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家庄2024-2025-1学期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闻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探讨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探讨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化的考证和探讨。今日,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常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旺盛的文化使这些变更大多得到了刚好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更是如此困难,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特地学问——沿革地理。沿革地理探讨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殊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学问,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分。就探讨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探讨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更的缘由,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找寻它们变更发展的缘由,探究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特地学问,却始终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明显,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确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头以后才起先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探讨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起先以TheChineseHistoricalGeography(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忱的学者刚好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高校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个世纪60年头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探讨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初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意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探讨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探讨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果,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探讨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记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材料二: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探讨对象的地理学的浩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主见地理学者应当尝试重建过去的地理,假如不是这样,地理学就只是当代现象的描述,只有加上时间的尺度,才能考察变更的过程,并显示出今日地理只不过是一系列阶段的最新一个阶段。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探讨,要从产生、形成、演化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而地理环境的演化往往须要经验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化,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很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4000~5000年,从原始城址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3100~3600年。这种形成的演化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视察和探讨,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料其将来的发展趋势。(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探讨对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禹贡》和《汉书·地理志》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包含沿革地理的学问,也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B.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须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探讨,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C.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探讨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D.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两者的形成和演化都遵循肯定的规律,而且都会经验较为漫长的演化过程。2.依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如我们今日想要了解战国时期某个诸侯国辖域的大致状况,《汉书·地理志》应是重要的参考书目。B.通过对比1935年《禹贡》半月刊所用的中英文刊名,可以看出这个刊物兼顾传统与现代的学术视野。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探讨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探讨领域的扩大。D.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探讨某一地区运输河开凿的路途选择,可以为该地区将来的运输河网规划供应重要参考。3.依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探讨范畴的一项是(
)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探讨 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探讨 D.黄土高原沟壑演化探讨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二、论述类文本阅读: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敏捷,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困难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干脆叙述事务,刻画人物,铺排场景,发生争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动身,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常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颂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干门,细柳新蒲为谁颦”(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顿挫,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颂的原因。(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6.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渐渐走向衰微。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敏捷,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7.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更,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8.依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B.本文第三段采纳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精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成韵。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在冬天,在春天……为了找寻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劝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足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示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找寻,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信任在虹关的后人中肯定还有人驾驭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知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视绵延浙岭,倾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从前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悲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隐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时常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时常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温度的词语:质朴、慈爱、安稳,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登记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快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慢慢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态,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骄傲。水口、民居,明显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最终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虹关徽墨,不当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觉,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缺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从实行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详细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晰的,想想真不简洁。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珍宝。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便主动打招呼,他问询了我的来意,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墨的生疏人,沿着屋内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闲逛走上阁楼,轻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始账本,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生怕踩破了一截遗忘的留着明代指纹的徽墨。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出的徽墨。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滑”。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温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一般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回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接着练字。与墨的密切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头中期的那几年,以后间或再接触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肯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安慰,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菜花蜂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殊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充溢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在找寻徽墨中,我领会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适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这是沉醉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濯的过程。虹关,坐落在和风细雨敲开的绿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诗,深化其中似穿越在一阕宋词里,时间铺陈,岁月静好。蓦然间,发觉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我加快脚步走去,带一截虹关徽墨,去描绘心中的家乡。(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运用“子然一人”“蹀躞”等词语,形象地描写了“我”找寻徽墨时身心乏累、孤独失落的状态。B.文章写了一位“隐者”,表达“我”对其放弃大城市舒适生活、在虹关与笔墨为伴的敬慕之情。C.文章回忆儿时磨墨习书的一段经验,意在强调“我”与墨的渊源,真实亲切,具有生活气息。D.文章以找寻徽墨始,以带走徽墨终,首尾呼应,脉络清晰;文字美丽,富有诗情画意和文化韵味。10.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找寻徽墨。11.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四、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韦陟,字殷卿,与弟斌俱秀敏异样童。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风格方整,善文辞,书有楷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斌杜门不出八年。亲友更往敦晓,乃强调为洛阳令。宋璟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在是矣。”迁礼部侍郎。陟于鉴裁尤长。故事,取人以一日试为高下。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风采,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号为公允。自以门品可坐阶三公,居常简贵,视僚党傲然;其以道谊合,虽后进布衣与均礼。李林甫恶其名高,恐逼己,出为襄阳太守。入考华清宫,杨国忠忌其才,谓拾遗吴豸之曰:“子能发陟罪乎?吾以御史相处。”豸之乃劾陟馈遗事。陟贬桂岭尉。会安禄山陷洛阳,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州豪杰共说曰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因谢遣,坚卧不出。肃宗即位,起为吴郡太守,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度使。与高适、来填会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胜利。”乃推填为地主,为载书,登坛曰:“皇天后土,实鉴斯言。”辞旨慷慨,士皆陨泣。永王败,帝趣陟赴凤翔。初,季广琛从永王乱,非其本谋,陟表广琛为历阳太守,慰安之。至是,恐广琛有后变,乃驰往谕诏恩释其疑,而后趣召,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卒,年六十五。(选自《新唐书·韦陟传》,有删改)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B.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C.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D.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楷:文中指书体。汉字形体的演化,历经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六大类形体。B.三公: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也称“三司”。不同的朝代所指的官职不同。C.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也可以指其他地方。D.皇天:古代对天的尊称。后土:古代对地的尊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韦陟才华突出,遵守孝道。他从小聪慧异样,十岁担当官职,擅长写文章;他的父亲去世,因父亲生前不得志,他和弟弟八年不出来做官。B.韦陟恪尽职守,为国选材。他在礼部任职,变更以往选人的方法;他在吏部任职,凭借个人素养,变更了吏部舞弊丛生的选人风气,人称公允。C.韦陟遭人忌恨,坚忍不屈。他因名声高被李林甫排挤;杨国忠嫉妒他的才华,先指使人控告他,后又抓住他弟弟的事进行陷害,他没有屈服。D.韦陟慷慨陈词,忠于国家。有人叛乱时,他表达自己效忠国家的志向,感动士兵;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曾经参与过叛乱的季广琛,维护国家利益。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4分)(2)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2题,9分)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由,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山之初的曾巩,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B.颔联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看法。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逍遥自由,但其生活也令人艳羡。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钦佩之情。17.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6分)(1)(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高校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凹凸,都应将加强个人品德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老子》(第六十四章)中老子认为,在事情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起先懈怠,所以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五、语言文字运用俗话亦称俗谚、谚语,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俗话是黎民百姓的家常话,但在中却包含着生活哲理与人生哲学。《韩非子》有言:“古无虚谚。”谚语源远流长,是由于我们的古代先民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真实是它的生命力。不然,谁会将一句套话、假话抑或_____的话,一代又一代“义务”地接力传递下来呢?俗话说:“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谚语之自然本真,诚如唐诗所谓“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完全是通过不加修饰地自然呈现出来的。俗话有说:“少不离家是废人,老不离家是贵人。”()少年似春天,是生长、拔节、发展的季节,窝在家里荒废光阴,岂不成了“废人”?老年如冬天,是淡泊、潜藏、收山的季节,守在家里颐养天年,那不等于“贵人”?类似的俗谚还有“少年读书,如石板刻字;中年读书,如粉笔写字;老年读书,如水面画字”,等等。俗谚是真言,也是箴言,但箴言首先必需是真言。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俗话关注的是大地和人民,深化的是生活与心灵。俗话说:“是真佛只说家常。”它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活的哲学。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谚语源远流长,是由我们的古代先民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B.谚语源远流长,是由我们的先民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C.谚语源远流长,是由于我们的先民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D.谚语源远流长,是由我们的先民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句看似纯然谈人事的谚语,其实包含着天道与自然法则。B.这句包含着天道与自然法则的谚语,看似纯然谈人事。C.这句纯然谈人事的谚语,却看似包含着天道与自然法则。D.这句谚语看似谈人事,其实是谈天道与自然法则。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必不行少说长道短虚与委蛇名副其实B.不行或缺家长里短虚与委蛇名副其实C.必不行少家长里短虚应故事名副其实D.不行或缺说长道短虚应故事名副其实六、课内学问: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师不必贤于弟子B.在止于至善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良曰:“长于臣。”23.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有道者不处处:为,做B.自伐者无功伐:夸耀C.其脆易泮,其微易散泮:同“判”,推断D.复众人之所过复:弥补,补救25.下列选项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A.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B.知人者智,自知者明C.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D.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2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eq\b\lc\{\rc\(\a\vs4\al\co1(聚族而谋之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eq\b\lc\{\rc\(\a\vs4\al\co1(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不求闻达于诸侯))C.eq\b\lc\{\rc\(\a\vs4\al\co1(剖之以为瓢,作《师说》以贻之))D.eq\b\lc\{\rc\(\a\vs4\al\co1(则所用之异也,入则无法家拂士))2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B.其坚不能自举也C.择善而从之 D.春风又绿江南岸2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察乱何自起 当:应当 B.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攻:治疗C.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具:完备,齐全D.不行以不劝爱人者 劝:激励2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eq\b\lc\{\rc\(\a\vs4\al\co1(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eq\b\lc\{\rc\(\a\vs4\al\co1(不知乱之所自起,臣子之不孝君父))C.eq\b\lc\{\rc\(\a\vs4\al\co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故窃异室以利其室))D.eq\b\lc\{\rc\(\a\vs4\al\co1(此何也,当察乱何自起))七、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行囊已经备好,起先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觉,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短暂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打算,有的会始终伴随我们走向远方......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写争论文。2024-2025-1学期10月月考高二语文答案1.A
2.C
3.D
4.①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②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③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探讨对象,④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缘由和规律。
5.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②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③按年头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解析】1.B项,“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须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探讨”错误,强加因果。原文是“沿革地理探讨的内容关系有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殊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学问,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表述不准,原文是“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特地学问,却始终未形成新的学料”。C项,“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于文无据,原文是“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D项,“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错误,原文只是用城市的形成和演化作为例证,并没有说“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故选A。2.C项,“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探讨领域的扩大”错误,原文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意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探讨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探讨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果,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并没有说哪个是主要缘由。故选C。3.D项,由原文“沿革地理探讨的内容关系有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可知,ABC正确,由“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更的缘由,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找寻它们变更发展的缘由,探究背后的规律”可知,D项不属于沿革地理。故选D。4.本题考查下定义的实力。这类题首先要找到种差和属差,然后依据被定义对象辨别助词,突出被定义项的性质和特征,最终依据“……是……”的句式整合作答。首先筛选出有效信息:“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找寻它们变更发展的缘由,探究背后的规律”“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探讨,要从产生、形成、演化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然后找到主谓宾,即历史地理学是学科。再将有效信息整合,用“……是……”的句式作答。5.第一段,分析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其次段,以《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为例,介绍历史地理学,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第三、四段,介绍沿革地理产生的缘由和发展状况。第五段,比较历史地理学与沿革地理的区分,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第六段,论述了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和改革开放后的探讨成果。6.D
7.C
8.C【分析】6.A项“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B项“因而”,强加因果,由文中内容可知,“格律限制并不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敏捷,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皆是古体诗的特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C项“更似绝句律诗”没有依据。7.C项原文是说“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据此可知选项说“继承汉魏古诗”在文中没有依据。8.C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精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正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如引用清朝王士禛的“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士禛对唐代古诗有偏见。9.A
10
.①宠爱徽墨,而徽墨式微,制墨技艺几近失传。②墨,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珍宝。③警醒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
11.①虹关具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②虹关是徽墨的产地,徽墨也成就了虹关。③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④增加了寻墨历程的情趣,丰富了主题。【解析】9.试题分析:A项,“身心乏累、孤独失落的状态”理解有误,而且“蹀躞”一词表现了“我”找寻徽墨时的细致、细致。10.试题分析:本题答案散落在全文,结合文章的倒数其次段,从徽墨的历史价值角度来分析即可。如文中的“我不甘心,信任在虹关的后人中肯定还有人驾驭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知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态,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珍宝”,“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在找寻徽墨中,我领会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适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11.试题分析:首先,文章的开头就说虹关是徽墨的产地;文章的三四两段,主要描写了虹关古村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孕育微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文章的第六段写到“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骄傲。水口、民居,明显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最终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可见徽墨也成就了虹关;文章的最终三段写到“我想,那时研磨的墨肯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安慰,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莱花蜂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殊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充溢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可见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12.C(原文标点:“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日:“命当尔,其敢逃刑?”)13.A(汉字形体类别还有甲骨文)14.D(“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曾经参与过叛乱的季广琛”错,皇帝没有劝阻韦陟去安抚曾经参与过叛乱的季广琛)15.(1)韦陟允许考生白己通报所擅长的学问,先就考生擅长的方面考试,然后再依据常规考核,因此不遗漏人才。(工、试、已,各1分,句意1分。)(2)皇帝一向听说韦陟的名声,想要倚重他做宰相,到这时韦陟来凤翔有所拖延,皇帝怀疑他有观望之意,只授任御史大夫。(雅、倚、除,各1分,句意1分。)韦陟,字殷卿,与弟弟韦斌都聪慧机智,不同于平常儿童。韦陟刚满十岁,授任温王府东阁祭酒。韦陟品德方正,举止端庄。擅长写文章,字有楷法,当时知名人士都与他交往。为父亲守丧,因父亲不得志而死去,他便与韦斌八年闭门不出。亲友不断前去敦促开导,他才牵强调任洛阳令。宋景见到韦陟感叹说:“盛德遗范,都集中在他身上了。”韦陟升任礼部侍郎。韦陟尤其擅长鉴识裁定人物。依据旧例,选人全凭一场考试确定优劣。韦陟允许考生自己通报所擅长的学问,先就考生擅长的方面考试,然后再依据常规考核,因此不遗漏人才。升任吏部侍郎,候选的人多有虚假,与正式调任的相互冒名顶替,韦陟有声威名望,裁定无人不服,取消正式官员几百名,选官号称公允。韦陟自以为靠着门第等级可以坐而得到三公的地位,平常简傲名贵,傲然蔑视同在朝班的显贵;但假如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即使是后进布衣他也以礼相待。李林甫忌恨韦陟享有高名,生怕威逼到自己的地位,调韦陟出京担当襄阳太守。入朝考核到华清宫任职,杨国忠忌恨他的才能,对拾遗吴豸之说:“你能揭发韦陟的罪行吗?我任你为御史。”吴豸之便弹劾韦陟赠送贿赂的事。韦陟被贬为桂岭尉,正值安禄山攻陷洛阳,韦陟的弟弟韦斌陷入敌寇中,杨国忠想要构陷韦陟与敌贼勾结,隐私告知守吏,吩咐守使威逼韦陟,使他忧愤而死。州里的豪杰都劝韦陟说:“过去张说被流放,藏在陈氏家得以幸免。现在假如诏书一下,谁敢庇护您呢?希望您乘坐轻舟逃走,等事情平静了再出来,不也很好吗?”韦陟感慨地说:“命该如此,怎么敢逃脱刑罚?”于是表示谢意让他们离去,坚决地居住在家不出逃。肃宗继承皇位,起任韦陟为吴郡太守,正遇永王兵乱,委任韦陟前往招抚,便授任韦陟为江东度节度使。韦陟与高适、来填在安州会合,韦陟说:“如今中原没有平定,若不结盟立信,以此宣示四方,让人们知晓我们同心同德,就无法胜利。”便推举来填为当地之主,订下盟书,登上盟坛说:“皇天后土,明察此言。”辞意慷慨,士兵都感动地流下眼泪。永王失败,皇帝督促韦陟赶赴凤翔。起初,季广琛跟从永王叛乱,不是他的本意,韦陟上表举荐季广琛任历阳太守,劝慰了他。到这时,韦陟生怕季广琛以后会发生变故,便先赶往宣示皇上的恩旨以化解他的疑惧,然后才赴召去拜见皇帝。皇帝一向听说韦陟的名声,想要倚重他做宰相,到这时韦陟来凤翔有所拖延,皇帝怀疑他有观望之意,只授任御史大夫。去世,享年六十五岁。16.C
17.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憧憬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担当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分析】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实力。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逍遥自由,但其生活也令人艳羡”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由,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逍遥自由,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闲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艳羡。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逍遥自由,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由。故选C。17.颈联和尾联转到曾巩对“出”与“隐”的看法。颈联说: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逍遥自由,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闲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艳羡。可以看出,曾巩对隐居生活是充溢了憧憬的。尾联“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可见,他与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在“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把个人之乐暂且放下,将苍生之忧挂在心头。在这一点上,他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可谓异代同心。18.(6分)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民之从事
常于几成而败之
19.D(A“古代”和“先民”语义重复;B成分残缺,“口耳相传的方式”前加“通过”;C介词误用,“由于”引进缘由,“由”引进对象。)20.A(下一句“.少年似春天……老年如冬天”围绕“天道与自然法则”绽开,可解除B;C让“看似包含着天道与自然法则”与语境不符;从文段的表述来看,谚语“少不离家是废人,老不离家是贵人”谈的是事与天道的契合,故D错误。)21.B(“家长里短”谓家务琐事,“说长道短”指争论他人的好坏是非。依据语境应填“家长里短”。“虚与委蛇”假意殷勤、敷衍应酬,“虚应故事”意思是按例应付,敷衍了事,指用敷衍的看法对待工作。文段中填写“虚与委蛇”与语境“套话、假话”相符。“名副其实”谓所传的名声与实际相符,文段中俗话并没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名声流传在外,故不填“名副其实”。)22.B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作计划幼儿中班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安全月活动方案工作计划范文
- 2025房地产员工个人工作计划
- 2025学生会心理协会工作计划
- 庭院学堂·睦邻点工作计划
- 2025年护理部培训计划
- 四年级数学老师201年教学计划范文
- 有关对班主任的工作计划范文集合
- 《水产品加工技术》课件
- 土地承包合同变更通知
- 2024年国考申论真题(行政执法卷)及参考答案
-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无答案)
- 2024年11月绍兴市2025届高三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一模) 技术试卷(含答案详解)
- 技术回转窑液压挡轮常见问题及修复方案
- 胃穿孔疑难病例讨论
- 【数学】小学四年级口算题大全(10000道)
- 《监理单位工作质量考评手册》装订版
- 走进《黄帝内经》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支气管哮喘诊治
- 5-2《巧手饰新年》教学设计
- 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