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隔药饼灸编制说明》_第1页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隔药饼灸编制说明》_第2页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隔药饼灸编制说明》_第3页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隔药饼灸编制说明》_第4页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隔药饼灸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隔药饼灸

编制说明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隔药饼灸》项目于2014年12月由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立项,绍兴市中医院承担。按照《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5]3号“

关于印发2015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治未病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

》要求,于2015年2月底成立了隔药饼灸实践指南(制订)项目工作组。项目

工作组按照统一要求,开展了文献研究、两轮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会、同

行征求意见、临床评价等工作,并在项目工作组多次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按照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编写规则,完成了起草阶段工作,形成了《中医治未病

技术操作规范隔药饼灸》的草案,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

义、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禁忌等部分。经专家指导组审核后,报中华中医药

学会网上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现就《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隔药饼灸》编制情况作如下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2014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4]31号

《关于印发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

工作任务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隔药饼灸》是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与法规监督司立项,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总指导,项目

承担单位绍兴市中医院。

(二)协助单位

绍兴市中医院具体负责成立标准工作组,合作单位有:上海针灸经络研究

所、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上海东方医院、浙江新昌县中医院、浙江

嵊州市中医院等单位。

(三)主要工作过程

项目被编入治未病“特色疗法组”,由上海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

淦教授担任大组组长。2015年4月在专家指导组的指导下组建了项目工作组,

工作组根据项目要求开展文献检索工作,检索现代文献和古代典籍,建立数据

库,并形成标准初稿。2015年6月,特色疗法组第一次会议在天津召开,工作

组进行了标准初稿汇报并就项目进展存在的问题等问题进行讨论、咨询。会后

项目组组织了2轮德尔菲法专家问卷咨询,请专家进行临床问题调查问卷,进

行问题的重要性评估,根据意见汇总,形成相关临床问题。8月,参加中医“

治未病”标准制修订执笔人培训会,学习培训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制通则、编

写要求及一致性检验测试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等。会后,项目组开会传达会议内

容,制定一致性检验测试方案,同时经常与组长保持沟通,进行汇报讨论等,

1

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修改标准初稿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期稿),送报专家

审核指导。9月,项目组主要起草人参加北京中医药大学组织的“GRADE证据分

级及GRADEPRO软件培训班”,并与授课专家专门就该项目的展开进行了研究路

线、方法的技术交流。10月,参加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同行评价培训交

流会,学习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同行评价实施方案,会后开展组内讨论

会,继续问卷调查工作,并计划下一步进行问卷结果汇总及分析,并根据问卷

结果制定实践评价方案,由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

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上海东方医院、湖州市中医院、新昌县中医院、嵊州

市中医院、杭州萧山长沙医院、诸暨市阮市镇卫生院、绍兴上虞中易针灸推拿

诊所十家医疗机构作为评价单位,评价病例200例。10月11日收到标准征求意

见稿(中期稿)审核建议反馈,根据专家意见形成征求意见稿。12月,参加治

未病技术操作与特殊疗法组第二次会议,学习一致性检验的关键技术与方法培

训,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稿内容汇报,向专家咨询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

点,会后组织组内会议,传达一致性检验的关键技术与方法。2016年7月,根

据送审的一致性检验稿专家反馈意见,召开专家共识会议,进行标准评价稿和

检验稿的进一步讨论和修订,并完成一致性评价报告。2016年11月提交并标准

专家指导组审核稿与编制说明。12月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形成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稿。

标准编制过程如下图所示:

2

文献研究

分析资料,撰写文献研究课题组研讨,形成标准初稿、第一轮

总结专家调查问卷

采用Delphi法征求相关专课题组汇总分析讨论专家意见,形成

家意见第二轮问卷

再次采用Delphi法征求相课题组汇总分析讨论专家意见,形成

关专家意见标准征求意见稿

召开专家论证会,征求修改

再次修改,形成技术操作标准征求意见

意见

稿

认真讨论反馈意见,修改标准评价稿

全国行业专家征求意见

形成评价稿

经指导组审核后,开展临床认真讨论临床评价意见,修改完善

评价形成标准专家指导组审核稿

(方法学质量评价、临床一

致性评价)

专家指导组集体审核后,形

根据网上征集意见,对标准草案再作

成公开征求意见稿报中华中

整理、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上报

医药学会网上公开征求意见

3

(四)指南主要起草人及其工作:

1.主要起草人

姓名学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项目中的作用

项目负责人

1俞竹青学士绍兴市中医院科主任主任中医师

主要起草人

上海市针灸经络所长、博项目组长、

2吴焕淦博士教授

所导参加专家共识会

主要起草人、

3詹倩硕士绍兴市中医院临床医师中医师

现代文献检索

上海市针灸经络主要起草人、

4周次利博士研究员副教授

研究所参加专家共识会

主要起草人、

5陈丹硕士绍兴市中医院临床医师中医师

古代文献检索

主要起草人、

6钱玲琳硕士绍兴市中医院临床医师中医师

古代文献检索

参与起草人、

7夏炳江博士绍兴市中医院临床医师中医师

现代文献检索

参与起草人、临

8章淑萍硕士绍兴县中心医院临床医师主治中医师

床问题调查工作

参与起草人、临

9杨瑜硕士绍兴市中医院临床医师主治中医师

床问题调查工作

4

绍兴北海社区卫参与起草人、临

10杨玉波学士临床医师中医师

生服务中心床问题调查工作

参与起草人、

一致性临床检

11裘小玲学士嵊州市中医院科主任主任中医师

验、参加专家共

识会

参与起草人、

一致性临床检

12岳艳学士新昌县中医院科主任主任中医师

验、参加专家共

识会

参与起草人、

13何珊姗学士诸暨阮市卫生院临床医师中医师

一致性临床检验

参与起草人、

湖南中医药大学副主任中医

14刘密博士科主任一致性临床检验

第一附属医院师

参加专家共识会

参与起草人、

15程琳硕士上海东方医院科主任主任中医师一致性临床检验

参加专家共识会

参与起草人、

16傅瑞阳学士湖州市中医院科主任主任中医师一致性临床检验

参加专家共识会

5

杭州萧山长沙医参与起草人、

17江建辉学士临床医师中医师

院一致性临床检验

上虞中易针灸推参与起草人、

18蒋建中学士诊所所长主治中医师

拿诊所一致性临床检验

推拿康复参与起草人、

19赵焰博士湖北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

科主任一致性临床检验

临床医主治中医参与起草人、

20吴淼博士湖北省中医院

师师一致性临床检验

参与起草人、

21李蓓珍硕士绍兴市中医院临床医师中医师

一致性临床检验

绍兴孙端社区卫参与起草人、

22朱瑛学士临床医师中医师

生服务中心一致性临床检验

2.工作组咨询专家

序项目中的作

姓名学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

号用

项目组长、

所长、

1吴焕淦博士上海市针灸经络所教授参加专家共

博导

识会

专家指导、

2常小荣博士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导教授参加专家共

识会

6

天津中医药大学标所长、

3郭义博士教授专家指导

准化研究所博导

天津中医药大学标

4陈泽林博士博导教授专家指导

准化研究所

天津中医药大学

5翟伟博士博导教授专家指导

标准化研究所

6高希言博士河南中医学院博导教授专家指导

7谭亚芹硕士内蒙古医科大学硕导教授专家指导

专家指导、

主任中

8宋鸿全硕士浙江省中医院科主任参加专家共

医师

识会

专家指导、

主任中

9沈钦荣硕士绍兴市中医院硕导参加专家共

医师

识会

专家指导、

主任中

10倪晓红硕士绍兴市中医院副院长参加专家共

医师

识会

主任中

11张卫博士厦门市中医院硕导专家指导

医师

临床医主任中

12叶清景学士厦门市中医院专家指导

师医师

7

临床医副主任

13吴秋燕学士厦门市中医院专家指导

师中医师

二、规范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一)规范编制原则

本规范编制遵循“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原则,采用

循证性中医临床操作规范编制技术方法开展隔药饼灸操作规范

的编制,旨在能够为中医行业内实际应用,能被行业外广泛接

受和认可。

1.科学性

科学性是编制本规范的前提,也是保障规范质量的基础。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严格遵循科学性原则。本团队进行了的

“文献研究法”、“专家问卷调查法(Delphi法)”、“专家

会议法”这三种制定操作规范的方法,保证了操作规范的科学

性。

按照中医循证规范进行“文献研究法”,包括“文献检索

”、“文献综述”、“文献评价和证据等级的确定”3个方面

的内容。其中“文献检索”按通行要求方法进行,要求查找与

隔药饼灸相关的文献;“文献综述”提出了保证规范研制质量

的工作要求,对其中的临床文献按不同类别提出了文献评价方

法并逐条文献进行了评价评分;按照“中医文献依据分级及推

荐级别”这一循证性中医规范的方法实施。

专家问卷调查采用Delphi法为基础,结合中医药行业的具

8

体情况,实行了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调查专家遴选办法、各轮

问卷的形成方法、答卷数据处理的统计分析方法,使之成为有

效的专家共识方法。

按照“专家会议法”要求,邀请了以针灸科专家为主,相

关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学科专家、规范研究方法学等组成的专家

论证组召开专家论证会,就项目工作组通过文献研究、专家问

卷调查形成的标准初稿,特别是其中存有争议、有待讨论的内

容,请专家们给出较客观的和专业化的意见,形成标准初稿。

2.实用性

本规范研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规范隔药饼灸的临床操作,

给临床医生推荐可以实际应用的隔药饼灸制作及操作方法。即

本规范要求适用于针灸科临床,使临床医生全面了解相关知识

、易于实际操作,能在医疗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

在规范研制过程中,不仅查找了相关的中医古籍论述、现

代大量的中医临床报道、相关文献、学术著作与教材等,将相

关论述经文献综述形成的主要参数组成调查问卷,调查了分布

于全国各地区以针灸科临床医师为主的专家,集中他们的意见

,再经过专家论证和行业专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的评价稿,

邀请10家三级甲等、乙等与二级甲等及社区等医院完成了200例

的临床一致性评价,所有主要评价项目的一致性均达到98.5%

以上。使本规范从研制过程到结果保证了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9

3.规范性

本规范在研制过程中,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

与监督司、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

指导组及规范制定专家指导组的要求,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包

括文献检索和文献评价方法、专家问卷调查方法、循证证据形

成方法、专家论证会方法、临床一致性评价方法等,均遵照《

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通则(试行)》、《中医“治未病”标

准制修订技术要求(试行)》、《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技术

操作规范制修订实践评价方案》所采纳的方法进行,保证了本

规范的研制方法,包括技术方法及形成的规范规格体例、名词

术语、操作方法、语言文字等的规范性要求。

(二)确定规范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论据

1.规范的主要内容

《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隔药饼灸》共有6个组成部分: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禁忌。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操作方法

——施术前准备

——药饼制作

10

——艾炷制备

——辅助工具

——穴位定位

——体位选择

——环境

——消毒

——施术方式

——施术后处理

——施术后正常反应

——施术的善后与处理

(5)注意事项

(6)禁忌

2.确定规范主要内容的方法

(1)文献的收集和筛选

现代文献:根据检索词治未病“间接灸、或隔物灸、或隔

药灸、或隔药饼灸、附子饼灸”的组合检索。所有检索策略通

过多次预检索后确定。手工检索相关医学杂志,并手工检索纳

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索引。用百度学术、MedicalMartix等搜索

引擎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文献,并追查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

。文献数据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

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PubMed、EMBASE、theScienceCitationIndex、the

11

CochraneLibrary。最后检索日期均为2015-06-30。

制定一套明确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

阅读符合标准的文献。纳入标准为:①采用完全随机或半随机

临床对照实验的隔药饼灸文献;②属于治未病、亚健康。排除

标准为:①数据库中重复发表的文献和重复使用数据的文献;

②以隔药饼灸为非主要治疗方法的文献;③隔药饼灸相关的综

述、实验研究、理论探讨、保健科普;④实际实验方法与描述

不符合随机对照或半随机对照及实验数据明显缺损或错误的临

床文献;⑤疾病诊断不明确文献。

古代文献:以“灸”为检索词,将《中华医典》中的所有

针灸推拿类专著以及《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综合

性书籍逐一进行预检索,对检索出的条文进行人工阅读,摘取

涉及隔物灸的条文,逐条存入数据库。对于不同书籍出现同一

条文记载的情况,按年代顺序进行对比,选择原始书籍条文,

不重复录入。对于同一书籍中重复出现的条文,只录入一次。

(2)文献的评价和分级

现代文献:采用相应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文献进行质量评

价。

随机临床试验的评价结合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

价,选出采用2007年修订的Jadad量表评分≥3分的文献作为技

术操作规范的证据。质量评定标准:1—3分视为低质量文献,

4—7分视为高质量文献。评价指标共7条,每一条分为0-2分。

12

每个条目评价结果可以分为“恰当、“不清楚”或“不恰当”

三种,并给予计分,如“恰当”为2分,“不清楚”为1分,“

不恰当”为0分。

Meta分析的评价采用AMSTAR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每个

条目评价结果可以分为“是”、“否”、“不清楚”或“未提

及”三种,并给予计分,如“是”为1分,“否”、“不清楚”

或“未提及”为0分。总分11分。AMSTAR量表得分0-4分为低

质量,5-8分为中等质量,9-11分为高质量。选择≥5分文献

为证据。

古代文献:一级:中医四大经典、十三经;政府编撰(官

修)医籍;针对特定干预措施常出现在不同医籍(不少于5次)

。二级:古代著名医家所擅长领域相关的著作内容;针对特定

干预措施常出现在不同医籍(不少于2-4次);地方政府编撰

的医籍。三级:名家经验;专科著作中的相关内容。四级:符

合规范的个案报道、专家经验介绍。

(3)文献研究

采用相应的评价文献质量的原则和方法,对文献质量进行

评估,选取质量较高、技术先进、有效性好、安全性好的临床

文献资料作为循证证据的主要来源,撰写文献研究总结。

(4)问卷调查

据文献研究结果按照德尔菲法则设计并完成2轮家问卷调查

。专家分别来自辽宁、湖南、上海、浙江、湖北等30家医院,

13

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主治及以上职称且从事隔药饼灸临床及研

究工作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专家问卷包括专家基本信息、填

写说明、调查条目及评分表。问卷中主要涉及相关的隔药饼灸

操作技术,同时设置了专家补充意见栏,可以根据疾病的具体

情况增加的操作。问卷中所列的条目是依据课题组前期现代及

古代文献研究、以及课题组专家临床经验调查的基础上确定。

数据管理:应用Excell软件进行数据管理,核查专家问卷填写

的完整性。每一轮问卷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以备下一轮问卷设

计、筛选指标。问卷数据采用双人独立录入的形式。统计学分

析: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专家情

况,采用例数(n)和累积百分比(%)反映专家意见的集中程

度,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进行评价。两轮调查分别

回收有效问卷35份和37份。

(5)专家论证会

《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隔药饼灸》初稿完成后,于2016

年8月21日,邀请了11名全国著名针灸科、中医骨伤科专家

召开专家论证会,分别有:吴涣淦、周次利、常小荣、刘密、

程玲、宋鸿权、傅瑞阳、裘小玲、岳艳、沈钦荣、倪晓红。会

议就工作组提出的规范初稿和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对其中的

技术内容进行充分论证,对初稿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意见。工

作组汇总专家论证意见修改完善,形成了《中医治未病操作规

范隔药饼灸》征求意见稿。

14

(6)同行征求意见

工作组按专家共识会意见修改形成了标准专家指导组审核

稿,向各协作单位及相关专家发送了征求意见材料。共收到回

复22份,提出意见16条。项目工作组逐条讨论了专家们的意见

,提出了采纳、不采纳的意见及理由,以之为依据,对规范进

行修改,形成了“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隔药饼灸”评价稿。

(7)临床一致性评价

项目工作组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开展了临床一致性评

价。采用一致性检验分析方法,在专家指导组指导下,选取了

不同地域的10家医疗机构作为评价单位,开展符合规范的住院

和门诊病例进行操作,要求保证病例数据的可溯源性。评价单

位以三级医院为主,同时包括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医疗机构。

病例选取时间范围为近1年内,病例总数200例并符合统计学

要求隔药饼灸技术药饼规格一致率达到98.5%;艾炷规格一致率

达99%。操作过程一致率达98.5%;操作者对技术的评价结果统

计,认为该技术验证可行性达100%,认为该技术安全可靠187例

,占93.5%,对该技术总体效果感到满意151例,占75.5%,比较

满意47例,占23.5%,一般2例,占1%;受术者满意度调查,受

术者对应用该技术总体效果感到满意158例,占79%、认为比较

满意40例,占20%,认为一般2例,占1%;对该技术治疗的总体

疗效统计,痊愈41例,占20.5%,显效150例,占75%,有效9例

,占4.5%。

15

工作组对不一致的原因进行了讨论与分析,总结临床一致

性评价结果,撰写了“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隔药饼灸(制订)

临床一致性评价总结”。并根据“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隔药

饼灸临床一致性评价总结”,认真研讨,修改、补充有关材料

,形成了《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隔药饼灸》审核稿,报送中华

中医药学会。

3.确定规范主要内容的依据

隔药饼灸操作规范制订各阶段的程序、技术方法及要求符

合《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通则(试行)》、《中医“治未病

”标准制修订技术要求(试行)》、《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制修订实践评价方案》的规定。所有的名词术语

要求规范,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符合相关中国国家标准,西医学

名词术语符合相关中国标准。其他科技术语、名词及名称采用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中药名称以《中华人民

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为准,药典未收载者,以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本草》正名为准。穴位名称以GB/T12346

《腧穴名称与定位》为准。艾灸操作以GB/T21709《针灸技术

操作规范》为准。计量单位按国务院1984年2月27日发布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GB3100-3102-86《量和

单位》执行,单位名称用国际通用符号表示。数字用法按国家

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个单位1987年公布的《关于出版物

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

16

三、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项目工作组研究形成的《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隔药饼灸

》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没有冲突,并且在编制过程

中遵循已有的国内标准,使文本内容符合规范。

四、重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技术操作规范文献研究完成后,制订了专家调查问卷,

采用两轮Delphi法专家问卷调查征求专家意见,两轮分别收回

35、37份专家反馈的有效答卷。专家们基本认可问卷中的内容

,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根据专家修改意见,课

题组再查找文献,并结合相应领域专家意见,对标准初稿进行

了修改。形成的标准征求意见稿经专家论证会论证,针对专家

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形成的标准评价稿再送专家指导组

论证,经指导组审修形成标准专家指导组审核稿。

项目工作组向各协作单位、13位专家发送了征求意见材料

。共收到回复22份,提出意见16条。项目工作组按照“循证”

等原则,讨论了提出的所有意见,确定是否采纳及其理由,然

后对标准专家指导审核稿进行修改,形成了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稿,再开展临床一致性评价,根据专家们提出的修改意见认真

研讨,采纳,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送审稿。

1.Delphi法专家意见集成

第一轮:需增加操作前准备、注意事项及禁忌症、施术后

处理等相关问题。第二轮:临床疾病运用相关内容虽重要,专

17

家提出考虑不同疾病、同一疾病不同程度的区别,临床运用方

法可能不同,难以具体量化。

专家们提出的修改意见大部分都被采纳。

详见附件1:《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隔药饼灸》(初稿)

专家问卷调查结果

2.专家论证会

2016年8月21日在绍兴市中医院七楼会议室召开了《中医治

未病操作规范隔药饼灸》标准专家指导组审核稿专家论证会。

出席会议的有:吴涣淦、常小荣、周次利、刘密、程玲、宋鸿

权、傅瑞阳、裘小玲、岳艳、沈钦荣。本院倪晓红副院长向各

位专家汇报了本工作组的工作情况,项目工作组负责人俞竹青

向各位专家汇报了《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隔药饼灸》审核稿的

内容,以及需提请专家组重点讨论的问题。会议对于《中医治

未病操作规范隔药饼灸》审核稿进行认真的论证。会议上专家

们积极发言。他们总体上对项目工作组提交的草稿给予了肯定

,认为审核稿已比较成熟,可以作为此次技术操作规范修订文

本的基础。对于审核稿中的若干具体内容,专家们通过讨论基

本上达成共识,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修改意见。

详见附件2:《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隔药饼灸》标准专家

指导组审核稿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

3.行业专家征求意见

工作组按专家共识会意见修改形成了标准专家指导组审核

稿,向各协作单位及相关专家发送了征求意见材料。共收到回

18

复13份,提出意见16条。工作组讨论了所有意见,采纳及部分

采纳全部意见。

详见附件3:《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隔药饼灸》标准公开

征求意见稿同行征求意见总结

4.临床一致性评价

《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隔药饼灸》项目工作组按照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法监司文件的要求,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开展

了临床一致性评价。工作组采用隔药饼灸技术操作法选取适用

对象,在专家指导组指导下,选取了不同地域10个医疗机构作

为评价单位,评价单位以三级甲等医院为主,包括三级乙等医

院、二级甲医院等单位,开展进行隔药饼灸技术操作规范临床

验证并完成一致性测试报告,完成测试报告并反馈予工作组,

工作组对一致性测试报告做了认真的汇总统计,对不一致原因

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详见附件4:《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隔药饼灸》(评价稿

)临床一致性评价总结。

5.专家指导组审核

在完成临床一致性评价工作后,项目工作组将形成的《中

医治未病操作规范隔药饼灸》审核稿和编制说明等材料,提交

一般技术操作规范专家指导组审核。

6.中华中医药学会网站发布公开征求意见

隔药饼灸技术操作规范指导组将工作组形成的《中医治未

19

病操作规范隔药饼灸》意见稿及编制说明,上报中华中医药学

会标准化办公室,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网站公开发布,面向全国

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一个月。征集到的意见由中华

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反馈隔药饼灸技术操作规范专家指导

组及本项目工作组。工作组对于反馈意见进行归纳汇总和研究

处理,形成公开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再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

修改技术操作规范送审稿,形成《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隔药饼

灸》送审稿,并按照规定要求将技术操作规范送审稿、编制说

明、意见汇总处理表及有关材料提交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审查。

五、作为推荐性规范的建议

《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隔药饼灸》是最新隔药饼灸技术操

作规范,应作为推荐性技术操作规范使用,规范隔药饼灸中药

饼和艾炷的制作、规格、应用、使用注意、适应症、禁忌,为

临床医师运用隔药饼灸的操作提供的方法与参考。

六、贯彻规范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本项目研究形成的《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隔药饼灸》经审

查批准发布后,需要采用多种途径宣传及实施。1.由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统一组织行业内的推广和贯彻实施工作。2.举办隔药

饼灸操作技术应用推广培训班、继续教育学习班,促进规范的

宣传、推广和应用。3.利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针灸学会、

浙江省针灸学会、绍兴市针灸学会等学术平台,在其所开展的

20

各种学术活动中加以宣传。4.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本操作规范相

关论文,提高知晓度。

七、应用时的促进和阻碍因素

本指规范过各级审评后,将会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

中医药学会的推荐,并通过举办的规范应用推广培训班、继续

教育学习班、学术期刊刊载等多种途径促进其在全国的推广应

用。由于中医药行业的特点,各地区和个人的临床经验各有差

异,可能对本规范的广泛推广应用形成阻碍。经过长时期对于

中医药标准化认识的逐渐统一,隔药饼灸发展所形成的临床趋

同性提高,以及操作规范的不断更新,也就会得到越来越广泛

的推广应用。

八、应当说明的其他事项

建议在本规范发布实施3~5年后,要依据临床研究的进展

和技术方法的进步,对本规范进一步补充、修订和更新。

附件1:《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隔药饼灸》(初稿)专家问卷

调查结果

附件2:《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隔药饼灸》标准专家指导组审

核稿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

附件3:《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隔药饼灸》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稿同行征求意见总结

附件4:《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隔药饼灸》(评价稿)临床一

致性评价总结

21

附件1

《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隔药饼灸》(初稿)专家问卷调查

结果

第一轮问卷围绕初稿,初步拟定了包括概念理解、临床选

用条件、药饼艾灸制作方法、临床疗法运用方法4个维度共19

个条目的初始问卷。本研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项统计指标:专

家积极系数用于评价专家对该项目研究的关心、了解程度;均

数(X)、满分比(K)、不重要百分比(R)用于专家意见的集

中程度的评价;变异系数(CV)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评价专家对单个指标、专家对全部指标意见的协调程度及一

致性;克郎巴赫系数(Cronbaeh’sAlpha)检测专家咨询调查

问卷中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详细结果见表1-3)。

表1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与协调程度

不重要性

满分比

项目条目MeanSD百分比CV

K(%)

R(%)

概念Q3定义1.460.6191.400.42

理解

临床选Q5证型1.490.6691.400.44

用条件Q7季节性3.031.4037.1437.140.46

药饼艾Q8调制溶液1.690.8082.8500.47

灸制作Q9药物与溶液2.080.9465.715.710.45

22

方法比

Q10药饼直径2.141.0060.008.570.47

Q11药饼厚度1.800.8077.1400.44

Q12艾炷底径2.000.8471.432.860.42

Q13艾炷高度1.890.8080.002.860.42

Q14艾炷重量2.060.9771.432.860.47

Q15艾炷燃烧1.690.8080.0000.47

时间

临床疗Q16一次使用1.540.7494.292.860.48

法运用壮数

Q17一次治疗1.600.6594.2900.41

时长

Q18治疗时间1.710.5797.1400.33

间隔

Q19治疗疾病1.770.6988.5700.39

疗程

表2重要程度的Kendail’sW及信度统计结果

Kendall’sWP值Cronbach’sAlpha

0.12753.34.<0.0010.895

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归纳讨论,修订了7项条目,增加了

注意事项、禁忌症、意外情况及处理措施等相关问题。依据评

分数据,删除临床选用条件中Q7季节性问题。其中,临床疾病

23

运用相关内容虽重要,但专家提出考虑不同疾病、同一疾病不

同程度的区别,临床运用方法可能不同,难以具体量化。因

此,删除此维度。

表3条目同意情况

赞成率

项目是否

(%)

概念的理解

Q3在艾炷与皮肤之间垫隔适当的中药材制

32393.33

成的药饼后施灸的一种方法

临床选用条件

Q5-1A风寒型350100.00

Q5_2B风热型1342.60

Q5_3C虚寒型32391.40

Q5-4D其他(血瘀)3025.70

Q6-1A有季节性限定92626.70

Q6-2B无季节性限定26974.30

药饼艾灸制作方法

Q7_1A调制溶液为黄酒201557.10

Q7_2B调制溶液为生姜汁201557.10

Q7_3C调制溶液为醋102528.60

Q7_4D其他(水)102.86

Q7_4D其他(酒精)102.86

24

Q7_4D其他(饴糖)102.86

Q8_1A药粉与溶液比为7.5:362917.10

Q8_1B药粉与溶液比为7.5:253014.30

Q8_1C药粉与溶液比为8:3132234.20

Q8_1D其他(1:1)206.06

Q8_1D其他(根据药粉溶解度调整)102.86

Q8_1E不清楚8277.90

Q9_1A药饼直径为2cm62917.10

Q9_2B药饼直径为2.5cm131237.10

Q9_3C药饼直径为3cm121334.30

Q9_4D其他(2.0-3.0cm)102.86

Q9_4D其他(3.5-4.0cm)102.86

Q9_4D其他(5.0cm)102.86

Q9_5E不清楚000.00

Q10_1A药饼厚度为0.2-0.4cm92625.70

Q10_2B药饼直径为0.5-0.7cm191654.30

Q10_3C药饼直径为0.8-1.0cm53014.30

Q10_4D其他(0.7-0.9cm)205.70

Q10_5E不清楚000

Q11_1A艾炷底径为1.5cm122335.30

Q11_1B艾炷底径为2.0cm142141.20

Q11_1C艾炷底径为2.5cm53014.70

25

Q11_1D其他(3.0cm)205.71

Q11_1D其他(根据药饼大小调整)102.86

Q11_1E不清楚000

Q12_1A艾炷高度为1.5cm122334.30

Q12_1A艾炷高度为2.0cm142140.00

Q12_1A艾炷高度为2.5cm72820.00

Q12_1D其他(2.5-3.0cm)205.70

Q12_1E不清楚000

Q13_1A艾炷重量为0.5g2335.70

Q13_2B艾炷重量为1.0g122334.30

Q13_3C艾炷重量为2.0g152042.90

Q13_4D其他(1.5-2.0g)2335.70

Q13_5E不清楚4011.40

Q14_1A艾炷燃烧时间为5—10分钟132237.14

Q14_1B艾炷燃烧时间为11—15分钟161945.71

Q14_1C艾炷燃烧时间为16—20分钟43111.43

Q14_1D其他000

Q14_1E不清楚205.71

临床疗法运用

Q15_1A每次壮数1-2壮72820.00

Q15_2B每次壮数3-4壮201557.10

Q15_3C每次壮数5-6壮53014.70

26

Q15_4D其他000

Q15_4E不确定3025.70

Q16_1A一次治疗时长15-20分钟72820.00

Q16_2B一次治疗时长21-30分钟152042.90

Q16_3C一次治疗时长31-40分钟102528.60

Q16_4D其他(40-60分钟)102.90

Q16_5E不确定(根据病情)205.71

Q17_1A治疗频率每日一次92625.71

Q17_2B治疗频率隔日一次211460.00

Q17_3C治疗频率每周一次3328.57

Q17_4D其他(根据病情)205.71

Q17_5E不确定000

Q18_1A治疗疗程1周1342.86

Q18_2B治疗疗程2周161945.70

Q18_3C治疗疗程3周72820.00

Q18_4D其他(10次)4011.43

Q18_4D其他(根据病情)6017.14

Q18_5E其他(4周)102.85

Q18_5E不确定000

表4熟悉程度

满分比不重要性百

项目条目MeanSDCV

K(%)R分比(%)

27

概念Q3定义4.230.778000.18

理解

临床Q5证型4.370.6988.5700.16

选用

条件

Q7季节性4.230.8671.4300.20

Q8调制溶液3.461.1777.142.860.34

Q9药物与溶2.080.9454.2922.860.45

液比

Q10药饼直3.860.946000.24

具体径

操作Q11药饼厚3.940.865.7100.20

方法度

Q12艾炷底4.140.7777.1400.19

Q13艾炷高4.170.7977.1400.19

Q14艾炷重3.741.046014.290.28

Q15艾炷燃4.240.8577.142.860.20

烧时间

Q16一次使4.260.785.7100.16

用壮数

28

临床Q17一次治4.290.7185.7100.17

疾病疗时长

治疗Q18治疗时4.310.6888.5700.16

间间隔

Q19治疗疾4.230.7785.712.860.18

病疗程

表5判断依据

参考文献

实践经验理论分析直观选择

资料

条目百分例百分百分例

例数例数百分比

比数比比数

(n)(n)(%)

(%)(n)(%)(%)(n)

概念理解

Q3定义3188.6617.1617.125.7

临床选用

条件

Q5证型3188.6925.7411.400

Q7季节性3291.472012.912.9

具体操作

方法

Q8调制溶3291.472012.912.9

29

Q9药物与2982.9720617.100

溶液比

Q10药饼2880.072038.612.9

直径

Q11药饼3085.7617.1617.125.7

厚度

Q12艾炷3085.7514.3411.425.3

底径

Q13艾炷3188.625.7411.425.7

高度

Q14艾炷2365.7514.3617.1514.3

重量

Q15艾炷3085.7411.4514.312.9

燃烧时间

临床疾病

治疗

Q16一次3085.7514.3411.412.9

使用壮数

Q17一次3291.425.7411.412.9

治疗时长

Q18治疗3291.438.6514.300

时间间隔

30

Q19治疗3291.438.6411.4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