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质泥岩区多滑动面牵引式滑坡处理监控量测_第1页
软质泥岩区多滑动面牵引式滑坡处理监控量测_第2页
软质泥岩区多滑动面牵引式滑坡处理监控量测_第3页
软质泥岩区多滑动面牵引式滑坡处理监控量测_第4页
软质泥岩区多滑动面牵引式滑坡处理监控量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1监控量测目的 17.2测点布置 17.3监测方法及要求 27.4监测周期与频率 47.5监测人员 47.6稳定控制标准 47.7报警制度 47.8资料整理 5六德停车区右广场S1K0+000~S1K0+330滑坡区总体以风化泥岩、泥质砂岩,上覆碎石土和粉质粘土为主,崩坡积层以基岩面为不利结构面的稳定性处于暂时稳定状态。路基开挖边坡切穿崩坡积体形成临空面后,易引发坡面滑塌。为保证该处滑坡体的稳定,设计图纸对该段边坡施工过程中采用了抗滑桩、锚索框格梁、钢锚杆网格梁、窗式护面墙、路堑墙等多种防护措施。7.1监控量测目的为防止边坡在开挖及防护一系列施工过程中失稳,出现坍塌和滑坡事故而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施工过程中应建立边坡监测系统,对施工中的地质情况,施工情况等信息进行动态监测,根据监控成果及信息,联系设计部门进行相应设计修改。监控项目如下:①深路堑段坡顶地面②边坡坡面地表位移监测(观测桩)③深层位移(测斜)④人工挖孔桩监测⑤人工巡视7.2测点布置施工过程中,在边坡的坡顶、边坡平台,以及每根桩的护壁上设置地表位移及监测点,并结合建设方的深孔布置点对整个滑坡体进行监测。图7.2-1地表测点布置图图7.2-2深孔测斜管布置图7.3监测方法及要求(1)监测方法及措施1)控制点建立与埋设在滑坡体对面山咀平坦处选择较为安全、视线良好的合适位置设置4个固定控制点标志,便于观测对面滑坡状况和控制点之间的相互检测。每隔50米设一个观测断点,每个断面的边坡平台和坡顶设置观测点。①土质边坡段深埋砼桩作为观测桩,砼桩采用预制方桩。②石质边坡段采用C20砼浇筑20×20cm的标石。③挖孔桩护壁上采用水泥钉标记。2)观测首先利用水准仪与测微器进行定位测量。然后使用具有免棱镜功能的全站仪对滑坡体局部进行1:2000地形图测绘、纵横断面、动态监测预警测量。边坡监测内容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目的地表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全站仪、光电测距仪观测地表位移、变形发展情况垂直变形监测水准仪裂缝监测标桩、直尺或裂隙计观测裂缝发展情况地下位移监测(业主委托第三方监测)斜测仪探测相对稳定地层的下岩体位移、证实和确定正在发生位移的构造物特征,确定潜在滑动面深度,判断主滑方向,定量分析评价边(滑)坡的稳定状态,评价边(滑)坡加固有效效果。必要时采用。地下水位监控人工测量观测地下水变化与降雨关系,评判边坡排水措施的有效性。必要时采用。支挡结构变形、应力斜测仪、分层沉降仪、压力盒、钢筋应力计支挡构造物岩土体的变形观测,支挡构造物与岩土体间接触压力观测。必要时采用。人工挖孔监测项目(2)监测要求①边坡人工巡视:对边坡进行巡视检查,重点检查边坡及坡顶有无裂缝产生,裂缝产生的时间、深度、连通性、水状况等的发展变化情况,巡视周期每天1次。②人工挖孔桩巡视:1)土层稳定性。现场察看挖孔桩作业范围地表有无沉陷、开裂情况,关注锁口圈周边尤其是上坡一侧堆土情况,防止地表超载导致支护结构失效,巡视周期每天1次。2)裂缝观测。裂缝观测应测定锁口圈、护壁的裂缝分布位置和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及其变化情况。对需要观测的裂缝应统一进行编号,巡视周期每天1次。3)渗漏水观察。主要观察挖孔桩护壁渗漏水情况,包括渗漏水量、水质、颜色、气味、是否伴有砂土颗粒、发生位置、发展趋势等,巡视周期每天1次。②地表位移和深层位移:地表位移和深层位移的监测周期与降水量相应,旱季和少雨季节每月观测1~2次,雨季每月观测2~3次,③监控结束:监控工作一般可在边坡加固工程完成后6个月内或当年雨季结束后三个月如无明显位移时结束,否则视具体情况定。④监控数据整理:监控数据由项目测量工程师负责整理,根据分析结果及时预测坡体变形发展动态,及时报送上级部门。高边坡监测:用于稳定性监测的位移边桩设置一般纵向每隔50-100米左右设置一个观测断面,对于一些特殊可酌情增设观测断面。7.4监测周期与频率地表监测:爆破阶段:1次/天,每次爆破后监测1次;施工阶段:3~4次/月;变形量增大和变形速率加快时:加大监测频次。人孔挖孔监测:1次/天7.5监测人员项目部成立滑坡监控量测小组,由项目副总工赵远华担任组长,为监测巡视第一责任人,由技术、安全管理人员监控量测小组成员:罗礼华、胡建林、杨超赐、齐大祥、王新宇。7.6稳定控制标准稳定性评价主要根据以下几点进行综合判断:(1)边坡最大位移速率小于2mm/d;(2)锁口圈沉降允许位移值;位移最大速率控制值:≤30mm;≤2mm/d。(3)护壁裂缝允许位移值;位移最大速率控制值:≤10mm;≤1mm/d。(4)边坡开挖停止后位移速率呈收敛趋势;(5)坡面、坡顶有无开裂,裂缝的变化趋势如何。在监测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有上述一点或几点现象时,都应引起注意,及时对各项监测内容作综合分析,并通过其他项目的监测资料相互进行对照、比较,以进一步讨论边坡的稳定性,以便及早发现安全隐患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7.7报警制度(1)安全判断标准监测预警按黄色、橙色和红色三级预警进行反馈和控制。三级预警状态判定表(2)预警响应对已发布预警的工程部位及工程周边环境,及时核实预警信息,分析预警原因,包含技术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判断风险工程的安全状态,确定具体的工程处置方案,加强监测和巡视预警部位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风险事件发生。针对“黄色预警”,应增加监测频率,加强对围护结构、建(构)筑物及周边地表沉降动态的观察。发出“橙色预警”时,除应继续加强上述监测、观察、检查外,应按要求立即响应预警,召开会议,分析预警原因,对施工方案、开挖进度、支护参数、工艺方法等做检查和完善,形成处理意见,现场处置完毕后,监测数据稳定,现场巡视确认施工处于安全状态,再进行销警。发出“红色预警”时,除了响应预警外,还应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并经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分析和认定后,改变施工程序或设计参数,必要时应立即停止开挖,进行施工处理,监测数据稳定,现场巡视确认施工处于安全状态,再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