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空经济区对腹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论框架
第一节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演变临空经济区是一个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LandryM.和EdwardsS.研究指出机场最初被用来作为发展经济的廉价方式。最初的机场建设只需要一块田地,而随着科技的发展,飞机的性能和耐用性得以提高,机场的支持服务需求开始增加,这需要具有预见性的规划[71]。因此,合适的临空经济区划分方式成为学界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不同学者在研究中给出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划分方式,程博认为空港经济的形成路径演变是指空港在影响因子作用下的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的动态过程,其形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其衍化一般要经过点(空港核心企业)、线(空港产业链)、面(空港产业集群)三个阶段[46];而王兆宇则认为临空经济产业调整趋势存在着内在的逻辑演进规律,从主体产业角度区分需经过物流业、加工业到航空配套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再到休闲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三个阶段[72]。本书按照临空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及临空经济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同时结合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历史,参照杜曼玲、王耀球概述的临空经济区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演进方式[73],将临空经济区的演变划分为形成阶段、发展阶段以及成熟阶段。一临空经济区形成阶段1959年,爱尔兰香农国际航空港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意味着世界首个临空经济区的诞生。曹允春对临空经济区的形成进行了说明,指出机场直接影响了区域生产的空间分布,机场区域的空间收敛性降低了运输的空间成本和时间成本,导致区域的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流动性更强,从而区域的经济开放度就会增加,产业就会围绕机场在该区域集聚。产业集聚带来的正反馈的自我强化机制,导致临空经济区域逐渐成为核心,而其他区域逐渐沦为外围[33]。对于临空经济区形成阶段的动力机制,曹允春认为在临空经济区发展的起步期,也就是在形成阶段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机场的驱动力,而外源性动力起到的作用比较微弱,基于时间成本的区位选择机制使得时间价值偏好性企业在机场周边大量集聚[74]。临空经济区形成阶段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国际资金和本地原料来发展加工贸易,产业构成和布局都相对简单,存在较大的自发性。在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方面,形成阶段中的临空经济区主要发挥着运输经济的功能,航空运输使产业上下游之间联系更加密切。王晓勇指出,航空运输产业本身需要多个部门、产业的相互配合,虽然机场周边传统产业仍占据优势地位,包括与航空运输直接相关的产业如航空公司、空中管制机构、油料和航材设备制造企业等和货代、配送、仓储、基本的生活服务业及其他驻机场机构(海关、边防、检验检疫等),但也集聚了航空公司、机场服务以及飞机设备制造、仓储货运等多个临空指向型新兴产业[75]。临空经济区在形成阶段中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仍以传统产业为主,临空产业发展较弱;二是航空服务业有一定的发展,但功能相对简单;三是临空经济区内产业相互联系较弱,关联性不强;四是临空经济区空间仍然较小,入驻产业大多紧邻机场布局。这就决定了在形成阶段,临空经济区对腹地区域经济的影响十分有限。杨友孝、程程认为在临空经济区的形成阶段中,由于临空指向型产业集聚程度低、数量少,无法实现极化效应和溢出效应,上下游的产业也联系较少,因此对腹地区域经济影响主要体现在航空运输及直接关联产业所带来的收入上[76]。二临空经济区发展阶段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企业越来越注重高新技术在产品中的使用。由于高新技术产品存在更新换代速度快、竞争激烈的特点,企业对这些产品在生产、运输等环节的时效性要求更高,直接导致高新技术企业主动要求采用航空运输方式参与市场,产业的临空指向性逐步增强。这样,在高新技术产业高关联度的推引下,就形成了航空运输服务业和临空高新技术产业的结合,使得临空区内各个企业相互协同,从而保证了临空经济区的发展[74],并逐步进入发展阶段。KasardaJ.D.等将这一阶段的临空经济区概括为以机场为核心,由航空产业吸附相关商务活动、休闲娱乐活动等协同发展,从而集聚人气形成的城市新形态,是由以机场为基础的机场城和航空相关产业集聚的周边区域共同组成的区域[64,77]。临空经济区在发展阶段存在三个特点:一是临空经济区内产业以跨国公司及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临空指向性显著增强;二是与航空运输相关的服务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临空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临空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三是临空经济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产业沿交通线布局的特征显现。随着机场航线的日益丰富和航班数量的增加,临空经济区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紧密,高时效性特点更为突出,能够吸引世界知名公司、高技术企业在机场附近办公、设厂;而跨国公司总部及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所产生的人才知识外溢,也将进一步吸引资金和高层次人才会聚于临空经济区,同时进一步优化了该区域的产业、资金、人力资源与人才结构。这时,临空经济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不再局限于对产出和就业指标的拉动,而是使得区域资金、人才、技术的配置更加优化,从而使得区域的开放程度更高、对外资吸引力更强[75]。临空经济区对腹地区域的影响逐步从运输经济发展到集聚经济,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企业在机场附近自发集聚、融合,航空客货吞吐量快速增长,经济的正外部性效应(规模经济、知识溢出等)显现。例如广告、商业会展以及休闲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物流、加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核心产业的集聚引来大量跨国公司进驻及总部经济出现,加强了经济腹地的发展,同时也为临空经济的进一步壮大提供了有利的支撑[76]。三临空经济区成熟阶段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与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推动,一些地方的临空经济区进入了成熟阶段。部分大型国际机场枢纽已经从单纯的临空产业集聚模式发展到了以临空产业为先导的多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并与所在腹地区域经济逐渐融合,呈现多层次、一体化的发展特征。在成熟阶段,临空经济区的经济体量已达到一定的规模,Halpern等指出空运虽然存在每次吞吐量不大的特点,但其总体贸易额度已占据世界贸易总值的40%,并且这一比重还在持续增长,经济影响也越来越强[78]。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于休闲娱乐、购物等生活设施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这促进了在临空经济区内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吸引了房地产业、旅游业以及文化娱乐等产业的集聚,从而在原有城市(腹地)之外形成了新的工作区和生活区。临空经济区成为城市新的增长极,降低了城区土地平均价格,从而可以使得主城区的交通拥堵有所缓和,并进一步改善城市二元结构[75]。临空经济区在成熟阶段承载的功能更加多元化,不仅是所在区域的经济增长极,并且这种多产业协同发展下形成的新型经济形态也对腹地区域拓宽发展空间并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长三角地区,虹桥空港经济区和浦东空港经济区已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79],中国商用飞机企业就布局在浦东空港经济区。同时,在成熟阶段中,临空经济区还承载着促进、带动知识创新的功能。曹允春认为完善的区域创新网络是临空经济实现从成长阶段向成熟阶段跨越的关键。只有形成真正的临空创新平台,才能形成真正的区域核心竞争力[74]。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一,临空经济区在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的演进过程中存在着一脉相承、循序渐进的特点,其依序演进是腹地区域经济支撑、航空产业发展、政府政策支持、当地资源禀赋以及技术进步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二,随着临空经济区集聚能力的自我强化,区内要素的整合优化将会和腹地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更深刻的互助互补关系。第二节临空经济区成长的机制分析一临空经济区的形成条件影响临空经济区形成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为腹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国际机场发展要求和全球价值链分工要求,外部因素导致临空产业在机场附近集聚;内部因素主要有流量经济效应、产业集聚效应、时间成本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等,内部因素为临空经济区发展提供支持。最重要的是临空经济区产业集聚是由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决定的,因此临空经济区内生产的产品比其他地方生产等量产品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都要低,在一个地方实现生产过程和分配过程比其他地方更具有成本优势。企业在临空经济区集聚与否取决于集聚力与分散力博弈的结果。毋庸置疑,企业的集聚节约了单位产品的运输成本、采购成本和时间成本。不同集聚规模产生不同的运输成本和时间节约指数,不同阶段的节约指数构成了临空经济区集聚函数,假如集聚的节约大于运输成本、采购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增量,那么产量为M的大企业吸引位于r处的产量为m的小企业,假设单位产品的重量为A吨,运输单价为s吨/公里,需要的时间为t小时,总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为Armst。临空经济区集聚取决于成本节约程度与企业类型,假定单位产品的成本节约量为φ(M),产量为M时总节约量为:T(M)=Mφ(M)(4-1)当大企业和小企业在临空经济区集聚,则节约量可以达到:T(M+m)=(M+m)φ(M+m)(4-2)则集聚产生的成本节约增量可以表示为:(M+m)φ(M+m)-Mφ(M)(4-3)如果节约的增量大于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增量Armst,则集聚就会在临空经济区形成,从而可以得到临空经济区企业吸引力延伸范围:Arst=dT/dM(4-4)将韦伯的产业集聚函数进行拓展,记作:f(M)=dT/dM(4-5)临空经济区的集聚过程可以表示为f(M)dM,可以得知从初始状态0到M点的总集聚节约量为:∫M0f(M)dM=T(M)-T(0)=mφ(M)(4-6)具体到临空经济区看,影响集聚的主要有三大因素:运输成本、时间成本和生产密度。生产密度是单位面积上的产量,由生产单元的自然距离以及生产量决定。单位产品的航空运输成本降低以及航空运输对时间的节约,大大节约了每单位产品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且随着新的生产单元加入临空经济区,生产成本节约量进一步增加。二临空经济区的驱动机制为了进一步解释临空经济区不同条件下企业的行为选择及临界条件,本书借鉴惠宁和杨征的分析方法[80,81],运用博弈模型来说明企业在临空经济区集聚的驱动因素和影响机理。假定产品同质的企业1和企业2可以在临空经济区A或者其他地区B设厂,两个地区的市场条件相同且市场是分割的。假定A、B两个市场的逆需求函数为pk=a-b(q1k+q2k);pk为k(k=A、B)的价格;a、b均为大于零的常数。假设两个企业在地区A或者B能够产生集聚效应,两个企业均能获取的成本节约为θ;而在临空经济区A的企业可以便捷地将产品通过航空港转运到全球市场,更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假定企业在地区A集聚能够额外节约的时间成本和其他成本为φ;产品在A、B两地间的运输成本为l,两企业的生产成本均为c。两个企业在临空经济区A生产时,其利润函数表示为:π1=[a-b(q1A+q2A)-(c-θ-φ)]q1A+[a-b(q1B+q2B)-(c-θ-φ)-l]q1Bπ2=[a-b(q1A+q2A)-(c-θ-φ)]q2A+[a-b(q1B+q2B)-(c-θ-φ)-l]q2B(4-7)求解上述方程组,考虑到一阶条件,可以得到均衡解:q1A=q2A=(a-c+θ+φ)/3bq1B=q2B=(a-c+θ+φ-l)/3bpA=[a+2(c-θ-φ)]/3pB=[a+2(c-θ-φ+l)]/3(4-8)进一步,可以得到在临空经济区A集聚时,企业的均衡利润:如果两个企业在地区B集聚,其利润函数可以表示为:π1=[a-b(q1A+q2A)-(c-θ)-l]q1A+[a-b(q1B+q2B)-(c-θ)]q1Bπ2=[a-b(q1A+q2A)-(c-θ)-l]q2A+[a-b(q1B+q2B)-(c-θ)]q2B(4-10)求解上述方程组,考虑到一阶条件,可以得到均衡解:q1A=q2A=(a-c+θ-l)/3bq1B=q2B=(a-c+θ)/3bpA=[a+2(c-θ+l)]/3pB=[a+2(c-θ)]/3(4-11)进一步,可以得到,在其他地区B集聚时,企业的均衡利润:当企业分散在临空经济区A和其他地区B设厂时,设企业i(i=1,2)在A地,企业j(j=1,2)在B地,两企业的利润函数分别为:πi=[a-b(qiA+qjA)-c]qiA+[a-b(qiB+qjB)-c-l]qiBπj=[a-b(qiA+qjA)-c-l]qjA+[a-b(qiB+qjB)-c]qjB(4-13)考虑到一阶条件,可以得到不同企业的均衡解:qiA=qjB=(a-c+l)/3bqiB=qjA=(a-c-2l)/3bpA=pB=(a+2c+l)/3(4-14)一般来说,企业的产量和价格都为正数,满足条件,即运输成本足够小,任何一个地方企业生产的产品都可以在其他地方销售。假定在临空经济A和其他地区B分散生产时均衡利润(记作π)为:比较不同条件下企业利润,可以得到临空经济区企业集聚的分析。通过比较两种利润模式可以看出,在φ、θ、l取不同值的条件下,企业是否在临空经济区进行集聚,其结果也是不同的,具体来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结论1:如果不同需求市场相距较远或者运输成本较低并且对时间成本要求较低,即时,π>πA>πB,不同企业分别处于所在的市场进行生产,达到纳什均衡状态;结论2:如果不同市场相距较近或者运输成本较低并且对时间成本要求较高,即,πA>π>πB,不同企业会在临空经济区A进行集聚,也是唯一的纳什均衡;结论3:如果不同市场相距很近或者运输成本较高并且对时间成本要求很高,即,企业在临空经济区A和其他地区B集聚差异不大,但是在临空经济区集聚成本略低,并达到纳什均衡。从企业的集聚模型看,临空经济区企业集聚主要是由产业运输成本、企业生产成本、海内外市场的需求函数、时间成本、集聚效应等因素决定的。当产品(例如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钢铁等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运输成本大于临空经济区的需求函数、时间成本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阈值时,临空经济区产业集聚并不能形成;当产品(如手机、CPU等高新技术产品)的运输成本小于这一数值并且市场时效性要求较强时,企业就有在临空经济区集聚的强烈愿望。当然从模型的推导过程中可以发现两种情况:当运输成本小于其他地区(如B地区)由集聚效应、时间成本、需求函数和企业生产成本决定的数值时,集聚可以发生在地区A或者地区B,但由于地区A是帕累托最优,所以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集聚更容易在地区A形成;随着φ增加,即单位产品运输成本下降以及对时间的要求增加,集聚在临空经济区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随着φ增加,集聚发生在地区A和地区B的可能性会增加,这表明集聚效应不但有利于集聚的形成,而且影响集聚发生的地点,当集聚效应足够大时,企业会为了追求集聚效应而放弃区域效应。因此在临空经济区形成的初期阶段,由于集聚企业不多,集聚效应并不是很明显,区域效应是主要的驱动因素;随着临空经济区企业集聚数量不断增多,集聚效应在临空经济区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不排除政策、生产要素等因素,少数企业集聚(例如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区、三星西安产业园区)就能产生较强的集聚效应。第三节临空经济区对腹地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机理模型一临空经济区特征刻画临空经济区有利于促进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增强临空经济区企业的竞争优势并改善腹地区域的产业结构特征。一方面,临空经济区内企业通过加强与跨国公司之间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促进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另一方面,临空经济区有效扩大了全球市场需求,提高了临空经济区产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有利于不断扩大临空经济区形成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促进企业获取超额利润。假定腹地区域经济体存在两类企业,一类企业是普通腹地区域企业,与临空经济区企业以及跨国公司并不发生联系,用Nc表示;另一类是临空经济区企业,用Rc表示,通过将自身的制造环节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加深与区域外企业在信息、技术、管理、组织等方面实现技术创新和成果共享,促进临空经济区内的企业不断降低生产成本[82,83]。同时临空经济区企业可以通过航空港进行企业联合或者跨国公司协同在新产品或者国际市场中协助市场开发,降低原料购入和市场开拓方面的风险,进一步降低临空经济区企业的生产成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不同的企业可以分担市场开发成本。因为在新产品或者新市场开发过程中,只有少数企业生产新产品,跨国公司认为新产品的转换成本较高或者担心企业没有能力嵌入价值链并保障货物供应,就会避免由于企业中途退出而受到潜在的损害,临空经济区集聚企业可以有效保障全球价值链分工环节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其二,临空经济区完善的设施和众多企业有利于降低企业进入新市场的进入成本和运营成本,有利于减少临空经济区企业分摊的成本。由于上述两种生产成本的降低,与腹地区域经济体内的普通企业相比,临空经济区企业能够更加广泛地参与全球分工、满足多元化市场的需求,因此更容易获取超额收益,其超额收益的现值即临空经济区的无形资本——商誉的价值。其具体形成过程如图4-1所示。图4-1临空经济区企业成本示意在图4-1中,X轴代表产量,Y轴代表成本和价格,需求曲线用D表示,ANcC表示腹地区域普通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ARcC表示临空经济区单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AIC表示临空经济区平均生产成本,假定单个企业在平均成本最低点达到均衡,即P=minAC。随着临空经济区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临空经济区平均生产成本曲线不断向下平移(ARcC1→ARcC2);地区域内普通企业和临空经济区企业生产无差异产品。临空经济区集聚的企业数量较少时,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为ARcC1,临空经济区平均生产成本曲线为AIC1;集聚企业数量较多时,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为ARcC2,临空经济区平均生产成本曲线为AIC2。从腹地区域普通企业和临空经济区企业生产成本的对比可以看出,腹地区域普通企业的市场均衡点为B,价格PN=minANcC,产量为QN;临空经济区集聚企业的市场均衡点为A,价格PR=minARcC2,产量为Q2。可以看出,腹地区域普通企业的均衡市场价格高于临空经济区集聚大量企业时的均衡市场价格,即minANcC大于minARcC2。如图4-2所示,随着临空经济区企业的不断集聚,临空经济区内企业生产成本进一步从AIC1下降为AIC2,并促使单位企业平均成本降低为ARcC2,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到C点,相对于初始阶段整个临空经济区形成的超额收益为(P1-P2)Q1,上述超额收益是临空经济区企业集聚产生的品牌、商誉等无形价值以及企业协同收益、集聚的节约成本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临空经济区商誉无形价值可以表示为矩形ABCD的面积,如果临空经济区企业数量为N,假定临空经济区内企业获得的无形资产系数为(δ-1)(δ-2),则企业获取的无形资产表示为(δ-1)(δ-2)(P1-P2)Q1/N。图4-2临空经济区无形资产示意结论4:企业在临空经济区集聚的初期阶段,临空经济区企业主要通过将自身的制造环节嵌入全球价值链,不断加深与区域外企业在信息、技术、管理、组织等方面的合作,以实现技术创新和成果共享,促进临空经济区内的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并逐渐获取部分超额利润。结论5:企业在临空经济区集聚的成熟阶段,通过扩大全球市场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逐渐形成临空经济区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促进临空区产业结构转型并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企业获取较高的超额利润。二包含临空经济区的腹地区域经济产出函数设定在新古典经济理论中,劳动力、资本存量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区域产出的决定因素。在内生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经济增长收敛于技术进步,也对经济持续性增长做出了解释。对于包含临空经济区的腹地区域经济来说,嵌入全球价值链可以获取技术溢出,也可以通过集聚效应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腹地区域经济的发展[84,85]。假定该区域内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存量,同时假定临空区经济区建设能够影响腹地区域经济产出,在不考虑外资和外贸的条件下,生产函数可以设定为:Y=F(K,L,J)(4-16)其中J表示临空经济区发展指数,K表示资本投入,L表示劳动投入,假定生产函数满足规模报酬不变和早稻田条件,则一阶条件和二阶条件满足条件:同时假设,,上述条件表明临空经济区规模不断增大,腹地区域经济产出也随之增加,在临空经济区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前,临空经济区对腹地区域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是递增的,超过这一临界以后,临空经济区对腹地区域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是递减的。一般情况下,由于临空经济区产业的特殊性,对腹地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异质性的[86][84],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表现为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即索洛中性。在劳动产出(Y/L)给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回报率(KdY/dK)/(LdY/dL)也是一定的,由于临空经济区嵌入全球价值链能够有效地降低创新成本,促进技术进步,因此索洛中性条件下的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F(JkK,L),其中Jk表示临空经济区产业集聚对资本节约型效应。第二类表现为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即哈罗德中性。在资本产出(Y/K)给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回报率(KdY/dK)/(LdY/dL)也是一定的,临空经济区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有利于获取技术溢出并提升本土劳动力生产效率,因此生产函数也可以表示为Y=F(K,JlL),其中Jl,表示临空经济区产业集聚对劳动力节约型效应。将索洛中性和哈罗德中性相结合,可以得到临空经济区的生产函数:Y=F(JkK,JlL)(4-20)由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空经济区对腹地区域经济的影响不同,对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影响也具有异质性,因此本书假设Jk和Jl的变化率分别为U和V,并令其基期初始值为1,即Jk(0)=1,Jl(0)=1,则临空经济区对腹地区域经济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动态地描述如下:假设劳动力增长率为n,资本增长率为rk,因此,t时期的劳动力为L(t)=L(0)ent,投资量为K(t)=K(0)ert,将劳动力和投资量的增长函数代入生产函数,可以得到:因此资本的增长率可以表示为:在稳态的条件下,资本增长率不为零,那么在n+U-V-rk=0条件下,资本的增长率达到稳定状态。三包含临空经济区的腹地区域经济增长模型由于临空经济区内企业能够快速有效地嵌入全球价值链,因此在产业结构升级、信息共享、市场开放、技术进步和企业运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由可以看出,随着企业不断在临空经济区内集聚,集聚效应可以有效降低整个区域的生产成本,整个临空经济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也会逐渐形成整个临空经济区的无形资本和企业的无形资本(例如商誉价值、品牌价值)。假设临空经济区形成的无形资产总量为G,区内企业总数为N,每个企业的无形资产为G/N。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资本存量越大,无形资本也越大,因此本书假定无形资产与物质资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两者的比例为g,即G=gK,另外设腹地区域人口增长率为n,则区域内广义资本存量可以表示为:其中,Y表示腹地区域的总产出,K表示腹地区域资本存量,s表示储蓄率,δ表示资本折旧率,人均资本存量变化等于资本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差,即:将上式整理可得rk=sy/k-δ+g-n=sy/k+(g-δ-n)(4-27)方程两边同时乘以人均资本存量k,可以得到人均资本年变化量为:腹地区域经济达到稳态时,满足条件dy/dt=dk/dt=0,假定腹地区域产出满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F(K,L)=KαL1-α,其中人均产出y=Y/L,人均资本k=Y/L,假定人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表示为y=kα,结合稳态条件方程,可以将人均资本量的变化表示如下:在稳态的条件下,由稳态方程skα+(g-δ-n)k=0可以计算得出稳态条件下人均资本存量的变化:均衡状态下人均产出可以表示为:稳态条件下,随着临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无形资本不断增加,在满足δ+n>g的条件时,腹地区域人均资本随着临空经济区无形资产的增长而增长(见图4-3)。图4-3包含临空经济区的腹地区域经济增长稳态通过构建包含临空经济区的腹地区域稳态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模型,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结论6:在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企业集聚效应和无形价值还没有凸显,腹地区域经济稳态条件取决于本区域内储蓄水平、劳动力增长率和资本折旧率的变化,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存量保持不变,即dy/dt=0和dk/dt=0,经济增长稳态条件取决于sy和(δ+n)。结论7:在临空经济区发展的成熟阶段,企业集聚效应和无形价值作用逐渐增加,腹地区域经济稳态条件不仅取决于本区域内储蓄水平、劳动力增长率和资本折旧率的变化,也取决于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情况,即稳态条件取决于本区域内储蓄水平、劳动力增长率、资本折旧率以及临空经济区无形资产的变化即sy和(δ+n-g)。临空经济区形成会促进品牌、商誉等无形资本的形成,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加腹地经济区域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均产出水平,临空经济区发展越成熟,对腹地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越大。第四节临空经济区与腹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逻辑关系本章从文献综述和理论模型出发,分析了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临空经济区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机场要有一定客货规模并且机场所在腹地区域的经济总量也要达到一定水平、以机场为依托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结构转移,以及腹地区域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而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可以在人才信息、技术设备、金融资本等方面支持腹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形成机场、临空产业及腹地区域三者的良性互动。只有三者互为支撑的关系不断得到强化,才可促使临空经济区进一步完善。具体的逻辑关系如图4-4所示。图4-4临空经济区域经济发展逻辑关系外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腹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国际机场发展要求以及国际价值链分工要求。临空经济区产业以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而这些产业除了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钢结构包工包料施工合同范本(2025版)
- 铝材销售合同模板(2025版)
- 销售总监聘用合同模板(2025版)
- 劳动合同续签的文化适应性
- 工程车辆采购合同
- 《市场营销与广告策略》课件
- 2025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陵城区、天衢新区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 客户、供应商合作协议
- 售票岗票务报表填写马丹课件
- 铁路超限超重货物电报的拍发铁路超限超重货物运输申请电报的拍
- 2024年长春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网上阅卷模拟练习卷附答案
-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及答案(共200题)
- 勘查地球化学全册配套完整课件
- 部门级安全培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 起重机械安装维修程序文件及表格-符合TSG 07-2019特种设备质量保证管理体系2
- 人教版中考英语知识分类:考纲词汇表65天背默版(记忆版)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图文解读
- 语文阅读理解常见答题技巧(万能公式)
- 气血疏通中级班教材
- PLC应用技术(S7-1200机型)课件 项目六任务1输送系统的PLC控制电路设计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满分必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