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深度自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甘肃省兰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深度自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甘肃省兰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深度自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甘肃省兰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深度自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甘肃省兰州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深度自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在“周口店遗址文化节”的活动现场,某同学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当主办者发给他一块兽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工具应该为(

)A.打制工具B.铁制工具C.青铜工具D.磨制工具

2、有一个历史兴趣小组想要探究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的发祥地,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淮河流域

3、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家天下”是从(

)A.启B.桀C.盘庚D.禹

4、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以文字为主题,集文字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这个文字博物馆应该建在A.江苏苏州B.陕西西安C.山东曲阜D.河南安阳

5、下列能反映半坡人生活的重要考古出土文物是(

)A.

B.

C.

D.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孟子

7、秦统一全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西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巩固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B.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8、朱熹评价项羽称,项羽不能养浩然之气,最终只是匹夫之勇,这也是其最终落败的原因。项羽最终落败于(

)A.牧野B.垓下C.巨鹿D.涿鹿

9、“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材料描述了(

)A.百家争鸣B.文景之治C.汉武盛世D.齐桓公鼎盛

10、某同学在整理有关“汉帝国的巩固与扩大”主题材料,以下不能够入选这一主题的是(

)A.推恩令的实施B.统一铸造五铢钱C.车同轨,书同文D.盐铁专卖

11、东汉建立伊始,匈奴、羌、鲜卑等少数族就对政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与破坏。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汉光武帝刘秀(

)A.释放奴婢,减轻刑罚B.合并郡县,裁减官员C.监督官吏,惩处贪官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12、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刘邦、项羽起义D.黄巢起义

13、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息息相关。下列成语与人物对应相一致的是A.破釜沉舟--曹操B.问鼎中原--齐桓公C.三顾茅庐--刘备D.草木皆兵--诸葛亮

14、西晋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朝代。“扼腕叹息”的原因是西晋A.结束了三国间的战争B.统一中国的时间短暂C.导致北方人口大迁移D.分封制未能得到继承

15、与“迁都洛阳”“改汉姓”“禁胡语”都有关的历史概念是(

)A.东晋建立B.孝文帝改革C.商鞅变法D.江南开发

16、《齐民要术·种谷》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据此可知该著作强调()A.顺应自然B.重视水利C.轻徭薄赋D.重农抑商

17、《史记》记载:“(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材料中“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诸侯王问题B.加强思想控制C.强化中央集权D.提高诸侯地位

18、小明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笔记中有“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变法、改革”“百家争鸣”由此可以推断他正在研究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的产生C.社会大变革D.民族大交融

19、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从如图中我们不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山顶洞人已掌握挖孔技术B.山顶洞人有了审美的观念C.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制技术D.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20、三国时,魏国的马钧改进前代汲水工具,制成提水灌溉的工具是(

)A.耧车B.水排C.翻车D.筒车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乱纷争局面的出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材料一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使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国竞相变法,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变法)行(推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高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富裕充足)。民勇于公战(为国家打仗),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22、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在全国多家电视台热播,激发了人们对两千多年前那段历史的浓厚兴趣。在秦国由弱到强直至成为“大秦帝国”的过程中,下列两位人物起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与材料一中有关的人物主持的那次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变法的措施中,奴隶主贵族最反对的应该是哪一条?为什么?

(2)材料二中李白所提到的“秦王”是谁?赞扬的是他的哪一历史功绩?

23、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1中的人物是北朝一位著名农学家,他是谁?由他撰写的著名农学著作是什么?该著作在国内、国际上的地位如何?

(2)图2中的人物是谁?他在数学、天文历法方面有什么贡献?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激烈而深刻的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各种思潮、学派互相交锋、激荡,为中国历史呈现了一幅群星灿烂的画面。所谓百家争鸣,包含两种社会现象。一种带有较强的学术性——某个学派独立地阐述自己的学说思想,与别的学派进行辩论。另一种带有较强的政治性——游士们向各国诸侯游说,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战国的诸子百家主张学以致用,必须用自己的学说去游说诸侯,推出自己的政策主张治国方略,必须在辩论中说服诸侯及其大臣。因而各学派的臣子几乎都是伶牙俐齿、口若悬河的雄辩家。——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题号后涂“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①百家争鸣只在当时的政治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

③百家争鸣同期的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

④百家争鸣中多数学派都是空谈理论,无法用于实践操作。

(2)根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社会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写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材料二

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帝国走向强盛的原因。材料三

光武帝统一天下以后,撤官并县,虚置三公,事归台阁,他用了很多很有才干的人,同时他对吏治的管理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