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
YD/T5131-2019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
DesignSpecificationsofStructureforMobi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SteelTowerandMast
2019-11-11发布202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
DesignSpecificationsofStructureforMobi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SteelTowerandMast
YD/T5131—2019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施行日期:2020年1月1日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20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
YD/T5131—2019
*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京鲁数码快印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
850mmXl168mm1/32印张4字数103千字
2020年1月第1版2020年1月第1次印刷
统一书号:155635•303定价:56.00元
版权归属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及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所有
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侵权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告
2019年第48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铝盐污染场地处理方法》等3n项行业
标准(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及实施日期见附件1),其中化工行
业标准11项、石化行业标准4项、冶金行业标准10项、建材行业标
准7项、汽车行业标准39项、轻工行业标准24项、纺织行业标准
30项、电子行业标准22项、通信行业标准164项;批准《道路运输.
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紧急切断阀》1项汽车行业标准修改单(见
附件2);批准《普通V带(无扭矩)疲劳试验机校准规范》等88项行
业计量技术规范(技术规范编号、名称、主要内容及实施日期见附
件3),其中石化行业计量技术规范14项、建材行业计量技术规范9
项、机械行业计量技术规范16项、轻工行业计量技术规范15项、纺
织行业计量技术规范6项、电子行业计量技术规范17项、通信行业
计量技术规范11项,现予公布。行业标准修改单自发布之日起
实施。
以上化工行业标准由化工出版社出版,化工行业标准(工程建
设类)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石化行业标准由中国石化出版
•1•
社出版,冶金行业标准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建材行业标准由中
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汽车行业标准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有
限公司出版,轻工行业标准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纺织行业标
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电子行业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
研究院组织出版,通信行业标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通信行业
标准(工程建设类)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
以上石化、纺织行业计量技术规范由中国质检出版社出版,建
材行业计量技术规范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机械行业计量
技术规范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轻工行业计量技术规范由中国
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电子行业计量技术规范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
化研究院组织出版,通信行业计量技术规范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
院组织出版。
附件:
1.311项行业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等一览表(节选)
2.1项汽车行业标准修改通知单(略)
3.88项行业计量技术规范编号、名称、主要内容等一览
表(略)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9年U月11日
•2・
附件1:
311项行业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等一览表(节选)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标准主要内容代替标准采标情况实施日期
通信行业
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区通信建筑工程的抗震
通信龛筑抗震设防分
300YD/T5054—2019设防分类,主要内容包括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YD5054—20102020-01-01
类标准
标准
本图集修订是在原图集的基础上,结合近年地震
灾害后机房内逋信设备的破坏情况,参考近年来通
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信设备安装技术发展中的抗震措施经验,调鳖走线
301YD/T5060—2019YD5060—20102020-01-01
计图集架(走线槽)、油机排气管等管线的吊挂加固示意
图,完善了通信设备附属构件的抗震安装加固方
式,使修订后的图集内容更完整、措施更安全
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No.7信令网与Diameter信
302YD/T5094—2019信令网工程技术规范YD/T5094—20052020-01-01
令网的网络规划、工程设计、工程验收、运行维护等
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9度地区的移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抗
动通信基站设备抗地震技术性能的检滞及评定,规
303YD/T5100.1—2019地震性能检测规范第1YD5100.1—20142020-01-01
定了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抗地震技术性能的检测项
部分:基站部分,
目、检渊方法、技术指标和评估方法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檐结
构的基本设计规定、结枸计算、构件及节点连接、枸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
304YD/T5131—2019造与工艺技术要求、地基与基础等;适用于移动通YD/T5131—20052020-01-01
结构设计规范
信工程的钢塔桅结枸(自立式和拉线式)设计,其他
通信钢塔檐结枸设计可参照使用
续表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标准主要内容代替标准采标情况实施日期
本规范对原规范进行了修订和增补,主要内容包
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
305YD/T5139—2019括有线接入设备的设计原则、系统设计、网管系统、YD/T5139—20052020-01-01
工程设计规范
技术要求、设备配置、设备安装设计、环境条件等
本规范规定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计原则、机房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工组成及功能分区、机房环境要求、机架要求、机房更
306YD/T5235—20192020-01-01
程技术规范筑及结枸条件、供配电系统、空调系统、电气、综合
布坎、安防消防等方面的内容
本规范具体描述分布式数据计算平台典型架构、整
体组网方案、计算/存储集群设置、网络承载、网络管
分布式数据计算平台
307YD/T5238—2019理与数据安全、设备选型、设备安装部署等方面的技2020-01-01
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术要求,明确所在机房的配套设施要求,为分布式数
据计算平台方案的设计、实施、验收提供参考
本规范适用于公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多天线共
移动通信多天线共塔塔桅工程设计,主要包括:移动通信多天战共塔枪
308YD/T5243—20192020-01-01
檐工程设计规范工程设计的一般要求、隔高要求、平台规划、天线选
型、安装工艺要求、节能环保与安全生产等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本规范主要规定了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LTE微
309YD/T5245—2019LTE微基站工程技术基站工程建设过程中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2020-01-01
规范•节的相关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公用电信网和公众互联网使
信息通信设备振动适用的主要信息通信设备的振动适应性检测及评定,
310YD/T5249—20192020-01-01
应性检测规范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检测要求和方法、
合格判据
本规范适用于智能管道工程相关感知信息采集
系统、感知分析系统、策略控制系统、策略执行系
统、流量调度系统、流量调度执行系统、自助及务系
311YD/T5251—2019智能管道工程技术规范2020-01-01
统、认证授权系统和网管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主
要内容包括智能管道的总体技术要求、工程设计、
施工要求、工程验收等
前百
本规范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第三批
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5〕115号)的要求,对
原YD/T5131—2005《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进行了
修订。
本规范共包括7章和6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移动通信工程钢
塔桅结构的基本设计规定、结构计算、构件及节点连接、构造与工
艺技术要求、地基与基础等。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①调整了单管塔的水平位移限值;
②修改了圆形钢管局部稳定的计算公式;③增加了单管塔塔筒开
孔洞的补强措施;④调整了风荷载计算参数;⑤修改并增加了部分
材料的力学性能;⑥修改补充了法兰盘连接计算;⑦增加了无埋深
预制基础设计要求;⑧增加了附录F"常用锚栓数据表”。
本规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负责解释、监督执
行。本规范在使用过程中,如有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内容,请与工业
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联系,并将补充或修改意见寄工业和
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13号,邮编:
100804)o
本规范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通信工程建设分会组织编制。
本规范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原主编单位: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修订主编单位: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谢郁山徐少伟赖良方胡万达
蒋标温纬立
修订参编单位: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参加人:池远东陈振窦笠陆峰荆建中
殷晓霞俞济棠张帆张自强
・2•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3基本设计规定........................................6
3.1设计原则........................................6
3.2荷载和地震作用..................................10
3.3材料选用........................................14
4结构计算.....................................21
4.1一般规定........................................21
4.2自立式钢塔架....................................21
4.3单管塔..........................................23
4.4拉线塔..........................................24
5构件及节点连接......................................25
5.1一般规定........................................25
5.2构件设计........................................25
5.3连接设计........................................31
5.4法兰盘的连接计算................................32
5.5塔脚底板的计算..................................39
6构造与工艺技术要求..................................40
6.1一般规定........................................40
6.2节点连接........................................43
6.3制作与安装......................................45
6.4工艺技术要求....................................46
・I
7地基与基础..........................................48
7.1一般规定........................................48
7.2地基计算........................................50
7.3基础设计........................................53
7.4基础的抗拔稳定..................................57
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61
附录B法兰盘内力计算..................................62
附录C常用角钢塔塔脚底板计算..........................64
附录D基础和锚板基础抗拔稳定计算...................66
附录E常用镀锌钢绞线规格............................68
附录F常用锚栓数据表..................................69
引用标准名录..........................................74
条文说明...............................................77
修订、补充内容一览表..................................110
•U•
1总则
1.0.1为在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
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
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移动通信工程的钢塔桅结构,包括自立式钢
塔架、单管塔、拉线塔等的设计,其他通信钢塔桅结构设计可参照
使用。
1.0.3本规范是按GB50153《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以
及GB5006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规定的原则制定的。
1.0.4在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文件中,应注明结构的设
计使用年限、使用条件、钢材牌号、连接材料的型号(或钢号)和对
钢材所要求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以及其他的附加保证项目。此
外,还应注明所要求的焊缝形式、焊缝质量等级、端部刨平顶紧部
位及对施工的要求。
1.0.5在既有建筑物上加建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时,应经技
术鉴定或设计许可,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1.0.6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
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1.0.7在建设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共
同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1.0.8在本规范与国家标准规范有矛盾时,应以现行国家标准规
范为准。
1.0.9在进行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时,凡本规范未作出
规定的,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塔桅高度(Heightoftower)
塔桅塔脚底板底面至塔顶避雷针或避雷装置安装处的垂直
距离。
2.1.2塔架根开(Towerspacing)
三、四边形塔架相邻塔脚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2.1.3长细比(Slendernessratio)
构件计算长度与构件截面回转半径的比值。
2.1.4主材(Majormember)
塔桅结构的塔柱,主要受力构件,相当于空间桁架的弦杆。
2.1.5腹杆(Webmember)
连接塔架各主材的支撑构件,包括水平横杆和斜杆。
2.1.6横隔杆(HorizontalCrossmember)
用于连接水平横杆的构件。
2.1.7辅助杆(Secondarymember)
用于减小受力构件计算长度的构件。
2.1.8钢塔架(Steeltower)
自立式高耸钢构架。
2.1.9单管塔(Steelpole)
单根钢管与平台或天线支架组成的自立式高耸钢结构。
2.1.10拉线塔(桅杆)(Guyedsteelmast)
由立柱和拉线构成的高耸钢结构。
•2・
2.2符号
2.2.1作用与作用效应
F——基础或锚板基础所受的拔力、上部结构传到基础的竖
向力;
Gk——基础自重(包括基础上的土重)标准值;
Ge——土体重量标准值;
G——基础自重标准值;
M——力矩或弯矩设计值;
Mxk、河加——对支轴、对?轴的弯矩标准值;
N——轴向力(拉力或压力)、纤绳拉力设计值;
Pk——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
力皿——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础边缘的最大压力;
pmin——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础边缘的最小压力;
Q——底板的均布反力设计值;
5口——单位长度、单位面积上的覆冰荷载;
R——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
R(——法兰盘之间的顶力;
SGk——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SGE——地震作用下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
SQk——可变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Swk——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SEh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SEvk——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T——作用在底板上的拉力设计值;
A------个地脚螺栓承受的上拔力设计值。
2.2.2计算指标
/y——钢材的屈服强度;
f——钢材的抗弯、抗压、抗拉强度设计值;
•3・
fv——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E——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
fg——钢绞线强度设计值;
N?——每个螺栓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S——地基变形的规定限值;
8——结构或构件的变形限值。
2.2.3几何参数
A——截面面积、毛截面面积、基础底面积;
B——底板宽度;
C——主角钢边至底板边的距离;
D——地脚螺栓对应的计算宽度;
H——塔桅结构的总高度;
W——截面抗弯模量;
W,、W,——对z、y轴的截面抗弯模量;
Ymax——地脚螺栓中心至主角钢的最大距离;
y——第,个螺栓中心到旋转轴的距离;
a一—底板计算区段的自由边长度、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
大压力边缘的距离;
。工——合力作用点至%一侧基础边缘的距离;
”——合力作用点至内一侧基础边缘的距离;
b——计算高度处的覆冰厚度、平行于x轴的基础边长、多边
形单管塔单边宽度;
bmiB——塔脚底板各区段中的最小宽度;
d——圆截面构件、拉线的直径;
ex----x方向的偏心距;
ey----y方向的偏心距;
ha——土重法计算的临界深度;
儿——基础上拔深度;
,4,
I——平行于y轴的基础底面边长;
t——连接件的厚度;
s——螺栓的间距;
0——两螺栓之间的圆心角,弧度、拔力与水平地面的夹角;
a。——土体计算的抗拔角。
2.2.4计算系数及其他
巾c——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也——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
帆——抗震设计时的风荷载组合值系数;
7——覆冰重度;
7o——结构重要性系数;
力——土体重的抗拔稳定系数;
72——基础重的抗拔稳定系数;
yG——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yQ―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Eh./Ev——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Yw——风荷载分项系数;
y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ax——与构件直径有关的覆冰厚度修正系数;
a2——覆冰厚度的高度变化系数;
cp一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
网——风荷载的体型系数。
,5,
3基本设计规定
3.1设计原则
3.1.1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采用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
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以分项系数
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
3.1.2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3.1.3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50年。
建于既有建筑物或构筑物上的钢塔桅结构,其设计使用年限宜与
既有结构的后续设计使用年限相匹配,且不低于25年。有特殊使
用要求的钢塔桅结构,其设计使用年限可根据使用要求及现行相
关国家标准另行确定。
3.1.4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的安全等级一般为二级;有特殊
使用要求的钢塔桅结构,其安全等级可按实际情况确定。
3.1.5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
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
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
达到变形或耐久性能的有关规定限值。
3.1.6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
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并按下列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中的最
不利值确定:
1.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6,
/o(/GSGk+yQlyL1sQik+£为九%SQ*)&R
i=2
(3.1.6-1)
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7Q(,GSGIC+7Q,L*£SQjk)<R(3.1.6-2)
t=l
式中:九——结构重要性系数;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按表3.1.6采用;
表3.1.6永久荷载分项系数九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1.2
荷载效应对结构不利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1.35
一般情况下1.0
荷载效应对结构有利
对结构的倾覆、滑移验算0.9
4——第,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其中yQ1为可变荷载Q]
的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应取1.4,可变荷载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取0;
4——第Z•个可变荷载考虑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整系数,其中
也为主导可变荷载Q1考虑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整系数,对于雪荷载
和风荷载,不考虑此调整系数,应取重现期为设计使用年限选取相
应的荷载值,对于其他可变荷载,取值按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
规范》的规定采用;
SGk——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SQ*——第i项可变荷载标准值的效应,其中SQ/为第一个可
变荷载标准值的效应,其荷载效应在各可变荷载效应中起控制
作用;
怛——可变荷载Q的组合值系数,应根据不同的荷载组合按
第3.1.7条的规定采用;
n——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数;
•7•
R——结构或构件抗力的设计值。
3.1.7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
考虑如下两种不同荷载基本组合,其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应分别
按表3.1.7采用。
表3.1.7荷载基本组合及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
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
荷载组合
0CWgg
IG+W+L1.00.7—
nG+W+L+I0.25-0.70.71.0
注:①表中G代表永久荷载,W代表风荷载,L代表平台活荷载,1代表覆冰荷载。
②组合II中一般取0.25,但0.2530不小于0.15kN/m?;对于覆冰后冬季风很大
的区域,应根据实地情况调查选用相应的值。
③需要考虑雪荷载时,雪荷载的组合系数均取0.7.
3.1.8结构或构件承载力的抗震验算,应按式(3.1.8)进行计算:
YGSGE+>EhSEhk十7EVSEV1C+*7wSwk&R/yRE(3.1.8)
式中:7G——重力荷载分项系数,按表3.1.6采用;
SGE——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自
重和各竖向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规定如下:对结构自重(结构
构配件自重、固定设备重等)取L0,对平台的等效均布荷载取0.5,
按实际情况时取1.0,对平台的雪荷载取0.5;
yEh./Ev一一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按表3.1.8
采用;
表3.1.8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地震作用/Eh/Ev
仅按水平地震作用计算1.30.0
仅按竖向地震作用计算0.01.3
同时按水平地震和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水平地震为主)1.30.5
同时按水平地震和竖向地震作用计算(竖向地震为主)0.51.3
•8,
sEh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效应;
sEvk——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效应;
Yw——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4;
5叫——风荷载标准值效应;
帆——抗震基本组合中的风荷载组合值系数,可采用0.2;
7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按有关规范取值(强度计算取
0.75,稳定计算取0.80)o
3.1.9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分别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准永久
组合进行计算,并应满足本规范要求的限值。
1.标准组合应用于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变形,按式(3.1.9-1)进
行计算:
n
SGI1+SQ^+2&台(3.1.9-1)
t=2
2.准永久组合应用于地基变形和基础裂缝宽度的计算,按
式(3.1.9-2)进行计算:
n
SGk+2由,SQ*<S(3.1.9-2)
t=1
式中——结构或构件的变形限值;
s——地基变形或基础裂缝的规定限值;
%——准永久效应组合时,任何第i个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
系数,按表3.1.9取用。
表3.1.9可变荷载准永久值系数
雪荷载
荷载类别风荷载活荷载
地区I地区n地区皿
准永久值系数如0(0.4)0.40.50.20
注:①在风玫瑰图呈严重偏心的地区,风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采用0.4(频遇值)。
②雪荷载的分区按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执行。
3.1.10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控制条件
应符合下列规定:
•9,
1.在以风荷载为主的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塔桅结构任意点
的水平位移不得大于表3.1.10的规定。
表3.1.10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的水平位移限值
结构类型水平位移限值
自立式塔架u/Hi1/75
u/Hi1/75
桅杆
△u/h1/50
单管塔u/H.1/33
注:①”——任意点水平位移(与H,高度对应);——层间相对位移(与h对应);
H.——任意点高度;力——层间间距。
②单管塔任意点水平位移”应为非线性分析结果,同时应考虑基础变形。
2.在以风荷载为主的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当塔桅结构上挂
有微波天线时,微波天线所在位置的塔(杆)身挠度角和扭转角,应
满足工艺设计要求且不大于1/2微波天线的半功率角。
3.按10m高处10min平均风速10m/s计,单管塔最上层平
台处的水平加速度幅值不应大于300mm/s2。
4.钢塔桅结构的地基变形应符合本规范第7.2.6条的规定。
3.2荷载和地震作用
3.2.1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上的荷载与作用一般可分为以
下两类:
1.永久荷载与作用:结构自重、固定设备自重、拉线的初应力、
土重、土压力、地基变形作用等。
2.可变荷载与作用:风荷载、覆冰荷载、地震作用、雪荷载、活
荷载(包括平台安装检修荷载)、温度作用等。
3.2.2风荷载应按如下规定计算:
1.钢塔桅结构所承受的风荷载计算应按GB50009《建筑结构
荷载规范》的规定执行;当重现期为50年时,基本风压取值不得小
于2
0.35kN/m0
•10•
2.计算风振系数时,单管塔的阻尼比可取为0.01,格构式塔
架的阻尼比可取为0.020
3.钢塔桅结构的风荷载体型系数人如在GB50009《建筑结构
荷载规范》中列出,可按该规定采用;其他可按如下规定采用:
1)单管塔的杆身体型系数外可按表3.2.2-1的规定确定。
表3.2.2-1单管塔的杆身体型系数从
截面形式体型系数4
圆形0.6(0.9)
十六边形及以上0.8
十二边形1.0
六边形及八边形1.2
注:圆形截面括号中的数值用于圆形结构的表面粗糙,有凸出肋条的情况。
2)移动通信天线的体型系数七可按表3.2.2-2的规定确定。
表3.2.2-2移动通信天线的体型系数分
天线形状高宽比&7高宽比225
板状1.3
棍状0.81.2
注:①高宽比为垂直风方向的天线高度和直径的比值。
②中间取值可以采用插值法。
4.风荷载的计算应考虑塔桅构件、平台、天线及爬梯、馈线和
其他附属物的挡风面积,其中天线挡风面积可按如下规定计算:
1)3副及以上天线均匀安装于钢塔桅的同一外挑平台时,天
线总的挡风面积可按天线数量乘以天线正面面积,并乘以表3.2.2-3
中对应的折减系数Ki。
•11•
表3.2.2-3折减系数K】
天线数量Ki
30.85
60.75
90.70
2)3副及以上天线均匀安装于同一高度的单管塔塔身且该处
塔身直径与天线宽度的比值不小于L1时,天线总的挡风面积可
按天线数量乘以天线正面面积,并乘以表3.2.2-4中对应的折减系
数Kz,表3.2.2-4中的外挑距离L和天线宽度B如图3.2.2所示。
表3.2.2-4折减系数K
外挑距离L/
Kz
天线宽度B
0.500.65
1.000.70
1.50~3.000.80
4.000.90
3)对于通信天线数量少于3副、方位不明确、朝向不确定等特
殊场景,应按实际情况确定挡风面积。
3.2.3雪荷载的计算应按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规定
执行,基本雪压按50年一遇采用。
3.2.4覆冰荷载的计算应遵循如下原则:
1.设计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时,应考虑结构构件、拉索和
天线等表面覆冰后所引起的重力荷载及挡风面积增大的影响。
2.基本覆冰厚度应根据当地离地10m高、重现期为50年的
•12•
观测资料分析确定。当无观测资料时,应通过实地调查确定,或按
下列经验数值分析采用:
1)重覆冰区:基本覆冰厚度可取20〜50mm;
2)中覆冰区:基本覆冰厚度可取15〜20mm;
3)轻覆冰区:基本覆冰厚度可取5〜10mm。
3.管线及结构构件上的覆冰荷载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圆截面的构件、拉索等每单位长度上的覆冰荷载可按
式(3.2.4-1)计算:
qi—itbaiaz(d-^ba^az)7,10-6(3.2.4-1)
式中:Qi-----单位长度上的覆冰荷载(kN/m);
b——基本覆冰厚度(mm),按本条款的规定采用;
d——圆截面构件、拉索的直径(mm);
©——与构件直径有关的覆冰厚度修正系数,按表3.2.4-1
采用;
表3.2.4-1与构件直径有关的覆冰厚度修正系数
直径/mm510203040506070
1.11.00.90.80.750.70.630.6
覆冰厚度的高度变化系数,按表采用;
a2——3.2.4-2
表3.2.4-2覆冰厚度的高度变化系数a?
离地面
1050100150200250300)350
高度/m
021.01.62.02.22.42.62.72.8
覆冰重度,一般取3
y——9kN/mo
2)非圆截面构件每单位表面积上的覆冰荷载可按式(3.2.4-2)
计算:
3
ga=0.6ba2y-10~(3.2.4-2)
式中M——单位面积上的覆冰荷载(kN/m?)。
3.2.5地震作用可按如下规定确定:
1.钢塔桅结构的抗震设防类别一般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有
特殊使用要求的钢塔桅结构按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另行确定。抗震
设防烈度应按其所在地的抗震设防基本烈度采用,但建于建筑物
上的钢塔桅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可按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采
用,且抗震验算时应考虑建筑物的影响。
2.钢塔桅结构地震作用计算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
方法按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
3.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及以下时,钢塔桅结构及地基
基础可以不进行抗震验算,仅需满足抗震构造要求。
4.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钢塔桅结构应同时考虑竖向地震与
水平地震作用的不利组合。
3.2.6平台的活荷载应按实际工艺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竖向活荷
载可按2.0kN/rr?考虑,平台及栏杆还应考虑天线及支架的水平荷
载的作用,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应按实际计算且不小于1.0kN/n?0
3.3材料选用
3.3.1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采用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
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
含量的合格保证。焊接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采用的钢
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铁路信号工程招标合同三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医疗借款合同范本8篇
- 渔具店前台工作总结
- 二零二五年度虚拟现实内容制作合同协议书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科技园开发建设合同范本3篇
- 2025版荒山土地开发合作承包合同示范文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店铺商铺租赁合同市场推广及广告投放
- 二零二五版信用卡借记逾期还款罚息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地环境保护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土地合作居间服务合同范本(土地流转与租赁合作)3篇
- 肿瘤全程管理
- 污泥处置合作合同模板
- GB/T 4706.10-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0部分:按摩器具的特殊要求
- NB/T 11446-2023煤矿连采连充技术要求
-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和人文精神(人卫第五版全科医学概论)
- 船员健康知识课件
- 《扬州东关街掠影》课件
- 物流服务项目的投标书
- 地铁车站低压配电及照明系统
- 行业会计比较(第三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