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1长征(含作家作品、文章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分析)【作家作品】王树增,著有长篇纪实文学《朝鲜战争》,长篇历史随笔《1901》等。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王树增所著的《长征》以崇高的历史责任感记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惊人壮举,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生动、动情的长征纪实作品。该作品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叙述历史,并以宏大、厚重的笔触展开这一考验人类意志的大规模转移。红军转移的浩大场面,在作品中得到真实而翔实的再现,令人震动和感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赋予了长征以崭新的认知高度——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最壮丽的英雄主义史诗,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文章主题】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的远征。中国工农红军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渡过了三十多条汹涌的河流,穿越人迹罕至的广袤草地,且始终处于数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之中,历尽千辛万苦,最终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大半个中国,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信念和革命理想。【艺术特色】第一部最客观、最全面反映长征的纪实文学王树增的《长征》采用纪实文学的体裁,客观真实地再现了长征中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两年时间里,行程二万五千里,转战南北的艰苦卓绝斗争的全貌。突破封锁线、血染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故事跌宕起伏,细节精彩,感人至深。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构成主旋律在长征途中,年轻的战士和官兵闯过了数不清的危关凶隘,跋涉了说不尽的险山恶水,忍受了饥饿、严寒、伤痛、死亡等个体生命几乎难以承载的生存极限的无情考验,可他们都凭着一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凭着坚定的革命信念,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战胜的困难。长征途中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粮食奇缺、路途坎坷等恶劣环境,红军战士们依然士气高昂,苦中作乐,笑对困难。为了驱赶疲劳、困乏,战士们在安全的路段,或唱歌,或讲故事,或说笑话,以活跃气氛,展现出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小见大,普通战士身上折射出崇高的精神王树增说:“历史往往是群体的历史。长征是一个群体的英雄行为,每个战士都是历史的主角。”本书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他把视线放在每一位战士身上、每一个细节上。他在那些普普通通的小战士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许多以前被忽视或者被遮蔽的小人物和细节得到了充分的呈现。用绑腿带把奄奄一息的政委背出敌人包围圈的黄欣、为了追上部队女扮男装潜入国军的女战士张吉兰、无名小红军坚持肩扛油印机渡河等,像这样的普通战士的感人故事在《长征》中比比皆是,从战士们的感人小事和丰富生动的细节上,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历史的波澜壮阔。【人物分析】毛泽东人物介绍:他是红军北上陕甘宁的提出者,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并在危机时刻提出了正确的军事主张,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人物形象:心系国家,心系民族,博古通今,细致严谨,深谋远虑,刚毅坚忍,幽默风趣。周恩来人物介绍:他参与领导中央红军长征,对于红军长征的胜利,起到了其他领导人难以替代的作用。长征一开始,周恩来就成为全军的“总管家”,遏制了博古等人的错误军事指挥。他对遵义会议的召开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对毛泽东重掌军权起到决定性作用。他作为中央全权代表与张学良、杨虎城一起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人物形象:注重实际,审慎务实,坚持原则,坚定的现实主义者。朱德人物介绍:他是红军长征的总司令,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他和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以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他先后同刘伯承、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及第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一道,维护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和红军的团结,对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行为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人物形象:宽厚节俭,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刘伯承人物介绍:长征初期,协助军团长董振堂执行后卫任务,掩护中央机关通过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上坚决拥护毛泽东的主张。会后,协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亲率干部团抢占皎平渡,保障全军顺利北渡金沙江。他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全军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继而指挥所部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他与朱德一起,在困难危险的处境中,同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行为进行了斗争。人物形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镇定乐观的革命精神,足智多谋。贺龙人物介绍:他与政治委员任弼时统一指挥红二、红六军团的行动。为策应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长征,他率部发起湘西攻势牵制国民党军大量兵力,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行动。他与任弼时,转战千里,率部西进,在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他与朱德、刘伯承、任弼时、关向应等一起,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斗争。人物形象:直爽,平易近人,不怕困难和挫折,革命之心坚定不移。博古人物介绍:原名秦邦宪,曾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之一,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因盲目听从军事顾问李德的指挥,致使红军伤亡惨重,被迫进行了战略转移。遵义会议上被解除中央总负责人的职务。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人物形象:食古不化,做事脱离实际,教条主义严重。李德人物介绍:他作为一名来自苏联的德国共产党人,不仅同中国红军一起亲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更是这一历史壮举的重要决策人和初期的主要指挥者。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他同当时的中央“左”倾教条主义领导者实行错误的军事指挥,使红军遭到重大损失,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军长征开始时,他是军事最高领导“三人团”成员之一。人物形象:个性要强,脾气暴躁,做事脱离实际。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长征》基础过关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长征》的作者是______,他还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长篇纪实文学作品。2.1934年,中央红军决定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长征途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是__________,红军经此战后由长征开始时的8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4.1935年1月,中央红军主力强渡_____天险,占领了遵义。5.湘江战役的惨胜直接导致了__________的召开,此次会议实际上确立了_______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6.毛泽东曾说,__________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7.红军长征途中经过大凉山彝族地区,根据党的民族政策,与当地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红军将领是_______。8.1935年5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飞夺_______,越过了被敌人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9.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_______。10._____年___月___日,在陕北召开的_____________提出了“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这是共产党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做出的明智而正确的政治抉择。11.长征途中的五次著名会师分别是懋功会师、永坪会师、_______会师、甘孜会师和_____会师。12.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______会师。二、语段阅读题(20分)(一)十送红军(节选)月亮升起来了,又大又圆。红军主力部队和挑着各种担子的民夫队同时通过于都河上的木桥,拥挤着的长长的人流望不到头也望不到尾。一个肩上挂着个印花包袱的女红军,因为人流的阻挡无法过河,焦急中她突然看见了四团团长耿飚,于是像是看见救星似的大声喊着:“耿猛子!我走不动呀!过不去河,怎么追上队伍呀?”耿飚刚刚接到中革军委作战局的一纸命令,命令他的部队不得延误立即过河,要求其他人必须等待主力部队过完后才能使用木桥。耿飚在人流里高声喊:“大姐!别着急!实在追不上,就等后卫部队吧!”经过耿飚身边的一位红军战士这时间说了一句:“团长,看这个阵势……咱们这是要到哪里去呀?”耿飚说:“打敌人去!”月亮被云彩遮住了,红军的队伍点起了火把。伴随着于都河溅起的水花,数万红军身后的苏区响起了流传至今的歌声: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叫,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呀,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拿山,山上[里格]苞谷,[介支个]金灿灿。苞谷种子[介支个]红军种,苞谷棒棒咱们穷人掰。紧紧拉着红军手,红军呀,撒下的种子,[介支个]红了天。……1.阅读文本,结合《长征》一至三章,说一下红军决定长征的原因。(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抒发离别之苦,在《十送红军》一章中,王树增也借月亮写离别,“月亮升起来了,又大又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红军长征中,有一首《十送红军》的民歌流传至今,听过这首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江山多娇(节选)二十九日,朱德下达了北进的命令。自一九三六年九月三十日起,红四方面军分为五路纵队,由甘南向北面的通渭、庄浪、会宁和静宁前进。第一纵队的第四军是先头部队,他们刚刚到达通渭县城,胡宗南的部队就追了上来,鲁大昌和毛炳文的两个师也从兰州方向压来。为避免与敌人纠缠,尽快地与红一方面军接应部队会合,第四军一个昼夜急行军二百三十里。北上沿途全是黄土山坡,村庄极其罕见。在连续的行军中,官兵在忍受极度疲惫的同时,还要忍受严重的缺水。出发的第三天,红军官兵终于看见一个小茅屋,只有一个老婆婆住在里面。经过官兵们解释,老婆婆把她积攒下的半桶浑浊的雨水和一小罐蜂蜜送给了红军。官兵们每人喝了一小口,然后把蜂蜜和剩下的水混在一起全给了伤员。九月下旬的时候,红四方面军停留在甘南,就是否北上的问题一再争论,宝贵的时间因此被严重耽搁,胡宗南部的十多个团趁机进至甘肃东部的清水、秦安一带,向驻扎在天水的国民党军第三纵队司令毛炳文部逐渐靠拢。这不但给红四方面军的北上带来了危险,更严重的是,由于红四方面军从甘南移动而出,位于甘东南的红二方面军的侧翼暴露了……红二方面军已腹背受敌。在向中央请示并得到同意后,红二方面军开始单独突围北进。这一行动,被贺龙视为“长征中最危险的一次”。1.选文第2段中,加点字“压”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红军将士在缺水的情况下,忍受着疲惫,坚持急行军是为了什么?这表现了红军将士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文本,说说为什么贺龙认为红二方面军单独突围北进是“长征中最危险的一次”。(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征》提优拔高卷一、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王树增认为对今天的孩子来说,长征精神启示是“永不言败”,你如何理解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请结合《长征》中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请说出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重要的会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请说出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重要的会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请说出几个中央红军长征中的主要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红军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始长征的?长征胜利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损失最大的一场血战是哪一次战役?请结合文本具体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5年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预热题)
- 2024-2025岗位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突破训练
- 25年班组三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巩固】
- 文化艺术场馆租户安全承诺书范文
- 春季环保志愿活动实施方案范文
- 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证研究
- 基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户外空间设计研究-以广州海珠区庄头公园为例
- 九洲江流域生态补偿对上游地区经济与环境效应研究
- 媒介融合视阈下喜剧生态的“戏”“影”互动机制研究-以开心麻花为例
- 租赁合同违约强制执行申请书指导
- 重力式码头工程完整施工组织设计(沉箱方案)
- (完整版)译林英语四年级下知识点及语法汇总
- (高清版)民用建筑修缮工程施工标准JGJ_T 112-2019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易错题梳理和重难提升(含答案)
- 走进高端市场郑荣禄
- 节流式压差流量计
- 一只猫的生命哲学The Zen of Cat(中英文)
- 隧道地表预注浆技术交底(共7页)
- 通信的知识--家长进课堂(课堂PPT)
- 搅拌站调度室管理制度和奖罚办法
- BD-Ⅱ安装使用说明书_博睿10-08-1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