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理解性默写(带答案1)_第1页
《石钟山记》理解性默写(带答案1)_第2页
《石钟山记》理解性默写(带答案1)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钟山记》理解性默写1.苏轼在《石钟山记》末尾自述他写作此文的原因是:,。2.作者怀疑李渤的说法原因在于,,,,?3.《石钟山记》中,苏轼引用典故向苏迈描摹石钟山发出的动人声响,其中跟周景王有关的是:,;和晋大夫魏绛有关的是:,。4.作者描写自己在绝壁之下看见受惊飞起的老鹰的句子是:,,。5.从苏轼的《石钟山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治学做事要有严谨的态度,“,”的态度是不可取的。6.苏轼将撞击声和钟鼓声相互呼应比作了:。7.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反诘句提出全文的中心是:“,,?”这句话是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对李渤的主观臆断、自以为是态度的批评。8.《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的得名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有三个:,,;,;。9《石钟山记》中,介绍中间大石头情况的句子是:,,。10.作者怀疑郦道元的说法原因在于,,!11.苏轼在探求石钟山得名原因的时候,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乱石之中选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硿硿的声音:,,。12.作者描写自己到了绝壁下见到了巨大的山石倾斜的树立,有千尺之高,好像是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的句子是:,,。《石钟山记》默写答案1.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3.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4.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6.如乐作焉。7.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8.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9.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