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评估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安徽省亳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评估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安徽省亳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评估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安徽省亳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评估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安徽省亳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评估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隋炀帝时,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形势,使得加强它们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于是,隋炀帝(

)A.南下灭陈B.营建东都C.开通大运河D.编订户籍

2、科举制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我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B.科举制度就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C.进士科是唐代普遍推崇的科目D.科举制度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推动了唐代社会的发展

3、《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这主要依据的是(

)A.改国号为周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创立殿试制度,破格用人。D.减轻人民负担,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4、下列历史概念中解释正确的是A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实行对君主进行分权与制衡的政治制度B重农抑商中国古代重视农业、禁止商业的经济思想C藩镇割据唐朝中后期形成的地方割据局面D闭关锁国明清实行禁绝对外贸易的一种政策

A.AB.BC.CD.D

5、古代经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他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作,后人称他为“诗圣”。他是A.王维B.李白C.杜甫D.白居易

6、唐末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是(

)A.黄巢B.安禄山C.史思明D.郭子仪

7、1088年,苏轼被任命为科举主考官,他的学生李廌正好参加科举考试。大家都觉得苏轼有把握从众考生中选出李廌的文章,但最终李廌榜上无名。这使得苏轼和同为考官的黄庭坚等人都感到非常遗憾。这说明(

)A.苏轼与李廌存在矛盾B.宋代科举考试相对公平C.苏轼主考官大公无私D.重文轻武政策害了李廌

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南方曾经长期落后于北方B.北方人民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C.唐朝时占城稻传入我国并推广D.宋朝海外贸易兴盛

9、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南宋的都城临安。下列各项中可以看到的是(  )。

①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②在瓦子里有人说书、唱戏、表演杂技;

③有人在使用纸币购物;④人们在观看关汉卿的戏剧《窦娥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定窑、汝窑的瓷器,以及大量的丝织品等。据此推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早有可能生活在(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1、与毛泽东《沁园春·雪》中“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相关的史实是(

)A.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B.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C.重视发展农业,治理黄河D.灭南宋,统一中国

12、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被关押在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诗中的“干戈”指的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战争(

)过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朝代]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感,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南宋与蒙古B.南宋与元朝C.西夏与蒙古D.南宋与金朝

13、图一、图二显示了有关唐、宋不同时期人口占比的数据变化。这一历史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经济重心不断南移C.南方总人口数超过北方D.北方人口占比多于南方

14、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他”是(

)A.李白B.苏轼C.李清照D.关汉卿

15、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是A.司马光B.司马迁C.关汉卿D.苏轼

16、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和诗人,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之所以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A.赶走了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B.抵抗了沙俄殖民者的侵略C.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D.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倭患

17、长城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象征,我们现在的见到的长城主要修建于(

)A.秦朝B.汉朝C.明朝D.清朝

18、“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全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材料中涉及的航海人物是A.玄奘B.鉴真C.郑和D.郑成功

19、明朝后期,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的杰出首领是(

)A.努尔哈赤B.阿骨打C.成吉思汗D.皇太极

20、元朝时,民族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B.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入藏完婚C.澶渊之盟有利于民族交往D.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21、某班举行辩论会,四位同学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明清时期的特征?A.繁荣和开放B.短暂而繁荣C.盛世与危机D.分裂到统一

22、清道光年间,“皮黄戏”这一剧种逐渐形成,它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特色,以后被称为(

)A.昆曲B.京剧C.秦腔D.汉调

23、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图是对某地区管辖进程示意图,“▲”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A.设置西域都护府B.康熙率军亲征C.设北庭都元帅府D.建立台湾行省二、综合题

24、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明清时期更是这一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任务一漫画鉴赏——还原历史真相】

(1)材料一漫画反映的政治制度始创于什么时期?依据材料分析该制度的作用。

【任务二史料分析——探究历史原因】北宋初期,统治者鉴于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为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形成了军权高度集中的兵制、财权高度集中的财制和政权高度集中的政制。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对巩固政权,防止藩镇割据局面的再次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使北宋长期处于积贫积弱、被动挨打的局面……——《历史研究》

(2)依据上面材料指出北宋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的利弊。

【任务三图片解读——分析历史变革】

(3)材料中图①图②所示分别是我国古代哪两朝的中央行政机构?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4)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

【任务四综合探究——理清历史趋势】

(5)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演变”为主要内容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A和B时期的特点。C朝代的建立者是谁?D朝代统治时期,我们山东威海属于哪个政权管辖?E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一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唐太宗同意将谁嫁给他?唐太宗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

(3)材料二中图二描绘了顺治帝会晤五世达赖的场景,封给了他什么封号?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开始于哪个朝代?

(4)材料二中图三《平定准噶尔图卷》是乾隆帝命令画师图绘平定准噶尔战争场面而做,乾隆帝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谁的叛乱?清朝设置了什么官职,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26、《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继承,建设国家文化公园。马老师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解读名言——汲取治国智慧】

(1)从唐太宗的名言中概括他的治国理念,并列举一例具体措施。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任务二【观察建筑——见证市场变迁】

(2)市场布局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下面两幅平面图中“市”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概括发生这种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任务三【赏析著作——感受人物品质】

(3)在下面表格中填入著作名称。依据材料概括三部著作成书过程的共同点。科技著作朝代成书过程①

明朝宋应星全面总结古代多个部门的科技成果,亲自考察瓷、蔗糖等制作工艺并录入书中,还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对技术数据进行定量描述。②

明朝李时珍潜心钻研前人的医学著作,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并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向人们请教。他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药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大量引用古代农业文献,还试种甘薯等取得成功,根据自己的经验推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