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_第1页
2019年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_第2页
2019年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依据黄淮海优质食用大豆的生产特点,充分考虑绿色生产和机械化作业要求,农业农村部大豆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2022年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生产技术指导看法。

一、因地制宜,精选良种

为满意国内食用大豆品质需求和全程机械化作业需要,应注意选择高产、高蛋白、加工品质好、抗逆性强且适合机械化收获的优质品种。黄淮南部地区热量条件较好,可选择生育期相对较长的品种,如中黄13、皖豆28、阜豆9号等;中部地区选择熟期相对适中的大豆品种,如齐黄34、冀豆17、中黄37等;北部地区热量少,建议选择生育期相对较短的品种,如冀豆12、沧豆10、邯豆7号等。鉴于去年大豆生长后期部分区域雨水较多,个别品种因感染拟茎点种腐病,造成种子芽率较差,自留种播种前应做好发芽试验。

二、适墒播种,合理密植

土壤墒情好或一次降雨10毫米以上时,应抢墒播种。天气干旱可浇灌后播种或播后喷灌,留意破除板结。黄淮南部地区播种时应留意开好“三沟”,预防后期发生涝害。掩盖秸秆保墒及防止土壤板结效果明显,可使用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播种,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控、秸秆掩盖作业;也可在小麦低茬收割时进行秸秆粉碎抛撒,趁墒免耕播种。依据品种特性,合理确定种植密度,提倡适度密植,一般每亩用种3—6公斤,行距40厘米,亩保苗数1.5—1.8万株。

三、精准施肥,防衰控旺

黄淮海地区大部分大豆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为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前茬小麦等作物秸秆应尽量做到全量还田。底肥一般亩施45%的复合肥或磷酸二铵10公斤,尽量做到播种、施肥一次完成,提倡侧深施肥。土壤肥力不足的地块,鼓粒期喷洒磷酸二氢钾、叶面宝等叶面肥,可防植株早衰,增加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对旺长田块,于初花期可每亩用缩节胺20毫升兑水20公斤喷施或15%多效唑50克兑水40—50公斤喷施,掌握基部节间伸长,防止倒伏。

四、科学用药,掌握杂草

提倡播后封闭除草,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地块可采纳96%精异丙甲草胺、70%嗪草酮、80%阔草清按30:30:1混配,每亩施用125克,兑水15—20公斤喷雾。若封闭除草效果不抱负,可对杂草多地块采纳苗后化学除草。在大豆苗期,用24%克阔乐与12.5%盖草能乳油按1:1混配,每亩施用60毫升,兑水40—50公斤喷施,可同时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

五、突出重点,防控病虫

黄淮海地区应重点防治大豆根腐病、拟茎点种腐病、蛴螬、点蜂缘蝽等病虫害。选用抗病品种掌握根腐病、拟茎点种腐病发生;蛴螬发生较重的地区或田块,可结合侧深施肥亩施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0.5公斤防治蛴螬;大豆出苗后10—20天使用内吸性药剂防治豆秆黑潜蝇;大豆开花期喷施吡虫啉+氰戊菊酯、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防治点蜂缘蝽,预防症青现象的发生,早晨或傍晚点蜂缘蝽活动较迟钝,防治效果好。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统防统治,防虫效果更佳。

六、低损机收,保证质量

联合收获最佳时期在完熟初期,此时大豆叶片全部脱落,植株呈现原有品种色泽,籽粒含水量降至18%以下。应留意调整收割机拨禾轮转速,减轻拨禾轮对植株的击打力度,削减落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