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卢氏实验高中2025届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密押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科研人员将铁皮石斛的带芽茎段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原球茎,并探究6-BA与2,4-D诱导原球茎增殖的最适浓度组合,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脱分化的培养基中,要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纤维素酶等物质来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B.实验结果表明2,4-D对原球茎增殖作用具有两重性C.此实验为预实验,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D.实验结果无法证明6-BA和2,4-D协同使用的效果是否优于单独使用2.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Ⅱ-4不含有甲病基因,人群中乙病发病的概率是1/100,系谱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双胞胎(Ⅳ-1与Ⅳ-2)同时患有乙遗传病的概率是1/6C.Ⅱ-3和Ⅲ-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3D.Ⅲ-1与一个正常的男性婚配,所生子女正常的概率是15/223.某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其父亲患红绿色盲。收集该女性体内的若干细胞,将其细胞内的色盲基因进行荧光标记,在显微镜下观察。假设无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内有2个色盲基因,且位于两条染色体上B.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有4个色盲基因,此时可观察到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C.卵细胞内有1个或0个色盲基因,卵细胞中的色盲基因只能遗传给女儿D.次级卵母细胞至少含2个色盲基因,且核DNA数目一定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4.对HIV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得到如图所示组成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a与a之间通过“-NH-CO-”相连接B.甲、乙的合成主要由HIV的线粒体供能C.乙彻底水解可产生磷酸、核糖和A、G、T、C四种碱基D.HIV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大分子甲中5.近期,我国湖北及世界部分地区爆发了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发的肺炎,这种病毒传染性极强,经科学家对分离出的病毒进行研究,确定它的具体结构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19-nCOV与T2噬菌体一样,遗传物质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B.刺突糖蛋白可能与宿主细胞特异性受体的识别和介导病毒进入细胞有关C.研究发现,2019-nCOV在体外环境中可存活5天,说明它的生命活动可以离开细胞D.2019-nCOV与细胞膜上的特定位点结合进而入侵细胞,说明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6.呼吸道黏膜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到脑干的相关中枢,进而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缩或舒张,产生咳嗽反射。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械刺激可导致呼吸道黏膜中的某些细胞变为显著活跃状态B.传入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内电流的方向是双向的C.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传入神经元传递给传出神经元D.直接刺激脑干的相关中枢也可引起呼吸肌的咳嗽反射7.研究发现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且载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可能消耗能量,也可能不消耗能量,而通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不消耗能量。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叙述,不合理的是()A.无转运蛋白参与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都是自由扩散B.Na+不能通过通道蛋白的协助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C.在主动运输中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蛋白质是载体蛋白D.物质依靠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8.(10分)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会出现在正常人的内环境中B.人手和脚上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细胞内液C.人体的脑组织细胞内液中O2与与CO2的比值大于组织液中的D.人体的血浆中不可能出现淀粉、蔗糖及果糖等物质二、非选择题9.(10分)根据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全为黄色圆粒,自交后代表现为9:3:3:1的性状分离比,据此实验孟德尔提出了对基因自由组合现象的假说,其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并通过_____________实验验证其假说,从而总结出了该定律。(2)有人提出孟德尔运用自交的方法也可进行验证,如下是相应的实验方案:方法一:将进行自交,如果出现9:3:3:1的分离比,即可证明假说。方法二:将自交得,让植株分别自交,单株收获种子,并单独种植在一起成为一个株系。观察并统计的性状。①你认为方法一可行吗?___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方法二实验结果分析:出现9:3:3:1的分离比,且的双显性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3:1的占_____________,出现9:3:3:1的占_____________;单显性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的占_____________,中双隐性植株自交后代全部表现一致,则孟德尔的假说成立,若未出现上述情况则不成立。③已知上述假设成立,实验发现自交得到的过程中有1/4比例的个体不发生性状分离;还有_____________(比例)的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与该比例相对应的中共有___________种基因型。10.(14分)某地区推广的“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模式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图中还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鸭能通过捕食减少稻田中杂草、害虫和田螺的数量,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同时能减少__________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鸭的游动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3)调查田螺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害虫如多足摇蚊地位下降,而一种环节动物尾腮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这一过程称为__________。在稻田生态系统中,鸭的引入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11.(14分)神经纤毛蛋白-1(NRP-1)能在肿瘤细胞内表达,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成员的受体,通过参与多种信号转导来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研究人员从肿瘤细胞中扩增出NRP-1基因并将其导入大肠杆菌体内进行发酵培养,分离提纯相应NRP-1,并将其免疫小鼠,以制备抗NRP-1的单克隆抗体(NRP-1MAb)。分析回答下列回题:(1)利用PCR技术可以从肿瘤细胞的基因组中分离扩增得到完整的NRP基因,其原因是__________。将扩增后的目的基因构建成表达载体后,导入用__________处理的大肠杆菌体内完成转化。(2)研究人员将分离提纯的NRP-1免疫小鼠后,取其脾脏中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在该培养基上不能存活的是__________。选取检测抗体阳性的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需要的气体环境是__________。(3)为进一步确定NRP-1MAb靶向治疗时的用药方式,研究人员将直肠癌组织块制成单细胞悬液,等量注入4组裸鼠右前腋下,接种3后天开始向培养液中施加NRP-1MAb药物,每隔10天给药1次,共4次。给药后测算一次肿瘤体积,结果如下图所示:分析上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请给出使用NRP-1MAb进行靶向治疗癌症时的临床建议:__________。12.图示pIJ732是一种常用质粒,其中tsr为硫链丝菌素(一种抗生素)抗性基因;mel为黑色素合成基因,其表达能使白色的链霉菌菌落变成黑色菌落;而限制酶SacⅠ、SphⅠ,BglⅠ在pIJ732上分别只有一处识别序列。回答下列问题。表1pIJ732pZHZ8BglⅡ1.7kb2.7kb表2固体培养基中硫链丝菌素浓度(μg/mL)312113不含质粒的链霉菌生长状况+++++++++--“+”表示生长;“-”表示不生长。(1)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可以识别双链DNA中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使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_______的断裂,切割形成的末端有_______两种。(2)以SacⅠ和SphⅠ切取的目的基因置换质粒PIJ732上长度为3.4kb的SacⅠ/sphⅠ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ZHZ8。上述两种质粒的限制酶酶切片段长度见表1。由此判断目的基因的片段长度为_____kb,判定目的基因中含有一个BglⅡ切割位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导入目的基因时,首先用______处理链霉菌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质粒pZHZ8溶于________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可以促进链霉菌完成______过程。(4)不含质粒的链霉菌在含硫链丝菌素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状况如表2所示。若要筛选导入pzHZ8的链霉菌细胞,所需硫链丝菌素浓度至少应在______μg/mL以上,挑选成功导入pZHZ8的链霉菌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
首先明确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6-BA与2,4-D诱导原球茎增殖的最适浓度组合,看清图中横纵坐标的含义,根据图中信息进行解答。【详解】纤维素酶能够催化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的水解,所以在脱分化培养基中不能加入纤维素酶来诱导愈伤组织的组成,A错误;与对照组相比,几个浓度对原球茎增殖的作用都是促进,没有体现两重性,B错误;在正式实验之前先做预实验,可以摸索实验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预实验并不能减少实验误差,C错误;实验并没有设计单独使用6-BA和2,4-D的组,因此无法证明二者协同使用的效果是否优于单独使用,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2、D【解析】
分析系谱图:根据Ⅰ-1、Ⅰ-2和Ⅱ-2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Ⅱ-4不含有甲病基因,但子代有患疾病的儿子,因此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根据Ⅱ-1、Ⅱ-2和Ⅲ-1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就乙病而言,Ⅲ-1患乙病,所以Ⅱ-1和Ⅱ-2的基因型均为Bb,则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BB、2/3Bb,Ⅱ-4患乙病,所以Ⅲ-4的基因型为Bb,他们所生子女患乙病的概率为2/3×1/4=1/6,Ⅳ-1与Ⅳ-2为异卵双胞胎,因此双胞胎(Ⅳ-1与Ⅳ-2)同时患有乙遗传病的概率是1/6×1/6=1/36,B错误;C、Ⅱ-3的基因型为BbXAXa,Ⅲ-3基因型及概率为1/3BBXAXa、2/3BbXAXa,因此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C错误;D、人群中乙病发病的概率是1/100,即bb的频率为1/100,则b的基因频率为1/10,B的基因频率为9/10,人群中正常男性是携带者的概率为Bb÷(BB+Bb)=(2×1/10×9/10)÷(1-1/100)=2/11,Ⅲ-1的基因型为bbXAXa,其与一个正常的男性(9/11BBXAY、2/11BbXAY)婚配,所生子女正常的概率是(1-2/11×1/2)×3/4=15/22,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单基因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推断它们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3、A【解析】
由题干“某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其父亲患红绿色盲”推知该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假设b为色盲基因)。【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位于X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2个色盲基因分离,随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A正确;B、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有2个色盲基因,此时可观察到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B错误;C、卵细胞内有1个或0个色盲基因,卵细胞中的色盲基因既可以传给儿子也可以传给女儿,C错误;D、次级卵母细胞可能含2个色盲基因或不含色盲基因,且核DNA数目一定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通过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及其上携带基因的变化,解题关键是由题干信息判断该女性的基因型。4、A【解析】
HIV病毒是RNA病毒,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因此图中的大分子甲是蛋白质,小分子a是氨基酸,大分子乙是RNA,小分子b是核糖核苷酸,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由以上分析知,a物质为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CO-NH-)连接,A正确;B、HIV是病毒中的一种,不具有细胞结构,其体内没有线粒体,B错误;C、RNA中含有碱基U,不含有碱基T,因此RNA彻底水的产物是磷酸、核糖和A、G、U、C四种碱基,C错误;D、HIV是RNA病毒,遗传信息存在于RNA中,即图中的乙物质,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对HIV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所得到的组成关系图,考查核酸和蛋白质的知识,考生识记蛋白质的构成,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掌握核酸的种类、组成和分布是解题的关键。5、B【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由RNA、刺突糖蛋白、包膜蛋白和核衣壳蛋白组成。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需寄生在活细胞内繁殖。【详解】A、2019-nCOV的遗传物质为RNA,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T2噬菌体为DNA病毒,不容易发生突变,A错误;B、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故刺突糖蛋白可能与宿主细胞特异性受体的识别和介导病毒进入细胞有关,B正确;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C错误;D、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是相对的,2019-nCOV入侵细胞,并不能说明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结构,考查病毒的基础知识。6、A【解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详解】A、据题干信息可知在呼吸道黏膜中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所以机械刺激可导致呼吸道黏膜中某些细胞显著活跃,A正确;B、兴奋在单个传入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内电流的方向是双向的,而在整个反射弧上的传递是单向的,B错误;C、兴奋的传递不全是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当兴奋经过突触结构时,突触处发生从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化,C错误;D、直接刺激延髓的相关中枢可以引起咳嗽,但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整个过程,不能被称为反射,D错误。故选A。7、A【解析】
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简单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易化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2、大分子的运输方式:胞吞和胞吐: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不需要载体,但需要能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详解】A、无转运蛋白参与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有自由扩散和胞吞、胞吐,A错误;B、Na+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通道蛋白只能进行顺浓度梯度运输,B正确;C、在主动运输中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蛋白质是载体蛋白,C正确;D、物质依靠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D正确。故选A。8、A【解析】
内环境也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水肿是组织液增多,减少来,促进走,会消除水肿;O2与CO2过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详解】A.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是机体合成的两种糖蛋白,存在于人体血清等内环境中,A正确;B.人手和脚上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B错误;C.人体的脑组织细胞内液中O2与CO2的比值小于组织液中的才有利于气体交换,C错误;D.果糖属于单糖,人体的血浆中可能出现果糖,但不可能出现淀粉、蔗糖,D错误。故选A。【点睛】明确内环境的成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9、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测交不可行让进行自交只是对实验进行了重复,并不能证明假说4/94/92/31/24【解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具有两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四种,比例是1:1:1:1,可以用测交实验进行验证。【详解】(1)孟德尔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了基因自由组合现象的假说,其主要内容是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并用假说内容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释,进而通过测交实验验证其假说,总结出了该定律。(2)①让进行自交只是对实验进行了重复,并不能证明假说,因此方法一不可行。②中出现了9种基因型,分别为1YYRR、2YyRR、2YYRr、4YyRr、2yyRr、1yyRR、2Yyrr、1YYrr、1yyrr,的分离比为9:3:3:1,用方法二进行验证,如果的双显性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3:1的占4/9,即2YyRR和2YYRr;出现9:3:3:1的占4/9,即4YrRr;单显性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的占2/3,即2yyRr、2Yyrr;中双隐性植株自交后代全部表现一致,则孟德尔的假说成立,若未出现上述情况则不成立。③根据②中的分析可知,实验发现自交得到的过程中有1/4比例的个体(即四种纯种)不发生性状分离;还有1/2的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与该比例相对应的中共有4种基因型,分别为YyRR、YYRr、Yyrr和yyRr。【点睛】熟知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研究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熟知相关的基因型以及各种基因型自交产生的性状分离比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0、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生产者(水稻和杂草等)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有机物的化学能能量流动农药增加水中的氧含量样方法群落演替(或次生演替)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是指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同化能之比,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详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故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水稻和杂草等)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有机物的化学能。(2)鸭能通过捕食减少稻田中杂草、害虫和田螺的数量,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同时能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鸭的游动还能增加水中的氧含量,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3)田螺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可采用样方法调查田螺的种群密度。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害虫如多足摇蚊地位下降,而一种环节动物尾腮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这优势物种更替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在稻田生态系统中,鸭的引入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点睛】本题考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演替的概念及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11、使用与NRP-1基因两端特异性结合的引物可以从模板DNA中扩增出该基因Ca2+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95%的空气和5%的CO2NRP-1MAb能有效的降低肿瘤的体积,中、高剂量抗体的降低效果比低剂量的更显著使用中剂量给药【解析】
1、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因此要用两种引物才能确保DNA两条链同时被扩增;引物I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会与引物Ⅱ结合,进行DNA的延伸,这样,DNA聚合酶能特异地复制处于两个引物之间的DNA序列。2、分析图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NRP-1MAb能有效的降低肿瘤的体积;低、中、高剂量组比较可知,中、高剂量抗体的降低效果比低剂量的更显著。【详解】(1)由分析可知,使用与NRP-1基因两端特异性结合的引物,可以从模板DNA中扩增出处于两个引物之间的该基因。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最常用的转化方法是,用Ca2+处理细胞使其处于感受态。(2)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在该培养基上不能存活的是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B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的细胞、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将培养基放置于95%的空气和5%的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3)由图示可以看出,与对照组比较,NRP-1MAb能有效的降低肿瘤的体积;低、中、高剂量组比较可知,中、高剂量抗体的降低效果比低剂量的更显著,因此使用NRP-1MAb进行靶向治疗癌症时采用中剂量给药,用药量少,效果明显。【点睛】本题考查PCR扩增目的基因和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PCR技术的原理、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识记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及过程,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虚拟现实技术在2025年医疗护理培训中的安全性评估报告
- 2024年9月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试题及答案
- 2023自考英语二重点词汇大全
- 2023年编译原理平时作业答案
- 2023年遵义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 2023建设工程计价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3年车辆钳工中级考试试题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新乡市七年级(下)期末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版建筑安全施工协议范本下载
- 2025年度酒店客房装饰装修与石材采购合同模板
- DB14 T1109-2015桥梁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性无损检测技术规程
- 2024年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技能竞赛样题
- 中考英语688高频词大纲词频表
- 政府、办公楼物业管理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汽车构造》教案
- 《抑郁焦虑识别》课件
- 《新活素心内科》课件
- 物品赔偿单范本
- 某某公司钢渣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 中建标准厂房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案
- 喷涂产品检验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