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概说-郑伯克段于鄢(古代汉语课件)_第1页
词汇概说-郑伯克段于鄢(古代汉语课件)_第2页
词汇概说-郑伯克段于鄢(古代汉语课件)_第3页
词汇概说-郑伯克段于鄢(古代汉语课件)_第4页
词汇概说-郑伯克段于鄢(古代汉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词汇郑伯克段于鄢1——《左传·隐公元年》目录12文学常识文选解读2.最重要的注释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1.《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据说为孔子所作。“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一、文学常识“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即庄公。伯为爵位,庄公是谥(shì)号。爵位是生前郑伯受周天子封的等级。《礼记、王制》:“王者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二、文选解读题目的意思是郑伯在鄢这个地方攻克了共叔段。“郑伯于鄢克段”为状语后置。解题1.〔共(gōng)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名段。他在兄弟之中年岁小,因此称“叔段”。失败后出奔共,因此又称“共叔段”。共,春秋时国名,在现在河南省辉县。叔,排行在末的兄弟。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共,音恭,地名。凡国名、地名、人名、字、氏、族皆不重言”。共是氏,姬是姓,氏是姓的分支。段后逃于共,故以共为氏。叔,排行,伯、仲、叔、季。段是名,古人还可有字、号。二、文选解读(一)第一段二、文选解读2.〔寤生〕寤,通“牾”,逆,倒着。明焦竑(hóng)《焦氏笔乘》:寤为牾(“忤”异体,不顺)的通假字。二字均鱼部、疑母。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寤,假借为牾,足先见(xiàn),逆生也”。即难产。3.〔惊姜氏〕使姜氏惊。使动用法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4.〔遂恶(wù)之〕因此厌恶他。遂,连词,因而。恶,厌恶。5.〔亟(qì)请于武公〕屡次向武公请求。亟,屡次。二、文选解读(二)第二段1.〔及庄公即位〕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候。及,介词,到。即位,君主登上君位。2.〔虢(guó)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虢,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焉,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是”“于此”。3.〔佗邑唯命〕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佗,同“他”,旁指代词,别的,另外的。唯命,只听从您的命令。二、文选解读4.〔谓之京城大(tài)叔〕京地百姓称共叔段为京城太叔。大,同“太”。王力、朱骏声作古今字。《说文》段注:“太从大声,后世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京,地名,在现在河南省荥阳县东南。5.〔祭(zhài)仲〕郑国的大夫。祭:特殊读音6.〔大都不过参(sān)国之一〕:大城市的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参,同“三”。二、文选解读7.〔焉辟害〕哪里能逃避祸害。辟,“避”的古字。8.〔何厌(厭)之有〕:有何厌之。有什么满足。宾语前置句。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定语。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9.〔无使滋蔓〕:不要让他滋长蔓延。“无”通“毋”(wú)。10.〔多行不义必自毙〕:多做不义的事,必定自己垮台。毙,本义倒下去、垮台。汉以后才有“死”义。11.〔姑〕:姑且、暂且。二、文选解读(三)第三段1.〔若之何〕:固定结构,对它怎么办?之,指“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这件事。2.〔生民心〕:使动,使民生二心。3.〔不义,不暱(nì),厚将崩〕:共叔段对君不义,百姓就对他不亲,势力再雄厚,将要崩溃。暱:同昵(异体),亲近。思考题请大家思考一下,本节课学习的古今异义词和特殊句式有哪些?

古代汉语词汇郑伯克段于鄢2——《左传·隐公元年》目录12文选解读语言知识3文化知识一、文选解读(一)第四段1.〔具卒乘(shènɡ)〕:准备步兵和兵车。具,准备。卒,步兵。乘,四匹马拉的战车。2.〔袭〕:偷袭。行军不用钟鼓。本是贬义,后逐渐转为中性词。3.〔夫人将启之〕:武姜将要为共叔段作内应。夫人,指武姜。启之,给段开城门,即作内应。启,为动用法。一、文选解读4.〔帅车二百乘

〕:率领二百辆战车。帅,率领。古代每辆战车配备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二百乘,共甲士六百人,步卒一万四千四百人。5.〔公伐诸鄢〕:庄公攻打共叔段在鄢邑。诸:之于,合音词。6.〔辛丑〕:干支纪日,即二十三日。7.〔出奔共〕:出逃到共国(避难)。奔,逃亡。一、文选解读(二)第五段1.[寘]:“置”的通用字。放置,放逐。2.[誓之]:为动,对她发誓。3.[黄泉]:地下的泉水,喻墓穴,指死后。4.[悔之]:为动,对这事后悔。5.[食舍肉]:吃的时候把肉放置一边不吃。舍,捨的古字。一、文选解读6.[遗(wèi)之]:赠送给她。7.[繄(yī)我独无]:我却单单没有啊!繄:句首语气助词,不译8.[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问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敢:表敬副词,冒昧。9.[何谓]: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下文“何患”同。10.[何患焉]:您在这件事上忧虑什么呢?焉:于是。11.[阙]:通“掘”,挖。一、文选解读(三)第六段1.[施及庄公]:施,yí延及。2.[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匮,尽。锡,通赐,给与。3.[其是之谓乎]:其,表推测语气,之,结构助词,助词宾语前置。二、语言知识(一)文字异体字:佗——他

暱——昵古今字:辟——避

舍——捨通用字:庸——用

寘——置通假字:寤——牾(忤)无——毋

阙——掘(二)词类活用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惊,使动用法,使……惊。

2.“今京不度,非制也。”度,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合乎法度。

3.“无生民心。”生:使动用法,使……生。“民”、“心”为“生”的双宾语,意为:不要使民生二心。二、语言知识4.“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隧,名词用作动词,指挖掘隧道。(三)宾语前置句1.“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用代词“之”复指宾语“何厌”。2.“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充当动词“谓”的宾语。3.“君何患焉?”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充当动词“患”的宾语。二、语言知识4.“其是之谓乎?”宾语前置句。用代词“之”复指宾语“是”。(四)习惯句式1.“佗邑唯命。”“唯命”是“唯命是听”的省略形式。2.“君将若之何?”“若……何”是一种固定格式,意为“把……怎么样?”或“对……怎么办?”“若之何”即“把它怎么办?”二、语言知识(一)姓氏、名、字、谥号区别姓氏,氏为族,姓为母;名,是父母所取,只有父母和师父皇帝可以叫,其他人不可以,正所谓天地君亲师;字,是自己成年后取的,所谓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死后皇帝赐的叫谥号。三、文化知识(二)天干地支天干共十个,分别为:甲,乙,丙,丁,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