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中的应用_第1页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中的应用_第2页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中的应用_第3页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中的应用_第4页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以“降低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原因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由活动前的21.1%降至6.5%(P<0.05),目标达成率为111.1%,圈员7个方面的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应用品管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词:肠造口;品管圈;刺激性皮炎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是造口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国内文献报道发生率约为3.8%—26.9%[1],不仅给造口患者带来身心痛苦,增加经济负担,同时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是指肠道分泌物、排泄物经常刺激导致造口周围皮肤潮红、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形成溃疡,局部剧痛[2]。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所组成的小组。这些小组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环节中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应用各种统计工具,以全员参加的方式不断进行维护和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3]。我科2016年1-6月,针对肠造口患者开展以“降低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3月—2016年5月在我科行肠造口术的31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22—87岁。结肠造口26例,回肠造口5例。以2015年10月—2015年1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在我科行肠造口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31—88岁。结肠造口33例,回肠造口5例。对照组及实验组均排除了合并肠瘘的患者。两组性别、年龄、造口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组织品管圈2016年1月,胃肠外科护士成立QCC小组,设立圈名为“放心圈”。放心圈成员8人,其中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1名护士;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平均年龄30.1岁。“放心圈”圈长1名,由普外科专科护士担任,辅导员1名,由我科护士长担任。1.2.2主题选定圈员们利用头脑风暴法提出6个临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作为待选主题,分别从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四个方面,根据5-3-1评分法进行打分,最终确定以最高分——“降低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作为活动主题。1.2.3拟定活动计划根据品管圈10个步骤的内容,确定各步骤时间长度、负责人、使用的品管工具,拟定活动计划并绘制甘特图。活动时间为2016年1月—2016年6月,主要运用头脑风暴法、柏拉图、鱼骨图、雷达图等品管工具。1.2.4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回顾2015年10月—2015年12月38例肠造口患者调查数据,出现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患者为8人,发生率为21.1%。制定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原因查检表,针对出现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患者进行查检并绘制柏拉图,结果发现根据80/20原则“护理不当”及“造口位置不合适”占77.8%,为出现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主要原因,也是本期活动的改善重点。根据主题选定阶段圈员们对圈能力的打分计算出圈能力为80%,按下例公式计算出目标值: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百分比×圈能力,确定改善后的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应下降至8.0%,降幅应达到62.1%。1.2.5要因分析全体全员参与,运用头脑风暴法,分别针对“护理不当”和“造口位置不合适”两个改善重点进行要因分析,并绘制鱼骨图。利用要因选定表,圈员们分别进行打分,根据总分选定要因后并进行为期一周的真因验证,最终得出真因为:无系统培训、无规范化管理流程、宣教方法单一、定位标识不清。1.2.6对策制定与实施针对真因,我们拟定了4组对策群,并指定专人负责每个对策组改善措施的落实。1.2.6.1培养造口治疗师,完善造口专科护士培训计划,按计划对护士进行培训、考核。①我科培养1名造口治疗师,开展造口门诊,定期培训、指导本科室护士造口相关理论、操作,对造口患者进行护理干预。②完善院内专科护士培训计划,1个月内完成对科室培训小组成员的理论、操作培训及考核。③培训小组成员考核合格后对科室其他护士进行培训、指导、考核。通过分组搭配,造口并发症情境模拟,视频指导等多种方式的培训、指导,是护士掌握过硬的理论和操作知识。④对进入科室的新护士进行岗前造口规范化培训,3个月内完成包括理论及造口护理操作的培训、考核。1.2.6.2制定流程,并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考核,进行造口患者规范化管理。①分别制定造口患者规范化护理流程、造口定位流程、造口患者宣教流程,组织护士学习新制定的流程,并考核。造口患者规范化管理将术前造口定位,分阶段、多途径护理宣教,健康宣教效果评估体系,造口常规护理及并发症处理相结合,形成一套科学化、系统化、持续性的造口护理管理规范,指导护士工作。②按照新制定的流程,制作造口患者术前记录表、规范化护理流程表、健康教育实施单、造口患者调查表,并在临床中规范记录、签名,将造口规范化管理落实到实处。③简化造口更袋操作步骤图,并以宣传板报形式挂于病区墙上,便于患者学习。④修改造口患者护理手册并发放给患者,手册图文并茂,按照宣教流程分阶段展示造口相关知识及生活注意事项,使其更贴近患者需求。⑤在造口患者床头牌、一览表标牌上用代表造口的玫瑰花进行标识,提醒医护人员,体现圈员对造口患者的人性化关怀。⑥圈员根据造口常见位置,设计并制作造口患者专用病号服,便于造口护理,同时避免操作时因污染病号服及床单位而增加护理工作量。⑦每月开展一次阳光之家,组织造口患者进行集体宣教、造口访视。1.2.6.3制作造口定位视频、护士版及患者版造口护理操作视频。①录制护士版造口护理操作视频,包括各种常用造口护理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这是国内造口护理操作规范视频中均未涉及的。因为在临床造口护理工作中,会根据患者造口或者造口周围皮肤情况,使用一些造口护理用品,录制视频规范这些产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可帮助护士更直观、规范的掌握造口护理操作。②制作的患者版造口护理操作视频,在造口患者出院前让其观看,使患者更易掌握。③通过培训,造口定位理论知识护士均已掌握,但仍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录制术前造口定位操作视频,对护士进行培训,使护士直观的掌握定位方法。1.2.6.4术前定位时以油性记号笔标记,并用95%酒精固定、透明敷料保护,术晨检查标识的清晰度。①选用耐擦、耐水的油性记号笔在造口处作标记,并用95%酒精进行固定,记录在术前记录单上。②患者洗澡后再行造口定位,如果定位后患者需洗澡,用3M防水透明敷料保护,洗澡后取下敷料。③告知患者作标记的目的、注意事项,使患者有自我防护意识,如有标记模糊不清、褪色等情况,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再用记号笔加深。④术晨再次检查患者造口定位标记是否符合要求。组别例数刺激性皮炎例数发生率(%)对照组38821.1实验组3116.5P<0.051.3观察指标患者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发生情况1.4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2结果2.1两组造口患者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情况(表1)表1两组造口患者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情况2.2无形成果通过本次活动,全体圈员在Q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荣誉感、责任感等7个方面均有显著提升。3讨论3.1降低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的重要意义造口的存在改变了患者的身体外形,影响其自尊,易出现自卑感,一旦出现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问题,不仅造成皮肤损伤,给患者带来痛苦,更增加了肠造口护理的困难和经济负担,患者心理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产生社交困难,严重者会产生厌世心理[4]。因此护理人员因充分认识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危害性及对护理质量的负面影响,积极采取措施,将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降至最低,提高肠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3.2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品管圈是一种运用群体智慧、集体力量、团队精神的改进程序,使员工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从而提升品质。我科经过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及应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已形成了标准化管理流程,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下降至6.5%,效果显著,减少由于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给患者带来的身心损害,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3.3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升圈员的综合能力品管圈活动作为实施护理质量改进的一种方法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不仅加强了质量改进,同时也提升了护士的整体能力,提高团队凝聚力及圈员个人价值感[5]。整个品管活动过程中通过鼓励圈员发散思维、提出合理化建议,学习并尝试运用了多种品管手法及工具,提高工作效能,极大提高了护士的品管能力。参考文献[1]张俊娥,郑美春,张惠芹.结肠造口病人造口护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2833—2836.[2]万德森,朱建华,周志伟.

造口康复治疗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217-218.[3]周东梅.品质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