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6-江苏省无锡市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选修,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据《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据此可知A.商朝初期“家天下”制度起先形成B.商朝末期“分封制”已经走向成熟.C.商朝初期“中心集权制度”正式确立D.商朝末期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答案】D【解析】【详解】因其母是正后,少子辛是嫡长子,得以继承王位,说明商朝末期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故答案为D项。“家天下”制度起先形成是在夏朝建立时,解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解除B项;商朝时期没有确立中心集权制度,解除C项。【点睛】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实行一种继承原则(制度),是维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嫡即正妻、原配,正妻所生之长子为嫡长子,法律规定嫡长子享有继承优先权。该制度起于商末,定于周初,详细规定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种制度体现了等级观念,与宗法制度、妻妾制度相表里;但在当时多妻(妾)制条件下,肯定程度上避开了继承中的冲突冲突。2.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更的主要趋势A.从天下共主到中心集权 B.民族认同感的增加C.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 D.中原文化已经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可知从先秦到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更的主要趋势是从天下共主到中心集权,不能体现民族认同感的增加和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故解除B、C项;中原文化已经统一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故解除D项。故选A。3.元朝廷若干脆利用二百多个路及直隶州(府),征集和限制各地赋税,自然会出现头绪零散纷杂等状况。尤其是腹里以外的边远地区,更显得鞭长莫及。而通过十个行省的综领督办,朝廷征集、转运各地赋税及对课税过程进行限制,就可以纲举目张,简便易行了。由材料可知()A.最初基于经济目的设置行省 B.行省制便于朝廷有效限制全国税收C.行省制有效加强了君主专制 D.行省制便于简化机构提高办事效率【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说明在行省建立之前收税比较难,利用行省进行收税可以“纲举目张,简便易行”。说明行省制度的设立便于中心限制地方的税收,故B正确;行省设置的最初目的是限制地方,并不是经济目的,解除A;行省设置是加强中心集权,不是君主专制,解除C;材料是说明行省设置对于税收的好处,并不是简化机构提高办事效率,解除D。故选B。4.据图1和图2,清政府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地方政区层级 B.限制省级官员的职权C.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 D.缓解基层官员的冗滥【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乾隆年间江南省被划分为三个行政区划,有利于减弱地方省实力,加强中心集权,故C项正确;江南省由一省分为三省,未体现层级细化,解除A;江南省的分割无法体现官员职权的变更,解除B;图片信息与缓解基层官员的冗滥无关,解除D。5.1840年英国诞生世界上最早的“黑便士”邮票,以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时的侧面肖像为画面。1878年(光绪四年)中国首枚邮票大清“龙票”诞生。视察这两幅邮票的画面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英国政体对晚清产生重要影响 B.中国的专制制度已经起先衰落C.两国都存在着王权思想的影响 D.两国的政治民主化水平相近【答案】C【解析】【详解】英国以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时的侧面肖像为画面、中国的大清“龙票”都体现了受王权思想的影响,C正确;英国政体对晚清产生重要影响不符合史实,A错误;“龙票”诞生体现不出专制制度已经起先衰落,B错误;中国为封建专制制度,英国为君主立宪制,政治民主化水平相近明显不符合史实,D错误。故选C。6.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这主要体现了A.美国司法程序的困难性B.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C.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D.美国行政吩咐的随意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美国共和制。A项,题干没有体现出司法程序。故A项错误。B项,依据题干“暂停”“上述”“驳回”“推翻”“允许”等字眼,可以看出美国总统和最高法院之间关于制定移民限令的相互制约,这体现了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故B项正确。C项,题干体现不出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故C项错误。D项,材料信息体现不出行政吩咐的随意性。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7.1858年4月,当英法联军抵达天津时,咸丰帝为打算出面的交涉人员制订了“详尽”外交方略: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对法进行劝说,对英严词诘问。这说明当时A.俄美为获得利益而支持清廷B.英国极力对华进行侵略C.清政府对列强缺乏醒悟相识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答案】C【解析】【详解】咸丰帝为打算出面的交涉人员制订了“详尽”外交方略: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对法进行劝说,对英严词诘问。说明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缺乏醒悟的相识,没有相识到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故C正确;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对西方列强实行的政策,无法体现俄美支持清廷,解除A;B不能反映材料的本质,解除;材料反映出清政府仍旧推行中国传统外交,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对法进行劝说,对英严词诘问”,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其次次鸦片斗争的目的和实质分析解答。8.钱穆提出了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太平天国A.颁布《资政新篇》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定都天京 D.发动北伐【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主见平均安排土地,实行圣库制度,这和“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符合,故选B;《资政新篇》没有涉及土地问题,解除A;定都天京、发动北伐与“想推行均田制度”无关,解除CD。9.如图为19世纪末日本所绘漫画《李鸿章大头痛》:拿着十字架的外国传教士已救不了病入膏肓的李大人了,日本已经兵临城下,中国人用镰刀等农具应战。该漫画表明A.洋务运动未能振兴中国 B.甲午斗争中国全民皆兵C.清政府遭遇众列强瓜分 D.日本与列强的斗争加剧【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日本已经兵临城下,中国人用镰刀等农具应战”,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中日甲午斗争爆发,漫画说明甲午斗争中国面临危机,洋务运动未能振兴中国,故选A;甲午斗争,中国并非全民皆兵,只是政府和军队参加斗争,解除B;C漫画无法体现,解除;漫画反映的是中国与日本的斗争,解除D。10.纪录片《大国崛起》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峻后果是A.列强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B.列强在华设厂开矿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斗争和《辛丑条约》的影响。迫使中国打开闭关锁国大门的是鸦片斗争,故A错误。允许列强“设厂开矿、修建铁路”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故B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斗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正确。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是19世纪末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非八国联军侵华斗争和《辛丑条约》的影响,故D错误。11.宣统皇帝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终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起先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标记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答案】A【解析】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表明清政府统治结束,也表明二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结束,故A选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1月1日,D选项错误,B、C选项无法体现。12.下表反映了1928—1930年工人党员占全体党员比例变更状况,导致这一变更的主要缘由是A.党员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B.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C.党的执政地位的不断巩固D.党员呈稳步发展态势【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1928年-1930年工人党员占全体党员比例显著下降,依据所学,这是土地革命的影响,即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到农村的结果,故选B;材料体现不出党员结构的优化,解除A;此时中共还没有成为执政党,解除C;材料体现不出党员稳步发展,解除D。13.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依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动身,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确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夫、地主、资本家,都是同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当开展B.适应了民族斗争新形势的须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抗拒国民党政府的力气【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学问,陕甘宁边区为抗日斗争时期的中共中心所在地和抗日依据地,再依据材料“应当依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动身”“现在则工人、农夫、地主、资本家,都是同等的权利”,可见有利于团结全民族一切力气抗战,明显这一举措适应了民族斗争新形势的须要,B正确;土地革命发生在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A错误;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属于国内革命斗争而非民族斗争,C错误;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战胜全民族共同敌人——日本侵略者,而不是抗拒国民党政府,解除D。14.解放斗争中,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曾回忆说:“前几个月在冀鲁豫地区拉锯式的战斗,打过来,打过去,有些地方,老百姓的耕牛、猪、羊、鸡、鸭几乎全打光了。地里种不上粮食,部队没饭吃,怎么能打仗。……我们早一点打出去,就可以早一点减轻解放区人民的负担。”为此,中共中心做出的决策与如图相符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我们早一点打出去,就可以早一点减轻解放区人民的负担”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斗争中在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后,我军掀起外线作战,起先由战略防卫转变为战略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故A项正确;B图为辽沈战役地图,解除;C图为淮海战役地图,解除;D项图为平津战役地图,解除。故选A。15.下图描绘的分别是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特走访工人区、恩格斯陪伴马克思与曼彻斯特纺织女工交谈。这主要反映了A.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主要创始人 B.科学理论的创立离不开社会实践C.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 D.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弊端日益暴露【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提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是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恩格斯陪伴马克思与曼彻斯特纺织女工交谈说明二人在实践中探究理论,故B项正确;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故A项错误;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了解工人生活状况,并不是杰出代表,故C项错误;图片并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弊端暴露,故D项错误。16.布尔什维克党在《四月提纲》的指引下,深化工厂和农村,宣扬组织群众认清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扩大党在苏维埃中的影响。此时,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A.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B.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专制统治C.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响应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答案】D【解析】【详解】《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布尔什维克党宣扬组织群众认清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扩大党在苏维埃中的影响,这是响应《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故D正确;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专制统治,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解除AB;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除C。17.《五四宪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丢失劳动实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宪法的A.社会主义性B.完备性C.过渡性D.人民性【答案】D【解析】【详解】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丢失劳动实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说明宪法爱护广阔人民的社会保障权力,体现了宪法的人民性,故D正确;社会主义的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不符合题意,解除A;材料只是反映宪法关于社会保障的规定,无法体现宪法是否完备,解除B;材料只是反映宪法关于社会保障的规定,无法体现宪法的过渡性,解除C。18.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对参选香港议员的法律资格进行重新说明说明。人大释法即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说明法律权”,对特区因为法律学问不足和其他特殊缘由(纷争、诉讼不清)而进行定调。因为香港的司法独立是依据香港基本法由中心授权,香港法院说明基本法的权力也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香港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即规定:说明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人大释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大释法有利于清除港独势力B.人大释法是香港旺盛稳定的根本保证C.人大释法肯定程度上有违港人治港的原则D.人大释法彰显了中心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制度发展和祖国统一的相关学问,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实力。“人大释法即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说明法律权’,对特区因为法律学问不足和其他特殊缘由(纷争、诉讼不清)而进行定调”可知其主要的功能是为法律定调,作用体现在法律层面,故A项错误;“人大释法”强调香港法律和全国人大的从属关系,不干脆对其旺盛稳定起作用,故B项错误;“香港的司法独立是依据香港基本法由中心授权”可知,人大释法不变更其治理的方式,故C项错误;“香港法院说明基本法的权力也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香港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即规定:说明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知其强调香港基本法的权力来源,重申国家对其领导地位,故D项正确。故选D。19.20世纪50-60年头,中日民间外交取得丰富成果,在经贸上达成了很多重要的贸易协定和渔业协定,在文化沟通上两国文艺界人士和团体互访频繁。这种现象说明A.中日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B.中国放弃了“一边倒”外交方针C.日本放弃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 D.中日有改善政治关系的民众基础【答案】D【解析】【分析】
【详解】从材料来看,中日的民间交往在20世纪50-60年头非常频繁,这对后面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具有重要的意义,D正确;A错误,中日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B错误,当时的中国照旧实行的是“一边倒”的政策;C错误,这只是民间层面的来往,并不能的出政府的看法。故选D。20.《剑桥美国史》:“在冷战的背景下,困难的问题得以简洁化,美国的主要威逼来自里根所称的‘邪恶帝国’苏联。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或许不行避开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这段话旨在强调A.冷战客观上缓和了国际局势B.美苏对抗导致世界秩序稳定C.美国主导新世界秩序的重建D.新旧秩序转换中的局势动荡【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或许不行避开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一些地区间的冲突加剧,引发局部斗争,导致世界秩序动荡。故答案为D项。A项冷战客观上缓和了国际局势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B项材料主要说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局势,而不是美苏冷战的作用,解除;C项材料未体现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导新世界秩序的重建,解除。【点睛】“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是国际形势的主流,但各种冲突仍旧存在,民族冲突和宗教冲突在有些地方照旧尖锐,造成地区斗争和局部冲突时有发生;极端组织活动频繁,恐怖事务屡屡出现,严峻影响着世界平安。二、非选择题21.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五四运动过程简表——摘编自“五四运动纪念馆”之“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材料二1924年4月,中共中心局发出通告:“此时国外列强之压迫,国内旧思想之反攻,都日甚一日,因此,五四运动的精神仍有发挥之必要。”1938年5月4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青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建立独立、自由、华蜜的新中国奋斗。1948年周恩来认为五四运动划时代的意义之一在于新民主。新民主就是人民民主。1979年,共青团中心向全国团组织发出通知,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五四运动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像老一辈革命家和五四运动先驱者那样,以天下为已任,以祖国旺盛富强为已任,同心同德搞四化。五四运动跨时代的期许,在于唤醒民众、汇聚力气,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摘编自胡献忠《中共话语体系中的“五四”叙事》材料三“五四”……价值取向没有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回願中国这90年的历史,我们找不到任何时段和时刻,标记着“五四"提出的任务已经完成或大致完成。相反,除了外敌入侵,我们这个民族的大不幸和大悲伤,几乎多多少少与“五四"精神失落、启蒙规划受阻有关。我们今日纪念“五四",不仅仅是怀念历史,而是着眼于现在和将来。——徐友渔《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四”》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述五四运动所取得的成果及取得成果的主要缘由。(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学问,就“五四精神与中华民族复兴"为主题写篇小论文。(要求:概念清楚,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流畅;250字左右)【答案】(1)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因素: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学问分子的领导;社会各阶层的主动参加。(2)评分参考: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论点五四精神推动了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进程。论据五四运动促使工人阶级的壮大,推动了中共的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五四运动的抗拒斗争精神,有力地助推国民革命运动的绽开。五四精神增加了民族凝合力,全民族团结抗战推动了抗战的最终成功。五四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追求人民民主。五四精神是新时期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精神力气。【解析】【详解】(1)依据“上海工人起先罢工,要求释放学生”、“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徐世昌被迫下会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人辞职”、“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等信息可知,五四运动取得的成果主要是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取得该成果的缘由则是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学问分子的领导下社会各阶层的主动参加。(2)五四运动是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起先,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可结合五四运动增加民族凝合力、鼓舞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和推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的相关内容绽开论述。22.有学者提出,二战以来,美欧关系经验重大调整,实现了从“特殊关系"向“正常关系”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战后)至1949年,美国和西欧国家最終建立了大西洋联盟,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框架由此确定。50年头,尽管双方在西德重新武装、对苏看法以及苏伊士危机等问题上出现分歧.美欧仍存在根本利益的一样,加上这一时期保守主义在大西洋两岸盛行以及美欧领导人之间的友情,大西洋联盟的运转基本正常。——摘自赵怀普《从“特殊关系”走向“正常关系"——战后美欧关系纵论》材料二1958年10月戴高乐就任法国总统。他认为提升法国影响力首先要改善法德关系,欧洲面临着干脆或间接威逼,要使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保持和平、发展和自信,关键是要有一个强大的欧洲共同体,其轴心应是法德合作。1959年起先,法国逐步退出了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1960年法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后,美国总统肯尼迪要求法国将核力气交给北约组织,并由美国担当爱护法国责任,遭到戴高乐拒绝。1964年,法中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使得法国成为能同时与中、美、苏三大国干脆对话唯一的西方大国。1966年戴高乐正式访苏,迈出东西方关系缓和的第一步。——捕鳊自肖月、来立群《简明国际关系史》材料三短期内,英国脱欧已触发了其国内政治的变更,加剧了国内政治的碎片化;脱欧公投所凸显的经济、社会和地区之间的分裂不仅须要长时间去弥合,甚至可能影响英国作为主权国家的完整性。脱欧也引发国际金融市场猛烈波动,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并对欧洲一体化的路径和前途产生深远影响,激发了欧盟范围内疑欧政党的反弹,变更内部的立场平衡并加剧欧盟发展的方向之争。脱欧的冲击效应是长期的,尤其对欧盟将来一体化发展,以及对国际政治格局走向的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显现。——摘编自金玲《英国脱欧:缘由、影响及走向》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美欧“特殊关系”及“根本利益的一样"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影响二战后初期美欧“特殊关系”的国际性因素。(2)据材料二,归纳“戴高乐主义”的主要目标。“戴高乐主义"刚提出时,在西欧还不受欢迎,但到了60年头末,大多数西欧国家都赞同其外交政策。请分析这一变更的缘由。(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脱欧产生的影响。(4)綜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美欧关系演化的主要因素。【答案】(1)特殊关系:美国主导下的美欧联盟。根本利益: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因素:冷战爆发(两极对峙);美国综合实力强大,西欧力气的衰退。(2)目标:重振法国大国地位;留意法德关系的发展;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缘由:欧洲一体化,推动欧洲经济实力的增加,欧洲国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美国实力相对下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军事实力的增加;多极化趋势起先出现。(3)影响:加剧了英国政治、社会的分裂;增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严峻冲击了欧盟一体化的发展;将长期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4)因素:国家利益;国际形势(国际格局);综合国力;领导人个人因素;外交政策调整。【解析】【详解】(1)依据“二战后)至1949年,美国和西欧国家最終建立了大西洋联盟”并结合所学可知美欧之间的“特殊关系”指的是美国主导下的美欧联盟。“根本利益的一样"指的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响二战后初期美欧“特殊关系”的国际性因素主要是两极对峙的形成,美国实力的强大和西欧自身力气的衰退。(2)依据“提升法国影响力首先要改善法德关系”、”要有一个强大的欧洲共同体,其轴心应是法德合作“、“要求法国将核力气交给北约组织,并由美国担当爱护法国责任,遭到戴高乐拒绝”等信息可知戴高乐主义的目标是重振法国大国地位;留意法德关系的发展;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大多数西欧国家都赞同其戴高乐主义的缘由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和欧洲一体化发展,欧洲经济实力复原,要求获得更多的国际政治话语权,美国实力相对下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苏联军事实力增加和多极化趋势起先出现有关。(3)依据“英国脱欧已触发了其国内政治的变更,加剧了国内政治的碎片化”、“引发国际金融市场猛烈波动,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并对欧洲一体化的路径和前途产生深远影响”等信息可知英国脱欧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加剧了英国政治、社会的分裂;增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严峻冲击了欧盟一体化的发展;将长期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4)综合材料内容可知,影响美欧关系演化的因素主要和国家利益;国际形势(国际格局);综合国力;领导人个人因素;外交政策调整等有关。23.商鞅变法移风易俗,后世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与戎瞿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战国策魏策三》材料二通过《分户令》,商鞅把大家庭析分到最小限度,从大家庭内挖出很多闲散劳动力。通过析分民户,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成为秦国社会最小的组成单位,形成了大批的个体小农,不但运作力强,而且家庭成员都能“人尽所能”地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摘编自高士荣《秦国商鞅变法中<分户令>的重大意义)》材料三商鞅在风俗方面的革新曾受到一些人的诟病,特殊是汉代学者的指责。其中,汉初儒生贾谊的上疏最为出名:“商君遣礼义,弃仁思,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汉书贾谊传》)他认为改革后,泰国风俗日渐变坏,表现为富有家庭中的男性成年后就各自分家,穷苦人家的儿子只能入贅到富人家,这就使得儒家所憧憬的几代同堂、父慈子孝的氛国不复存在。——摘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秦国民风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商鞅“分户令”的重大意义。(3)材料三中贾谊对商鞅变法的看法是什么?说明其持此看法的主要依据。【答案】(1)特点:尚武(强悍);轻义重利;缺乏诚信。(2)重大意义:形成数量众多的个体小农;调动了农夫生产主动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政府赋役收入;为实行什伍连坐制创建条件;形成一夫一妻小家庭,成为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基本单位。(3)看法:指责(否定)。依据:舍弃礼仪;破坏了风俗;破坏了家庭伦理关系。【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有虎狼之心”得出尚武(强悍);依据“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得出轻义重利、缺乏诚信。(2)重大意义:依据“形成了大批的个体小农”得出形成数量众多的个体小农;依据“家庭成员都能‘人尽所能’地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得出调动了农夫生产主动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依据“一夫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汽车五金材料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手机式手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语文考试一年级综合试题及答案
- 总账会计年终工作总结(11篇)
- 2025年信号员(长)初级题库及答案(共499题)
- 银行个人反思总结(7篇范文)
- 关于班主任话题演讲稿(18篇)
- 2025年三异丙醇胺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中空玻璃密封剂项目发展计划
- 2024食品质检员重要法规概述试题及答案
- 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 危险化学品目录2023
- YY/T 0825-2011牙科学牙齿外漂白产品
- 浙江省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实施细则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件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机关单位申请要人的请示范文
- 铀矿冶安全规程
- 国标热镀锌钢管规格尺寸理论重量表
- 设计方案投标技术标文件
- 圆来如此简单公开课优质课件获奖
- (本科)审计(第五版)全套教学课件完整版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