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4 寄欧阳舍人书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1页
高中语文 3-4 寄欧阳舍人书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2页
高中语文 3-4 寄欧阳舍人书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3页
高中语文 3-4 寄欧阳舍人书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4页
高中语文 3-4 寄欧阳舍人书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4寄欧阳舍人书(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5分)A.追睎(xī)有所憾(ɡǎn)嘉言(jiā)B.褒扬(bāo)铭而见之(jiàn)议之不询(xùn)C.衋然(xì)滞绌(zhuō)屯蹶否塞(jué)D.魁闳(hónɡ)宠幸(chǒnɡ)潜遁幽抑(dùn)解析A项,“憾”读“hàn”;B项,“见”读“xiàn”;“询”应为“徇”;C项,“绌”应为“拙”。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5分)A.生者得致其严严:严肃B.至于通材达识材:通“才”C.务勒铭以夸后世勒:勒令D.潜遁幽抑之士遁:逃跑解析A项,“严”是“尊敬”之意;C项,“勒”是“刻”的意思;D项,“遁”是“隐居,遁世”之意。答案B3.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5分)A.生者得致其严B.则人情之所不得C.六王毕,四海一D.孰不欲宠荣其父祖解析A项,严:形容词作动词,尊敬;C项,数词作动词,统一;D项,宠荣:使动用法,使……宠荣。答案B4.下列各句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5分)A.而善人喜子见传B.惧后世之不知C.非近乎史,其将安近D.则人情之所不得解析A.是被动句;B.是“不知后世”;C.是“近安”;D.是“不得人情”。答案A阅读与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0分)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巩再拜。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有名侈于实侈:奢侈B.议之不徇徇:顺从,曲从C.其谁不有望于世望:希望D.所谕世族之次次:排列解析侈:大。答案A6.下列各项的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4分)A.eq\b\lc\{\rc\(\a\vs4\al\co1(①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②今者项庄拔剑舞))B.eq\b\lc\{\rc\(\a\vs4\al\co1(①有实大于名,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C.eq\b\lc\{\rc\(\a\vs4\al\co1(①其谁不愿进于门,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eq\b\lc\{\rc\(\a\vs4\al\co1(①敢不承教而加详焉,②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解析B项于:表比较。A项,者:……的人/用在时间名词后表提顿;C项,其:反问语气/第一人称代词,自己;D项,焉:语气词/第三人称代词,它指这篇文章。答案B7.下面各项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即申说欧公对自己的教诲。“先祖父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即感谢欧阳修的铭文彰扬了其具有困顿身世的祖父。B.从立言者之论,归结至于欧阳修身上,盛誉欧阳修“畜道德而能文章”之贤,深谢欧阳修赐铭之恩。与文章开头呼应。C.文段论述了墓志铭的作用及后来流于不实的原因,指出作好墓志铭应具备的条件,赞扬了欧阳修为他祖父所作墓志铭的“公与是”,并对欧阳修的道德文章深表钦佩。D.这篇文章虽然沿袭了一般感谢信的客套写法,但没有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来述说“立言”的社会意义,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解析“这篇文章虽然沿袭了一般感谢信的客套写法”错。没有一般感谢信的客套。答案D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不能担负这一工作。(2)就可以知道先生推恩赐给我一篇神道碑铭,可以泽及我的三代,我感激和报答之心,应该怎样回报呢?(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20分)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化,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冀君实或见恕也见:表被动B.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征:争夺,夺取C.辟邪说,难壬人难:阻挡,抵抗D.以膏泽斯民膏:使甘美解析A项,“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C项,“难”,诘问,驳斥;D项,“膏”,“膏泽”为同义词连用,喻指恩惠,此处用作动词,施恩惠。答案B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eq\b\lc\{\rc\(\a\vs4\al\co1(①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②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B.eq\b\lc\{\rc\(\a\vs4\al\co1(①而天下之理得矣,②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C.eq\b\lc\{\rc\(\a\vs4\al\co1(①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②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D.eq\b\lc\{\rc\(\a\vs4\al\co1(①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解析A项,“为”,①动词,是;②因为,“何为”即为“何”,为什么。B项,“之”,①结构助词,的;②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则”,①副词,却,表转折;②连词,那么。D项,“以”都是表目的的连词,“来”。答案D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针对司马光指责新法有侵官、生事、征利等弊端进行了有力的驳斥,言简意赅,体现了作者刚毅果断和坚持原则的政治家风度。B.本文立意超卓,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措词坚决而又得体,语言简洁精练、刚劲朴素而具感染力,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C.本文之所以至今读来仍引人共鸣,不仅在于作者的政治主张在今天仍可实行,还在于文章显现的不计个人得失的思想中所折射出的人格力量。D.本文引用了“盘庚迁都”的典故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决不动摇;并对当时的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的保守思想表示了极大的不满。解析C项,提出的“政治主张在今天仍可实行”一句的判断依据不足。答案C12.断句与翻译。(11分)(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3分)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①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2)①我们读书人所要争论的,特别是在“名称”(概念、理论)与“实际”是否符合上。“名称”与“实际”的关系明确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确的认识了。②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的守旧之风已经不是一天了,做官的人又大多不为国家大事操心,以附和旧俗之见来讨好众人为美德。【参考译文】安石敬白:昨日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意以为跟您友好相处的日子很久了,但讨论国事往往意见不同,这是由于所采取的政治主张和方法不同的缘故。我虽然想硬在你耳边啰嗦(强作辩解),恐怕结果一定不会得到您的谅解,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了。后来又想到您对待我一向很好,对于书信往来是不应简慢无礼的,因而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能够谅解我。我们读书人所要争论的,特别是在“名称”(概念、理论)与“实际”是否符合上。“名称”与“实际”的关系明确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确的认识了。现在您所用来教诲我的,是以为我“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的人都怨恨和诽谤我。我却认为接受皇上的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交给主管官署去执行,不算是“侵官”;发扬(恢复)前代贤君的治国原则,以便兴利除弊,这不算是“生事”。替国家整理财政,这不算“征利”;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批驳巧言谄媚的坏人,这不算“拒谏”。至于怨恨毁谤的人很多,那是本来早就该料到会这样的。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的守旧之风已经不是一天了,做官的人又大多不为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