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河沿河村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施工设计图设计总说明_第1页
一品河沿河村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施工设计图设计总说明_第2页
一品河沿河村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施工设计图设计总说明_第3页
一品河沿河村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施工设计图设计总说明_第4页
一品河沿河村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施工设计图设计总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一品河沿河村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施工设计图设计总说明1.工程概况一品河沿河村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位于一品河干流,干流河道中心线长度为2979m。一品河干流护岸工程上游起于墩子堡附近,下游止于长凼子沟现状沟口附近,岸线总长度4738m;其中左岸岸线总长度为1679m,右岸岸线总长度为3059m;治理岸线长3219m,左岸治理岸线长度1126m,右岸治理岸线长度2097m;保持现状1515m,其中左岸553m,右岸962m。护岸型式为C20混凝土镇脚或C20埋石砼挡墙+步道+C25钢筋砼框格草皮植草护坡+马道+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步道,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根据规划布局,本工程左岸地块目前未确定地块业主,场地平整工作暂时无法实施因本工程护岸后平场项目滞后,为保证排洪通畅需要设计临时排涝设施,根据现状地貌,需要修建临时排洪建筑物。施工阶段优化设计后左岸共有穿堤管涵4处,桩号分别为ZK0+074(左岸1#涵洞)、ZK0+842(左岸2#涵洞)、ZK1+407(左岸3#涵洞)、ZK1+606(左岸4#涵洞);右岸有2处,桩号分别为YK0+311(右岸1#涵洞)、YK1+150(右岸2#涵洞)。新建下河梯步20处,其中左岸7处,右岸13处。本工程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3.1.3规定,相应堤防工程的级别为1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1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临时性建筑物级别3级。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第2.1.2条之规定,本工程所在区高职城、云教育产业园规划总人口10.93万人,相应城市防洪工程等别为Ⅲ等,堤防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临时性建筑物级别5级。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并参考本工程区已建一品河护岸工程等级确定情况(即巴南区云教育产业园云滨路K2+300~K3+100段防洪护岸工程变更涉河建设方案及防洪评价报告、重庆市巴南区一品河百节场镇-金竹段综合治理工程),本工程设计主要建筑物级别确定为3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临时性建筑物级别5级。本工程水工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本工程总工期为10个月。本工程由重庆市渝兴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筹建和管理,工程实施后使岸线变得平滑顺畅,岸坡稳固牢靠,对固化岸坡、稳定河势、改善环境有积极作用,同时对改善和美化园区周边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工程开工前需完成相关建设审批流程,获得许可后方可实施。2.一般规定2.1设计执行的主要规范和标准(1)《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20年版)(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2015)(3)《防洪标准》(GB50201-2014)(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5)《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7)《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8)《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SL744-2016)(9)《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10)《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2014)(11)《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T171-2020)(12)《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SL654-2014)(13)《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GB51247-2018)(14)《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15)《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77-2014)(16)《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1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1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19)《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47-2020)(2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17)(21)《土工试验规程》(YS/T5225-2016)(22)《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设计规范》(SL/T792-2020)(2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24)《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范》(SL223-2008)其它现行国家及行业有关规程、规范。2.2相关的文件(1)2021年11月5日,重庆市巴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庆市巴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一品河(高职城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立项申请的批复》(巴南发改审发〔2021〕800号)。(2)2021年11月10日,巴南区水利下发了《重庆市巴南区水利局关于一品河(高职城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段)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的批复》(巴南涉河〔2021〕33号)。2022年4月,建设单位对本项目进行重新立项,于2022年4月13日取得了《重庆市巴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巴南区一品河沿河村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立项申请的批复》(巴南发改审发〔2022〕170号)。2022年4月28日,重庆市巴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重庆市巴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巴南区一品河沿河村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巴南发改审发〔2022〕203号)。2022年10月27日,重庆市巴南区水利局下发了《重庆市巴南区水利局关于巴南区一品河沿河村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巴南水利发[2022]148号)。2023年2月10日,重庆市巴南区水利局下发了《重庆市巴南区水利局关于巴南区一品河沿河村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的批复》(巴南涉河[2023]3号)。3.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设计3.1工程布置3.1.1工程总布置重庆市巴南区一品河防洪护岸工程设计河道治理范围上游起于墩子堡附近,下游止于长凼子沟现状沟口附近,优化设计后治理岸线总长4738km。保护对象为巴南区一品河高职城沿河村河段。一品河干流护岸工程上游起于墩子堡附近,下游止于长凼子沟现状沟口附近,岸线总长度4738m;其中左岸岸线总长度为1679m,右岸岸线总长度为3059m;治理岸线长3219m,左岸治理岸线长度1126m,右岸治理岸线长度2097m;保持现状1515m,其中左岸553m,右岸962m。施工阶段优化设计后,左岸共有穿堤管涵4处,桩号分别为ZK0+074(左岸1#涵洞)、ZK0+842(左岸2#涵洞)、ZK1+407(左岸3#涵洞)、ZK1+606(左岸4#涵洞);右岸有2处,桩号分别为YK0+311(右岸1#涵洞)、YK1+150(右岸2#涵洞)。新建下河梯步20处,其中左岸7处,右岸13处。表3.1-1主要建筑内容统计表项目特征参数名称单位本次设计综合控制流域面积km²367设计防洪标准年一遇50工程任务防洪护岸治理范围治理范围工程河段上游起于墩子堡附近,下游止于长凼子沟现状沟口附近河道岸线总长度m4.738整治河道中心线长度km2.979洪水控制堤线长m4.738工程措施段控制堤线长m4.738工程措施段天然水面线194.74~194.84工程措施段设计洪水水面线m194.74~194.84工程措施段堤顶高程m196.50治理方案镇脚+护坡+防汛通道m3219基础处理碾压块石换填+碎石垫层、碾压石渣料换填表3.1-2护岸主要型式汇总表编号起始桩号终止桩号长度(m)护岸类型1ZK0+000ZK0+02525C20混凝土镇脚(基础为碾压石渣料换填)+斜坡式格构植草护坡+马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2ZK0+025ZK0+062373ZK0+062ZK0+092304ZK0+092ZK0+12836C20混凝土镇脚(基础为强风化泥岩)+斜坡式格构植草护坡+马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5ZK0+128ZK0+18355现状岸坡+堤顶道路6ZK0+183ZK0+24966C20混凝土镇脚(基础为强风化泥岩)+斜坡式格构植草护坡+马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7ZK0+249ZK0+30152C20埋石混凝土挡墙(基础为中风化泥岩)+步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8ZK0+301ZK0+340399ZK0+340ZK0+39757C20混凝土镇脚(基础为碾压块石换填)+斜坡式格构植草护坡+马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10ZK0+397ZK0+4576011ZK0+457ZK0+49639C20混凝土镇脚(基础为强风化泥岩)+斜坡式格构植草护坡+马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12ZK0+496ZK0+5015民心大桥左岸13ZK0+501ZK0+54847C20埋石混凝土挡墙(基础为中风化泥岩)+步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14ZK0+548ZK0+696148C20埋石混凝土挡墙(基础为中风化泥岩)+步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15ZK0+696ZK0+76973C20混凝土镇脚(基础为碾压石渣料换填)+斜坡式格构植草护坡+马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16ZK0+769ZK0+80132C20混凝土镇脚(基础为强风化泥岩)+斜坡式格构植草护坡+马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17ZK0+801ZK0+82625现状岸坡+堤顶道路18ZK0+826ZK0+90579C20混凝土镇脚(基础为碾压石渣料换填)+斜坡式格构植草护坡+马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19ZK0+905ZK0+94944拟建市政公路桥(横十五路公路桥),堤顶道路连通20ZK0+949ZK1+330381现状岸坡+堤顶道路21ZK1+330ZK1+37848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22ZK1+378ZK1+43961C20混凝土镇脚(基础为强风化泥岩)+斜坡式格构植草护坡+马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23ZK1+439ZK1+48041C20埋石混凝土挡墙(基础为中风化泥岩)+步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24ZK1+480ZK1+595115C20混凝土镇脚(基础为强风化泥岩)+斜坡式格构植草护坡+马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ZK1+595ZK1+61621C20混凝土镇脚(基础为碾压石渣料换填)+斜坡式格构植草护坡+马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25ZK1+616ZK1+67963斜坡式格构植草护坡+马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27YK0+000YK0+334334C20混凝土镇脚(基础为碾压石渣料换填)+斜坡式格构植草护坡+马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28YK0+334YK0+43197C20埋石混凝土挡墙(基础为中风化泥岩)+步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29YK0+431YK1+058627现状岸坡30YK1+058YK1+259201C20混凝土镇脚(基础为碾压石渣料换填)+斜坡式格构植草护坡+马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31YK1+259YK1+472213C20埋石混凝土挡墙(基础为中风化泥岩)+步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32YK1+472YK1+817345现状岸坡+堤顶道路33YK1+817YK2+120303C20混凝土镇脚(基础为碾压石渣料换填)+斜坡式格构植草护坡+马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34YK2+120YK2+20181C20埋石混凝土挡墙(基础为中风化泥岩)+步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35YK2+201YK2+29291C20混凝土镇脚(基础为碾压石渣料换填)+斜坡式格构植草护坡+马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36YK2+292YK3+059767斜坡式格构植草护坡+马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合计C20混凝土镇脚(基础为强风化泥岩)+斜坡式格构植草护坡+马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349C20混凝土镇脚(基础为碾压块石换填)+斜坡式格构植草护坡+马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1311C20埋石混凝土挡墙(基础为中风化泥岩)+步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m)718现状岸坡+堤顶道路(m)/维持现状护岸1482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m)48斜坡式格构植草护坡+马道+斜坡式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道路(m)830以上工程量仅供参考,以实际施工计量为准3.1.2左岸布置(1)ZK0+000~ZK0+128、ZK0+183~ZK0+249、ZK0+249~ZK0+340、ZK0+340~ZK0+548、ZK0+548~ZK0+593、ZK0+593~ZK0+905、ZK1+378~ZK1+439、ZK1+439~ZK1+480、ZK1+480~ZK1+616、ZK0+616~ZK1+679段:上游顺接接拟建防洪护岸工程。该段设计堤型主要为自然岸坡+斜坡式护岸+堤顶道路、C20砼镇脚+斜坡式护岸+马道+斜坡式护岸+堤顶道路、碾压石渣料换填+C20砼镇脚+斜坡式护岸+马道+斜坡式护岸+堤顶道路、C20埋石砼衡重式挡墙+步道+斜坡式护岸+堤顶道路等,长度1126m。设计堤顶高程为196.50m,一级马道高程191.00m,镇脚顶高程随地形起伏。护坡设置二级坡,在高程191.00m处设置3m宽马道,马道采用C20砼硬化,厚0.1cm,下铺设10cm厚碎石垫层,马道内侧设置排水沟,尺寸30cm×30cm;每级坡比均不陡于1:2.0,坡顶高程为196.50m。护坡材料一级护坡为格构植草护坡,棱形C20砼格框尺寸为0.2m×0.2m(B×H),间距3m,格构梁间夹角为60°(120°),格构中充填种植土厚0.2m,其下设置10cm厚碎石垫层;二级护坡为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为3m宽花岗岩道路,路面自上而下为:花岗岩路面厚50mm,30mmM10水泥砂浆粘接层,碎石垫层厚10mm,道路临水侧设置C20预制砼路缘石,断面尺寸0.3m×0.3m(B×H),堤顶后采用土石碾压回填,坡度1:1.5。(2)ZK0+128~ZK0+183、ZK0+905~ZK1+378段:该段天然岸坡形状规则,坡比变化较小,故本次只修建堤顶道路,长度553m。坡顶高程为196.50m。堤顶为3m宽花岗岩道路,路面自上而下为:花岗岩路面厚50mm,30mmM10水泥砂浆粘接层,碎石垫层厚10mm,道路临水侧设置C20预制砼路缘石,断面尺寸0.3m×0.3m(B×H)。(3)ZK1+679至工程下游终点:该段天然岸坡植被茂盛,岸坡稳定性较好,该段无城市规划,拟保持现状。3.1.3右岸布置(1)YK0+000~YK0+334、YK0+334~YK0+431、YK1+058~YK1+259、YK1+259~YK1+472、YK1+817~YK2+120、YK2+120~YK2+201、YK2+201~YK2+292、YK2+292~YK3+059段:该段设计堤型主要为自然岸坡+斜坡式护岸+堤顶道路、C20砼镇脚+斜坡式护岸+马道+斜坡式护岸+堤顶道路、碾压石渣料换填+C20砼镇脚+斜坡式护岸+马道+斜坡式护岸+堤顶道路、C20埋石砼衡重式挡墙+步道+斜坡式护岸+堤顶道路等,长度2097m。坡顶高程为196.50m,马道高程191.00m,镇脚顶高程随实际地形起伏。护坡设置二级坡,在高程191.00m处设置2m宽马道,马道采用C20砼硬化,厚0.1cm,下铺设10cm厚碎石垫层,马道内侧设置排水沟,尺寸30cm×30cm;每级坡比均不陡于1:2.0,坡顶高程为196.50m。护坡材料一级护坡为格构植草护坡,棱形C20砼格框尺寸为0.2m×0.2m(B×H),间距3m,格构梁间夹角为60°(120°),格构中充填种植土厚0.2m,其下设置10cm厚碎石垫层;二级护坡为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堤顶为3m宽花岗岩道路,路面自上而下为:花岗岩路面厚50mm,30mmM10水泥砂浆粘接层,碎石垫层厚10mm,道路临水侧设置C20预制砼路缘石,断面尺寸0.3m×0.3m(B×H),堤顶后采用土石碾压回填,坡度1:1.5。堤脚采用C20砼镇脚,本段基础为块石换填基础,换填深度1m。(2)YK0+431~YK1+058、YK1+472~YK1+817段:该段天然岸坡形状规则,坡比变化较小,故本次只修建堤顶道路,长度962m。坡顶高程为196.50m。堤顶为3m宽花岗岩道路,路面自上而下为:花岗岩路面厚50mm,30mmM10水泥砂浆粘接层,碎石垫层厚10mm,道路临水侧设置C20预制砼路缘石,断面尺寸0.3m×0.3m(B×H)。3.2主要建筑物设计3.2.1堤顶设计(1)堤顶高程《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规定,防洪护岸堤顶高程为设计水面线加堤顶超高。根据计算推得工程措施段计算堤顶高程为196.16~196.37m。结合周边道路及其他设施规划合理确定最终设计堤顶高程为196.50m。(2)堤顶宽度巴南区一品河沿河村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为3级堤防,考虑到护岸管理及防洪抢险的需要,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的规定,确定护岸顶宽度为3.0m。(3)堤顶构造堤顶主要结构型式为防汛通道,堤顶宽3m。路面自上而下为:花岗石路面厚50mm、M10水泥砂浆粘接层厚30m,底部铺设C20砼垫层厚100mm;道路临水侧设置C20预制砼路缘石,断面尺寸0.3m×0.3m(B×H);临水侧设仿木栏杆,高度不小于1.2m。3.2.2堤身设计一、堤身填料设计(1)堤身回填体本工程堤身高程191.00m以下堤身填筑料采用石渣料回填,采用职教城二期或巴南城区鱼洞街道、龙洲湾街道建设用地开挖石渣料。堤身土石填筑料要求分层碾压,每层碾压厚度为0.5m。设计干容重≥20.0KN/m3,要求填筑料固体体积率大于78%,压实后的孔隙率不大于22%,相对密度不小于0.65,综合内摩擦角大于35°,石渣回填料与岩土分界面间饱和工况下抗剪强度Φ值不得低于30°。高程191.00m以上堤身填筑料采用开挖利用料回填。填筑料要求分层碾压,每层碾压厚度为0.5m。设计干容重大于19KN/m3,要求土体内摩擦角不小于25°,填筑料压实度不小于0.93。因此开挖料主要以粉质粘土为主,为了增加其坡面稳定性,其水平填筑宽度超过5.0m、厚度超过2.0m且填筑坡度陡于1:3的,铺设土工格栅,整个土工格栅长度需要超过最不利滑弧面,经计算后确定其长度为8m~25m,间距1.0m布置。土工格栅:纵横向拉伸强度≥80KN/m,纵横标称伸长率≤15.0%/13.0%,幅宽大于4m,开孔净空尺寸根据土石料情况应选择较大的孔口尺寸。土工格栅必须严格按技术参数标准采购,且每100卷随机抽样一组进行检查试验。格栅运输管理及铺设过程中应防止暴晒,并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下料铺设,水平拉紧分布,不得卷曲或折曲,不得与硬棱角填料直接接触,所有机械不得在未覆盖填料的格栅上碾压。两幅土工格栅应有40cm搭接重合段。(2)压脚为防止洪水对挡墙基础淘刷,采用大块石镇脚,镇脚深度大于水流冲刷深。镇脚前部开挖区采用块石夯实压脚,填料采用料场块石料,紧靠镇脚前堆砌,每层碾压厚度为0.5m,采用小型机械辅以人工夯实,夯实后设计干容重大于19.5KN/m3,压实后的孔隙率不大于22%,综合内摩擦角大于35°。(3)基础处理本工程近岸地质主要为粉质粘土、人工回填土,堤基主要置于粉质粘土。护岸工程坡脚处大部分为粉质黏土,护岸填筑高度为5~20m,土体地基地基摩擦系数较低,镇脚挡墙抗滑稳定不易满足,同时在水位涨、落的影响下易发生渗透变形,存在不均匀沉降。本次设计对粉质粘土堤基采取碾压石渣料换填处理和块石挤压填筑。镇脚、坡脚基础换填区采用外购砂岩或灰岩块石料碾压回填,每层碾压厚度为0.5m,碾压后设计干容重大于21KN/m3,压实后的孔隙率不大于22%,综合内摩擦角大于35°,石渣回填料与岩土分界面间饱和工况下抗剪强度Φ值不得低于30°;进行开挖时,对于土层按宽1.5m,高1m台阶开挖;岩层按宽5m,高1m台阶开挖。(4)陆域回填陆域回填区基础为原状土层。本次工程设计严格要求在原状土层上必须清除含有机质的腐殖质土,充分利用工程区的开挖料。但施工中严格控制回填质量和颗粒级配,以减小该区的沉降量和对外侧堤体的影响。压实天然容重大于20.0KN/m3;综合内摩擦角不小于25°,要求压实度不小于0.93(建议采用石渣料分层碾压回填)。3.2.3挡墙设计(1)普通衡重式挡墙衡重式挡墙采用C20埋石砼浇筑,埋石率25%;挡墙底部设C20砼垫层,厚100mm;挡墙墙身设Ф50PVC排水管,间距2.0m,呈梅花型布置,排水管底坡i=0.05,最低一排高于护脚地面0.5m,排水管后铺双层复合土工布(250g/㎡,尺寸0.5m×0.5m),墙后为碾压石渣料填筑,要求石渣料质地坚硬、抗风化性和透水性强。挡墙顶设3.0m宽人行步道,临水侧设仿木栏杆,栏杆样式、材质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改。挡墙要求置于新鲜中风化基岩上,地基承载力不小于500kpa。挡墙、护坡、步道、堤顶道路每隔15m或地质变化处设置沉降缝一处,缝宽2cm,缝中填充硬质聚乙烯泡沫板填充,表面采用嵌缝油膏填缝。挡墙顶宽、上墙高、衡重台宽等根据挡墙高度确定,详见《挡墙尺寸表》。挡墙采用C20砼浇筑,二级配,混凝土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本挡墙主要位于ZK0+249~ZK0+340、ZK0+548~ZK0+593、ZK1+439~ZK1+480、YK2+120~YK2+201,高度5~11m,采用衡重式挡墙,面坡坡比1:0.10,上墙背坡坡比1:0.35~0.45,下墙背坡坡比1:0.2~0.25。(挡墙具体做法详见附图HA-SG-74)(2)抗滑衡重式挡墙衡重式挡墙采用C20埋石砼浇筑,埋石率25%;挡墙底部设C20砼垫层,厚100mm;挡墙底部设i=0.1反坡;挡墙墙身设Ф50PVC排水管,间距2.0m,呈梅花型布置,排水管底坡i=0.05,最低一排高于护脚地面0.5m,排水管后铺双层复合土工布(250g/㎡,尺寸0.5m×0.5m),墙后为碾压石渣料填筑,要求石渣料质地坚硬、抗风化性和透水性强。挡墙顶设3.0m宽人行步道,临水侧设仿木栏杆,栏杆样式、材质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改。挡墙要求置于新鲜中风化基岩上,地基承载力不小于500kpa。挡墙、护坡、步道、堤顶道路每隔15m设沉降缝一处,缝宽2cm,缝中填充硬质聚乙烯泡沫板填充,表面采用嵌缝油膏填缝。挡墙顶宽、上墙高、衡重台宽等根据挡墙高度确定,详见《挡墙尺寸表》。挡墙采用C20砼浇筑,二级配,混凝土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本挡墙主要位于ZK0+593~ZK0+696、YK0+334~YK0+431、YK1+259~YK1+472,高度4~11m,采用衡重式挡墙,面坡坡比1:0.10,上墙背坡坡比1:0.35~0.45,下墙背坡坡比1:0.2~0.25。(挡墙具体做法详见附图HA-SG-75)(3)重力式矮挡墙镇脚堤脚设C20砼镇脚,结构型式为重力式,顶宽1.0m,高度2.0m~4.0m,临水面铅直,背坡1:0.5;临水侧设500mm×500mm(宽×高)墙趾,基础为块石换填基础,换填深度1m,块石换填基础表面铺设10cm厚碎石找平垫层。本挡墙主要适用于ZK0+000~ZK0+128、ZK0+183~ZK0+249、ZK0+340~ZK0+548、ZK0+593~ZK0+905、ZK1+378~ZK1+439、ZK1+480~ZK1+616、YK0+000~YK0+334、YK1+472~YK1+542、YK1+700~YK1+754、YK1+817~YK2+120、YK2+201~YK2+292。3.2.4护坡设计(1)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设计堤坡采用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坡比不陡于1:2.0。格构中自上而下为:表层植草护坡、0.05m厚种植土、三维土工网垫、0.15m厚种植土、回填土。表面种植耐淹的花草,种植后应经常养护,保证植物成活率,既利用其根系固土护坡,又能美化环境。护面植物选用生产快,耐旱、耐高温、耐水淹、耐贫瘠、耐酸性、耐碱性,能安全越冬的草种;同时要求护坡草坪根系发达、强劲、密集交叉、覆盖性好。采用人工撒播法,撒播前将草种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撒种前,沿堤防斜坡横向整排撒播推进。撒播过种中严格遵循国家专利技术《草坪培植床》和设计草密度。(2)植草护坡设计采用植草护坡,坡比不陡于1:2.0,自上而下为:表层植草护坡、0.05m厚种植土、三维土工网垫、0.15m厚种植土、回填土。斜坡表面种根系发达的绿化生长植物(狗牙根、波斯菊与麦冬混播),在堤防陆域回填区范围内种植经济林木、涵养水土资源,绿化堤容堤貌,优化生态环境。(3)格构护坡设计镇脚至一级马道堤坡采用C20砼格构植草护坡,坡比不陡于1:2.0。棱形C20砼格构尺寸为0.2m×0.2m(B×H),间距3m,格构梁间夹角为60°(120°)。格构设置顶梁、地梁及边梁,断面尺寸均同格构梁,格构间隔15m分缝,缝宽2cm,缝中嵌填闭孔泡沫板。格构中配置必要的限裂钢筋。格构中自上而下为:种植土厚0.2m、碎石垫层厚0.15m。护坡碎石垫层料采用级配碎石料,要求水稳定性好,石料饱和抗压强度≥30Mpa;垫层厚150mm,最大粒径≤50mm,dmin≥5mm,d50≤20mm,相对密度不低于0.7,小于0.075mm的细粒含量<5%。本工程防洪堤高小于30m,且堤体透水,垫层不仅作为填筑体的整平层,同时作为反滤层防止填筑体细颗粒带走。表面种植耐淹的花草,种植后应经常养护,保证植物成活率,既利用其根系固土护坡,又能美化环境。护面植物选用生产快,耐旱、耐高温、耐水淹、耐贫瘠、耐酸性、耐碱性,能安全越冬的草种;同时要求护坡草坪根系发达、强劲、密集交叉、覆盖性好。采用人工撒播法,撒播前将草种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撒种前,沿堤防斜坡横向整排撒播推进。撒播过种中严格遵循国家专利技术《草坪培植床》和设计草密度。3.2.5穿堤建筑物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沿线右岸有3处排水箱涵(均横穿尚文大道),左岸基本为自然岸坡,有较明显冲沟,现状重构基本无来水;下游段右岸坡顶青职院段正在进行平场,青职院上游至民心大桥坡顶为在建尚文大道,该河段有三处明显冲沟,现状冲沟有少量来水,冲沟穿过尚文大道处建有排水箱涵。根据规划布局,本工程左岸地块目前未确定地块业主,场地平整工作暂时无法实施因本工程护岸后平场项目滞后,为保证排洪通畅共设计有6处临时排涝设施,根据现状地貌,需要修建临时排洪建筑物。二、工程设计本工程穿堤建筑为临时建筑物,建筑物级别为5级。施工阶段优化设计后左岸共有穿堤管涵4处,桩号分别为ZK0+092(左岸1#涵洞)、ZK0+820(左岸2#涵洞)、ZK1+354(左岸3#涵洞)、ZK1+529(左岸4#涵洞);右岸有2处,桩号分别为YSK0+270(右岸1#涵洞)、YXK0+093(右岸2#涵洞)。(1)左岸1#穿堤建筑物:左岸1#穿堤建筑物由进口段、管涵段、明渠跌坎段、出口明渠段护底组成,全长63.046m;进口端底板高程189.17m,出口端底板高程182.19m。进口段设八字翼墙,底坡i=0.02,进口高程189.17m,出口高程189.11m,宽度3.0m-1.5m,长3.0m,两侧设C25砼翼墙,厚0.3m,高度1.5m-2.1m,底板为C25砼浇筑,厚0.3m,底板下为C20砼垫层厚0.1m;管涵段纵向长度31m,底坡i=0.02,进口高程189.11m,出口高程188.51m,直径1.5m,壁厚150mm,底部设300mmC20砼厚基座,基座下为C20砼垫层厚0.1m,管涵进出口处,采用C25砼包裹裹管涵,分别与上游进口段、下游明渠跌坎段平顺衔接,顶部高出管涵300mm,底部厚300mm,两侧分别超出管涵外壁300mm;明渠跌坎段长度12.5m,底坡i=0.04,宽1.5m,侧墙高度1.37m-2.37m,共6级跌坎,每级跌坎高度1.0m,跌坎长度2.5m,进口高程188.51m,出口高程182.46m;出口明渠段长13.703m,宽1.5m,侧墙高1.5m,底板为C25砼浇筑,厚0.3m,底板下为C20砼垫层厚0.1m,底坡i=0.02,进口高程182.46m,出口高程182.19m;进口段前端、出口段末端设C25砼齿槽,深0.8m,厚0.3m;明渠穿镇脚处采用现浇C25钢筋砼板连接,板长2.1m,宽2.0m,壁厚0.15m。管涵采用C30钢筋砼企口管,设计基础支撑角2α=180°;本图选用自《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6MS201-1),钢筋砼排水管规格应符合《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标准;管涵内径为1500mm,壁厚150mm,管道等级为Ⅲ级,最大覆土高度6.5m;管道接口处采用嵌缝油膏填缝。本工程明渠侧墙、护底及管涵基座每10m设沉降缝1处,遇地基变化处需增设沉降缝;本工程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部位,采用碾压块石换填,换填厚度1.0m。(2)左岸2#穿堤建筑物:左岸2#穿堤建筑物由进口段、管涵段、明渠跌坎段、出口明渠段护底组成,全长79.273m;进口端底板高程187.82m,出口端底板高程182.26m。进口段设八字翼墙,底坡i=0.04,进口高程187.82m,出口高程187.70m,宽度1.6m-0.8m,长3.0m,两侧设C25砼翼墙,厚0.3m,高度0.7m-1.07m,底板为C25砼浇筑,厚0.3m,底板下为C20砼垫层厚0.1m;管涵段纵向长度61m,底坡i=0.04,进口高程187.70m,出口高程185.26m,直径0.8m,壁厚80mm,底部设160mmC20砼厚基座,基座下为C20砼垫层厚0.1m,管涵进、出口处,采用C25砼包裹裹管涵,分别与上游进口段、下游明渠跌坎段平顺衔接,顶部高出管涵300mm,底部厚300mm,两侧分别超出管涵外壁300mm;明渠跌坎段长度15.4m,底坡i=0.004,进口高程185.26m,出口高程182.42m,宽0.8m,侧墙高度0.7m-1.2m,共8级跌坎,每级跌坎高度0.5m,跌坎长度2.2m;出口明渠段长2.8m,底坡i=0.004,进口高程182.42m,出口高程182.26m,宽0.8m,侧墙高0.7-1.5m,底板为C25砼浇筑,厚0.3m,底板下为C20砼垫层厚0.1m;进口段前端、出口段末端设C25砼齿槽,深0.8m,厚0.3m;明渠穿镇脚处采用现浇C25钢筋砼板连接,板长1.3m,宽2.0m,壁厚0.1m。管涵采用C30钢筋砼企口管,设计基础支撑角2α=180°;本图选用自《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6MS201-1),钢筋砼排水管规格应符合《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标准;管涵内径为800mm,壁厚80mm,管道等级为Ⅲ级,最大覆土高度8.5m;管道接口处采用嵌缝油膏填缝。本工程明渠侧墙、护底及管涵基座每10m设沉降缝1处,遇地基变化处需增设沉降缝;本工程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部位,采用碾压块石换填,换填厚度1.0m-1.5m。(3)左岸3#穿堤建筑物:左岸3#穿堤建筑物由进口段、管涵段、明渠跌坎段、出口明渠段护底组成,全长57.219m;进口端底板高程190.03m,出口端底板高程180.84m。进口段设八字翼墙,宽度1.6-0.8m,长3.0m,两侧设C25砼翼墙,厚0.3m,高度0.7m-1.08m,底板为C25砼浇筑,厚0.3m,底板下为C20砼垫层厚0.1m;管涵段纵向长度27m,底坡i=0.04,直径0.8m,壁厚80mm,底部设160mmC20砼厚基座,基座下为C20砼垫层厚0.1m,管涵进出口处,采用C25砼包裹裹管涵,分别与上游进口段、下游明渠跌坎段平顺衔接,厚300mm,顶部高出管涵300mm,底部厚300mm,两侧分别超出管涵外壁300mm;明渠跌坎段长度12.5m,底坡i=0.025,宽0.8m,侧墙高度0.7m-1.2m,共15级跌坎,每级跌坎高度0.5m,跌坎长度1.148m;出口明渠段长4m,宽0.8m,侧墙高0.7-1.2m,底板为C25砼浇筑,厚0.3m,底板下为C20砼垫层厚0.1m;进口段前端、出口段末端设C25砼齿槽,深0.8m,厚0.3m;明渠穿镇脚处采用现浇C25钢筋砼板连接,板长1.3m,宽2.0m,壁厚0.10m。管涵采用C30钢筋砼企口管,设计基础支撑角2α=180°;本图选用自《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6MS201-1),钢筋砼排水管规格应符合《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标准;管涵内径为700mm,壁厚70mm,管道等级为Ⅲ级,最大覆土高度6.5m;管道接口处采用嵌缝油膏填缝。本工程明渠侧墙、护底及管涵基座每10m设沉降缝1处,遇地基变化处需增设沉降缝;本工程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部位,采用碾压块石换填,换填厚度1.0m。(4)左岸4#穿堤建筑物:左岸4#穿堤建筑物由进口段、管涵段、明渠跌坎段、出口明渠段护底组成,全长59.321m;进口端底板高程187.21m,出口端底板高程182.12m。进口段设八字翼墙,宽度2.0m-1.0m,长3.0m,两侧设C25砼翼墙,厚0.3m,高度1.0m-1.4m,底板为C25砼浇筑,厚0.3m,底板下为C20砼垫层厚0.1m;管涵段纵向长度37m,底坡i=0.02,直径1.0m,壁厚100mm,底部设200mm厚C20砼基座,基座下为C20砼垫层厚0.1m,管涵进出口处,采用C25砼包裹裹管涵,分别与上游进口段、下游明渠跌坎段平顺衔接,厚300mm,顶部高出管涵300mm,底部厚300mm,两侧分别超出管涵外壁300mm;明渠跌坎段长度10.2m,底坡i=0.01,宽1.0m,侧墙高度1.0m-2.1m,共4级跌坎,每级跌坎高度1.0m,跌坎长度自上而下依次2.51m、2.51m、5.0m;出口明渠段长7.0m,宽1.0m,侧墙高1.0m-2.1m,底板为C25砼浇筑,厚0.3m,底板下为C20砼垫层厚0.1m;进口段前端、出口段末端设C25砼齿槽,深0.8m,厚0.3m;明渠穿镇脚处采用现浇C25钢筋砼板连接,板长1.5m,宽2.0m,厚0.15m。管涵采用C30钢筋砼企口管,设计基础支撑角2α=180°;本图选用自《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6MS201-1),钢筋砼排水管规格应符合《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标准;管涵内径为1000mm,壁厚100mm,基座厚0.2m,基座底部布置直径16mm单层双向二级钢筋,间距200mm;管道等级为Ⅲ级,最大覆土高度8.5m;管道接口处采用嵌缝油膏填缝。本工程明渠侧墙、护底及管涵基座每10m设沉降缝1处,遇地基变化处需增设沉降缝;本工程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部位,采用碾压块石换填,换填厚度1.0m-1.5m。(5)右岸1#穿堤建筑物:右岸1#穿堤建筑物由进口段明渠、管涵、明渠跌坎段、明渠出口段组成,全长62.655m;进口端底板高程182.61m,出口端底板高程180.80m。进口处设八字翼墙,进口宽3.0m,长3.0m,两侧设C25砼翼墙,厚0.3m,高度1.0m--1.4,底板为C25砼浇筑,厚0.3m,底板下为C20砼垫层厚0.1m;管涵段纵向长度38m,底坡i=0.02,直径1.2m,壁厚120mm,底部设240mmC20砼厚基座,基座下为C20砼垫层厚0.1m,管涵进出口处,采用C25砼包裹裹管涵,分别与上游进口段、下游明渠跌坎段平顺衔接,厚300mm,顶部高出管涵300mm,底部厚300mm,两侧分别超出管涵外壁300mm;明渠跌坎段长度10.225m,底坡i=0.006,宽1.2m,侧墙高度1.0m-1.5m,共5级跌坎,每级跌坎高度1.0m,跌坎长度2.225m--3.0m;出口明渠段长5m,宽1.2m,侧墙高1.2m,底板为C25砼浇筑,厚0.3m,底板下为C20砼垫层厚0.1m;进口段前端、出口段末端设C25砼齿槽,深0.8m,厚0.3m;明渠穿镇脚处采用现浇C25钢筋砼板连接,板长1.8m,宽2.0m,壁厚0.15m;明渠末端设干砌块石护底,长5.0m,宽1.8--3.0m,厚0.5m。管涵采用C30钢筋砼企口管,设计基础支撑角2α=180°;本图选用自《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6MS201-1),钢筋砼排水管规格应符合《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标准;管涵内径为1200mm,壁厚120mm,管道等级为Ⅲ级,最大覆土高度9.0m;基座厚度0.24m,基座底部布置直径16mm单层双向二级钢筋,间距200mm;管道接口处采用嵌缝油膏填缝。本工程明渠侧墙、护底及管涵基座每10m设沉降缝1处,遇地基变化处需增设沉降缝;本工程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部位,采用碾压块石换填,换填厚度1.0m-1.5m。(6)右岸2#穿堤建筑物:右岸2#穿堤建筑物由管涵转接段、管涵段、管涵转接段、管涵段、明渠跌坎段、末端明渠段护底组成,全长110.617m,进口端底板高程183.60m,出口端底板高程181.08m。进口处接上游已成钢筋砼箱涵,设管涵、箱涵转接段(净空尺寸2.0m×2.0m×2.0m,顶板、底板、侧壁厚度均为0.3m),采用C30钢筋砼浇筑;管涵底坡i=0.04,直径1.0m,第一段管涵长36m,第二段管涵长56m;明渠跌坎段长2.0m共两级跌坎,第一级高1.0m,第二级高0.5m,宽1.0m;明渠出口段护底采用C25砼现浇,长9.0m,宽1.0m~2.0m,末端扰动土层采用干砌块石防护。明渠两侧设C25砼翼墙,顶宽0.3m,高度1.0m--1.5m,底板为C25砼浇筑,厚0.3m,底板下为C20砼垫层厚0.1m。管涵采用C30钢筋砼企口管,设计基础支撑角2α=180°;本图选用自《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6MS201-1),钢筋砼排水管规格应符合《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标准;管涵内径为1000mm,壁厚100mm,基座厚度200mm,管道等级为Ⅲ级,最大覆土高度13.0m;管涵采用C30钢筋砼外包加固,厚度0.20m,两侧分别扩宽1.0m,布置直径16mm单层双向二级钢筋,间距200mm;管道接口处采用嵌缝油膏填缝。本工程明渠侧墙、护底及管涵每10m设沉降缝1处,遇地基变化处需增设沉降缝;本工程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部位,采用碾压块石换填,换填厚度1.0m-2.0m。三、穿堤建筑物基础开挖与处理挖除表层松土、垃圾及有机物,地层为砂岩、泥岩时,直接置于岩基上即可。地层为为粉质粘土及人工回填块碎石土时,须开挖至密实层,并在浇筑管涵基座、明渠垫层前应先采用灰岩块石置换,换填厚度不小于1m,并采用18t振动碾碾压至无明显沉陷为止,再铺设0.1m厚碎石垫层,最后浇筑混凝土。预制砼管铺设前,需先基座,再放置预制砼管,管顶以上0.2m范围内采用素土夯实回填,压实度不低于0.93,素土夯实回填上部0.4m范围内采用原状土回填,压实度不低于0.93。进行开挖时,对于土层按宽1.5m,高1m台阶开挖;岩层按宽5m,高1m台阶开挖。四、附属设施(一)下河梯步为充分满足人们的亲水性,供人们休闲、生活上下堤方便,并且便于今后防洪堤运行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在护岸沿线平均间隔200m左右设置一处人行梯道,结合景观节点设计和主要人流量确定其宽度4m,共布置梯道30处,便于市民下到河边游玩,增强工程建成后的亲水性。下河梯步与护坡坡比一致,每级高度为0.15m,采用C20砼预制块,每级搭接50mm,其下设置0.1m厚碎石垫层,两侧梯带均采用C20砼预制路缘石。(二)安全监测设施为了保证工程在建设与使用期间的安全稳定,并便于工程建成后的日常运行管理,必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布设(预埋)观测设施进行施工期的跟踪观测和运行期的长期安全监测。为监测了解堤防工程的运用和安全状况,检验工程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参照《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结合本工程的实际地形、地质条件拟定本工程监测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堤身沉降观测、水位观测及表面观测(包括堤身堤基范围内的裂缝、洞穴、滑动、隆起等变形现象)等观测项目。1、堤身沉降观测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本工程在堤顶、马道及镇脚顶分别设置专门固定测量标点进行定期的沉降观测,观测断面约300m一个,观测点应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埋置,以便工程竣工后进行沉降观测。2、水位观测为及时了解工程河段水位变化情况,在工程河段起止点、支沟与堤防连接处分别各设立一个固定水尺进行水位观测。3、表面观测表面观测采用人工巡视检查。人工巡视检查是安全监测的重要环节,应定期检查。正常情况下宜每月检查1次,在大雨及汛期,必须每天进行巡视检查密切关注堤身、堤基的安全。其主要检查项目为:(1)堤身是否稳定,堤基和堤顶是否有裂缝、塌陷、隆起、翻砂鼓水等;(2)堤外迎水坡面是否有裂缝、剥落、滑动、隆起、塌坑等现象;(3)堤内是否有裂缝、剥落、隆起、塌坑、雨淋沟、散浸、冒水、渗水坑或流土、管涌等现象;(4)有无兽穴、蚁穴等隐患4、监测设施布设在堤顶道路、步道、镇脚顶沿堤纵向每300m设置1个横向观测断面,每一断面沿横向设置3个观测点,共设观测点39个,工作基点8个,校核基点8个,水准基点2个。工程运行中应经常和定期进行一般外表观测,如裂缝、滑坡、坍陷、隆起、渗透变形及表面侵蚀破坏等。所有观测资料及检查结果应及时整理分析,若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在左岸分别设水位观测尺2处,右岸分别设水位观测尺3处,共5处。表3.2-1主要监测设施统计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S3水准仪套12全站仪套1精度2″3表面变形观测点个39C25钢筋砼基座、观测桩+对中盘4工作基点个8C25钢筋砼基座、观测桩+对中盘5校核基点个8C25钢筋砼基座、观测桩+对中盘6水位尺组5不锈钢材质,下设混凝土基座5、其他根据堤顶后方规划地块情况,目前已知堤顶道路外侧规划道路、规划用地红线处高程为198.00m~201.00m,本次防洪护岸工程设计堤顶道路高程为196.50m,为满足规划用地平常及道路放坡需要,本工程在堤顶道路至规划用地红线之间预留了足够距离,可以保证回填边坡不陡于1:1.5。本次防洪护岸工程外侧及设计堤顶道路高程以上区域由规划用地地块平场或规划道路施工时考虑回填,例如:YK1+524~YK2+856(青年职业学院段)防洪护岸工程只填筑至设计堤顶道路高程196.50m,堤顶后由滨江路项目负责采用土石碾压回填至道路设计路基高程。4.施工注意事项4.1测量放样(1)本工程采用大地2000坐标系统,1985国家高程系统;控制点坐标、高程由建设方提供;施工前,由建设方移交施工方不少于三处控制点位及参数,施工方按照保证施工精度所需引放临时控制点。(2)本工程设计堤轴线放线由河道管理部门复核;本工程设计堤轴线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平面位置允许误差±30mm~±50mm,高程允许误差±30mm。(3)堤防断面、道路断面及管涵断面等的放样、立模、填筑轮廓测点相对设计的限值误差,平面为±50mm,高程为±30mm,堤脚线点为±30mm。高程负值不得连续出现,并不得超过总测点的30%。4.2开挖技术要求(1)根据现场地形坡度,基坑开挖从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严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开挖方法。开挖前须清除坡顶危石,且对有不安全因素的边坡,必须进行处理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正确选定降、排水措施,冲沟、场地散水应集中通过临时排水管排出施工区;开挖边坡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降低地下水位措施和施工条件等情况,经稳定验算后确定,并制定保护边坡稳定措施。软基开挖应避开雨季施工,如遇降雨情况,应做好边坡保护及排水措施。(2)基坑横向临时开挖边坡坡度临时开挖:覆盖层,1:1.5;强风化岩层1:0.75;中风化岩层1:0.5。进行开挖时,对于土层按宽1.5m,高1m台阶开挖;岩层按宽5m,高1m台阶开挖。开挖坡度可根据现场岩石出露及完整情况,由地质工程师或监理工程师确认后进行调整。(3)基坑开挖使用机械开挖时,实际施工的边坡坡度应适当保留修坡余量,再用人工修整,以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坡度和平整度。(4)在开挖边坡上遇有地下水渗流时,施工方应在边坡修整和加固前,采取有效的疏导和保护措施。且须注意临时边坡的保护,做好开挖面的排水和临时支护工作。(5)新旧土层界面应开挖成台阶状,以便于新老土层搭接。4.3回填技术要求1、填方基底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开挖到设计基底后清除杂物、排除积水,在基础处理及隐藏工程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填筑)。2、要求填料不含羽砂、淤泥、腐殖土、垃圾及其他杂物。3、基坑回填按填料分层从下至上回填,箱涵两侧应同步回填。4、设计中指定回填部位采用碾压土石混合料回填,回填料中石头最大粒径不大于300mm,碾压分层厚度不大于500mm,回填压实相对密实度应不小于0.65。4.4基础处理技术要求管涵地基持力层为少部分基岩和大部分软基,本工程管涵要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150kPa,对于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小于150kPa的基础段应采用级配块石换填,换填后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150kPa。镇脚要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150kPa,对于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段应采用级配碾压块石换填,换填后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150kPa。护岸工程坡脚处大部分为粉质黏土,护岸填筑高度为5~20m,根据结构计算结果,坡脚处需采用碾压块石、石渣料换填基础,换填底部宽度10m~15m,开挖沟槽边坡1:1.25~1:1.5。换填处理后地基承载力标准至应不小于300kpa。现场检验地基承载力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4.5边坡施工信息化由于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地质勘探工作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这就使各种工程措施的设计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在施工中,根据地质情况的变化不断修改完善设计,根据施工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对设计进行修正,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即边坡信息化施工。边坡信息化施工就是将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工程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存在的问题等信息及时反馈到设计、施工中,并据此对原设计进行修正,以保证设计和施工更符合现场实际情况,使岸坡治理工程更加合理。4.5.1信息化施工工作程序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方法是目前设计和施工中的一种先进技术,它充分利用目前先进的勘察、计算、监测和施工工艺等手段,利用从边坡的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等获取的信息,反馈并修正边坡设计,指导施工。具体做法是:在初步地质调查与围岩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工程类比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设计,初步选定边坡加固与施工方案;然后在边坡开挖和加固过程中进行边坡变形监测,作为判断边坡稳定性与加固设计合理性的依据;并且将施工监测获取的信息反馈于边坡设计与施工,确认支护参数与施工措施或进行必要地调整。信息化施工流程图信息化施工的关键是收集信息。信息的来源主要分两个阶段:一是勘察阶段,通过勘察信息确定初步设计方案和施方法;二是施工阶段,收集施工期的进一步勘察、施工方法信息,进行反馈分析,必要时修正初步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达到最优化的设计和施工方案。4.5.2信息化施工原理与过程(1)信息化施工原理一般而言,岩土工程体系的信息可从以下四方面取得:①经验信息,这是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与施工经验的总结;②观察信息,由地质调查、勘探等方法得到的信息;③理论信息,根据前两种信息采用理论计算、试验研究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④施工信息,通过实际开挖和施工所获得的信息。由于工程岩土体的复杂性,从前三方面取得的信息是很不够的,更多的而且更可靠的信息来自施工,即施工信息。这里提到的信息化施工的目的就是主张从开挖施工过程中获取尽量多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用以指导施工。(2)信息化施工过程实施信息化施工,应做三方面的工作,即获取施工信息、信息分析和处理。1)通过开挖坡面勘察以及现场监测等途径获取施工信息①地质信息。在开挖时由专人记录岩土体开挖揭露的岩性、风化程度、节理裂隙特征、地下水、图片信息等,现场测定必要的力学指标。对开挖岩土体的及时勘察和编录是信息化施工的首要工作。对开挖后的岩体进行全面勘察,分析岩体的结构特征及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同时重点边坡还应作现场取样进行室内测试,以进一步了解其岩性及结构面特征。②开挖过程及天气状况。需详细记录并搜集施工进度、开挖过程、开挖方式以及对应的天气情况。③监测信息。在边坡施工前监理监测网,并贯穿工程活动(施工、加固)的全过程,按设计与规范要求采集监测信息。2)信息分析和处理对获取的信息首先进行分类、整理,开展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监测信息分析、稳定性预测评价等工作,根据得出的结论为下一步开挖施工提供决策依据。3)根据信息分析处理结果改变开挖方法和加固方法边坡工程施工应根据信息分析处理结果改变开挖方法和加固方法。如边坡变形出现加剧或坡体出现裂缝应及时停开挖,若开挖揭露地质条件比勘察资料好可考虑优化加固方案。4.5.3信息反馈与施工动态调整(1)监测信息反馈分析通常先根据现场情况对监测数据作初步分析,即现场考察仪器是否正常、测点否损坏、测值有无人为错误等,目的是剔除已被证明为不可靠的测值和对边坡稳定状况作初步判断。监测数据集中后,可多种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目的是研究监测信息反映的边坡状况。常规的分析方法主要用于位移信息的分析研究。①位移-时间曲线分析法是常规分析法,具有直观、快捷的优点,在分析中注意曲线形态和曲线是否收敛。②回归分析法。用于研究位移变化规律,预测以后的位移变化。曲线通常分指数型、对数型和双曲线型等。③时间序列分析法。于处理与时间有关的离散有序数列,以预测位移。④灰色系统分析法。灰色理论将随机变量看作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灰色量,它的基本思想是把无规则的原始数据序列进行累加,,生成有规律数据序列,然后进行建模预测。⑤综合损害度分析法。边坡在开挖、降雨及地震等不利情况下,有可能受到破坏,即强度减弱、稳定性低,其损害程度将因部位和时刻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可根据位移量测值对损害度作出评价,为护岸工程设计服务。⑥综合加固度分析法。当边坡进行削坡、排水和加固时,稳定性将提高,因为位移曲线的变化是岩体加固的综合反映,所以用综合加固度来评价加固效果,并分析下一步的加固方向。⑦位移时空综合分析法。由于大型边坡范围大、测点多,对不同部位的测点在同一时间的位移测值分布规律及不同时间空间位移变化的分析较全面,这有利于边坡整体变形破坏规律的研究。⑧位移反分析法。根据实测的开挖前后的位移值反演岩体力学参数,提高岩体力学参数的准确程度。(2)施工动态调整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如坡面位移观测等手段收集有关地质及施工的信息,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及时了解边坡在施工中的变形情况,了解滑坡滑带以及可能对坡体稳定带来不利影响的软弱面的位置、工程特性等,据此修改设计,如调整土工格栅间隔层厚,适当调整支护工程类型和防护范围等,根据施工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及时控制施工变形,如采用分级开挖,分级加固,对边坡采用临时加固等。信息化施工技术框图4.5.4边坡工程监测要求边坡工程应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经设计、地勘、监理和业主等共同认可后实施。整个护坡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均应作边坡变形观测记录,水准基点设置应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其位置宜靠近观测对象.坡顶位移观测,应在每一典型边坡段的支护结构顶部应设置不少于3个观测点的观测网,用经纬仪,水准仪,地表位移伸长计等观测位移量,移动速度和方向;地表裂缝监测范围为坡顶40m范围内;坡顶建(构)筑物变形,测点布置在边坡坡顶建(构)筑物基础、墙面;降雨与时间的关系;在出水点应测地下水、渗水与降雨的关系,必须确保泄水系统的畅通。监测年限:治理期间按3~5天观测一次,或根据边坡的变形确定。暴雨及爆破作业期间应加密监测次数;施工期间发现异常现象,必须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处理,并做好回填准备;在竣工后的观测时间不应少于三年,建成第一年后可一月观测一次,第二年以后如果边坡稳定、无异常现象时可将监测间隔适当延长,但不宜长于一年;使用期间发现异常现象,则必须日夜连续观测,并通知相关单位。4.6其他(1)本工程质量检测与评定前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土石方工程》(SL631-2012)、《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SL632-2012)、《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SL633-2012)、《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堤防工程》(SL634-2012)、《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2013)、《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规范》(SL235-2012)、《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第1部分:土建工程)》(DL/T5113.1—2005)的要求进行单位、分部和单元工程划分;施工中应严格按其要求进行质量检测和等级评定。项目划分由项目法人或委托监理单位组织设计及施工等单位共同商定,同时确定主要单位工程、主要分部工程,并将划定结果报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认定。(2)本工程混凝土主要包括镇脚、路缘石、梯步、堤顶路沿、排水沟、管涵基座、垫层等,施工要求应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4)开挖后的地质与设计图纸不符合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会同有关单位研究确定处理方案。根据信息施工法和施工勘察反馈的资料,对地质结论、设计参数及设计方案进行再验证,如确认原设计条件有较大变化,及时补充、修改原设计的设计方法(5)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监管工作。(6)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遵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7)施工中应认真填写表格,记录现场情况,及时签证,重要部位应摄像或拍摄相片存档。(8)工程中的隐蔽工程应根据相关建设管理程序要求及时组织有关各方进行检查和阶段验收。(9)工程沉降、位移观测基点和河道、水文观测、水准点埋设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与堤防施工进度密切配合。(10)基槽回填时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带水回填,不得回填淤泥。本套施工图在使用前应按规定完善基本建设程序,不得违规使用。本说明应与图配合使用,未尽事宜,按现行有关规范、规定执行。5.施工组织设计5.1施工条件5.1.1地理位置及对外交通巴南区一品河沿河村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治理范围上游起于墩子堡附近,下游止于长凼子沟现状沟口附近,治理河段位于一品河下游,属于重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城规划范围。工程区距离巴南区人民政府约8km,距离重庆火车站25km,距离重庆港口26km。工程区对外交通主要以现状乡村公路为主要进场施工道路,部分河段内需辅以施工临时道路。工程区所需的建筑物资均在巴南区内采购,对外交通便利。5.1.2工程布置情况本工程施工工期紧,建筑物布置较分散。施工临时建筑物采用新建与租用当地民房、集中布置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考虑到各工区可分多段施工,临时建筑物宜分散布置,以减少施工相互干扰。本工程沿堤防护岸线分布,考虑到堤防布置及施工管理的要求,本工程拟设置三个施工区,各分区情况见表5.1-1。表5.1-1工区划分表序号工程分区桩号长度(m)1一工区ZK0+000.00~Y1+72017202二工区YK0+000.00~YK1+454.0014543三工区YK1+454.00~YK2+856.001402(2)施工布置如前所述,本工程施工中需设置三大施工区。各工区内主要布置有:风水电系统、综合加工厂、物资仓库等临时设施。另外各施工区前场指挥部可租用附近民房,也可使用工程征地范围内搬迁民房,或者搭建工棚。5.1.3市场供应条件项目区域内主要建筑材料均可在城区购买,平均运距不大,对本项目实施较为有利。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主要材料包括块石、砂、钢材、水泥等。(1)外来建筑材料工程所需水泥、钢筋、钢材可在巴南城区购买,至工程区所在地运距约10.0km。汽油、柴油在工程区附近加油站购买,运距6.0km。由于本工程位于主城区范围,本阶段采用购买商品混凝土解决,综合运距20km。生活物资等由施工单位自行购买。(2)当地建筑材料本工程附近无天然建筑材料,所需的砂、碎石料、块石料在珞璜砂石料场购买,综合运距约25.0km。护坡回填土石料可就近利用开挖料。护坡回填石渣料在巴南城区龙洲湾街道、鱼洞街道在建土石方工地或高职城二期在建土石方开挖工地获取,综合运距10km。(3)施工用风本工程设计采用的机械开挖方式,无需设置供风系统。(4)施工用电工程区用电就近T接,电源可靠,施工用电有保证,施工用电可就近搭接。(5)施工供水工程区生活用水从城市自来水管网接入,施工用水从河中抽入蓄水池中解决。(6)机械修配条件工程区位于巴南区城区内,交通运输、机械加工制造及修配等企业的规模和能力能满足本工程施工器具的修配工作,机修条件较好。5.1.4场地条件本工程区位于巴南区一品河,河流两岸为冲积台地,施工场地较宽阔,现有乡村公路能通至大部分工程区附近,施工场内交通不便,需要新建场内交通设施,结合施工计划布置施工临建设施。因本工程防护堤堤线施工战线较长,考虑施工干扰情况,可采取分工区施工,本工程施工条件较优越。由于工程区局部河段紧邻在建综合管廊、滨河路工程区,施工时注意对相邻建筑物的保护。5.1.5自然条件(1)水文气象条件巴南区一品河沿河村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位于一品河下游段,距离河口7.2km。工程河段属巴南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尚足,无霜期长。根据巴南区气象站1960年~2012年资料统计,该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105.8mm,最大年降水量1615.8mm,最小年降水量772.5mm,多年平均气温18.5°C,极端最高气温43.6°C,极端最低气温-3.6°C,多年平均蒸发量1071.3mm,多年平均日照数1158h,最长无霜期365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多年平均风速1.0m/s,瞬时最大风速27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5m/s,年内风向多偏南。分期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见表5.1-2。表5.1-2工程河段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单位:m3/s断面时段5%10%20%一品河12月~次年2月20.016.011.912月~次年3月28.420.212.611月~次年3月64.844.826.811月~次年4月13810065.110月~次年3月10577.651.710月~次年4月13410576.95~92)地质条件工程河段整体流向为北北东向,河道整体较顺直,河床宽度一般40~60m,勘察期水位在175.80m左右,上游阶地零星发育,岸坡地形坡度一般15~25°,局部30~45°。工程区沿线冲沟不发育,左岸中部发育5条小冲沟,右岸发育3条小冲沟。工程区出(揭)露地层岩性主要有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4S)、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冲洪积层(Q4alp),出露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地层,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4S):素填土,主要由块碎石土组成,厚8.0~26.5m不等,成份主要为泥岩,右岸局部见有少量砂岩,粒径大小一般3~40cm,最大粒径可达0.8~1.0m,呈次棱角状,磨圆度较差,块碎石含量约占60~80%。2)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杂色,主要由含少量碎石粉质粘土组成,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厚度0.50m~11.20m,主要分布在河道两岸洪水位以上斜坡地带。3)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①粉质粘土:灰黄、灰褐色,稍湿~湿,可塑状,主要为粘土矿物,间夹少量砂、泥岩小碎石,直径在0.5~2.0cm,呈棱角、次棱角状,含量约占3~10%,能手搓成0.5~2.0mm的土条,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②含淤泥质粉质粘土:灰绿色,无明显臭味,很湿,软塑状,干强度低,韧性低。4)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根据水质分析成果,工程区河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工程区未发现较大规模的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严重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左岸下游和右岸岸坡主要分布有第四系人工回填土。5.2料场选择及料源规划5.2.1料场需要量经工程量耗算及土石平衡规划,本阶段共需块石料0.6838万m³,碎石垫层料0.5974万m³,石渣料55.5537万m³,种植土料1.994万m³。5.2.2料场概况(1)开挖料利用本工程开挖土料主要为粉质粘土,少量泥岩、砂岩。开挖石方主要为泥岩、少量的砂岩料。开挖土方约40.5514万m³,开挖石方约2.7782万m³,岸坡清表3.9164万m³。工程开挖土石料可用于堤身的土石回填,可直接回填堤体利用料约18.6094万m3,清表土可用作种植土约1.994万m³,多余土料约26.6425万m³,另需外借约55.5537万m3石渣回填料。所需的种植土料全部利用开挖表土。(2)块、碎石料场经查明,工程区附近无块石料采石场,建议外购解决,可在江津区珞璜镇石半边采石场购买,该料场既可开采骨料,也可开采块石料,其料源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灰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大于45Mpa,质量及储量满足规范要求,交通运输方便,运距约25km。(3)料源选择工程所需的块石料及碎石垫层料可在江津区珞璜镇石半边块石料场购买,料场的产量及储量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运距约25.0km。料场至工程区有已建公路通至工程区附近,交通运输条件较好。所需的土石回填料(高程191.00m以上)、种植土料利用开挖土石料。所需的土石回填料不足部分利用职教城内在建尚文大道开挖土石方,平均运距约5.0km,可通过已有公路及新建场内道路运至施工现场。工程回填石渣料,在巴南城区龙洲湾街道、鱼洞街道在建土石方工地或高职城二期在建土石方开挖工地获取,综合运距10km。多余开挖料运至沿河村建筑垃圾消纳场,运距约5km。5.3施工导截流5.3.1施工导流设计本工程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确定导流临时建筑物级别为5级,本阶段导流标准采用5年一遇。本工程主体填筑工程安排在第一年的11月~第二年的3月进行施工。据河段实际情况,枯水季节河段基本不受长江回水影响,施工期水位只考虑一品河本流域的情况。经水文分析计算,施工期5年一遇导流流量对应的水位低于本次开挖最低高程,故本次不考虑施工期洪水。根据护岸工程布置情况,本工程护岸段建基处原地面线高程在185m左右,高于施工期水位,故本工程采取开挖预留土坎挡水,原河床过流的方式,无需导流度汛设计。5.3.2施工度汛堤身挡水度汛标准采用全年20年一遇洪水,相应洪峰流量:QP=5%=1320m³/s。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本工程堤防工程于第二年4月底修筑至堤顶高程,汛期可按堤防正常运行,不需进行度汛设计。5.3.6基坑排水基坑采用明沟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布置兼顾基坑开挖及主体建筑物施工,本工程进行分段施工、各段主要采用水泵分段抽排水。基坑排水包括初期排水和经常性排水。初期排水采用3台WQ50-7-2.2型水泵,额定流量50m3/h,额定功率2.2kw,额定扬程7.0m,降水速度控制在1.0m/d。经常性排水主要包括:渗水、降雨、施工废水(混凝土养护水)等。两岸岸坡排水遵循“高引低排”的原则,分别采用“截、堵、导、引、抽、排”等不同的方法措施,将汇水引出基坑外。经常性排水配置6台WQ50-7-2.2型水泵(其中2台备用)进行分段抽排。WQ50-7-2.2型水泵额定流量50m3/h,额定功率2.2kw,额定扬程7.0m。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选择抽水设备数。5.4主体工程施工5.4.1施工程序本工程为了降低施工强度,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整个工程分三个施工区同时施工。堤防基础开挖前应完成场内三通、生产生活及临时设施搭建等准备工作。由于岸线较长,各施工区又分为几个工段同时进行,施工现场场地开阔,施工单位之间干扰较小,有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