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通关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辽宁省本溪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通关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辽宁省本溪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通关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辽宁省本溪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通关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辽宁省本溪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通关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能直接证明元谋人和北京人是人而不是动物的考古发现是(

)A.人类的骨骼化石B.炭屑和烧骨C.动物和植物化石D.粗糙的石器

2、后人尊崇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因为(

)A.曾经打败蚩尤B.有许多发明创造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C.是我国第一个皇帝D.和炎帝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家天下”是指A.禅让制B.世袭制C.氏族公有制D.郡县制

4、甲骨文使用象形、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下图中”日”字的造字方法是(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

5、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居民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6、为探究西汉初年的统治思想,课堂上老师出示图4幻灯片。该幻灯片内容说明这一时期的统治思想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7、秦朝的传国玉玺是用蓝田玉雕琢而成的,上刻文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文字极有可能是(

A.甲骨文B.草书C.小篆D.行书

8、象棋是中国人发明的,利用小小的棋子展现中国人的大智慧。你知道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是受到哪次战争的启发(

)A.牧野之战B.楚汉之争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

9、《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敝(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材料反映了汉初(

)A.经济萧条B.战乱不断C.土地兼并D.赋税沉重

10、《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汉武帝的这一举措(

)A.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B.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C.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D.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

11、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过诸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或“治世”局面。这对我们当今构建社会的重要启示有()

①关注民生,积极发展生产力

②重视人才,努力发展教育事业

③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

④政局稳定,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2、我国历史上具有首创精神的农民大起义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B.项羽领导的起义C.刘邦领导的起义D.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

13、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息息相关。下列成语与人物对应相一致的是A.破釜沉舟--曹操B.问鼎中原--齐桓公C.三顾茅庐--刘备D.草木皆兵--诸葛亮

14、我国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在A.东汉末年B.西晋初年C.西晋末年D.东晋末年

15、北魏孝文帝即位后,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A.汉语B.鲜卑语C.匈奴语D.蒙古语

16、如果要了解古代农业生产,可以查阅的著作有(

①《齐民要术》

②《水经注》

③《农政全书》

④《天工开物》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④

17、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下列属于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是(

①开创中央集权制

②实行“推恩令”

③建立“十三州部”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焚书坑儒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④

18、下图是河南辉县出土的铁面,它是一种铁制的农业生产工具,通常用来除草、作坑等。我国最早使用铁制农具进行农业生产开始于(

A.原始社会B.夏朝C.商朝D.春秋时期

19、比较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使你更好地理解问题。请你指出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表现哪些方面(

①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②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似

③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④会磨制石器

⑤懂得人工取火A.①②⑤B.①④C.②③⑤D.②④

20、下图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A.政权分立B.繁荣开放C.天下一统D.文明起源二、综合题

21、学习历史的方法多种多样。某校学习小组围绕七年级上册的历史学习搜集了多种史料,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活动并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考古探究真相】材料一:中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性遗址及其考古发现遗址考古发现半坡遗址炭化粟;磨制石器、骨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遗迹河姆渡遗址人工栽培水稻遗址;磨制石器、骨器;干栏式建筑遗迹——整理自统编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相同之处。(写出三点)

任务二【史料寻找证据】材料二:

①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②大禹治水

③司母戊鼎

④云冈石窟

⑤《齐民要术》

(2)史料一般包括实物遗迹史料、文献史料、口述(传说)史料等几类,它是我们发现、解释历史的重要依据,而实物遗迹是第一手史料,是真实历史的直接证据。请判断材料二中哪些史料能作为研究历史的直接证据?(直接写出序号)

任务三【文物见证历史】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文物是在哪一次改革中颁布的?它反映了这次改革的哪一内容?在这次改革中,最有利于秦国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和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别是哪一条?

任务四【地图提取信息】材料四:

(4)材料四所示路线是历史上著名的什么路线?为开通此路线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条路线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摘编自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材料四

唐代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6和图7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现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反映的事件及其实施所产生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白诗中反映的事件。

(5)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材料二、三与材料四之间的关系。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书名《齐民要术》中的“齐”字,据贾思勰在序言开端的解释是:《史记》曰:齐人无盖藏。如淳注曰:齐,无贵贱,故谓之“齐人”者古,今言“平人”也。在《齐民要术》序言的末段,贾思勰提到了他的写作过程,有“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之语。这表明贾思勰是在充分掌握材料和积累了很多经验的基础上完成《齐民要术》的。光采集经、史、子、集里的农学资料就合计l55种。书中采用农谚30多条。

材料二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入泉伐木,登山求鱼,手必虚;迎风散水,逆坂走丸,其势难”。

——《齐民要术》

请回答:

(1)“齐民要术”的含义是什么?

(2)贾思勰是怎样写成《齐民要术》的?

(3)材料二中的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道理?

(4)从贾思勰写《齐民要术》的过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5)《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6)《齐民要术》对社会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24、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老的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图二图三

(1)结合所学知识,识别上述图片的名称,图二是用什么方法铸造的?我国文字可考历史开始于哪个朝代?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文化的繁荣局面。

(2)图四人物创立了什么学派?图五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一文化的繁荣局面叫什么?材料三:

(3)《汉代讲经图》中“经”主要是哪一学派的思想?创始人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在思想方面的重大举措。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4)根据材料四分析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

材料三

……出现了一个新的内廷秘书机构军机处,其最重要的职掌,是将皇帝口述材料拟写为文字“上谕”下发。在拟旨过程中,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处于皇帝的严密监控下,不能另立意见与皇帝相抗。故清人有言“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它事实上成为清朝君主集权的得力工具。——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