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区复杂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济南山东质子医院项目_第1页
质子区复杂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济南山东质子医院项目_第2页
质子区复杂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济南山东质子医院项目_第3页
质子区复杂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济南山东质子医院项目_第4页
质子区复杂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济南山东质子医院项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平台项目质子区复杂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二O一九年八月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平台项目质子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编制依据1.1施工图纸及施组《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平台项目施工图纸》《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平台项目施工组织设计》1.2国家标准规范、规程、图集序号规范、规程名称编号备注1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1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2018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20109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1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11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控技术规范GB/T51028-2015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4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1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16特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1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1218特殊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1.3其他1.2.1《建筑施工手册》;1.2.2《建筑施工计算手册》2.工程概况2.1项目简述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平台项目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国际医学中心,烟台路以北,济南绕城高速以西。其中质子维护楼包括回旋加速器1间,质子治疗室3间,拟建设为以质子治疗与研究为特色的肿瘤防治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平台。建成后将成为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影响东北亚的肿瘤专科病诊治与临时转化平台。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7417m2,新建建筑面积约88350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56795m2,地下建筑面积约31555m2,拟开放床位300张,共包含1#医疗综合楼、2#质子服务楼、3#门卫、4#污水处理站、5#医疗健康技术推广中心、附属用房(成品化粪池、成品雨水回用调蓄池、清水池、液氧站、成品门卫等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图2.1-1项目效果图工程概况基本内容工程名称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平台项目工程性质公共建筑总占地面积37417m2总建筑面积88350m2建筑层数医疗综合楼地下:2层;地上:21层质子维护楼地上:1层车库地下:2层医疗健康技术推广中心地上2层结构类型框剪结构+钢结构基础类型灌注桩+筏板+条基建设单位山东新泉城置业有限公司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设计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英泰克工程顾问(上海)有限公司勘察单位山东省深基础工程勘察院施工单位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本方案主要编制对象为质子维护楼。2.2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简述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18)定义: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升温比较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质子维护楼为防止辐射对人体造成影响,大部分墙厚超过1m,局部达到4.2m,板厚最厚处达到4.5m,具体涉及的大体积混凝土尺寸详下表。本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序号类型尺寸/mm1基础底板厚度1430,1500,1600,1750,24002墙厚600,1400,1500,1650,2150,2200,2400,2435,2500,2640,3000,3600,3750,3800,3845,4200,3顶板厚度2100,2300,2450,2500,2600,3000,3700,4030,4100,4500,质子维护楼BIM模型图见图2.2-1,2.2-2。图2.2-1BIM模型剖切图(东侧)图2.2-1BIM模型剖切图(西侧)大体积混凝土所用量见下表。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总用量约15000m3。类型部位标高底面积/m2高度/m混凝土量/m3总计/m3特殊混凝土底板-12.03~-10.537151.51072.51323.44-10.53~-9.1581.4382.94-10.6~-9.11121.5168-10.53~-6.7723.83275.761065.08-10.53~-6.7813.83310.23-10.53~-6.7433.83164.69-9.1~-6.71312.4314.4-8.2~-6.71331.5199.52213.3-8.2~-6.73261.5489-8.2~-6.71251.5187.5-9.1~-6.74982.41195.2-9.2~-7.6561.689.6-9.2~-7.45301.7552.5墙-6.7~-3.81812.9524.91823.8-6.7~-4.21112.5277.5-6.7~-3.7693207-6.7~-3.15843.55298.2-6.7~-3.81782.9516.2-3.8~±03323.81261.61261.6±0~5.53325.518261826顶板-4.2~-1.6132.633.81606.3-3.7~-1.63042.1638.4-3.8~-1.52672.3614.1-3.8~-1.31282.5320-3.7~-0.7133391747.9-3.15~-0.72182.45534.1-3.8~-0.1353.7129.5-4.2~--4.2~0.32254.51012.51.47~5.51384.03556.14556.14重混凝土墙-6.7~-3.822.42.989.91886.72-10.53~-324.228-10.53~1.4762.412748.8总计14995.832.3施工重难点及对策本工程墙板厚度超厚,较一般项目相比尺寸偏大,属超大截面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工程重难点及对策如下表:序号施工重难点解决措施备注1大体积防辐射混凝土裂缝控制原材料控制,包括原材料的技术需求,温度控制等。配合比设计,控制水化反应的速度,降低初期反应产生的热量。设计拆模前养护措施和拆模后养护措施,保证浇筑完成后不因为养护不到位产生裂缝。冬季的保温措施,温差控制等。浇筑分层措施和振捣措施。2混凝土分层分段依据底板、墙、顶板以及不同标高,以及设计院意见,类似项目的经验,专家、监理的意见分为14次浇筑3重混凝土和特殊混凝土交界处浇筑措施选择在两种混凝土交界处布置快易收口网,同时浇筑。重混凝土先浇筑,永远比特殊混凝土高。以免特殊混凝土流入重混凝土区域,影响整体防辐射性能。4混凝土泵送位置、数量选择选择混凝土泵车,依据每次浇筑的不同混凝土方量和部位分别设计,最大混凝土浇筑量约为3000方,选择4台泵车浇筑。5施工缝的留置本工程为满足防辐射要求,竖向施工缝和水平施工缝均不能出现直缝,必须设置企口缝。墙板交处分层浇筑部位均设置施工缝,布置原则是结构凹或凸200mm,具体宽度则由墙厚决定,一般选择墙厚的一半。6两块悬挑板的制作旋转治疗仓内-6.7m处和-2.6m处有两块悬挑板。其中-6.7m处的悬挑板选择和PZ柱同时浇筑,而-2.6m处悬挑板和顶板同时浇筑。7混凝土振捣机电管线密集处的混凝土振捣需要注意不要触碰管线和钢筋,避免对设备安装产生不利影响。振动棒的作用范围为500mm,因此振动棒插入点距离不宜大于1000mm,振动棒应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并快插慢拔均匀振捣,振捣时间宜控制在20s~30s内。振捣前对工人进行培训,包括振捣位置,振捣时时间等。8混凝土养护分为拆模前和拆模后,拆模前顶面主要进行多次收面,侧表面带木模养护;拆模后主要应用贴保温、保湿养护布的方式。混凝土表外温差≤15℃时进行拆模。3.施工部署3.1管理组织3.1.1组织架构3.1.2现场责任分工序号职务工作责任1项目经理施工资源协调2生产经理负责结构施工生产管理、协调搅拌站3项目总工施工方案策划、编制、组织专家论证4技术部经理施工方案编制、方案实施技术交底、指导5技术工程师协助方案编制、过程数据收集及整理6专业工程师施工现场协调、管理7安全总监文明施工和安全管理总负责8质量总监施工质量检查、隐蔽验收总负责9商务经理负责合约和施工现场工程量计量10物资部经理负责施工物资采购11试验工程师负责材料检试验、混凝土测温12测量工程师负责测量放线及复核13资料员施工及验收资料整理、归档14机电经理机电安装预留预埋深化设计15机电专业工程师机电安装预留预埋施工管理3.2施工目标3.2.1质量目标分项工程合格率达到100%,不合格项不进行隐蔽,确保鲁班奖。3.2.2工期目标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大体积混凝土第一次浇筑时间为2019年11月,随后分批次浇筑,预计2020年6月26日完成所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3.2.3安全管理目标本工程安全目标为:无因工死亡事故;无因工重伤事故;无机械事故;无重大急性中毒事故,因工轻伤事故率小于3‰。确保获得“济南市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地”,争创“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3.2.4消防管理目标本工程消防目标为施工期间无火灾事故。3.2.5环境管理目标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办公生活环境,不发生扰民事件,不影响医院正常医疗环境,创建“济南市扬尘治理红牌工地”。3.3施工段划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区主要为质子治疗区防辐射混凝土底板结构、墙体结构、顶板结构,总共分为14次浇筑。序号特殊混凝土量重混凝土量混凝土工看模工后勤测量工泵车数量罐车数量振捣棒数量第1次浇筑1235.580168662138第2次浇筑275.6308433184第3次浇筑3453.17268.083216121242316第4次浇筑74.5508433184第5次浇筑647.640168662138第6次浇筑618.25284.82168662138第7次浇筑600.280168662138第8次浇筑3704.32146.83216121242316第9次浇筑1065.54115.24168662138第10次浇筑386.8471.78168662138第11次浇筑447.2708433184第12次浇筑741.160168662138第13次浇筑791.920168662138第14次浇筑66.96084331844.施工准备4.1资源配置计划4.1.1劳动力计划本工程混凝土浇筑按照每天两个班组轮班作业,配备劳动力如下表。所有工人必须经过交底后方可上岗,确保施工质量。具体劳动力需要详下表:分次浇筑混凝土工看模工后勤测量工第1次浇筑16866第2次浇筑8433第3次浇筑32161212第4次浇筑8433第5次浇筑16866第6次浇筑16866第7次浇筑16866第8次浇筑32161212第9次浇筑16866第10次浇筑16866第11次浇筑8433第12次浇筑16866第13次浇筑16866第14次浇筑8433注:上表中未包含塔吊司机、信号工、泵车司机等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工种人数。4.1.2机械、材料配置机械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塔吊QTZ80台2垂直运输空压机3V-0.6/7B台3用于清理混凝土泵车56米臂长台4浇筑砼插入式振捣器50台20砼振捣(含备用4台)插入式振捣器30台8砼振捣养护布㎡8000砼养护保温层棉毡及棉被㎡2500砼保温测温元件应变计、温度计个50温度监测及变形监测混凝土浇筑时的机械配置计算见下表:项目主要计算内容混凝土输送泵需用时间计算Y5502THB-60E混凝土汽车泵的实际输出量的计算:按实际经验取值50m³/h质子区结构混凝土量最大一次浇筑方量3567m³,采用4台汽车泵同时浇筑。计划投入混凝土泵数量的复核T=Q/(4*50)=3567/200=17.8h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需用台数计算当输送泵连续作业时,每台泵所需混凝土运输车(罐车)数量按下式计算:NN1――特殊混凝土汽车泵连续作业时,每台混凝土泵需要配备混凝土罐车数量N2――重混凝土汽车泵连续作业时,每台混凝土泵需要配备混凝土罐车数量Q1――每台混凝土汽车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特殊混凝土取50m3/h,重混凝土取27m3/hV――每台混凝土罐车容量,特殊混凝土取12m3,重混凝土取6m3。L――混凝土罐车往返一次行程,取30kmS0――混凝土罐车平均速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取40km/hTt――每台混凝土罐车在一个运输期内总停歇时间,包括等待、冲洗等,取0.3hN1=50/12*(30/40+0.3)=4.375≈5辆N2=27/6*(30/40+0.3)=4.75≈5辆以满足4台汽车泵的浇筑需要为例,考虑3辆罐车备用,需要配备共计至少23辆混凝土罐车。根据以上计算原理,分析每次混凝土浇筑时的机械配置,如下表所示:分次浇筑泵车数量罐车数量振捣棒数量第1次浇筑2138第2次浇筑184第3次浇筑42316第4次浇筑184第5次浇筑2138第6次浇筑2138第7次浇筑2138第8次浇筑42316第9次浇筑2138第10次浇筑2138第11次浇筑184第12次浇筑2138第13次浇筑2138第14次浇筑1844.2现场准备(1)混凝土机械、保温材料、养护材料、混凝土工具等已准备完毕。(2)检验计量器具,如地磅、坍落度桶、卷尺、测温器材、试块模具、振动台等均准备齐全。(3)钢筋隐蔽验收已完成;水电预留预埋已做隐蔽验收;模板安装及验收合格。(4)施工用水、电、马道、器械等已完备。(5)准备就绪,培训完毕,管理人员对施工班组下达书面技术交底、安全交底书。交底完成后,具备浇筑条件时下达浇筑令。4.3技术准备(1)大体积砼浇筑过程中现场派专人收料,避免砼混淆。(2)浇筑前应检查各项隐蔽是否已完成,各项资料是否已进行会签。(3)现场主管工程师检查施工机具、保温材料、人员等准备情况,确定符合能满足浇筑要求后,再进行浇筑混凝土。(4)混凝土调度由专人负责,控制混凝土输送的流量。(5)混凝土调度流程:现场责任师提出混凝土需用计划→现场及技术复核→商务部联系商品混凝土供应、技术部联系苏博特实验室并双方确认→现场实施;大体积混凝土计划应提前3天告知商品混凝土供应方,当一次混凝土浇筑方量超过2000m3时,应提前1周告知混凝土供应方。5.施工方法5.1混凝土制备5.1.1混凝土供应商选择本工程所有混凝土均采用商品砼,在施工前期,由我司根据实验室原材料检验报告和配合比试验结果,选择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供应商。同时在签定商品砼供应协议时,应申明使用部位混凝土的性能与数量,明确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标号、坍落度、浇筑时间和工程部位等数据,满足施工需求。根据试验结果,我司决定选择济南鲁冠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供应混凝土,同时选择山东鲁桥建材有限公司济西分公司搅拌站、山东鲁发混凝土有限公司搅拌站备用。5.1.2混凝土原材料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所选用原材料应性能稳定,且符合相关现行国家和行业规范、标准和规定的要,此外,尚应考虑环境条件的影响,使配制的混凝土满足设计要求的工作、力学、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要求。混凝土原材料应重点控制的指标如下:(1)水泥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要求,选用P.II42.5水泥,比表面积宜为300~350m2/kg,碱含量应<0.60%,C3A含量应<8%;C3S含量应<55%;(2)粉煤灰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的要求,使用II级以上粉煤灰,需水量比不超过100%,流动度比应≥100%,不得使用高钙粉煤灰;(3)细骨料应符合《建设用砂》(GBT14684-2011)的要求,采用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细度模数宜为2.4~2.8,不应低于2.3和高于3.0,且颗粒级配符合II区要求;砂中含泥量≤3.0%,泥块含量≤1.0%;不得使用海砂、山砂及风化严重的多孔砂。(4)粗骨料应符合《建设用碎石卵石》(GBT14685-2011)的要求,采用5~25mm连续级配碎石,含泥量≤1.0%,泥块含量≤0.5%,针片状含量≤15%,压碎值≤16%,空隙率宜≤45%(5)外加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外加剂采用苏博特抗裂剂及减水剂。①减水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的要求,使用低收缩率比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28d干燥收缩率比≤100%;②混凝土抗裂剂应同时具有温升抑制与补偿收缩功能,满足标准Q/320115JJK052-2018和《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2017要求,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表所示。项目性能指标限制膨胀率/%20℃水中7d≥0.05020℃转空气中21d≥0.-01060℃水中28d与3d的差值≥0.020水化热降低率/%24h≥30.07d≤15.0(6)重混凝土的原材料应满足下列要求:细骨料:铁矿砂应当满足《防辐射混凝土》(GB/T-34008-2017)及《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要求,宜采用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铁矿砂,且颗粒级配符合II区中砂要求。具体如下表所示:项目指标表观密度(kg/m3)≥3700泥块含量/%≤0.5坚固性/%≤8氯离子含量/%≤0.02石粉含量/%MB值<1.4≤7.0MB值≥1.4≤3.0云母含量/%≤1.0压碎值/%≤30放射性符合GB6566规定粗骨料:铁矿石应当满足《防辐射混凝土》(GB/T-34008-2017)及《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要求,宜采用二级或多级配骨料混配而成。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项目指标表观密度(kg/m3)≥3700泥块含量/%≤0.5含泥量/%≤1.0针片状颗粒含量/%≤15压碎值/%≤12坚固性/%≤8氯离子含量/%≤0.02放射性符合GB6566规定5.1.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于试验结果,综合考量大体积混凝土的工作、力学与抗裂性能,大体积混凝土采用如下配合比。混凝土类型部位水泥粉煤灰砂石子水抗裂剂减水剂特殊混凝土墙、顶板2341178401000165299.5底板2341248401000160239.5铁矿砂混凝土墙体234104162519961602混凝土性能控制指标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指标测试项目计量单位性能指标入模坍落扩展度坍落度mm160~200扩展度550±50含气量%≤560d立方体抗压强度MPa38.3抗渗等级/≥P65.1.5混凝土生产要求(1)开盘前应检查砂、石的质量情况,核实使用原材料与配合比通知单是否相符,数量是否足够并有20%的富余量。(2)开盘前应准确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并在试验室采用现场原材料对混凝土配合比预先进行试拌,以验证现场原材料的质量稳定性,根据实测含水率将混凝土理论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3)混凝土配料必须按试验室通知单进行,并应有试验人员值班,配料采用自动计量系统计量。(4)开盘前,应检查拌和机、混凝土输送泵及管道、浇筑等各工序设备的运转情况。(5)开盘前要校核搅拌站计量设备及其他计量器具,并由试验人员复核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如下表所示。原材料每盘称量允许偏差序号原材料名称允许偏差(%)1水泥、矿物掺合料、抗裂剂±12粗、细骨料±23外加剂、拌合用水±1(6)每盘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小于90s。对于重混凝土每盘增加30s搅拌时间。(7)开盘后应测定初始拌合的前2~3盘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含气量(当需要时)、温度等参数,并目测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如不符合要求,应立即分析情况处理,直至拌合物性能符合要求方能持续生产,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8)混凝土拌合过程中应持续监测粗、细集料含水率的变化,每工班至少测定一次,并依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粗、细集料用量。5.2混凝土运输5.2.1场外运输济南鲁冠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在市中区二环西路党杨村附近,距离现场15km,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路线见图5.2-1,运送到施工现场约需要时间40min。山东鲁桥建材有限公司(西站)搅拌站位置在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经十西路3868,距离现场6km,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路线见图5.2-2,运送到施工现场约需要时间20min。山东鲁发混凝土有限公司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附近,距离现场18km,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路线见图5.2-3,运送到施工现场约需要时间40min。为保证混凝土运送途中尽量减少城市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应提前与交通管理部门协商,做好事前准备工作。混凝土搅拌站负责与城管、环卫、交通等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保证混凝土运输过程畅通。图5.2-1场外运输车路线图图5.2-2场外运输车路线图图5.2-3场外运输车路线图5.2.2场内运输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从2#大门进入,在完成质子区浇筑后从场内逆时针通行,从1#大门出去,不影响后续浇筑车辆通行。具体线路图见图5.2-4。为了满足地磅的使用,所有罐车施工完毕后,均再绕场一次,进行过磅。图5.2-4场内运输车路线图5.2.3运输规定(1)接料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应排净罐内积水;(2)在运输途中及等候卸料时,应保持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罐体正常转速,不得停转;(3)卸料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罐体宜快速旋转搅拌20s以上后再卸料。(4)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时,施工现场车辆出入口处应设置交通安全指挥人员,施工现场道路应顺畅,有条件时宜设置循环车道;危险区域应设警戒标志;夜间施工时,应有良好的照明。(5)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散落的混凝土严禁用于结构浇筑。(6)混凝土运输应采用混凝土搅拌车,搅拌车的搅拌罐应有保温或隔热措施。运输+等待时间不宜大于90min,坍落度损失应控制在允许值内,以保证混凝土入模坍落度及其灌注的连续性。(7)浇筑前应根据浇筑方量合理安排施工组织,注意区分浇筑体凝结时间与室内标准条件下的凝结时间差异,以保证施工连续性,避免冷缝。5.3混凝土浇筑5.3.1混凝土泵送(1)混凝土泵的选型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混凝土浇筑量大,浇筑质量要求高,且不允许出现冷缝、裂缝等,确定采用汽车泵进行现场泵送。混凝土泵车设置处,应场地平整坚实,道路畅通,供料方便,距离浇筑地点近,便于配管,接近排水设施和供水、供电方便,不影响施工道路的通畅。(2)泵送场地选择类型汽车泵布置图第1次浇筑第2次浇筑第3次浇筑第4次浇筑第5次浇筑第6次浇筑第7次浇筑第8次浇筑第9次浇筑第10次浇筑第11次浇筑第12次浇筑第13次浇筑第14次浇筑5.3.2混凝土浇筑措施(1)底板①按规范的检测频率进行坍落度测定、制作混凝土试块,并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符合要求才能使用。混凝土浇筑入模坍落度宜控制在160~200mm,含气量宜控制在≤5%。②混凝土拌合物应分层浇筑,单层浇筑厚度<50cm,分层间隔浇筑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底板宜采用推移式浇筑法,浇筑时宜由底板一侧向另一侧浇筑,逐渐推进。见图5.3-1。图5.3-1浇筑示意图③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2m时,采用溜管进行辅助,避免混凝土离析。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并严禁用振动棒分摊混凝土。④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避免踩踏预埋件、定位筋等部位,防止受力钢筋、定位筋、预埋件等位移和变形,并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⑤便于控制顶板面层标高和坡面平整度,采用标高控制条进行控制。在浇筑混凝土前,复核标高控制条的标高,确认无误后进行浇筑。标高控制条在混凝土平仓后取出,并立即逐条收面平整。⑥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初凝和终凝前分别对混凝土裸露表面进行抹面处理。(2)墙体及顶板①墙体与顶板混凝土浇筑入模坍落度宜控制在160~200mm,含气量宜控制在≤5%。②为减小已浇筑混凝土对新浇筑混凝土收缩的约束,利用混凝土“干缩湿胀”的特性,在上部分侧墙及顶板混凝土浇筑前,对已浇筑的下部混凝土上表面至少提前24h采用清水浸泡处理,使混凝土充分吸水湿胀,从而达到减小对新浇筑混凝土收缩约束的目的。③墙体按每层300mm厚分层浇筑,浇筑时应实时提升串筒,以保持下灰高度不超过2m。④顶板混凝土纵向浇筑顺序与底板墙身相同,顶板混凝土横向浇筑顺序为先将剩余墙身浇筑完成,之后按每层300mm厚分层浇筑。⑤选择在两种混凝土交界处布置快易收口网,同时浇筑。重混凝土先浇筑,永远比特殊混凝土高。以免特殊混凝土流入重混凝土区域,影响整体防辐射性能。5.3.3混凝土分段分层浇筑(1)第一次浇筑图5.3-2第一次浇筑位置示意图底板浇筑第一次施工由-12.03m浇筑至-10.53m处,浇筑三个旋转治疗仓。此次浇筑混凝土量约为1235m3,预计用两台泵车浇筑,每台车每小时浇筑50m3,耗时12小时浇筑完成。具体位置见图5.3-2。为保证浇筑质量,底板采用推移式浇筑法,首先一台泵车从旋转治疗仓南侧往北浇筑,同时一台泵车从北侧往南浇筑,见图5.3-3。第一次浇筑底板时须浇筑导墙,导墙上返300mm,宽度为墙厚一半,居中设置,位置见图5.3-4。导墙上居中设置400mm,4mm厚止水钢板,导墙形状见图5.3-5。 图5.3-3第一次浇筑方向示意图 图5.3-4第一次浇筑导墙图5.3-5底板导墙留置示意图第一次浇筑BIM模型图见图5.3-6。图5.3-6第一次浇筑BIM模型图(2)第二次浇筑第二次浇筑完成-10.6m至-9.1m的回旋加速器区域施工,浇筑位置示意图见图5.3-7。混凝土总方量275m3,一辆泵车浇筑就满足要求。见图5.3-8。图5.3-7第二次浇筑示意图图5.3-8第二次浇筑BIM模型图(3)第三次浇筑第三次浇筑由-10.53m至标高-6.7m处。包括束流通道和西侧、南侧迷道的底板,旋转治疗仓四周的折板,重混凝土墙,见下图5.3-9。图5.3-9第三次浇筑示意图底板特殊混凝土方量为3453m3,重混凝土方量为268m3。此次重混凝土浇筑标高为-10.53m~-6.7m处,重混凝土和特殊混凝土同时浇筑,在竖向分隔处增加快易收口网,两边浇筑速度一致,保证混凝土的匀质性,同时重混凝土浇筑高度略微高于特殊混凝土,确保特殊混凝土不致于流入重混凝土内。预计使用4台混凝土泵车,浇筑20小时。BIM施工模拟图见图5.3-10。浇筑时由南北分别往中间浇筑,注意束流通道处浇筑质量的控制,要严格控制束流通道尺寸,位置,平整度。浇筑顺序见图5.3-11。图5.3-10第三次浇筑BIM模型图图5.3-11第三次浇筑布置图(4)第四次浇筑第四次浇筑完成每个治疗仓PZ柱的施工,同时完成在-6.7m标高处PZ柱上方的460mm悬挑板的施工。浇筑示意图见图5.3-12,BIM施工模拟图见图5.3-13。此次浇筑特殊混凝土74m3,选用一台混凝土泵车浇筑。图5.3-12第三次浇筑布置图图5.3-13BIM施工模拟图(5)第五次浇筑第五次~第七次浇筑混凝土墙,浇筑由标高-6.7m浇筑至-4.2m~-3.15m不等,根据墙上顶板板底标高确定。这次浇筑包括所有-6.7m标高处的墙,包括迷道处的墙、各个治疗仓的重混凝土分隔墙等等。其中重混凝土墙浇筑至标高-3.8m。浇筑墙体示意图见图5.3-14,浇筑墙体见图5.3-15,浇筑墙顶标高见图5.3-16。图5.3-14浇筑位置示意图图5.3-15浇筑墙体示意图图5.3-16浇筑墙体标高示意图因为这次浇筑墙体较多,因此分为三次进行浇筑。每次浇筑间隔时间为两天。墙体分批次浇筑示意图见图5.3-17。图5.3-17墙体分次浇筑示意图第五次浇筑①、②号墙;特殊混凝土647m3,选用两台混凝土泵车浇筑。第五次浇筑BIM模型图见图5.3-18。图5.3-18第五次浇筑BIM模型图(6)第六次浇筑第六次浇筑③、④、⑤号墙;特殊混凝土618m3,重混凝土284m3,选用两台混凝土泵车浇筑。第六次浇筑BIM模型图见图5.3-19。图5.3-19第六次浇筑BIM模型图(7)第七次浇筑第七次浇筑⑥、⑦、⑧号墙。特殊混凝土600m3,选用两台混凝土泵车浇筑。第七次浇筑BIM模型图见图5.3-20。图5.3-20第七次浇筑BIM模型图(8)第八次浇筑顶板浇筑分为地下一层顶板浇筑和一层顶板浇筑。地下一层顶板浇筑时间在墙体浇筑之后,顶板标高为-4.2~-1.6、-3.7~-1.6、-3.8~-1.5、-3.8~-1.3,-3.7~-0.7、-3.15~-0.7、-3.8~-0.1、-4.2~-0.1、-4.2~0.3等。顶板板顶标高图见图5.3-21,顶板板厚见图5.3-22,顶板位置示意图见图5.3-23。图5.3-23顶板浇筑位置示意图图5.3-21板顶标高示意图 图5.3-22顶板板厚示意图第八次浇筑顶板除了东南侧板厚3.7m、4.1m、4.5m部位,其他部位顶板均一次浇筑完成,而板厚3.7m、4.1m、4.5m部位浇筑至标高-1.6m,具体标高见图5.3-24。此次浇筑特殊混凝土方量为3704m3,重混凝土墙方量146m3,和之前浇筑措施一致。使用四台混凝土泵车,浇筑20小时完成,由于标高复杂多样,浇筑时注意控制标高。这次浇筑施工时将面临-2.6m处的悬挑板施工,与顶板一起浇筑。第八次浇筑BIM模型图见图5.3-25。图5.3-24第八次浇筑标高示意图图5.3-25第八次浇筑BIM模型图(9)第九次浇筑第九次浇筑完成地下一层顶板浇筑,浇筑至标高0.3m处,同时将一层的墙体由-1.6m浇筑至0.3m处,包括重混凝土墙。特殊混凝土方量为1065m3,重混凝土方量为115m3。具体部位见图5.3-26。预计使用两台混凝土泵车。顶板内机电管线和钢筋密集,浇筑时注意避让机电管线。图5.3-26第九次浇筑部位BIM模型图见图5.3-27。图5.3-27第九次浇筑BIM模型图(10)第十次浇筑因为回旋加速器吊装封堵口位置和旋转治疗仓标高有差异,考虑到重混凝土墙顶标高在1.47m,因此第十次浇筑整体由标高0.3m浇筑至标高1.47m。此次浇筑将完成本工程所有重混凝土浇筑,特殊混凝土方量为387m3,重混凝土方量为72m3。预计使用两台泵车。具体部位见图5.3-28。BIM图见图5.3-29。图5.3-28第十次浇筑示意图5.3-29第十次浇筑BIM图(11)第十一次浇筑考虑回旋加速器区域顶板标高为2.3m,第十一次浇筑选择由标高1.47m浇筑至标高2.3m。此时回旋加速器区域顶板浇筑完毕,其中特殊混凝土方量为447m3,使用一台泵车,浇筑8小时完成。墙体位置见图5.3-30,BIM模型图见图5.3-31。图5.3-30第十一次浇筑位置示意图图5.3-31第十一次浇筑BIM模型图(12)第十二次浇筑第十二次浇筑标高为2.3m~3.77m,此次浇筑高度为1470mm,混凝土方量为741m3,使用2台混凝土泵车浇筑。第十二次浇筑BIM图见5.3-33。图5.3-32第十二次浇筑位置示意图图5.3-33第十二次浇筑BIM模型图(13)第十三次浇筑第十三次浇筑到顶,标高由3.77m~5.5m,此次浇筑高度为1730mm,混凝土方量为792m3,使用2台混凝土泵车浇筑。第十三次浇筑BIM图见5.3-35。图5.3-34第十三次浇筑位置示意图图5.3-35第十三次浇筑BIM模型图(14)第十四次浇筑此次浇筑由标高5.5m至标高6.5m,主要是吊装口四周围护结构,混凝土方量为67m3,使用1台混凝土泵车浇筑。同时将质子维护楼结构框架柱、梁及板浇筑完毕,连成整体。图5.3-36第十四次浇筑BIM模型图5.3.4施工缝设计及处理(1)水平施工缝图5.3-34底板与墙体水平施工缝布置示意图本工程为了防辐射,水平施工缝采用企口缝。施工缝凸起200mm,留置高度为墙厚的一半,两侧采用模板对拉螺杆加固。水平施工缝设置原则为板凸墙凹,即板凸200mm伸入到墙内。图5.3-35底板与墙体水平施工缝示意图水平施工缝处须多浇筑1~2cm混凝土,砼初凝后、终凝前凿毛,清除表面碎片、松散颗粒和浮浆,在浇上层砼时,对接缝处下层砼表面要浸润达到饱和,然后用压缩空气将杂物、余水彻底清除干净。(2)竖向施工缝为保证大体积砼施工质量,减少水化热引起的温度裂缝,本工程尽可能避免设置竖向施工缝。因此竖向施工缝仅留设在一次浇筑时的高低差部位。图5.3-36竖向施工缝布置示意图在竖向施工缝处采用细铁丝网片(8000目/m2)临时封堵竖缝。在砼浇筑过程中允许少量水泥浆外漏,待砼初凝后,终凝前用不小于10Mpa压力水冲刷施工缝表面,清除浮浆、松散碎片,露出石子,同时将细铁丝网片拆除,使得表面粗糙且干净、凹凸不平,新旧砼粘结力强,有效保证砼墙体的整体性。图5.3-37竖向施工缝示意图5.4混凝土振捣5.4.1底板振捣规定(1)宜使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插入间距不应大于振捣棒振动作用半径的一倍,插入深度为穿透浇筑厚度至下层拌合物约50mm处,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振动器的移位间距,应以使振动器能覆盖已振实部分100mm左右为宜。根据拌合物坍落度和振捣部位等不同情况,振捣时间宜控制在10s~30s内,做到快插慢拔,应避免漏振、过振。(2)应加强对倒角结构部位的振捣,延长振捣时间至30s左右,同时徐徐拔出振捣棒,拔到一半停留几秒,将气泡引出,再继续拔出振捣棒,以保证拆模后的混凝土的外观。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向前推进,振捣也相应跟上,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在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3)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不得碰撞模板,不得卡住钢筋进行振捣,更不得碰撞机电管线,同时注意避开温控监测元件。(4)管线和钢筋密集处使用小型振动棒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5.4.1墙体及顶板振捣规定(1)墙体振捣时,可先在厚度中心振捣摊平混凝土后再振捣墙身四周,之后缓慢拔出振捣棒,有利于提升外观质量。(2)侧墙及顶板浇筑振捣其余工艺要点与底板类同。5.5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墙体结构混凝土模板工艺、拆模时间及拆模后的养护:厚度<1m的墙,拆模时间根据温度历程监测结果确定,通常情况下,应在温峰过后24h内拆除模板(此时混凝土强度可满足承载力要求),拆模后立即贴保温、保湿养护布(如图5.5-1、5.5-2所示,控制散热系数≤120kJ/(m2·d·℃),可使得结构温降速率≤2℃/d,实现可调可控的保温保湿效果,并预防大风、降水等天气骤变因素的影响,有效解决施工带模养护时间与工期进度要求之间的矛盾。);厚度≥1m的墙体采用木模板,模板厚度不低于3cm,拆模时间根据实际监测结果,选择内外温差≤15°C且白天温度较高时间段拆模,一般不超过7d,拆模后立即贴保温、保湿养护布。顶板可采用木模板,厚度不做要求,拆模时间以顶板混凝土强度控制,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应≥24MPa或实体回弹推定值≥30MPa。 图5.5-1外贴覆养护材料结构示意图 图5.5-2外贴覆养护材料工程使用示范(2)板式结构(含大体积侧墙顶部)混凝土养护:浇筑完成后顶面开始第一次收浆抹面并覆盖塑料薄膜,薄膜上面喷雾保持湿润状态,等待6~8h时进行第二次收浆抹面,然后继续用塑料薄膜覆盖并喷雾保持湿润状态,混凝土初凝后进行第三次收浆抹面湿润后并覆盖塑料薄膜,且期间持续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状态。温峰后顶面接着覆盖不低于3cm棉被覆盖保温(覆盖前保持混凝土湿润状态),棉被顶面覆盖防雨布。尤其加强对边、棱角部位的保湿、保温处理,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应防风、防失水。整体养护为(收浆抹面+润湿+覆盖薄膜+覆盖棉被+防雨布)。图5.5-3板类结构养护工艺5.6冬季施工措施(1)当室外日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季施工,当室外日均气温连续5d高于5℃即解除冬期施工。(2)混凝土原材料加热宜采用加热水的方法,当加热水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对骨料进行加热。水加热的最高温度应小于60℃,骨料加热的最高温度应小于40℃.(3)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为90s,对于重混凝土要延长30s。(4)冬期搅拌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骨料应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块及其他易冻裂物质,混凝土搅拌时间应比常温时延长50%。(5)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6)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已浇筑层的混凝土在未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温度不应低于2℃。(7)混凝土浇筑后应采用塑料布等防水材料对裸露表面覆盖并保温。对边、棱角部位的保温层厚度应增大到面部位的2倍~3倍。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应防风、防失水。(8)不得采用浇水自然养护方法,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宜不低于20MPa,应不低于16MPa。(9)冬期施工应加强对室外气温、混凝土原材料温度及入模温度的测试,测温项目与频次应符合下表所示。施工期间的测温项目与频次测温项目频次室外气温测量最高、最低气温环境温度每昼夜不少于4次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每昼夜不少于4次搅拌机棚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水、水泥、矿物掺合料、砂、石及外加剂溶液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混凝土出机、浇筑、入模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10)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的留置除应按现行标准规定进行外,尚应增设不少于2组同条件养护试件。6温度控制6.1温度及裂缝6.1.1温控指标混凝土温控指标序号控制指标1入模温度夏季日均气温>25℃,入模温度宜≤28℃,应≤35℃秋季日均气温5~23℃,入模温度≤日均气温+5℃冬季日均气温≤5℃时,入模温度5~15℃2内外温差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距离外表5cm处)之差≤25℃3降温速率≤2℃/d4墙体拆模温度混凝土内部温度达到温峰后24h内5拆除外保温措施温差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距离外表5cm处)之差≤15℃,混凝土表面温度(距离外表5cm处)与环境温度之差≤10℃6养护水温养护水温与混凝土表面温度(距离外表5cm处)之差≤15℃6.1.2控制措施(1)大体积混凝土很容易由于混凝土内水化热过高,引起内外温差过大,从而引起温度应力而产生裂缝。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遇冬期,必须采取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技术措施。(2)冬季日均气温≤5℃时,浇筑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入模温度宜为5~15℃,不得小于5℃。宜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提高拌合物温度,也可同时采用加热骨料的方法提高拌合物温度,其中拌合水温不超过60℃,骨料温度不超过40℃,遇到极冷天气时入模温度不满足要求时应停止浇筑。另外冬季施工应避免采用拆模后直接洒水养护的方式。浇筑过程中提前了解天气状况,如突遇大雪、大雨天气,重新选择浇筑日期。(3)根据温度监测数据,当降温速率过快时,增加保温措施;当内外温差过大时,也需要增加保温措施。6.2混凝土测温6.2.1测温目的设置测温元件进行测温监控,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因为温差过大产生裂缝,对结构防辐射功能产生影响。实体结构的抗裂性和实验室试件层次研究具有很大区别,需要对结构混凝土收缩变形、温度等性能进行监测,一方面能够对结构混凝土抗裂性进行有效评估,另一方面指导精细化施工(如拆模时间、保温措施等),最终实现设计、材料、施工等的闭环控制。6.2.2测温元件选用要求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监测采用苏博特公司SBT-CDM1混凝土应变无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可原位、实时采集结构混凝土温度。可利用手机或电脑在线实时查看监测结果,如图6.2-1、6.2-2所示。监测过程中,应做好监测仪器的保护,提供必要的220V电源(三孔插座)。图6.2-1应变计、温度计及数据采集仪图6.2-2混凝土温度-应变无线监测系统6.2.3测温点布置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应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注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1)测温点布置方式按下列方式进行:①底板、顶板厚度方向中心部位不少于1处,上、下表/底层(距离表/底面50mm)不少于1处且与中心部位处于同一垂直线上;②墙体长度方向1/2处沿高度方向在底部中心、中部中心、表层(距离表面50mm)及顶部中心或表层各(距离表面50mm)不少于1处;③根据设计文件计算结果,在易开裂的部位不少于1处。(2)应提供必要的通电、监测设备保护等措施,以保证实体结构监测实时、连续。(3)浇筑前对相关人员进行交底,布置元件时应安排现场相关人员辅助安装。测温点布置图如下:图6.2-3第1次浇筑测温点布置图6.2-4第2次浇筑测温点布置图6.2-5第3次浇筑测温点布置图6.2-6第4次浇筑测温点布置图6.2-7第5次浇筑测温点布置图6.2-8第6次浇筑测温点布置图6.2-9第7次浇筑测温点布置图6.2-10第8次浇筑测温点布置图6.2-11第9次浇筑测温点布置图6.2-12第10次浇筑测温点布置图6.2-13第11次浇筑测温点布置图6.2-14第12次浇筑测温点布置图6.2-15第13次浇筑测温点布置图6.2-16第14次浇筑测温点布置6.2.4测温测试元件安装及保护(1)测试元件安装时注意安装方向,安装的测温元件位置必须准确。(2)测试元件接头安装固定牢固,并应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3)测试元件的引线宜集中布置,并应加以保护,安装完成后禁止用电焊或其他物品破坏引线。(4)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7.质量保证措施7.1质量标准7.1.1主控项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实验报告。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检查方法:检查试件抗渗报告。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7.1.2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置基础15钢尺检查墙、柱、梁8剪力墙5垂直度层高≤5m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5m10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标高±1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截面尺寸+8,-5钢尺检查平整度和波度依据下表执行执行类型依赖点均匀容忍度参考点之间距离【mm】0.1m1m4m10m15m标准执行依据DIN18202,第5部分,第3行24101215增强精确度依据DIN18202,第5部分,第4行1391215水平表面13666增强精确度的水平表面113557.2混凝土制备控制7.2.1质量要求(1)应保证原材料匀质性,施工前根据粗、细骨料的实际含水量与理论配合比的差值调整拌拌合物用水量,确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2)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当施工工艺及环境条件未发生明显变化,原材料的品质在合格的基础上发生波动时,可对混凝土减水剂掺量、粗骨料分级比例等参数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与原配合比相同。(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当原材料品质、施工工艺等发生较大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选定试验。(4)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应根据施工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现场根据混凝土通知单的要求,对混凝土坍落度进行抽查,不符合要求的,需由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进行调整,施工现场严禁采用加水的方式调整坍落度,无法调整时直接退回。特殊混凝土坍落度定为160mm~200mm。7.2.2混凝土生产、浇筑及养护过程注意事项(1)宜对原材料进行均化处理,禁止正式生产前临时向骨料洒水冲洗或降温。(2)严格按起铲线以上进行上料。(3)根据浇筑计划合理安排粉料进场时间及用量,宜避免间隔时间过长不同储罐的粉料同期使用。(4)混凝土在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应对罐车司机及相关技术人员做好技术交底,接料前罐车应排净罐内积水,在运输途中及等候卸料时,应保持罐体正常转速,不得停转。卸料前,搅拌运输车罐体宜快速旋转20s以上后再卸料。因运距过远、交通或现场等问题造成坍落度损失较大而卸料困难时,可采用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入适量减水剂并快档旋转搅拌罐的措施,减水剂掺量应有经试验确定的预案。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散落的混凝土严禁用于结构浇筑。(5)宜强化振捣工艺技术交底,做到快插慢拔,不过振、漏振。(6)高温、干燥、大风等因素会导致混凝土表层失水过快而变干,对施工振捣不利。因此,如出现上述天气时宜对浇筑混凝土及时覆盖处理,或在仓面四周进行喷雾。夜间如出现大风天气时也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7)混凝土平仓抹面后宜及时覆盖处理,或在仓面四周进行喷雾,避免表层水分快速散失导致塑性裂缝,宜在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三次抹压。(8)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养护条件应与实体结构部位养护条件相同,并应采取措施妥善保管。(9)过程中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搅拌罐保证3-5转/分钟的慢速转动,保证混凝土入泵前的均匀性;充分利用GPS定位系统合理控制发车频率,保证连续供应而不过分压车;严禁向混凝土中加水和外加剂。7.3混凝土性能检测项目测试内容测试工具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出机和泵送时混凝土扩展度、含气量坍落度筒混凝土凝结时间初凝、终凝时间计时器混凝土强度预留标养和同养强度试块测试3d、7d、28d、60d强度压力试验机混凝土温度入模温度、最高温度、内表温差、降温速率温度计和应变计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抗渗、电阻率抗渗试块制作抗裂效果温度及应变历程、裂缝控制情况表面观察外观质量表面气泡、缺陷情况表面观察裂缝情况裂缝形式、裂缝分布、裂缝宽度等表面观察7.3.1混凝土强度检验根据每次浇筑方量留置不同组数的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检验。混凝土强度检验按不同强度等级分别检验,检验方法应优先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方法;当未取得同条件试件强度或同条件试件强度不符合要求时,采用回弹-取芯法进行检验。质子区混凝土浇筑时,按取样要求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每次浇筑留置不少于3组试件,成型拆模后装入同条件养护笼,放至现场进行同条件养护。养护龄期取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d所对应的龄期,且不小于14d,日平均温度为0℃及以下时不计入。同条件试件强度试验和评定分别按照《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相关规定进行。7.4外观质量验收7.4.1主控项目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7.4.2一般项目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7.4.3尺寸偏差质量验收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量测,检查技术处理方案。7.5混凝土缺陷修补措施(1)混凝土强度不足或强度不均匀,强度离差大原因:混凝土拌制原材料质量未控制好,计量不严格,未认真执行配合比。措施:控制好各种原材料的质量,要认真执行配合比,严格原材料的配料计量。(2)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搅拌不匀,颜色不一致原因:搅拌时间不足。措施:要保证混凝土搅拌时,对拌合物搅拌的足够时间。(3)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稳定原因:用水量掌握不准确,粗细骨料中含水率的变化未及时测定,未及时调整用水量。其次是用水计量不准确,水用量时多时少。措施:混凝土搅拌时严格计量,及时测定粗细骨料中含水率的变化,调整用水量。(4)蜂窝原因: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措施:①对于面积较小的蜂窝:先进行水泥砂浆颜色的试验,完成配比调试后用抹刀将调好的砂浆压入蜂窝面,同时刮掉多余的砂浆;注意养护,待修补的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使用角磨机打磨一遍;对于要求较高的地方可用砂纸进行打磨。②对于面积较大的蜂窝: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用钢丝刷洗刷干净后支模,再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粒径l0~20mm)仔细强力填塞捣实,并认真养护。对较深的蜂窝,影响承载力而又难于清除时,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注混凝土封闭后,再放水泥砂浆,把蜂窝的石子包裹起来,填满缝隙结成整体,必要时可进行水泥灌浆处理。(5)露筋原因: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措施:加强钢筋班组工人的技术交底,提高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监控力度,保证钢筋布位准确、绑扎牢靠,保护层垫块安置稳固,在混凝土振捣中操作细致。如果出现表面露筋,首先应分析露筋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再考虑修补所需要达到的目的,修补后不得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正常使用。露筋的修补一般都是先用锯切槽,划定需要处理的范围,形成整齐而规则的边缘,再用冲击工具对处理范围内的疏松混凝土进行清除。对表面露筋,刷洗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压平整,并认真养护。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或采用喷射混凝土工艺或压力灌浆技术进行修补,并认真养护。(6)混凝土麻面、粘结原因: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措施:先将麻面处凿除到密实处,用清水清理干净,再用喷壶向混凝土表面喷水湿润,将配置好的水泥干灰均匀涂抹在表面,此过程应反复进行,直至有缺陷的地方全部被水泥灰覆盖。待24h凝固后用抹刀将凸出于砼面的水泥灰清除,然后按照涂抹水泥灰方法进行细部的修复,保证混凝土表面平顺、密实。(7)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措施:钢筋较密的部位采用小直径振捣棒,防止混凝土漏振。(8)缝隙与夹渣层原因: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措施:混凝土支模及浇筑前应将施工缝处混凝土或模板内的杂物清理不净,墙柱混凝土浇筑前先用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无石子砂浆铺浆不少于50mm厚。(9)墙体烂根原因:支模前未每边模板下口未找平,模板下口不严密,混凝土漏浆。措施:支模前在每边模板下口抹找平层,保证模板下口严密。墙体混凝土浇筑前,先均匀浇筑5cm厚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要严格控制,防止混凝土离析,底部振捣应认真操作。(10)洞口移位变形原因:浇筑时洞口两侧混凝土未对称、均匀进行浇筑、振捣。措施:浇筑时应防止混凝土冲击洞口模板,洞口两侧混凝土应对称、均匀进行浇筑、振捣。模板穿墙螺栓应紧固可靠。8.安全文明绿色施工8.1安全文明施工措施8.1.1安全措施(1)操作施工时必须符合有关安全操作的规范。(2)振捣手必须戴绝缘手套并穿绝缘鞋带防护目镜操作,电源线不能缠绕在钢筋上;施工时操作者不得用湿手接触电源开关,并确保电源线无破损漏电现象。(3)输送泵管道要布置在稳固的地方,管道布设后要对其进行加固,使之相对稳定;管道布设后,要有专业人员进行认真检查,严防泵管崩裂伤人。(4)雷雨、大风(四级以上)、冰雹等恶劣天气应暂停作业,并在技术上做好施工缝处理。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移动施工照明采用36V以下安全电压,以免触电伤亡。(5)大型机械应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6)项目部对混凝土施工应做专项安全交底。项目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开工前向相关的人员作好安全技术交底。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各种运输车辆司机、混凝土工、木工、钢筋工、架子工等必须认真按交底作业。(7)电源箱内有漏电保护器,电机外壳做好接零保护,随机用的电缆线不得捆在架管或钢筋上,防止破损漏电。8.1.2文明措施(1)努力提高施工现场全体职工的素质,养成遵守纪律和文明施工习惯,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自觉管理,自我实施,自我控制,贯穿施工全过程。(2)施工人员进场前必须接受安全教育,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任何人员严禁在施工现场吸烟、酗酒、打闹。注意人员之间的配合并做好劳保措施。(3)采用罐车运输混凝土,施工现场出入口处设置指挥人员,危险区域设置警戒标志,夜间施工应确保照明条件良好。(4)罐车司机进入施工现场必须绝对服从项目人员的指挥,一律不得鸣笛,以防噪声影响附近居民及医院正常生活,进入现场速度要缓慢,防止发生交通安全事故。(5)施工现场安排人员及时清理落地灰,保持场容场貌整齐、干净。对施工现场的设备场地物品勤加维护打扫,保持现场环境卫生,干净整齐,无垃圾,无污物,并使设备运转正常。创造一个明快,舒畅的工作生活环境。8.2环保措施8.2.1噪音的控制需要夜间连续浇筑混凝土前,应由安全管理人员向环保部门申请夜间施工许可证,避免因排噪不规范造成罚款、停工现象发生。浇筑砼时不要振动钢筋,以有效降低噪声排放强度。降噪措施:在支拆模板时,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模板的拆除和修理时,禁止使用大锤敲打模板以降低噪音。8.2.2其他措施除防盗用的照明灯具外,其他灯具夜间不加班时一律熄灭。安排专人巡视现场临时用水用电情况,避免出现长流水、长开灯现象。混凝土泵的污水及其他的施工用水先排入临时沉淀池,经沉淀后再排入建设单位指定排污地点,沉淀池要经常清理。8.3绿色施工(1)施工时每次模板拆模后设专人及时清理模板上的混凝土和灰土,模板清理过程中的垃圾及时清运到施工现场制定垃圾存放地点,保证模板清洁。(2)模板切割后油漆封边处理,以提高周转次数。木模板在施工前进行模板设计、先做配板图、尽可能使用整张模板。(3)混凝土振捣是产生噪声较强的作业,优先选用低噪声的振捣设备;采用传统振捣设备时,采用作业层围挡,以减少噪声污染。(4)浇筑完成的混凝土采用聚乙烯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利用混凝土内蒸发的水分进行自养护,养护用水尽量采用雨水收集。养护用的塑料薄膜在有条件下进行重复使用。(5)浇筑剩余少量混凝土时,制成小件预制块,严禁随意倾倒或作为建筑垃圾处理。(6)清洗泵送设备和管道的水经沉淀后重复利用。9.应急预案9.1施工现场断电应急处置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制定施工现场临时停电应急预案。由项目经理牵头成立应急小组,负责总体指挥与协调。小组成员包括安全总监、生产经理、专业工程师、机电工程师等。组织机构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张跃副组长:董炎组员:杨潇崔勇张一、张涛张一:负责组织指挥现场应急工作,合理安排人员。崔勇:检查机械停运后状态及限位效果,排查现场用电安全,应急处置安全总负责;杨潇:有序安排混凝土浇筑过程处理,组织机具备用发电机、施工机械恢复施工,防止发生严重质量事故;张涛:排查断电原因,组织人员修复,启用备用发电断电应急措施如下:(1) 检查启用备用发电机,供应现场施工用电和生活用电;(2) 保证现场照明,排查处理断电原因;(3) 在发电机允许功率范围内,有效组织部分机具人员恢复施工;(4) 检查现场供电线路与各种施工机械,确保供电后安全、有序地恢复生产9.2混凝土供应交通堵塞应急处置浇筑前进行交通组织预演,浇筑过程搅拌站与总包单位各派驻人员驻场,保持沟通,搅拌站根据调度系统情况,随时通报罐车发车数量与定位,统一协调,保证供应持续。9.3应急救援措施9.3.1高处坠落应急救援措施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о,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颈部和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人,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3)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4)颌面部伤员首先应保持呼吸道畅通,摘除义齿,清除移位的组织碎片、血凝块、口腔分泌物等,同时松解伤员的颈、胸部钮扣。若舌已后坠或口腔内异物无法清除时,可用12号粗针穿刺环甲膜,维持呼吸,尽可能早作气管切开。(5)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6)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片等。(7)复合伤要求平仰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扣。(8)周围血管伤,压迫伤部以上动脉干至骨骼。直接在伤口上放置厚敷料,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响肢体血循环为宜,常有效。当上述方法无效时可慎用止血带,原则上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h为宜,做好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①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是:创伤局部妥善包扎,但对疑颅底骨折和脑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导致颅内感染。a.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b.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做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c.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以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25-40min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min。②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9.3.2物体打击应急救援措施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脱离危险现场,以免再发生损伤。(2)在移动昏迷的颅脑损伤伤员时,应保持头、颈、胸在一直线上,不能任意旋曲。若伴颈椎骨折,更应避免头颈的摆动,以防引起颈部血管神经及脊髓的附加损伤。(3)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受伤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Ο,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4)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人,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5)防止伤口污染。在现场,相对清洁的伤口,可用浸有双氧水的敷料包扎;污染较重的伤口,可简单清除伤口表面异物,剪除伤口周围的毛发,但切勿拔出创口内的毛发及异物、凝血块或碎骨片等,再用浸有双氧水或抗生素的敷料覆盖包扎创口。(6)在运送伤员到医院就医时,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偏头,以防止呕吐后误吸。对烦燥不安者可因地置宜地予以手足约束,以防伤及开放伤口。脊柱有骨折者应用硬板担架运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颠簸使脊柱骨折或脱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9.3.3脚手架坍塌应急救援措施脚手架坍塌、倾覆事故主要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1)有关人员的安排组长、副组长接到通知后马上到现场全程指挥救援工作,立即组织、调动救援的人力、物力赶赴现场展开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公司救援领导负责人汇报事故情况及需要公司支援的人力、物力。组员立即进行抢救。(2)人员疏散、救援方法人员的疏散由组长安排的组员进行具体指挥。具体指挥人安排在危险的各人员进行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并做好安全警戒工作。各组员和现场其他的各人员对现场受伤害、受困的人员、财物进行抢救。人员有支架的构件或其它物件压住时,先对支架进行观察,如需局部加固的,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加固后,方进行相应的抢救,防止抢险过程中再次倒塌,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加固或观察后,确认没有进一步的危险,立即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抢救。(3)伤员救护休克、昏迷的伤员救援让休克者平卧,不用枕头,腿部抬高30度。若属于心原性休克同时伴有心力衰竭、气急,不能平卧,可采用半卧。注意保暖和安静,尽量不要搬动,如必需要搬动时,动作要轻。采用吸氧和保持呼吸道畅通或实行人工呼吸。受伤出血,用止血带止血、加压包扎止血。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送医院。(4)现场保护由具体的组员带领警卫人员在事故现场设置警戒区域,用三色纺织布或挂有彩条的绳子圈围起来,由警卫人员旁站监护,防止闲人进入。9.3.4触电事故急救措施(1)立即切断电源,或用不导电物体如干燥的木棍、竹棒或干布等物使伤员尽快脱离电源。急救者切勿直接接触触电伤员,防止自身触电而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2)当伤员脱离电源后,应立即检查伤员全身情况,特别是呼吸和心跳,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就地抢救。1)轻症:即神志清醒,呼吸心跳均自主者,伤员就地平卧,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防止继发休克或心衰。2)呼吸停止,心搏存在者,就地平卧解松衣扣,通畅气道,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有条件的可气管插管,加压氧气人工呼吸。亦可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或给予呼吸兴奋剂(如山梗菜碱、咖啡因、可拉明)。3)心搏停止,呼吸存在者,应立即作胸外心脏按压。4)呼吸心跳均停止者,则应在人工呼吸的同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以建立呼吸和循环,恢复全身器官的氧供应。现场抢救最好能两人分别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以1:5的比例进行,即人工呼吸1次,心脏按压5次。如现场抢救仅有1人,用15:2的比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即先作胸外心脏按压15次,再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如此交替进行,抢救一定要坚持到底。心肺复苏具体方法:①先要判断患者意识。大声地呼叫他,或者摇摇他,看是否有反应。凑近他的鼻子、嘴边,感受是否有呼吸。摸摸他的颈动脉,看是否有搏动,切忌不可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容易发生危险。步骤阅读②开放气道。将患者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