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文体-古代修辞(古代汉语课件)_第1页
修辞文体-古代修辞(古代汉语课件)_第2页
修辞文体-古代修辞(古代汉语课件)_第3页
修辞文体-古代修辞(古代汉语课件)_第4页
修辞文体-古代修辞(古代汉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修辞——修辞方式目录1引用2譬喻3代称2并提3考评方式一、引用“引用”,就是引用古人的言论或事迹来增强言语的说服力和可靠性,也可使内容含蓄、典雅。具体形式又分为“稽古”和“引经”。(一)引事(稽古、用典)“引事”,即考古,就是援引古人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见解,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即引用古人的事迹。)有明用、暗用两种。1、明用,即直接指明谁的事迹。如: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报任安书》)盖文公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同上)2、暗用,是不标明人名,只将事迹融于文中,让读者自去体会。如: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北征》)(陶渊明《桃花源记》)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述衷肠》)(苏秦说秦失败,“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引经,是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论来证实自己的观点,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广义的“引经”包括引言、引文;不只是圣人贤人言论,还包括格言、俗语、谣谚;引经也有明引、暗引两种。二、引经1.明引(引言)明引(引言),即指明作者、或篇名,引用原文或原话。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报任安书》;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暗引(引文):即不指明引文出处,只引原文或把原文改动,与本文融合一起表述。如:“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岳阳楼》(《易·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暗引(引文)二、譬喻(比喻)1)概念:譬喻就是“比喻”,一般叫“打比方”。即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与它有相似点的常见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修辞效果:使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使表达通俗、易懂,便于理解。2)比喻三要素:一个比喻要有:①被描写的事物或被说明的道理;②用来比方的事物或道理;③它们两者之间须是本质不同(不是同一类事物),但有某种相似点。比喻在形式上则有:①本体;②喻体;③比喻词。如“其翼(本体)若(比喻词)垂天之云(喻体)。”3)比喻的分类:根据“三要素”的异同、隐现,比喻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借喻和博喻四大类:①明喻——三要素同时出现。如: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北征》②隐喻(暗喻)——不出现比喻词。表达形式有:用判断句形式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曹公,豺虎也。用本体和喻体并列形式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滕王阁序》)喻体、本体按状中结构组合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苏秦始连横》)③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把喻体作为本体来描写。如: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长恨歌》)(《诗·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④博喻——连续用多个比喻来说明同一事物。如: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丘迟《与陈伯之书》)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苏轼《百步洪》)一)概念:代称是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固有名称,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辞格。被代的对象叫“本体”,用来代称的叫“借体”。修辞效果:突出事物特征,引发读者联想;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与幽默感。“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犬);右擎苍(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犬”、“鹰”是本体,“黄”、“苍”是借体。三、代称(借代)二)代称分类: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按本体同喻体的关系,分为“旁借”和“对代”两类:1、旁借——本体和喻体是主干事物同伴随事物关系,是用伴随事物代主干事物。它的方式有4种:以特征、标记代;以处所或所属代;以创作者或产地代;以质料或工具代。2、对待——借体与本体(文中所说事物)有相对待的关系。它的方式也有4种:部分代整体;特指代泛指;具体代抽象;结果代原因。以特征代事物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荒凉之地)。以部分代全体假舆(马车车厢代马车)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以原料代物品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造纸原料代纸)之上。以专名代通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代敌人)终不还。以人名代事物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代酒)。1)什么是并提为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表述(合叙)。一般是两个主语在前并列(并提),两个谓语在后并列(分承)。修辞效果:句子紧凑、文辞简练。四、并提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史记·韩信卢馆传》“文种无一罪,身死”,“范蠡无一罪,逃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巫峡》亭午不见曦,夜分不见月。)师之耳目,在吾旗鼓。(《鞌之战》师之耳在吾鼓,师之目在吾旗。)也有修饰语在前并列(并提),中心语在后并列分承者,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孙子为列侯。(《汉书·景帝纪》。《史·景帝纪》分说是:周苛孙平为绳侯,周昌子左军为安阳侯。)2)如何辨识并提?根据词语的配搭关系辨识并提脭(chéng)醲(nóng)肥厚。(枚乘《七发》)根据历史事实辨识并提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孙子为列侯。(《汉书·景帝纪》)本课小结引用:引经、引事譬喻:三要素,明喻、隐喻、借喻和博喻代称:旁借、对代并提并提分承)(合叙)修辞——修辞方式目录1互文2夸饰3倒置2委婉3省略五、互文(互文见义)为了行文简练或适应韵文对字数的限制,把本应合用的词语前后分用,其义互相呼应,彼此关照。这种修辞方法叫做互文,也叫互言、互体、互备、参互、互见、互文见义。“互文”这一术语包括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一是“互文见(现)义”一是“同义互文”。修辞效果:行文简约、形成对仗上下文义互相呼应、补充,参互见义。有的是一个句子中互文见义,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主人客人都下马都在船。)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对句中的互文,如: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将军、都护都不得控角弓、都冷难着铁衣。)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一)互文见义(互见、互辞、互言)是指在相同结构中相应位置上的两个词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意义,彼此对照,形成互文。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屈原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同上)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同义互文的作用,在于增强文章气势,避免行文重复单调。(二)同义互文(同义词换用)六、夸饰(夸张)夸饰,即用形象化的语言把事物的本质特征夸大或缩小,以取得强烈的表达效果。夸饰分为“夸大”和“缩小”两种:1)夸大:把事物及其特征往大处说,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汉书·外戚传》)挟泰山以超北海。(《孟子·梁惠王上》)2)夸小:把事物及其特征往小处说,如: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舠)。(《诗·河广》)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报任安书》)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梦天》)七、倒置(倒装,倒文)言语中特意颠倒语法、逻辑的常规语序,叫倒置。使用倒置,主要是为了加强语势、调和音节、错综句法。修辞效果:新颖别致强调突出平仄合辙倒置的形式,《修辞学发凡》分为两类:一)随语倒置:大多只是语序或语气颠倒,不涉及思想条理和词语搭配。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礼记·檀弓上》)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魏征《述怀》)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二)变言倒置:改变词语搭配关系,颠倒逻辑顺序,涉及思想条理。如: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昭十九年》怒于室、色于市:在家里生气,到市上给人脸色。)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未尝不心游目想,移咎忘倦。(《文选·序》心想目游)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记》泉冽酒香)八、委婉(婉曲、婉转)古人说话、行文中,或因有所顾忌,或出于谦恭,或出于礼仪、外交的需要,往往不直言其事,而是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委婉,也叫婉转、婉曲、婉辞。我们应透过表面言辞了解说话人的“言外之意”。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老子》第三十九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囊者辱赐书……。(《报任安书》)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1)称名:尊人谦己公羊传十六年“卫侯朔出奔齐。……属负兹,舍不即罪尔。”何休注:天子有疾称不豫,诸侯称负兹,大夫称犬马,士称负薪。《白虎通》:“天子病曰不豫,言不复豫政也。诸侯曰负子,子,民也;言忧民不复子之也。”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礼记·曲礼上》)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国策·秦策五》)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讬之。(《触龙说赵太后》)2)叙事九、省略省去某些句子成分的修辞方式叫做“省略”。省略涉及语法、逻辑、修辞。为使言语精练含蓄、音节匀称而着意省字、省词、省句,是修辞上的省略。省略可从三个角度考察:省的单位是“字、词、句”;省的句成分是“主、谓、宾”。省略依据是“承上、探下”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都)(不过)五(国)之一;小(都)(不过)九(国)之一。(《郑伯克段于鄢》)邴夏曰:“射其御者,(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车右逢丑父)射其左,(左)越于车下;(丑父)射其右,(右)毙于车中。(《鞌之战》)1)省略主语2)省略宾语、兼语明日,子路行,以(之)告(子)。子曰:“(丈人),隐者也。(子)使子路反见之。(子路)至则(丈人)行矣。(《子路从而后》)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省略谓语4)省略“曰”字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互文夸饰委婉倒置省略概念类别修辞效果本课小结修辞——修辞与修辞学目录1修辞

修辞学2修辞的类型3学习修辞意义1、什么是修辞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周易·干·文言》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唐孔颖达一、修辞、修辞学1、什么是修辞修辞是调整、修饰词语,使之传情达意更加确切恰当,充分发挥语言交际功能的手段。修辞学是以修辞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一门科学,是语言科学的一个分支。2、修辞活动:修辞活动即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交际活动。以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为标准的修辞活动是消极修辞。以具体、形象、鲜明、活泼、生动为标准的修辞活动是积极修辞。修辞格都是积极修辞。3、修辞方式:修辞方式又称为修辞格、辞格、修辞手段、语格、辞式等,是指修辞上具有特定表达效果的那些语句结构格式,属于表达方式之一。古代汉语修辞着重学习现代汉语中不太常见或与现代汉语大不相同,但又直接关系到提高古书阅读能力的比较重要的修辞方式。1)语音修辞:运用语音规律表达音律和美、抑扬有致、声情并茂。模仿人或物的声音: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兵车行》突显韵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劝学》调配节奏: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二、汉语的修辞类型2)语义修辞:语义修辞就是遣词造句时,凭借上下文语境,巧妙地表达或凭借某些意义,从而使得表意丰满活泼。同义变文以避复。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诗经·商颂·玄鸟》著意写形以传神。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语义迁移。即在行文过程中,临时改变语义组合常规,营造新奇的效果。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李白《题宛溪馆》3)语法修辞:语句的繁简;语序的顺变;句式的选择。在古书中常出现关于黄犬奔马句法的工拙论:适有奔马践死一犬。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有犬死奔马之下。有奔马毙犬于道。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逸马杀犬于道。4)特殊修辞:特殊修辞是指哪些具有特定结构、特定功能或特定方式的修辞模式,一般称为辞格。在语言运用中,影响表达效果的因素主要来自:语言自身的诸要素——语音、词汇、结构关系等。运用语言要素的客观环境,即所谓的“语境”。三、学习古代汉语修辞的意义了解汉语修辞的古今演变情况为阅读理解古诗文扫除障碍深刻理解汉语修辞的效果及意义父子夫妇不能相保,诚可谓酸鼻。(《汉书·鲍宣传》)歌台暖响。(杜牧《阿房宫赋》)坐看十八公,俯仰灰烬残。(苏轼《夜烧松明火》)本课小结修辞、修辞活动、修辞方式和修辞学概念。古代汉语修辞类型:语音修辞、语义修辞、语法修辞和特殊修辞。学习修辞的意义。修辞——古代汉语修辞思想与特点目录1古代修辞思想2古代修辞特点

1)先秦两汉时期《易·乾卦·文言》:“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修”和“辞”的连用的最早出处。孔子:“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西汉的学者曾热议过《诗经》最基本的修辞手法赋、比、兴。赋,则是平实地铺叙事实;比:就是比喻和比拟;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兼有比喻、象征和押韵作用。一、古代汉语修辞思想陆机《文赋》:“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主张排除用滥的命意和文辞,就像丢弃已经枯萎的晨花;开拓前人没有运用的命意和文辞,就像振发没有开放的晚蕾。2)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文心雕龙》“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它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结合,认为一篇文章在强调情感志趣、思想内容的同时,提出还必须有优美的文辞和动听的声律。该论著对文体和风格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文章的词句、篇章结构和辞格等等,也都有独特的见解。《文心雕龙》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2)魏晋南北朝时期3)唐宋时期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他从史传文体的特点出发,主张“言必近真”,用今语记事;提出“拨浮华,采真实”,反对雕章琢句;倡导“文约而事丰”,以简要为工。这些对后世都有一定影响。3)唐宋时期宋代陈骙的《文则》是第一部专门论述修辞的著作,它的出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强调词语的运用要注意语境。陈骙还深入地研究了辞格比喻,分作十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