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祝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同步备课教学设计_第1页
12《祝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同步备课教学设计_第2页
12《祝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同步备课教学设计_第3页
12《祝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同步备课教学设计_第4页
12《祝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同步备课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祝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同步备课教学设计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祝福》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具体时间待定

4.教学时数:2课时(90分钟)

第一课时: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作者介绍: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作品,强调《祝福》在鲁迅文学创作中的地位。

3.文本阅读:全班同学共同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4.内容分析:

a.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点及其命运悲剧;

b.探讨祥林嫂与鲁四老爷、柳妈等人的关系;

c.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和鲁迅对现实的批判。

5.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祥林嫂命运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1.继续内容分析:

a.分析鲁迅在《祝福》中所运用的讽刺手法;

b.探讨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和鲁迅对传统道德的批判;

c.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结尾的寓意。

2.课堂讨论:全班同学分享对小说主题和鲁迅创作意图的理解,进行深入探讨。

3.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祝福》的读后感,字数在500字左右,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4.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鲁迅作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祝福》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培养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人文素养。二、核心素养目标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祝福》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培养学生对鲁迅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增强历史理解力: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感悟时代背景,理解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提高对近现代中国社会历史的认识。

3.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对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和传统习俗进行思考与质疑,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提高人文素养:通过学习《祝福》,引导学生关注人性、社会问题,培养同理心和人文关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5.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课堂讨论和读后感写作,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祝福》的情节结构与主题思想的把握:课文情节的起承转合、祥林嫂命运的转折点、鲁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以及对人性的探讨。

-例如:祥林嫂被迫改嫁、丧夫丧子、被逐出家门等重要情节,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和歧视。

-人物形象分析:祥林嫂、鲁四老爷、柳妈等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例如:祥林嫂的逆来顺受与最后的觉醒,鲁四老爷的封建家长形象,柳妈的市侩嘴脸,都是鲁迅对社会各类人物的深刻刻画。

-鲁迅文学创作风格的理解:鲁迅独特的讽刺手法、语言艺术和象征意义的运用。

-例如:鲁迅通过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描写,运用讽刺手法表达了对封建伦理的批判。

2.教学难点

-对鲁迅讽刺手法的识别与分析:学生需要理解鲁迅如何通过讽刺来批判社会现实,这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

-例如:鲁迅在描述祥林嫂的遭遇时,使用了何种讽刺手法,如反语、夸张等,以及这些手法的具体表现和效果。

-小说的深层主题解读:学生需要挖掘小说背后的深层主题,如对封建道德、人伦关系的反思。

-例如: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道德观念的悲剧,学生需要理解这一点。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学生如何从语言、结构、人物等多方面进行文本鉴赏,提高文学素养。

-例如:分析鲁迅在《祝福》中使用的特定词语、句式结构、人物对话等,如何传达了特定的情感和意义。

-历史背景的融入与理解:学生需要将小说内容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结合,理解鲁迅为何要进行这样的创作。

-例如:鲁迅创作《祝福》的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鲁迅试图通过作品揭示封建余毒对人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文本细读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程内容。同时,教师应适时提供反馈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逐步克服难点,达到课程目标。四、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

-确保每位学生都提前准备好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材,特别是《祝福》一文的纸质或电子版,以便于课堂上随时查阅和标注。

-准备课文相关的注释、背景资料、文学评论等辅助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2.辅助材料:

-准备鲁迅生平介绍、作品列表及《祝福》相关的时代背景资料,以图片、图表的形式展示,增强学生对历史背景的认识。

-收集与《祝福》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如改编的电影、电视剧中的经典场景,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帮助理解文中情节。

-搜集一些关于封建社会习俗、伦理道德的图文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鲁迅批判立场的理解。

3.实验器材:

-虽然本节课不涉及物理实验,但如果需要模拟或演示某些场景,如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应准备相应的道具和服饰,以增强教学活动的真实感和趣味性。

4.教室布置:

-根据分组讨论和课堂活动的需要,提前将教室座位调整为小组形式,便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

-设置一个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的预习成果、读后感或其他创意作品,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

-如果有条件,可以在教室内悬挂一些与鲁迅或《祝福》相关的名言警句、画作等,营造浓厚的文学氛围。

为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在课前检查所有教学资源的完整性和适用性,并确保所有材料都已准备妥当,以便在课堂上能够迅速、有效地使用。同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全面理解和参与。五、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祝福》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如“祥林嫂的命运是如何发生转折的?”和“鲁迅是如何通过祥林嫂的形象来批判封建社会的?”,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祝福》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学习《祝福》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如“为什么鲁迅要写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祝福》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如祥林嫂的形象分析、鲁迅的讽刺手法等,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祥林嫂命运的社会原因”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如改编《祝福》为短剧,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祝福》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如鲁迅的其他作品、封建社会的习俗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祝福》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撰写读后感、分析鲁迅的讽刺手法等,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六、知识点梳理《祝福》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鲁迅(1881-1936)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性和人文关怀。

-《祝福》创作于1924年,反映了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民疾苦。

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祥林嫂是小说的主人公,一个典型的封建社会受压迫的妇女形象。

-祥林嫂的丈夫早逝,她被迫改嫁,新丈夫也去世,儿子被狼叼走,最后被逐出家门。

-鲁四老爷是祥林嫂的雇主,代表封建社会的剥削阶级。

-柳妈是祥林嫂的邻居,她的市侩嘴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与无情。

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

-《祝福》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残酷现实。

-鲁迅通过对祥林嫂的形象塑造,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和剥削。

-小说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

小说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鲁迅运用了讽刺手法,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残酷。

-小说语言简练、富有张力,展现了鲁迅独特的文学风格。

-小说结尾的寓意深刻,反映了鲁迅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批判。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课堂小结

在课堂小结部分,教师首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明确《祝福》的学习重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如祥林嫂的形象分析、鲁迅的讽刺手法、小说的主题思想等。

教师还可以简要介绍《祝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强调鲁迅文学的社会批判性和人文关怀。此外,教师还可以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文学素养。

2.当堂检测

为了检测学生对《祝福》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当堂检测题目。这些题目应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如人物形象分析、鲁迅的讽刺手法、小说的主题思想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对于学生在检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让学生之间相互检查检测题目的完成情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文学素养。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祝福》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八、板书设计在课堂小结部分,教师首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明确《祝福》的学习重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如祥林嫂的形象分析、鲁迅的讽刺手法、小说的主题思想等。

教师还可以简要介绍《祝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强调鲁迅文学的社会批判性和人文关怀。此外,教师还可以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文学素养。

2.当堂检测

为了检测学生对《祝福》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当堂检测题目。这些题目应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如人物形象分析、鲁迅的讽刺手法、小说的主题思想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