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148-2020 回收铋原料 国家标准_第1页
GB∕T 39148-2020 回收铋原料 国家标准_第2页
GB∕T 39148-2020 回收铋原料 国家标准_第3页
GB∕T 39148-2020 回收铋原料 国家标准_第4页
GB∕T 39148-2020 回收铋原料 国家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77.150.99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39148—2020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荣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郴州市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金润碲业有限公司、永兴鑫裕环保镍业有限公I1GB/T39148—20201范围报单及订货单(或合同)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回收铋原料(以下简称原料)的处置利用及贸易。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007.6散装矿产品取样、制样通则水分测定方法热干燥法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14260散装重有色金属浮选精矿取样、制样通则GB/T15926铋矿石化学分析方法铋量测定YS/T240(所有部分)铋精矿化学分析方法YS/T536(所有部分)铋化学分析方法YS/T745(所有部分)铜阳极泥化学分析方法YS/T775(所有部分)铅阳极泥化学分析方法YS/T1014.1三氧化二铋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三氧化二铋量的测定Na₂EDTA滴定法YS/T1014.5三氧化二铋化学分析方法第5部分:水分量的测定重量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将回收的各类铋及铋合金产品经过一定分选富集处理后,获得可供后续各阶段生产利用的原料夹杂物foreignmaterial玻璃、石块等物质,但不包括包装物及在运输过程中使用的其他物质)。4分类4.1原料按照物理形态及存在方式分为四类,其中铋的含量以质量分数计,用wn表示。具体原料的分2GB/T39148—2020类别及名称来源代号要求I类回收铋金属原料金属铋产品加工产生的碎屑、粉末和废弃的金属铋产品等W≥99.5%,无其他夹杂物回收铋合金原料含铋合金加工或生产过程产生的边角料、余料和不合格品等Wgi≥50%,无其他夹杂物30%≤wgi<50%,无其他夹杂物10%≤wgi<30%,无其他夹杂物Ⅲ类回收铋化工原料铋氧化物、氢氧化铋、铋盐等氧化铋:Wp≥88%,由同类型的含铋氧化物余料或失效料组成,无其他夹杂物氢氧化铋:Wp≥80%,由同类型的氢氧化铋余料或失效料组成,无其他夹杂物铋盐:以纯铋盐计,铋盐含量不小于95%,由同类型的铋盐余料或失效料组成,无其他夹杂物IV类回收铋有色冶金富集物原料含铋的氧化物、合金等有色金属冶炼铋富集物等经过火湿法工艺富集后wp≥25%,无其他夹杂物经过火湿法工艺富集后5%≤wgi<25%,无其他夹杂物标记示例:回收铋合金原料,代号RBi-2A。标记如下:回收铋合金原料GB/T39148-RBi-2A。5技术要求5.3原料中放射性污染物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a)不应混有放射性物质;b)原料(含包装物)的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不超过所在地正常天然辐射本底值+0.25μGy/h;3GB/T39148—2020代号%水分%不大于杂质元素含量(质量分数)%S回收铋金属原料0.06~0.01~回收铋合金原料—3~4.5Ⅲ类回收铋化工原料20.1~0.1~0.2~50.1~0.1~0.1~以纯铋盐计,铋盐含量不小于0.1~0.15~0.12~原料—注:需方如对产品有特殊需求时,可由供需双方商定。5.4块状回收铋原料最大外形尺寸不做具体规定,在不影响运输的情况下,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6试验方法6.1I类回收铋原料中杂质元素含量的测定按照YS/T536的规定进行。6.2Ⅱ类~IV类回收铋原料中铋元素含量的测定按GB/T15926、YS/T775.2、YS/T745.7、YS/T240.1、YS/T1014.1的规定或供需双方商定的方法进行。6.3Ⅱ类~IV类回收铋原料中其他金属及杂质元素的测定按YS/T775、YS/T745、YS/T240、YS/T1014.1的规定或供需双方商定的方法进行。6.4其他不涵盖的类别及原料里的各种有价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6.5水分的检测方法参照GB/T14260、YS/T1014.5、GB/T2007.6的规定进行。6.6原料中杂质的扣除方法、外形尺寸及单块重量的测量方法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合同(或订货单)中注明。6.7原料的放射性污染物检验参照附录A的规定进行。4GB/T39148—20207检验规则7.1检查和验收7.1.1原料由供方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检验,也可委托其他检验部门进行检验,应保证其质量符合本标准及订货单(或合同)的规定。7.1.2需方对收到的回收铋原料按本标准及订货单(或合同)的规定进行检验,如果检验结果与本标准或订货单(或合同)规定不符时,应单独封存,并在收到之日起30天内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7.3取样原料的取样方法以及其他事宜,由供需双方商定。7.4.1检验结果的数值按GB/T8170的规定进行修约,采用修约值比较法判定。7.4.2原料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与本标准的规定不符时,则判定该批原料不合格。7.4.3原料的水分、其他金属含量任一项不符合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8.1标志每批原料都应附有标签,其上注明下列内容:a)供方名称;c)批号;d)批重;e)本标准编号。8.2包装8.2.2包装方式、尺寸与重量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8.3运输和贮存8.3.1不同类别的回收铋原料在运输过程中不应混装。8.4质量预报单5GB/T39148—2020a)供方名称;c)批号及批重;e)发货日期;f)质量检验部门印记;g)本标准编号;h)其他。9订货单(或合同)内容本标准所列原料的订货单(或合同)内应包括下列内容:a)供方名称;d)本标准编号;6GB/T39148—2020(资料性附录)放射性污染检验方法A.1检验仪器检验用仪器应符合GB18871、GB/T12162.3和GB/T5202的规定。A.2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测量A.2.1天然环境辐射本底值测量A.2.1.1在进行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测量前,应先测量并确定当地的天然环境辐射本底值。A.2.1.2选择能够代表当地正常天然辐射本底状态,无放射性污染的平坦空旷地面的3~5个点(可作为固定调查点)作为测量点。A.2.1.3将测量仪之测量探头置于测量点上方距地面1m高处,测定其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每10s读取测量值1次,取10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测量值,取各测量点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正常天然辐射平均值。A.2.2.1原料在经口岸通道前,应进行放射性污染的巡回检测。巡回检测时,尽可能地将测量仪器接近被测物表面或装载原料的集装箱、车体、仓体等的表面,对被测物的周体A.2.2.2在巡回检测时已发现放射性明显超过三项检测指标管理限值时,判定为不合格。对已发现放射性污染超过三项检测指标管理限值时,不再进行分检或挑选。A.2.3测试点分布A.2.3.1对于装运原料的汽车、火车、集装箱、轮船或成堆摊放的散装原料,均可按网格法布点(见图A.1)。用直接测量法进行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和表面污染的检测。图A.1放射性污染测量布点示意图A.2.3.2汽车按车厢纵向2线和横向3线的网格法布点,于网格的6个交点上布点和测量。A.2.3.3火车、集装箱按纵、横2个方向的网格法布点测量,但不少于10个点。A.2.3.4轮船船舱根据舱面大小,按舱面的前、中、后3线和左、中、右3线布网格,与网格的交点上布点测量,但不少于12个点。A.2.4测量A.2.4.1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A.2.4.2将仪器探头尽可能贴近被测物表面。A.2.4.3待仪器的显示值稳定后开始测量和读数,每10s读数1次,取10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该测点的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测量值。A.2.5测量仪器的效率因子A.2.5.1在役测量仪器应使用校验源进行跟踪校验(如早、中、晚各1次)。为天然环境辐射本底值。A.2.5.3根据校验源之净源值(R)调整仪器之挡位,将校验源扣置于探头上并立于原处,而后同样读数10次,测得校验源之平均值D₂。A.2.5.4按式(A.1)计算测量仪器的效率因子K:…………(A.1)式中:K₁——测量仪器的效率因子;R——校验源之净源值,单位为微戈瑞每小时(μGy/h);D。校验源10次读数的平均值,单位为微戈瑞每小时(μGy/h);D天然环境辐射本底值,单位为微戈瑞每小时(μGy/h)。A.2.6测量值的修正D测量仪器修正后的测量值,单位为微戈瑞每小时(μGy/h);K₁——测量仪器的刻度因子(由仪器的检定证书给出);K,-——测量仪器的效率因子;D。测量仪器的测量值读数,单位为微戈瑞每小时(μGy/h)。78GB/T39148—2020A.3a、β表面污染检验A.3.1检测要求一般α、β表面污染水平的巡测和布点测量应与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的测量同时进行,必要时也可分别进行该项目的巡测和布点测量。A.3.2测试点布置对α、β表面污染水平检测应按A.2.3的规定进行测试点布置,测量面积应大于300cm²。A.3.3α表面污染测量仪的效率测定A.3.3.1用α表面污染测量仪测得天然环境留射本底10min的计数No.a。A.3.3.2测定仪器校正源5min,得计数N1.a。A.3.3.3将仪器探头反转180°后再测定5min,得校正源的计数N₂,a(考虑平面源的不均匀性)。式中:………………(A.3)η4n(a)——α表面辐射污染检测仪器效率因子;N1.a——对校正源先前5min测得的计数;N₂.a——仪器探头反转180°后测得的计数;No.a——仪器对本底的辐射计数;A。—--—α校正源(平面源)的活度值。A.3.4β表面污染测量仪的效率测定A.3.4.1用β表面污染测量仪器测得天然环境辐射本底4min的计数No.β。A.3.4.2测定校正源2min,得计数N₁.β。A.3.4.3将仪器探头反转180°,测定2min得校正源的计数N₂.g(考虑平面源的不均匀性)。A.3.4.4按式(A.4)计算仪器的效率因子y₄(B):式中:………………η4x(p)——β表面辐射污染检测仪器效率因子;N1.p—-——对校正源先前2min测得的计数;N₂.g——仪器探头反转180°后2min测得的计数;No.g——仪器对本底的辐射计数;Ag——β校正源(平面源)的活度值。A.3.5a、β表面污染水平测量A.3.5.1a、β表面污染仪器探头尽可能接近被测物表面(仪器距被测物表面的距离分别不大于20mm和50mm),测量面积应大于300cm²。9A.3.5.2以不大于100mm·s-¹的速度移动仪器,进行α、β表面污染水平的检测。A.3.5.3每个测试点应进行2~3次读数,每次间隔1min,并读取其累积计数值N。A.3.5.4按式(A.5)计算α、β表面污染水平C(a/B):式中:…………C(a/s)———α或β(其中之一)表面污染水平,单位为贝可每平方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