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滨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滨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滨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滨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1-山东省滨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传闻中的五帝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都是纯粹出于公心,即所谓“公天下”;禹传启,把原属于部族内部的传递,变为父子相传,古人谓之“家天下”。出现这种改变的根源是A.王权神奇色调的强化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家国同构观念的萌生 D.继承人的品德优良【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从“禅让”到“世袭”,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B正确;材料未涉及“神奇色调”,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改变,与家国同构无关,C错误;材料未涉及继承人的品德问题,D错误。2.孔子曾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据此可知,孔子A.确定了人合理的欲望 B.提倡君主仁政爱民C.革新了传统民本思想 D.主见以礼教化平民【答案】A【解析】【详解】孔子认为饮食男女、富贵都是人所缘由追求的,贫和贱是人所厌恶的,这都是人的本性,说明他确定人的合理欲望,和政治统治无关,故选A,解除B;孔子的主见与民本和教化无关,解除CD。3.秦朝时,各郡每年必需定期向中心报告本地的租税收入、户口统计、治安状况,此即上计制度。该制度A.意在加强对地方的限制 B.保证了秦朝的长治久安C.调动了地方生产主动性 D.增加了秦朝的赋税收入【答案】A【解析】【详解】上计制度中,各郡每年必需定期向中心报告本地的租税收入、户口统计、治安状况,这样有助于中心驾驭地方状况,加强对地方的掌控,A正确;上计制度并不能保障秦朝的长治久安,解除B;上计制度涵盖的范围较广,而且主要是对行政机构的考核,与地方生产主动性无关,解除C;上计制度更多的是督查,不能起到增收的作用,解除D。4.“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由此推知,西汉推行这一措施的主要作用是A.强化了中心集权 B.突显了统治者恩德C.使庶子获得封地 D.瓦解了旧土地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心集权,A正确;据所学可知,推恩令的实施,其目的就是解决王国对中心的威逼,而不是突显统治恩德,B错误;推恩令实施以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管辖,而不是“使庶子获得封地”,故C错误。5.下图是西晋时期的人口迁移图。由此可推知,当时人口迁移A.促进了北方社会稳定 B.有利于江南经济的开发C.使民族冲突趋于缓和 D.巩固了西晋的中心集权【答案】B【解析】【详解】西晋时期人口大量迁往南方,有利于江南经济开发,B正确;西晋时期北方地区受到少数民族侵扰,社会并不稳定,解除A;西晋时期民族冲突突出,解除C;西晋分封亲族,中心集权并不集中,解除D。6.如表是五代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政权名称存亡时间开国国君国君原来身份后梁907—923年朱温宣武节度使后唐923—936年李存勖河东节度使后晋936—947年石敬瑭河东节度使后汉947—950年刘知远河东节度使后周951—960年郭威邺都留守A.五代时期北方政权林立 B.农夫起义推动五代更替C.五代是藩镇割据持续 D.君主身份影响王朝兴衰【答案】C【解析】【详解】由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五代开国君主的身份基本都是地方节度使,由此可说明五代时期政权事实上都是地方藩镇割据规模的扩大,故选C;五代时期政权是交替出现,而非并立的,拍出A;五代政权建立者的身份基本都是地方节度使,和农夫起义无关,解除B;君主身份和王朝兴衰没有必定联系,解除D。7.唐制规定:“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干脆发出的吩咐,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说明唐朝A.皇权受到确定制约 B.中枢权力机构完备C.宰相权力遭到减弱 D.君相冲突得到缓解【答案】A【解析】【详解】皇帝的吩咐假如不经政事堂决议副署,被认为是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说明皇帝不能随意妄为,即皇权受到制约,A正确;B与题无关,解除;通过题干可以看出以宰相为首的官僚群体权力相对较大,解除C;题干主旨并未涉及君相冲突,解除D。8.唐宋时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高峰。下列科技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郭守敬编定《授时历》 B.贾思勰著述《齐民要术》C.孙思邈编著《千金方》 D.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唐朝名医孙思邈编著《千金方》,C正确;A是元朝的成就,解除;B是魏晋时期的成就,解除;D是汉朝时期的成就,解除。故选C。9.方田均税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即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全部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据此可知,方田均税法A.满意了农夫的土地要求 B.增加了政府收入C.为政府开拓了新财源 D.维护了地主权益【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全部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可知方田均税法有利于增加政府赋税收入,均衡赋税并减轻农夫负担缓和阶级冲突,B项正确;材料并未重新安排土地,并未触及地主土地全部制,解除A项;材料中依据土地好坏征税,并未开拓新财源,解除C项;维护地主权益不是题干举措的主要目的,解除D项。故选B。10.辽国真正的宰辅机关是北、南枢密院。有了北枢密院,皇帝得以把一切政令贯彻到二府以至各部族;南枢密院其下还有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及各职能部门。虽然枢密院有两个,但军政大权最终还是集于皇帝一身。这表明辽国A.皇权受到了很大限制 B.北枢密院的权力高于南枢密院C.照搬宋朝的政治体制 D.枢密院的设置体现了皇帝意志【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虽然枢密院有两个,但军政大权最终还是集于皇帝一身”可知,两个枢密院各司其职,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身,得出辽国枢密院的设置是为了加强皇权,体现皇帝的意志,D项正确;南北枢密院都是宰辅机关,最终军政大权都集中于皇帝一身,说明白皇权的集中,因此皇帝权力没有受到极大的限制,A项错误;依据材料南北枢密院负责不同的工作,各司其职,没有体现北枢密院的权力高于南枢密院,B项错误;北宋的中心机构为“二府三司”,没有南北枢密院,因此不是照搬北宋的政治体制,C项错误。11.下图是元朝运输河、海运的路途图,其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据此可知,元朝时期A.海外贸易非常旺盛 B.海运已经取代了河运C.政治经济中心分别 D.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元朝海运和运输河粮食转运方向是大都,即元朝的都城,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元朝定都大都,造成政治经济中心分别,因此元朝运输河、海运的路途图,其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C正确;题干涉及的是粮食转运而非海外贸易,解除A;通过题干无法推断出海运和运输河的地位,解除B;D不符合史实,元朝的陆上丝绸之路畅通,解除。12.陆游曾以诗记述宋代某艺术的景况:“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诗中所述宋代艺术形式是A.传奇 B.话本 C.诗词 D.小说【答案】B【解析】【详解】“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可知,这一艺术场景描写了说书人说书场面,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说书对应的是话本形式,B正确;传奇是唐代的艺文学形式,解除A;诗词主要面对的是士大夫阶层,而非一般民众,解除C;小说是明清时期的文学形式,解除D。13.下图为明朝的政治制度示意图。据图可知,明代皇帝A.特务统治造成了吏治腐败 B.内阁的设立减弱了六部的权力C.君主专制制度得到了强化 D.三司制减弱了中心对地方的限制【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全部机构的权力最终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说明明代的君主专制制度得到空前的强化,故选C;由图示内容无法看出特务统治的影响,解除A;内阁不是正式的法定机构,不能减弱六部的权力,解除B;三司的设立分散了地方权力,有利于加强中心对地方的限制,解除D。14.乾隆年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看到中国景象后断定:“中国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它的旺盛已经结束”,“在这里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这说明当时清朝A.因英国侵略而发展停滞 B.盛世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危机C.对外厉行闭关锁国政策 D.遭到白莲教起义的沉重打击【答案】B【解析】【详解】马戛尔尼来华之时正是中国处于康乾盛世时期,但是马嘎尔尼认为“中国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它的旺盛已经结束”,“在这里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说明当时清政府经济陷入停滞,沿海军备废弛,意味着盛世背后隐藏着危机,B正确;当时英国尚未侵略中国,解除A;C与题无关,解除;D在材料中未体现,解除。15.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而乐”,主见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由此可见,黄宗羲A.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B.反对重农抑商的政策C.确定了资本主义制度 D.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天下为主,君为客”以及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体现了黄宗羲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反思与批判,A正确;重农抑商在材料中并未体现,解除B;黄宗羲所处的时代尚未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解除C;黄宗羲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解除D。二、非选择题16.图4、图5、图6是中国古代三个时期(西汉、唐朝、明朝)的对外主要交通路途图。读材料,回答问题。分别提取图4、图5、图6的相关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对应的历史时期。【答案】图4:都城为长安,陆路交通线从长安动身,向西到达波斯,大食,阿拉伯以及欧洲和非洲。向东到达朝鲜﹔海陆交通线从广州动身,经马六甲海峡到达天竺,波斯湾等地。从登州、扬州动身,到达朝鲜、日本,这是唐朝时期陆路,海路对外交通发达状况相吻合。据此推断图4为唐朝。图5:称印度洋为西洋,对外交通主要是海路,动身点为刘家港,到达地区有占城(越南)、暹罗(泰国),吕宋(菲律宾),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这与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状况相吻合。据此推断图5为明朝。图6;都城为长安,设立西域都护府,这与两汉时期对西域的统治符合;对外主要交通为陆路,从长安动身,经河西走廊、西域到达中亚的奄蔡、西亚的安眠(伊朗),欧洲的大秦(罗马)等。这与汉代丝绸之路的状况相吻合。据此推断图6为西汉。【解析】【详解】图4:依据图4中的都城、以及交通线四至可以推断出这是唐朝。详细推断过程如下:图4都城为长安,陆路交通线从长安动身,向西到达波斯,大食,阿拉伯以及欧洲和非洲。向东到达朝鲜﹔海陆交通线从广州动身,经马六甲海峡到达天竺,波斯湾等地。从登州、扬州动身,到达朝鲜、日本,这是唐朝时期陆路,海路对外交通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推断图4为唐朝。图5:依据图中对印度洋的称呼以及海陆抵达区域可以推断出这是明代。详细推断如下:称印度洋为西洋,对外交通主要是海路,动身点为刘家港,到达地区有占城(越南)、暹罗(泰国),吕宋(菲律宾),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这与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状况相吻合。据此推断图5为明朝。图6;依据图中的都城名称以及西部设置的西域都护并结合图片中外国称呼如安眠、大秦等可以推断出这是西汉。详细推断过程如下:都城为长安,设立西域都护府,这与两汉时期对西域的统治符合;对外主要交通为陆路,从长安动身,经河西走廊、西域到达中亚的奄蔡、西亚的安眠(伊朗),欧洲的大秦(罗马)等。这与汉代丝绸之路的状况相吻合。据此推断图6为西汉。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柳孜隶属安徽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据濉溪县志记载.位于该县境内的大运输河故道。1999年初,在柳孜段马路裁弯取直降坡施工中发觉陶瓷器等文物和其他遗迹的现象。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次大发觉。罕见的宋代货运码头……石构建筑砌体依河道南岸堤坡而建,所运用的石料质地不同,大小厚薄不一样,形态各异的石料均为运用过的旧料,在砌体中还夹杂运用确定数量的汉代墓葬石构件画像石石料。石砌体的基础,采纳瓦砾层与黄黏土层间隔夯实处理,共4层,厚75厘米左右,基础大于石砌体,北部向河道内延长。宝贵的唐宋沉船1号沉船为木板结构,平面呈长方形,船身存长9.6米,包括拖舵共存残长12.6米。现存船体长度由两段木板拼接而成,用双排铁铆钉固定,缝隙间填以油灰。尾舱横梁上有三档舵杆限位木椿,可调整船的航向。2号沉船是一艘独木舟,由一根硕大的原木整体雕凿而成,长10.6米。船体两头窄中间宽,呈大半个圆弧形,头和尾部上收,面部稍上翘。6号沉船为木板结构,残存长23.6米。从这段立于壁板之上的底板结构状况来看,船底为平底。船壁板特殊巨大,木质坚硬,板面对内呈弧形,舱中间存有13根空梁方孔,空粱尚残存三根。丰富的古陶瓷经初步鉴定,能确认窑口的有安徽寿州窑,浙江的越窑,江西的景德窑,福建的建阳窑陕西的耀州窑,河北的磁州窑、定窑等20余座全国各地窑口烧制的产品,窑口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实为罕见。——摘编自阚绪杭《运输河考古的首次大发觉一柳孜隋唐大运输河遗址的面世》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探讨大运输河故道有哪些史料价值。【答案】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运输河考古的首次大发觉一柳孜隋唐大运输河遗址柳孜发觉的的古陶瓷,发觉的古代木质沉船和一石构建筑遗迹等是探讨大运输河历史的一手史料材料内容石构建筑砌体依河道南岸堤坡而建、运用的石料质地不同,石砌体的基础,采纳瓦砾层与黄黏土层间隔夯实处理反映了当时码头建设状况对探讨的漕运制度和运输河设施供应了极其宝贵的资料运输河考古的首次大发觉从货运码头、造船、制瓷三方面反映运输河故道当时的漕运、交通史、造船技术陶瓷业以及商品流通等状况为探讨供应了宝贵的史料。柳孜遗址的考古发掘是隋唐宋运输河发展的一个缩影。用双排铁铆钉固定,缝隙间填以油灰、由一根硕大的原木整体雕凿而成反映了唐宋时期造船业的状况。为探讨船的时代、种类、用途以及造船技术等供应了重要的实物史料。安安徽寿州窑、江西景德窑、河北的定窑等各地窑口烧制的产品。反映了当时制瓷业状况。.为探讨该遗址分期断代供应了依据。同时也为探讨中国陶瓷发展供应了不行多得的实物资料。【解析】【详解】史料价值:依据所学学问,从材料来源、材料内容两个角度分析材料的史料价值。而史料价值依据遗址发掘所得出。材料来源方面:依据材料“摘编自阚绪杭《运输河考古的首次大发觉一柳孜隋唐大运输河遗址的面世》”“1999年初,在柳孜段马路裁弯取直降坡施工中发觉陶瓷器等文物和其他遗迹的现象。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次大发觉”可知,柳孜发觉的的古陶瓷,发觉的古代木质沉船和一石构建筑遗迹等是探讨大运输河历史的一手史料。材料内容方面,依据材料涉及的码头建设、造船业状况以及陶瓷业状况分别依据材料涉及内容分析其具有的史料价值,如石构建筑砌体依河道南岸堤坡而建、运用的石料质地不同,石砌体的基础,采纳瓦砾层与黄黏土层间隔夯实处理反映了当时码头建设状况,其主要的史料价值是对探讨的漕运制度和运输河设施供应了极其宝贵的资料。同样的思路说明造船、陶瓷相关材料的史料价值。最终对三个领域的史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其史料价值,运输河考古的首次大发觉从货运码头、造船、制瓷三方面反映运输河故道当时的漕运、交通史、造船技术陶瓷业以及商品流通等状况为探讨供应了宝贵的史料。柳孜遗址的考古发掘是隋唐宋运输河发展的一个缩影。18.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形式、内容和风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独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加,因科举废行而入士无门的下层学问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旺盛。……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困难的缘由。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宽阔,城市经济旺盛,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沟通和溶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定结果。——摘编自谢士霞、王晓燕《元代元曲兴起的缘由浅析》(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宋代文化的总体特征及成因。(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元曲兴起的缘由和影响。【答案】(1)总体特征:呈现出深厚的忧患意识。成因:宋代长期积贫积弱;宋代始终面临少数民族对立政权的威逼;宋朝相对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处被动挨打和求和的地位。(2)缘由: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需求的增加;学问分子阶层加入创作队;民族文化和沟通与融介;对前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影响:创新了传统文学形式;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发展;推动了古代戏剧艺术的发展。【解析】【详解】(1)总体特征:依据材料“(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可知,宋代文化呈现出深厚的忧患意识。成因: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宋代长期积贫积弱;依据材料“宋代独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可知,宋代始终面临少数民族对立政权的威逼;依据材料“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可知,宋朝相对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处被动挨打和求和的地位。(2)缘由:依据材料“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加”可知,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需求的增加;依据材料“因科举废行而入士无门的下层学问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旺盛”可知,学问分子阶层加入创作队;依据材料“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沟通和溶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可知,民族文化和沟通与融介;依据材料“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定结果”可知,对前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影响: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元曲的出现创新了传统文学形式;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元曲是通俗文学,其出现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发展;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元曲推动了古代戏剧艺术的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