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横六线道路整治提升工程海绵城市专项设计说明_第1页
羊横六线道路整治提升工程海绵城市专项设计说明_第2页
羊横六线道路整治提升工程海绵城市专项设计说明_第3页
羊横六线道路整治提升工程海绵城市专项设计说明_第4页
羊横六线道路整治提升工程海绵城市专项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羊横六线道路整治提升工程海绵城市专项设计说明书羊横六线道路整治提升工程海绵城市专项设计说明设计依据文件《成都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成建委【2017】431号文)《成都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编制规定及审查要点(试行)》(成建委【2017】431号文)《四川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标准DBJ51/T084-2017》设计范围内地形图(1:500)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项目道路、给排水等方案及相关设计资料业主提供其他材料采用的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本项目以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为编制依据。采用的规范标准有:国家规范、标准、规程1、《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6、《四川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标准》(DBJ51\T084-2017)7、《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9、《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10、《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11、《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2012)12、《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13、《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4、《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1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16、《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相关的国家标准图集1、《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15MR105)上阶段设计成果批复及审查意见执行情况1、海绵设计中实际年径流控制率不满足要求,应修改。回复:本工程道路红线范围内空间有限,道路范围内的海绵设施有限,应结合两侧地块后期规划建设,共同实现该区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项目概况简介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河东片区羊横六线道路整治提升工程海绵城市措施专项设计。本项目需结合道路、排水专业图纸进行统筹实施。项目所在区域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邛崃市羊安街道地处成都平原川西坝区,域内地势平坦,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处界牌村7组杨墩子海拔478米,最低处仁和社区赵河坝海拔455米。拟建管道沿线位于邛崃市羊安街道南部,斜江河以东,场地地貌单元属斜江河一级阶地,受人类活动改造,原地形地貌已不可见。拟建管道沿线现状为邛崃羊安产业园区内既有道路,呈南西走向,起点位于现状羊横六路与羊纵三线交叉口,止于羊横六路与规划羊纵五线交叉口,两侧为工业园区,本次勘察范围内,现状地表高程约在462.7~466.4m之间,地形较平坦开阔。据现场踏勘和钻探揭露,拟建管道沿线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冲洪积层(Q4al+pl),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未揭示基岩面。各岩土层构成、特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①1压实填土:杂色,干燥,中密~密实,上部4~9cm为既有道路沥青面层,下部为既有道路水稳层或砂砾石垫层,硬质成分含量约70~85%,粒径多为2~8cm,级配良好,部分底部见粘性土、砂土混合回填层,均匀性一般,堆填时间大于5年,有序堆填,经碾压夯实,低压缩性,无湿陷性。该层广泛分布于拟建管道范围,厚度1.2~5.0m,层底高程介于458.96~465.05m之间。①2杂填土:杂色,稍湿,松散,主要由黏性土、卵石组成,含少量建筑垃圾,硬质成分含量约70~85%,粒径多为2~8cm,无序堆填,均匀性差,堆填时间小于2年,无湿陷性。该层主要分布于拟建管道终点附近区域,厚度2.4~4.6m,层底高程介于458.37~461.81m之间。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②1粉质黏土:棕褐色或黄褐色,稍湿,可塑,主要由黏粒和粉粒组成,中等压缩性,切面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局部含砂质团块。该层广泛分布于拟建管道范围,层厚0.8~4.4m,层底高程介于459.23~462.78m之间。②2细砂:黄褐色,湿,松散,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碎屑颗粒组成,碎屑颗粒多呈次圆状~圆状,磨圆度较好,分选性中等,级配不良,泥质含量较高,渗透性较差,局部范围见薄~厚层状含砾粗砂夹层,偶见少量圆砾和卵石颗粒。该层主要分布于Y7~Y13井段、Y33~Y56井段范围,层厚0.4~2.2m,层底高程介于457.70~459.99m之间。②3松散卵石:杂色,湿,松散,卵石颗粒母岩多为花岗岩、石英岩、辉长岩等,中等风化,粒径多为2~8cm,含量约50~55%,次圆状~圆状,磨圆度较好,分选性差,级配不良,填充物为砾石、砂等,均匀性差,局部见窝状砂、透镜状砂。该层广泛分布于拟建管道沿线,层厚0.6~2.6m,层底高程介于456.47~460.18m之间。②4稍密卵石:杂色,湿,卵石颗粒母岩多为花岗岩、石英岩、辉长岩等,中等风化,粒径多为3~10cm,含量约55~60%,次圆状~圆状,磨圆度较好,分选性差,级配不良,填充物为砾石、砂等,均匀性差,局部见窝状砂、透镜状砂。该层广泛分布于拟建管道沿线,本次勘察未揭穿该层。图2.2ZK04岩芯照图2.3ZK12岩芯照(3)水文情况邛崃市境内有南河、䢺江河、斜江河、蒲江河、玉溪河五条主要河流。水资源虽然丰富,然而在干旱年景或农田集中用水季节,仍感供水不足,各渠尾水灌区更显紧张,可谓雨水资源丰中有缺,丰在洪水季节,缺在4~5月(干旱年景)。各河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形成境内初夏时有干旱,夏季洪水较为频繁的特点。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丰富,其中玉溪河居各河之冠。地下水资源丰富,储量以江流域为最。本项目拟建管道沿线附近水体主要为斜江河、南河、蒲江河及部分农用灌溉渠道。蒲江河位于拟建管道东南侧,最近距离约4.2km,对拟建管道无影响。南河位于拟建管道西南侧,最近距离约4.0km,对拟建管道无影响。斜江河位于拟建管道终点西南侧,最近距离约430m,宽度80~200m,该段历史最高洪水位约463m,勘察期间水位约为457m,低于拟建管道基础设计标高,对工程影响较小。拟建项目既有道路羊横六路道路北侧为一条农用灌溉渠,渠深2~3.5m,渠底高程约460.7~462.5m,渠内水位受上游渠闸控制,渠道两壁为衡重式挡土墙,对拟建管道影响较小。(4)气象特点本项目拟建场地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根据气象资料表明,该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117.3mm。丰水期为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74%,枯水期1~3月份,其余为平水期。蒸发量多年年平均为1020.5mm,相对湿度多年年平均为82%。多年年平均气温16.3℃,极端最高气温为37.3℃,极端最低气温-5.9℃。多年年平均风速为1.35m/s,最大风速14.8m/s,最多风向为北及北东风向,多年年平均风压力为140Pa,最大风压力为250Pa。年降雨量1050毫米,无霜期达280天。工程范围本项目为河东片区羊横六线道路整治提升工程,道路等级为次干路,红线宽度24米,双向4车道,路线全长约2000米。主要工程内容本项目主要工程内容为羊横六线的海绵设计。本项目道路红线外两侧无现状绿化带,车行道两侧有1.5m宽绿篱带;北侧红线外有现状沟渠。本次设计结合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及本项目的排水工程设计,主要针对红线范围内道路路面雨水进行海绵设计。本工程考虑人行道路面采用为透水混凝土,底部设PVC渗管收集人行道及绿篱带下渗雨水,最终排入市政雨水系统。项目周边现状本次设计道路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项目西侧为斜江河,东侧为现状纵三路,沿线与仁和大道等现状道路相交,两侧为现状已建成厂区,部分地块待建设。设计控制目标根据《成都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成都市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年径流控制率和设计降雨量关系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55606570758085设计降雨量H(mm)11.914.417.421.226.132.740.7根据《成都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新建市政工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改扩建市政工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60%。本次设计羊横六线为改建道路,径流总量控制率≥60%,对应设计降雨量为14.4mm。本工程道路红线范围内空间有限,道路范围内的海绵设施有限,应结合两侧地块后期规划建设,共同实现该区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条件分析下垫面分析本项目下垫面类型主要有透水铺装、硬化地面(沥青)、绿地(绿篱带、树池),下垫面分析如下表:综合雨量径流系数计算表序号下垫面类型面积(㎡)面积比例雨量径流系数加权平均值1沥青路面37245.8577.15%0.850.6562透水铺装662013.71%0.30.0413绿篱带、树池4413.359.14%0.150.0144合计48279.2100.00%0.71根据上表计算分析,本项目开发建设后场地综合径流系数约为0.71。下垫面渗透性(1)绿地本工程道路两侧绿地主要为绿篱带,土壤主要为种植土,为满足绿地的渗透功能,要求种植土土壤渗透系数应大于5x10-6m/s。种植土配置要求及做法参照《绿化种植土壤》CJ/T340的规定。(2)透水人行道铺装透水砖的有效孔隙率应≥15%,渗透系数应≥1.0×10-2cm/s。人行道结构:8cm厚彩色透水混凝土(灰色);15cm厚透水混凝土基层;20cm厚天然级配碎石垫层,底面铺设两布一膜防渗土工膜。(3)硬化地面本次设计道路为沥青路面,路面渗透性能较差。地块竖向分析本项目为改建工程,道路纵断基本同现状,道路两边的人行道雨水坡向车行道。地块污染源情况该项目为市政道路,项目污染源主要为初期雨水面源污染。7项目海绵城市设计7.1设计原则海绵城市目标可达原则根据《成都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试行)》中指标要求布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满足各项指标要求。安全为本、因地制宜根据项目条件,选用适宜的雨水设施,确保排水通畅。经济适用性原则优选建设成本低、便于运营维护、环保、节约用地的技术措施和材料,合理利用地形、管网科学布局降低建设及运营成本。7.2海绵设计思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的要求:“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综合采用“渗、滞、蓄、净、排、用”等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水就地消纳和利用”。推进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增加道路绿化对雨水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扩大使用透水铺装,推行道路与广场雨水收集、净化和利用,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根据成都市重大办发布的“《关于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转型升级有关工作的通知》成重办发[2016]3号”文件要求,凡新、改、扩建市政道路,具备条件的应做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有“海绵城市”专篇。本项目“海绵城市”总体设计如下:人行道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雨水下渗收集后进入车行道两侧下市政雨水口。7.3海绵城市设计道路横断面:3.0m(人行道)+9.0m(行车道)+9.0m(行车道)+3.0m(人行道)=24m。(1)透水铺装透水人行道铺装结构理论及构造是让雨水在铺装面上短暂积存,然后慢慢渗入路床或排入附近土壤或水系,从而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后的直接利用和可持续水循环,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总量,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改善城市水环境。根据《四川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标准》(DBJ51∕T084-2017)要求,结合本项目地质及填土特点,人行道铺装采用半透水型。(2)人行道绿带绿篱带设置于人行道上,灵活性强,主要用于处置路面径流,通过植物、土壤及微生物系统渗蓄、净化径流雨水,削峰减量及和谐景观,体现海绵城市理念。(3)工程措施对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响应情况海绵城市工程措施,主要体现在“滞、渗、蓄、净、用、排”六字方针上,把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紧密结合,统筹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