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册备课

1、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

力,力有大小和方向;知道弹力、摩擦力等生活中常见的

力。

2、能用一定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

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3、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能源,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

习惯等有哪些影响。

4、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能用基本

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1、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

教学

力,力有大小和方向;知道弹力、摩擦力等生活中常见的

重点

力。

2、能用一定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

难点

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课时安排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

第一单元常见的力5课时

教落实到每一节课;

第二单元地球的外衣4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

时特点,因势利导;

设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

第三单元土壤与岩石5课

想动充实教学过程;

时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

第四单元动物王国4课的主要方式;

时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

念;

第五单元电的本领4课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

时学学习活动;

研究与实践2课

第一单元常见的力

1、知道推和拉可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

2、知道摩擦力是生活、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力;了解摩擦

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

擦的方法。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4、知道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产生弹性。

5、知道磁铁的性质。

1、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

教学

动手操作寻找证据的能力。

重点

2、引导学生体验证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建

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

难点

密切联系的。

教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存在于我们的

学周围,有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有物体之间相

设互接触而形成的摩擦力;有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弹力;

想这些无处不再的力,每时每刻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

注。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的经验,对各种力的

现象进行解释,但是他们还不能通过比较科学地、积极

地毯九各种力的现象来人是力。这个单元就是要引导学

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对力的各种

现象有一个亲历的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体验成功的

乐趣。

1、小车的运动

课题【实验课】课时1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

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

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证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

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

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

玩具小车、木块、线

绳、米尺、秒表、易

重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

教具拉罐、小桥模型、测

点起来,推和拉都是力。

力计、乒乓球、足球、

篮球

难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

教法探究法演示法

点起来,推和拉都是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组织游戏师生交流游戏规

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贝上

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

(2)交流反思:谈话:你在游戏总发现了什么?交流反思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

2、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推和拉都是力

(1)提出问题: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小组交流、讨论

来,还能不能使其他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2)探究推力和拉力都是力

活动二:我们来玩小车学生分组进行活

(1)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动。

(2)推力和拉力是有方向的

引出活动内容:

教师谈话:我们想在都是小司机了,能驾驶好你的车吗?

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看谁的小车能顺利通过所有的障碍物。

既然是游戏,就要有游戏规则,小组先讨论游戏规则。

学生制定游戏规则。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教师交待“这个游戏可以重复做,游戏

关键要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小司机”游戏活动记录

游戏规则

我们的做法学生交流游戏中的

我们的发现发现。

活动三:推力和拉力在生活应用

(1)谈话:推力和拉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力,生

活中那些地方有推力和拉力?全班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播放搜集到的生活中推力拉力应用的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像。小组内部的讨论,

3、自由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讨

(1)“比一比谁的力气大”论,进一步完善学

(2)活动评价:生的记录。

4、拓展活动

讲述:力就在我们的身边,除这节我们接触到的推力和

拉力外,还有那些种类的力呢?我们把一辆小车放到斜坡上,

他会自己向下跑,是谁让它由静止变成运动的?还是推力和

拉力吗?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研究一下,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震

惊世界”的超大秘密!

板1、小车的运动

节(1)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

计(2)推力和拉力是有方向的

学生达标情况

上课人达标人矫正后

班级达标率

数数达标率

3433991%97%

优点:

教所有的孩子都兴趣盎然的参与活动,做到了“做中学”。

&缺点:

个别孩子玩的时候,没有及时记录,光去玩了。

2、鞋底花纹的启

课题课时1

示【实验课】

1、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作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探究;能

有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摩擦力做出合理的假设;采用不同的方式

进行表达与交流,做好探究实验记录。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摩擦力的技术成果;愿

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摩擦力是生活、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力;了解摩擦力与我们生活的

关系;了解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了解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木块、直尺、木板等

教具

点的方法。

难了解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教法谈话法,研究法。

八占、、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导入谈话:

同学们课前准备的怎么样?请展示一下!研究鞋底花纹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鞋底花纹里面的科学。

2、活动一:探究摩擦力的存在

组织学生开展有关摩擦力的活动和游戏,如:

用手造作面上摩

组织

推、拉动蹲在木块上的同学、在桌面上推拉文

具盒等,从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大小及方向等有关

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讨论、描述什么是摩擦力,

明确“当我们在桌面或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

候,就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桌面或地面之间

有摩擦力。”

了解人们有效

3、活动二: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参照书上的图片,了解人们有效利用摩擦力的利用摩擦力的

实例,以及人们克服摩擦力的做法,并进一步理解这实例

些“克服摩擦力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交

流,认识到人们要尽可能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

擦,使学生全面认识到摩擦力的利与弊。

4、活动三: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怎样使木块滑的快?小组讨论

设2、鞋底花纹的启示

计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会感到费

力,这是因为物体和她面之间有摩擦力。

学生达标情况

上课人达标人矫正后

班级达标率

数数达标率

3433991%99%

优点:

孩子们能从生活经验中说明摩擦力的存在。

缺点:

个别孩子对于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不大理解。

3、跷跷板【实验

课题课时1

课】

教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标2、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支架、杠杆

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尺、直尺、钩

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教具

点码、蜡烛、设

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计表格。

难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

教法研究法,实例法

点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演示“蜡烛跷跷板”实验。

谈话:这是一个有趣的“蜡烛跷跷板”游戏,

仔细观察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的发现多?

学生:他的左右两端不断地跷起来。

师:你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游戏吗?他为什么

一会儿跷起来一会儿有落下来呢?

2、探究活动:观察图片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出示书中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

同。

(给学生著购得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讨论探究方案

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

有价值的问题,

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组织汇报

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1)提出活动纸想:请大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

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2)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预测都有可能,但还

不是结果,要知道这些预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测,结合桌上的材料,以小组

为单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4)学生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学生汇报交流。

进行探究实验

3、进行探究实验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实

验的准备工作,

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

多?谁的记录详实?找生活中的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学平衡现象

生的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

间。

4、交流实验情况即发现

活动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

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技演员走钢丝等)

师生交流

师生交流: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

现象?

谁能用我们了解的跷跷板的道理,揭示刚上课

时“蜡烛跷跷板”的奥秘。

拓展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

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交流。

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鼓励学生在课下做一些

有创意的玩具。

板书设计:跷跷板

物重

左右一样

距离

板3、跷跷板

天平是人们根据杠杆的平衡原理制成的。

学生达标情况

上课人达标人矫正后

班级达标率

数数达标率

3433991%98%

优点:

由游戏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缺点:

个别孩子对于如何使杠杆尺保持平衡仍不大懂。

4、弹簧里的学问

课题课时1

【实验课】

1、通过游戏能够感知道物体的弹力;能发现生活中的弹力;会

学设计、制作弹力玩具。

目2、愿意研究生活中的弹力,养成乐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

的欲望。

搜集弹性器

重知道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

教具材;

点发生变化,产生弹性。

愿意研究生活中的弹力,养成

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教法研究法,导入法

欲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课下你们一定玩过许

多有关弹簧的玩具,说一说你都玩过了那些与弹簧有

关的玩具。

学生交流自己所玩的弹簧玩具。

2、教师小结:同学们玩的弹簧玩具真有趣,(出

示弹簧拉力器)老师这儿有一个弹簧拉力器,谁能把交流自己所

这个拉力器拉开?玩的弹簧玩

小结:同学们玩的、说的,都与弹簧有关,关于具

弹簧,还有许多的游戏和问题等着我们探究呢!

二、探究过程:

活动一:玩弹簧游戏,认识弹力。

1、交流自己所玩的弹簧玩具。

2、学生分组活动。

3、活动小结及交流。

4、小结:当压缩或拉长弹簧时,弹簧有一种要

恢复原来形态的力,这就是弹力。玩弹簧游

活动二:了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戏,认识弹

三、自由活动力

1、设计弹力玩具。学生分组活动

(1)谈话:同学们认识了弹力,并且知道了弹

力在社过重的一些应用,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弹力玩

具?比一比,那个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新颖。

(2)小组同设计活动。了解生活中

(3)交流展示设计成果,教师给以相应的评价。的弹力现象

2、自我评价

四、拓展活动

设计、制作“从高处丢鸡蛋率不破装置”。

设计弹力玩具

学生交流

自我评价

4、弹簧里的学问

弹簧产生力

学生达标情况

上课人达标人矫正后

班级达标率

数数达标率

3433991%98%

优点:

设计弹力玩具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培养

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后缺点:

交流自己所玩的弹簧玩具,这一环节,如果让孩子们边玩边交

流,效果会更好。

5、有趣的磁铁【实

课题课时1

验课】

教1、能够通过游戏认识磁铁的磁性;发现生活中磁铁的应用;设

计、制作磁铁玩具。

标2、知道磁铁的性质。

各种磁铁、大头

重针、曲别针、水槽

知道磁铁的性质。教具

等;。

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

机的结合,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教法实验法,研究法

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大家带来了不同形状的磁铁,这节课我们从认识

磁铁的形状开始吧。谁先介绍自己的带来的磁铁?

各组展示

2、各组展示、交流各种各种形状的磁铁。

3、教师适时补充相关资料和实物。

探究活动

玩磁铁游戏

活动一:玩磁铁游戏,感知磁铁的性质。

1、学生交流玩磁铁的方法。

(1)谈话;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磁铁,交流

学生交流

一些你们玩磁铁的方法吧!

(2)学生交流。

(3)师生小结:同学们想到的玩法可真多!不

过,在玩磁铁的时候要多观察,看有哪些新发现,把

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开展“磁铁

2、开展“磁铁游戏”活动游戏”活动

(1)启发、指导各组同学开展以下的磁铁游戏;

“给磁铁找朋友”游戏,观察磁铁不能吸那

些物体,可以吸那些物体。

“悬调磁铁”游戏:把一个磁铁水平悬挂起

来,用另一个磁铁的两端分别去靠近它的一端,知道

不同磁铁的两端有时会相互吸引,有时又会相互排

斥。

“接链游戏”“两极对中间”游戏:用磁铁

的两端与中间分别去吸引图钉或铁圈,发现两端吸引

的数量多,中间少,从而知道磁铁的两端磁性强,中

间磁性弱。

“看不见的磁力线”游戏:将条形磁铁或蹄形

磁铁放在一张纸的下面,把纸放平,轻轻地将铁屑撒

在纸上,把纸抖一抖。观察纸上的铁屑有什么变化,

形成的图案是直线还是曲线,这些显示完全围绕磁铁交流总结

的吗,从而感知到磁力、磁力线、磁场的存在。

用磁铁靠近收音机,倾听收音机的发音效果

有什么变化。

(2)交流总结交流磁铁在

教师在参与个组活动、听取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生活中的应

对学生发现的磁铁性质进行总结。

活动二:说一说,生活中那里用到了磁铁。

1、利用资料卡或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介绍司南。

2、教师小结:通过探究,了解了磁铁的很多性

质,而且知道了

“司南”作用,其实,磁铁在生产生活中有更广

泛的应用,(播放有关磁铁应用的录像)

3、学生交流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4、教师总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磁铁在生活

中正越来越到地被运用到各个方面o磁铁还有更多的

运用,课下要多搜集资料,了解更到关于磁铁的应用

总结全课:

通过本课的探究学习,我们一定有很多收获,把

你的感受及在评价表上。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与

磁铁有关的问题,同学们准备制作磁铁玩具的材料,

比一比,谁的磁铁玩具制作的好!

第5、有趣的磁铁

书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做南极,指北的一端叫做北极。

学生达标情况

上课人达标人矫正后

班级达标率

数数达标率

3433991%100%

优点:

播放有关磁铁应用的录像,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缺点:

极个别学生的实验记录记得不够完整。

第二单元地球的外衣

学1、通过让学生经历各种探究活动的过程,体会和认

目识到空气的有关性质及其对我们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2、了解地球大气层的基本情况和地球上风的成因,

通过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

研究蕴藏在其中的科学道理。

3、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圈层,它的存在与我们的生

活息息相关。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自主设计简单实验;

教学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并进行记录;能

重点对探究过程和解国际逆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与2、能对空气提出想知道的问题;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

难点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

本单元由《空气在那里》、《热气球上升的秘密》、《风

与我们的生活》、《风从哪里来》、《地球的面纱》等五

课组成,主要研究空气的性质、热空气、风、大气层等内容。

教科书抓住空气的存在、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风

的成因、大气层的结构等知识点展开探究,培养学生猜想、

课题6、空气在那里【实课时1

验课】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自主设计简单实验;能用

教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并进行记录;能对探究过

程和解国际逆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标2、能对空气提出想知道的问题;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

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

天平,烧瓶,水槽,火

自主设计简单实验教具柴,集气瓶

难能对空气提出想知道的问题;愿意

教法探究法、实验法

点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学生猜谜

教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小谜语,请同学们来猜一猜.

"看不见,摸不着,所有生命力不了,它是谁?"

学生猜谜.

谈话:你们可真棒,对这位隐形朋友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吗?

师:你们的问题提的非常好,这些问题都会在本单元

的学习中了解到,今天就让我们从"空气在哪里"开始

研究吧.

探究活动

活动一:我们想办法找空气.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交流方法.

活动二:空气有质量吗

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将这些想法予以整理.小组内交流方

使者来执行你的方案,并在书上记录下你的研究结果.法

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设计:也可以写在这里

学生交流

自由活动:

活动一:我们怎样知道瓶子里有没有空气

师:我这儿有一个瓶子,里面有没有空气呢(学生猜测)

你能设计一种既简单又科学的方法证明你的猜测吗学生交流

活动二: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里吗

鼓励孩子大胆进行方案设计,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不

仅仅只有一种方法。

活动三:课堂评价:

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感觉如何伙伴们对你

又是怎样的评价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拓展活动:

师:谁里面有空气吗其他星球上有空气吗有兴趣的

同学可以针对这两个问题继续开展我们的探究活动。

书6空气在那里

计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学生达标情况

上课人达标人矫正后

班级达标率

数数达标率

3434195%99%

优点:本课做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效果很好。以猜谜语的形

式导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缺点:个别学生的实验记录单,填的不够完善。

7、热空气【实验

课题课时1

课】

1、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会上升的性质。

学生认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

大塑料袋、蜡烛、火

柴、无底铁桶、碎纸

重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

教具屑、剪刀、卡纸、录

点象

质。

学生认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

难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

教法探究法

八、、质。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热气球的图片

(展示热气球的图片)

提问:认识这是什么吗(热气球)

讲述:这些年来热气球在航空,体育和娱乐活动等方面

有着广泛的应用,国际航空联合会还组织热气球的有

关比赛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五

彩缤纷的热气球在空中飞)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升的事

例.

提问:那你能根据刚才列举的事例,猜测一下热气球为

学生进行大胆

什么会上升吗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

的猜测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热气球上升的

秘密”.(板书课题)

活动二:自主探究热气球上升的原理

谈话:桌面上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实验材料,你能根据刚

才的猜

想设计实验,使塑料袋升起来或使彩纸屑飞舞起来吗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

提问: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研究计划

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实验方案,组与组之间进行相互纸

以及补充,

教师给与适当的指导.

谈话: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讨论

交流:那个小组愿意到台前来演示一下你们的实验过

程呢

小组展示实验.

教师随机提问;袋子鼓起来说明什么思考讨论:袋子为

什么会升上去彩纸屑为什么会飞舞起来呢

小结: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

会上升.当热空气上升时,就会推动袋子上升,或使纸

屑飞舞了.

活动三:了解热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了解

板7、热空气

书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设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学生达标情况

上课人达标人矫正后

班级达标率

数数达标率

3434090%98%

优点:让学生观看相应的图片、影视资料,开头就调动起了学习的

兴趣。

缺点:袋子上升的实验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

8、风的形成【实

课题课时1

验课】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风是在空气有冷

教热差别的条件下发生的。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根据实验中空气流动的原因,

目2

标推想自然界中空气流动成风的原因)

空气对流实

重验盒、蜡烛、

风的形成教具

点火柴、香。

难分析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

教法探究法

点件下发生的。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生讨论

讨论:关于风,你有什么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

于风的知识。

二、学习新课。

1、风是流动的空气。

讨论:你有办法制造一些风吗?

学生利用书本扇、用口吹等办法制造风。

讨论:根据脸上有凉气、头发摆动、红领巾扬起等现利用书本扇、用

象可以判断有风。为什么有风头发会摆动,红领巾会口吹等办法

扬起?是什么推动了它们?这说明风是什么?

小结:风是空气的流动。

2、冷空气向热空气方向流动形成了风。

小结:实验说明,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形

成的。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就会流过

来补充,从而形成风。

那么,自然界的风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呢?自然界

里的空气有冷热差别吗?哪里的空气冷?哪里的空

气热?为什么?这些空气怎样流动?

风的形成一定是冷空气向热空气方向流动吗?如果

把箱里的蜡烛熄灭,看看烟飘的方向是怎样的,还有

没有风?学生讨论

自然界中各地冷热不同。温度高的地方空

气压力小,温度低的地方压力大。压力大

的冷空气会向压力小的热空气方向流动,

从而形成风。

三、布置作业。

思考:我国冬天经常刮什么方向的风?夏天经常刮什

么方向的风?结合地理知识想想这是怎么回事?

8、风的形成

风怎样形成的?

学生达标情况

上课人达标人矫正后

班级达标率

数数达标率

34343100%100%

优点:制造风这一环节,所有的孩子均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缺点:风的形成一定是冷空气向热空气方向流动吗?这一

记问题有点难度。

9、地球的大气层

课题课时1

【讲授课】

教让学生了解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让学生知道并

理解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并

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教具课件

难讨论法、提问

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教法

点法、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引入:由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的飞行,,出中国航

天“211”工程,其中的“一”为嫦娥飞天计划o通过前面

专题”地球的伙伴——月球”的学习,让同与券们回顾一学生体会和了

下月球是一个怎样的星球。通过对比,让金多生体会和解大气圈对地

了解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球生命的保护

没有大气惹的祸地球大气的作用

昼夜温差大:昼“遮阳伞”

127℃“保温被”

夜-183℃“防弹衣”

月坑、环形山是地球生命生存的

没有水,没有生基本条件

总之:大气圈——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加深理解大气

学生再通过看饱受打击的“爱神”小行星照片,以及阅

圈对地球的保

读专栏“太空之吻”来加深理解大气圈对地球的保护作

护作用。

用。

接着我们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大气层。

让同学看书,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大气垂直分布图,让

学生找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气温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分析原因

并试着分析原因。

提问:1、大气分层中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层次是哪

层?为什么?2、该层大气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之

间有什么联系?

人类生活在大气圈的底部,因此与对流层的关系密切。

对流层大气的特点是:

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2、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3、集中了大约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

质。

4、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由1导致2,由1、2、3导致4,所

学生阅读有关

以大自然许多事项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其中在讲述中适时地补充对流层气温递减的计算、资料

对流层厚度变化、大气的组成成分等相关知识)

承转:厚厚的大气圈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为什么南

美洲的孩子们被剥夺了在灿烂阳光下踢球的欢乐?

——臭氧洞

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体会

1、报刊曾用“臭氧层空洞”,后又使用“臭氧洞”,哪一

个更确切?为什么?

2、臭氧洞会给人类带来哪些方面的不利影响?

3、人类主要在中、低纬地区排放大量消耗臭氧物质,

为什么臭氧洞主要出现在南北极?

4、我们人类该为臭氧洞做些什么?

思考:为什么大气环境保护需要全球共同行动?为什

么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义务?

【小结】: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们要感谢,感谢地

球生命的保护伞——大气层,那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

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学会保护,

保护好我们共同的生存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就

是保护人类的未来!

9、地球的大气层

书;:

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学生达标情况

矫正后

班级上课人数达标人数达标率

达标率

34343100%100%

优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缺点:本课的某些知识还是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点远。

第三单元土壤与岩石

1、让学生通过亲历活动,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

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从而认识土壤的一些特性。

2、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让学生形成会进行一般科学探究

的技能。

3、增强学生记录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a4、通过本次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与环保教育。

标5、使学生知道土壤有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以及

这三类土壤的性质。

6、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三类土壤渗水性不同的

对比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

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使学生

重点

与知道土壤有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以及这三类土壤

难点的性质。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

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课题10、土壤里有什么【实验课】课时1

1、让学生通过亲历活动,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从多

学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从而认识土壤的一些特性。

目2、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让学生形成会进行一般科学探究的技

能。

重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从多一袋土壤、一个放

教具

点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大镜、录音机

收集到证据以后得出结论教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课前,我们分小组到几个地方去挖了土壤

(板书:土壤),下面就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挖到的

说一说你挖到

土壤是什么样子的。

的土壤是什么

二、新授

样子的

①、讲述:我们可以亲自动手来观察观察土壤,观察

是我们常用的一种观察事物的好方法呀!

②、提问:小朋友,你们准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呢?

观察土壤

小组商量一下。

讲述:刚才大家想到了用多种感官、用多种方法来观

察土壤,为了使大家的研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这儿还有两条建议:小组商量

学生观察土壤。

3、交流

三、巩固

①、讲述: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土壤里有什么》,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土壤里有植物、有动物、有动、

植物的遗留物、还有杂物,里面有许多秘密呢!这堂

学生交流

课,我们研究得开心吗?老师看到大家研究得……津

津有味更加开心。今天,我们研究了土壤以后,如果

你也有什么感想,也可以写成小诗或写一段美文,同

学之间在课后可以互相交流体会。

②、提问:关于土壤,你们是否还想知道一些其它问

题呢?

互相交流体会。

学生思考

10、土壤里有什么

板植物动物

书土壤

设动、植物遗留物、杂物

学生达标情况

上课人达标人矫正后

班级达标率

数数达标率

3434196%99%

优点:让孩子们自己挖土壤,进行观察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后缺点:学生提问题的能力还是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11、土壤的种类

课题课时1

【实验课】

1、使学生知道土壤有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以及这三类

土壤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三类土壤渗水性不同的对比

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

挂图或投影片;说明

土壤透气性与土壤

三类土壤的性质教具颗粒大小、渗水快慢

点的关系图。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1、提问:(1)什么是土壤?(2)土壤的主要

成分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分类

学生认识土壤

(1)讲解:

的分类

土壤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常用的有按土

壤的颜色或按土壤中含砂、黏土多少来分类。在这节

课里,我们学习按含砂、黏土多少分类。

根据土壤中砂和黏土的含量不同,可以把土壤分

为三类:含砂多、黏土少的,叫砂质土;含砂少、黏

土多的,叫黏质土;含砂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

2、指导学生认识三类土壤的性质

(1)比较三类土壤的外观(形态)

分组观察

a、将三类土壤标本发给各组学生。

b、分组观察:看一看,摸一摸这三类土壤有

什么不同?

c、汇报观察结果。d、讨论:为

什么砂质土颗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