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方早稻育插秧技术指导意见_第1页
2021年南方早稻育插秧技术指导意见_第2页
2021年南方早稻育插秧技术指导意见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南方早稻育插秧技术指导意见

“春分”已过,南方早稻播种、育秧、移栽间续绽开。3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利于早稻生产。据气象预报,3月下旬至4月上旬南方气候多变,气温起伏大,局部地区可能消失“倒春寒”,给早稻生产带来不利影响。针对当前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南方早稻育插秧技术指导看法,以培育壮秧为中心、适时移栽为重点,确保插足插好,为夺取早稻丰收夯实基础。

一是优选良种,适时播种。“秧好半年稻”,要把培育壮秧作为早稻生产的关键。对尚未播种的田块,要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播前浸种催芽,有条件的地方提倡大棚集中育秧,提高秧苗质量,确保培育壮秧。露天或田间掩盖育秧要亲密关注气象预报,当日均温度稳定通过12℃时避开强降雨和降温时段,抓住“冷尾暖头”抢时播种。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要在3月底前完成播种,做到适期播种。对无法准时播种的田块,选用短生育期品种,确保双季晚稻平安生产。

二是以水调温,抗寒保苗。近期南方部分地区气温波动较大,要亲密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已播秧田防寒工作。如遇低温,未盖膜的要提早加盖小拱棚或大棚等防寒保温,并实行“夜灌日排、晴排雨灌”等方式,调整秧田水热状况,防止烂种烂秧,确保秧苗质量。

三是科学调控,培育壮秧。播种至1叶期,秧田以密封保温为主,棚内温度掌握在30—35℃,促进芽谷快速扎根扶针,期间保持厢面潮湿;如遇持续晴日高温(膜内≥35℃),要揭开膜两头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烧苗;如遇长时间阴雨天气,每隔3—5天中午揭开膜两头通风换气1次,降低棚内湿度。1叶1心至2叶1心期,棚内温度掌握在26—32℃,高于32℃要在晴天上午或阴天下午实行两头揭开、日揭夜盖等通风炼苗;如天气由持续阴雨突然转晴,应先通风炼苗再揭膜,切忌突然揭膜,盲目施尿素等速效肥。3叶1心期,日揭夜盖,不宜撤膜太早。移栽前5—7天视苗色用1%-2%的尿素溶液淋施“送嫁肥”,施后加淋一次清水或移栽前3—5天施起身肥,一般亩秧田施4—5公斤尿素。对长势偏弱的秧苗,适当增施磷钾肥,保持水分平衡,促进恢复生长。

四是分类指导,适时移栽。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时,抢晴插秧,华南地区争取“清明”前后完成移栽。对机插田块要提高耕整田质量,适时早插,增加密度,秧龄一般20天左右,最长不超过25天,宜选用25厘米行距的插秧机,亩栽插2万穴以上。对手插或抛栽田块要保证栽插密度,提高匀称度,秧龄一般25—30天,高产田块亩栽插2万—2.5万穴,杂交稻每穴2—3本苗,常规稻每穴5—6本苗,亩基本苗分别达到5—6万和10—12万。

五是加强管理,平衡生长。栽插后要依据基本苗数、栽插密度、秧苗生长状况及天气变化,强化田间分类管理,实行活棵后轻露田、早施分蘖肥等措施,促早发快发。对基本苗不足、秧苗素养偏弱的田块,应适当增施分蘖肥,增加分蘖苗数、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