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项分布教案模板(共6篇)_第1页
人教版二项分布教案模板(共6篇)_第2页
人教版二项分布教案模板(共6篇)_第3页
人教版二项分布教案模板(共6篇)_第4页
人教版二项分布教案模板(共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二项分布教案模板(共6篇)人教版二项分布教案模板(共6篇)篇:统计学教案习题07二项分布与Poion分布及其应用第七章二项分布与Poion分布及其应用一、大纲要求(一)掌握内容1.二项分布(1)分布参数;(2)各项统计指标(均数、标准差等)的计算方法;(3)二项分布的分布特征,近似分布及其应用条件。2.Poion分布(1)分布参数;(2)各项统计指标(均数、标准差等)的计算方法;(3)Poion分布的分布特征,近似分布及其应用条件。(二)熟悉内容1.二项分布(1)样本率的分布;(2)总体率的区间估计;(3)样本率与总体率的比较;(4)两样本率的比较。2.Poion分布(1)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2)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比较;(3)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三)了解内容二项分布及Poion分布的前提条件及其概率密度函数的应用。二、教学内容精要(一)基本概念1.概率分布二项分布(binomialdistribution)和Poion分布是统计学中很重要的两种分布。二项分布:若一个随机变量X,它的可能取值是0,1,…,n,且相应的取值概率为P(X�k)�(k)�(1��)nkn�k(7-1)则称此随机变量X服从以n、π为参数的二项分布,记为X~B(n,π)。Poion分布: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取值为0,1,…,n,且相应的取值概率为P(X�k)��kk!e��(μ>0)(7-2)则称随机变量X服从以μ为参数的Poion分布(PoionDistribution),记为X~P(μ)。2.两种分布成立的条件(1)二项分布成立的条件:①每次试验只能是互斥的两个结果之一;②每次试验的条件不变;③各次试验独立。(2)Poion分布成立的条件:①平稳性:X的取值与观察单位的位置无关,只与观察单位的大小有关;②独立增量性:在某个观察单位上X的取值与前面各观察单位上X的取值无关;③普通性:在充分小的观察单位上X的取值最多为1.(二)分布参数1.二项分布,X~B(n,π)X的均数μX=nπ(7-3)2X的方差�X=nπ(1-π)(7-4)X的标准差�X=n�(1��)(7-5)2.Poion分布,X~P(μ)X的均数μX=μ(7-6)2X的方差�X=μ(7-7)X的标准差σ(三)分布特性1.可加性二项分布和Poion分布都具有可加性。X=�(7-8)如果X1,X2,„Xk相互独立,且它们分别服从以ni,p(i=1,2,„,k)为参数的二项分布,则X=X1+X2+„+Xk服从以n,p(n=n1+n2+„+nk)为参数的二项分布。如果X1,X2,„,Xk相互独立,且它们分别服从以μi(i=1,2,„,k)为参数的Poion分布,则X=X1+X2+„+Xk服从以μ(μ=μ1+μ2+„+μk)为参数的Poion分布。2.近似分布特定条件下,二项分布、Poion分布可近似于某种其它的分布,这一特性拓宽了它们的应用范围。二项分布的正态近似:当n较大,π不接近0也不接近1时,二项分布B(n,π)近似正态分布N(nπ。n�(1��))二项分布的Poion分布近似:当n很大,π很小,n���为一常数时,二项分布近似于Poion分布。Poion分布的正态近似:Poion分布P(μ),当μ相当大时(≥20),其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四)应用1.二项分布的应用(1)总体率的区间估计有查表法和正态近似法两种方法。当n≤50时可以通过查表求总体率的95%和99%可信区间。当二项分布满足近似正态分布的条件时(n较大,样本率p不接近0也不接近1),可用正态近似法求总体率的1-α可信区间:(p-uαSp,p+uαSp)(7-9)Sp=(2)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应用二项分布的概率计算公式计算事件(一般指X取某给定值一侧的所有值)发生的概率,再比较其与检验水准α大小,推断样本所在的总体率与给定总体率的关系。(3)两样本率的比较根据独立的两个正态变量的差也服从正态分布的性质和二项分布在一定条件下的近似正态分布特性,当两个样本的含量n1和n2较大,且p1、(1-p1)、p2、(1-p2)均不太小,可用u检验方法对两样本率对应的总体率作统计推断。p(1�p)n(7-10)u�p1�p2Sp1�p2(1�(7-11)Sp1�p2�X1�X2n1�n2X1�X2n1�n2)(1n1�1n2)(7-12)2.Poion分布的应用(1)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有查表法和正态近似法两种方法。当样本计数X≤50时,可用查表法求得总体均数的95%或99%可信区间。当样本计数X>50时,可利用Poion分布的正态近似性,计算其总体均数(1-α)可信区间如下:(X�u�(2)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比较有直接计算概率法和正态近似法两种方法。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目的是推断此样本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μ是否等于已知总体均数μ0。当总体均数较小时,可采用直接计算概率法进行比较。X取某一值的概率以Poion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来计算,即P(X�k)�kX,X�u�X)(7-13)�k!e��(k=0,1,2,…)注意: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时,应以X取大于等于(样本均数大于总体均数时)或小于等于(样本均数小于总体均数时)样本均数的所有值的概率总和同检验界值α进行比较,切不可仅以X取样本均数的概率同检验界值进行比较。当总体均数较大时,可用正态近似法进行统计推断。此时Poion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故可计算标准正态统计量u,u�X�u0u0(7-14)通过u值得出相应的概率,推断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关系。(3)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两个样本计数均较大时,可根据Poion分布的正态近似性对其进行u检验。两个样本观察单位相同时,用下式计算u值。u�X1�X22X1�X(7-15)两个样本观察单位不同时,用下式计算u值。u�X1/n1�X2/n2X1n21(7-16)�Xn222典型试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某地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π,由该地区随机抽查n人,则()A.样本患病率p=X/n服从B(n,π)B.n人中患高血压的人数X服从B(n,π)C.患病人数与样本患病率均不服从B(n,π)D.患病人数与样本患病率均服从B(n,π)答案:B[评析]本题考点:二项分布概念的理解。二项分布中所指的随机变量X代表n次试验中出现某种结果的次数,具体到本题目就是指抽查的n个人中患高血压的人数,因此答案为B。2.二项分布近似正态分布的条件是()A.n较大且π接近0B.n较大且π接近1C.n较大且π接近0或1D.n较大且π接近0.5答案:D[评析]本题考点:二项分布的正态近似特性。从对二项分布特性的描述中可知:当n较大,π不接近0也不接近1时,二项分布B(n,π)近似正态分布N(nπ,。π不接近0也不接近1,等同于π接近0.5,因而此题目答案为D。n�(1��))3.以下分布中,其均数和方差总是相等的是()A.正态分布B.对称分布C.Poion分布D.二项分布答案:C[评析]本题考点:Poion分布的特性。Poion分布P(μ)的参数只有一个,即μ。它的均数和方差均等于μ,这一点大家需要牢记。4.测得某地区井水中细菌含量为10000/L,据此估计该地区每毫升井水中细菌平均含量的95%可信区间为()A.10000�1.9610000B.10�1.9610C.10�1.96答案:C[评析]本题考点:Poion分布的正态近似性。当X较大(一般大于50)时,Poion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按照正态分布资料的计算公式计算该地区井水中平均每升细菌含量的95%可信区间,再除以1000即得平均每毫升井水中细菌的平均含量(设YSX10000�X1000100001000D.10�1.9610000,有SY�1000�1000)。(二)是非题从装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乒乓球各500、300、200只的暗箱中随机取出10个球,以X代表所取出球中的红色球数,则X服从二项分布B(10,0.5)。()答案:正确。[评析]本题考点:二项分布的定义。二项分布成立的条件是:①每次试验只能是互斥的两个结果之一;②每次试验的条件不变;③各次试验独立。此题目所述情况完全满足后两个条件,关键在于第一个条件的判断,从表面上看,每次试验的结果有三种,但本题目所关心的试验结果是“红色与否”,因而该试验结果仍为两种互斥的情况—“红色”和“非红色”。所以,此题目所述情况满足以上三个条件,X服从二项分布B(10,0.5)。(三)计算题炮击命中目标的概率为0.2,共发射了14发炮弹。已知至少要两发炮弹命中目标才能摧毁之,试求摧毁目标的概率。答案:0.802[评析]本题的考点:二项分布概率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摧毁目标的概率即有两发或两发以上炮弹命中目标的概率,此概率又等于1减去只有一发命中或无一命中的概率之差。根据二项分布的概率函数计算如下:PX�2�1�PX�1�1�(1�0.2)�14�(1)�0.2�(1�0.2)14113��1��0.044�0.154��0.802四、习题(一)名词解释1.二项分布2.Poion分布3.Bernoulli试验(二)单项选择题:1.X1、X2分别服从二项分布B(n1,p1)、B(n2,p2),且X1、X2相互独立,若要X=X1+X2也服从二项分布,则需满足下列条件()。A.X1=X2B.n1=n2C.p1=p2D.n1p1=n2p22.二项分布B(n,p)的概率分布图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为对称分布()。A.n=50B.p=0.5C.np=1D.p=13.Poion分布P(�)满足下列何种条件时近似正态分布N(�,A.�相当大B.�=1C.�=0D.�=0.54.已知某高校学生近视眼的患病率为50%,从该高校随机挑选3名学生,其中2人患近视眼的概率为()。A.0.125B.0.375C.0.25D.0.55.某自然保护区狮子的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0只,随机抽查其中一平方公里范围内狮子的数量,若进行100次这样的抽查,其中的95次所得数据应在以下范围内()。A.5~195B.80.4~119.6C.95~105D.74.2~125.8(三)简答题1.服从二项分布及Poion分布的条件分别是什么?2.二项分布、Poion分布分别在何种条件下近似正态分布?3.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用率的标准误Sp描述率的抽样误差?(四)计算题1.已知中国成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平均阳性率为10%,现随机抽查某地区10位成人的血清,其中3人为阳性。该地区成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是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对甲、乙两种降压药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将某时间段内入院的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100人。甲药治疗组80位患者有效,乙药治疗组50位患者有效,两种降压药有效率有无差别?3.某放射性物质发生脉冲频率为100/克/小时,已知某矿区矿石中该放射性物质的含量为4克/千克,今又测得另一矿区同种矿石每千克发生脉冲频率为1000/小时,问两个矿区矿石中该放射性物质的含量是否相等?4.一台仪器在10000个工作时内平均发生10次故障,试求在100个工作时内故障不多于两次的概率。�)()。五、习题答题要点(一)名词解释1.二项分布:若一个随机变量X,它的可能取值是0,1,…,n,且相应的取值概率为P(X�k)�(k)�(1��)nkn�k则称此随机变量X服从以n、π为参数的二项分布(BinomialDistribution),记为X~B(n,π)。2.Poion分布: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取值为0,1,…,n,且相应的取值概率为P(X�k)��kk!e��(μ>0)则称随机变量X服从以μ为参数的Poion分布(PoionDistribution),记为X~P(μ)。3.Bernoulli试验:将感兴趣的事件A出现的试验结果称为“成功”,事件A不出现的试验结果称为“失败”,这类试验就称为Bernoulli试验(BernoulliTest)。(二)单项选择题1.C2.B3.A4.B5.B(三)问答题1.二项分布成立的条件:①每次试验只能是互斥的两个结果之一;②每次试验的条件不变;③各次试验独立。Poion分布成立的条件:①平稳性:X的取值与观察单位的位置无关,只与观察单位的大小有关;②独立增量性:在某个观察单位上X的取值与前面各观察单位上X的取值无关;③普通性:在充分小的观察单位上X的取值最多为1.2.二项分布的正态近似:当n较大,π不接近0也不接近1时,二项分布(Bn,π)近似正态分布N(nπ,Poion分布的正态近似:Poion分布P(μ),当μ相当大时(≥20),其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3.当率P所来自的样本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时,即n较大,P不接近0也不接近1时,可以用率的标准误Sp描述率的抽样误差。(四)计算题1.建立检验假设H0:该地区成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0%;H1:该地区成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大于10%。α=0.05.从总体率为10%的人群随机抽取10人,3人或3人以上阳性的概率为:P(X≥3)=1-[P(X=0)+P(X=1)+P(X=2)]=1-[0.9+10*0.1*0.9+45*0.1*0.9]=0.0702P(X≥3)>0.05,在α=0.05水平上,不拒绝H0,不能认为该地区成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高于全国水平。2.建立检验假设H0:两种药有效率无差别;H1:两种药有效率有差别。α=0.05.Sp1�p2�X1�X2n1�n2110。n�(1��))(1n1�1n2)Sp1�p2�80�50100�100100(�1100)�0.1095u�p1�p2Sp1�p2u�0.8�0.50.114�2.6312>2.58,P<0.01在α=0.05水平上,拒绝H0,接受H1,即两种降压药有效率有显著差别,甲药比乙药有效率高。3.放射性物质含量为4克/千克的矿石每千克的平均脉冲记数为�=100*4=400/小时,可利用Poion�值较大,分布的近似正态分布特性进行计算。H0:两矿区矿石中该放射性物质含量相等,即后一矿区矿石发生脉冲频率的总体均数为400/小时;H1:两矿区矿石中该放射性物质含量不相等,即后一矿区矿石发生脉冲频率的总体均数不等于400/小时。α=0.05.u�X�u0u0u�1000�400400�30>2.58,P<0.01.在α=0.05水平上,拒绝H0,接受H1,即两矿区矿石中该放射性物质含量不相等,后一矿区矿石中该放射性物质含量高于前一矿区。4.该仪器在100个工作时内故障不多于两次的概率即为P(X�0),P(X�1),P(X�2)三者之和。而100个工作时内故障平均次数为��100�P(X�2)�1010000�0.1,根据Poion分布的概率函数计算如下:���00!e����11!e����22!e�0.90484�0.09048�0.00452�0.99984故该仪器在100个工作时内故障不多于两次的概率为0.99984.(夏结来薛富波)第2篇:高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人教版【篇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套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套教案窦娥冤【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2、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3、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理解关汉卿设计三桩誓愿应验的用意。【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关于元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宫凋写成。共分五个宫(五个全音阶):正宫、中吕宫、南昌宫、仙吕宫、黄钟宫,分别个当于现在的c、d、e、g、a五个乐调(谱号);曲牌,相当于现在的调号和板号(如二黄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元杂剧中一折限于一调一韵。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科范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做掩泪科”“内作起风科”等。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此外,每本杂剧结尾处有两句或四句诗句,用以概括全剧思想,提出本剧剧名。例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末句是戏的全名,“窦娥冤”则是简名。二、研读课文1、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2、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第一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第二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第三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分析第一层:齐读第一层两支曲子。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所以窦娥唱出“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词时,便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共鸣。[滚绣球]明确: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普通女子,窦娥对神明的天地本应深信不移,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她对天地鬼神由信赖而怀疑,由怀疑又转为愤怒的控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窦娥通过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冤难辩的悲惨经历,认识到了善良的人的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窦娥,认识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又能怎么样?她除了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愤怒的控诉以外,只能是“落得两泪涟涟”。分析第二层提问: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为什么还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呢?明确: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然而,她的婆婆还是迎面赶来了。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在戏剧冲突的程度上,由急转缓,由怯转伤,抒情气氛加浓,窦娥的性格更加完美。可见窦娥对婆婆的孝顺,但像这样一个完美的善良的妇女,竟然惨遭如此的冤屈,被诬陷为杀人凶手,足见当时的统治是何等的腐败,社会是何等的黑暗。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为悲剧的产生蓄足了势,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会的作用。阅读[快活三][鲍老儿]。提问:这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呢?明确: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灵。这样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分析第三层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明确: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她的三桩誓愿与第一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明确: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煞”就是结尾的曲牌,为什么关汉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个曲牌呢?明确:说明蓄积在窦娥胸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犹如地下岩浆,冲向决口。也说明剧作家意犹未尽,他要把窦娥的无辜受害,要把人们对窦娥的同情,要把人们对统治者的愤恨表现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牌文本不同,试分析其优劣。《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第一句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不如那质问语气强烈;第二句《古》本为哀告祈求,而《元》本则是对天的指责和否定。比较而言,《元》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也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补充材料】“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2、“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东海孝妇逆来顺受缺少反抗精神。十大古典喜剧:关汉卿《救风尘》、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康进之《李逵负荆》、郑廷玉《看钱奴》、施君美《连闺记》、康海《中山狼》、吴炳《绿牡丹》、高濂《玉簪记》、李渔《风筝误》十大古典悲剧: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高则诚《琵琶记》、冯梦龙《精忠旗》、孟称舜《娇红记》、李玉《精忠谱》、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方成培《雷峰塔》雷雨【教学目的】1.体会剧本中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2.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和话剧的特点。2.难点:通过剧情对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的揭露。【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词语补释:*拜望:原是敬辞,指探望。文中含讽刺的意味。*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下流。p92注①*谛听:仔细地听。谛:仔细。*恩怨:恩惠和仇恨。文中偏指仇恨。*见地:见解。*交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惊愕:吃惊而发愣。*昧心:违背良心。昧:mai昏,糊涂,不明白。*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伺候: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无赖:①刁钻泼辣,不讲道理;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贤慧: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也作“贤惠”。*郁热:闷热。郁:积聚而不得发泄。*怨愤:怨恨愤怒。作者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作者自己说:“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雷雨》简介:《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个家庭的主人,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后来,他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弟的阔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鲁大海)带走,遗弃了母子俩。周朴园又娶了繁漪。并生了个儿子周冲。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她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父异母的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亦互相仇视。这个悲剧的内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揭露的。这些矛盾酝酿、激发,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归于毁灭。《雷雨》标题的意义:《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冲决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节选部分结构:节选自第二幕,主要写周朴园与鲁家母子的对话,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第一层: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揭露周朴园的罪恶,诉说自己的遭遇。──写他们过去的矛盾第二层:通过周朴园态度的变化,暴露他的伪善面目,表现侍萍这个劳动妇女的阶级本色。──写他们现在的矛盾第二部分: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见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周朴园压榨工人的罪行,反映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分段依据:第一部分从家庭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第二部分从社会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为了使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新仇旧恨集中在一幕戏中得到反映,作者灵活地运用了“回顾”的方法,把历史和现实,过去和现在紧紧联系起来了,用以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第二课时人物形象分析:1.周朴园从他们的意外遭遇,这一场谈话来看周朴园的性格特征:对话由口音讲到无锡,讲到三十年以前,归结到在无锡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这时,侍萍知道眼前的这位老爷就是周朴园,周朴园却不知道眼前这个下人就是侍萍。“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他把被自己凌辱过的使女说成是“小姐”,为的是美化自己,按照剥削阶级的意识,少爷与下人有这种关系是可耻的,要门当户对,要维持面子,自然就把侍萍说成是“小姐”。然而侍萍却说:“可是她不是小组,她也不贤惠,【篇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套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套教案荷塘月色朱自清教学目的一、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二、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三、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四、通过朗诵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语言特色上。2、安排三课时第一教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学习文章第一部分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二、释义:蓊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踱:慢步行走。弥望:满眼。弥,满。袅娜:柔美的样子。脉脉: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象深含感情。风致:美的姿态。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丰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也写作“风姿”。碧:青翠欲滴的样子。大意:大概的轮廓三、听录音朗读,并注意体会其中的语言、思考如何划分层次。整体把握,明确结构,写出大意:全文分三大段:第一部分(1—3):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及来到荷塘的感受。(点明题旨)第二部分(4—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主体)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偏重抒情简要分析: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是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是一个圆形;从外结构看,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感情变化是:“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作者在文章中体现了一种复杂的思想情感,即“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喜悦”,这可从文章中的景物中见出。作者的路线可为:出家门走小路观荷塘观四周回家门(1段)(2~3段)(4~6段)(7~10段)四、讲读第一部分:1、第一段点拨分析:开篇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确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一个“忽然”,引出了作者精心绘制的荷塘月色图画,构成了一个恬静幽美、清香四溢的世界。实处落笔,渗透一个“静”字。“悄悄”、“轻轻”。悄悄出门,轻轻进门,一是为了不影响家人,二是表现了一种孤寂的心态。全文的第一句是文章的“文眼”。[板书]:缘由:颇不宁静、忽然想起。2、第二段点拨分析:写去荷塘心经的小路。概述了周围的景物。“路”是“小煤屑”、“幽僻”、“寂寞”、“阴森森的”,“但今晚却很好,虽然朋光也还是淡淡的”。“森森”“淡淡”。路阴阴森森,月光淡淡,一种寂寞的氛围,衬托出淡淡的忧愁。整段写出了一种寂寞的气氛,衬托出淡淡的忧愁。[板书]:白天(少人走)——夜晚(更寂寞);没有月光(阴森森)——淡淡月光(很好)3、第三段点拨分析: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明确为什么作者要写这样的文章。背景介绍,《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作者当时29岁,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使他觉得“这几天似乎有点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需要明白什么;但什么也没明白。”正因为作者在当时黑暗的日子里,看不到希望,但又想做一个自由的知识分子,苦闷彷徨是自然而然的。在这样的社会里,是没有自由可找的,但作者还是要去一个地方——荷塘寻找自由,做个自由人。他能找到吗?[板书]:来小路:曲折、幽僻、树多(对比)路感受:自由——(苦闷)小结:写作者夜赏的缘由。用“我且受用这无的荷香月色好了”自然过渡到第二部分。五、作业:预习课文第二部分,准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第二教时教学要点:分析文章第二部分教学步骤:一、讲读课文第二部分:总起: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出了荷塘月色之美景。第四段写月光下的荷塘。{写作顺序:荷叶→荷花(静态实写)→荷香→荷波(动态虚写),流水——虚写映衬。}第五段写荷塘上的月色。第六段写荷塘四周景色。作者似乎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了一种安宁,但当他听到了热闹的蝉声与蛙声之后,突然觉得“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现实无法给他一种理想的“宁静”,于是他便力求从想象中寻求。(一)讲读第4小节:指名同学朗读第4节,并划出本节的比喻句。1、作者依次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比喻?先是写了叶子、出水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接着写花,白色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再接着是荷香,微风过处才能闻到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最后还写到流水,流水脉脉,虽被遮住,不见其形,但留给我们的想像余地是极大的。这里用了许多比喻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先来看这一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的舞女是些高挑有风姿的女郎。亭亭的舞女的裙更是给人一种美好、轻盈、动感的联想。这一比喻生动地写出了荷叶出水很高的娇美姿态,洋溢着情趣。由此可见,贴切的比喻可以把所要描绘的景物生动、具体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产生身临境的感觉,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具体,起加深印象的作用。2、我们再来看这一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与一般的比喻有什么不同?里面蕴含了几种感官感觉?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这两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叫通感。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变换欣赏角度,有焕然一新,奇趣无穷之感。歌声是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荷香是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把它们沟通起来,艺术的魅力也就出来了。但在运用这种比喻时一定要注意掌握事物之间在感官的感觉上的相似之处,或在特定环境下有这种沟通一气的感觉,做到妙不可言却不是故弄玄虚。3、作者不仅描绘了叶子、花、荷香的静态美,还描绘了它们动态的神韵。用了“颤动、闪电、霎时、传过”等词,传神微妙地写出了一刹那间,往往不被人注意的动态。这是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板书]:田田(多)荷叶亭亭(美)零星点缀、白(色)形态美荷荷花如明珠、如星星(光)袅娜、羞涩(态)塘荷香:缕缕——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象闪电(快)荷波动态美凝碧(色)流水:脉脉(态)静态美(二)讲解第五节指名同学朗读第五节,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如何写荷塘的月色。1、作者写月色时用了哪些动词?(泻、浮、洗。)2、假如把“泻”改成“照”,把“浮”改成“升”,好不好,为什么?(当看到“照”字你不会想到流水,而“泻”字唤起了人们对流水的想象,巧妙地写出月光流动轻柔的情态,化静为动,“照”字就显不出这种效果,只有呆板的分。“浮”同样写出一种轻柔的动态,“升”则失之轻柔。)3、在这里作者用了静态动写的描写,把画面写活了。“月光如流水”“静静地泻”下来,这具有一种恬静的力度美,而青雾则是薄薄地浮起在荷塘里,朦朦胧胧地四处泛散开来,呈现迷茫空朦的景象,一上一下交结在一起,便是成了牛乳和轻纱。大家想象一下,牛乳和轻纱,自上而下的月光,自下而上的轻纱,是不是很美又很形象?[板书]:(正面)月光泻—轻柔月色青雾:浮、轻纱的梦光与景的和谐(反面)(侧面)黑影、倩影(三)讲读第六节请全班学生朗读第六节这一节重点在写树,从方位、距离、高低几个角度来写,视线由荷塘内部扩展到荷塘四周。树多而密,重重围住荷塘,与前面的“幽僻”相照应,这是总写四周,接着写近处的树色、树姿、远处的树梢上的远山、又回过头写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鸣和水里的蛙声,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再一次展示出清淡朦胧、宁静深远的环境特点。最后一句“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笔锋一转,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空虚与哀愁。[板书]:树:重重、阴阴(沉郁)远山:隐隐约约四周灯光:没精打采(月色迷离)【篇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集】高中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三教案全集执笔人:唐明亮【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课时安排】五课时第一课时(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宁府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四表妹贾惜春荣府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二姐贾迎春二舅父贾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珠表嫂李纨大表姐贾元春表兄贾宝玉三表妹贾探春母亲贾敏、父亲林如海———林黛玉4、林黛玉因母亲去世,她父亲决定让到外祖母家去,于是引出了本文所讲的故事。二、学习班小说,我们仍然要抓住小说的情节链。让学生装在阅读课文之后,通过讨论,找到情节链。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的点拨:本文的情节链是——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的行踪:步步留心——进贾府大门——贾母的正房大院,见贾母——三个姐妹——不足之症——王熙凤来了——已经放了月钱、找缎子——去大舅父、大舅母处——去荣禧堂二舅父、二舅母处——王夫人说贾宝玉——路过王熙凤的住处——在贾母的后院正房用饭——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会——暂置碧纱橱。三、我们学习《红楼梦》有利于了解封建社会。从本文,我们可以看到:1、封建社会的不平等,贾府大富大路贵,穷奢极侈,令人惊讶眩目。他们自己不会创造财富,由大批奴仆和丫环为之服务;2、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实行的是封建专制,家长统治,由贾母一人说了算数,由贾母一人支配一切;3、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封建的秩序扼杀个性,繁缛的礼仪使用权人活泼不得,空气十分压抑;4、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了这样一点:这个封建社会已经在开始动摇了,宝玉的对封建社会的全部意识不迷信,并对这些封建秩序有所违拗,是反叛倾向的表现。四、要求学生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掌握以上要点,并预期习重点的语段。第二课时(学习并阅读分析1自然、6——9自然段)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本文的情节链是:步步留心——进贾府大门——贾母的正房大院见贾母——三个姐妹——不足之症——王熙凤来了——已经放了月钱、找缎子——去大舅父、大舅母处——去荣禧堂二舅父、二舅母处——王夫人说贾宝玉——路过王熙凤的住处——在贾母的后院正房用饭——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会——暂置碧纱橱。2、从本文,我们可以看到:(1)封建社会的不平等,贾府大富大路贵,穷奢极侈,令人惊讶眩目。他们自己不会创造财富,由大批奴仆和丫环为之服务;(2)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实行的是封建专制,家长统治,由贾母一人说了算数,由贾母一人支配一切;(3)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封建的秩序扼杀个性,繁缛的礼仪使用权人活泼不得,空气十分压抑;(4)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了这样一点:这个封建社会已经在开始动摇了,宝玉的对封建社会的全部意识不迷信,并对这些封建秩序有所违拗,是反叛倾向的表现。二、重点课文阅读指导: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段课文。指出这里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和“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是黛玉的行动准则。在整个小说中制约着黛玉的行动。当然,在本节选的课文中,同样也体现这一点。黛玉的悲剧,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2、下面我们先来阅读6至9自然段,研究一下王熙凤的性格特征。看看曹雪芹是如何刻划这个人物的典型性格的。是通过怎么样的描写方法来刻划这个人物的。(1)王熙熙攘攘凤的感情变化线索是:先表恭维,后表同情,最后是表关心。(2)一见林黛玉,有这样几个动词,十分引人注目:携着、打谅、送至、笑道、拭泪、转悲为喜、问。这些动词十分鲜明地表现了她的虚情假面具意、和精明能干。(3)她对林黛玉说:“想要什么吃的、什么样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些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王熙凤既要讨好老祖宗,又欲在黛玉和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在机房府的权势大。)(4)课文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王夫人)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缎子)来给你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来吧,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过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请问,当时王熙凤为什么这么说?王夫人为什么笑一笑,点头不语?(王熙凤在贾母面前要表示对黛玉关心异常,说‘早已事先想到’,以讨取贾母的欢心。而王夫人明明知道王熙凤当面撒谎,却又赏识侄女机灵过人,口舌伶俐,哄得贾母欢喜。)(5)把王熙凤在这段文字中的言辞和行动,归纳起来,可以看出王熙凤怎么样的性格特点?(有善于察言观色和机变奉迎;善于讨好机房母的性格特征;喜欢弄权,以显示自己的精明能干;在贾府她威重令行,有敢于在贾母面前放诞无礼的地位。)五、学生装课后阅读这段课文,预习13、14自然段。第三课时(复习上节学习的语段,指导学生学习13至14自然段)一、复习课文要点:1、“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和“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是黛玉的行动准则。2、第6至9自然段,下列问题:(1)王熙凤的感情变化线索是:先表恭维,后表同情,最后是表关心。(2)一见林黛玉,有这样几个动词,十分引人注目:携着、打谅、送至、笑道、拭泪、转悲为喜、问。这些动词十分鲜明地表现了她的虚情假面具意、和精明能干。(3)她对林黛玉说:“想要什么吃的、什么样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些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王熙凤既要讨好老祖宗,又欲在黛玉和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在机房府的权势大。)(4)课文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王夫人)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缎子)来给你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来吧,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过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请问,当时王熙凤为什么这么说?王夫人为什么笑一笑,点头不语?(王熙凤在贾母面前要表示对黛玉关心异常,说‘早已事先想到’,以讨取贾母的欢心。而王夫人明明知道王熙凤当面撒谎,却又赏识侄女机灵过人,口舌伶俐,哄得贾母欢喜。)(5)把王熙凤在这段文字中的言辞和行动,归纳起来,可以看出王熙凤怎么样的性格特点?(有善于察言观色和机变奉迎;善于讨好机房母的性格特征;喜欢弄权,以显示自己的精明能干;在贾府她威重令行,有敢于在贾母面前放诞无礼的地位。)二、学习班新课内容:1、学生阅读本课的内容,做书间笔记。要求学生弄清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如何理解这些内容。找出哪些不能理解的内容。然后学生分小组和大班研究讨论。2、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研讨情况,讲解以下要点:(1)本段属于环境描写,是贾政和王夫人的住处:13段写的是正室,14段是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是东边的三间耳房。课文以荣禧堂为重点,描写了贾府的华贵的陈设。(2)这段文字——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提示了贾府的社会地位和荣华宝贵。例如:匾是皇帝的御宝,大画是表示对君王的忠心耿耿和尊敬。(3)这副对联的意思中,我们可以了解了怎么样的内容?(与贾政来往的人,都是一些豪门贵族。)(4)我们从全文其它的描述中,还可以看到许多贾府的显赫:如荣宁两府门前的大石狮子,兽头大门,华寇丽服的守人等等。3、学生装朗读这两段课文。并重点抄写以下词语: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镶着錾银、座上珠玑日月、堂皇前黼黻焕烟霞、猩红洋罽、金钱蟒靠背、汝窑美人觚、茗碗痰盒、撒花椅搭。三、学生预习下面的几段课文,着重预习宝玉和黛玉两人的性格特征。并在作业本上抄写三段文字,两段是写宝玉进来时和宝玉眼中的黛玉,一段是两首词。第四课时(学习和分析关于宝和黛玉两人的思想性格)一、学生分小组和大班交流预习情况。二、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精要的重点分析指导。要点是:1、关于林黛玉的思想性格:(1)“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写出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性格。(2)在宝玉眼中的黛玉是:,这是侧面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窃,病如西子胜三分。”此诗写出了黛玉的内秀外美,体弱多病。在宝玉眼中,更是聪慧灵秀,多愁善感。2、关于宝玉的性格特征:(1)在王夫人的口中,是个“混世魔王”。说明书宝玉的作为,与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格格不入。是封建社会的叛逆。(2)黛玉眼中的宝玉:容貌中透露出多情、温柔、敦厚。(3)关于两首《西江月》词:指导的有关的要点是:a、共用四组对偶句。b、第一首刻划了贾宝玉狂放不羁,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对功名利禄的淡视,追求个性的我有放。c、第二首是对宝玉性格的褒扬,同时也斥责了当时封建社会特别是贵族家庭的世俗观念。d、两首词运用了寓褒于贬的手法,塑造了宝玉这个封建叛逆的形象。并暗示封建制度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e、这两首词,对于读者理解宝玉的形象和性格,理解全书有关宝玉的情节设置和展开,有极大的作用。f、词中的“愁”和“恨”是宝玉欲求摆脱封建束缚而不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傻”和“狂”是宝玉痛苦中寻求新生活新理想,却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于的食性迷惘的种种情态的表现。g、这两首诗写出了宝玉不为人理解的对封建社会的叛逆性格。h、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写出了宝玉不愿意读孔孟的文章,被人看作是愚笨顽劣,说明书他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厌恶功名利禄。i、解释“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见风使舵49页注解⑩)纨绔和膏粱,是借代用法。j、这两首诗,似贬实褒,表面上用世俗的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他对封建社会叛逆性的写照。作者用正文反写的方法,赞美宝玉。3、学生抄写这几段文字。三、准备听记训练和单元练习薄。第五课时(进行重点语段的测试练习)一、练习内容:1、王熙凤的感情变化线索是怎么样的?(先表恭维,后表同情,最后是表关心。)2、王熙凤一见林黛玉,课文用怎么样的几个动词,十分引人注目?有什么作用?(携着、打谅、送至、笑道、拭泪、转悲为喜、问。这些动词十分鲜明地表现了她的虚情假面具意、和精明能干。)3、王熙凤她对林黛玉说:“想要什么吃的、什么样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些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王熙凤既要讨好老祖宗,又欲在黛玉和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在机房府的权势大。)4、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王夫人)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缎子)来给你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来吧,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过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请问,当时王熙凤为什么这么说?王夫人为什么笑一笑,点头不语?(王熙凤在贾母面前要表示对黛玉关心异常,说‘早已事先想到’,以讨取贾母的欢心。而王夫人明明知道王熙凤当面撒谎,却又赏识侄女机灵过人,口舌伶俐,哄得贾母欢喜。)5、熙凤在这段文字中的言辞和行动,归纳起来,可以看出王熙凤怎么样的性格特点?(有善于察言观色和机变奉迎;善于讨好机房母的性格特征;喜欢弄权,以显示自己的精明能干;在贾府她威重令行,有敢于在贾母面前放诞无礼的地位。)6、第8、9、10段课文:(1)属于什么描写?(环境描写,是贾政和王夫人的住处:8段写的是正室,9段是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是东边的三间耳房。课文以荣禧堂为重点,描写了贾府的华贵的陈设。)(2)这两段文字——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提示了贾府的社会地位和荣华宝贵。例如:匾是皇帝的御宝,大画是表示对君王的忠心耿耿和尊敬。)(3)这副对联的意思中,我们可以了解了怎么样的内容?(与贾政来往的人,都是一些豪门贵族。)(4)我们从全文其它的描述中,还可以看到哪些贾府的显赫?(如荣宁两面三刀府门前的大石狮子,兽头大门,华寇丽服的守人等等。)7、关于林黛玉的思想性格:(1)第10段“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写出了黛怎么样的性格?——写出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性格。(2)宝玉眼中的黛玉是:第14段,是侧面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窃,病如西子胜三分。”此诗写出了黛玉怎么样的性格?——内秀外美,体弱多病。在宝玉眼中,更是聪慧灵秀,多愁善感。9、于宝玉的性格特征:(1)第10段,在王夫人的口中,是个“混世魔王”。说明什么?——宝玉的作为,与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格格不入。是封建社会的叛逆。(2)第13段,黛玉眼中的宝玉是怎么样的?——容貌中透露出多情、温柔、敦厚。10、于两首《西江月》词:a、共用四组对偶句。b、第一首刻划了贾宝玉狂放不羁,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对功名利禄的淡视,追求个性的我有放。c、第二首是对宝玉性格的褒扬,同时也斥责了当时封建社会特别是贵族家庭的世俗观念。d、两首词运用了寓褒于贬的手法,塑造了宝玉这个封建叛逆的形象。并暗示封建制度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e、这两首词,对于读者理解宝玉的形象和性格,理解全书有关宝玉的情节设置和展开,有极大的作用。f、词中的“愁”和“恨”是宝玉欲求摆脱封建束缚而不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傻”和“狂”是宝玉痛苦中寻求新生活新理想,却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于的食性迷惘的种种情态的表现。g、这两首诗写出了宝玉不为人理解的对封建社会的叛逆性格。h、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写出了宝玉不愿意读孔孟的文章,被人看作是愚笨顽劣,说明书他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厌恶功名利禄。i、解释“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见风使舵49页注解⑩)。纨绔和膏粱,是借代用法。j、这两首诗,似贬实褒,表面上用世俗的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他对封建社会叛逆性的写照。作者用正文反写的方法,赞美宝玉。二、学生订正作业。并进行自我完善,进行曲小结。三、教师课后批阅。并制订下一步训练要点。第3篇:二年级美术人教版教案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添画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应会: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和添加。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讲授新课组织学生欣赏图片。分小组交流。介绍、分析、欣赏图片内容。教师讲解,出示课题--添画出示图片,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1)如果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说一说理由。(2)你认为根据画面情境添画,应该注意什么?播放教学课件,根据图片内容选择适当内容进行添加。看教材第2页、第3页,分析书中作品:(1)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2)说一说制作方法。组织师生共同演示:在前一张展示图片中完成添画内容。提作业要求:根据你自己选的图片内容进行添画练习,注意图片情境与添画内容的统一。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辅导要点:(1)能否巧妙利用图片。(2)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是否统一。(3)添画构图是否美观。(4)注意近太远小的关系。展示讲评作业组织展示、讲评作业。布置、展示作品。自评,组内讲评,班内讲评相结合。小结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第2课绘画游戏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本课绘画游戏的基本方法。应会: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2.隐性内容与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了解线条游戏的方法与内容,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难点: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学习材料图画纸、水彩笔、黑色水笔。组织教学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整理好学习用具。讲授新课(1)画线游戏。规则:请你在一张纸上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画满画面。(可以闭上眼睛画。)(2)请你看看这幅画好看吗?说说理由。(3)教师利用学生作业演示。(实物投影)利用学生画面上的图形添加具象和抽象形象。(4)想象练习利用实物投影仪放映学生作品中的某一个形状,将形状上下左右翻转让学生联想像什么。(5)看书第4页、第5页讨论:①欣赏米罗的作品(色彩、线条、构图)都表现了什么?②线的排列,哪张疏密关系处理得好?③你认为画面哪一部分添加得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形状巧妙?学生完成作业(1)作业要求:①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②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2)教师辅导要点:①随意形的疏密关系。②添加内容是否生动。③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讲评展示作业学生自评、互评结合。按照作业要求评价作业。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第3课纸盒变家具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在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变家具的活动中,感受材料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2.隐性内容与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发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能从纸盒的造型中层开联想,动手设计和制作家具作品。难点:家具作品的新颖、美观,造型多样。学习材料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大小商品的包装盒、彩色纸、剪子、胶水等。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家庭中有哪些家具。由各组代表说出家具名称。结合课前准缶的相关资料,研究家具的多种款式设计。讨论小组同学带来的纸盒适合做什么家具。提出纸盒变家具的创作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2)美观、新颖,有创造性。及时发现有创意的作品。交流,展示,讲评。布置学生清理环境。由各组代表说出家具名称。结合课前准缶的相关资料,研究家具的多种款式设计。讨论小组同学带来的纸盒适合做什么家具。提出纸盒变家具的创作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2)美观、新颖,有创造性。及时发现有创意的作品。交流,展示,讲评。布置学生清理环境。第4课和妈妈在一起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1)通过泥塑过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2)在观察、分析动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1)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2)通过想象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情景。难点:动物的特征和情节的表现。学习材料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彩泥或胶泥,泥塑工具(如尺子、牙签等)。组织教学导人新课语言进行组织教学。探究式学习活动提问:(1)你从小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2)动物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你能根据图片编个故事吗?欣赏教材中的图片。(3)这些图片中有哪几种动物,各有什么特点?组织小组讨论。提问:怎样用泥表现出动物特征。提问:如何表现出妈妈和孩子在一起?造型训练活动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小结课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课后查资料:你今天制作的动物喜欢在哪儿生活?它现在的生活环境怎样?第5课茂密的花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茂密的花。(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2)能初步表现出不同种花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2.隐性内容与目标(1)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2)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体验合作的快乐。(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难点:如何表现花的不同特点和前后遮挡关系。学习材料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花的图片,并准备绘画用的彩笔、油画棒等。播放伯然界的花的录像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布置小组活动。板书课题。课件介绍几种有特点的花,用线闪烁出外形特点。总结学生画的花,并进行修改,使其外形特点更突出。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自然界中花的图片及画家、小朋友的作品。提问:如何表现出茂密的花?课件演示如何利用前后遮挡方法表现茂密的花。布置作业小结布置小结内容。布置家庭作业:了解各省市、各国家的市花、国花。第4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感知角,会判断角,并会画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放多媒体,生猜图形,揭示课题。师贴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联系实际感知角1.第38页主题图。生观看主题图从图中说出物体上的角,初步感知角。2.生从自带的三角板上找角。生生相互找角,指角。3.生从生活中找角。生举手汇报。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认识角的组成部分1.生折角。生从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顶点和边。2.电脑抽象出折纸的角,生认识角的组成部分。3.出示活动角让生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且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1)师变魔术引出活动角。(2)生动手操作活动角。(3)生说发现。四、画角1.生探索画角的过程。2.生说画角过程。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4.生再次画角。五、巩固练习1.判断。2.数角。3.比角的大小。六、拓展、游戏用角画自己喜欢的图形。七、课后小结第5篇: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受精作用(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过程(2)解释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3)阐明简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有性生殖中的意义2、能力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体会到生物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2)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3)体验生物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包括两部分“精子和卵细胞向输卵管的转运”和“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对于这两大内容我主要通过课件展示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讨论、阅读教材等方式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我们已经学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同卵双胞胎、三胞胎,他们是怎样形成的,是一个卵细胞和多个精子结合而成的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节内容:受精作用1生物必修高中生物必修二(二)、学习新知(观看课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1、受精作用的场所?2、卵细胞向输卵管转运的动力?3、精子转运的途径?思考:结婚多年的夫妇不能生育,经医生检查,女性双侧输卵管堵塞,你能分析一下他们不孕的原因吗?如果你是医生,应如何治疗?以上问题通过观看课件、阅读教材、讨论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精子和卵细胞向输卵管转运的动力和途径,精子在转运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让学生明白生命诞生的曲折过程。4、受精作用包括哪几个阶段?5、形成受精卵后染色体数目有何变化?一个卵细胞能和多个精子结合吗?为什么?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明白生命产生的独特性和曲折性培养他们珍爱生命的情感。根据染色体的变化规律,联系减数分裂,引导学生总结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意义。反思:本节课基本上是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的,能够充分体现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并且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生物必修第6篇: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人教版、鄂教版)第1课时教学内容:1、养植物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生长在哪里,需要哪些条件。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条……教学难点:植物长得好需要条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菜园里,有的植物长得好,有的长得不好,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呢?二、新课教学1、2、怎样才能让植物长得好?让我们养一盆植物来研究吧!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植物生长在哪里?找一片绿地,观察上面有什么,哪些是有生命的。3、栽一盆植物,说一说,栽种植物前需要准备什么?怎样将植物栽到花盆里?怎样养护植物,把我们的做法记录正业。4、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土、水、空气、阳光、肥料等。三、拓展与应用:思考,植物没有泥土可以生长吗?第2课时教学内容:2、谁的植物长得好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教学难点: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养的植物长得怎么样?大家交流一下,并说一说长得好的原因。二、新课教学1、2、3、4、比一比,大家养护植物的方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说一说,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土壤、空气、肥料等。看样使植物长得更好?制订一个改进方案。三、拓展与应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有什么不同?为了维持生存,它们需要哪些相同的条件?(水和阳光)第3课时教学内容:3、我们离不开植物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对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教学重点:植物的用途教学难点:植物的用途教学过程:1、2、1、2、3、引入新课:我们的许多食物来自植物。新课教学哪些食物来自植物?这些植物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