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全部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全部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全部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全部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全部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年级五年级单元名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教材分析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会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建立了统计的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同时,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分析如何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统计图。在学会条形统计图基础上掌握折线统计图,不仅有利于学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也是学生进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折线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还将继续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及扇形统计图等知识。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将为上述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标要求《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的“第三学段”中提出“经历收集、整理和表达数据的过程,会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表达数据,并作出简单的判断”;尝试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索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以及几何直观、逻辑推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并欣赏数学美。初步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习惯。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的要求。课标解读结合新课标中提出的学段目标和课标内容,教师在本单元教学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以丰富的生活素材为基础,在学习中体会统计的价值这一单元的教学需要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研究素材(比如多年来全国总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多年来高铁营业里程的变化,某地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全国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变化,儿童身高的变化,某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等)。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使学生真切认识体会到统计知识的作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合理的推理能力和统计意识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重要目标。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比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喜欢看的科普读物、所穿鞋子的号码、零花钱的使用情况等。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去,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在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之后,一方面结合折线统计图解决有关问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提供充分的空间;另一方面,让学生感悟数据的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与判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性调查与解决问题素材,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注重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性评价,求同存异从事统计活动,教师应该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你们准备如何收集数据?用什么方法展示数据?哪些数据经常出现?数据反映出什么趋势?依据这些结论能预测到什么?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如在统计活动中选择不同的调查对象,选择不同的收集数据的方法,用不同的统计图表来描绘数据等,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采取可行的个性化的方法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二、单元目标与重难点单元目标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3.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4.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5.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6.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重难点重点: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难点:1.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了解收集、获取信息数据的各种方法,掌握统计方法。2.能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重难点突破建议教学折线统计图,这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统计的过程、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认识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通过把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较,感受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特点,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从而能根据数据信息选择合适的统计方式来统计。针对本单元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出组数据的多少.但在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折线形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2.让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相比,折线统计图主要有两个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发展变化情况。从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教学时,首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从条形统计图向折线统计图转化的过程。比如: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通过分析1998——2021全国总人口数的统计表,首先绘制已经学习过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从学过的知识入手,再进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与应用的探索。3.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本单元设计了3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单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分析例1是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本例题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现统计图,帮助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建构数据分析观念。学情分析学习知识经验: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科能力水平:学习和认知活动由直接经验向间接经验变化的转折期。学生具有一定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发展路径:(1)突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2)重视算理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3)利用合作学习,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目标确定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3.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学习重点难点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习活动设计教师二次设计【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引人。师:同学们,你们家有几口人?那你知道我们全国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师:那你知道近24年全国总人口数有什么变化吗?可以怎样统计?生:网上搜索近24年的全国总人口数,进行比较生:可以用统计表、统计图。师:对的。这里是1998-2021年全国总人口数的统计情况。师:从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生1:我国总人口数越来越多。生2:可以绘制条形统计图,更清晰。……2.复习条形统计图。师:为了更清楚地呈现每年的数据情况,我们可以用已学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出示教材第104页统计图)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生1: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谁多谁少也一目了然。生2:能根据直条的高低很容易比较出数据的大小。师:其实呀,这些数据还可以用一种新的统计图表示,想看一看是什么样的吗?3.变换图形,揭示课题。课件呈现:第一步,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并标出每个数据;第二步,隐去条形统计图中的直条,保留横轴和纵轴及1998年到2021年全国总人口数所对应的点。师:这些点分别表示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如果我把这些相邻的两个点之间用线段连接起来,你们想想它最后会是什么样的?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设计意图:此环节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用统计表、统计图表示数据更加清楚、直观,激活学生已有的统计知识,强化统计意识;另一方面由条形统计图过渡到折线统计图,有助于学生初步感受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便于利用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学习折线统计图。]【环节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一)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1.师:请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想一想折线统计图的点、线分别表示什么?生:折线统计图的点表示数据的多少;生:折线的上升或下降表示统计数据增减变化。2.师:从折线统计图上看,我国总人口数是怎样变化的?生:从折线看,我国总人口数是逐年上升的,但是上升的幅度越来越小…观察总人口数的变化趋势,你有什么想法?(二)对比两种统计图,分析各自特点。1.师: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生:都有标题,横轴和纵轴,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数据的多少;生: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长短表示数据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位置表示数据的多少。生:折线统计图既可以看到它每一部分的变化趋势,也可以看到它的整体变化趋势。生:每相邻两点间的线段越长,说明增减越大。生:也可以看出每一年的数量多少2.师:如果想分析全国每年总人口数的多少,可以选择哪个统计图?生:条形统计图。3.师:如果想了解学校近几年的招生人数的增减变化,应选择哪一种统计图?生:折线统计图。4.小结: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通过点的高低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线的起伏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通过点的高低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线的起伏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并从这些变化中发现数量的发展趋势,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优势。[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自主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帮助学生自己去认识、读懂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在对比、观察、分析、发现中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环节三:实践应用,随堂检测。】课本第105页、第106页做一做1.(1)2009—2021年我国高铁营业里程是怎样变化的?(2)哪一年比前一年的高铁营业里程增加的最多?(3)从统计图中还能发现什么?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哪一年参赛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队伍比上一年增加的最多?(2)2012—2021年该地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感想?[设计意图:感悟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读懂折线统计图,会对统计图中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环节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和方法?预设:学生的结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可能存在表述不完整不准确的情况。对策:引导孩子说完整的话,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师:希望同学们在数学探究中继续收获知识和快乐![设计意图:总结深化了学生对本节课折线统计图的掌握,学生在总结和练习的活动中不断加深理解,既巩固所学知识,又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特点:表示数据的多少表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画法:描点——表示数据——连线教学反思与改进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本单元第2课时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第107、108页例2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学会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合理的推测。学情分析本课让学生学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到当要同时比较两组数据时,比较适合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以及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异同。目标确定1.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合理的推测。2.在统计过程中,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小组的交流协作,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学习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2.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合理的推测。学习活动设计教师二次设计【环节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谈话: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要想了解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怎么变化的?我们可以怎么做呢?生:调查,统计师:那怎么调查统计呢?生:先调查一下近几年中国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的数据,然后再做分析。师:要想了解出生人数和死亡人口数是怎么变化的,应该多调查一些年份,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它的变化趋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设计意图:谈话引入影响人口数量的两个重要因素: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为后面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做好铺垫。]【环节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出示课本第107页1998—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变化情况统计表师:从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生1:我能知道每年的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生2:我发现每年出生的人数越来越少,死亡的人数越来越多。……师:怎样才能清楚地表示1998—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呢?生:绘成折线统计图出示1998—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数折线统计图师问:这幅折线统计图给我们呈现了哪些信息呢?请你仔细观察,然后把自己获得的信息与组里同学交流一下吧。学生小组内交流师:谁愿意把你们组获得的信息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生:我注意到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每一年的人口数生:我看到全国出生人口总体是呈下降趋势的,且在2016年后下降幅度较大。生:不过,2015年到2016年全国出生人口数是有所增长的……生:我预测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总数不会超过1000万人师:孩子们你们非常善于观察,也会大胆的预测,这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出示1998—2021年全国死亡人口数折线统计图师问:仔细观察看看上图,你又能从图中获取到哪些信息?生:2005到2006年全国死亡人口数变化最大生:2014到2016年全国死亡人口数变化不大生:全国死亡人口数呈上升趋势,但上升的幅度较小。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刚才获取了很多有关全国二十多年来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信息,现在老师想知道全国哪一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大,分别观察两幅图不太容易比较出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情况。怎样比较更加方便?生:有复式条形统计图,也应该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吧?生:我们可以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为一幅师:为了方便比较,我们的确可以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为一幅,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设计意图:直接呈现单式折线统计图并简要读图,激活学生大脑中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为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提供认知准备。同时,通过提问让学生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多组数据的局限,引发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并由复式条形统计图联想到复式折线统计图,沟通两种统计图的联系。](二)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1.出示课本第108页,已绘制好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师:同学们看,它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生:都有标题、横轴和纵轴、折线生:单式折线统计图只有一条折线,而这里有两条折线,而且它们的颜色还不同师:为什么这两条折线的颜色不同?生:因为它们表示的事件不同,蓝线表示全国出生人口数的变化;红线表示全国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这样更清晰,便于观察。师:你是怎么知道蓝线和红线分别表示什么?生:我发现在统计图的右上角有说明生:我知道,那是图例。单式折线统计图里没有图例。师:对,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图例能让人更清楚的知道两组折线分别表示什么。(三)分析统计图师: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又有什么发现?生:全国出生人口总体是呈下降趋势生:全国死亡人口数呈上升趋势师: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生: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都比死亡人口数多,但随着时间变化,上下两个点越来越靠近了……也就是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差越来越小。生:我发现2021年的两点靠的最近,几乎要靠在一起了师小结:在统计上,一定时期内出生人口数与死亡人口数之差就是一个地方的人口自然增长数。如果出生人口数大于死亡人口数,这个自然增长数就大于0,就表示人口实际在增加,我们把它叫做正增长;如果出生人口数小于死亡人口数,这个自然增长数就小于0,增长的是个负数,实际上就是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在减少,这就叫做负增长。师:那通过观察,全国二十多年来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发展趋势,你预测会发生什么?生:照这个趋势,全国人口自然增长数可能出现负增长。师:你猜测全国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师: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外去调查了解一下。小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据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五)讨论一下:数据统计和统计图对我们有什么帮助?生:方便、直观地呈现数据,从而分析、解决问题,生:还能进行一定的预测。[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异同,让学生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让学生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合理的推测。]【环节三:实践应用,随堂检测。】刚才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折线的高低,缓陡升降比较两个统计对象的数量差距,增减变化等,现在就请同学们把刚才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吧!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课本P108做一做(1)2013—2021年北京市空气优良天数是怎样变化的?重污染天数呢?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还有什么发现?2.练习二十六第3题(1)根据统计图,你能说一说两地一年中气温变化的趋势吗?(2)有一种树莓的生长期为5个月,适宜的生长温度为7~10℃,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3)小明住在乙地,他们一家要在“十一”黄金周去甲地旅游,你认为他们应该做哪些准备?[设计意图:在练习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环节四:总结提升】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生:我知道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它不仅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更方便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生:我学会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它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只是用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的量。[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板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图例优点: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教学反思与改进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本单元第3课时课题折线统计图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整理与复习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感受文字描述、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区别,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点。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统计观念和分析图表获取信息,推测变化趋势的能力,培养学生从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意识,拓展学生不确定性思维。同时在学生参与对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中感受数据中的数学,感受学习数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回顾整理的好习惯。学情分析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点,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学习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和掌握。统计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楚地反映出数据的增减变化。应充分利用其特点,让学生感悟体会这一特点,并从中引发思考,认识折线统计图反映的现实意义,学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合理地进行预测,增强数据分析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要鼓励学生积极投人到各种活动中,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目标确定1.通过整理复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2.进一步深切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在对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3.经历知识回顾整理的全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过程中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学习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能通过整理复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2.教学难点:经历知识回顾整理的全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活动设计教师二次设计【环节一:情境导航,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谁去过海南三亚?海南景色迷人,气候宜人,三亚是游客们的首选。老师收集了一些有关三亚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三亚的美。(播放课件)

师:光顾着欣赏美景了,下面还有一些数据,看到了吗?它是用文字表示了三亚全年日平均最高气温,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整理表示这些信息?生1:可以用统计表生2:可以用条形统计图生3: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题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回顾所学知识。为构建统计知识网络做好了充分铺垫,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师引导学生全班交流、补充、梳理、形成知识体系。]【环节二:导学反馈,合作探究】(一)回顾梳理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课前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单元所学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整理,现在我们进行交流汇报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老师引导学生全班交流、补充、充实、梳理,形成知识体系。(1)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选用依据。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只反映数量多少选用依据:主要反映数量多少折线统计图的特点:①反映数量多少②反映数量增减变化选用依据:反映数量增减变化(2)折线统计图画法?先描点再连线教师引导: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绘制步骤基本一样,如果连接每个直条的端点,就使条形统计图变成了折线统计图而沿着折线统计图的各点画出直条,就转变成了条形统计图。画复式折线统计图要注意什么?画每条折线时应注意用不同颜色区分;用图例说明每条折线表示什么数据(二)辨析应用师:在这些统计方法中,我们要表示三亚全年日平均最高气温,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生1:选择折线统计图。师:为什么要选择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呢?生:能看出三亚全年日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绘制出“三亚全年日平均最高气温”的折线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师:观察统计图,你获取了哪些信息?生:三亚全年气温都很高。生:从4月到10月三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