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昆虫的灰身和黑身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但含有A基因的个体只有80%表现为灰身,其余20%为黑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纯合灰身与黑身个体杂交,F1均为杂合子B.黑身个体间相互交配所得后代的表型均为黑身C.若两亲本杂交,F1中灰身:黑身=3:2,则亲本基因型均为AaD.为确定某灰身昆虫的基因型,可将其与多只黑身个体交配〖答案〗C〖祥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析】A、纯合灰身基因型为AA,含有A基因的个体中有20%为黑身,纯合灰身与黑身个体个体杂交,F1可能出现纯合子,A错误;B、黑身个体可能存在A基因,故黑身个体间相互交配可能会出现灰身后代,B错误;C、基因型均为Aa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_:aa=3:1,由于含有A基因的个体中有20%为黑身,故子一代黑身个体占比为20%×3/4+1/4=2/5,灰身个体占比为3/4×80%=3/5,即F1中灰身:黑身=3:2,C正确;D、由于黑身个体基因型可能为AA、Aa或aa,故某灰身昆虫与多只黑身个体交配,无法确定该灰身昆虫基因型,D错误。故选C。2.人类皮肤颜色的差异受常染色体上的多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B/b、C/c…表示)控制,假设控制肤色的每个显性基因对肤色深度的影响相同,显性基因数量越多,皮肤颜色越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肤色相同个体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若肤色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均为AaBb的个体婚配,后代表现为中间肤色的概率为3/8C.若肤色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则肤色会有8种不同的表型D.若肤色受4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均为AaBbCcDd的个体婚配,后代表现为肤色最浅的概率为1/256〖答案〗C〖祥解〗题意分析:人类的皮肤颜色为数量性状遗传,即根据显性基因使肤色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显性基因越多,皮肤越黑。【详析】A、控制肤色的每个显性基因对肤色深度的影响相同,显性基因数量越多,皮肤颜色越深,则肤色相同个体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Bb、AaBB,A正确;B、若肤色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均为AaBb个体婚配,其子代基因型有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整理统计得后代表现为中间肤色的概率为6/16=3/8,B正确;C、已知每个显性基因对肤色深度的影响相同,显性基因数量越多,皮肤颜色越深,若肤色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子代基因型中会出现含有6个显性基因,5个显性基因,4个显性基因,3个显性基因,2个显性基因,1个显性基因,0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则肤色会有7种不同的表型,C错误;D、若肤色受4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均为AaBbCcDd的个体婚配,后代表现为肤色最浅为不含显性基因的个体,即基因型为aabbccdd的概率是1/4×1/4×1/4×1/4=1/256,D正确。故选C。3.果蝇Ⅱ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卷翅)对基因a(正常翅)为显性,基因B(星状眼)对基因b(正常眼)为显性,基因A和基因B均为纯合致死基因。某种类型的卷翅星状眼果蝇(品系M)雌雄个体交配,后代均为卷翅星状眼。不考虑染色体互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品系M果蝇的卷翅基因和正常眼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品系M雌雄个体交配,后代中卷翅星状眼果蝇均为杂合子C.品系M与正常翅正常眼果蝇杂交后代会出现四种表型D.任选两只卷翅星状眼果蝇杂交不一定能获得卷翅星状眼子代〖答案〗C〖祥解〗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析】A、基因A和基因B均为纯合致死基因,则品系M果蝇基因型为AaBb,又因为品系M雌雄个体交配,后代均为卷翅星状眼,没有出现双隐性个体,故品系M果蝇的卷翅基因和正常眼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b连锁,a和B连锁,A正确;B、品系M果蝇基因型为AaBb,且A和b连锁,a和B连锁,品系M雌雄个体交配,后代中卷翅星状眼果蝇均为杂合子,B正确;C、正常翅正常眼果蝇基因型为aabb,能产生一种配子,即ab,品系M果蝇基因型为AaBb,能产生两种配子,分别为Ab和aB,品系M与正常翅正常眼果蝇杂交后代会出现两种表型,C错误;D、任选两只卷翅星状眼果蝇杂交不一定能获得卷翅星状眼子代,如A和B连锁,a和b连锁的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个体交配,会产生正常翅正常眼果蝇的子代,D正确。故选C。4.甲乙丙丁为某二倍体动物体内正在分裂的4个细胞,其染色体组数与核DNA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甲在进行有丝分裂,且细胞中不含有姐妹染色单体B.若细胞乙在进行减数分裂,则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C.细胞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核DNA数=1:2D.细胞丁中染色体数为n,且细胞中不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答案〗D〖祥解〗据图中核DNA数和染色体组关系,甲是有丝分裂后期,乙是减数分裂Ⅱ后期或有丝分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丙是细胞完成了DNA的复制,丁是减数分裂Ⅱ前期和中期。【详析】A、甲中染色体组为4,说明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开,不含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B、若细胞乙在进行减数分裂,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为2n,说明其处于减数分裂Ⅱ,染色体组有2个,因此是减数分裂Ⅱ的后期,细胞中不含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C、细胞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组数目为2,可以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分裂Ⅰ,细胞中都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染色体数:核DNA数=1:2,C正确;D、细胞丁中染色体数为n,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为2n,一定含有姐妹染色单体,D错误。故选D。5.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在人工养殖的火鸡群体中会出现“孤雌生殖”现象,雌火鸡的卵细胞不经受精作用,而与来自同一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结合形成合子,该合子能正常发育为子代,且子代全为雄性。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WW的合子不能存活。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鸡经孤雌生殖产生的子代为单倍体B.孤雌生殖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C.雌火鸡的初级卵母细胞中最多有4条Z染色体D.孤雌生殖时,卵细胞与极体的染色体组成相同才能形成可存活合子〖答案〗D〖祥解〗依照题干信息可知,火鸡的ZW型性别决定中,ZZ为雄性,ZW为雌性,WW胚胎不能存活。【详析】A、经孤雌生殖产生火鸡是由卵细胞与来自同一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结合形成合子发育形成的,无论哪种机制,火鸡孤雌生殖所产生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与母本相同,故不属于单倍体,A错误;B、孤雌生殖中发生了减数分裂,而在减一中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C、雌火鸡(ZW)的初级卵母细胞中最多有1条Z染色体,C错误;D、根据题意,当孤雌生殖时,ZZ胚胎能存活,但WW胚胎不能存活,D正确。故选D。6.为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科研人员进行了走访调查并依据所得信息绘制了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走访调查的对象应为该遗传病的患者家系B.若I-1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C.若Ⅱ-4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I-2和Ⅱ-3的基因型相同〖答案〗B〖祥解〗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详析】A、由题意可知,该调查是为了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所以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A正确;B、用A/a表示相关基因,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那么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Ⅲ-5号患病,所以Ⅱ-3和Ⅱ-4号基因型为Aa,若I-1不携带致病基因,其基因型是AA,I-2基因型为Aa,也符合该系谱图,B错误;C、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Ⅱ-4携带致病基因但未患病且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所以Ⅱ-4应该为杂合子,即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正确;D、用A/a表示相关基因,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且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则Ⅱ-3的基因型为XAXa,I-1不患病,所以I-1基因型为XAY,I-2基因型为XAXa,即I-2和Ⅱ-3的基因型相同,D正确。故选B。7.用1个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得到128个子代噬菌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含有35S的噬菌体占100%B.含32P的噬菌体占1/64C.子代噬菌体DNA的合成需要大肠杆菌的DNA聚合酶D.子代噬菌体蛋白质的合成需以大肠杆菌的DNA为模板〖答案〗D〖祥解〗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详析】A、噬菌体繁殖时,合成子代的原材料来自于宿主细胞即大肠杆菌,因此子代的噬菌体都含有35S,A正确;B、DNA是双链结构,DNA的双链都含32P,在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中繁殖,因此子代中,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有2个,占2/128,即1/64,B正确;C、子代噬菌体DNA的合成所需要的原料来自于,因此需要大肠杆菌的DNA聚合酶,C正确;D、子代噬菌体蛋白质的合成需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进行合成,D错误;故选D。8.真核生物中M基因结构及表达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①w1、w2、w3是基因结构中外显子,是蛋白质的编码序列;②nl、n2是基因结构中的内含子,是蛋白质的非编码序列;③1、2、3为外显子转录后对应序列。A.若启动子区域发生甲基化,则M基因的复制和转录均不能进行B.n1中发生碱基对替换通常不会导致性状改变,故不属于基因突变C.过程①和③中都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且配对方式相同D.②过程中存在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答案〗D〖祥解〗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详析】A、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启动转录过程,若启动子区域发生甲基化,则M基因转录不能进行,但M基因的复制可以正常进行,A错误;B、n1是基因结构中的内含子,是蛋白质的非编码序列,n1中发生碱基对替换通常不会导致性状改变,但改变了基因结构,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过程①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①和③都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但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C错误;D、②过程为前体mRNA经剪切、拼接形成成熟mRNA的过程,该过程存在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D正确。故选D。9.核仁中含有许多相同的rRNA基因,其先转录出45SrRNA前体,再经过多次酶切加工形成18SrRNA、58SrRNA、28SrRNA,这些rRNA参与组成核糖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无核仁,故不能合成rRNAB.有丝分裂分裂期无法形成45SrRNA前体C.rRNA基因转录过程不需要解旋D.rRNA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为蛋白质〖答案〗B〖祥解〗(1)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2)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转录是以基因为单位。【详析】A、原核细胞无核仁,但有核糖体,故能合成rRNA,A错误;B、细胞在有丝分裂分裂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核DNA无法解旋,无法转录,所以有丝分裂分裂期无法形成45SrRNA前体,B正确;C、RNA聚合酶具有解旋双链DNA的作用,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RNA的过程,即rRNA基因转录过程需要解旋,C错误;D、由题意可知,rRNA基因转录产物经过多次酶切加工形成18SrRNA、58SrRNA、28SrRNA,这些rRNA参与组成核糖体,所以rRNA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不是蛋白质,D错误。故选B。10.利用碱基编辑系统,将拟南芥细胞中一条染色体DNA中的一个碱基C脱氨基形成碱基U,该细胞在体外培养分裂n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脱氨基位点会发生A/T碱基对替换G/C碱基对B.分裂n次后形成的细胞中发生变异的细胞占1/2C.分裂n次后脱氨基位点为A/U碱基对的细胞占1/2nD.碱基对替换后的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所占比例增加〖答案〗D〖祥解〗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析】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原本DNA位点上C与G配对,但一个碱基C脱氨基形成碱基U后,U与T配对,细胞在体外培养你过程中DNA复制,DNA复制过程中A与T配对,即在脱氨基位点会发生A/T碱基对替换G/C碱基对,A正确;B、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因此以与C配对的G所在的链为模板复制过程中DNA碱基未改变,只有以脱氨基形成碱基U的链为模板复制过程中DNA碱基改变,即分裂n次后形成的细胞中发生变异的细胞占1/2,B正确;C、细胞A经n次有丝分裂后,形成2n个子细胞,一个DNA分子单链上的一个C脱去氨基变为U,所以是G和U配对,复制n次后,只有1个细胞脱氨基位点为A-U,因此脱氨基位点为A-U的细胞占1/2n,C正确;D、由题意可知,该替换是C(胞嘧啶)替换为U(尿嘧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碱基对替换后的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所占比例不变,D错误。故选D。11.载脂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在各种组织细胞中相同,但在肝细胞中该基因的表达产物apoB-100含4536个氨基酸残基,在肠细胞中该基因的表达产物apoB-48仅含2152个氨基酸残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表达产物的不同与基因突变有关B.apoB-48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C.不考虑终止密码子,载脂蛋白基因中至少含有6456个碱基对D.肝和肠细胞中载脂蛋白基因转录所得成熟RNA的碱基序列相同〖答案〗B〖祥解〗分析题文描述可知,载脂蛋白的基因序列在肝、肠组织细胞中是相同的,但表达产物不同,这是在转录水平上进行调控的结果,即由载脂蛋白基因转录形成的前体mRNA经过加工后,所形成的成熟的mRNA不同导致的。【详析】AD、两种表达产物的不同是在转录水平上进行调控的结果,即由载脂蛋白基因转录形成的前体mRNA经过加工后,所形成的成熟的mRNA不同导致的,该过程中未发生基因突变,二者多得的成熟RNA碱基序列不同,AD错误;B、apoB-48产生的原因可能由于前期mRNA加工为成熟RNA过程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B正确;C、在肝细胞中,载脂蛋白基因表达的产物含4536个氨基酸残基,不考虑终止密码子,载脂蛋白基因中至少含有6×4536=27216个碱基=13608个碱基对,C错误。故选B。12.双单体指二倍体染色体组成中缺少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的个体。某雌雄同株植物(2n=6)群体中存在双单体变异类型,该变异个体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双单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该植物群体中最多存在3种双单体C.双单体植物产生染色体数目正常配子的概率是1/8D.可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的数目来判断是否发生了该变异〖答案〗C〖祥解〗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地减少。【详析】A、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由题意可知,双单体指二倍体染色体组成中缺少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的个体,所以双单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中的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A正确;B、由题意可知,该植物有3对同源染色体,双单体指二倍体染色体组成中缺少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的个体,所以该植物群体中最多存在3种双单体,B正确;C、由题意可知,该植物有3对同源染色体,双单体缺少缺少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即只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产生染色体数目正常配子的概率是1/2×1/2=1/4,C错误;D、该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可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的数目来判断是否发生了该变异,D正确。故选C。13.扁桃抗旱性强,我国存在多种野生扁桃,都属于桃属植物,且存在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野生扁桃种群的基因库存在明显差异B.降水和气温可决定不同野生扁桃的进化方向C.生活环境越相似的野生扁桃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D.比较野生扁桃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可研究它们间的亲缘关系〖答案〗C〖祥解〗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包括胚胎学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生物化学证据和古生物证据。胚胎学证据主要是通过观察胚胎细胞发育早期的一些特征,来得出生物进化的相关联系,比较解剖学证据主要通过观察生物之间的同源器官来得出结论,生物化学证据主要通过对比生物的DNA、RNA和蛋白质这些物质上的异同点来得出生物的联系。【详析】A、不同野生扁桃种群的基因库因为环境的差异朝着不同的方向进化,从而存在明显差异,A正确;B、降水和气温等环境因素作为自然选择的隐性可通过影响水分利用、耐寒耐热能力、生长周期和生态竞争,决定四种扁桃的进化方向,B正确;C、亲缘关系与遗传物质有关,扁桃的DNA序列相似度越高亲缘关系越近,与其生活环境无关,C错误;D、可通过研究扁桃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分析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D正确。故选C。14.维多利亚湖含有多个丽鱼物种,这些丽鱼物种源于早期的同一物种。不同颜色的雄性丽鱼专挑特定颜色的雌性丽鱼作为交配对象,形成相对独立的族群,且不同的族群以不同生物为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多个丽鱼物种的形成经过了长期的地理隔离B.丽鱼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C.丽鱼与其食物之间会发生协同进化D.雄性丽鱼挑选特定颜色的雌性丽鱼有利于生殖隔离的形成〖答案〗A〖祥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1)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3)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4)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5)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详析】A、由题干可知,维多利亚湖是一个巨大的水体,不同丽鱼物种之间不存在地理隔离,A错误;B、形成新物种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过程,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C、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会发生协同进化,C正确;D、不同颜色的雄性丽鱼专挑特定颜色的雌性丽鱼作为交配对象,形成相对独立的族群,且不同的族群以不同生物为食,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有利于生殖隔离的形成。D正确。故选A。15.现有一个金丝雀种群,常染色体上某基因有A1、A2、A3三个等位基因。对这些个体的基因A1、A2、A3进行扩增、电泳,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该种群中A2的基因频率是()A.52% B.27% C.32% D.41%〖答案〗D〖祥解〗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群体中某一特定基因的频率可以从基因型频率来推算。【详析】分析题意可知,A1、A2、A3为复等位基因,每个个体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故电泳结果上,只出现一个条带的个体是相应基因的纯合个体。分析电泳图,含A2基因的个体有8个A2A2,31个A1A2,35个A2A3,所以A2的基因频率是:(8×2+31+35)÷(100×2)×100%=41%,D正确。故选D。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水稻的育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雄性不育株是野生稻的隐性突变体,能产生正常雌配子。科研人员将某花粉致死基因B、绿色荧光蛋白基因R与基因A紧密连锁(不发生互换)后,导入到雄性不育株中的一条染色体上(不含a基因),构建了转基因水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雄性不育株导入基因A后可恢复育性B.转基因水稻产生的雄配子中可育配子占1/2C.转基因水稻自交,后代中雄性不育株占1/4D.转基因水稻自交,无绿色荧光的种子雄性不育〖答案〗C〖祥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析】A、雄性不育株是野生稻的隐性突变体,因此基因型为aa,科研人员将某花粉致死基因B、绿色荧光蛋白基因R与基因A紧密连锁(不发生互换)后,导入到雄性不育株中的一条染色体上(不含a基因),构建了转基因水稻,由于该转基因水稻含有A基因,因此可恢复育性,A正确;B、由于ABR连锁后导入到了雄性不育株中的一条染色体上(不含a基因),因此其产生的雄配子类型为AaBR(致死)、a,即转基因水稻产生的雄配子中可育配子占1/2,B正确;C、该转基因水稻产生的可育雄配子为a,产生的雌配子为AaBR∶a=1∶1,子代aa为雄性不育株,占1/2,C错误;D、转基因水稻自交,子代AaaBR为雄性可育的植株,含绿色荧光,aa为雄性不育株,不含绿色荧光,因此无绿色荧光的种子雄性不育,D正确。故选C。17.布偶猫的体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野生型为海豹色(由B基因控制),后来培育出巧克力色(由b基因控制)、蓝色和丁香色等类型,其中蓝色、丁香色分别是海豹色、巧克力色的稀释色,受d基因控制,D基因无稀释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取两只蓝色布偶猫杂交所得后代的表型均为蓝色B.蓝色布偶猫与巧克力色布偶猫杂交后代中可能会出现海豹色布偶猫C.若巧克力色布偶猫产下一只丁香色子代,则与其交配个体的表型为巧克力色或丁香色D.若海豹色布偶猫与蓝色布偶猫杂交后代中出现丁香色子代,则该海豹色个体的基因型为BbDd〖答案〗BD〖祥解〗根据题意,海豹色的个体基因型是B_D_,巧克力色基因型是bbD_,蓝色基因型是B_dd,丁香色基因型是bbdd。【详析】A、根据题意,海豹色的个体基因型是B_D_,巧克力色基因型是bbD_,蓝色基因型是B_dd,丁香色基因型是bbdd,任取两只蓝色布偶猫杂交所得后代可能出现丁香色基因型bbdd,如两只蓝色布偶猫基因型都是Bbdd杂交,子代出现丁香色(bbdd)个体,A错误;B、巧克力色布偶猫基因型是bbD_,蓝色布偶猫基因型是B_dd,两者杂交后代中可能会出现海豹色布偶猫B_D_,如bbDD×BBdd→BbDd,B正确;C、巧克力色布偶猫基因型是bbD_,若巧克力色布偶猫产下一只丁香色(bbdd)子代,则该只巧克力色布偶猫基因型为bbDd,则与其交配个体的表型可为巧克力色(bbDd)或丁香色(bbdd)或海豹色(BbDd),C错误;D、海豹色布偶猫基因型是B_D_,蓝色布偶猫基因型是B_dd,若海豹色布偶猫与蓝色布偶猫杂交后代中出现丁香色(bbdd)子代,则该海豹色个体的基因型为BbDd,D正确。故选BD。18.为检验特定细胞在某功能状态下转录出来的所有mRNA,研究者设计了一种标签TIVA-tag(包括尿嘧啶序列和蛋白质),该标签进入活细胞后与mRNA(真核细胞的mRNA均具有腺嘌呤序列尾)结合得到产物TVA-tag-mRNA,回收并纯化该产物后,将mRNA洗脱下来用于转录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IVA-tag与ATP含有相同的五碳糖B.TTVA-tag-mRNA中含有氢键和磷酸二酯键C.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TIVA-tag-mRNA种类完全不同D.通过转录组分析能检测到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表达的情况〖答案〗ABD〖祥解〗(1)细胞分化是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2)基因的表达: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过程称为基因的表达。【详析】A、由题意可知,TIVA-tag包括尿嘧啶序列和蛋白质,所以TIVA-tag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含有核糖,ATP中也含有核糖这种五碳糖,即TIVA-tag与ATP含有相同的五碳糖,A正确;B、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TIVA-tag与mRNA的腺嘌呤序列尾结合形成的是氢键,同时mRNA含磷酸二酯键,即TTVA-tag-mRNA中含有氢键和磷酸二酯键,B正确;C、同一生物的不同活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的情况不同,产生的mRNA不完全相同,利用该技术获得的TIVA-tag-mRNA种类不完全相同,C错误;D、由题意可知,空间转录组技术可测定特定细胞在某一功能状态下转录出来的所有mRNA,即通过转录组分析能检测到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表达的情况,D正确。故选ABD。19.雌性蝗虫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蝗虫的体细胞中仅有一条性染色体X。控制蝗虫正常复眼与异常复眼的基因为B、b,某小组为研究该性状的遗传方式,利用蝗虫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亲本子代表型及比例实验一异常复眼(♀)×正常复眼(♂)正常复眼(♀):异常复眼(♂)=1:1实验二正常复眼(♀)×异常复眼(♂)正常复眼(♀):异常复眼(♀):正常复眼(♂):异常复眼(♂)=1:1:1:1A.蝗虫的次级精母细胞中的X染色体数为0或1B.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正常复眼由B决定C.实验二中,正常复眼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D.让实验一子代中正常复眼雌性与实验二子代中正常复眼雄性杂交,子代中异常复眼个体所占比例为1/4〖答案〗AC〖祥解〗蝗虫的性别决定是由X染色体的数量决定的,雌性体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雄性体细胞中仅含有1条X染色体,雌性产生的配子为X,雄性产生的配子类型为X或0。【详析】A、雄性体细胞中仅含有1条X染色体,初级精母细胞中只含有1条X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会发生分离,进入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因此,蝗虫的次级精母细胞中的X染色体数为0或1或2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BC、实验一和实验二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实验二中亲本雌性(XX)为正常复眼,父本为异常复眼(X),子代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于母本,子代雄性有正常眼和异常复眼,说明亲本雌性(XX)正常复眼的基因型为XBXb,正常复眼为显性性状,由基因B决定,B正确,C错误;D、实验二亲本雌性正常复眼的基因型为XBXb,其子代中正常复眼雄性的基因型为XB,实验一中亲本异常复眼(♀)、正常复眼(♂)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子代中正常复眼雌性的基因型为XBXb,让实验一子代中正常复眼雌性与实验二子代中正常复眼雄性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以及比例为XBXB:XBXb:XB:Xb=1:1:1:1,因此异常复眼个体(Xb)所占比例为1/4,D正确。故选AC。20.将人的体细胞和营养缺陷型(丧失合成某些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因子的能力)的小鼠细胞融合形成杂种细胞,进行培养,杂种细胞中部分人的染色体会随机丢失,而小鼠的整套染色体会保留。小鼠的营养缺陷可由人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来弥补,这样的杂种细胞可在特定的培养基中生长。通过人体细胞与不同营养缺陷型的小鼠细胞融合和选择培养,得到不同的杂种细胞系,检测细胞系每一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的有、无情况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杂种细胞系甲乙丙丁戊人基因1+--+-2-+-+-3+--+-人染色体Ⅰ-+-+-Ⅱ+--+-Ⅲ---++注:“+”代表存在,“-”代表不存在A.基因2可能位于染色体I上B.基因1、3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特定的培养基中应添加小鼠缺陷型细胞所需的营养因子D.该技术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答案〗CD〖祥解〗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详析】A、据表可知,甲中无基因2和染色体I,乙中有基因2和染色体I,丙中无基因2和染色体I,丁中有基因2和染色体I,戊中无基因2和染色体I,故推测基因2可能位于染色体I上,A正确;B、据表可知,甲中有基因1、3,乙中无基因1、3,丙中无基因1、3,丁中有基因1、3,戊中无基因1、3,故推测基因1、3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正确;C、由题干“小鼠的营养缺陷可由人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来弥补,这样的杂种细胞可在特定的培养基中生长”可知,特定的培养基中不应添加小鼠缺陷型细胞所需的营养因子,C错误;D、由题意可知,该技术体现了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控制氨基酸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性状,D错误。故选C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21.图一为某家族中甲病(由基因A、a控制)和乙病(由基因B、b控制)的遗传系谱图,Ⅱ-5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图二为某个体中细胞增殖的部分图像,图三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1)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2)Ⅱ-4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Ⅲ-6与某表型正常的男性婚配,所生孩子正常的概率为________。(3)图二可以表示第Ⅱ代中________(填“4”或“5”)号个体细胞的增殖情况,其中细胞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处于图三中的D点。(4)Ⅲ-2与某表型正常的男性婚配,生育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但不患乙病的男孩,请解释出现该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1)①.伴X隐性遗传②.Ⅱ-4和Ⅱ-5不患乙病,而生出Ⅲ-5患乙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Ⅱ-5不含乙病治病基因,则乙病治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2)①.AaXBXb②.7/24(3)①.5②.C(4)父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Y染色体未分离而产生了XBY型的精子,与正常的卵细胞受精结合形成〖祥解〗(1)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无中生有是隐性,隐性遗传找女病,女病父子都病,很有可能为伴性;若其父子有正常的,一定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有中生无是显性,显性遗传找男病,男病母子都病,很有可能是伴性;若其母女有正常的,一定为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2)分析图一:根据Ⅱ-4和Ⅱ-5患甲病,而生出Ⅲ-7患不患甲病,说明甲病为常显性遗传病。再根据Ⅱ-4和Ⅱ-5不患乙病,而生出Ⅲ-5患乙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Ⅱ-5不含乙病治病基因,则乙病治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则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3)分析图二:A细胞中着丝粒分裂,且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B细胞中着丝粒分裂,且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根据其细胞质均分,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4)分析图三:该图为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详析】(1)分析图一:根据Ⅱ-4和Ⅱ-5不患乙病,而生出Ⅲ-5患乙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Ⅱ-5不含乙病治病基因,则乙病治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则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2)根据Ⅱ-4和Ⅱ-5患甲病,而生出Ⅲ-7患不患甲病,说明甲病为常隐性遗传病,Ⅱ-4和Ⅱ-5的基因型都为Aa,图中可知Ⅲ-6患甲病,从而可以推出Ⅲ-6对应基因型为1/3AA、2/3Aa。再根据Ⅱ-4和Ⅱ-5不患乙病,而生出Ⅲ-5患乙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Ⅱ-5不含乙病治病基因,则乙病治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则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则Ⅱ-4的基因型为XBXb,Ⅱ-5的基因型为XBY,图中可知Ⅲ-6不患乙病,从而可以推出Ⅲ-6基因型为1/2XBXB、1/2XBXb。若Ⅲ-6与某表型正常的男性(aaXBY)婚配,先从甲病分析:2/3Aa与aa才会生出正常孩子(aa),正常孩子(aa)概率为(2/31/2)1=1/3;再从乙病角度分析:先求患乙病的的概率,1/2XBXb与XBY才会生出患乙病的孩子(XbY),患乙病的孩子(XbY)概率为(1/2×1/2)1/2=1/8,则可求出不患乙病概率为1-1/8=7/8,所以最终求出所生孩子正常的(即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概率为1/3×7/8=7/24。(3)分析图二:A细胞中着丝粒分裂,且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B细胞中着丝粒分裂,且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根据其细胞质均分,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所以图二可以表示第Ⅱ代中4号个体(为女性)细胞的增殖情况;分析图三:该图为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D点代表的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对应于图二中的细胞C,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4)Ⅲ-2基因型为aaXbXb与某表型正常的男性基因型为aaXBY婚配,生育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但不患乙病的男孩,则这个男孩一定有B基因,这说明父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Y染色体未分离而产生了XBY型的精子,与正常的卵细胞受精结合形成。22.野生型果蝇的翅形和体色分别为直翅和灰色,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员通过诱变育种分别获得了卷翅和黑身两种单基因突变体果蝇,并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注:假定每只昆虫的生殖力相同,F2为F1全部个体随机交配的后代。(1)灰身基因突变为黑身基因属于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黑身突变体和卷翅突变体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___(填“不定向性”或“随机性”)。(2)仅考虑翅型,若实验三的F1和实验四的F1全部个体混合,让其随机交配,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3)卷翅突变体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将其与黑身突变体果蝇杂交,通过观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黑身基因和直翅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答案〗(1)①.隐性②.不定向性(2)卷翅:直翅=4:5(3)①.AABb②.不能③.黑身基因和直翅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均为灰身卷翅:灰身直翅=1:1〖祥解〗由杂交实验二:黑身突变体×野生型→F1为灰身,可知,灰身对黑身为显性性状,故灰身基因突变为黑身基因属于隐性突变;由杂交实验三:卷翅突变体×卷翅突变体→F1卷翅:直翅=2:1,可知,卷翅对直翅为显性性状,且显性纯合的卷翅个体具有致死效应。【详析】(1)由杂交实验二:黑身突变体×野生型→F1为灰身,可知,灰身对黑身为显性性状,故灰身基因突变为黑身基因属于隐性突变;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发生不同的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故黑身突变体和卷翅突变体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2)由杂交实验三:卷翅突变体×卷翅突变体→F1卷翅:直翅=2:1,可知,卷翅对直翅为显性性状,且显性纯合的卷翅个体具有致死效应。若只研究翅型这一性状,则杂交实验三的F1为2Bb:1bb(其中的BB致死,理论上共是4份的比例),杂交实验四的F1为1Bb:1bb。若让实验三的F1和实验四的F1全部个体混合,则Bb:bb=4:3,让其自由交配,利用配子法求解:B=4/7×1/2=2/7,b=1-2/7=5/7,故F2中BB=2/7×2/7=4/49(致死),Bb(卷翅)=2×2/7×5/7=20/49,bb(直翅)=5/7×5/7=25/49,则后代卷翅:直翅=4:5。(3)由杂交实验三:卷翅突变体×卷翅突变体→F1卷翅:直翅=2:1,可知,卷翅对直翅为显性性状,且显性纯合的卷翅个体具有致死效应。所以卷翅突变体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将其与黑身突变体(aabb)杂交,无论黑身基因和直翅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均为灰身卷翅:灰身直翅=1:1,所以不能确定黑身基因和直翅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3.女娄菜是一种雌雄异株(XY型)的草本植物。已知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植株颜色灰绿色(B)对黄色(b)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某小组为研究B、b和R、r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统计了一株雄性女娄菜所产生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结果如表所示。雄配子基因型AbRaBRAbraBrABRabRABrabr比例77771111(1)表中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有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2)若仅考虑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雄株女娄菜产生了4种比例不等的雄配子,原因是________。发生上述变异的初级精母细胞占全部初级精母细胞的比例是________。(3)让该雄性女娄菜与雌性易感病女娄菜杂交,F1中雌株全表现为易感病,雄株全表现为抗病,请在图中标出该雄性女娄菜体细胞中基因B、b和R、r相对位置______(图中线条表示可能有关的染色体,用黑点表示基因)。〖答案〗(1)①.基因A/a与基因R/r;基因B/b与基因R/r②.表中配子AR:Ar:aR:ar=1:1:1:1,BR:Br:bR:br=1:1:1:1,说明基因A/a与基因R/r、基因B/b与基因R/r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①.在减数分裂Ⅰ时,基因A/a和基因B/b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②.1/4(3)〖祥解〗(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分析表格可知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R:Ar:aR:ar=1:1:1:1,BR:Br:bR:br=1:1:1:1,说明基因A/a与基因R/r、基因B/b与基因R/r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3)雄性女娄菜与雌性易感病女娄菜杂交,F1中雌株全表现为易感病,雄株全表现为抗病,可知雄性的基因型为XrYR,雌性的基因型为XrXr。【详析】(1)分析表格可知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R:Ar:aR:ar=1:1:1:1,BR:Br:bR:br=1:1:1:1,说明基因A/a与基因R/r、基因B/b与基因R/r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而AB:Ab:aB:ab=2:14:14:2,则A/a与B/b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若仅考虑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分析表格发现AB:Ab:aB:ab=2:14:14:2,A/a与B/b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结合Ab与aB配子占比较高,推测A与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与B.同一条染色体上,出现AB和ab配子是因为该雄性个体在减数分裂Ⅰ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假设表格中基因型AB和ab的配子各为2个,Ab和aB配子各为14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互换可产生AB、Ab、aB、ab各一个,故有2个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互换产生的AB和ab各两个,互换产生的Ab和aB配子各为2个,所以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Ab与aB应该各有14-2=12个,应有6个精原细胞参与,所以变异的初级精母细胞占全部初级精母细胞的比例是2/8=1/4。(3)雄性女娄菜与雌性易感病女娄菜杂交,F1中雌株全表现为易感病,雄株全表现为抗病,可知雄性的基因型为XrYR,雌性的基因型为XrXr,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基因A与基因b连锁,基因a与基因B连锁。故雄性女娄菜体细胞中基因B、b和R、r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24.雌猫在胚胎发育早期,胚胎细胞中的1条X染色体会随机失活,只有1条X染色体保留活性,相关的分子机制如图所示。(1)转录时,Xist和Tist序列的模板链分别为________。从模板、原料角度分析,转录与DNA复制过程的不同点表现在________。(2)已知保留活性的X染色体的Xist序列也会形成XistRNA,分析X染色体能保留活性的原因是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