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_第1页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_第2页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_第3页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_第4页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简讯2010年第三期(总第51期)编印: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综合部2010年6月7日展行业风貌促文化繁荣“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专业音响·灯光·乐器及技术展览会”圆满闭幕经过四天的忙碌和收获,“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专业音响·灯光·乐器及技术展览会”于5月23日圆满闭幕。作为演艺设备行业的年度盛事和文化领域的重要活动,本届展览会得到了文化部、科学技术部、北京市政府部门等相关机构以及业内专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通过主办单位的精心策划、科学组织,在广大参展企业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圆满成功。本届展览会在“创新发展争创一流促进繁荣”的主题指导下,比往届有了不少新的亮点和变化,呈现出五个显著特点:一、规模宏大。本届展览会延续去年的做法,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和全国农业展览馆两个展馆同时举行。展览面积超过8.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数量达到1150家。展览规模、展馆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都超过了往届。在观众人数方面,据主办单位统计,展会观众总人次超过19.3万人次。在主办单位充分发挥协会资源和社会影响的努力下,专业观众的比例也有较大增加。此外,境外企业参展数量增加了15%,充分证明展会的国际影响力有进一步提升。二、内容丰富。展览会期间,同时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演艺设备与科技论坛”和“第四十四届全国演艺设备技术信息交流、贸易洽谈会”,三大活动相互交融,各有侧重,有机结合。论坛以“中国当代剧场发展研讨”为主题,敏锐地捕捉到我国当下的剧场建设热潮,受到海内外专家的强烈关注,现场观众爆满,反应强烈。交洽会上文化部官员作了“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权威解读,中央党校教授作了“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形势”的专题报告,会员反映受益匪浅。同时举办的还有“第五届贝塔斯瑞电吉他暨乐队大赛决赛”、“2010PALMEXPO数字音乐高端论坛暨展演”和20多场技术交流活动,展、演、讲等多种形式结合,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收获。三、技术先进。本届展览会汇集了当今世界演艺设备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数万种最新产品,呈现出本行业最新的技术潮流。展览会展品不仅在品种、类型和数量较上届有增加,而且品质有较大改善,且技术上有所创新。展品整体特点可概括为几个方面:节能环保的观念已成行业共识,如灯具中LED灯所占比例进一步增加,且单体功率等技术指标逐年有进步;企业更重视用户需求,注重实用性、追求性价比的产品增多;技术的融合和相互渗透显著;产品的造型和工艺等细节方面有改进。主办方还在国展中心广场设置“2009年度演艺设备行业优质产品”特色展区,集中展示获得“演艺设备行业优质产品”称号的产品,扶持优质民族产品,营造争创优质产品的良好氛围。四、服务有较好改善。主办方细化服务,采取了免费延长布展时间、控制噪音、细化展区和产品分类、设置休息区方便企业商务洽谈等一系列措施服务参展商,吸引参展观众。不少参展商表示,新的措施更加人性化,更贴心,他们很满意,许多参展商已预定了明年展览会的展位。五、展览会影响扩大。在主办单位的多渠道宣传、科学组织下,以及在多项服务措施的保障下,本届展览会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展览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很多观众都反映,参观今年的展览会有很大收获,为他们开阔了视野,对工作有很大启迪和帮助。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中国经济率先回暖,《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及一系列扶持政策出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诸多利好消息,预示着作为艺术幕后支持者的演艺设备领域,将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本届展览会人气高涨,品质提升,折射出演艺设备行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主办单位负责人表示,本届展览会的成功要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主办方将认真听取各方意见,不断改进服务,提高展会品质,为行业提供更好的技术交流、产品展示平台,为文化繁荣作出新贡献。“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专业音响·灯光·乐器及技术展览会”将于2011年5月26日~29日在北京举行,主办方将及早动手,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宣传渠道,积极缜密地筹备明年的展览会,更好地为参展企业和观众服务,希望广大企业和业内同仁继续支持和关注展览会。第八届中国国际演艺设备与科技论坛成功举办5月19日,第八届中国国际演艺设备与科技论坛在北京皇家大饭店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国家大剧院、国研会展私人有限公司、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共同主办,在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的支持下,由中国北京《演艺科技》杂志社、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演出场馆设备专业委员会承办。论坛的主题为“中国当代剧场发展研讨”,来自德国、英国、美国、巴西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上海、浙江、新疆、四川、安徽、广东、广西等20多个省区的业主单位、建筑设计院、科研院所的代表,剧场、演出院团管理者、舞台应用人员,还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代表,260余人齐聚会议现场参与了主题研讨。论坛由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副理事长、演出场馆设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劳伟杰主持。国家大剧院副院长王争鸣、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科技处处长陈樱、国研会展集团亚洲区董事总经理黄雅娟致辞。论坛采取了主题演讲与分组讨论的形式,邀请了包括德国、英国、中国台湾地区等十余位海内外知名的专家做主题发言。在上午的专题报告中,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演出场馆设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俞健首先进行了剧场建设现状与展望的主题演讲。他从剧场建设需要重视的问题,专业剧场与多功能剧场的把握,繁荣舞台艺术是个系统工程这三个方面梳理了剧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剧院建设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国家大剧院工程业主委员会周庆琳的演讲题为《完善演艺文化的产业链》,指出我国剧院建设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武晟通过《从经营管理层面对国内剧场建设的思考》对剧场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见与建议。德国著名剧院咨询师和规划工程师乌尔里克·昆克在发言中介绍了德国剧场的运营使用情况,从技术角度讲述了德国舞台灯光的发展历程。本届论坛下午的研讨以分组讨论的形式举行,以使更多的嘉宾参与到论坛的研讨中。会议由原国家大剧院舞台技术部教授级工程师段慧文与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柳得安分别主持。与会专家畅所欲言,现场嘉宾反响热烈。在A组的讨论中,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王亦民、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声学研究室王峥、德国昆克国际咨询有限公司霍斯特·昆克、台北艺术大学剧场设计学系主任王世信、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舞台主任技师赵德增等嘉宾结合各自的专业门类和实践经验发表了看法。在B组的讨论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卢向东、英国剧场顾问资询公司专家马克·施楚默、我国资深舞台灯光设计专家金长烈、国家大剧院舞台技术部专家徐奇、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章奎生声学设计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章奎生等嘉宾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本届论坛得到了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论坛为广大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技术交流、信息交流的平台。茶歇时,与会者嘉宾围绕剧场建设中的技术与专业问题进行了愉快而深入的交流。本届论坛在上海世博会、中国“九艺节”、深圳文博会三大顶级文化活动期间举办,更加烘托出文化演艺科技设备行业的繁荣发展的前景。第44届全国演艺设备技术信息交流、贸易洽谈会成功举办2010年5月19—22日,“第四十四届全国演艺设备技术信息交流、贸易洽谈会”在北京京民大厦举行,来自会员单位的8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协会理事长张永嘉,常务副理事长朱新村,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潘汉林,副理事长梁志远出席会议的开幕式,会议由潘汉林主持。张永嘉理事长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首先为代表们介绍了今年“中国国际专业音响·灯光·乐器及技术展览会”、“中国国际演艺设备与科技论坛”和“全国演艺设备技术信息交流、贸易洽谈会”等“三大活动”的新亮点和变化。张永嘉重点解读了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制定的协会长远发展目标,重申了“两项战略”、“四项要求”、“五个一流”的要求,并首次提出了“四个转变”的概念,即:引导演艺设备企业在管理上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生产方式上,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在产品方面,从中低端产品向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端产品转变;促进我国由演艺设备生产大国向演艺设备生产强国转变。在上述要求基础上,最终实现“一个目标”:将中国演艺设备行业建设成高科技、集团化、国际化的新型产业。张永嘉从演艺设备行业现状和国家经济背景方面阐释了发展目标出台的背景。目前,企业数量规模、产品品种和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行业已进入了技术和艺术交融的时代。但同时也存在着总体实力不强,企业技术管理弱、行业市场不规范等许多问题。从大的经济背景来看,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中国经济率先回暖;文化产业空前繁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带来了巨大商机;企业对创新越来越重视;行业和协会的技术、实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些都是协会制定长远发展目标的基本依据。张永嘉最后介绍了协会下半年的重要活动安排,包括做好新启动的个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明年协会成立20周年庆典做好筹备工作,组织会员单位考察国外展会等。文化部政策法规司法制处张域处长通过对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及其相关政策的解读分析,为代表们深入探寻了《规划》为演艺设备行业带来的发展商机。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杨秋宝的专题报告为代表们阐明了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成因,及其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突出显现,和我国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战略举措。与会代表普遍反映,本届“交洽会”为代表们了解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态势,把握行业发展机遇提供了有益的信息。本届“交洽会”,协会为每个会员单位免费提供了2个人的住宿,并免费提供往返酒店与展馆的班车,为方便代表参观展会、参加技术交流讲座、进行贸易洽谈等活动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张永嘉理事长在第四十四届全国演艺设备技术信息交流、贸易洽谈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摘要)2010年5月19日(一)今年“三大活动”的介绍协会今年的“三大活动”是“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专业音响·灯光·乐器及技术展览会”(5月20日~23日)、“第八届中国国际演艺设备与科技论坛”(5月19日)和“第四十四届全国演艺设备技术信息交流、贸易洽谈会”(5月18日~22日)。今年,“三大活动”的主题是“创新发展争创一流促进繁荣”。去年,“三大活动”的主题是“上水平·促繁荣·增信心”,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展览会逆势而上,展馆面积达到了8.5万平方米,增加了20%,振奋了行业的信心。今年的展览会有五个特点:一、规模宏大。本届展览会的规模、展馆面积、参展企业和观众数量都是展览会历史上最多的。展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和全国农业展览馆两个展馆同时举办,展览面积超过8.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数量达到1150家,预计观众将达到18万人次。特别是专业观众人数将增加。本届“交洽会”报到的会员代表有800多人。在亚奥国际酒店,会员单位邀请的专业观众有300余人,我们都是免费招待的。另外,在和平里饭店还有100余位专家个人会员。我们向全国各地发了几万封邀请函,邀请各地文化、广电系统的专业观众、客户、买家、业主参加。所以,今年的展会规模应该是最大的。二、技术先进。展览会汇集了当今世界演艺设备领域的的最新技术、最新产品,是本行业技术发展潮流的缩影。展品包括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产品,还有“INSTALLCHINA2010”音视频集成特色展区、“2009年度演艺设备行业优质产品”特色展区等。三、内容丰富。展览会期间,同时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演艺设备与科技论坛”和“第四十四届全国演艺设备技术信息交流、贸易洽谈会”,三大活动相互交融,各有侧重,有机结合。论坛由展会主办方与国家大剧场合办,以“中国当代剧场发展研讨”为主题,观众超过预期,受到海内外专家的强烈关注。我国当今剧场建设风起云涌,创造了许多好的效果、功能、经验,也出现了贪大求洋、功能不实用等很多问题,造成很多浪费。同时,管理上,建成后效益很差。很多地方的大剧场是政绩工程,建完以后就成了包袱,一年投入几千万。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我们想借助论坛,通过经验介绍和研讨,来引导当今以剧场为主的文化设施健康、规范发展,建设更实用、更符合地方演出剧种的需要,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齐全的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等。另外,展览会期间,在国展中心有20多场技术交流活动,在农展馆还有“第五届贝塔斯瑞电吉他暨乐队大赛决赛”、“2010PALMEXPO数字音乐高端论坛暨展演”等活动,还有若干中小型活动。四、服务比较到位。所有的活动内容要高水准,组织工作要高水平,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我们热情邀请和接待国内外的众多专家、代表,实实在在地为大家服务,每位代表都会有收获。五、展览会影响提升。希望把本届展览会办成最好的一届展览会。效果由大家评价,提意见,检验我们的工作。最后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三大活动”是集展览、演示、交流、信息传播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活动,最能代表行业协会的本质,也最能产生比较理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推动行业发展、扩大国内外交流、提升协会的行业影响,增强协会的实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社会关注和会员欢迎。作为协会的传统项目,“三大活动”是协会的品牌,也是理念;是动态的和充满时代特性的,反映了国家形势和行业发展动向;是展示行业创新、发挥想象力的平台,也是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的目标是,“三大活动”要成为行业交流合作的平台,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成为业内同仁聚会、汇集人气和凝聚力和最佳场所,朝着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努力。“三大活动”每年都要有新意、有创新、有发展。相信今年的“三大活动”一定会办得顺利成功。我们的要求:一是办得圆满成功;二是展示协会作为“5A级协会”的素质、风貌、能力和水平。这还要依靠广大会员单位的支持。其中最重要的是确保安全。(二)解读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制定的长远发展目标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去年8月在成都召开了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了《工作报告》,修改了《章程》,选举了新一届的各级领导班子。第五届协会现有团体会员1200多家,个人会员133人,理事单位203家,常务理事37位,选举了5位理事长,实现了组织上的平稳过渡、工作上的承上启下。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提出了“打造行业新一轮大发展”的响亮口号,提出了10年内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如果说,过去20年是我们行业发展的第一阶段,特点是发展生产,扩大行业规模,保证市场需要,带来了演艺设备产品百花齐放、企业生产方式多种多样的局面。那么,从现在开始,行业进入了第二阶段,它的特征,我认为是以创新为领先,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品结构,增强行业实力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向高层次发展。这就是我们要打造的第二轮大发展的内涵。因此,我们提出了长远发展目标,概括来讲,就是要实施两项战略,达到四项要求,打造五个一流,做到四个转变,实现一个目标。两项战略:全行业实施科技化、标准化、规范化战略,实施产品品牌战略。四项要求:技术层面,大力提高企业和行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生产层面,拓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着力发展生产力;品牌建设层面,集中优势,整合资源,生产优质产品,打造民族品牌产品;管理层面,规范企业和行业管理,健全行业资信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平等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五个一流:把协会建成全国一流的行业协会;把展览会办成一流的国际专业展览会;把《演艺科技》杂志办成行业一流的科技期刊;建立一流的技术工作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建设一流的会员队伍。(协会近期获得了“全国5A级行业协会”、“全国先进社会组织”、“文化部2009年优秀社会组织”和“全国社会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荣誉对我们是鞭策,我们要珍惜荣誉,再创辉煌;再创新业绩,勇攀新高峰。)四个转变:在管理上,引导演艺设备企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生产方式上,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在产品方面,从中低端产品向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端产品转变;在国家层面,促进我国由灯光音响生产大国向灯光音响生产强国转变。一个目标:将中国演艺设备行业建设成高科技、集团化、国际化的新型产业。发展目标的出台,是有演艺设备行业现状作为背景和依据的,这个现状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成绩很大,问题不少。20多年来,企业数量规模、产品品种和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企业数量从几十家企业发展到目前仅协会会员就有一千多家,产品品种(不包括型号)发展到五千多种,行业技术从模拟化发展到数字化,到现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行业已进入了技术和艺术交融的时代。所有大型演出,五彩缤纷的灯光、清晰高雅的音响和变幻莫测的舞台机械,都显示了演艺设备的壮观和实力。现代的设备不仅是功能性的,更参与了表演,和演员的表演融为一体,体现了导演的意图,打造了一台台精彩演出。设备为艺术服务,艺术为人民服务。“奥运会”“九艺节”“世博会”“亚运会”都使用了大量我国生产的演艺设备,这是我们行业和企业的骄傲。但同时,我们行业从整体上看也存在着三大问题:一是总体实力不强,创新能力薄弱,行业基础不牢,发展后劲不足;二是作为行业主体的中小企业,技术不过硬,管理不到位,资金匮乏,融资困难,有一些企业尚在生存线上挣扎;三是行业市场不规范、不公平,仿造假冒严重,工程单位低价竞争,不正当竞争,诚信缺失,客观原因是供大于求。我们行业更有许多有利因素:当前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中国经济率先回暖,经济形势是“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保增长、促繁荣”,这是行业发展的基础;现在是文化产业发展最好的时期,国家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当前,各种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化设施建设兴起,文化产业空前繁荣,经济之危正是文化之机,这为我们的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企业对创新越来越重视,比如协会组织的“评优”工作,2008年评出了20个型号,2009年评出了14个型号,在展会上有专门的展区,凡是被评出优质产品的企业一般都是比较重视技术创新和研发的企业;行业和协会从技术、实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这都为实现行业长远发展目标提供了良好条件。(三)协会下半年重要工作最后介绍协会下半年的重要活动安排。一、继续做好协会的12项常规工作与活动,还要集中力量做好新启动的个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二、为明年协会成立20周年庆典做好筹备。为制定将在庆典大会发布的《协会五年发展纲要》和表彰一批先进企业、先进个人,做好调研和准备工作。三、两项具体考察:9月份,协会将组织会员单位考察英国PLASA展会和俄罗斯专业展会,另有通知。编者按:应广大会员要求,现将文化部政策法规司法制处张域处长在第44届“交洽会”上所作的解读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报告(摘要)予以刊发,供学阅参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法制视角解读(摘要)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张域党的十六大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指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做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部署,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将“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今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要求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开拓文化市场,并指出:“从国际经验来看,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深刻指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以上四个阶段标志着我们党、我们国家对“文化产业”的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认识程度不断深入。可以说文化建设目前已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据统计,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中,有33个制定出台了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2个制定下发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3个出台了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4个成立了文化产业协会或促进会。从中央及文化部层面,2009年至今,多项具有标杆意义的文化产业政策密集出台,文化产业的国家振兴被提上日程。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获得通过,《规划》明确了文化产业对于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将文化体制改革推向高潮。7月27日,中宣部、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标志着我国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期;8月31日,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促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跃上新的台阶;9月8日,文化部为了进一步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积极吸收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要求,方便国内投资主体了解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制定了《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对演艺服务业、网络文化和动漫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文化科技服务业等行业的投资予以鼓励,同时,对网络文化和动漫服务业中的互联网上网场所设立、经营,动漫业中的国内大型动漫游戏会展以及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中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和大型文化活动等个别行业项目予以限制;9月10日,《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作了进一步的延伸,明确了文化部具体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新的政策思路和保障措施。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还只是开始,进入2010年,一个由9部门制定的政策文件《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于3月19日出台。一、法制视角解读《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政策文件1.《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规划》作为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这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同样,《规划》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有着重要意义,意味着我国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性发展,正迎来一个历史性拐点,将进入高速增长的周期。《规划》要求,“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按照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精神,《规划》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明确了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扩大文化消费、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扩大对外文化贸易等八项重点任务,提出了降低准入门槛、加大政府投入、落实税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加强立法工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发布实施,极大地提振了文化产业界应对金融危机、实现平稳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文化产业在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做大做强带来了机遇。从文化法制的视角我主要谈两个问题:第一,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我统计了一下,在言简意赅的5000多字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有3次明确提到知识产权问题。其一是在“扩大文化消费”中,提出“加快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其二是在“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中,提出“支持优先选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水平高的文化设备及产品”;其三是在“加强立法工作”中,提出“完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严厉打击各类盗版侵权行为,促进国家文化创新能力建设”。这充分说明,知识产权问题在文化产业中处于核心地位,我们文化系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一定要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如果不能拥有足够自主知识产权,不能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振兴文化产业将变成一句空话。第二,文化信贷担保问题。《规划》指出,积极倡导鼓励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大力开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企业“走出去”的贷款担保业务品种。《规划》里谈得并不太多,为之后政策文件的出台埋下了伏笔,就是下面这个重要文件。2.在金融支持方面,宣传、财政、人民银行、文化、包括银监、证监、保监等9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这是进一步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的“加大金融支持”这一政策要求,并就金融机构、担保机构、证券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及由中央财政注资建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做出了规划。《指导意见》是贯彻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重要配套文件,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金融与文化产业对接的第一个政策性指导文件。《指导意见》全面细化了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同时完善了相应配套机制,为文化部门借助金融资本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契机,必将为解决文化企业资金瓶颈问题、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发挥积极的重要作用。《指导意见》分七部分:一是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导意见》强调,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二是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的信贷投放。《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要根据文化企业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融资租赁等贷款品种,建立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逐步扩大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对于融资规模较大、项目较多的文化企业,鼓励商业银行以银团贷款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对于处于文化产业集群或产业链中的中小文化企业,鼓励商业银行探索联保联贷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三是完善授信模式,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指导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根据不同文化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监管要求的灵活的差别化定价机制,科学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要充分考虑文化企业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评分制度,建立专门针对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的考评体系。要增强服务意识,设立专家团队和专门的服务部门,主动向文化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要积极开发文化消费信贷产品,为文化消费提供便利的支付结算服务。继续完善文化企业外汇管理,提高文化产业贸易投资便利程度。四是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指导意见》提出,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票据等方式融资,探索开展文化产业项目的资产证券化试点,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风险偏好型投资者积极进入处于初创阶段、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文化业态。五是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指导意见》要求各保险机构应根据文化企业的特点,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企业需要的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探索开展信用保险业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针对文化出口企业的保险服务,积极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六是建立健全有利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机制。《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中央和地方财政可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建立多层次的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完善支持产权法律体系,切实保障各方权益。七是加强政策协调和实施效果监测评估。《指导意见》要求,加强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制定并定期完善《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建立多部门信息沟通机制,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加强政策的落实督促评估,探索建立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确保政策落到实处。3.《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奋斗目标,确定了演艺业、动漫业、文化娱乐业、游戏业、文化会展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品与工艺美术、艺术创意与设计、网络文化、文化产品数字制作与相关服务等10个重点领域(或者说十大业态),并明确了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而统筹产业布局,完善市场结构。《指导意见》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不断延伸文化产业链、建设现代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运用高科技促进文化产业升级、大力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十大任务,明确了着力点,以此带动文化产业的全方位突破。《指导意见》还强调了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十项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促进作用;完善文化产业法制体系;加强文化产业规划;完善文化市场准入机制;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指导组建全国性、区域性行业协会;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文化产业的人才培训及使用;充分发挥我驻外文化机构作用,构建通往国际市场的平台和渠道。这些保障措施直面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障碍,代表了当前文化产业发展所达到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表现出对有利于文化产业的社会环境和产业空间的孜孜以求,必将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在演艺业方面。繁荣舞台艺术创作,鼓励和支持投资兴办演出团体、演出场所、演出经纪机构和举办演出活动。按照整合资源、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要求,大力推进资源重组,提高演艺产业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提高演艺业的市场化程度。加强演出网络建设,促进演出院线与有关服务业的合作。推动演艺与旅游、会展、传媒、科技等结合,打造富有特色的演艺项目。大力推动演艺产品走向世界。在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方面。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制定《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引导、扶持、规范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积极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在资金扶持、项目审批、政府采购、职称评定、命名评比、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不断延伸文化产业链。利用资本力量,加强资源整合,打通创意设计、研发生产、营销推广、衍生产品等产业链。积极整合创作、院团、剧场、经纪等演艺资源,形成剧本创意、演出策划、剧场经营、市场营销、演艺产品开发等紧密衔接、相互协作的演艺产业链。以增强动漫游戏原创能力为核心,通过形象和作品授权等方式,大力开发图书、音像、服装、玩具、文具、主题公园等相关衍生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的工作机制。加强文化行政部门与文化企业和商会(协会)之间开拓海外市场的沟通及协作。开展对外文化贸易统计和信息研究。积极搭建对外文化贸易平台,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铺设道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意识,加强地区间协调合作,防止中国文化产品在海外市场恶性竞争。二、结合文化体制改革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谈一下中国演艺市场目前存在的一些关系问题(一)与文化体制改革的关系中宣部、文化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是2009年文化部文化体制改革的标志性政策。因为,长期以来,院团改革作为文化部的文化体制改革重点内容,一直举步维艰。《意见》不仅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也系统地阐述了国有院团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明确提出了国有院团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内容,指明了国有院团体制改革在宏观环境建设、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方面的要求。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可以充分利用院团改革,特别是国有院团转企改制之后成为市场主体的机遇,实现跨地区、跨业务合作。目前,全国共有123家文化系统国有文艺院团完成转企改制,其中2009年转企改制的有69家,超过了过去六年的总和。转制院团类型不断扩展,除歌舞、杂技等市场发育相对成熟、改革经验积累相对丰富的艺术品种外,一些话剧团、地方戏曲院团也积极转变体制,面向市场求发展。转制院团范围不断扩大,由省级向地市级和县级延伸。(二)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关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于2008年6月由国务院发布,到目前已有2年时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实施《纲要》,对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继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发展战略之后的,国家三大发展战略之一。根据战略实施要求,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牵头,包括文化部在内的28个部委组成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任务分工》,文化部在促进优秀文化产品创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传统知识保护制度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鼓励文化创新,繁荣文化市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1.与科技创新的关系欧阳坚副部长在09年3月1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发展”记者会上谈到文化产业的几个特性,他指出“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技术创新为文化艺术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我们应该深有同感,文化内容固然再好,如果失去科技手段作为载体,在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它都将无法充分显现和展示其自身魅力以及蕴涵的巨大价值。以往,文化部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主要侧重于商标权和著作权。比如故宫、恭王府的驰名商标;演出剧目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著作权。但专利权保护方面似乎没有太多抓手,但今天来到这里,看到有好多是演艺设备行业从事专业音响、专业灯光、中西乐器、舞台机械、场馆设备的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我觉得在演艺设备技术方面会存在大量的专利保护问题。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进一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文化部政策法规司愿意为大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提供相关服务。2.与标准化工作的关系据我了解,协会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目前已经制定近20项行业技术标准。在协会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实施行业科技化、标准化、规范化战略,实施产品品牌战略。这也说明标准化工作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有着密切关系。要高度重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化的制定工作。三、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及会员单位在文化体制改革及知识产权战略中的机遇和挑战机遇(一)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越来越广泛在破解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方面,文化部积极与金融监管机构共同研究制定金融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办法,如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支持组建文化信贷担保公司,争取建立文化企业贷款贴息机制;支持组建多种形式的文化产业创业、风险投资基金;通过改进无形资产评估和抵押办法,促进银行开展文化企业授信工作,为文化企业融资创造条件;鼓励具备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票据等等。银行业针对文化产业的金融创新不断推出,招商银行以票房收益为质押为电影《集结号》发放项目贷款5000万元;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通过“联贷联保”,解决了大芬油画村内文化企业贷款抵押不足的问题;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对文化企业开辟贷款绿色通道,并推出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中国证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鼓励支持文化企业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等多种渠道融资。目前,在A股主板、创业板和H股上市的文化企业有18家。为了解决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融资困难的问题,文化部相继与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大与国家开发银行、北京银行等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为了推动文化产权交易,文化部联合北京产权交易所等相关企业,积极筹备组建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2009年3月以来,文化部先后与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等建立了战略性部行合作关系,尝试文化产业信贷融资的新模式。短短一年时间,已有23个由文化部推荐给银行的申贷项目基本落实,涉及金额60多亿元,覆盖演艺剧目、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园区和基地建设、数字平台、设备购置、海外并购等多个领域,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提供了成功案例。中国进出口银行为俏佳人传媒收购美国国际视听传播公司提供的1225万美元境外投资贷款项目。机遇(二)市场进一步开放《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及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为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2009年,文化部发布《关于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目前,在演出、娱乐、艺术品、网络文化、动漫游戏、出版物发行、印刷复制等领域,基本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