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
的动手能力。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
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
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
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
生活中去。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
新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四个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
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
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待科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人与自然要
和睦相处,真爱生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五年级
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
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
去。
(二)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秘密,初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特征。
2、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知道声音传播的途径和方式,认识噪音的来源和危害。
3、知道秋冬星空的主要星座,初步发现星空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
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4、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按材料对物体分类,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
导电、溶解、传热、沉浮等)能将材料的特征和用途想联系起来,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
材料。
5、知道温度的改变可以使物体的形态发生改变,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和雪的
成因。
(三)能力培养
1.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尊重证据,愿意合作和交流。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
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
4.培养学生能制定计划,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设计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反思自己的探究
过程,将探究结果和假设相比较。
6.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
交换意见。
四、教学措施
1.多种形式培养兴趣,生动活泼发掘潜能。充分挖掘学科课程的科技含量,有意识、
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结合学生特点适当补充一些科普新知识和
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
多练、多动,多给学生时间以发挥创作空间。
3.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一个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
极参与。
4.对学生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及时而且积极的评价,激励新的创新火花的迸发。
5.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
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备注
1开学常规教育
2小小科学家
3小小工程师
4上好科学课
5国庆假期
6认识感官
7感官总动员
8借助工具观察
9用感官观察小游戏
10做个小侦探
11暗箱里的秘密
12树叶变黄了
13用大脑思考小游戏
14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15衣食住行的变化
16轮子的故事
17用双手创造小游戏
18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19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20期末游戏
1.小小科学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4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重点】
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难点】
通过滚小球实验,知道小球怎样滚得远,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o
学生材料: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或玻璃球)、绒布,课件、盛满水的水
槽、卫生纸、烧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孩子们,踏入校园我们就是小学生了,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将来成为各行
各业有用的人才。说说长大了,你想做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当学生回答到“我想做科学家时”,教师继续问:你知道科学家是做什么的吗?板书课题
《科学家》(学生自由回答)
二、认识科学家的工作
1.过渡语:那科学家究竟是做什么的?又是怎样工作的?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资料,
打开平板电脑,我们一起来了解。(利用平板电脑,小组合作学习。)
2.教师提问:谁能说说科学家是怎样工作的?(板书观察、研究、实验、记录)你还知道哪
些科学家?
[设计意图:老师紧紧围绕科学家展开教学,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根据低年级学生想象力
丰富,爱听故事,容易感染的特点,开始上课时,通过图片视频讲述关于袁隆平、珍妮等科
学家的小故事。以丰富形象的图画,栩栩如生的故事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很快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
三、实验:滚小球
1.过渡语:你们想做科学家吗?如果你是科学家,你想研究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
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啊,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个一一小球。
2.提出问题:
面对这个普通的小球,你想研究什么?(学生回答)
3.设计方法:
(1)如果要研究小球怎么样才能滚得远又该怎么研究?说说你的方法。(扔的方法会弄丢小
球,用手推力量有大有小不准确,滚的方法更好一点。)
(2)要想研究小球怎样才能滚得远,至少要有两个一样大小的小球,教师课件演示:有两个
小球,一个从斜坡红色线滚下来,一个从斜坡绿色线滚下来,你们猜哪一个滚得更远?科学家
用什么方法研究问题的?引导学生回答观察、实验、记录。
4.实验:
(1)小球从红色线滚下去比从绿色线滚下去滚得远。接下来,我们就像科学家那样动手实践。
①拿出桌面上的红色绒布,铺平,找到数字“1”,组装简易的坡面装置,放在数字“1”上。
②然后从红色线的位置滚小球,记录小球滚了多远;再从绿色线的位置滚小球,记录小球滚
了多远;填写结论。现在开始动手做。教师巡视。
③交流汇报实验数据和结论。
A学生按组汇报交流实验的数据和结论。
B你们是怎么得到数据和结论的?
小结:刚才我们用两个大小一样的小球,通过对比实验,得出了小球从红色位置滚下来要比
从绿色位置滚下来滚得远的结论,我们也是一名小小的科学家。(板书小小科学家)
(2)小球离桌面越高滚得越远实验。
看:老师的桌面上摆了两个高低不同的斜坡,你们猜:离桌面高的小球滚得远还是离桌面低
的小球滚得远?
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演示实验,归纳结论。
5.拓展实验:除了小球实验你们还想做什么实验?
拓展一个空气占有一定空间的实验:准备一水槽的水,一个烧杯,一些卫生纸,将卫生纸塞
进烧杯里,口朝下垂直放进水槽,实验前让学生猜结果,然后验证,说说原因。
[设计意图:科学实验要按照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动手实践——交流结论的模式进行,
滚小球实验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做的第一次对比实验。因为是第一次实验,所以孩子们肯定
特别兴奋,课堂上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因此实验前教师栗先好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实验时教师做好示范,也可通过播放演示视频让孩子们明白应该怎么做,只有让每一个孩子
明白实验步骤,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个实验。实验过程中还要求孩子们在活动手册上做好记录,
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要求比较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地给予指导帮助。实验变量的
控制由教师掌握,提前在材料上进行处理。实验结束后提醒学生收拾整理好材料,养成良好
的实验习惯从第一节课开始。]
四、探索奥秘
1.生活中很多常见的事物都蕴藏着科学知识,科学家经过反复实验为我们找到答案,比如闪
电是怎样形成的,(播放视频)种子的力量(播放视频)。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知识?
3.可是还有很多现象未能找到合适的科学知识来解答,你知道哪些未解的科学之谜吗?学生
交流。
4.播放世界十大未解之谜(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已知问题和未知问题的展示,再次让孩子们认识到科学家是做什么工作的
人,同时知道科学知识是不断发展的。通过未知问题视频的播放,让孩子们明白有些问题至
今还没有找到答案,激发孩子们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科学家是研究大自然奥秘的人。他们通过不断地观察、实验、记录来发现
大自然的秘密。但是还有许许多多科学现象没有找到答案,这就需要我们小小科学家努力学
习、不断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奥秘都会被我们解开!
【板书设计】
xidoxidokexuejid
1.小小科学家
【教学反思】
2.小小工程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铅笔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得更好。
2.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制造。
3.知道工程师是设计、发明、制造产品的人。
【教学重点】
知道工程师是做什么的,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
【教学难点】
认识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制造。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o
学生材料:每人小铅笔头1个、吸管1根、剪刀1把、胶带纸1卷、橡皮筋若干、报纸若干、
冰棍棒若干,每组铅笔加长器3个。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工程师
1.(出示课本第6页图片)仔细观察,说说这些工程师正在做什么。(板书:工程师)
2.交流在你周边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3.讨论工程师的工作和科学家的工作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工程师作为科学工作的主要体现,他们的发明和制作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
生活,认识工程师,也是在认识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
二、工程师的杰作
1.(出示课本第6页图片)说说图片中展示了工程师的哪些杰作。
2.交流还知道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
工程师的杰作不仅体现在高科技的宇宙飞船、高铁、电脑上,建筑、桥梁、园林设计也是工
程师的杰作,连洗衣机、电饭锅也是工程师发明的
3.结合活动手册,辨认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
4.交流你们有没有做过工程师的经历,讨论小孩子的玩的搭积木、造房子、堆沙堡、拼装模
型、测试赛车等活动其实就是小小工程师做的事情。
[设计意图:科学改变了生活,这种在我们身边几乎触手可及,但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我
们要让学生意识到他们也在做工程师,做科学
三、小小工程师
1.出示一个短的铅笔,不好写了,怎么办?(板书:做科学)
2.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不要求全班统一,就地取材,可以是
纸质的、塑料管式的、也可以是木制的、竹制的等。
每一个小组里尽量要有不同的设计制作方案。
3.制作完成之后,先自己尝试写一写,然后再和同伴交换写一写,比较小组内哪些同学做得
比较好。(板书:小小)
4.使用买来的铅笔加长器,说说商店买来的有什么独特的设计,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在比较铅笔加长器时,买来的铅笔加长器漂亮、结实、实用,但是自己做的环保、节约、经
济,比较时也不是一味地买来的好,那样就失去了设计制作的意义了。
[设计意图:写短的铅笔,在学生的生活中几乎比比皆是,怎么利用他们学生多多少少会有
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设计属于自己的铅笔加长器就是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科学的方式,也
在引导他们做一名小小的工程师
四、小结
【板书设计】
xiaoxiaogongchengshi
2.小小工程师
zuokexue
做科学
【教学反思】
3.上好科学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科学教室与一般教室的区别。
2.通过比较水多少的活动,认识到科学课上要遵守规则。
3.参与制定上好科学课的规则,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则。
【教学重点】
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在活动中遵守这些规则。
【教学难点】
能够在活动中有规则意识并主动遵守。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o
学生材料:每组装有红、蓝色水的瓶子各1个,同种瓶子1个,量筒或量杯1个,抹布1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参观科学室
1.现在知道我们上的课叫(科学课),我们在哪上科学课了?(科学室)(出示科学室图片或
观察科学)那你说说它与我们平时上课的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
(1)桌子:(大桌子)大桌子可以做什么?(做实验、放东西…)大家一起来做实验。
(2)科学器材。
(3)科学家的照片。
(4)一起商量怎么做。
(5)水池。水也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器材。
[设计意图:上好科学课应从熟悉科学室的环境开始,不同的布置有不同的作用,不同的作
用有不同的规则,让学生熟悉科学室,也是在熟悉不同的课堂规则。]
二、实验:比较水的多少
1.(出示瓶子)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给水染了色。老师的问题是:这两杯水哪杯水比较多?
你猜猜看?为什么这么想?
2.那究竟谁多谁少,怎么办?(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
方法一:再找一个一样的高瓶子,将矮瓶子里的水倒入高瓶子进行比较;
方法二:再找一个一样的矮瓶子,将高瓶子里的水例入矮瓶子进行比较;
可以用量杯?用量杯怎么办?你的意思是要几个?可是老师只有一个,怎么办?
方法三:找带有刻度的瓶子(量筒或量杯),将两瓶水分别倒入进行比较。
3.那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方法验证?(做实验)那各组商量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引
导学生在小组内有效讨论)(板书:做实验)
4.那说一说你们组用什么方法?学生汇报。(协调好各组的实验方法)
5.大家都信心满满地说自己会做实验,那你们知道你们需要哪些材料吗?
6.当我们设计好方案的时候,我们就要按照我们原来的计划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7.我们全部用了三种方法比较两杯里的水,老师有个问题想问:你们刚才为什么非要倒进相
同的杯子中?再回过头来想一想,你觉得我们哪些行为好?哪些行为不好?
8.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我们来看看。(出示行为统计表)你实事求是的来评价一下,会评
价吗?
9.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比较水的多少,在看似简单的背后却蕴含着许多与科学有关的知识与规则,一
个简单的活动其实涉及到了科学的全过程,在实验室时我们不仅栗引导学生做好,更要引导
学生关注活动的全过程。]
三、制定科学课的规则
1.过渡: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做的?在做的地方打“J”,不对的地方打“义”。(及
时引导小组建立好的行为)
2.学生汇报。(对于不好的行为应该怎么办)(看看班级中有哪些好与不好的行为)
好的行为:交流声音很轻,人人有序操作,实验过程中注意材料轻拿轻放,实验过后及时清
理桌面……
不好的行为:声音吵杂,不听指挥,互相争抢器材,搞得桌上到处是水、没有人人参与……
2.如果老师让你再做一次实验,你会做实验了吗?你会上科学课了吗?那应该注意什么?我
们应该制定一个规则,你觉得要制定哪些规则?(学生交流)
3.将学生在明辨是非的过程中正确的做法记录下来,一一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讨论,
还可以补充哪些?
4.将所有的规则都记录下来,进行强化,并提醒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注意遵守这些规则。(板
书:守规则)
5.其实当我们守规则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做实验,才能更好地上好科学课。(板书课
题:上好科学课)
[设计意图:规则的制定对于一年级的课堂来说是至关重栗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引领
学生遵守这些规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要有意无意中强调规则,从而为他们的科
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全课小结。
学了今天这节课,你会做实验了吗?下一次,老师期待大家更好的表现。
【板书设计】
Shanghaokexueke
3.上好科学课
ZUOshiyan
做实验
shougulze
守规贝
【教学反思】
4.认识感官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简称感官)。
2.观赏视频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
很灵敏。
3.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
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
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教学难点】
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闻香盒1个、食物(或水果)若干(每组最好不一样)、地毯1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用眼睛看
1.(出示课本13页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图片,睁大眼睛看一看,你能找到几种
小动物?
2.学生寻找隐藏的动物。(从上往下:蛾子、竹节虫、蝗虫、毛毛虫、青蛙、)
3.小朋友们,真厉害,个个都是火眼金睛,找到了这么多的小动物。那是什么帮助我们找到
这么多小动物的?(眼睛)我们通过眼睛来(看),看到了它们有不同的(颜色)、(形状)。
(板书:眼睛看颜色、形状[建议一年级板书用正楷字在黑板贴写并标上拼音])
[设计意图:眼睛作为我们观察世界的主要器官,需要一个略具挑战性的任务才能真正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一副隐藏有小动物的图片,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有了好奇心和好
胜心,课堂便成功了一半
二、创设游戏,用耳朵听
1.过渡:(出示森林图片)那么这个大森林里还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
听一听,在听的时候我们可以闭上眼睛,仔细的听一听,想象一下你听到的画面,初步判断
一下你听到了什么?
2.(播放声音)学生闭眼倾听。
3.学生交流、汇报。(狼嚎、虎吼、蜜蜂鸣、鸟惊飞、羊叫)
4.小结:这么多声音,是谁帮我们听到的?(耳朵)那你能不能把你们听到的声音串联起来,
说一说森林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5.学生小组内准备。
6.学生展示。
7.像刚才这样,我们通过眼睛看到画面、耳朵听到声音来帮我们感知世界,我们叫它们什么
了?(感官)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们的感官。(板书:耳朵听声音[建议一年级板
书用正楷字在黑板贴写并标上拼音])
[设计意图:每天在我们身边都上演着声音的多重奏,但这些声音我们极少去关注,让学生
侧耳倾听,我们可以从声音中得到很多的信息。耳朵听,也是我们感知世界一个重要的方式。]
三、创设活动,用鼻子闻、舌头尝
1.过渡:除了眼睛、耳朵,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世界?(生:鼻子)
鼻子可以干什么?(闻)闻到什么(气味)。(生:嘴)嘴可以干什么?(吃)吃到什么(味
道),其实能帮助我们感知味道的是嘴巴里的舌头。
活动:利用闻香盒引导学生用鼻子闻和用舌头尝食物
方案一:
1.(出示闻香盒)在1、2、3组都有一个闻香盒,在闻香盒里都有一个食物(或水果),老师
想来考考大家的鼻子灵不灵,看看能不能闻出是什么食物(或水果)。
2.(出示闻的图片)怎么闻了?我们要像图片中的小姑娘一样用手把气味扇到鼻子底下闻。
3.4、5、6组也别闲着,你们来尝尝它们的味道,猜一猜它们是什么食物(或水果),但在
尝的时候需要用眼罩把眼睛蒙上。
4.领取材料并分组活动。
5.学生汇报:闻到什么气味,尝到什么味道(引导学生注意倾听)。
6.小结:刚才这个活动,我们通过鼻子来闻,闻到了不同的气味;通过嘴巴来尝,尝到不同
的味道(酸甜苦辣)。
7.学生打开闻香盒验证。
方案二:
1.(出示闻香盒)在每组都有一个闻香盒,在闻香盒里都有一个食物(或水果),老师想来考
考大家的鼻子灵不灵,看看能不能闻出是什么食物。
2.(出示闻的图片)怎么闻了?我们要像图片中的小姑娘一样用手把气味扇到鼻子底下闻。
3.学生领取材料并分组闻一闻食物(或水果)的气味。
4.学生汇报:你闻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注意倾听)
5.里面是什么了?让我们再来尝一尝它的味道。
6.学生分组尝一尝食物(或水果)的味道。
7.学生汇报:你尝到什么味道(引导学生注意倾听)。
8.小结:刚才这个活动,我们通过鼻子来闻,闻到了不同的气味;通过嘴巴来尝,尝到不同
的味道。里面是什么,让我们眼见为实。
9.学生打开闻香盒验证。
(板书:鼻子闻气味舌头尝味道不能随便的闻和尝[建议一年级板书用正
楷字在黑板贴写并标上拼音])
[设计意图:闻和尝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怎样引导学生科学性的闻和尝,让他们体会到闻
的方式以及闻与尝的不同,从而让他们更多的借助各种感官来感知世界。]
四、创设体验,用皮肤摸
1.过渡: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感官,但我们人体最大的感官是什么?(手)
用手来干什么?(摸)用什么摸?(皮肤)除了手上,还有哪里有皮肤?
2.皮肤能给我们哪些感受了?(软硬、粗细、冷热等)
3.老师带了一块地毯,它会给你的皮肤带来什么感受了?与桌面给你带来的感受有什么不
同?
4.你想怎么感受(引领学生用不同的部位感受)?(用手、用脚、用脸、用手臂等不同的地
方感受)
5.小结:皮肤能给我们哪些感受了?(板书:软硬、冷热…[建议一年级板书用正楷字在黑
板贴写并标上拼音])
6.说一说有哪些感觉器官: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我们用眼睛(看)、耳朵(听)、
鼻子(闻)、舌头(尝)、皮肤(摸)。
[设计意图:皮肤即是最大的感觉器官,也是不可缺少的感觉器官,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让学生利用不同部位的皮肤来感知,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皮肤是如何感知世界的。]
五、创设拓展,了解动物的感官
1.过渡:我们的感觉器官厉不厉害?但你知道吗,有很多动物的感官比人还要厉害!你知道
有哪些吗?
2.学生思考、交流。(狗用鼻子闻)
3.展示警犬的鼻子与老鹰的眼睛的作用。
4.下节课,就让我们把这么多感觉器官融合到一起,来一次感官总动员。
[设计意图:适当的拓展,让学生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了解感官世界中更灵敏的存在,
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感官,利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世界。]
【板书设计】
renshigonguan
4.认识感官
"njlngkanydnsexlngzhuang
眼睛看颜色、形状
erdudtingshengyin
耳朵听声音
biziwenqiwei
/
鼻子闻气味bunengsulbiandewenhechang
shetouchangweidao不能随便的闻和尝
舌头尝味道
plfumoruanyinglengre
皮肤摸软硬、冷热…
【教学反思】
5.感官总动员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茶、观察点燃前后的蜡烛、挑西瓜等活动,说出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2.在做品茶活动和与同伴观察蜡烛的活动中,尝试发现并交流事物更多的特点。
3.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教学难点】
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材料:纸杯3个,菊花茶、绿茶、红茶适量,热水1瓶(教师课前泡好茶叶,稍凉
后倒入学生品茶杯中),火柴1盒(教师点燃蜡烛)
学生实验材料:每组品茶杯3个(1-3号贴好标签)、蜡烛1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直入课题
1.前面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感觉器官,那我来考考大家,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眼睛了?
鼻子了?舌头了?(不能随便的闻和尝)皮肤了?
2.这些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
[设计意图:直入课题,把时间更多的留给学生在后面的探究,让他们体会综合利用感官对
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判断O]
二、创设活动,品尝茶水
1.老师这里有三杯饮料,首先大家看一看、闻一闻,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不同?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注意闻的方法)
3.分享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
4.提问:这三杯饮料有哪些不同呢?(看:颜色不同,闻:气味不同)
5.我们通过看和闻知道了它们之间的不同,但它们到底是什么我们还有争议,那我们就需要
来做一件大家最喜欢的事一一尝。
6.但在尝之前了,老师有两个小小的要求。首先每一组派一个同学把这三杯饮料细细的尝一
口;接着让刚才尝的同学把眼睛蒙起来,然后小组其他同学挑一杯让他尝一尝,看看他能不
能尝出几号;接着还有,不光要把眼睛蒙起来,还要把鼻子也捏紧,然后再挑一杯给他尝一
尝,看他能不能尝出是几号。老师的要求听懂了没有,举个手。
7.老师有几个问题考考大家:(1)几个人尝?1个人尝(2)尝几次?尝3次(3)这三次有
什么不同?要按步骤做,不能一下子跳到第3步,什么现象要记在心里,等会讲给全部人,
看谁讲得最清楚、最仔细。
8.等下我来发眼罩,从上课到现在谁表现最好,眼罩发给谁,谁负责来尝。
9.学生分步骤实验。适时表扬,指导学生实验时注意安静、有序。注意要等实验员带上眼罩
再拿杯子。
10.谁愿意来将这个有趣的活动讲给大家听了?蒙上之后是不是一次就猜对的?捏住鼻子之
后呢?
11.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又一次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来认识、观察周围的事物,有的同学
很厉害,但有的同学在蒙住眼睛、捏住鼻子的时候我们判断就会出现一些困难,这说明我们
的感觉器官是需要我们综合运用的,这才能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设计意图:品茶的过程是学生熟练利用感官进行观察和判断的过程,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
感官具有不同的作用,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才能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是活动的重点,
要引导学生充分的感知、充分的表达
三、联系生活,观察点燃前后的蜡烛
1.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考考大家综合运用的能力。
2.首先老师要给大家换个器材,(出示蜡烛)这是什么?这个蜡烛能不能尝啊?
3.拿到以后,请你除了尝以外,运用其他的观察方法来观察一下。(回收前面器材,调换蜡
烛)
4.学生分组观察蜡烛。
5.学生汇报:用什么方法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知道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得到很多信息。
6.想不想把它点燃,但是点燃之后有火是有些危险,每一个小朋友要控制好自己,能不能用
手去摸?我们可以尝试着慢慢的靠近。然后我们再一次用观察方法来观察一下。
7.老师为学生点燃蜡烛,学生观察点燃后的蜡烛。
8.学生汇报点燃后有什么新发现。(外形变化、温度变化、气味变化)
9.再来看看吹灭以后的蜡烛有没有变化呢?
[设计意图:蜡烛,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之一,但观察蜡烛,对于学生来说,很多时候却是
陌生的,让学生综合利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点燃前后的蜡烛对于引导学生有效观察具有很好
的作用。]
四、实践应用,挑西瓜
1.过渡:我们的孩子真能干,发现了很多东西。现在老师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难题,这是我
们夏天最喜欢吃的。这么多西瓜,我怎样挑一个好吃的,老师可烦恼呢。你们有没有什么办
法或经验啊,来教教老师。
2.学生说说自己的办法。鼓励学生说出更多的方法。(看花纹、瓜蔓,摸手感要光滑。听声
音,垫重量)
3.看样子,就挑西瓜这件小事,我们都要看一看、要听一听,要摸一摸,要用到很多的感觉
器官。
4.(有条件准备西瓜)请小能人帮老师挑一挑。
5.学生挑西瓜,说说自己用的方法。
[设计意图:挑西瓜,孩子们多多少少都经历过,但怎么挑却是个问题,如果可能,最好让
学生实实在在的挑一挑,这样他们对于感官的综合运用会有更多的印象。]
【板书设计】
ganguanzongdongyuan
5.感官总动员
yanjlngkan
眼睛看
Srduoting
耳朵听
biziw6n
鼻子闻
shetouchdng
舌头尝
pifumo
皮肤摸
pinchaguanchalazhutiaoxigua
品茶观察蜡烛挑西瓜
【教学反思】
6.借助工具观察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
更多细节。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3.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4.在借助工具观察周围的世界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科技改变世界的理念。
【教学重点】
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教学难点】
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放大镜1个、简易显微镜1个、听诊器1个。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通过哪些感官来进行观察?
2.我们可以通过眼镜看、耳朵听、鼻子闻气味、舌头尝味道、皮肤摸来感知冷热。今天我们
继续来观察。
[设计意图:观察是科学的开始,也是科学的根本所在,引导学生有效观察是这一单元的重
点,要多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官进行全方面的观察。]
二、借助不同的工具观察大拇指的指纹
1.过渡:今天观察什么呢?(出示眼睛图片)观察大拇指上的指纹。这样的观察适合用哪种
感官?(眼睛)那用眼睛仔细看,还可以在记录纸上把你看到的指纹的样子画出来。
2.学生活动:观察并描画指纹。
3.谁能用语言说一说你看到的指纹是什么样子?有没有谁看不清楚?看不清楚时我们可以怎
么办?(用放大镜)
4.(出示放大镜图片)放大镜有什么效果呢?想不想试试?(出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强调:
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在使用放大镜观察指纹的时候,记住你指纹的样子,并对比记录单上
三种指纹,说一说你属于哪种指纹。
5.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指纹。
6.学生汇报借助放大镜看到的指纹是什么样子?
7.借助放大镜观察与你用眼睛观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放大镜可以让我们把细小的指纹看
得更清楚)
8.如果我想看得更清楚,有没有办法?
9.出示简易显微镜并指导学生使用方法。
10.借助显微镜再次观察你的指纹,看看与放大镜、与眼睛观察又有什么不同?
11.也可以借助显微镜看看字、书本、衣服等等。
12.学生汇报。(显微镜看不到指纹)看别的东西呢?比如衣服。(能看到横竖的线,看到织
布的方法)(出示沙子、衣服、苍蝇在显微镜下的照片)猜一猜图片上的物品是什么?
13.显微镜和放大镜、和眼睛对比,它有什么作用呢?(板书:眼睛看放大镜、显
微镜[建议一年级板书用正楷字在黑板贴写并标上拼音])
14.借助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观察。(板书课题:借助工具观察[建议一年级板书用正楷
字在黑板贴写并标上拼音])
[设计意图:放大镜让我们可以将指纹放大,而显微镜则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多的细节,但显
微镜的放大倍数过大反而使我们不能看到指纹的全貌,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下生活
中的一些其它物体,从而更好了解显微镜的作用
三、借助听诊器听心跳的声音
1.仔细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心跳的声音,需等待片刻)可是在生活中正常状态下,
你能听见心跳的声音吗?(贴着听)
2.同桌合作贴着身体听心跳的声音。
3.有刚才那么清楚吗?怎么办?(用听诊器)哪里见过?
4.(出示图片)是这个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怎么用了?(师生适当讨论并演示)
5.分组用听诊器听心跳的声音,一定要听清楚心跳的声音。
6.你听到了什么?(心脏跳动的节奏)听诊器有什么作用?(能让我们听得更清楚)(板书:
耳朵听听诊器[建议一年级板书用正楷字在黑板贴写并标上拼音])
7.听诊器作为一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的哪个感觉器官?(耳朵)能帮助我们看的有哪些工具
呢?(放大镜、显微镜)
[设计意图:放大镜、显微镜为我们眼睛观察提供了方便,听诊器则我我们用耳朵听提供了
方便,人们为了更好的观察,研制许多观察的工具,这些工具可以让我们的感官得到拓展,
让我们看得更清楚、听得更清晰,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四、拓展,了解更多的观察工具
1.你还知道哪些观察工具呢?(望远镜、体温计、X光、CT)(适当引导学生了解医院中医
生借助工具诊断疾病)
2.引导学生了解天文望远镜、盲杖、汽车后视镜、助听器的作用。
3.在以后的科学课中我们会更多的使用观察工具帮助我们观察世界、了解世界。
[设计意图:生活中观察工具无处不在,它们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怎样利用它们
更好的观察需要学生们更多的关注与实践。]
【板书设计】
jiezhugongjuguancha
6.借助工具观察
ydnjingkanfangdajingxiSnweijing
眼睛看放大镜、显微镜
erdudtingtingzhenqi
耳朵听听诊器
bizlwen
鼻子闻
shetouchdng
舌头尝
Pifumo
皮肤摸
【教学反思】
7.做个小侦探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针对具体情境中的问题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猜想,体会到猜想与事实不是一回
事。
2.在玩碰碰球的科学游戏中,认识到猜想不一定正确;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进行验
证。
3.通过阅读资料,知道猜想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思考活动。
【教学重点】
依据观察到事实,作出猜想。
【教学难点】
将观察到的事实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合理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o
学生材料:每组牛顿摆球1个。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生活情境,初做小侦探
1.今天老师带你们做一次奇妙的旅行。我们一起走啊走啊。瞧,你看到了什么?(蒲公英)
蒲公英怎么样?(飞起来了)是什么让蒲公英飞起来的?(风)
2.让我们继续前进,走啊走啊,我们遇到一片菜地,走近看,菜叶上有什么了?(洞)洞是
哪里来的?(虫子咬的)
3.走累了,让我们休息一下,咦,这里有两只小狗,它们在干什么了?为什么吐舌头?
4.刚才我们根据看到的现象进行了猜测,在生活中,也有人做着类似的工作,他们就是侦探,
他们的工作就是根据看到的、听到的寻找问题的答案。今天我们也来做个小侦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旅行,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而自然的环境,边走边看边发现,让我们的课题
显得水到渠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得到了很好的唤醒,而新的^念正在慢慢
形成。]
二、创设闯关情境,做一名合格的小侦探
1.过渡:当然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侦探可不容易,老师先来考考你们。
2.(出示蜘蛛网图片)这是什么了?(蜘蛛网)仔细看一看,蜘蛛网怎么呢?这就奇怪了,
是谁破坏了蜘蛛网了?大胆的猜猜看。(雨、风、虫子、人的破坏、树叶、树枝…)只要我们
的猜想是合理的都是可以的。
3.刚才我们提出的都仅仅是我们的猜想,但究竟是谁破坏了蜘蛛网了,我们还需要寻找更多
的线索。要做一名合格的侦探真不容易,他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接下来老师还要考
考大家。
4.(出示雪地图片)仔细的观察、交流,等下告诉老师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5.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思考看到了什么:脚印)
6.大家看得都很仔细,老师来考考大家:(1)你看到了几种脚印?(两种)你怎么判断的?
(一大一小)除了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2)两种不同的脚印从哪里出现的?(画面右
侧出现,左侧消失)(3)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这么多脚印,它们之间的距离一样吗?(有变
化)这又怎么回事了?
7.刚才我们的同学经过了观察,得出了许多线索,有的同学甚至已经有了自己的猜想。那接
下来,我们就根据这些信息,猜想一下雪地里有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大家大胆的猜想一
下。
8.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引导学生猜想在脚印重叠部分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具有非常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合理的引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
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而猜想与学生的观察、已有前概率具有紧密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也
是学生展示前楼念,借助观察重新建立新概念的过程,需要老师更加细心的引导
三、创设游戏情境,实践小侦探
1.大家的表现都很精彩,为了奖励大家了,老师带来了一个玩具一一碰碰球。先让我们来看
看。
2.(出示碰碰球图片)这里有5个球,等它们静止以后,当我们拉开一个球,松手后会怎么
样了?那我们来试试看。(轻轻拉开一个球)
3.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4.如果我们拉开两个球再松手呢?先猜猜看。又怎样验证自己的猜想呢?(实验)
5.那3个球呢?我们来统计一下。认为有1(2、3)个弹起来的举个手。请组长拿出装置进
行实验。
[设计意图:有猜想更要有实践,这样才能将学生的猜猜与用实验的证明联系起来,才能真
正提升学生进行预测的水平。]
四、创设拓展情境,探究恐龙的灭绝
1.在刚才的活动中,有很多同学猜对了。也就是说,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的猜想不一定
是对的。其实我们的科学家和我们是一样的,当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他们也在不停的猜测与
寻找证据。
2.(出示图片)这些是什么?(恐龙)它们灭绝了吗?那么你知道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吗?
你从哪里知道的?
3.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猜想,都是谁提出来的?(科学家)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曾
经提出了90多种猜想,但真相究竟如何了,到现在还未得出结论。我们的科学家还在不停地
去寻找更加有利的证据。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像科学家一样,当你们面对一些问题时,当你
们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要像科学家一样大胆的猜想。
[设计意图:恐龙是怎么灭亡的,答案众说纷纭,但问题的真相是什么,却需要更多的证据,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猜想,可以在学生心中速立一个更加完整、更加科学的预测体系。]
【板书设计】
zudgexidozhentan
7.做个小侦探
guancha
观察
caixiang
猜想
【教学反思】
8.暗箱里的秘密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兔子在土山中的逃跑路线,认识什么是暗箱。
2.通过阅读,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暗箱。
3.猜想暗盒里的情况,知道一些解暗箱的方法。
4.在解暗箱的过程中,如果意见不一致,需要交流、磋商、重新取证。
【教学重点】
猜暗盒里障碍物的位置。
【教学难点】
使用多种方法,体察小球滚动时暗盒里的情况。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暗盒2个。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研究兔子的逃跑路线
1.在上一节课我们刚学习了做一名小侦探,今天我们就用你们学习的本领来研究新的问题,
你准备好了吗?
2.(出示课本第25页图片)看这幅图,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小白兔要做什么了?
3.(出示课本第25页图片)在这幅图中,你又看到了什么?
4.其实这两幅图讲述了一个故事,谁能来讲讲这个故事呢?
5.老师有个地方和奇怪,兔子明明是从一个洞口进去的,怎么就从两个洞口出来的呢?你能
不能把兔子的逃跑路线画出来吗?
6.学生小组画兔子逃跑路线图。(活动手册第8页活动一)
7.学生展示、汇报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8.其实我们还有很多方法。那兔子是不是这样逃走的呢?我们可不可以把兔子的洞穴挖开
了?(不可以)有很多东西我们不方便打开,那我们怎么办?我们就可以像刚才这样一起收
集信息,进行猜想。生活中有没有像这样无法打开,需要我们去猜想的呢?
[设计意图:小白兔逃跑路线的研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但他们的前概
念会更多让他们停留在研究的表层,需要老师进行更多的引导J
二、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不方便打开的暗箱
1.过渡:除了小动物的家,还有哪些地方也不方便打开?
2.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不方便打开,要猜想的例子。
3.(出示医生图片)他们在干什么?(听心跳)我们要想知道他有没有出问题,那首先要知
道正常情况是什么声音。现在医生给小朋友诊断时又是什么声音。一样吗?人不方便打开,
医生可以通过听诊器中不同的声音来判断身体中哪个部分出了问题。这是医生的所做的判断。
4.(出示维修工图片)那么这个铁路维修工在干什么?这个大家可能不太熟悉,这个维修工
其实是在修火车的车轮,火车的车轮在高速行驶了之后会出现一些小小的裂缝,眼睛很难看
到,因为它们很小很小,那你们看现在怎么办?怎样检查出裂缝?我们的铁路工人想到了一
个简单的方法,用锤子敲一敲车轮,听一听声音,有裂缝和没有裂缝的车轮声音是不一样的,
从而判断哪一个车轮有裂缝。车轮也不方便打开,我们可以敲一敲来判断哪只可能有裂缝。
5.我们再来看,还有一个例子。他在干什么?这个叫金属探测器,地面方便打开吗?我们可
以借助探索地面下有没有金属。
6.刚刚我们将了兔子的洞穴、人体、车轮和地面,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不方便打开。
对于这些不方便打开的东西,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暗箱。
[设计意图: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无法打开的物体,人们对它们的探究就是科学进行与成长的
开始,我们不仅要在课上引导学生探究暗箱,更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寻找暗箱,探究暗箱,用
科学的方法寻找我们想要的答案。]
三、自主探究,寻找障碍物的位置
1.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暗箱,想不想看一看?一个小盒子,里面有一个滚珠、一个长方
体的障碍物,这个障碍物被固定在盒子中任意的位置,现在如果想知道障碍物的位置,怎么
办?(猜一猜)那根据什么猜了?
2.我们的小朋友肯定有自己的方法来猜一猜,如果你猜好了之后怎样记录呢?(指导学生完
成活动手册第8页活动二)
3.在做之前,老师还有三个要求,请人读一读,你们能做到吗?
4.分发器材,分组实验。
5.学生展示、汇报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6.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分类画图并统计。
7.每个暗箱中障碍物的位置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出现了多种结果,怎么办?我们可以怎么
办?(再摇一摇、仔细听一听)我们可以小组内再交流一下,交流什么?(交流自己的想法)
8.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轮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说说为什么这么想)
9.小组内交流、讨论,再次尝试。
10.有没有哪组达成一致?请你们来讲讲你们是怎样讨论、交流的?怎样说服对方的?
11.再次统计学生的猜测。有不同的意见不要紧,课后我们还可以试一试,你可以寻找更多
的证据来证明你的猜想。
[设计意图:解暗箱的过程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学生从模糊的前概念向清晰的新概念
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曲折的,需要我们真正的倾听学生,了解学生,从而真正的引导他
们。]
[设计意图]
四、总结全课
1.科学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也会遇到意见不一的情况,他们会怎么办?他们也会像我们
一样再来做一做,试一试。
2.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什么叫暗箱?对于暗箱我们怎么办?当遇到意见不一
致时怎么办?
【板书设计】
anxianglidemimi
8.暗箱里的秘密
jieanxiang
解暗箱
(学生猜测暗箱中障碍物的位置)
【教学反思】
9.树叶变黄了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能说出家乡的一些落叶树。
2.通过猜想与验证,知道银杏树叶是从弧形的地方开始慢慢变黄的。
3.猜想树叶变黄的过程,并选择一种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学重点】
对树叶变黄的渐进过程进行合理猜想。
【教学难点】
收集落叶进行排序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树叶卡片6张、小磁铁6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秋天到了,你的家乡哪些树的叶子会变黄呢?
2.今天这几节,我们就来学习树叶变黄了。
[设计意图:在秋天,树叶变黄的现象随处可见,但有几个人会真正去关注了?关注身边的
科学,既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开始,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最终目的J
二、自主探究银杏树变黄的秘密
1.(出示银杏树叶)这是什么树叶变黄了?你能不能猜猜秋天的银杏树叶是怎样慢慢变黄的?
怎样从一片全绿的树叶开始慢慢全部变黄了?
2.根据学生回答,适当出示银杏叶变黄过程。
3.统计学生想法。这些想法我们可以称之为猜想。这些猜想对吗?怎样验证呢?(找树叶)
到哪里去找?这个过程就是为我们的猜想在寻找证据。
4.我们想到银杏树上寻找证据,但银杏树上好多树叶啊!你准备怎么观察呢?(引导学生寻
找多片不同变黄的树叶)
5.树叶能不能随便摘下来?(不能)我们要学会保护树木。怎样才能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
来呢?(画图)
6.当然,我们既可以观察树上的叶子,也可以收集掉落的叶子来观察?收集时需要注意什么
了?(安静、安全)
方案一:教师准备银杏树叶。
方案二:学生在校园内收集落叶。(注意安全)
方案三:学生回家收集落叶。(强调安全教育,可请家长帮助)
方案四:使用银杏树叶卡片。
7.科学家还会用科学的方法,把落叶制成图片。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很多银杏树叶的图
片,你能从中找到证据吗?
8.要想参加的小组,可要听清楚要求噢:(1)领取树叶。(2)寻找合适的树叶。(3)给树叶
排序。(4)整理物品。(5)送回树叶。
9.学生领取树叶并实验。
10.学生展示自己的排序。
11.分组评价:认可他们的排法吗?
12.所有小组寻找到的证据都在这里,那么银杏树叶是怎么变黄的呢?(从边缘向中间慢慢
变黄)
[设计意图:银杏的叶子作为大自然中最典型的变黄树叶之一,在我们身边极其常见,甚至
黄灿灿的叶子构成了无数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它到底是怎么变黄的了,估计没有多少人说得
清,在这里,如果可能,应让学生亲自去找一找银杏叶,只有真正经历,才能真正明白。]
三、拓展探究其它树叶变黄的秘密
1.今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毛石挡土墙施工安全防护设施采购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国劳务人员福利待遇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太阳能路灯照明工程设计与设备供应合同3篇
- 2025版教育行业学徒制实习协议范本3篇
- 2025年机场车库租赁与行李托运服务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女方离婚上诉状法律援助合同
- 2025年度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入股协议
- 2025年度沿海渔船租赁及捕捞作业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农副产品电商平台数据共享与安全协议
- 2025版协议离婚纠纷解决与财产保全合同3篇
- 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
- 幼儿园学习使用人民币教案教案
- 2023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真题(解析版)
- 语言学概论全套教学课件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概论
- 《史记》上册注音版
-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测绘工程产品价格表汇编
-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课件
- 装饰图案设计-装饰图案的形式课件
- 护理学基础教案导尿术catheterization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