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0-11单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0-11单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0-11单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0-11单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0-11单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11单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11单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11单元教学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2年5月10日

4.教学时数: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二、教学内容

1.第10单元:水的净化

2.第11单元:溶液的浓度与稀释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水的净化原理及方法。

2.让学生了解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基本概念。

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水的净化原理及方法,溶液的浓度与稀释计算。

2.教学难点:水的净化的实际操作,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计算应用。

五、教学方法

1.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溶液的浓度与稀释。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1.第1课时:

(1)导入:通过展示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流程图,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净化过程。

(2)新课导入:介绍水的净化原理及方法。

(3)实验演示:演示活性炭吸附、过滤等净化方法。

(4)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溶液的浓度与稀释。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第2课时:

(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重点内容。

(2)新课导入:介绍溶液的浓度与稀释计算。

(3)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探讨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方法。

(4)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七、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回家后,观察家里的自来水净化过程,了解水的净化方法。

八、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

3.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核心素养目标1.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演示和实际案例分析,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水的净化过程及溶液的浓度与稀释原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科学思维与论证: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3.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通过了解水的净化过程及溶液的浓度与稀释原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与环境意识。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的基本知识,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已经学会了使用实验室仪器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对水的性质和简单的净化方法也有所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们对实验和实践性的课程比较感兴趣,他们善于观察和动手操作。在学习能力上,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较为复杂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喜欢互动和合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水的净化原理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计算方面,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一些学生可能不够熟练,需要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复杂的实验现象和计算方法感到困惑,需要教师的耐心解释和引导。教学资源1.软硬件资源:实验室用具(如烧杯、漏斗、活性炭等)、显微镜、白板、投影仪。

2.课程平台:学校提供的教学平台,用于上传教学资料和布置作业。

3.信息化资源:化学教学视频、实验动画、相关文章和案例分析。

4.教学手段:PPT演示、实验教学、小组讨论、互动提问。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水的净化”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水是如何净化的吗?溶液的浓度和稀释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的?”

展示一些关于水净化和溶液稀释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简短介绍水的净化原理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基本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水的净化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原理、方法及其重要性。

过程:

讲解水的净化定义,包括其主要净化方法如过滤、吸附等。

详细介绍水的净化方法及其原理,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溶液的浓度与稀释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其重要性。

过程:

讲解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定义,包括其计算方法和应用。

详细介绍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计算方法及其原理,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4.水的净化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水的净化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水的净化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水的净化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水的净化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水的净化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5.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水的净化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6.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水的净化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7.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的净化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水的净化原理、方法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计算等。

强调水的净化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水的净化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水的净化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教学资源拓展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水的净化相关内容

①水的自然净化过程:让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净化过程,如河流的自净作用等。

②水的处理技术:介绍现代水处理技术,如反渗透、紫外线消毒等。

③世界各地的水资源状况: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从而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2)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相关内容

①溶液的浓度计算:介绍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如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②溶液的稀释定律:讲解溶液的稀释定律及其应用。

③溶液的浓度与稀释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溶液的浓度与稀释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饮料制作、药物配制等。

2.拓展建议

(1)对于水的净化内容,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调查所在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了解水处理的必要性。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水厂,了解水的净化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对于溶液的浓度与稀释内容,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此外,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溶液的浓度与稀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与水净化和溶液浓度稀释相关的文章,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鼓励学生进行水的净化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研究,如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浓度的溶液的稀释规律等,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关于水净化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演讲比赛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典型例题讲解下面列出了一些与“水的净化”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相关的典型例题,并对每个题型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例1:水的净化

题目:某城市供水公司采用活性炭过滤和沉淀池处理自来水。如果活性炭过滤能够去除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沉淀池能够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请解释为什么活性炭过滤和沉淀池是有效的净水方法。

解答:活性炭过滤和沉淀池是有效的净水方法,因为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物质;而沉淀池通过重力作用使悬浮物和沉淀物沉降,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例2:溶液的浓度与稀释

题目:一杯200毫升的10%盐水,在其中加入50毫升的5%盐水,求混合后溶液的浓度。

解答:混合后溶液的总量为200+50=250毫升。盐的总质量为200毫升×10%+50毫升×5%=20+2.5=22.5克。因此,混合后溶液的浓度为22.5克/250毫升×100%=9%。

例3:水的净化和溶液的浓度

题目:某实验室用水为500毫升的混合溶液,其中含有10克NaCl和20克Na2SO4。现将该溶液通过活性炭过滤,然后进行蒸发浓缩,最后通过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请计算过滤后溶液中NaCl和Na2SO4的质量浓度。

解答:过滤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浓度为10克/500毫升×100%=2%,Na2SO4的质量浓度为20克/500毫升×100%=4%。

例4:溶液的稀释

题目:一瓶500毫升的5%盐水,想要稀释到10%的浓度,需要加入多少毫升的纯水?

解答:设加入的纯水体积为V毫升,则稀释后溶液的总量为500+V毫升。根据溶液的稀释定律,有500毫升×5%=(500+V)毫升×10%,解得V=250毫升。因此,需要加入250毫升的纯水。

例5:水的净化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

题目:某化学实验需要使用200毫升的2摩尔/升的HCl溶液,现有一瓶500毫升的5摩尔/升的HCl溶液,需要稀释多少倍才能得到所需的溶液浓度?

解答:稀释倍数为所需的溶液体积除以原溶液的体积,即200毫升/500毫升=0.4倍。因此,需要将500毫升的5摩尔/升的HCl溶液稀释0.4倍,即加入100毫升的水,才能得到所需的2摩尔/升的HCl溶液。教学反思与总结这节课的主题是“水的净化”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水的净化原理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基本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实验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和应用。

在教学方法上,我认为实验教学法非常有效。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他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水的净化过程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原理。同时,实验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案例分析方面,我选择了几个典型的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深入理解水的净化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和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我也注重课堂纪律的维护,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教学效果方面,我认为学生对于水的净化原理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反思方面,我认为在实验教学方面还有待提高。由于实验器材和时间的限制,部分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实验操作。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计划增加实验教学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教学总结方面,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整体上是成功的。学生对于水的净化原理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同时,我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更好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课堂课堂评价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这些方式,我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提问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在本节课中,我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对“水的净化”和“溶液的浓度与稀释”的理解程度。我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如“水的净化有哪些方法?”“溶液的浓度是如何计算的?”等。通过学生的回答,我能够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并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其次,观察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我观察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情况。通过观察,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能积极参与讨论。这表明学生对实验和案例分析有一定的理解。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不规范、观察不仔细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及时进行了指导和纠正,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