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二)_第1页
安徽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二)_第2页
安徽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二)_第3页
安徽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二)_第4页
安徽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安徽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内蒙古、晋、陕三省区交界的黄河沿岸地区,发现了几十座龙山时代的石城聚落遗址。其中距今约4300年至3800年的石茆古城遗址,分为外城和内城,引人注目的是宏大的建筑规模、复杂的城防设施、数量庞大的精美玉器、农牧交错的地理位置。这说明()A.农牧业的产生是定居生活的前提 B.黄河流域已显现国家的初始形态C.石峁古城的形成主要服务于经济 D.部落战争频繁严重破坏社会生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石茆古城遗址已经有了宏大的建筑规模、复杂的城防设施、数量庞大的精美玉器、农牧交错的地理位置,可以从中得出古城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项正确;材料提到了农牧业,是说古城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农牧交错的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排除A项;从材料外城和内城、城防设施、玉器等来看,古城的政治和军事职能明显,排除C项;材料虽然提到复杂的城防设施可以联系当时战争状况,但根据所学知识,部落战争是服务于权贵阶层,主要目的是争夺财富和权力,材料未体现严重破坏社会生产,排除D项。故选B项。2.秦朝时期出现了很多亡国谶言(巫师或方士等制造的隐语或预言),从“亡秦者胡也”“始皇帝死而地分”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大楚兴,陈胜王”,这些亡国谶言都通过多个群体广泛传播并贯穿于秦朝整个统治时期。这些现象可用于说明,秦朝()A.社会矛盾尖锐 B.君权神授思想盛行 C.地方战争频发 D.专制主义走向没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整个秦朝时期,社会舆论和政权认同感混乱,咒秦始皇和秦朝亡国的谶言在多个群体广泛传播,可用于说明当时社会矛盾的尖锐,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君权神授思想”,排除B项;“地方战争频发”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专制主义走向没落”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3.“剑舞”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舞蹈,基本形式是执剑而舞。其最初起源于军队,后经演变,融合西域服饰、舞蹈风格,在宫廷、民间广泛流传,深受人们喜爱。杜甫诗中曾描述:“……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据此可知,剑舞的流行体现出唐代()A.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B.豪华奢靡的宫廷生活C.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D.文人雅士的艺术追求〖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剑舞的艺术形式体现出阳刚之气,剑舞的流行反映出唐代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A项正确;剑舞不仅在宫廷流行,其艺术特征也无法体现宫廷生活的豪华奢靡,排除B项;民族文化的交融是剑舞本身的艺术特征,材料突出反映的是剑舞作为一个艺术形式在唐代深受欢迎,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项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剑舞在宫廷、民间广泛流传,并非是文人雅士的专属,排除D项。故选A项。4.下图雕塑是奢香夫人(1358年—1396年),彝族恒部人,明初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摄理贵州宣慰使。她率领当地各族人民积极修建道路,设驿站,沟通了内地与西南边陲的交通,巩固了边疆政权,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奢香夫人所属彝族恒部可享受免兵役特权B.明廷在西南设置了行都指挥使司进行管理C.政府在该地修建五尺道用来改善交通条件D.贵州宣慰使一职由当地部族酋长世袭任职〖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明代(中国)。根据材料“彝族恒部人,明初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摄理贵州宣慰使”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对于云贵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贵州宣慰使一职由当地部族酋长世袭任职,D项正确;奢香夫人所属彝族恒部并不能享受免兵役特权,排除A项;根据材料“摄理贵州宣慰使。她率领当地各族人民积极修建道路,设驿站,沟通了内地与西南边陲的交通,巩固了边疆政权”可知,管理该地区的是宣慰使,而非行都指挥使司,排除B项;秦朝在该地修五尺道,排除C项。故选D项。5.1792年9月,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乾隆帝认为“天朝德威远被,万国亲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拒绝了英国使团要求。“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巨”,就是历史上有许多事件开始并不得到重视,但时过境迁之后,却深深的影响着后世。材料旨在表达()A.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失败B.满清统治集团盲目自大的优越心理C.马戛尔尼使团决定中英关系D.中国失去融入世界的机会而陷入被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目的是为了和清王朝建立经贸关系,是资本主义英国对外发展关系的产物,乾隆帝的拒绝是传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必然,中国由此失去了主动和平融入世界的机会,直到19世纪中期西方用另外一种方式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D项正确;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结果,无法体现其失败,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说明中国失去融入世界的机会,并不是说明满清统治集团有盲目自大的优越心理,排除B项;“决定”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6.如表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文件中常出现涉及西方国家的词汇。这些词汇的出现是由于()体现中国对外关系基本哲学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体现中国对西方国家的看法丑类、逆夷、夷性犬羊、夷情叵测、夷祸、狼狈为奸体现中国对西方国家政策查办、秉公办事、恩准、格外施恩、办理夷务、羁縻、驭夷体现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仰赖天恩、俯首听命、真心悔过、四夷来服、就抚A.统治阶层尚未认识到西方先进 B.中国外交仍固守传统观念C.清政府对外政策日益转向强硬 D.清王朝并未受到外界冲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丑类、逆夷、夷性犬羊”“恩准、格外施恩、办理夷务、羁縻、驭夷”“仰赖天恩、俯首听命、真心悔过、四夷来服、就抚”和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观念,视国家之间的交往为夷夏往来,缺乏近代外交观念,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部分统治阶层已经睁眼看世界,如林则徐、魏源等人,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晚清政府割地赔款,对外政策日益转向强硬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政策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B项。7.以下为20世纪初的一份“报单”(官方向民间报喜的传单)内容节选(“X”处为缺字):“贵府少爷某某,今蒙钦命;头品顶戴赏戴花翎两广总督部堂袁,X品顶戴XX学堂监督某;会同考取为学堂XX学员一名,俟毕业后给以举人出身,知日荣升禄位。”该“报单”折射出()A.大众传媒的重要性 B.维新变法的妥协性C.预备立宪的虚假性 D.社会转型的艰难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贵府少爷某某,今蒙钦命;头品顶戴赏戴花翎两广总督部堂袁,X品顶戴XX学堂监督某;会同考取为学堂XX学员一名,俟毕业后给以举人出身,知日荣升禄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份“报单”反映了当时社会在教育和官僚体系方面的转型。一方面,它显示了新式教育体制的兴起,如设立学堂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做法,这是向近代化迈进的标志。另一方面,传统的科举制度仍然存在,给予了举人出身这样的荣誉和待遇,说明新旧制度并存,社会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缓慢且充满困难的过程,D项正确;大众传媒的重要性是表面现象,没有支持其本质原因,排除A项;维新变法发生于19世纪末是中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旨“社会转型的艰难性”,而“预备立宪的虚假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D项。8.国共第一次合作初期,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担当起农民运动组织领导工作,先后开展了建立补习学校、设立合作社、组织农会、办理民团等活动,有效配合了国民大革命。这()A.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B.表明农民是国民革命的主力C.开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D.有利于唤醒农民的革命意识〖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担当起农民运动组织领导工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合作时期,这些组织农民阶级的活动,唤醒了农民的革命意识,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没有分配土地,也就无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排除A项;国民革命的主力不是农民,排除B项;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于大革命失败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项。故选D项。9.下表为中共在陕甘宁边区实施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的实施()时间内容1939年1月召开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1941年11月正式通过《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2年5月召开文艺工作者座谈会,阐明革命文艺人民服务。1942年12月开展“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大生产运动。A.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为国民大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 D.促进了“三三制”的贯彻实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材料“召开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正式通过《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阐明革命文艺为人民服务”“大生产运动”可知,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抗日根据地积极从政治、经济、文艺领域开展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这适应了抗战相持阶段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A项正确;早于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国民大革命是指1924—1927年的革命斗争,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表中信息还涉及政治、经济、文艺建设方面的内容,D项以偏概全,排除D项。故选A项。10.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增长依然高于工业制成品。到1990年,中国终于实现了从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到工业制成品的转变。2001年以来,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占出口产品总额的比重平均达到约94%。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B.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C.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 D.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20世纪80至9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在出口中的占比下降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上升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反映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明显提升,C项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实行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2020年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21世纪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11.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指出:“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这个法通过自然的命令鼓励人们履行他们的责任、又通过自己的禁令制止人们为非作歹。用人为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据此可知,西塞罗认为()A.理性使自然法具有永恒性 B.自然法符合帝国公民意愿C.罗马法应与自然法相结合 D.人定法应以自然法为准则〖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罗马共和国时期西方。据材料“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可知,西塞罗认为自然法在理性的支配下具有永恒性,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学家,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西塞罗主张罗马法应与自然法相结合,材料反映了西塞罗认为理性使自然法具有永恒性,排除C项;材料只是提到不能用人定法削弱自然法,材料没有主张人定法应以自然法为准则,排除D项。故选A项。12.据记载,当法王查理三世最终决定将塞纳河口一带地方封赐给早已盘踞该地的北欧海盗首领罗洛之时,依照礼节,罗洛本应向法王行臣服礼,但后者认为该仪式有损尊荣,因而拒绝执行,让自己的一位武士替他行臣服礼。这一现象间接说明()A.国王权力有待加强 B.封君封臣等级森严C.封臣没有臣服义务 D.当时地方割据严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封臣力量强大,不愿遵守义务,间接说明王权比较弱,需要加强,A项正确;从材料中可知封君封臣制度并不严格,排除B项;在西欧的封建制度下,封臣有臣服义务,排除C项;仅从一个事件无法体现当时地方割据严重,排除D项。故选A项。13.杰斐逊初稿谴责奴隶交易,明确承认奴隶也是人,并攻击英王,说英王侵犯了黑奴作为人本应享有的所谓的天然的自由权利,但这些话并未出现在《独立宣言》最终定稿中。出现这一变化原因是()A.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奴隶贸易 B.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意见不一C.《独立宣言》否定天赋人权观念 D.杰斐逊态度改变,赞成奴隶贸易〖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美国经济发展形态的影响,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意见不一,因此杰斐逊关于对奴隶权利的承认并未出现在《独立宣言》最终定稿中,B项正确;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奴隶贸易与工业革命有关,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独立宣言》并未否认天赋人权,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杰斐逊态度的转变,排除D项。故选B项。14.1861年俄国“二一九”法令宣布实现农民的人身自由:为保障农民的生计,农民可免费获得一块宅地,且必须从地主那里至少赎买一块份地;由于农民并没有份地的选择权,高价赎买的土地质量往往不如以前给地主耕作的土地。这些内容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期间()A.农民对改革措施的认同 B.沙皇专制制度的两面性C.资本主义在农村的渗透 D.地主对农民的巧取豪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农奴制改革中,农民在赎买份地时要缴纳高额的赎金,便于地主对农民的巧取豪夺,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农民的态度,得不出农民对改革措施的认同,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沙皇专制的特点,得不出两面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地主对农民的巧取豪夺,而不是资本主义在农村的渗透,排除C项。故选D项。15.一战后期,英国虽然缺少吃的,人们每天要排队购买食物,并且政府宣传要求“少吃一点面包”,但是英国没有发生德国那样的食物短缺危机。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在于英国()A.社会保障更为健全 B.工业制造水平先进C.海军实力占据优势 D.战争计划制定周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期欧洲。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食物供应得以保证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处在全球经济中心的位置和英国皇家海军的绝对海上优势,这意味着不管德军潜艇如何千方百计地骚扰,商船都可以源源不断地跨洋把食物运输到后方,尽管有时候情况差一些,C项正确;战争时期,各国的社会保障都很难保障,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的工业水平已经超过英国,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英、德战争计划与食品供应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6.1951年,西欧六国首先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洲共同体更名为欧洲联盟,逐渐发展成为拥有28个会员国的经济和政治实体。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消失 B.欧洲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欧洲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D.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年至1993年(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欧洲国家逐渐由经济合作走向经济政治实体,合作化程度不断加深,D项正确;矛盾消失的说法夸大化,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迄今,欧洲仍然由若干完全独立主权的国家组成,排除B项;材料历程可看出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材料未提及欧洲的国际影响力,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地图是制图者对特定空间“洞察”的时代产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康熙四十七年,清廷组织大量人力和物力,对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测绘活动,即使道路不畅的西藏地区也派专员前往,历十年之久制成了《康熙皇與全览图》。此次测绘聘请传教士参与,天文观测法结合三角测量,以北京本初子午线为零度线,使用梯形投影法绘制,比例尺为1:40万经纬网制图。这不仅是中国,亦是世界上第一次运用近代制图学方法进行的全国性测量,规模之大、测量之精确令西方国家叹服。——摘编自牛汝辰《地图测绘与中国驻域变迁》材料二近代中国绘制地图(部分)地图出版、编著者时间备注海国图志魏源1842年既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图志体例,又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钦定大清会典图清政府1886-1899年采用传统“计里画方”法,绘制了省、府两级地图,并绘制了具有切圆锥投影技术的全国总图中外舆地全图邹代钧主编1903年第一次民间公开出版地图集大清邮政公署务用舆图清政府1903年绘制了送递快信邮路,以及电报局的分布等,各类要素的表示均已符号化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周世棠、孙海环1906年民间刊行四大全国地图集之一东三省铁路图商务印书馆1905年时务专题地图民国重要矿产分布图申报1912年——摘编自陈潮《中国近现代地图出版概况》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皇舆全览图》绘制的背景。(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地图绘制发展的表现。〖答案〗(1)背景:国家政局稳定;国力强盛(统一多民族国家稳固);现代中国版图逐渐定型;西学东渐,借鉴西方先进技术;统治者重视。(2)表现:地图绘制的主体日益多元化:功能不断拓展(由侧重于政治统治需要到服务政治和经济等的需要);形成了新的世界史地观;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各类要素均采用符号化表示;专题化。〖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根据“ 康熙四十七年,清廷组织大量人力和物力,对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测绘活动,即使道路不畅的西藏地区也派专员前往,历十年之久制成了《康熙皇與全览图》”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康熙皇舆全览图》绘制的背景应结合清朝康熙时期的社会背景进行作答,从政治上来说,主要是:国家政局稳定;国力强盛;现代中国版图逐渐定型;从思想文化上来说,主要是西学东渐,借鉴西方先进技术;最后还得益于统治者重视。【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近代。据材料一可知,清朝时期的地图是由清政府主导绘制的。根据材料二中地图的出版、编著者可知,地图绘制的主体日益多元化;从地图绘制的备注上来说,功能不断拓展,由侧重于政治统治需要到服务政治和经济等的需要;由“既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图志体例,又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可知,形成了新的世界史地观;由“采用传统‘计里画方’法,绘制了省、府两级地图,并绘制了具有切圆锥投影技术的全国总图”可知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由“各类要素的表示均已符号化”可知各类要素均采用符号化表示;由“时务专题地图”可知出现专题化地图。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各类学校“广开来学之路”,中央官学中规格最高的国子监的入学资格从唐朝的三品降到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不少基层官僚的子弟以及寒素子弟也进入国子监听读。宋朝的法律一般禁止工商业者本人应举做官,但其中的“奇才异行者”也可参加科举考试,并允许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对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宋朝出台给太学生增发伙食补助、允许贫困太学生在校留宿等政策。宋代教育虽然逐渐“平民化”,但也远未达到区域尤其是城乡协调。——摘编自周宝荣《试论宋代教育的“平民化”》材料二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设立了全国最高教育行政领导机关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任职期间,蔡元培先后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和《对于教育宗旨之说明》中,系统地阐述了其教育新思想。他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者,皆今日之教育不可偏废者也”。此乃他为民国教育提出的“五育”并举、使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的新教育宗旨。蔡元培辞去教育总长职后,教育部颁行的民国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助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国子监”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地位。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教育平民化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并阐述其意义。结合所学,指出蔡元培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答案〗(1)国子监的地位: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表现:降低入学门槛(资格限制)放宽职业限制;政府提供适当助学措施。(2)思想:五育并举。意义:成为民国教育的宗旨;为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和培养近代国家所需人才提供了指导方针;冲击了旧教育领域内的封建主义;适应了民国共和精神的要求;推动教育近代化。贡献:担任北大校长,延揽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大任教,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中国)。第一小问地位,据材料一“中央官学中规格最高的国子监”,结合所学可知,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第二小问表现,据材料一“入学资格从唐朝的三品降到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不少基层官僚的子弟以及寒素子弟也进入国子监听读”可知,降低入学门槛(资格限制);据材料一“宋朝的法律一般禁止工商业者本人应举做官,但其中的‘奇才异行者’也可参加科举考试,并允许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可知,放宽职业限制;据材料一“宋朝出台给太学生增发伙食补助、允许贫困太学生在校留宿等政策”可知,政府提供适当助学措施。【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第一小问思想,据材料二“(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者,皆今日之教育不可偏废者也”可得出,蔡元培主张五育并举。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二“教育部颁行的民国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助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结合所学,从教育、思想和社会发展进程等角度思考可知,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成为民国教育的宗旨,为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和培养近代国家所需人才提供了指导方针,冲击了旧教育领域内的封建主义,适应了民国共和精神的要求,推动了教育近代化。第三小问贡献,据所学从教育、思想和学术等角度思考可得出,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延揽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大任教,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这个命题,其中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根据这个理论可以知道(1)“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2)形成的机制一方面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方式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是各地、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不断扩大,最终打破了彼此间的壁垒。——摘编自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论题: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出现。阐述: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相对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各地联系逐步加强;随着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进行的殖民扩张,迫使这些地区相继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范围,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伴随两次工业革命,交通和通讯技术迅速发展,为世界各地的进一步交往提供了便利,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各地因相互依存而走向统一,一部完整的、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由此产生。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和交往不断扩大基础上的。由此可见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方式的不断完善,各地、各民族之间交往的不断扩大,使世界联系逐步加强,人类逐渐连为一个整体,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由此产生。〖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形成的机制一方面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方式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是各地、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不断扩大,最终打破了彼此间的壁垒”结合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得出论题: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出现。其次,结合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阐释。如14—15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各地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把亚非拉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世界各地的进一步交往提供了技术支持,随着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一部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由此产生。最后,综上所述可知,世界历史的产生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完善,各地各民族之间交往扩大的结果。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亦可。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正当中国未开垦的土地要用完的时候,她的人口却开始加速增长起来。最大的推进是在1949年系统地采用现代的公共卫生措施以后,人口增长率从1949年以前数十年中每年不到1%一跃而为2%以上……劳动组织的改变并不是不重要,然而这种改变自身能产生多大效果,完全要看传统的技术中给提高生产率究竟留下多少余地。……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使用传统方法取得的粮食产量增长已经开始放慢,但是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