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专题29《种树郭橐驼传》(解析版)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专题29《种树郭橐驼传》(解析版)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专题29《种树郭橐驼传》(解析版)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专题29《种树郭橐驼传》(解析版)_第4页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专题29《种树郭橐驼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挖空、知识梳理与过关训练专题29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答案】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高起)然伏行,有类(像)橐驼者,故乡人号(起外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确实)当(恰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以……为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迎接)养(用、使)。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高大)茂,早实(结果实)以蕃(多)。他植者虽窥伺(暗中观察)效慕(仿效),莫(没有人)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繁殖)也,能顺木之天(天性,指自然生长规律),以致(使达到)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性质、方法),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已经)然(这样)已(完),勿动勿虑(惦记),去不复顾(照看)。其莳(栽种)也若子,其置(放下)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拳曲,伸展不开)而土易(换),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宠爱),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爪,指甲,用作动词,用指甲抠掐。)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背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治),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统治、治理)人(民)者好烦(繁多)其令,若甚怜(怜爱)焉,而卒(到头来,最终)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勉励)尔植,督(督促)尔获,早缫而(你们的)绪,早织而缕,字(养育)而幼孩,遂(成、养好)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中断)飧(晚饭)饔(早饭)以劳(慰劳)吏者,且不得暇(空闲时间),又何以蕃(使繁盛)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困苦)且怠(疲倦)。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一、通假字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而,通”尔”,你们。】二、古今异义1、故乡人号之“驼”【故乡(古义,两个词,所以乡里;今义,指家乡。)】2、既然已【既然(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3、去不复顾【去(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4、不抑耗其实而已【其实(古义,两个词,其,它们,实,结果实(名作动);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5、若不过焉则不及【不过(古义,不是过多;今义,连词,表转折,只是。)】6、其实害之【其实(古义,两个词,其,这,实,实际上;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7、字而幼孩【字(古义,抚育;今义,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8、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小人(古义,地位低下的人,指老百姓;今义,人格卑下的人)】9、故病且怠【病(古义,困苦;今义,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10、得养人术【养人(古义,治理百姓;今义,养活别人)】三、一词多义1、虽(1)虽窥伺效慕(即使)(2)虽曰爱之(虽然)2、故(1)其土欲故(旧,这里是原来的土)(2)故不我若也(所以)3、实(1)早实以蕃;不抑耗其实而已(结果实,名作动)(2)其实害之(实际)4、若(1)其置也若弃(像)(2)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3)故不我若也(比得上,赶得上)(4)若,作代词用,是“你、你的”的意思。如《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5、长(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生长)(2)见长人者好烦其令(长,又是官名,古代大县长官叫“令”,小县长官叫“长”,名词用为动词,治理)6、病(1)病瘘(患,患……病,名作动)(2)故病且怠(困苦)7、而(1)鸣鼓而聚之(表承接)(2)字而幼孩(通“尔”,你们的)(3)旦视而暮抚(表并列,又)(4)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顺接,可译“于是”)8、然(1)隆然伏行(……的样子)(2)既然已(这样)(3)然吾居乡(然而)9、以(1)早实以蕃(而且,表递进)(2)以致其性焉尔;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来,表目的)(3)而木之性日以离矣(地,表修饰)(4)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把)(5)而卒以祸(因为)(6)又何以蕃吾生(用)10、且(1)无不活,且硕茂(而且)(2)吾小人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尚且)(3)故病且怠(又)11、则(1)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那么)(2)他植者则不然;则又爱之太恩(却)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1)病瘘(病:患,患……病)(2)名我固当(名:称呼)(3)早实以蕃(实:结果实)(4)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用爪抓,掐)(5)移之官理可乎(官:做官)(6)见长人者(长:治理)(7)而卒以祸(祸:受到祸害)(8)传其事以为官戒(传:作传)2、名词活用作状语(1)旦视而暮抚(旦,在早上;暮,在晚上)(2)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日:一天天)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寿:活得长久)(2)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全:保全)4、使动用法(1)以致其性焉尔(致:使……达到)(2)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使……硕大茂盛)(3)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使……结果早;蕃,使……结果多)(4)鸣鼓而聚之(鸣,使……发出响声;敲响。聚,使……聚集。)(5)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繁衍生息;安,使……安定。)5、意动用法驼业种树。(业:以……为职业)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官理,非吾业也【“……也”,表示判断】2、倒装句(1)宾语前置①不知始何名【名何:叫什么】②故不我若也【若我:如我】③吾又何能为哉【能为何:能够做什么】④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以何:凭什么】(2)定语后置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富豪人家】3、省略句①苟有能反(于)是者②然吾居(于)乡③而卒以(之)祸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不抑耗其实而已 B.他植者虽窥伺效慕C.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D.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古今异义词做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学习过程注意识记,解题注意调动知识积累、结合句意辨识。A项其实:古义为“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B项,窥伺:古义,今义都是“暗中观察”的意思;C项,小人:古义为“小民,地位低下的人,平民百姓”;今义与“君子”相对,指人格卑鄙的人;D项,以为:古义为“把……作为”;今义表示认为。故选B。【点睛】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平时注意多积累。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始:当初,原来B.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孳:滋长、繁殖C.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密:结实D.勖尔植,督尔获

勖:督促【答案】D【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感以加深理解记忆。D项,句意为: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勖:勉励。故选D。【点睛】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一定要以熟悉课本为前提。课本的注释要认真看,课后的练习要认真做。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积累词语,并能举一反三,灵活理解,从而提高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3.对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名我固当,②旦视而暮抚﹒③早实以蕃,④其筑欲密⑤非有能硕茂之也,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⑦爪其肤以验其生枯⑧而木之性日以离矣⑨见长人者好烦其令A.①③④⑦/②⑧/⑤⑥⑨ 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 D.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①③④⑦均为名词作动词;②⑧均为名词作状语;⑤⑥⑨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故选A。【点睛】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3、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4、数词的使动用法。4.下列与“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孽也“中“且”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且不得暇C.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这道题重点考查文言虚词“且”的用法。“且”在文言文中有如下意义和用法:①副词,将要;将近。②副词,暂且;姑且。③副词,尚;尚且。④连词,又;一边……一边。表示并列关系。⑤连词,而且;况且;并且。表示递进关系。⑥连词,即使;即或。表示假设关系、让步关系。⑦连词,或者;还是。表示选择关系。本题,C项,该项与题干中“且”均为“而且”义,表递进。A项,副词,将近;B项,副词,尚且;D项,副词,尚且。故选C。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故乡人号之“驼” B.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C.不抑耗其实而已 D.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故乡,古义:所以乡里(的人);今义: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老家。C项,其实,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副词,承接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D项,小人,古义:小民;今义:指人格卑鄙的人。故选B。【点睛】古今异义的变化: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一、词义扩大。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二、词义缩小。如,“金就砺则利”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三、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四、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五、名称说法改变。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现在已改用“眼睛”一词。六、词义弱化。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七、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八、褒贬有变。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6.下列加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郭橐驼(tuó)

病瘘(lòu)

名我固当(dàng)B.早实以蕃(fán)

移徙(xǐ)

使木寿且孳(zī)C.其莳也若子(shì)

硕茂(shuò)

长人者(zhǎng)D.早缫而绪(sāo)

勖尔植(mào)

辍飧饔以劳吏(yōng)【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汉字字音的能力。要想准确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对汉字的构成有所了解,如汉字中百分之八十以上属于形声字,故考生可以结合汉字的字形结构来判断读音,还可以结合汉字的字义来辨析读音。D项,“勖尔植”的“勖”应读xù,意思是“勉励”。故选D。7.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培,即培土,也叫壅土。为保护植物在其根基部分垒土,有防止植物倒伏,促进植物根部发育等作用。B.缫,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缫丝是制丝的一个主要工序,传说黄帝之妻嫘祖是养蚕缫丝的创始人。C.鸣鼓,指公开宣布罪状,加以声讨。例如屈原《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就是此意。D.飧饔,晚餐和早餐。周朝时亦是招待宾客的两种礼宴,“飧,客始至之礼;饔,即将币之礼。”(郑玄注)【答案】C【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屈原《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就是此意”错误,屈原这句话的意思是“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这里的“鸣鼓”意思是“击鼓”,表示进军的意思。故选C。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橐驼种树经验的一组是()①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②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③不害其长④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⑥促尔耕,勖尔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③④⑥【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筛选的依据,如本题“全部表明郭橐驼种树经验的一组”,然后排除与“郭橐驼种树经验”无关的句子,这样就可以选出答案。①说其他种植者效仿却不得要领,⑤说其他种植者的错误做法,⑥说官吏对老百姓的做法。这三项都与郭橐驼种树经验无关。故选B。9.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孳:滋长、繁殖。B.根拳而土易

易:更换。C.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烦:厌烦。D.字而幼孩

字:养育。【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实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分析用法和意义。C项,“见长人者好烦其令”意思是“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烦”,形容词作动词,为使动用法,意思是“使……繁多”。故选C。10.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有类橐驼者

类:似,像B.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效慕:效仿羡慕C.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天:天性D.故病且怠

病:患病【答案】D【详解】试题分析:病:穷困。二、情景默写11.种树郭橐驼传(1)《种树郭橐驼传》中写人们之所以称呼传主为“郭橐驼”,是因为他“,,”。(2)《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总结他种树成功原因的句子是“,。”(3)《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郭橐驼种树时的态度的句子是“”,写他种完树后的态度的句子是“”。(4)《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其他种树人“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的表现除了“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之外,还有“,”。(5)《种树郭橐驼传》中,描写俗吏烦令扰民的神情动作是“,”,将纷纷扰扰,鸡犬不宁,百姓疲于奔命的情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6)《种树郭橐驼传》中直接点明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是:“。”【答案】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传其事以为官戒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偻、隆、伏、致、莳、置、枯、疏密、聚、召、戒。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用最后一句“”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2)《种树郭橐驼传》中,柳宗元借郭橐驼之口讲述了种树之道“,”。(3)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提到自己种树的四点秘诀时说道,除了要让树根得到充分的舒展以外,还要做到:“,,”。【答案】传其事以为官戒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戒;(2)致;(3)培,筑。三、文言文阅读(2023春·山东聊城·高二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天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孤癖之隐明告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技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龚自珍《病梅馆记》,有删改)文本二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摘编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注:①清朝末年,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面八股取士,一面大兴文字狱,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B.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C.有以文人画土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D.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力,智慧和力量。《六国论》“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中“智力”一词与此处含义相同。B.其实,它结果实。《石钟山记》“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中的“其实”一词与此处含义不同。C.鸡豚,鸡和猪,古时农家所养禽畜。《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的“鸡豚”一词与此处含义不同。D.飧饔,饔指早饭,飧指晚饭,《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中的“飧”一词与此处含义相同。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运用排比手法,写出文人画士的畸形审美观,揭露了病梅产生的社会原因和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真实面目。B.文本二采用类比法指明了“养树”与“养人”的相似性,大量短句的使用既富有节奏感,也表现了百姓对官府的不满。C.《病梅馆记》是一篇托物言志散文,以梅议政,借治疗病梅表达自己解放天性、改革社会的愿望和决心。D.《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讽刺寓言,篇幅虽小但是寓意深刻,作者犀利直白地批评了官吏烦政扰民的行为。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2)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17.请简要梳理文本二第一段的论述思路。【答案】13.B14.D15.D16.(1)文人画家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种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2)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做官的喜欢多发政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的样子,但到头来却因此害了他们。17.先总说种树原则“顺木之天”,再细说种树方法,然后和他植者进行对比指出他植者不如自己的原因,最后表明种植技术并不高深。【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隐藏在心中的特别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摧折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大价钱,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是“明告”的状语,状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C;“遏其生气”与“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结构一致,“遏其生气”后也应断开,排除D。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又不是那些忙于赚钱的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可以说是智慧和力量(变得)势孤力弱、处境危急,战败而亡国,实在是不得已。B.正确。它结果实;它(石钟山命名)的真实情况。句意: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结果实罢了/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它(石钟山命名)的真实情况。C.正确。鸡和猪;鸡肉,猪肉,代指菜肴。句意: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盛。D.错误。“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中的“飧”指饭食。句意: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D.“作者犀利直白地批评了官吏烦政扰民的行为”错误,此文作者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委婉地批评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行为,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知”,明白;“明诏大号”,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绳”,约束。(2)“长人者”,做官的;“烦”,多发;“祸”,害。17.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由原文“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可知,先总说种树原则“顺木之天”;由原文“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可知,再细说种树方法;由原文“他植者则不然……故不我若也”可知,然后和他植者进行对比指出他植者不如自己的原因;由原文“吾又何能为哉!”可知,最后表明种植技术并不高深。参考译文:文本一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有人说:“梅凭着弯曲的姿态被认为是美丽的,笔直了就没有风姿;凭着枝干倾斜被认为是美丽的,端正了就没有景致;凭着枝叶稀疏被认为是美丽的,茂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就如此。文人画家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种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能让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枝干,除去繁密的枝条,锄掉端正的枝条,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态作为职业来谋求钱财。梅的枝干的倾斜、枝叶的疏朗、枝干的弯曲,又不是那些忙于赚钱的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隐藏在心中的特别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摧折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大价钱,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文人画家造成的祸害严重到这个地步啊!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梅,没有一盆完好的。我为它们流了好几天泪之后,于是发警要治疗它们:我放开它们,使它们顺其自然生长,毁掉那些花盆,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棕绳的束缚;把五年作为期限,一定使它们恢复,使它们完好。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心甘情愿受到辱骂,开设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唉!怎么能让我有多一些空闲时间,又有多一些空闲的田地,来广泛购存南京、杭州、苏州的病态的梅树,竭尽我毕生的时间来治疗病梅呢!文本二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头看。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结果实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做官的喜欢多发政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的样子,但到头来却因此害了他们。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2023春·广东茂名·高二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周忱,字恂如,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忱有经世才,浮沉郎署二十年,人无知者,独夏原吉奇之。洪熙改元,稍迁越府长史。宣德初,有荐为郡守者。原吉曰:“此常调也,安足尽周君?”永乐五年九月,帝以天下财赋多不理,而江南为甚,思得才力重臣往厘之。乃用大学士杨荣荐,迁忱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始至,召父老问逋税故。皆言豪户不肯加耗①,并征之细民,民贫逃亡,而税额益缺。忱乃创为平米法,令出耗必均。又请敕工部颁铁斛,下诸县准式,革粮长之大入小出者。忱见诸县收粮无团局,粮长即家贮之,曰:“此致逋之由也。”遂令诸县于水次置囤,囤设粮头、囤户各一人,名“辖收”。至六七万石以上,始立粮长一人总之,名“总收”。民持帖赴囤,官为监纳,粮长但奉期会而已。忱素乐易。先是,大理卿胡㮣为巡抚,用法严。忱一切治以简易,告许者辄不省。或面讦忱:“公不及胡公。”忱笑曰:“胡卿敕旨在祛除民害朝廷命我但云安抚军民。委寄正不同耳。”既久任江南,与吏民相习若家人父子。每行村落,屏去驺从,与农夫饷妇相对,从容问所疾苦,为之商略处置。其驭下也,虽卑官冗吏,悉开心访纳。遇长吏有能,则推心与咨画,务尽其长,故事无不举。忱既被劾,帝命李敏代之,救无轻易忱法。然自是户部括所积余米为公赋,储备萧然。其后吴大饥,道殣相望,课逋如故矣。民益思忱不已,即生祠处处祀之。景泰四年十月卒。谥文襄。(节选自《明史·周忱传》)【注】①加耗:古代在租税正额以外加收的损耗费。(乙)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18.甲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胡卿敕旨在祛除民害朝廷命我但云安抚军民1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迁,指逐渐提升,与《苏武传》“稍迁至移中厩监”中的“稍迁”意思相同。B.逋税,指拖欠租税,其中“逋”与《陈情表》“责臣逋慢”中的“逋”意思相近。C.故事,意为旧例,与《六国论》“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的“故事”意思相同。D.生祠,指给还活着的人立祠奉祀,其目的是表示内心的感戴和钦敬之意。20.下列对甲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德初年,有人推荐周忱担任郡守,夏原吉说“此常调也,安足尽周君”,这从侧面表现了周忱恃才傲物、不满足于担任郡守一职。B.在升任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期间,周忱创行平米法,命令均摊交纳耗米,既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压力,也保证了朝廷在当地的税额有所增加。C.周忱时常在村落中巡行,不带骑马的随从,跟农夫、农妇面对面交谈,了解民间疾苦,为百姓谋划处理问题。D.周忱被弹劾后,皇上命李敏取代他,敕令李敏不要轻易更改周忱的制度。但从此以后户部将所积存的余米收为公家赋税,储备粮食萧然无存。21.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皆言豪户不肯加耗,并征之细民,民贫逃亡,而税额益缺。(2)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22.周忱为了解决“诸县收粮无团局,粮长即家贮之”的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以便民?请简要概括。【答案】18.胡卿敕旨/在祛除民害/朝廷命我/但云安抚军民19.C20.A21.(1)(他们)都说豪富大户不肯加交损耗费,(官府)只好一并向百姓征收,百姓因为贫困只好逃亡,导致税额更加不足。(2)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但百姓最终因此受到祸害。22.①在河边置囤。②让粮长仅负责按期汇总粮食。③明确百姓交粮的流程。【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胡卿奉救令,责任在于祛除民害;朝廷委任我,只说要安抚军民。“胡卿敕旨”语意完整,“敕旨”为一个词,为“帝王的诏旨”之意,其后断开;“朝廷命我”中,“朝廷”为句子主语,前边应断开;同时,“我”做“命”的宾语,其后断开。综上,应断句为“胡卿敕旨/在祛除民害/朝廷命我/但云安抚军民”。1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他逐渐升为越王府长史。/并逐渐被提升为掌管皇帝鞍马鹰犬射猎工具的官。B.正确。句意:便召父老来问拖欠税粮的原因。/责备我怠慢不敬。C.“意思相同”错。“故事”,因此,事情……/旧事。句意:所以事情没有不能完成的。/屈尊而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事。D.正确。故选C。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表现了周忱恃才傲物、不满足于担任郡守一职”错误。夏原吉说:“这不过是正常调迁,怎能尽周君的才能?”这是从侧面表现周忱具有超强的才能,意思是郡守一职不足以令周忱发挥其才能。故选A。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耗”,损耗费;“细民”,百姓;“益”,更加。(2)“长人者”,官吏;“怜”,怜爱;“卒”,最终。2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由“遂令诸县于水次置囤”可得出:在河边置囤。由“至六七万石以上,始立粮长一人总之,名‘总收’”可得出:让粮长仅负责按期汇总粮食。由“民持帖赴囤,官为监纳,粮长但奉期会而已”可得出:明确百姓交粮的流程。参考译文:(甲)周忱,字恂如,是江西吉水人,明成祖永乐二年进士。周忱有经世之才,在郎署沉浮了二十年,人们都不了解他,只有夏原吉认为他非同寻常。洪熙改元后,他逐渐升为越王府长史。宣德初年,有人推荐他为郡守。夏原吉说:“这不过是正常调迁,怎能尽周君之才?”永乐五年九月,皇上因天下的财赋大多得不到治理,而江南最为严重,便想要找到有才干的重臣前往治理。于是采纳大学士杨荣的举荐,提拔周忱为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各府,总管监督当地的赋税粮食。他刚到时,便召父老来问拖欠税粮的原因。(他们)都说豪富大户不肯加交损耗费,(官府)只好一并向百姓征收,百姓因为贫困只好逃亡,导致税额更加不足。周忱于是创行平米法,命令均摊交纳耗米。他又请皇上敕令工部颁给铁斛,交给各县作为标准样式,将搞大入小出的粮长革除。周忱见各县收粮没有团局,粮长就在其家中贮存(的情况),便说:“这是导致拖欠税粮的原因。”便令各县在水边设圈,每囤设粮头、图户各一人,称为“辖收”。到有六七万石以上,才设粮长一人总管,称为“总收”。人民持帖到囤交粮,官员监督他们交纳,粮长只是照日期汇总而已。周忱一向追求简易。在此之前,大理寺卿胡㮣担任巡抚,用法严厉。周忱一切都力求简易,对来告发的人,他常常不理会。有人当面攻击他:“您不如胡公。”周忱笑道:“胡卿奉救令,责任在于祛除民害;朝廷委任我,只说要安抚军民。朝廷委任付托的政事不同而已。”他长时间在江南一带担任长官,跟当地官吏百姓彼此熟悉,就像家人父子一样。周忱时常在村落中巡行,不带骑马的随从,跟农夫、农妇面对面交谈,态度平和地询问他们的疾苦,给他们谋划处理问题他统制部下,即使是低级闲杂的官吏,也都坦诚地询问,采纳他们的意见。遇到有才能的官员,他就推心置腹同他们商量筹划,务必用尽他们的长处,所以事情没有不能完成的。周忱被弹劾后,皇上命李敏取代他,敕令他不要轻易更改周忧的制度。但从此以后户部将所积存的余米收为公家赋税,储备粮食萧然无存。后来吴地发生严重饥荒,百姓道死相望,租税又依旧拖欠了。人们更加对周忱怀念不已,到处建生祠祭祀他。景泰四年十月,周忧去世。谥号文襄。(乙)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但百姓最终因此受到祸害。(每天)从早到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敲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因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2023春·山东淄博·高二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孽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飱餮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材料二:赵襄王学御于王良,俄而与良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节选自《韩非子·喻老》)23.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添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凡御之A所贵B马体C安于车D人心E调于马F而后G可以进速H致远24.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指使达到,与《屈原列传》“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中的“致”词义不相同。B.缫而绪,指煮茧抽丝。“缫”是抽丝的重要工序,指把蚕茧浸在热水中抽出蚕丝。C.飱餮,指吃饭。其中“飧”指晚饭,“餮”指早饭。从造字法看,两字均为会意字。D.先,作动词,指跑在前面,与《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先”词义不同。2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一段写出了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之处,批评了“他植者”违反树木天性的做法。B.材料一第二段中所描绘的那些官吏扰民的行为与第一段中不善植树者的行为在本质上有相似性。C.材料一第三段作者以问者之口表达出“得养人术”的欣喜,以“传其事以为官戒”表明写作意图。D.材料二中,王良认为赵襄王多次比赛都失利,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对手身上。26.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2)赵襄王学御于王良,俄而与良逐,三易马而三后。27.清人朱一新在《无邪堂答问》中说:“古文参以排偶,其气乃厚。”请结合材料一相关语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23.BDF24.D25.D26.(1)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2)赵襄王向善于驾车的人王良学习驾车,学习不久之后就与他进行比赛,赵襄王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27.“排偶”指整句。材料一总体上属于古文,但作者也在其中间杂一些整齐句子,能起到反复强调、鲜明对比的作用,还能以连续的短句让读者自然感到弊政对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