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5024-202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设计标准_第1页
DB61-T 5024-202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设计标准_第2页
DB61-T 5024-202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设计标准_第3页
DB61-T 5024-202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设计标准_第4页
DB61-T 5024-202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设计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tandardfordesignofurbanrailtransitengineeringli文件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文件准,2022年3月10日发布,2022年4月10日实施。现予以公布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3月10日批准发布的3项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目录1材评价技术标准安大学2道交通通风空调与供暖工程技术规程中铁第一勘团有限公司、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学中铁第一勘团有限公司3道交通工程线路设计中铁第一勘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勘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团社曹振李谈吕昌明吴亚周李晓华梁缄鑫李文博梁雪娇戴志仁李岩辉冀锐奇雷振国周虎利王家乐本标准主要审查人:蒲浩黄桂兴魏庆朝马超群 23一般规定 44线路平面设计 74.1平面圆曲线设计 7 4.3夹直线设计 204.4道岔地段线路平面设计 204.5地裂缝段线路平面设计 225线路纵断面设计 5.1区间坡度设计 245.2车站及配线段坡度设计 245.3坡段与竖曲线设计 255.4地裂缝段线路纵断面设计 265.5线路纵断面设计其他规定 276配线设置 296.1联络线 29 6.5安全线 7线路与其他工程交叉 引用标准名录 2 44PlaneDesignoftheline 7 7 4.3DesignofClipLinebetweenCurves 204.5PlaneDesignofGroundFissureSection 24 24 255.4LineofGroundFissureSection 5.5OtherProvisionsforDesi 27 29 30 31 317regulationsoncrossingofthelinewithotherengineering 33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 35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3711.0.4本标准速度的适用范围:最高运行速度为80km/h~22.0.1正线mainline2.0.2配线sidings轨道交通线路中除正线外,在运行过程中为列车提供收发2.0.3最高运行速度maximumrunningspeed2.0.4限界gauge2.0.5车辆基地baseforthevehicle轨道交通系统的车辆停修和后勤保障基地,通常包括车辆2.0.6联络通道connectingbypass2.0.7环境敏感区environmentallysensitivearea32.0.8地裂缝groundfracture地表围岩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2.0.9隧道穿越地裂缝段tunnelthroughthegroundfracture 2.0.11避让距离requiredsecuredistance2.0.12文化层culturallayer43.0.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功能定位,分为3.0.2线路设计应依据线路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的功能2支线接轨点应设在车站,并宜选择在客流断面较小的区3.0.5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之间交叉,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同地段客流断面和分区OD的特征、列车在各区间的满载3.0.7线路平面选线应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53.0.8车站分布应以规划线网的换乘节点、城市交通枢纽点为3.0.9车站站位选择应充分考虑客流集散需求及与其他交通换3.0.10车站间距在城市中心区和居民稠密地区根据速度目标3.0.11换乘站的规划与设计,应按各线独立运营为原则,宜采3.0.13当换乘站为两条线路采用同站台平行换乘方式时,车站3.0.14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应符合工程实施及运营安全原则,宜3.0.15线路预留延伸条件应具有适应规3.0.16线站位布设应避让饮用水67困难情况正线出入线为120mm;在设计最高运行速度为100km/h<v≤160km/h的线8表4.1.4与设计速度匹配的最小曲线半径最高通过速度(km/h)区间曲线半径(m)一定;区间正线曲线的正常运行限速,按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表4.1.5-1曲线限速计算表正线区间最大超高(mm)适用速度范围(km/h)曲线限速加速度0.5m/s²计算。瞬间超速的限值按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9值+5km/h。道岔限速计算见表4.1.5-2;导曲线半径(m)通过道岔速度(km/h)7曲尖轨9曲尖轨曲尖轨3列车进站停车,进入站台端或通过站台(有站台门)的限制速度宜为55km/h~60km/h。并根据列车正常进站停车的制动4列车进站不停车通过站台范围的限制速度,在直线站台地段,以60km/h~110km/h(约为区间最高速度的70%)为宜。宜小于25m,B、C型车不宜小于20m,特别困难条件下不得小于一4.1.7车站站台宜设置在直线上。当设在曲线上时,其站台有效长度范围的线路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4.1.7的规定。曲线半径有站台门无站台门道岔区外,可设在曲线上,可不设缓和曲线,超高应为0mm~较后方可采用。复曲线间应设置中间缓和曲线,长度不应小于20m,并应满足超高顺坡率不大于2%的要求。4.2.1线路平面圆曲线与直线之间应设置三次抛物线型的缓和超高设置等因素,当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100km/h时按表4.2.2-1选用,当设计速度大于100km/h时按表4.2.2-2选用。R7 一 h555——h555 h555 h555 h55一h55 一h5h5续表4.2.2-1线路曲线超高-缓和曲线长度表(v≤100km/h)R hh hhhhh一hhhhhh表4.2.2-2线路曲线超高-缓和曲线长度表(100km/h<v≤160km/h)RV一h555555 l一一h5555555₁h5555555l一一一 ₂一一一一h555555₁一一₂h555555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 h555555续表4.2.2-2线路曲线超高-缓和曲线长度表(100km/h<v≤160km/h)RV一h555555l一一h55555h55555₂h55555一₁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h55555一l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h555500续表4.2.2-2线路曲线超高-缓和曲线长度表(10RV一一一h55555₂h5555一一h555一一一h555₂h555一5一h55续表4.2.2-2线路曲线超高-缓和曲线长度表(100km/h<v≤160km/h)RV₂h5l₂h57h5l₂h571一一一2一hl一一一 h续表4.2.2-2线路曲线超高-缓和曲线长度表(100km/h<v≤160km/h)RV一hl一hllhl₂一一h₂一hlh续表4.2.2-2线路曲线超高-缓和曲线长度表(100km/h<v≤160km/h)RVhl₂hl₂hl₂h₂hhRVlh4.2.3缓和曲线长度内应完成直线至圆曲线的曲率变化,应包括轨距加宽过渡和超高递变,超高顺坡率不宜大于2%o,困难地段不宜大于2.5%0。1缓和曲线进入有效站台长度主要受有效站台范围内线路2由列车与站台(站台门)间隙控制的缓和曲线进站长度R——曲线半径(m);Rmin—表4.1.7中最小曲线半径(m)。及式4.2.5-3中2l缓计算值大于120mm时,式中及2l缓实际取值为120mm;(2)对于最高速度100km/h<v≤160km/h,当式4.2.5-2中及式4.2.5-3中2l缓大于150mm时,式及2l缓实际取值150mm;v——列车最大通过速度(km/h);i——超高顺坡率(%o)。困难时最小长度入4.3.2道岔缩短渡线,其曲线间夹直线可缩短4.4道岔地段线路平面设计4.4.1正线道岔型号应根据配线功能选取,且不应小于9号,单渡线和交叉渡线的线间距应符合表4.4.1的规定,特殊情况无法导曲线半径(m)速(km/h)线间距(m)交叉渡线正线1道岔前端与站台相邻时,道岔前基本轨缝至站台端部的距离不应小于基本轨缝至计轴器距离、计轴器至信号机距离以及信号机瞭望距离三者之和;应小于5m;4.4.5道岔附带曲线可不设缓和曲线和超高,但其曲线半径不4.4.6两组道岔之间应设置直线段钢轨连接,其钢轨长度不应小于表4.4.6规定。线别(按接缝中心)困难地段置LHLH正、配线岔前后置正、配线对向布置正、配线适当调整。4.5.1线路走向与地裂缝走向基本一致时,线路平面宜置于相的最小避让距离为40m;线路位于地裂缝下盘时,隧道结构应避开地裂缝的最小避让距离为24m。与上述规定不4.5.2线路走向与地裂缝走向相交时宜正交,困难情况下交叉5.1.1线路正线的最大坡度不宜超过30%,困难地段最大坡度最大坡度可采用40%。5.1.2联络线、出入线的最大坡度宜采用40%。5.1.3区间隧道的线路最小坡度宜采用5%o,困难条件下可采用5.1.4区间纵断面最低点位置,应结合区间排水泵房和区间联5.2.2车站站台范围内的线路应设在一个坡道上,地下车站站台有效长度范围内的坡度宜为2%o;当与相邻建筑物合建以及节5.2.3地面线及高架线的车站站台有效长度范围内的坡度宜为平坡,在困难地段可设在不大于1.5%的坡道上。5.2.4车站站台有效长度范围内和道岔范围内不得设置竖曲线别竖曲线困难情况正线区间5.4地裂缝段线路纵断面设计5.4.1隧道纵断面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裂缝上盘垂直沉降变形后1地裂缝调坡段纵断面设计时,调坡段长度不宜小于远期一列车长度,调坡后相邻竖曲线间的夹直线长度应符合5.3.1中2线路纵断面设计应预先考虑纵断面调整后,其前后两相始向上盘方向调坡,调整的坡段长度如图5.4.1所示,也可根据公式5.4.1来计算;5.5.2正线坡度大于24%,连续高差达16m以上的长大陡坡地最大顺坡率不得大于1.5%。6.1.3承担两条线路临时贯通或互联互通的载客运营的联络1最高运行速度在100km/h及以下的线路,正线应每隔5车线布置间距不宜大于12km,每间隔2座~3座车站或4km~车线布置间距约15km,其间每隔2座~3座车站或5km~8km应6.3.6在靠近隧道洞口以内或邻近江河岸边的车站,应根据非6.3.7折返线、停车线有效长度(不含车挡长度)应根据信号制有效长度+安全距离(不含车挡长度)12号道岔贯通式折返线、停车线12号道岔2《地铁快线设计标准》CJJ/T298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说明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3月1总则 413一般规定 4线路平面设计 45 45 4.4道岔地段线路设计 5线路纵断面设计 5.1区间坡度设计 5.2车站及配线段坡度设计 5.3坡段与竖曲线设计 5.4地裂缝段线路纵断面设计 5.5线路纵断面设计其他规定 6配线设置 6.1联络线 3.0.6本条阐述超长线路的设计要点:(1)对于超长线路的客流基本特征,往往是全线客流的不均衡性和上下行方向的不均衡性。因此必须分析全线不同地段客流断面和分区OD特征,可采用列车在各区间的满载率和拥挤度(2)对于超长线路应注意分析其线路特点以及基本设计要提高客流效益为目的。城市中心区和居民稠密地区宜为lkm~2.5m、2.3m,C型车转向架的轮对固定轴距为2.0m或2.2m,通对圆曲线最大半径加以限制。目前轨检车在经过半径大于(1)最大超高允许值:线路允许的最大超高值主要从两个方的合力线偏离轨道中心不大于六分之一(安全系数不应小于3),超高值应达到这一指标要求,当列车停在曲线均大于150mm。究院1980年的试验研究,当列车停在超高为200mm及3)最高设计速度不大于100km/h时,最大超高为120mm,高为150mm有利于发挥车辆运行速度效率。(2)未被平衡的超高:欠超高和过超高统称为未被平衡的超于实设曲线来说超高为定值h,当列车以最大速度(或最小速度)4.1.4在不限速地段,与设计速度匹配的最小曲线半径应考虑h₄不超过允许值hy,以保证乘客舒适度,当实设超高大超高hmx时,可通过下式计算满足设计速度和乘客舒区间的最高通过速度通过上式计算,并取整得到表4.1.3中(2)当开行快慢车时,曲线实设超高应按照列车的平均速度将两式相加整理后可得开行快慢车时最小曲线半径计算公第1款阐述曲线限速的计算方法:1)曲线通过速度vo.4为在正常情况下,允许列车通过的最2)车辆进入站台范围内,允许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为0.3m/s²,在15mm超高时,对车辆在曲线半径大于相关规范,车站曲线瞬间超速可以包容性地简化为4.1.9复曲线是两种不同半径的同向曲线直接连接,存在曲率节车辆的全轴距(两个转向架中心距离+一个转向架固定轴距)长度的要求而定,大致按一节车辆长度为20m,选定20m是一个忆。反向曲线之间是不存在复曲线的。由于不同曲线半径设置4.2.2本条阐述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1)缓和曲线的长度主要受行车安全、平稳和旅客舒适度条(2)最大超高按4.1第2款规定取值计算。值一般不超过2%,故本规范imax取为2%。2)保证超高时变率不大于允许值f——保证乘客舒适度的超高时变率容许值(mm/s),其于100km/h时取值为40mm/s,对于设计速度大于100km/h时一般情况下取值30mm/s,困难情况下取值40mm/s。3)保证欠超高时变率不大于允许值vmx——列车最高行车速度(km/h),在标准取值为45mm/s。加宽)可在圆曲线外的直线段内完成递变,按困难条件处置。例长度小于20m,可不受20m限制。如出现在两曲线间夹直线中,应注意夹直线中无超高地段长度保持20m的要求。4.2.5本条阐述缓和曲线进入第3款缓和曲线进入有效站台时,最高限制速度受超高顺坡h车站—车站站台范围内曲线超高(mm);《地铁设计规范》高不应大于15mm;i进站——缓和曲线进入有效站台情况下轨道率(%o);i——轨道最大超高顺坡率(%o),《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规定,超高顺坡率不宜大于2%o,困难地段不应大于2.5%。规定,未被平衡的超高允许值不宜大于61mm,困难时不宜大于75mm;v——列车最大通过速度(km/h)。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