹴而就地形成,长期稳定的关系使组织能够为知识资源的累积提供更多机会,减少发展学习能力过程中的障碍。合作关系形成的经验、信息、技术等知识关联通道,会对企业形成来自外部知识源的不断刺激,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更倾向于做出提升学习能力的决策和行为(Hakansson&Snehota,2000;Rugman&Dcruz,2002)。其次,共同解决问题的合作机制能够促进交易双方互相协调,并一起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问题,降低运营过程中的误差。学习过程中的整合与应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对内外部知识进行消化、改造的基础上,而共同解决问题为双方提供了知识整合应用的具体情境,帮助它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消化知识并针对自身的情况进行改造与应用。最后,学习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一定时间的累积,还会面临“技术盗用”“模仿和剽窃”等不正当学习方式的挑战。而关系嵌入的信任、互惠等机制能够规避市场合作风险,形成相对稳定的经营和合作环境,在集群中产生较强的社会规范与信念。在稳定的合作环境和外部规范的制约下,企业吸收和转移知识的风险和成本较低,相应地就能够形成较高的学习能力。Nooteboom等认为产业集群网络关系的稳定性和紧密性使企业之间交流知识的经验不断累积,对双方的认知不断深入,进而能更准确地掌握知识交流过程中的需求,对转移知识的表达更明确,因此知识转移能力也随之增强。[52]Rothaermel和Hess的研究发现,外部关系网络是企业构建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138]高春亮等以跨国公司在我国的代工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代工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关系嵌入对代工企业学习能力的促进作用。[237]杜健等采用探索性案例分析了网络嵌入和动态能力的关系,研究表明网络嵌入与动态能力显著正相关,其中对知识的获取、转移和创造能力是动态能力的重要表现。[238]杨潇和池仁勇指出,在企业合作关系中,主体互惠行为能显著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还能推动网络中的知识共享。[239]何炳华的研究指出,在集群网络中,企业间的地理邻近、依经济与社会关系形成的网络可通过共同行为规范和互补性的知识,形成集体学习氛围和知识流动网络,提高企业学习知识的能力。[240]在跨国公司关系嵌入的情境下,跨国公司与集群当地企业形成稳定持续的关系,可为物流产业集群构建知识流动的学习通道,营造共同学习氛围,增进企业之间的了解程度,降低学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为学习能力的形成和累积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假设8:跨国公司关系嵌入对物流产业集群学习能力有正向影响。(二)跨国公司结构嵌入与学习能力在集群网络中,各成员都占据某个位置,该位置同时也代表成员在网络中的相对力量。结构嵌入性越高,代表节点不仅在集群内部能够越便利地吸收各类知识,还有越多机会接触到集群外更广泛的异质性信息,在网络中的主导性越强,因此结构嵌入是发展学习能力的基础。如果集群中某个节点结构嵌入程度很高,那么集群会围绕该节点形成紧密轴辐式网络结构。在同等条件下,个体自我网络的规模越大,处理相关知识的能力越强,结构资本代表了企业创造价值或达成目标的能力(Losby,2000;Tsai,2001)。张志勇和刘益研究发现,结构嵌入性与企业知识获取和整合能力成正比。[241]张慧等的研究表明,占据优越网络位势的企业往往在网络中拥有更突出的学习能力。[242]此外,结构嵌入还代表着网络权力,这意味着中心节点为保持网络运行效率,能够通过自身的位置优势制定标准和规范,对集群学习过程进行控制,进而影响围绕在自己周围的合作企业。网络中的其他企业,出于“择优连接”和靠近网络中心的目的,也会主动提升学习能力以达到中心企业的合作要求。吴丹丹和谢建国的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对集群其他企业的作用渠道之一是吸引集聚相关企业在集群区域布局,形成竞争效应,刺激其他企业主动提高学习能力以适应竞争环境。[243]王雷和赵红岩针对跨国公司驱动型产业集群的研究表明,在集群中占据核心位置的外资企业出于降低合作成本的目的,会主动采取提供技术服务、加强质量管理等措施提升集群学习能力。[244]在跨国公司嵌入的物流产业集群中,集群中的跨国公司机构是其全球组织的一部分,拥有天然的跨国界经营优势,结构嵌入形成的位置优势使其能够充分整合母国与东道国的知识资源,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凭借在本地集群网络中的权力,出于优化本地合作网络的目的,跨国公司可在集群范围内有选择地转移知识,集群中离核心企业越近的企业越能够享受到知识溢出,这将使周边和外围的企业主动提升学习能力以提高自己在网络中的位置。因此,在跨国公司凭借结构优势整合集群内外知识资源的情况下,集群整体的学习能力也能受到其网络地位的影响而实现提升。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假设9:跨国公司结构嵌入对物流产业集群学习能力有正向影响。(三)跨国公司认知嵌入与学习能力组织行为和能力受到认知模式的影响。在认知嵌入视角下,跨国公司与集群本土企业会形成相似的认知模式,能从改善学习效果、加强学习意愿等方面提高集群学习能力。认知模式的相近减少了企业合作过程中的冲突和摩擦,降低了学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知识信息的模糊性,[245]能够改善集群吸收和转移知识的效果,通过集群知识增量的累积推动学习能力的发展。Weber和Camerer认为组织间学习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共同的语言、文化、思维等。[246]Simek等认为思维方式能够形成企业知识共享习惯,带动企业知识获取、整合能力的增强。[247]谭云清等以我国国际接包企业为例研究了企业的国际社会资本对学习能力的正向影响。[248]认知嵌入还表现为双方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共同的发展目标会使合作双方产生认同和归属感,愿意将对方纳入自身发展体系中,使双方拓展合作领域,为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更多机会。在跨国公司嵌入的物流产业集群中,跨国公司认知嵌入一方面使企业交流合作的冲突减少,可改善集群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跨国公司先进的制度理念的示范效应,可推动当地企业提升学习能力的主动性和意愿。因此,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假设10:跨国公司认知嵌入对物流产业集群学习能力有正向影响。二学习能力与集群创新绩效在集群创新过程中,学习是集群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高创新绩效的重要途径,而学习能力决定了学习过程的最终结果,即学习能力会决定组织能否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或绩效、提高幅度有多少等。因此,学习能力是嵌入作用于集群创新绩效过程的关键因素。创新是一个将外部信息和知识不断内化的动态过程,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中,集群需要不断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流以保持对机遇和风险的感知,这样才能避免陷入结构刚性和锁定效应。识别和获取能力使集群企业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准确地识别、获取自身有价值的资源,在拓展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增加发现创新机会的概率,还能够避免集群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路径依赖性导致的思维固化。消化能力可帮助集群企业更高效地从外部资源中提炼出能为自身所用的核心知识。整合能力则可使企业将先验知识和习得知识,管理、技术和市场知识等各类型的知识融会贯通,这些知识互相补充,能够弥补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短板。知识应用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最后也最关键的步骤,单纯的知识积累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创新活动,而利用能力决定了企业能否同时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将创新构想和机会转化为创新成果,成功将各种知识中蕴含的新思路、新想法转化为创新产出。[210]知识转移能力可使单个企业吸收的各种多样化和差异性知识在集群中充分流动,减少学习时间和成本,拓展集群整体的知识边界和纵深,进而使集群表现出更加显著的创新绩效。相关学者也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证实了学习能力对创新的促进作用。钱锡红的研究表明,学习能力越强,集群企业获取的创新收益越大。[249]陈金丹和胡汉辉以南京大明路汽车产业集群为例,探讨了集群学习能力对集群的影响,研究发现:学习能力是集群整体知识存量增加和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250]Tseng等认为企业的知识学习能力与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关系。[251]秦剑通过对在华跨国公司的调查发现,学习能力对跨国公司突破性创新绩效能产生正向影响,原因在于学习能力能够使跨国公司将东道国知识和母国知识有效整合,并通过在东道国的分工协作网络进行推广和应用。[252]谢洪明等的研究也证实学习能力在网络关系嵌入与管理创新之间能起到完全中介作用。[253]谢泗新和张文华分析了资源整合视角下的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运行机制,研究指出创新网络的高效运行需要企业对不同来源的资源进行甄别、吸收和整合,并实现研发与应用,从产业层面看也同样要加强对集群内各类知识资源的融合和优化。[254]在跨国公司嵌入的物流产业集群中,学习能力既可以使集群不断吸收外部网络先进知识,也能使知识在集群内部网络中高效扩散,充分发挥跨国公司在集群中的“知识守门人”的作用,实现集群协同创新。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11:学习能力对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第四节跨国公司嵌入影响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调节变量一环境动态性(一)环境动态性的内涵随着创新的网络化、非线性以及市场环境的多样化,集群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外部环境对集群的影响。根据资源观理论,外部环境是组织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而环境的动态性是促使集群采取各种适应性行为以提高自身绩效的直接原因。环境动态性一般是指外部环境的不确定、不可预测性或动荡性,对集群主体——企业——而言,在一定时期内,不确定性最高、对自身运营影响最显著的主要是技术、市场和行业环境。[255]技术环境的动态性表现为集群所在行业的技术更新换代,行业环境的动态性主要体现为集群所在行业的竞争性,市场环境的动态性则主要体现为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目前我国物流产业集群面临的技术动态性体现为物联网、自动化仓库、物理信息处理系统等物流设施设备的变革和更新;市场动态性体现为社会物流总额不断增加,物流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如跨境电商、冷链物流、多式联运等;行业竞争性则体现为物流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跨国物流公司加快本地市场扩张等。在集群发展过程中,嵌入特征与创新活动也会随着外界环境而变化。面对创新活动的开放性,跨国公司和本地物流企业同样面临环境动态性带来的风险和压力,因此外部环境在跨国公司嵌入影响创新绩效的过程中发挥的调节作用不容忽视。(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在动态的外部环境下,东道国产业集群中的跨国公司和当地企业都面临不确定环境带来的创新风险,都需要获取更多知识,创新相关资源。Sirmon等认为环境动态性越强,企业的创新活动越需要获取外部资源、提高自身能力与环境相匹配,换言之,外部资源和自身能力对创新的作用就越显著。[256]在集群环境动态性强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对集群创新绩效的作用可能会更突出。原因在于以下几点。(1)环境动态性能够突出跨国公司的超本地知识优势。跨国公司在嵌入东道国集群网络中的同时也嵌入了母国内部网络中,具有天然的超本地知识联系。环境动态性能够促使跨国公司内部网络中的母公司向海外子公司转移知识。当集群外部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动态性增强的,本地市场在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会相应提升;为保持市场份额和技术优势,母公司会相应加大对东道国子公司的技术转移力度(姜瑾,2007;邓丽娜,2015)。Blostrom等和Sjoholm分别以墨西哥和印尼两个国家为例,研究了跨国公司在东道国面临的市场竞争与母公司技术转移的关系,研究表明东道国市场需求不确定性会迫使母公司提升东道国市场的战略地位并向海外机构转移先进技术,以维持市场份额。[257]因此在动态环境下,东道国集群中的跨国公司能够通过母公司内部网络和自身知识基础强化资源优势,为集群引入先进的异质性、先进的知识,发挥集群的外部通道作用,加强集群竞争优势。另外,集群当地企业通过跨国公司关系嵌入形成的密集知识流动渠道和知识交流意愿,在相似的认知模式下形成的合作惯例,以及更多跨国公司引进的高质量知识资源,降低了当地企业在环境不确定情况下搜索外部知识的成本。江青虎的研究证实,集群面临的技术和市场动态性越强,非正式交流、员工流动等集群知识交流通道对集群竞争优势的正向促进作用就越显著。[258](2)双方互相信任、互惠、共同解决问题等关系机制也能够降低同行业竞争带来的创新风险,规避搭便车、不正当竞争等不道德行为。在行业竞争度高的环境下,单个企业创新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导致一部分企业退出市场,生存下来的企业将更注重构建关系网络,加强合作深度和网络协调力度,通过“抱团取暖”实现能力提升(张雪兰,2007;王松和盛亚,2011)。Walter等指出,在面临动态的竞争环境时,企业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的社会资本能够通过风险共担帮助企业减少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259]程跃等分析了不确定环境下集群创新网络的演化,研究表明在同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更倾向于建立紧密的联系(如战略同盟等),共同提高自身能力。[260]因此,在环境动态性强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能够通过跨国公司海外知识网络和集群当地网络的知识传导,增加集群中整体异质性、新颖性的知识存量,提高集群整体竞争力,对集群创新绩效的作用会更显著。基于上述分析,本章提出假设12a: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跨国公司关系嵌入对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影响;假设12c: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跨国公司认知嵌入对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影响。环境动态性对跨国公司结构嵌入影响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调节可能会有所不同。以往文献对于环境不确定性调节网络规模、开放性等整体结构影响集群创新绩效的研究较多,一般以网络整体结构为研究对象,但研究结论还存在争议。有的学者认为紧密的网络结构会使集群在动态环境下陷入“锁定效应”,而松散的结构更有利于集群在动态环境下获得创新优势。Eisingerich等在集群网络嵌入影响绩效的模型中引入环境不确定性,研究认为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集群网络开放性对集群绩效的影响,对于网络强度对集群绩效的影响则起到反向调节作用。[261]洪茹燕认为在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集群企业建立松散的、拥有多样化联系对象的网络更有利于企业创新。[262]在跨国公司结构嵌入程度高的物流产业集群中,跨国公司居于集群核心位置,对资源和知识的流动拥有较大的控制度。虽然环境动态性能够激发跨国公司本身的创新动力,但当集群处于外部技术与市场环境变化剧烈、行业竞争度很高的情况下时,跨国公司在集群中的中心地位可能会使其对行业核心技术和市场关键知识进行封锁,对集群优秀人才采取保留控制措施以维持自身竞争优势。总体来说,我国物流产业集群当地企业与跨国公司在市场领域、技术水平和服务标准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在集群外部环境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当地企业在以跨国公司为中心的网络中,能够通过跨国公司推动形成的高效率的知识流动和溢出迅速提高自身能力。但在环境动态性强的情况下,当地企业如果过于依赖跨国公司,则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