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其中某阶段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合成了大量的ATPB.线粒体膜上的蛋白质都是由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控制合成的C.图中蛋白质复合体①②均具有运输和催化功能D.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来自ATP的水解2.下列有关SARS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营寄生生活,进入人体会诱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子代病毒的蛋白质是在自身遗传物质指导下合成的C.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D.可通过五碳糖种类来判断该病毒的核酸种类3.科研人员利用秋水仙素干扰植物小孢子的有丝分裂过程,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殖细胞的形成需要经过不均等分裂B.生殖细胞的形成经历细胞分裂和分化C.高浓度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D.分裂结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4.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索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的S型菌都由R型菌转化而来B.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噬菌体都带有35SC.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D.用B型TMV(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A型TMV的蛋白质重组而成的病毒感染烟草,会得到2种子代病毒5.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内共生起源假说”认为:线粒体是由原始真核细胞吞噬需氧型细菌演化而成的,而叶绿体则是由原始真核细胞吞噬蓝藻(光合细菌)演化成的。下列叙述不支持该假说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核糖体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两层生物膜的细胞器D.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6.下图是果蝇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及其部分染色体组成(数字代表对应的染色体,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考虑染色体变异,据图判断此果蝇基因型是()A.AaBbdd B.AaBbXdY C.AaBbXYd D.AaBbXdX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热带森林中不会出现个别种类树木“独霸天下”的现象,限制某种树占统治地位的重要机制就是真菌、节肢动物等树木天敌对宿主的专一性。树木的天敌在它周围创造出一个使其种子无法存活的区域,而一些种子在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帮助下“逃出”这片“种子阴影”区,在新的落脚点存活下来。请回答下列问题:(1)真菌、节肢动物等树木天敌的存在,致使同种树木无法在同一片区域过度聚集。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说明树木天敌能维持热带森林的________。(2)鸟类和哺乳动物等作为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题干可知,真菌与树木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4)由题干可知树木种子离开“种子阴影”区后,传播到较远的新地,能生存的原因是________。8.(10分)玉米中因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由基因D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变棕色;含直链淀粉多不具有黏性(由基因d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变蓝色。D对d完全显性,位于3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发现可稳定遗传的黏性玉米品种甲具有抗病基因E和耐干旱基因H,其中H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基因位置如下图所示:将玉米品种甲与玉米品种乙进行测交实验,F1自交,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EEEeeeHHHhhh39120815912160请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耐干旱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玉米抗病性状和黏性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人员通过数学统计发现F2群体中EE、Ee、ee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3:2,并且发现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进而推测带有E基因的花粉成活率低。请利用已有的品种甲、乙、F1,设计实验验证上述推测,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并预期实验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方法一、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乙3号染色体上有两个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P1和P2(如图),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品种甲3号染色体上无基因P1和P2。①据此可知,F1带有E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表达,而P2可能在_________细胞中表达。②P1和P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_________更多地传递给子代。9.(10分)翠湖被誉为镶嵌在昆明城的“绿宝石”,红嘴鸥每年都成群地飞到这里过冬。图甲是某研究小组经过调查研究,得到的翠湖部分食物网简图,图乙是翠湖中底栖动物的能量流动示意图,a~d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图甲的食物网中有_____条食物链,红嘴鸥属于第_________营养级,虾和上层鱼类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2)图乙中M2表示__________,P表示_____________。若底柄植物同化的能量为e,则从底栖植物到底栖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100%。图乙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3)翠湖成群的海鸥吸引了无数观赏的游客,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10.(10分)科学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能形成自突触(见图甲)。用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神经元的胞体可引起兴奋,其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神经元产生和维持-68mV膜电位的主要原因。(2)胞体受刺激后,电位变化出现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此时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引起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胞体膜(突触后膜)上_____________结合,引发新的神经冲动,产生第二个峰值。(3)谷氨酸也是一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能使带正电的离子进入神经元,导致其兴奋。利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结合上述实验),证明大鼠自突触神经元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积累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代表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曲线依次_________、_________。光合速率为0时,净光合速率为_________mg/h。(2)白天温度为_________℃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若夜间植物生长最适温度为20℃,一天12小时充足光照,则该种一昼夜积累有机物的量为_________mg。(3)该植物能生长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从图中看出NADH脱下的H+通过蛋白质复合体进入膜的另一侧,通过结构②的同时,H+和O2结合生成了水,并且合成了ATP。【详解】A、从图中看出该反应在膜上生成水的同时产生了ATP,所以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A错误;B、线粒体膜上的蛋白质有的是由细胞核基因控制合成的,B错误;C、蛋白质复合体①催化NADH转变成NAD+,、蛋白质复合体②催化ADP和Pi生成ATP,二者都可以运输H+,C正确;D、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ATP的水解,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的能量来自于光能,有的生理活动所需能量可能来自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需要考生分析出图中所表达的含义,得出这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结合其过程进行解答。2、C【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病毒的结构组成较简单,只有蛋白质和核酸两部分,本题SARS病毒的核酸为RNA。【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当SARS病毒进入机体会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故可发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正确;B、病毒营寄生生活,子代病毒的蛋白质是在自身遗传物质指导下,以宿主细胞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B正确;C、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基因存在于RNA上,C错误;D、构成DNA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构成RNA的五碳糖为核糖,故可通过五碳糖种类来判断该病毒的核酸种类,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要求掌握病毒的核酸种类和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过程。3、D【解析】

据图分析,无秋水仙素处理的为对照组,小孢子分裂产生了营养细胞(L基因表达)和生殖细胞(L基因不表达);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秋水仙素处理的小孢子没有分裂,只产生1个营养细胞,没有产生生殖细胞;低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的小孢子分裂产生2个营养细胞,没有生殖细胞产生。【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无秋水仙素处理的时,生殖细胞与营养细胞形成时,细胞分裂是不均等的,A正确;B、小孢子经过分裂产生了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且生殖细胞中L基因不表达,而营养细胞中L基因表达,说明生殖细胞的形成经历细胞分裂和分化,B正确;C、高浓度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不能完成分裂,只能形成1个营养细胞,C正确;D、图示分裂为有丝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D错误。故选D。4、C【解析】

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思路是: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一一提纯,并分别于R型菌混合,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因此得出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详解】A、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最初的S型菌是由R型菌转化而来,而后S型菌可通过繁殖产生大量后代,A错误;B、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利用大肠杆菌不含放射性的氨基酸合成的,所以新形成的噬菌体都没有35S,B错误;C、S型细菌的DNA能让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将S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后,只有S菌的DNA这组实验中同时出现R型细菌和S型细菌,而其它组只出现R型细菌,C正确;D、用B型TMV(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A型TMV的蛋白质重组而成的病毒感染烟草,只会得到B型TMV一种子代病毒,D错误。故选C。5、D【解析】

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

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酶,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4、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原料,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详解】A、原核生物含核糖体,而线粒体和叶绿体也都含有少量的核糖体,说明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A正确;B、原核生物体内含DNA和RNA,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说明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B正确;C、原核生物只具有一层细胞膜,无其他复杂的膜结构,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后,形成囊泡包裹原核生物,原核细胞膜+真核胞吞的膜共2层膜,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两层生物膜的细胞器,说明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C正确;D、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原核细胞的细胞膜、真核细胞的其他细胞器膜、核膜等也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不能说明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于原核生物,不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D错误。故选D。6、C【解析】

果蝇有8条染色体,共4对,其中有3对常染色体,且这3对染色体形态大小都相同,还有1对性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即X和Y染色体。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要大。【详解】图中画出了四条染色体,由于其上标有基因,根据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可以清楚的判断出1和3号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所以推出2和4号应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由于二者形态不同,即X和Y染色体。所以此果蝇是雄性;由于果蝇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所以2号为X染色体,4号为Y染色体,基因型是AaBbXYd,选C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物种丰富度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寄生真菌、节肢动物等树木天敌对宿主的专一性,新落脚点的真菌和节肢动物攻击的是不同树种,从而让远道而来的树种生存下来【解析】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种群丰富度指群落内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丰富度越大其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大。【详解】(1)树木的天敌在它周围创造出一个使其种子无法存活的区域,而一些种子在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帮助下“逃出”这片“种子阴影”区,在新的落脚点存活下来,这就避免了出现个别种类树木“独霸天下”的现象,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说明树木天敌能维持热带森林的物种丰富度。(2)鸟类和哺乳动物等作为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其作用是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3)分析题干可知,树木是真菌的宿主,真菌与树木的种间关系是寄生。(4)真菌、节肢动物等树木天敌对宿主的专一性,新落脚点的真菌和节肢动物攻击的是不同树种,从而让远道而来的树种生存下来,因此树木种子离开“种子阴影”区后,传播到较远的新地,也能生存下来。【点睛】本题考查了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以及生态系统某一成分的作用,重在考查学生对题干的解读以及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8、基因分离F2中HH、Hh、hh的比例为1:2:1(F2中耐干旱植株比例为3/4)玉米控制抗病性状的基因E和控制黏性性状的基因D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将F1种植下去,收集其花粉并用碘液染色,观察统计花粉的颜色、数量和比例花粉颜色有两种,棕色:蓝色为1:2以F1为父本,品种乙为母本进行杂交,统计F2的抗病情况和比例F2中抗病个体与不抗病个体比例为1:2精细胞(花粉)亲本的遗传信息(亲本的遗传物质、亲本的DNA)【解析】

分析题中甲品种的细胞图可知,D、E连锁于3号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H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与D、E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稳定遗传的黏性玉米品种甲基因型为DDEEHH,乙品种的基因型为ddeehh,F1基因型为DdEeHh,F1自交,只考虑E、e一对基因,F1产生的雌配子为E(占1/2)、e(占1/2),由F2群体中EE、Ee、ee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3:2,ee占2/6,可推算出e的雄配子占2/3,E的雄配子占1/3,故E的雄配子(花粉)的成活率为1/2。【详解】(1)据表可知,F2中HH、Hh、hh的比例为1:2:1,因此玉米耐干旱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据图可知,玉米控制抗病性状的基因E和控制黏性性状的基因D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因此玉米抗病性状和黏性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方法1:由题干可知E基因和D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所以可以通过D基因判断E基因是否存在,含D的花粉遇碘变棕色,再由F2群体中EE、Ee、ee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3:2,可推知含有E的花粉死亡率为1/2,只考虑D、d和E、e两对基因,则F1的基因型为DdEe,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DE(棕色):de(蓝色)=1:2。方法2:如果只考虑E、e一对基因,让F1为父本,其基因型为Ee,产生的雄配子及数量比例为E:e=1:2,乙为母本,其基因型为ee,则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抗病):ee(不抗病)=1:2。(3)①据题干可知,F1为杂合子,一条3号染色体上携带D、E基因,另一条3号染色体上携带d、e、P1、P2基因,P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表达,使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毒蛋白,而P2在部分精细胞(花粉)中表达,解除了精子的毒性,从而使含E的花粉成活率低。②P1和P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亲本的遗传信息(亲本的遗传物质、亲本的DNA)更多的传递给子代,“自私”地维持了物种自身地稳定性。【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连锁情况的分析,解题关键是由F2的比例推出E精子的成活率。9、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5四、五捕食和竞争用于底栖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底栖动物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a+b)/e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直接【解析】

分析图甲:生产者是浮游植物、底栖植物,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是红嘴鸥和大型鱼类,图中共5条食物链。图乙中,M1、M2、P、R分别是同化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细胞呼吸散失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详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部分,图甲的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其中红嘴鸥分别属于第四和第五营养级,虾和上层鱼类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2)图乙中M2表示用于底栖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P表示底栖动物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若底栖植物同化的能量为e,则从底栖植物到底栖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b)/e×100%。图乙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3)翠湖成群的海鸥吸引了无数观赏的游客,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医学及科研都属于直接价值。【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种间关系、能量流动的过程、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能够对能量传递效率进行计算。10、K+外流Na+内流特异性受体将单独培养的大鼠自突触神经元随机分为A组合B组,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A组神经元,B组神经元不做处理,用电极刺激两组自突触神经元胞体,测量其电位变化A组神经元的第二次电位变化明显小于B组的(或A组神经元不出现第二次点位变化)【解析】

兴奋传导和传递的过程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1)图中-68mV电位是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K+外流是神经元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此时膜内的Na+浓度比膜外的低。(2)胞体受刺激后,Na+内流,使细胞膜内侧阳离子的浓度高于膜外侧,形成动作电位,与相邻部位形成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依次将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下去。兴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