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茨榆坨初中八年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刘颖审核人王海风使用人总编号11,12
班级学生姓名组另U使用时间
课题小石潭记课型新授课课时2
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的翻译,疏通文意,初步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3、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之磅礴,水之灵动,使人迷醉。山水之美,
知识链接自然的折光,更是心灵世界的折光。置身于优美的山水之中,看山山有情,赏水水学生倾听感
导入新课有意。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觅得了一处这样的清幽之境。让我们随他一起走进悟
《小石潭记》,看文章描绘了哪些优美的景物,看作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自主学习
1、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
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
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
预习
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卜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
自主学习名的《永州八记》。独学
合作探究《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对学
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
组学
志的悲愤。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也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
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3、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憎惟()M()竹清冽
()为低()为屿()为串()窜()
忽零()互寂攀()
幽邃()
补充生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语解释;
篁竹:清冽:
斑:屿:
堪: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可百许头: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犬牙差互: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清:隶而从者:
5、读课文,疏通文意。
(1)古今异义:
去:(古)(今)
怡然:(古)(今)
小生:(古)(今)
(2)一词多义:
以:a.全石以为底()b.卷石底以出()c.以其境过清()
为:a.全石以为底()b.为垠,为屿,为堪,为岩()
清: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b.以其境过清()
差:a.参差披拂()b.其岸势犬牙差互()
(3)翻译句子: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2、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3、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4、作者用什么方法写鱼和潭水?
教
师
视
巡
指
发
导
现
,
在
各
组
的
6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存
确
问
题
定
,
示
的
前
为什么?板
展
容
内
7赏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全文有何作用?
9.文章开头写“心乐之”,结尾又写“悄怆幽邃”,前乐后忧怎样理解?
10.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11.“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有什么作用?
1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13.作者在描写小石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
辞方法?
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学生板前展
示教师倾听
点拨
达标检测
原文填空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测
(5)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表现小石潭的石头千奇百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用精妙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描绘了小石潭清幽美妙的景色,抒
小结发了作者被贬失意的孤寂凄凉的心情。师生小结
小石潭优美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写一篇介绍小石潭的导游
词。
课后提升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茨榆坨初中八年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赵东侠审核人王海风使用人总编号13,14
班级学生姓名组另I使用时间
课题记承天寺夜游课型新授课课时2
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教学目标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诵读、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知识链接一、元丰二年,苏轼因和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后预习
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元丰六年,其独学
友张怀民也被贬黄州,居于承天寺。《记承天寺夜游》就写于这个时对学
导入新课期。群学
二、【作者简介】合作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
探究
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
分工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苏轼是著
展示
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
质疑
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
自主学习自测
影响。
三、1.请学生做示范朗读,同学要注意听准字音,听准节奏,体会感情。
合作探究
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节奏和情感。
3.学生自读课文。
展示交流
四、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
精讲点拨
五、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把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无法理解的字、
词、句提出来,在堂上共同解决。
六、分析研讨课文。
1.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2.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3.作者所描写的夜景有什么特点?(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达标检测
1、以抢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掌握程度。
抢答题①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并说说该句的意思。
⑴月色入广
⑵欣然
⑶畲无与为乐者
⑷学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⑸相与步于中庭
⑹庭下如积水申明
⑺水中藻、存零帙
⑻年竹柏影也
⑼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互
抢答题②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
(2)庭下如积水空明
(3)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下无砸的一项()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
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
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
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
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
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
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
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
静雅致的感觉。
4、写出下列病句的修改意见。
(1)通过承天寺的游览,使我了解了苏轼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情况。
(2)皎洁的月亮从天空倾泻下来,让大地银白一片。
5、写出和月有关的诗句,有多少写多少。
6、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请仿照“他是一轮明月,大公无私地播洒光明”的句式,按要求填
空:
(1)他是一条河流,o
(2)他是,无所畏惧地搏击长空。
(3)他是,。
8、这篇文章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态。你怎
么看待这种心态?
9、默写课文。
苏轼虽遭“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
小结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坦师生小结
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
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皎洁
竹柏——藻昔交横空灵
课后提升抒情:赏月的欣喜课后作业
贬谪的落寞潇洒
自我排遣的达观达观
教学反思
茨榆坨初中八年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佟娟审核人王海风使用人总编号15、16
班级学生姓名组另U使用时间
课题《游恒山记》课型自读课课时2
1.掌握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记游顺序,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游记散文的阅读理解能
教学目标
力,体会本文条理分明的游记特点。
3.学习作者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1.文章是按游踪的顺序组织材料的,移步换景是写作上的突出特色。引导学生在
阅读中,根据作者的游踪把握文章的材料。
2.文章中的方位词语使用得准确恰当,在教学中应该引起注意。
教学重点
3.文章中有几处生动的比喻,如“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先从
顶上望松柏葱青,如蒜叶草茎,至此则合抱参天,虎风口之松柏,不啻百倍
之也”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其表达效果。
1、本文生字较多,文句较拗口,会给学生带来理解方面的困难,因此要让学生
教学难点
学会生字,熟悉课文。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回
忆历史,从介
绍徐霞客导
入新课。
作者简介:
徐霞客(1587〜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明代杰出的地理
学家、旅行家。生活于明末官僚政治极其腐败、社会矛盾极其尖
锐的时代。他少年好学,喜读奇书,博览古今史籍、山经地志,为
人清廉刚正。二十二岁起毅然抛开功名利禄,弃科举业,受母鼓
励,不避风餐露宿之苦,不怕葬身丘壑之险,遍游华北、华东、华
南、西南山水,考察自然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动物、风俗习惯、
经济状况等,前后三十余年,以在祖国壮丽的山川中寻幽览胜为
知识链接
毕生乐事,他游遍中国的名山大川,同时还以日记的形式,把各地
导入新课
的地质、水源、物产、民情及山川景胜都——详记下来。三次遇
盗,四次断粮,而志不变,气不馁,写游记不辍。崇祯十三年(1640
年)病倒于云南丽江,被人护送回乡。次年卒于江阴。一生钟情神
州山水,探析天地奥秘,游迹遍及今天的19个省、市、自治区。
《徐霞客游记》,为明代地理学的重要著作。游记内有16卷60
余万字,包涵了地质、地貌、河道、文化、历史、民俗等内容。这
部书不但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被誉为
“千古奇书”。
朗读课文:
1、掌握字的读音以及停顿:
风翳净尽()无攀跻劳()虬松()
自学
萦回()杰坊()宫廨()
朔()方虎门()穹碑()间道()攀蹑()
槎枳2()连袂()不啻()
2、对文中较难读好的二、三小段,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3、全班齐读全文,思考文中各小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由四段文字构成。描述了登临恒山的过程以及
所见。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第一段:开始登山,交代了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组学,理清文
章的脉络。
第二段:攀登的过程。
文章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详细描述了攀
登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第三段:登顶后远眺所见景物。
作者从四个方位,描写了在顶峰所见到的
景观。
第四段:从西峰下山到飞石窟的情况。
1、再次阅读课文,划出作者登山所经过的地方。
合作交流,从
而掌握游记
2、细读文章第三段,说出作者的观察角度,写景顺序。的写法。
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
解释下列词语:
面东而上:面,
有虬松离立道旁:虫L,离立,
松影筛阴:筛,
于是石路萦回:萦回,于是:
有杰坊日:杰,
坊右东向拾级而上:拾,
上负绝壁:负,
穹碑森立:穹,
掌握下列词
倚而室之:室,语。
策杖登岳:策,
达标检测
无攀跻劳:跻,
余时欲跻危崖:危,
若比肩联袂下扼沙漠者:比,袂,
又一里,则土石皆赤:赤,
风翳净尽:净,
攀践辄断折:辄,
余益鼓勇上:益,
未几,果得径:未几,
不啻百倍之也:不啻,
文章主题:
小结
文章描写了作者游恒山登顶的经过,一步一景,移步换景。
表现了他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踏勘的实践精神。
特殊句式拓展文言文
知识。
A.判断句:即飞石窟也。“……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加上
“即”,加强
语气。
B.宾语前置
课后提升例句:虎风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宾语“虎风口之松柏”
前置。
译文:比虎风口的松柏大不止百倍啊。
C.状语后置
例句:有一人飘摇于上。状语“于上”后置。
译文:有一个人在上面飘摇。
教学反思
茨榆坨初中八年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佟娟审核人王海风使用人总编号17、18
班级学生姓名组别使用时间
课题《满井游记》课型自读课课时2
1.体会作者郊游时欢快的心情,领会作者文中所充溢的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
情感。
教学目标
2.进一步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和的文言句式。
3.学习本文层次分明、准确生动地描绘景物的方法,学习本文生动贴切的比喻。
教学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的细致的观察生活和准确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同学们,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激发情趣
潭;与苏轼相伴,欣赏了“积水空明,藻苻交横”的承天寺夜景;在
知识链接徐霞客的指引下,登游了极其险峻难攀的恒山。今天,春暖花开的
导入新课好日子,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
好看的景致,走,我们也随袁宏道踏青去!
1、作者简介
作者袁宏道(1568〜1610年),明代文学家。号石公,公安(现
在属湖北省)人。万历二十年进士。他与兄宗道、弟兄中道合称‘'三
袁”,世称“公安派”。明末散文家张岱说:“古人记山水,太上郦道
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读全文,注音:
蹇()倩()髻()鬟()泱()
独学
乍()澈()磺()曝()呷()
4、请学生有感情朗读。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
初步体会作者的心情。
5、同桌合作,利用课文注解疏通全文大意。同时圈画疑难词句,
并向老师提出质疑。
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词语:
冻风时作:作,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每冒风驰行:驰行,
未百步辄返:辄,
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廿二日天稍和:和,
土膏微润:土膏,膏,
对学
于时冰皮始解:于时,
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夫不能以游堕事:堕事,堕,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潇然,
而此地适与余近:适,
恶能无纪:恶,
第二段的写景顺序是什么?
第三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
1.下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茗ming糟lei髻鬟jihuan汗出陕背jia
B.偕ji©膏gdo娟然juin飞砂走砾shud
C.蹇jiin嵋hui倩女qian脱笼之鹄hii
D.呷xia廿nian明媚mei羽鳞鬣1论
2.下面没有借代修辞的一项是()
A.呷浪之鳞
B.但偻提携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D.若脱笼之鹄
达标检测
3.下列句子中“为”字读“w3i”音的是()。
A.故为之说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山峦为晴雪所洗
D.自余为修人
4()()()并称“三袁”,称为“()
派”。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而”的用法。
①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清新的笔调,历历如画地描写了
小结
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表达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和喜爱郊游的
愿望。
分析本文的比喻句:
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
是以人比物,有的县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
1.若脱笼之鹄一一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非常形象地写出了作
者春游的欢快的心情。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一一以物比物。作者由
春风泛起河里的层层“鳞浪”,很自然地联想到新打开的一面亮晶晶
课后提升
的镜子,准确地写出了春时河水“清澈”的特点。波光与镜光都给人
以冷的感觉,“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又极为贴切地写出了早春水冷的
特点。极为准确地描写了二月春水特有的形态、颜色和温度。
3.如倩女之殖而髻鬟之始掠也一一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山峦
被融化的积雪洗得干干净净,就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洗过髻鬟
一样。这个比喻不仅写出积雪消融,山峦转翠,青山显得格外清新,
分外娇艳的特点,同时还极富美感,
教学反思
茨榆坨初中八年语文导学案
主
备昌洪琐审核人王海风使用人总编号19,20
人
班
学生姓名组另U使用时间
级
课
诗词五首课型新授课课时
题
教
1.掌握本诗正确的读法,在反复诵读中熟悉诗文,了解诗中所叙写的内容。
学
2.积累文言语汇一文言诗词与虚词
目
3.联系诗人身世处境,揣摩诗歌语言,结合诗意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标
教
学
重进行朗读训练,品味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点
教
学
难进行朗读训练,品味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点
教
学学法
教学内容
环指导
节
一、检查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导入
田园诗,就像一颗颗大大小小的星星,汇集在唐诗的灿烂星河里,熠熠生辉。今天我们一同走
近盛唐田园诗人孟浩然,走进他的代表作《过故人庄》。
三、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年),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代表作《过故人庄》,有《孟浩然集》。。其诗风格平易清淡自然,有超妙之趣。这首诗写作者受朋
友五邀,到乡村做客的事,表现了朋友间亲切的感情。
四、多形式朗读诗歌自测
1.朗读诗歌。自练
2.结合注解粗通大意,落实有关字词含义。
合作探究: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还有优美的田园风光,淳朴的民风也让他想再来,
从而表现了朋友们真挚的友情。
《游山西村》
一、导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南宋诗人陆游的名句,语出《游山西村》。山西村到底是怎
样一番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呢?现在我们一同走进山西村。
知二、作者简介
识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
链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著书了。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
接志。
导《渔家傲》《浣溪沙》
入一、检查《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的背诵情况
新二、导入
课《岳阳楼记》中体现作者政治理想与抱负的句子是什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们看到了范仲淹的拳拳爱国之心。
三、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郴州(陕西彬
县),后迁居平江(江苏吴县)。
(三)分析诗歌内容:
1.第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
展
你感受到了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
示交流
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交展示
总结:起势突兀,好像与游览无关,须读到最后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所在。上句是抑,言酒不甚
流
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盛。
精
2.第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
讲
处。)
点
“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
拨
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
这个村子美不美?如何体现的?(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达
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领会诗的思想感情。
检
测
《浣溪沙》是苏轼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黄州期间所作。词的上阕写景,同时也烘托了自己被
贬黄州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暮雨萧萧,子规哀鸣,均是实写。从苏轼一生坎坷经历来看,他
小是一位“奋厉有当世志”(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的人物。他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
结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重来吗?于是下阕转入抒怀,集中表现了他虽处困境,仍力求振
作精神,即景抒慨,感悟人生哲理。千百年来,这首词像他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一样,不知给了多
少身受挫折的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行的信心,就是在今天,读了也让人备受鼓舞。
课布置作业:
后1.背诵这五首诗.
提2.请同学们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诗歌内容改写成一个场面描写,注意用语言、动作、神态、肖像
升等描写方法,让人物形象突出。
教
学
反
思
茨榆坨初中八年语文导学案
主
备昌洪琐审核人王海风使用人总编号21,22
人
班
学生姓名组另U使用时间
级
课
诗词五首课型新授课课时
题
教
掌握本诗正确的读法,在反复诵读中熟悉诗文,了解诗中所叙写的内容。
学1.
2.积累文言语汇一文言诗词与虚词
目
3.联系诗人身世处境,揣摩诗歌语言,结合诗意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标
教
学
重进行朗读训练,品味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点
教
学
难进行朗读训练,品味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点
教
学学法
教学内容
环指导
节
一、检查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导入
田园诗,就像一颗颗大大小小的星星,汇集在唐诗的灿烂星河里,熠熠生辉。今天我们一同走
近盛唐田园诗人孟浩然,走进他的代表作《过故人庄》。
三、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年),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代表作《过故人庄》,有《孟浩然集》其诗风格平易清淡自然,有超妙之趣。这首诗写作者受朋
友五邀,到乡村做客的事,表现了朋友间亲切的感情。
四、多形式朗读诗歌自测
1.朗读诗歌。自练
2.结合注解粗通大意,落实有关字词含义。
合作探究: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还有优美的UJ园风光,淳朴的民风也让他想再来,
从而表现了朋友们真挚的友情。
《游山西村》
一、导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南宋诗人陆游的名句,语出《游山西村》。山西村到底是怎
样一番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呢?现在我们一同走进山西村。
知二、作者简介
识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
链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著书了。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
接志。
导《渔家傲》《浣溪沙》
入一、检查《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的背诵情况
新二、导入
课《岳阳楼记》中体现作者政治理想与抱负的句子是什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们看到了范仲淹的拳拳爱国之心。
三、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郴州(陕西彬
县),后迁居平江(江苏吴县)。
(三)分析诗歌内容:
1.第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
展
你感受到了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
示交流
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交展示
总结:起势突兀,好像与游览无关,须读到最后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所在。上句是抑,言酒不甚
流
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盛。
精
2.第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
讲
处。)
点
“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
拨
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
这个村子美不美?如何体现的?(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达
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领会诗的思想感情。
检
测
《浣溪沙》是苏轼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黄州期间所作。词的上阕写景,同时也烘托了自己被
贬黄州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暮雨萧萧,子规哀鸣,均是实写。从苏轼一生坎坷经历来看,他
小是一位“奋厉有当世志”(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的人物。他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
结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重来吗?于是下阕转入抒怀,集中表现了他虽处困境,仍力求振
作精神,即景抒慨,感悟人生哲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州医科大学《汽车市场调查与预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省柳河县重点中学2025届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模拟卷(二)含答案
-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数据采集与处理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离散数学(全英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供应链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市香山中学2025届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模拟卷(八)含解析
- 山东艺术学院《园艺植物病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份2月钻探劳务分包多探头测井数据融合标准
-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美容中医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防灾科技学院《朝鲜语视听说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4月自考1504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押题及答案
- 湖南省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联考 物理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考前通关必练题库(含答案)
- 服装公司品质(质量)管理手册
-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调研地理试题(含答案)
- 办公楼弱电系统设计方案
- 黄金卷02(广州专用)-【赢在中考·黄金预测卷】2025年中考数学模拟卷(考试版)
- 2025-2030年班用帐篷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垂直管理系统事业单位招聘701人历年自考难、易点模拟试卷(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射线无损探伤合同范本
- 创意活动策划方案及执行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