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8(50个)_第1页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8(50个)_第2页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8(50个)_第3页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8(50个)_第4页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8(50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瘦病(肝火旺盛型)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瘦病(肝火旺盛型),瘦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

病。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等均可导致该病。瘦病的基本病机是气滞、

痰凝、血瘀壅结颈前。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瘦病(肝火旺盛型)主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清肝泻火,消瘦散结为主。

其中丹桅逍遥散加减为例子:柴胡6g桅子15g丹皮15g黄茶20g石斛12g海

藻12g昆布12g皂角刺15g桂枝9g生牡蛎20g珍珠母30g

其中丹桅逍遥散加减,清肝泻火,消瘦散结。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条达气机;牡

丹皮、桅子清热凉血,清肝泻火;黄苓苦寒,功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石斛益胃生

津,滋阴清热;海藻、昆布相须为用,均具有消痰软解散结,利水消肿的功效;皂角

刺祛痰,消肿托毒,排脓;桂枝助阳化气,温通经脉;生牡蛎软坚散结,可治疗结肿、

包块、痰火爆疡,同时还可益阴潜阳;珍珠母平肝潜阳,镇静安神。

心得体会:患者初期气机郁滞,津凝痰聚,痰气搏结颈前则肿痛;日久痰气郁结

化火,形成肝火亢盛证;肝火扰心,心主神明,心神被扰则眠差。故用丹桅逍遥散以

清肝泻火,消瘦散结。

签名: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水肿(脾肾阳虚型)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水肿(脾肾阳虚型),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

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它的病因多与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

水湿、饮食不节及禀赋不足、久病劳倦有关。中医认为水肿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肺失通

调,脾失传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水液泛滥肌肤。舌暗红,苔白腻,脉沉弱。

水肿(脾肾阳虚型)主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为主。

其中五苓散加减为例子:泽泻30g桂枝20g白芍15g茯苓30g白术12g车前子

30g甘草6g

其中五苓散加减,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中泽泻直达下焦,利水渗湿;桂枝温

阳化气,以增强泽泻利水之功效;白芍味酸,功善酸敛肝阴、养血柔肝而止痛,常治

疗血虚肝郁、胁肋疼痛,可配伍柴胡、当归等;白芍还可以和甘草同用,缓急止痛,

治疗阴血亏虚、筋脉失养导致的手足挛急疼痛;茯苓利水渗湿;车前子功善利水消肿;

脾能化湿,白术健脾燥湿制水;甘草调和诸药,使全方共奏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之功。

心得体会:该患者脾肾阳虚,阳气不足失于温煦,脾虚运化无力,水寒内聚,故

水肿、乏力、怕冷;治疗应以五苓散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签名: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咳嗽(风寒袭肺型)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咳嗽(风寒袭肺型),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伴咳吐痰液的

一种病证。咳嗽的基本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咳嗽(风寒袭肺型)主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为主。

其中小青龙汤加减为例子:麻黄9g桂枝6g白芍12g细辛3g(后入)半夏9g

五味子6g杏仁9g桔梗15g前胡12g泽泻15g枇杷叶30g甘草6g

其中咳嗽方加味,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中麻黄辛、微苦,温,功善发汗散寒,

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辛、甘.,温,长于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平冲

降气;白芍敛阴止汗,平抑肝阳,柔肝止痛;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

化饮;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杏仁止咳平喘;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前胡降气化痰;泽泻利水渗湿;枇杷叶清

肺止咳,降逆止呕;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心得体会:方用小青龙汤加减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签名: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泄泻(脾虚湿盛型)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泄泻(脾虚湿盛型),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

要表现的病证。泄泻的主要病变在脾胃与大小肠。病变主脏在脾,脾失健运是关键,

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弱。

泄泻(脾虚湿盛型)主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健脾益气,化湿止泻为主。

其中参苓白术散加减为例子:人参15g白术15g茯苓18g白扁豆15g山药15g

陈皮15g砂仁12g慧葭仁15g桔梗12g柴胡9g白芍20g枳壳9g香附15g珍珠母

40g甘草6g

其中参苓白术散加减,健脾益气,化湿止泻。方中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

津养血,安神益智;白术健脾燥湿;白扁豆甘平,健脾化湿;山药益气养阴,补脾祛

湿;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砂仁性味芳香,功善化湿行气,温中止泻;茯苓、慧

松仁健脾渗湿;枳壳理气行滞;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白芍敛阴止汗,

养血调经,平抑肝阳,柔肝止痛;香附理气解郁止痛;珍珠母平抑肝阳,镇静安神;

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心得体会:胃肠虚弱,脾失健运,肠道清浊不分,传导失司,故泄泻。方用参苓

白术散以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签名: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乳癖(肝郁痰凝型)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乳癖(肝郁痰凝型),乳癖相当于西医学的乳腺增生病,是乳腺在正常发育或退

化过程失常导致的一种良性乳腺疾病,目前认为它的发生多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好发

病年龄在25-45岁之间。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乳癖(肝郁痰凝型)主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为主。

其中逍遥篓贝散加减为例子:柴胡12g桅子15g川茸30g香附15g枳壳15g玫

瑰花12g郁金30g丹皮20g百合15g当归20g赤芍15g生地15g皂角刺20g瓜篓

15g川贝12g甘草12g夏枯草15g元胡20g

其中逍遥篓贝散加减,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中柴胡疏肝行气解郁;桅子、丹

皮清热泻火除烦;川茸为“血中之气药”,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香附理气解郁

止痛;枳壳理气行滞;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玫瑰花具有行气解郁,

和血止痛的功效;百合养阴润肺化痰,清心安神;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赤芍清

热凉血,散瘀止痛;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皂角刺消肿托毒,排脓;瓜篓清肺涤

痰,宽胸散结;浙贝润肺化痰,散结消痈;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元胡

功善活血行气止痛;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心得体会:该患者由于情志不遂,忧郁不解,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蕴结于

乳房脉络,乳络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肝气郁久化热,热灼津液为痰,气滞痰凝

血瘀即可形成乳房肿块。方用逍遥萎贝散以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签名: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痞满(湿热中阻型)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痞满(湿热中阻型),胃痞是中医特有的名称,指心下胃院部痞塞,胸膈满闷、触

之无形、按之不痛、望无胀大,多为慢性起病,时轻时重,会出现反复发作,缠绵难

愈的症状。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痞满(湿热中阻型)主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清热利湿、消痞散结为主。

其中半夏泻心汤加减为例子:半夏9克干姜6克黄连12克黄苓15克葛根60

克元胡15克羌活15克郁金6克玫瑰花6克白芍3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珍

珠母30克甘草6克

其中半夏泻心汤加减,清热利湿、消痞散结。方中半夏辛温,功善散结除痞,降

逆止呕;黄连苦寒清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黄苓清上焦之火;二者合用增强泄热开

痞之功效。患者畏寒,故选用干姜温中散寒;葛根味辛甘,归脾、胃经,主治项背僵

痛;元胡功善活血行气止痛;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项强筋急,骨节

酸疼;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玫瑰花具有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的功效;

白芍柔肝养阴,缓急止痛;龙骨、牡蛎、珍珠母功善平肝潜阳,安神定惊;甘草缓急

止痛,调和诸药。

心得体会:胃主受纳,主腐熟水谷;小肠受盛化物,主泌别清浊,湿热中阻,胃

肠功能失司,则有胃脸部胀满、腹泻等症状;脾胃虚弱,升降失调,胃气上逆,故有

呃逆、暧气等症状。治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清热利湿、消痞散结。

签名: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胃痛(肝气郁滞型)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胃痛(肝气郁滞型),胃脱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

痛或不荣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腕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舌红,苔黄,

脉弦。

胃痛(肝气郁滞型)主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疏肝理气为主。

其中柴胡疏肝散加减为例子:柴胡9克郁金12克香附12克桅子15克丹皮

15克玫瑰花6克桔梗6克枳壳9克川号15克元胡12克珍珠母30克甘草6克

其中柴胡疏肝散加减,疏肝理气。方中柴胡疏肝行气解郁;郁金活血止痛,行气

解郁;香附理气解郁止痛;桅子、丹皮清热泻火除烦;玫瑰花行气解郁,和血止痛;

枳壳理气行滞;川可为“血中之气药”,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元胡活血行气,

止痛;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定惊,重镇降逆;甘草调和诸药。

心得体会:患者因情志不遂,导致肝气不舒,逆而犯胃,引起一系列胃部不适症

状: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故出现暧气;胃肠传导功能失常,故出现嘈杂;肝气郁而

化火,上扰心神,故出现眠差。故应以疏肝理气为主要治疗原则。

签名: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痛经(寒凝血瘀型)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痛经(寒凝血瘀型),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

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舌质暗红,苔

白,脉弦紧。

痛经(寒凝血瘀型)主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温经通脉,活血化瘀为主。

其中桂枝附子汤加减为例子:桂枝15克熟附子20克川茸12克赤芍15克当

归15克元胡15克益母草30克青皮12克连翘15克泽兰12克白芷6克生甘草

6克

其中桂枝附子汤加减,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方中桂枝辛、甘,温,功善散寒止

痛,通阳化气;寒则气血凝滞,附子辛、甘,性大热,故用来补肾助阳,祛寒止痛;

川茸辛温香燥,走而不守,行气活血;赤芍、益母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当归养血

和血,活血而不伤血;元胡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善治一身诸痛;泽兰活血化瘀,

行水消肿;青皮疏肝破气;连翘清热泻火除烦;白芷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甘草缓急

止痛,调和诸药。

心得体会:气机郁滞,血行瘀阻,冲任失调,寒凝经脉,不通则痛,故患者经期

出现腹痛。治疗以温经通脉,活血化瘀为主。

签名: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胃痛(湿热蕴结型)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胃痛(湿热蕴结型),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或不荣则

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腕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胃痛(湿热蕴结型)主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清热利湿为主。

其中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为例子:半夏9克陈皮15克黄芭30克麦冬15克五

味子3克木香15克砂仁6克川号15克丹参20克焦三仙各30克乌贼骨30克连

翘15克黄连12克黄苓15克郁金12克珍珠母60克甘草6克

其中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清热利湿。方中半夏辛温而性燥,功擅燥湿化痰,降逆

和胃,消痞除满;痰湿既成,阻滞气机,遂以陈皮理气行滞,燥湿化痰;黄芭甘温,

补中益气,健脾养胃;麦冬养阴生津;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川茸

为“血中之气药”,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木香、砂仁芳香和胃醒脾;乌贼骨制

酸止痛;丹参味苦,微寒,可活血化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郁金活血止痛,

行气解郁;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定惊;焦三仙健脾消食,可顾护胃气;黄苓善清上

焦之热,黄连善清中焦之热,连翘功善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甘草调和诸药。

心得体会:该患者由于嗜食辛辣,损伤脾胃,中阳不振,湿热内生,阻遏气机,

不通则痛,故胃痛;脾胃受损,运化失司,故大便质黏。治疗当以清热利湿为主要原

则。

签名: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呃逆(胃气上逆、痰热中阻型)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呃逆(胃气上逆、痰热中阻型),患者为老年女性,脏腑机能减退,脾胃虚弱,

升降失调,胃气上逆,故有呃逆症状;胃主受纳,主腐熟水谷;小肠受盛化物,主泌

别清浊,胃肠功能失司,则有腹胀、便少等症状。舌红,苔黄腻,脉沉弦。

呃逆(胃气上逆、痰热中阻型)主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和胃降逆,清热化痰为

主。

其中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为例子:半夏9克黄连15克黄苓20克陈皮

18克厚朴24克干姜15克杏仁10克酒大黄12克代赭石15克旋覆花20克生

甘草6克

其中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和胃降逆,清热化痰。方中半夏辛温,功善

散结除痞,降逆止呕;气机升降不利,中焦痞满,胃气不降故蕴而生热,用黄连、黄

苓泄热开痞;厚朴、陈皮行气消积,燥湿化痰;患者畏寒,故选用干姜温中散寒;代

赭石、旋复花能升能降,共用调畅气机;“肺与大肠相表里”,杏仁肃降肺气,止咳

平喘,兼以润肠通便;酒大黄泄热润肠通便;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使全方寒热

互用以和其阴阳,辛开苦降以调其升降。

心得体会:治疗上当顺应“胃气以下行为顺之理”,方用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

汤加减。

签名: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胞生痰核(肝胆湿热型)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胞生痰核(肝胆湿热型),患者平素熬夜,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胃蕴热

化痰,痰热互结,阻滞经络,肝胆之火循经上冲,则眼部红肿,瘙痒。舌红,苔黄腻,

脉弦数。

胞生痰核(肝胆湿热型)主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为主。

其中龙胆泻肝汤加减为例子:龙胆草18g黄苓20g炒桅子20g当归30g白芍20g

枸杞20g川楝子20g菊花20g生甘草6g

其中龙胆泻肝汤加减,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既

能泻肝胆实火,又能利肝胆湿热,泻火除湿,切中病机;黄苓、桅子苦寒泻火,清热

燥湿,加强龙胆草泻火除湿之力;川楝子除湿热,清肝火,行气止痛;肝主藏血,若

为实火所伤,则阴血亦随之受损,故加当归、白芍、枸杞养肝经阴血;菊花疏风清热,

平肝明目;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心得体会:患者平素熬夜,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胃蕴热化痰,痰热互结,

阻滞经络,肝胆之火循经上冲,则眼部红肿,瘙痒;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皆为佐证。

签名: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痒证(湿热内蕴型)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痒证(湿热内蕴型),在中医学上,可将该病归属为“痒证”范畴。中医治疗皮肤

瘙痒症具有独特优势,中医理论认为,皮肤瘙痒主要为“风、湿、热、毒”侵袭皮肤

造成气血凝滞,肌肤失养,热毒壅盛,熏蒸皮肤所致。舌红,苔黄腻,脉弦。

痒证(湿热内蕴型)主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清热利湿,解毒止痒为主。

其中过敏煎加味为例子:银柴胡15克地骨皮15克乌梅30克五味子12克防

风20克蝉蜕12克姜黄9克土茯苓15克蛇床子30克黄苓20克石斛30克丹皮

20克桅子30克生甘草6克g

其中过敏煎加味,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方中防风祛风止痒;蝉蜕功善疏散风热,

透疹;银柴胡升举阳气,清肝热;乌梅,五味子敛气生津;地骨皮凉血除蒸;土茯苓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蛇床子清热祛湿,解毒止痒;石斛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黄苓清热燥湿,消肿;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桅子泻火除烦,清

热利湿,凉血解毒,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有补有泻,有升有降,阴阳并

调,组方巧妙

心得体会:该患者为湿热内蕴型,当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痒为主要治疗原则,方

用过敏煎加味。

签名: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薰黑斑(气血两虚,头面失养)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焦黑斑(气血两虚,头面失养),中医的焦黑斑又叫面尘、肝斑等,相当于西医的

黄褐斑或黑变病。《外科证治全书》面尘:“面色如尘垢,日久煤黑,形枯不泽,或

起大小黑斑,与面肤相平,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舌暗淡,苔薄白,脉沉。

焦黑斑(气血两虚,头面失养)主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补气养血,濡养头面为主。

其中补中益气汤加减为例子:黄茜30g党参20g白术6g茯苓12g当归20g木

香9g柴胡12g升麻6g元肉20g益母草30g泽兰15g甘草6g苦参12g荷叶20g

其中补中益气汤加减,补气养血,濡养头面。方中黄英益气补中,升阳固表;党

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白术,补气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茯苓,健脾宁心;当

归,补养营血;木香行气导滞,补而不滞;柴胡、升麻升举阳气,引气血上行以濡养

头面部;元肉补益气血,健运脾胃;益母草,活血调经;泽兰,活血化瘀;苦参,清

热燥湿;荷叶,《本草纲目》日: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精浊,散瘀血,淆水肿、

痈肿,发痘疮;生甘草调和诸药,使全方共奏补气养血之功。

心得体会:该患者由于气血不足,且不能上荣于头面,致使头面部失养,则面部

逐渐暗沉、面颊部出现暗沉色斑块、偶有头晕;气血不足,周身失养,则时有乏力;

舌暗淡,苔薄白,脉沉,俱为佐证。故治宜补气养血,濡养头面,方用补中益气汤加

减。

签名: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痹症(寒凝经脉,瘀血阻络型)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痹症(寒凝经脉,瘀血阻络型),痹症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

经络,气血不能畅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

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西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热、骨关节炎、神经痛等疾病,均可参照中医“痹症”辨证论治。舌暗红,苔薄

白,脉微涩而紧。

痹症(寒凝经脉,瘀血阻络型)主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为主。

其中黄芭桂枝五物汤加减为例子:黄芭30克桂枝20克延胡索20克川茸30

克红花20克鸡血藤30克地龙20克水蛭10克伸筋草20克g,水煎外洗

其中黄芭桂枝五物汤加减,益气温经,和血通痹。方中黄黄味甘微温,功擅补在

表之卫气;桂枝辛温,散风寒而温经通痹,二者合用可使气旺血行;延胡索“行血中

之气滞,气中之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功擅活血行气止痛;川尊为“血中之气

药”,“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川号可增强行气活血之功效;红花、鸡血藤

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地龙、水蛭为血肉有情之品,功擅逐瘀通经止痛;伸筋草舒筋

活络,消肿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效。

心得体会:患者受凉之后,寒凝血脉,痹阻经络,气血不能畅行,不通则痛,当

以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为主要治疗原则。因患处为肢体末端,口服药物效果欠佳,故

外洗。

签名: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泄泻(脾肾阳虚)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泄泻(脾肾阳虚),《景岳全书•泄泻》曰:“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

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故于子丑五更

之后,当阳气未复,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该患者为脾肾阳虚之证。

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沉。泄泻(脾肾阳虚)主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温肾健脾,温阳

止泻为主。

其中四逆汤加减为例子:熟附子15g干姜6g肉桂12g川茸6g珍珠母20g白蔻

仁9g黄黄15g生甘草6g

其中四逆汤加减,温肾健脾,温阳止泻。方中熟附子,回阳祛寒,补火助阳;干姜,

温中补阳,既能助附子破阴回阳,又能挟制其走散,减低其毒性;肉桂,补火助阳,

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甘草益气温中,既助干姜、附子、肉桂回阳,又可

缓和三者之燥烈;川苟,活血行气开郁;珍珠母,平肝潜阳定惊以助眠;白蔻仁,行

气温中,开胃消食;黄黄,益气补中;甘草亦可调和诸药,使全方共奏温肾健脾,温

阳止泻之功。

心得体会:患者乳腺切除术后,气血两伤,久病以致肾阳虚衰,火不暖土,脾失

温煦,运化失职,水谷不化,升降失调,清浊不分,则纳差、泄泻,且肾为胃之关,

主司二便,若肾气不足,关门不利,则可发生大便洞泄。患者平素四肢发凉,怕冷明

显,阳气素虚,术后致使阳气损伤,故阳气失于温煦,以致四肢不温,手脚发凉,怕

冷明显。阳虚一则阳不入阴,二则心神失养,故眠差。乳腺癌术后,气血两伤,加之

阳气不足,四肢失于濡养温煦,故四肢乏力麻木。脉沉,亦是脾肾阳虚之佐证。故治

宜温肾健脾,温阳止泻,方用四逆汤加减。

签名: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下肢丹毒(热毒蕴结型)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下肢丹毒(热毒蕴结型),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黏膜的微小创伤侵犯皮

内淋巴管所致的炎症,因其发病时皮肤突然发红,颜色如丹涂脂染,所以取名丹毒。

丹毒通过西医的抗感染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复发率相对较高,并且患者长期使用抗

生素等药物,体内的耐药性会提高。而清热解毒类中药也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改善血

液循环等功能,可达到标本兼治。舌红苔黄,脉数。

下肢丹毒(热毒蕴结型)主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清热解毒为主。

其中五味消毒饮加减例子:金银花20克蒲公英20克天葵子20克延胡索30

克白芷15克川号30克冰片3克(单包),水煎,外洗

其中五味消毒饮加减,清热解毒。方中金银花功擅清热解毒,消散痈疮;蒲公英

长于清热解毒,《本草正义》言其“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痛诸证”;天葵子擅“散

诸疮肿,攻痈疽,排脓定痛”;延胡索可理气止痛,活血散瘀;白芷活血排脓,生肌

止痛;川茸为“血中之气药”,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冰片别称龙脑,为从龙脑

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取得的结晶,长于清热消肿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之效。

心得体会:热毒壅滞血脉,以致局部气血凝滞,经脉瘀阻,故见患肢红肿疼痛;舌红

苔黄,脉数均是热毒内扰的表现,故应以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因病位在表,患处为

肢体末端,口服药物效果欠佳,故外洗。

签名: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心悸(气阴两虚,瘀血阻滞)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心悸(气阴两虚,瘀血阻滞),气阴两虚,心失濡养,则心悸、心烦;气阴两虚,

瘀血阻滞,周身失养,则易乏力;心主神明,气阴两虚,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则眠

差。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沉。

心悸(气阴两虚,瘀血阻滞)主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

其中四参汤加减为例子:人参9g沙参15g丹参20g苦参12g连翘15g珍珠母

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生甘草6g

其中四参汤加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中人参,补气兼能养阴生津;丹参苦,微

寒,《神农本草经》谓其“破血除^……益气”,入心经,可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能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之属血瘀症;北沙参甘微苦,微寒,滋养肺胃之

阴;苦参,《神农本草经》记载:“主心腹气结,瘤痕积聚。”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

品可使心率减慢,具抗心律失常作用;连翘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清热解毒;

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三药合用,镇静安神以助眠;生甘草,调和诸药,使全方

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心得体会:患者为气阴两虚,瘀血阻滞之证。气阴两虚,心失濡养,则心悸、心

烦;气阴两虚,瘀血阻滞,周身失养,则易乏力;心主神明,气阴两虚,瘀血阻滞,

心失所养,则眠差;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沉,俱为佐证。故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

瘀,方用四参汤加减。

签名: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鼻渊(寒邪凝滞型)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鼻渊(寒邪凝滞型),鼻渊是指以鼻流浊涕,如泉下渗,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

鼻病。常伴头痛、鼻塞、嗅觉减退,鼻窦区疼痛,久则虚眩不已。舌淡,苔薄白,脉

弦细。

鼻渊(寒邪凝滞型)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散寒通窍为主。

其中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苍耳子散加减为例子:炙麻黄15g附子15g细辛6g肉桂

20g白芷30g苍耳20g辛夷30g川号30g蔓荆子20g白蓑藜20g甘草6g

其中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苍耳子散加减,散寒通窍。方中麻黄辛温,功擅发汗解表,

附子辛热,功擅补益阳气、驱寒止痛,二药合用,共奏助阳解表之效;细辛归肺肾二

经,气味芳香,性善走窜,既能祛风散寒,助麻黄解表,又可协助附子温里;肉桂辛

甘大热,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白芷、苍耳子、辛夷均味辛性温,功擅宣

肺气,通鼻窍;蔓荆子功擅清利头目,白蓑藜辛、苦,入肝经,可祛风明目,二药合

用,善于治疗各种头痛;甘草调和诸药。

心得体会:肺脏虚损,卫外不固,邪气入侵,正虚驱邪无力,邪滞鼻窍而为病;

肺气宣降失常,则流涕;寒邪侵犯头部,则头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均为肺气虚

寒之象。

签名: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痹症(寒凝血瘀证)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痹症(寒凝血瘀证),痹症是指是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发生疼

痛、酸楚、麻木、重着、关节肿大和活动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本病成因与

外感风寒热湿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舌淡红,苔白腻,脉沉。

痹症(寒凝血瘀证)主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散寒通痹、行气活血为主。

其中桂枝加葛根汤加减为例子:葛根30g羌活15g元胡15g地龙20g川茸15g

桑枝20g桂枝9g白芍9g甘草6g

其中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散寒通痹、行气活血。方中葛根,解肌发表,生津舒筋;

羌活,散寒祛风,除湿止麻;元胡,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地龙,活血通络以止麻;川苛,祛风,行气活血;桑枝,祛风湿,利关节以止麻;桂

枝,解肌发表,温通经络;白芍,益阴敛营以濡养双上肢;甘草,调和诸药,使全方

共奏散寒通痹、行气活血之功。

心得体会:该患者为寒凝血瘀之证,患者患病日久,气血瘀滞不通,复感寒邪侵

袭,加重气血瘀滞程度,则双上肢麻木加重;舌淡红,苔白腻,脉沉俱为佐证。故治

宜散寒通痹、行气活血,方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

签名: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虚劳(阴虚火旺、上热下寒型)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虚劳(阴虚火旺、上热下寒型),虚劳,中医病症名,又称虚损,是由于禀赋薄弱、

后天失养及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

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舌红,苔薄黄,

脉弱。

虚劳(阴虚火旺、上热下寒型)主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为主。

其中少腹逐瘀汤加减为例子:生地20克玄参15克麦冬20克黄连15克黄苓

20克黄柏20克知母20克赤芍12克防风15克石斛20克天花粉20克肉桂20

克制附子20克(先煎)生甘草6克

其中少腹逐瘀汤加减,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中玄参甘咸性寒,滋阴降火;麦

冬、生地甘寒质润,滋阴润燥,泄热降火;黄苓清上焦火热,黄连清中焦火热,黄柏

清下焦火热,三药合用,使虚火得降;赤芍清热凉血;知母苦寒,滋阴降火;石斛滋

阴润燥;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防风微温,胜湿止痛止泻;肉桂、附子温补肾

阳,引火下行,使上焦心火得以下行,同时于大量滋阴清热药中用少量肉桂、附子,

取“阴中求阳”之意;生甘草调和诸药。

心得体会:本例患者为上热下寒证,肾阳亏虚于下,故乏力;心火亢盛于上,故

口干、口苦;肾阳虚衰,不能温暖脾土,故大便滤薄,失于固摄,故小便次数多;心

肾不交,则眠差;治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签名: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口疮(阴虚内热证)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口疮(阴虚内热证),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称“口糜”或“口疮”,口疮病名首

见于《内经》。《素问气厥论》说:“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关

于口疮的病因病机,常见有以下三种:一则心脾积热,二则中气虚寒,三则阴虚火旺。

舌红,苔黄,脉弦。

口疮(阴虚内热证)主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养阴生津,清热消疮为主。

其中增液汤加减为例子:生地12g玄参15g麦冬20g石斛20g黄连12g黄苓15g

珍珠母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半夏9g陈皮15g木香12g生甘草6g

其中增液汤加减,养阴生津,清热消疮。方中生地,养阴生津,清热凉血;玄参,

凉血滋阴,泻火解毒;麦冬滋液润燥;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四味相配,共奏

养阴清热生津之功。黄连、黄苓,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上、中二焦热邪。珍珠母、

生龙骨、生牡蛎,安神定惊以助眠。半夏、陈皮,行气和胃;木香,行气健脾消食。

生甘草,调和诸药,使全方共奏养阴生津,清热消疮之功。

心得体会:该患者为阴虚内热之证,阴虚不能制阳,以致虚火上炎,灼伤口腔黏

膜,则发为口疮;阴虚津亏,不能上濡口舌,则口干、口渴;胃阴亏虚,影响脾胃运

化,加之口疮面疼痛,影响进食,故纳一般;阴虚津亏既不能上养头面,又不足以下

输膀胱,则失眠多梦,小便短黄。故治宜养阴生津,清热消疮,方用增液汤加减。

签名: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粉刺(热盛津亏,痰热瘀阻型)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粉刺(热盛津亏,痰热瘀阻型),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因典型皮损能挤出白色半透明状粉汁,故称为粉刺。早在《内经》时代,即对本病有

所论述。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粉刺(热盛津亏,痰热瘀阻型)主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清热生津为主,辅以燥

湿化痰祛瘀之法。

其中增液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为例子:生地30克玄参15克麦冬20克石斛30

克天花粉30克黄连12克黄苓15克黄柏15克知母20克慧及仁30克半夏9

克陈皮15克海螺峭30克郁金30克香附15克川司20克大黄15克生甘草12

其中增液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清热生津为主,辅以燥湿化痰祛瘀。方中生地甘

苦而寒,清热养阴,壮水生津;玄参苦咸而凉,滋阴润燥,壮水以制火;麦冬、石斛、

天花粉甘寒,滋养肺胃阴津;三黄可清利三焦火热,知母苦寒清热泻火;意松仁健脾

化湿,消肿散结;半夏、陈皮燥湿化痰;香附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功擅活血

调经;郁金行气解郁,调理冲任;川茸善行气活血化瘀;酒大黄可活血清热,尤善清

上焦血分之热;乌贼骨制酸止痛,保护胃粘膜,防止诸药苦寒伤胃;生甘草清热解毒,

调和诸药。

心得体会:该患者经常熬夜,耗伤阴血,津液亏虚,则内热炽盛;平素喜食甜食

及辛辣刺激之品,酿生痰热,熏蒸皮肤,导致座疮;痰热瘀阻胞宫,冲任失调,故月

经量少,夹有血块。治疗当以清热生津为主要原则,辅以燥湿化痰祛瘀之法。

签名: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痹证(饮停血瘀证)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痹证(饮停血瘀证)),《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

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患者为饮停血瘀之证,饮

邪停滞,经络壅滞,气血运行不畅,不荣不通。舌暗红,苔白滑,脉弦。

痹证(饮停血瘀证)主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温阳化饮,活血化瘀为主。

其中苓桂术甘汤加减为例子:桂枝30g茯苓30g白术6g泽泻30g羌活15g桑

枝20g元胡15g地龙30g车前子30g拿荡子30g生甘草6g

其中苓桂术甘汤加减,温阳化饮,活血化瘀。方中桂枝温阳化饮,同时可助茯苓

气化以行水;茯苓,健脾淡渗利湿。白术健脾而运化水饮,转输精津,使水精四布,

而不壅滞于患处。泽泻,甘淡性寒,以利水渗湿。羌活,祛风湿,利关节,止痛;桑

枝,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元胡、地龙,行气活血,化瘀通络而止痛;车前子,

利水祛湿;拿劳子,下气行水利湿。甘草,调和诸药,使全方共奏温阳化饮,活血化

瘀之功。

心得体会:该患者为饮停血瘀之证,饮邪停滞,经络壅滞,气血运行不畅,不荣

不通则右手中指关节疼痛;按摩后患处气血运行稍微缓解,则疼痛稍缓;舌暗红,苔

白滑,脉弦,俱为佐证。故治宜温阳化饮,活血化瘀,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减。

签名: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心悸(痰湿内阻型)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心悸(痰湿内阻型),心悸是因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

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

的一种心脏常见病症。常兼见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头晕恶心等症状。舌质红,苔白

厚腻,脉弦。

心悸(痰湿内阻型)主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化痰祛湿,镇惊安神为主。

其中平胃散加味为例子:苍术15克厚朴12克陈皮15克蕾香15克佩兰15

克柴胡6克半夏9克珍珠母3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炒枣仁15克生甘草6

其中平胃散加味,化痰祛湿,镇惊安神。方中苍术味甘而燥,甘则入脾,燥则胜

湿,功善燥湿健脾;厚朴性温而苦,可行气化湿,消胀除满,二药合用燥湿以健脾,

行气以化痰;陈皮理气和胃,行气化痰,以助苍术厚朴之力;半夏辛温而性燥,功擅

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消痞除满;蕾香、佩兰气味芳香,既为化浊的要药,又善和中

止呕;柴胡升阳上行,调畅气机;生龙牡镇静安神,软坚散结,补虚止痛;炒枣仁养

心益肝,安神敛汗;生甘草调和诸药,使全方共奏化痰祛湿,镇惊安神之功效。

心得体会:该患者因情绪刺激,导致气郁化火,炼液为痰;痰湿内扰心神,心神

动摇,不能自主而心悸。治疗当以化痰祛湿,镇惊安神为主要原则。

签名: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

名中医师承项目心得体会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缪求安指导老师姓名林国辉

口疮(湿热内扰证)

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附页)

口疮(湿热内扰证),湿热内蕴郁蒸,阻碍气机运行,气机升降失常,致使阳气

伏郁,郁极化毒生火,郁火上攻口舌,则生成口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口疮(湿热内扰证)主要治疗的原则就是通过燥湿清热,化浊解毒为主。

其中小陷胸汤加减为例子:半夏12g黄连18g瓜篓30g黄苓20g焦三仙30g川

号15g元胡20g肉桂6g生甘草12g黄柏20g石斛30g桔梗15g

其中小陷胸汤加减,燥湿清热,化浊解毒。方中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坚阴解毒;

半夏辛温,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二者配伍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调畅气机。瓜萎甘

寒,用于清热祛湿涤痰、宽胸散结,助黄连泄热,又助半夏涤痰祛湿;黄苓、黄柏,

清热降火燥湿;焦三仙健脾和胃,调畅中焦气机;川苟、元胡行气开郁,活血止痛;

肉桂活血通经;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桔梗,《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

同时又有载药上行之力;生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使全

方共奏燥湿清热,化浊解毒之功。

心得体会:本患者证属湿热内扰之证,湿热内蕴郁蒸,阻碍气机运行,气机升降

失常,致使阳气伏郁,郁极化毒生火,郁火上攻口舌,则生成口疮并出现灼热、疼痛

感;湿热内蕴,气机升降失常,阻碍津液化生与输布,热蒸津液,则口中干涩,口渴

喜冷饮;湿热内蕴,侵袭肠道,则大便不爽,质干,一日一行;湿热内蕴,影响气化

功能,则小便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