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A卷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A卷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A卷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A卷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A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1.(2分)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

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

D.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

2.(2分)(2018九下·沭阳月考)北宋词人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首词描写了我国古代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的双方是()A.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

B.曹操军队与孙刘联军

C.项羽军队与秦军主力

D.前秦军队与东晋军队

3.(2分)(2019七上·凤山期末)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是()A.淝水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

4.(2分)(2017七·滨海期末)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

B.南方比较安定

C.淝水之战的胜利,阻止游牧民族南下

D.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5.(2分)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结束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2分)下列成语反映的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草木皆兵②四面楚歌

③三顾茅庐

④投笔从戎A.②④③①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

7.(2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高潮是在()A.秦汉时期

B.三国鼎立时期

C.西晋八王之乱时期

D.东晋后期

8.(2分)某同学在预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A.

B.

C.

D.

9.(2分)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列属于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①长平之战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2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魏灭蜀②东晋建立③西晋灭吴④西晋建立A.③①②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

11.(2分)(2017七上·揭西期中)“通大川,决壅(yōng)塞,……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的历史人物是()A.黄帝

B.尧

C.舜

D.禹

12.(2分)(2020七上·平山期末)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②的特征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3.(2分)(2017九下·扬州月考)唐朝中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其主要原因有()①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点,南北交通便利

②中外客商云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③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商业繁盛

④政治、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2分)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15.(2分)下列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有()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②说明民族交融成为一种历史趋势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其他民族的服装,吃其他民族的食物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16.(2分)(2020·齐齐哈尔模拟)下面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相应空格内应依次填入()A.三国、隋、元

B.三国、五代、元

C.东汉、五代、北宋

D.东汉、隋、北宋

17.(2分)某学校进行历史知识大赛,七年级的某同学由于紧张,说错了一句话。这一句就是()A.我崇拜秦朝大将蒙恬,他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B.秦汉时期的公文往来、私人书信等都是用简帛写成的

C.贾思勰制定出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D.淝水之战是我国古代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18.(2分)(2018七上·兰考期末)有关顾恺之的论述,正确是()①西晋画家②绘画题材非强广泛③笔下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④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9.(2分)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和艺术的相关知识。其中错误的是()A.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B.祖冲之推算圆周率

C.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D.洛阳的云冈石窟

20.(2分)(2016七上·红桥期末)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A.司马懿和司马昭

B.司马昭和司马炎

C.司马炎和司马睿

D.司马睿和司马炎

二、综合题(共3题;共60分)21.(20分)读图,回答问题。(1)“汉室衰落”的表现是什么?有何影响?(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政权经济发展情况如何?(3)从“三国鼎立”到“三国归晋”经历了哪些主要事件?(4)根据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时期主要的历史特征是什么。22.(15分)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但这一时期的科技和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不朽的艺术作品,呈现出承上启下的特点。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列举一例这一时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2)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凿的著名石窟有哪些?(3)在政权更迭频繁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长足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3.(25分)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时期。结合资料,回答问题。(1)【图示话政权】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将下面的叙述补充完整。A________末年,我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状态,后经过争战,进入了三国时期。266年,B________建立并实现了短暂的统一,后被匈奴所灭。北方陷入割据,南方东晋政权建立。后来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北方,与东晋之间进行了一场C________,前秦大败,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439年,D________统一北方,北朝开始。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南朝第一个政权E________建立起来,我国进入了南北朝对峙时期。(2)观察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政权曾实现了北方黄河流域的统一。(列举出三个)(3)【材料话交融】材料一: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兰贺丘穆棱穆独孤刘步六孤陆尉迟尉材料二:“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资治通鉴》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两则材料反映了在这一事件中发生了哪些变化?(4)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我国历史上有何作用?(5)【总结话特征】请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呈现的特征。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答案:9-1、考点:解析:答案:10-1、考点:解析:答案:11-1、考点:解析:答案:12-1、考点:解析:答案:13-1、考点:解析: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