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生物】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生物】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生物】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生物】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两种不同的性状B.单基因遗传病受一个等位基因控制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不同物种间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答案】D【分析】“同一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同一物种的个体通常具有相似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它们共享共同的基因库【详解】A、等位基因控制的是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而不是两种不同的性状,A错误;B、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不是一个等位基因,B错误;C、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对于某些病毒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C正确;D、不同物种在自然状态下不能产生可育后代,D正确。故选D。2.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F1自交产生F2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9种B.“受精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是假说的内容C.“若对F1进行测交,后代将会出现4种性状且数量之比为1:1:1:1”是演绎推理内容D.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同,是F24种性状的数量之比为9:3:3:1的前提条件【答案】C【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解】A、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自交产生F2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A错误;B、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产生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是假说的内容,B错误;C、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若对F1进行测交,后代将会出现4种性状且数量之比为1∶1∶1∶1”是演绎推理内容,即该结果是在假设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的前提下推出的,C正确;D、F1产生的四种比例均等的雌雄配子,是F24种性状的数量之比为9∶3∶3∶1的前提条件,但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D错误。故选C。3.现有一批豌豆和玉米种子,其基因型均为AA:Aa=1:2。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利用玉米进行人工杂交实验,则需在开花前去雄B.若进行人工杂交实验,则豌豆和玉米均需对母本进行套袋处理C.若将其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豌豆F1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8:1D.若将其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玉米F1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5:1【答案】B【分析】(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豌豆是两性花,两性花是指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这样的花为两性花,而玉米的花中只有雄蕊或者雌蕊,这样的花为单性花,玉米的花为单性花。【详解】A、玉米的花中只有雄蕊或者雌蕊,这样的花为单性花,玉米的花为单性花,故利用玉米进行杂交实验时,不需对母本进行去雄,A错误;B、为了保证杂交过程中,母本上接受的花粉只来自父本,则无论是利用玉米还是豌豆进行杂交实验,都需要对亲本进行套袋处理,B正确;C、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若将其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豌豆只进行自交,F1中隐性aa=2/3×1/4=1/5,A_=5/6,F1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5:1,C错误;D、玉米是单性花,玉米在自然情况下,随机传粉,AA:Aa=1:2,则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a=2:1,则F1中aa=1/3×1/3=1/9,A_=8/9,F1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8:1,D错误。故选B。4.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两个矮秆突变体,为研究这两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两个矮秆突变体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若用A、B表示显性基因,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和B基因是非同源染色上的非等位基因B.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2中共9种基因型C.若F2中矮秆个体与极矮秆个体间随机交配,则F₃中矮秆:极矮秆=2:1D.若杂交子代高秆:矮秆:极矮秆=3:4:1,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答案】D【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控制两个矮秆突变体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控制两个矮秆突变体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A和B基因是非同源染色上的非等位基因,A正确;B、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即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2中共9种基因型,B正确;C、F2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共6份,该群体产生的配子类型为Ab∶aB∶ab=1∶1∶1,极矮秆个体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则F2中矮秆个体与极矮秆个体间随机交配相当于测交,则F3中矮秆∶极矮秆=2∶1,C正确;D、若杂交子代高秆(A_B_)∶矮秆(A_bb、aaB_)∶极矮秆(aabb)=3∶4∶1,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D错误。故选D5.如图为某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数字表示染色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1号与2号染色体无法在减数分裂I前期发生片段互换B.若一对等位基因在1号和2号染色体上,则果蝇群体中关于该等位基因最多有7种基因型C.摩尔根等人用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且1号染色体上不含其等位基因D.萨顿与其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并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答案】B【分析】由图可知,1、2号为性染色体,1号为X,2号为Y,3-8号为常染色体。【详解】A、1号与2号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可进行联会互换,A错误;B、若一对等位基因在1号和2号染色体上,则果蝇群体中关于该等位基因基因型,设A/a表示该对等位基因: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共7种,B正确;C、摩尔根通过红眼和白眼果蝇的杂交,子代只有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子代雌雄个体表现型比例不同,证明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只存在于1号X染色体上,且2号Y染色体上不含其等位基因,C错误;D、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错误。故选B。6.关于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是S型细菌中的DNAB.艾弗里等人进行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时,利用加法原理分别向实验组加入不同种类的酶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使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放射性增强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主要遗传物质【答案】C【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只是证明S型菌体内有转化因子,A错误;B、艾弗里等人进行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时,分别向实验组加入不同种类的酶进而去除相应的物质进行实验,因而该实验的原理是减法原理,B错误;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两组实验中,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均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结果无明显影响,C正确;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7.某DNA片段含2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的鸟嘌呤和胞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0%和40%。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DNA片段另一条链上的腺嘌呤和胸腺嘧啶均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0%B.该DNA片段复制1次,DNA聚合酶催化形成1040个氢键C.该DNA片段复制第3次需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20个D.若制作该DNA片段的物理模型,需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400个【答案】C【分析】(1)DNA的结构: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T,G=C。(2)DNA中的碱基计算:在两条互补链中(A+G)/(T+C)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详解】A、题干中未给出该DNA分子某条链的A或T的占比,不能得出每条链的A或T比例,A错误;B、DNA聚合酶催化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碱基对之间氢键的形成不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B错误;C、该DNA分子CG碱基对占60%,AT碱基对占40%,即该DNA分子中A和T共160个,复制第3次形成8个DNA分子,相对于第2次复制,需要4倍的A和T,即4×160=640个,需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20个,C正确;D、若制作该DNA片段的物理模型,一条链上199个脱氧核糖需要与两个磷酸之间连接,链接物为199×2=398,只有一个脱氧核糖链接一个磷酸,故一条DNA单链上需要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399个,同理另一条单链上也需要399个链接物,共需要399+399=798个,D错误。故选C。8.如图为某生理过程示意图,a、b代表不同的物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且真核细胞一般不仅发生于细胞核中B.a为DNA聚合酶,能催化DNA解旋并形成相邻核糖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C.b可能作为翻译的直接模板,翻译时tRNA读取b上全部碱基序列信息D.所有生物基因表达过程中用到的RNA均通过图示过程形成【答案】A【分析】(1)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2)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详解】A、图示过程为转录过程,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真核细胞中发生转录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A正确;B、a为RNA聚合酶,能催化DNA解旋并形成相邻核糖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B错误;C、若b为mRNA则可作为翻译的直接模板,翻译时tRNA不能读取b上全部碱基序列信息,如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没有与之对应的tRNA,C错误;D、RNA病毒中,如烟草花叶病毒等,RNA是通过RNA复制形成的,与图示不同,D错误。故选A。9.某植物的叶形与R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现有该植物的植株甲和乙,二者R基因的序列相同。植株甲R基因未甲基化,能正常表达;植株乙R基因高度甲基化,不能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NA甲基化可能会干扰转录过程中相关酶识别并结合DNA上的起始密码子B.甲基化导致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改变C.植株乙自交,F1的R基因不会出现高度甲基化D.植株甲和乙杂交,F1与植株乙的叶形不同【答案】D【分析】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称为表观遗传。【详解】A、转录过程中相关酶识别并结合DNA上的启动子,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上,A错误;B、根据题干“植株乙R基因高度甲基化,不能表达”可知,甲基化导致R基因不能编码相应的蛋白质,B错误;C、甲基化相关的性状可以遗传,因此植株乙自交,F1的R基因会出现高度甲基化,C错误;D、植株甲含有未甲基化的R基因,故植株甲和杂交,F1与植株乙的叶形不同,与植株甲的叶形相同,D正确。故选D。10.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Ⅱ5不携带致病基因。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56。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不考虑X、Y同源区段的遗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群中乙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B.Ⅱ1与Ⅱ2生育男孩可避免患乙病C.Ⅲ6带有来自I2的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6D.若Ⅲ1与正常男性婚配,理论上生育一个只患甲病女孩的概率为1/216【答案】C【分析】系谱图分析,甲病分析,Ⅰ1和Ⅰ2不患甲病,但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则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根据Ⅱ4患乙病,但所生的儿子有正常,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详解】A、由题意可知,Ⅰ1和Ⅰ2不患甲病,但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则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根据Ⅱ4患乙病,但所生的儿子有正常,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人群中乙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A错误;B、Ⅱ1患有乙病,关于乙病的基因型可表示XBY,Ⅱ2两病均患,但有正常的孩子,因而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Xb,则二者婚配生出的女儿均患有乙病,生出的男孩有1/2患病的可能,Ⅱ1与Ⅱ2生育男孩不可避免患乙病,B错误;C、对于甲病而言,Ⅱ4的基因型是1/3AA或2/3Aa,其产生a配子的概率为1/3,Ⅱ4的a基因来自Ⅰ2的概率是1/2,则Ⅲ6带有来自Ⅰ2的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6,C正确;D、Ⅲ1的基因型是1/2AaXBXB或1/2AaXBXb,正常男性的基因型是A_XbY,只考虑乙病,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4×1/2=1/8;只考虑甲病,正常男性对于甲病而言基因型是Aa,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56,即aa%=1/256,则a%=1/16,正常人群中Aa的概率为2/17,则只患甲病女孩的概率为2/17×1/4×1/8=1/272,D错误。故选C。11.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细胞中发生的基因突变一定不能遗传给后代B.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C.基因型为Aa的生物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出现3种基因型D.花药离体培养的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能发生【答案】B【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改变。【详解】A、体细胞中发生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但也可以通过无性繁殖的手段传递给下一代,A错误;B、染色体结构变异指的是染色体中发生的染色体片段的增添、缺失和改变,因而会改变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进而对生物体造成较大的影响,B正确;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等位基因分离导致产生了两种比例均等的配子,经过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产生了三种基因型的个体,而基因重组适用于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C错误;D、自然情况下,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不会发生减数分裂,因此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B。12.如图甲为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植物体内的一个体细胞,图乙和图丙为其他不同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细胞至少发生过三种可遗传的变异B.多个图甲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能产生8种基因型不同配子C.图乙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3条染色体D.由图丙细胞组成的个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答案】B【分析】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无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为单倍体。单倍体往往是由配子发育形成的,无同源染色体,故高度不育,而多倍体含多个染色体组,一般茎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详解】A、图甲为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植物体内的一个体细胞,此时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b,则图甲细胞至少发生过两种可遗传的变异,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数目变异,A错误;B、图甲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b,多个这样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能产生8种基因型不同的配子,分别为AB、Ab、ABb、Abb、aB、abb、aBb、ab,B正确;C、图乙细胞中含3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3条染色体,C错误;D、图丙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则图丙细胞组成的个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D错误。故选B。13.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C.生活在同一城市中的所有桦尺蛾可构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人类与黑猩猩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说明人类从黑猩猩进化而来【答案】D【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详解】A、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正确;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B正确;C、生活在同一城市中的所有桦尺蛾是一个种群,可构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正确;D、人类与黑猩猩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只能说明人类和黑猩猩有亲缘关系,可能是一个祖先,D错误。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4.自然界中配子形成与个体发育受多种因素制约,存在致死现象。某自花传粉的植株基因型为Aa,下列对其自交子代的分析,错误的是()A.若花粉有50%随机死亡,则子代AA:Aa:aa=1:2:1B.若子代AA:Aa:aa=2:3:1,则含a的花粉有50%死亡C.若aa的个体有50%死亡,则子代AA:Aa:aa=2:4:1D.若子代AA:Aa:aa=7:8:1,则可能含a的花粉有7/8死亡【答案】BD【分析】根据死亡配子情况不同,可先分析雌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然后用棋盘法或根据基因平衡定律分析后代基因型、表现型。【详解】A、若花粉有50%死亡,雌配子和雄配子中都是A占1/2,a占1/2,自交后代AA占1/2×1/2=1/4,Aa占1/2×1/2+1/2×1/2=2/4,aa占1/2×1/2=1/4,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1∶2∶1,A正确;B、若含有a的花粉50%死亡,雌配子A占1/2,a占1/2,雄配子A占2/3,a占1/3,自交后代AA占1/2×2/3=2/6,Aa占1/2×2/3+1/2×1/3=3/6,aa占1/2×1/3=1/6,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2∶3∶1,如果雌配子50%致死,也会出现此结果,B错误;C、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子代基因型AA占1/4,Aa占2/4,aa占1/4,若aa个体有50%死亡,子代基因型AA占2/7,Aa占4/7,aa占1/7,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2∶4∶1,C正确;D、若含a的花粉有7/8死亡,雌配子A占1/2,a占1/2,雄配子A占8/9,a占1/9,自交后代AA占1/2×8/9=8/18,Aa占1/2×8/9+1/2×1/9=9/18,aa占1/2×1/9=1/18,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8:9:1,D错误。故选BD。15.某哺乳动物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其一个精原细胞产生基因型为Ab和aB的两种精细胞,则A和b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B.若其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经复制后一个B突变为b,则将产生3种精细胞C.若其一个细胞含2个A基因和1条Y染色体(不考虑突变),则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D.若对其测交,子代表型之比为55:5:5:55,则该个体中发生互换的初级精母细胞占1/5【答案】BC【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若A、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基因型为Ab和aB的两种精细胞;若A/a、B/b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会产生Ab和aB两种精细胞,A错误;B、若该哺乳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一个B基因突变成了b基因,则该精原细胞将产生AB、Ab、ab或Ab、aB、ab3种精细胞,B正确;C、若其一个细胞含2个A基因和1条Y染色体(不考虑突变),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C正确;D、若对其测交,子代表型之比为55:5:5:55,则说明AaBb中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于染色染色体上,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互换率为x,则x×1/4=5/120,则互换率x=1/6,D错误。故选BC。16.细胞癌变受多种致癌因子影响,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从而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发生。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均会表达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C.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和转移D.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可以诊断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遗传病【答案】ABC【分析】人和动物细胞染色体上原本就存在与癌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详解】A、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均会表达,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A正确;B、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表达能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发生,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B正确;C、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因此易分散和转移,C正确;D、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可以诊断基因异常引起的遗传病,但不是各种遗传病都能通过基因检测技术诊断,例如染色体异常导致的遗传病就不能通过基因检测技术诊断,D错误。故选ABC。17.研究人员将纯合白眼长翅和红眼残翅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图所示。F2中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根据杂交结果,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性状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C.F1雌果蝇有2种基因型D.F2白眼残翅果蝇相互交配,子代表型不变【答案】AD【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亲本为残翅与长翅杂交,子一代全为长翅,说明长翅对残翅为显性,A正确;B、根据子一代的实验结果,红眼全部在雌性个体中出现,白眼全部在雄性个体中出现,与性别有关,说明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为显性,长翅和残翅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错误;C、若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眼色的基因用B/b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Xb,aaXBY,二者杂交产生的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C错误;D、亲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Xb,aaXBY,F1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则F2白眼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这些雌雄果蝇交配的结果依然为残翅白眼,即子代表型不变,D正确。故选AD。18.某学者按选择结果将自然选择分为如图中甲、乙、丙三种类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的基因有所不同,体现了生物多样性B.甲类型的自然选择有利于表型频率高的个体,丙类型反之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保护更适应环境的表型D.由图可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变异和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答案】AB【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的基因有所不同,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A正确;B、结合图示可以看出,甲类型的自然选择有利于表型频率高的个体,丙类型反之,表现为不利于表型频率高的个体,B正确;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D、由图可知,自然选择决定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但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D错误。故选AB。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9分。19.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某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组合亲本性状F1性状1黑身×黑身黑身2灰身×黑身灰身、黑身3灰身×灰身灰身、黑身(1)根据组合_______,可以判断黑身是隐性性状。组合2的杂交方式称为_______,可验证分离定律。(2)若对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需测________条染色体上DNA碱基序列。(3)果蝇的卷翅与正常翅分别由某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和b控制,且BB纯合致死。现有卷翅雌雄果蝇若干,将其进行逐代自由交配,则F2中卷翅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自由交配多代后,b基因的频率将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4)某小组为探究基因A/a和B/b是否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不考虑互换和基因突变),让卷翅黑身果蝇和纯合正常翅灰身果蝇杂交得F1,从F1中选出卷翅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F2。请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若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则基因A/a和B/b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若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基因A/a和B/b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答案】(1)①.3②.测交(2)5(3)①.1/2②.升高(4)①.正常翅灰身∶卷翅灰身=1∶2②.卷翅灰身∶正常翅灰身∶卷翅黑身∶正常翅黑身=6∶3∶2∶1【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根据表中杂交实验的结果可知,组合3中灰身×灰身后代既有灰身又有黑身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同时说明灰身对黑身为显性性状。那么组合2灰身×黑身杂交后代有灰身、黑身的实验属于测交实验,且亲代中灰身果蝇为Aa。【详解】(1)分析表中实验结果可知,组合3中灰身×灰身后代既有灰身又有黑身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同时说明灰身为显性性状,黑身为隐性性状。组合2灰身×黑身杂交后代有灰身、黑身的实验属于测交实验,且亲代中灰身果蝇为Aa,测交可以验证灰身杂合子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验证了分离定律。(2)果蝇属于二倍体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8条,性别决定方式属于XY型,雌果蝇的性染色体为XX,雄果蝇的性染色体为XY,由于X、Y染色体既有同源区段又有非同源区段,因此对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需测5条(3条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3)根据题意,果蝇的卷翅与正常翅分别由某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和b控制,且BB纯合致死。现有卷翅雌雄果蝇若干,那么其基因型为Bb,将其进行逐代自由交配,则F1为2/3Bb、1/3bb,产生的配子为1/3B、2/3b,F2中出现1/9BB、4/9Bb、4/9bb,由于后代中BB纯合致死,则F2中卷翅个体的比例为1/2。在自由交配过程中,亲代只有卷翅Bb,此时B、b基因的频率都为1/2,F1代为2/3Bb、1/3bb,此时b基因的频率为2/3,F2中出现4/9Bb、4/9bb,即1/2Bb、1/2bb,此时b基因的频率为3/4,可见由于每代BB纯合致死,因此自由交配多代后,b基因的频率将升高。(4)根据题意,为探究基因A/a和B/b是否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不考虑互换和基因突变),让卷翅黑身果蝇和纯合正常翅灰身果蝇杂交得F1,从F1中选出卷翅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F2。那么亲代卷翅黑身果蝇基因型为aaBb,纯合正常翅灰身果蝇基因型为AAbb,杂交得F1为AaBb卷翅灰身、Aabb正常翅灰身,让F1中选出卷翅灰身果蝇AaBb自由交配,若基因A/a和B/b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F1产生的配子为Ab∶aB=1∶1,则F2的表型及比例为AAbb正常翅灰身∶AaBb卷翅灰身=1∶2;若基因A/a和B/b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F1产生的配子为AB∶Ab∶aB∶ab=1∶1∶1∶1,则F2的表型及比例为A_Bb卷翅灰身∶A_bb正常翅灰身∶aaBb卷翅黑身∶aabb正常翅黑身=6∶3∶2∶1。20.乙烯是植物果实成熟所需的激素,阻断乙烯的合成可使果实不能正常成熟,这一特点可以用于解决果实不耐储存的问题,以增加经济效益。现有某种植物的3个纯合子甲、乙、丙,其中甲和乙的果实不能正常成熟(不成熟),丙的果实能正常成熟(成熟),相关杂交实验的结果如表所示(F1自交得F2)。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杂交组合F1表型F2表型及数量比①甲×丙不成熟不成熟:成熟=3:1②乙×丙成熟成熟:不成熟=3:1③甲×乙不成熟不成熟:成熟=13:3(1)利用物理或化学等因素处理生物,可以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新品种。基因突变是指_________。(2)已知丙的基因型为aaBB,且B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催化乙烯合成,则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_。实验③中,F2中不成熟个体的基因型共______种,F2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3)上述实例体现出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为_________。【答案】(1)DNA分子上发生碱基的增添、替换、缺失导致的基因碱基序列改变的过程。(2)①.AABB②.aabb③.7④.1/4

(3)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1)利用物理或化学等因素处理生物,可以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新品种,该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上发生碱基的增添、替换、缺失导致的基因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2)甲和乙杂交,子代均为不成熟,F2中不成熟∶成熟=13∶3,为9∶3∶3∶1的变式,说明相关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若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且甲乙均表现为不成熟,则甲和乙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又知甲与丙杂交的F1为不成熟,子二代不成熟∶成熟=3∶1,所以甲的不成熟相对于成熟为显性,又知丙的基因型为aaBB,则甲的基因型为AABB,则乙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③的F1为AaBb,F2中成熟个体为aaB_,包括aaBB和aaBb,不成熟个体的基因型有32-2=7种,占13/16;F2中有四种纯合子,即为AABB,AAbb,aabb、aaBB,各占1/16,所以F2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3)上述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属于基因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21.如图为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表达的过程(甘、天、色、丙分别表示甘氨酸、天冬氨酸、色氨酸、丙氨酸)。回答下列问题:(1)淀粉分支酶基因的本质是_______,其与ATP水解酶基因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2)图中过程b的原料是________,由图可知,______(填“左”或“右”)端为mRNA的3决定甘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_。(3)一条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4)请写出豌豆叶肉细胞中遗传信息流动的过程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答案】(1)①.DNA②.碱基排列顺序不同(2)①.氨基酸②.左端③.GGU(3)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翻译效率(4)【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等。【详解】(1)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同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2)图中表示转录过程,b表示的是翻译过程,翻译所需的原料是氨基酸,图中的翻译方向是从左到右,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位于mRNA根据图示判断,运输甘氨酸的tRNA上碱基是CCA,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mRNA的3决定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U。(3)一条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的生物学意义是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翻译效率。(4)豌豆的叶肉细胞不进行分裂,没有DNA的复制,但是进行基因的表达,即会发生转录和翻译。22.如图甲为某基因型为AaBbDd的雌性动物(2n=4)体内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其分裂产生的一个子细胞如图乙所示,图丙为该生物体内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的柱状图。不考虑图示之外的其他变异,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所示细胞中有_________个四分体。(2)图乙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含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对应图丙的_________(填“I”“Ⅱ”“Ⅲ”或“IV”)时期。图乙细胞中染色体的变化主要是_______。(3)若图乙中B与b同时出现的原因是在分裂前的间期B基因突变为b基因,则卵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若图乙中B与b同时出现的原因是染色体互换,则卵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4)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两方面,简要说明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的原因____。【答案】(1)2(2)①.极体②.0③.Ⅲ④.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细胞两极(3)①.abd②.aBd或abd(4)①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多样性: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成的多样性;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也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②受精作用中的随机性: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同一双亲的后代遗传性多样;即使配子的染色体组成相同,受精卵的基因型也可能因为精子和卵子的结合的随机性而不同。【分析】分析图丙可知,图丙中I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1:2:2,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Ⅱ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1:2:2,但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处于减数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