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高考等级考地理经典微强化训练107碳排放带详解_第1页
2023年全国高考等级考地理经典微强化训练107碳排放带详解_第2页
2023年全国高考等级考地理经典微强化训练107碳排放带详解_第3页
2023年全国高考等级考地理经典微强化训练107碳排放带详解_第4页
2023年全国高考等级考地理经典微强化训练107碳排放带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微专题训练107碳排放

一、单选题

下图为2010〜2050年我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趋势示意图,下表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固体废弃物的

碳排放变化和碳排放总量变化统计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O

(万吨)

28:)S)1O2OI52O2O20252030203520102M52050(年)

1990-2009年固体废弃1990-2009年碳

物的碳排放变化排放总量变化

欧盟-39.1%-12.7%

美国-14.1%7.3%

日本-14.6%0.4%

澳大利亚-21.9%30.5%

1.关我国固体废弃物碳排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现阶段我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呈快速上升趋势

②我国固体废弃物排放的碳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

③推行清洁生产有利于减少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

④随着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实施,我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将会快速下降

A.①③B.①②C.①④D.③④

2.有关表中1990~2009年碳排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各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量都在下降

②日本、澳大利亚碳排放总量有所下降

③美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量的变化幅度小于碳排放总量的变化幅度

④欧盟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量的下降幅度超过其碳排放总量的下降幅度

A.①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1.A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可知,现阶段我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呈快速上升趋势,①对。我国固体废弃

物排放的碳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②错。推行清洁生产有利于减少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③对。随着城

市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实施,我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将会有所下降,但我国城市化水平低,技术水平

低,不会快速下降,④错。所以A正确,故选A。

2.A根据表格信息,各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量都在下降,①对。日本、澳大利亚碳排放总量都是上

升状态,②错。美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量的变化幅度大于碳排放总量的变化幅度,③错。欧盟固体废

弃物的碳排放量的下降幅度超过其碳排放总量的下降幅度,④对。所以A正确,故选A。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简称,碳排放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下图反映了2010-2018年江

苏省碳排放数量和结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碟3生活消费

排250口第三产业

总200日第二产业

t'tQ笫一产业

150

ff万

吨100

50

02014201620181年)

3.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数量和结构变化

①第一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下降②第二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持续上升

③第三产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④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为减少碳排放总量,江苏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积极发展绿色交通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向青海省购买碳排放权④限制第二产业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D读图可知,第一产业碳排放总量增加很少,但碳排放的总量增加很多,因此第一产业的碳排放比重

下降,①正确。第二产业碳排放总量总体上升,但所占比例先升后降,②错误。第三产业碳排放的总量

呈上升的趋势,③错误。2010~2018年期间,江苏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大,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D。

4.A积极发展绿色交通可以减少碳排放总量,①正确。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火电比例,增加清洁能

源和新能源比例,②正确。向青海省购买碳排放权,并不能减少江苏的碳排放总量,③错误。第二产业

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限制第二产业的发展势必影响经济的发展,④错误。故选A。

碳排放量是指燃烧一次能源中的化石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所排放的C02量。碳排放强度是

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C02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耗持续增长,C02

排放日益增加。我国碳减排任重而道远,各省份碳排放影响因素各不相同,碳减排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下图示意2000~2015年全国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0000

25m0

250000

((

-:

Y一

200000.50

00r・

50二

150000黛)

00留

100000事

造«

我*

50000Y未

0

年份

5.2000^2015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能源消费结构调整B.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C.能源利用效率提高D.产业转移力度增大

6.2015年山东省碳排放总量全国最高,其主要原因是山东省()

A.环境承载力强B.煤炭储量丰富C.碳排放强度大D.工业比重较大

7.对于河南和广东等人口大省,实现碳减排目标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增加宣传力度,严格控制人口数量B.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C.优化人口结构,鼓励大量人口外迁D.推广清洁能源,完全代替化石能源

5.C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00~2015年我国经济快速

发展,消耗矿物能源量增加,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C正确,B错误;

2000-2015年我国碳排放总量大幅度增加,说明我国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不是能源消

费结构调整,A错误;产业转移力度对碳排放强度无影响,D错误。故选C。

6.D材料“碳排放量是指燃烧一次能源中的化石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所排放的Cd量”说明碳

排放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山东为工业大省,因此碳排放总量高,D正确;环境承载力强与碳排放总量关

系不大,A错误;我国煤炭储量最丰富的为山西省,因此煤炭储量丰富不是2015年山东省碳排放总量全

国最高的主要原因,B错误;没有信息表明山东省碳排放强度大,排除C。故选D。

7.B碳排放量是指燃烧一次能源中的化石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所排放的CO2量,与人口数量关

系不大,A、C错误;推广清洁能源有利于减少碳的排放量,但用清洁能源完全代替化石能源不现实,D

错误;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碳的排放量,B正确。

故选Bo

为了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国家出台了碳排放交易政策。碳排放交易,是指运用市场经济

来促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机制,允许减排企业在碳排放交易规定的排放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可以用这些

减少的碳排放量,在市场销售获取效益:超排企业必须从交易市场购买其他企业多余配额或者能抵减排放

量的.碳汇产品。下图为碳排放交易原理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题。

碳排放交易原理示意图

8.江西省碳排放交易的行业主管部门“江西省生态环境厅”下设应对气候变化的处室,其主要职责可能

包括

A.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制定B.氟氯燃物质排放审查

C.监督野生动植物保护D.拟订重污染天气应对政策措施

9.从核查数据的简便性以及碳减排效果的明显性来看,最适合纳入首批试点行业的是

A.汽车制造行业B.服装制造行业

C.钢铁制造行业D,火力发电行业

10.若从抵减碳排放来增加经济效益的角度去考虑、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促进农业低碳生产B.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C.促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D.带动农业旅游的发展

8.B本题是找寻“江西省生态环境厅”下设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处室”的主要职责范围,大气污染防治

法规制定、拟订重污染天气应对政策措施属于环境污染治理内容,不属于应对气候变化,AD错;监督野

生动植物保护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也不属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范畴,C错,・氟氯煌物质排放量会影响到大

气中臭氧的含量,进一步影响到射向地球的紫外线,会对气温、光照产生影响,会使地表增温,故“氟

氯烧物质排放审查”涉及气候变化,应是该处室的职责,据此分析本题选民

9.D从核查数据的简便性以及碳减排效果的明显性来看,最适合纳入首批试点行业的是火力发电行业,

因为火力发电直接使用化石燃料,碳排放量大,该类产业的多少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比较大,D符合题

意;汽车制造行业、钢铁制造行业的碳排放量不如火电,服装制造行业属于轻工业,能源消耗少,也不

适合作为首批试点行业。据此分析本题选Do

10.B若从抵减碳排放来增加经济效益的角度去考虑、农业生产部门应该发展吸收碳最多的产业。,由于

森林林木蓄积量大,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碳排放的作用远比其他农业部门明显,故若从抵减碳排放来增

收的角度去考虑,农业部门中林业产业可能会发展较快,B对;促进农业低碳生产是大思路方向,没有实

际操作的具体措施,不合适,A错;促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减少碳排放意义不大,C错;农业旅游的发

展,游人增多,再加上修建配套设施,可能会破坏生态,这对减排意义很小甚至可能会增加碳排放,D

错。据此分析本题选B。

【点睛】全球变暖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包括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毁林导致温室气体

增多,温室效应增强等。全球变暖会引发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降水量发生变

化,部分地区出现水源短缺;出现“粮荒”;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物种

多样性受损,生态系统破坏;极端天气频繁等。为减缓全球变暖进程,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改善能源结

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植树造林,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加强技术研究,如培育

耐旱新品种,工业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通过经济、行政手段加强环保工作的实施;加强工程建设和

防御机制建设以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人口规模、人均GDP以及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量产生正向的驱动作

用,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具有负向的驱动效应。对于碳排放强度而言,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均产生负向

的抑制作用。下图为2000〜2015年三大区域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的变动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

人均GDP(元/人)

11.相同的人均GDP,西部地区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主要原因()

A.城市化水平较低B.人均能源较多

C.技术水平较落后D.人口规模较小

12.2011年以后,东部地区的人均碳排放量表现出减缓态势,主要因为()

A.经济快速发展B.能源结构调整

C.对外贸易增加D.消费水平提高

11.C西部地区较其他地区而言人均碳排放是最高的,说明西部地区总体还属于粗放型的增长模式,技

术水平较为落后,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碳排放。C正确。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人均能源虽然较多,但人均

能源消费较少,B错误。人口规模以及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量产生正向的驱动作用,A、D错误。故选

Co

12.B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随着人均GDP的快速增长,人均碳排放量在变化,但人均GDP的增加

不是碳排放减缓的原因,A错误。东部地区技术进步以及经济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西气东

输、西电东送,化石燃料减少,会使人均碳排放量都表现出减缓态势,B正确。对外贸易增加,经济体量

上升可能导致能源费总量上升,可能导致人均碳排放量增加,不能说明人均碳排放量表现出减缓态势,C

错误。消费水平提高间接带来能源消费增加,碳排放增加,D错误。故选B。

【点睛】技术水平越低,能源利用效率越低,能源浪费严重,碳排放较高。

下图示意1990~2013年山西省碳排放量、能源消费、GDP产值演变发展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1990^2013年山西省碳排放量的变化特征是()

A.199T1996年持续增长B.1997^2005年呈波动下降

C.前期碳排放量比后期多D.后期增长较前期增长平稳

14.为减少山西省碳排放量,可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是()

A.调整产业结构B.降低产值规模

C.变输煤为输电D.关停煤炭企业

13.D1993年至1994年碳排放量下降,A选项错误;1997~2005年山西省碳排放量呈波动上升,B选项

错误;前期碳排放量比后期少,C选项错误;后期增长较前期增长平稳,前期波动较大,D选项正确。故

选:D。

14.A调整产业结构可以减少碳排放量,A选项正确;降低产值规模也是在造成碳排放量,不可采取,B

选项错误;变输煤为输电会造成碳排放量增加,C选项错误;关停煤炭企业会阻碍经济发展,也不可以采

取,D选项错误。故选:A。

美国科学家宣布,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C02)浓度在今年5月再创新高。图为中国1981年至2016

年的碳排放增长趋势,完成下面小题。

15.根据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1—2016年间碳排放量持续增长

B.1981—2016年间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C.1997—1999年与2013—2016年碳排放量下降原因不同

D.2002—2003年与2012—2013年碳排放量增长速度一致

16.有利于我国减少碳排放量的合理措施是()

A.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B.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

C.开发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D.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

15.C根据上图可知,1981—2016年间碳排放量没有持续增加,如1997—1999年以及2013年—2016

年在下降,A错误。1981—2016年间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也没有不断加快,B错误。1997—1999年与

2013—2016年碳排放量下降原因不同,1997—1999年是因为金融危机影响,能源消费总量稍有下降,

2013—2016年是由于环境保护的重视,排放量有所减少,C正确。2002—2003年与2012—2013年碳排

放量增长速度不一致,D错误。故选Co

16.C有利于我国减少碳排放量的合理措施是开发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C正确。大量进口石油不能

减少碳排放量,A错误。严格限制核工业发展不利于减少碳排放量,B错误。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

林可以增加碳吸收量,但不能减少碳排放量,D错误。故选C。

读2012年我国交通碳排放量的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人均交漏破排放

交通碳排放总量

16.66-30.39

230.40-45X9(

■■45.90.71.63注:台湾责料哲K

17.甲是我国人均交通碳排放量最高的省市。对其贡献程度最小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B.居民可支配收入C.人口密度D.道路平坦程度

18.能有效减少乙省交通碳排放总量的合理措施是()

A.控制经济的增长速度B.改变以出口为主的产业结构

C.大力拓宽城市道路D.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

17.D据图可知,甲城市处于长三角地区,地形平坦,道路也很平坦利于汽车的行驶,且速度较快,因

此对交通碳排放量贡献程度最小,D正确。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越多,人口越多,汽车拥

有量越大,对交通碳排放量贡献程度越大,A、B、C错误。故选D。

18.D据图可知,乙省为广东省,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不可能控制经济发展,A错误;广东珠三角发展起

来就是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产业为主,现在在想高新技术产业转型中,B错误;城市的建筑已经基本固定,

拓宽道路很难进行,C错误;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可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能大大减少碳排放

量,是可行的,D正确。综上所述,故选D。

苏德沼泽位于南苏丹中部低地,面积最小时约为3万km2,雨季时面积超过13万km2,苏德沼泽的

水量有三分之二是通过蒸发支出的。苏德沼泽不仅能够大量吸收大气中的碳,同时每年也产生大量碳排

放。下图为苏德沼泽附近的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苏德沼泽面积最小的时段为()

A.2~4月B.5~7月C.8~10月D.H月~次年1月

20.苏德沼泽碳排放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茂密,碳储量大B.腐殖质多,高温分解

C.水域广大,植被减少D.船只众多,排放量大

19.A本题考查区域气候特征与湿度面积变化的关系。读图可知,该地区地处10。N-20°N之间,为热

带草原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2月一一4月是干季快结束的时期,5月湿季将来临,水量增多,故2月-

4月面积最小,A对,BCD错。故选A。

20.B本题考查湿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苏德沼泽靠近赤道地区,气温较高,热量充足,沼泽地含有大量

的有机物质,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分解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植被茂密,碳储量大不是苏德沼泽碳排放

量高的主要原因;苏德沼泽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植被茂密;沼泽地碳排放量与船只多少无关。故B项

正确。

印尼有大面积泥炭沼泽森林,由于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逐渐形成厚厚的泥炭

层。棕桐油有着清洁、安全、低碳、燃烧性好等特点。欧盟试图通过使用棕稠油这种生物柴油,完成全

球变暖的减排任务。印尼为满足市场需求,焚烧大量泥炭沼泽森林来开辟新的棕桐种植园。左图为泥炭

沼泽森林景观图,右图为油棕林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泥炭沼泽森林开发地上的油棕林长势更好,主要是由于()

A.热量充足B.地形平坦C.水分充足D.土壤肥沃

22.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造成当地()

A.降水量增多B.蒸发量减少C.物种增多D.经济效益下降

23.印尼大量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导致()

A.印尼及欧盟碳排放量增加B.印尼及欧盟碳排放量减少

C.印尼碳排放量减少,欧盟碳排放量增加D.印尼碳排放量增加,欧盟碳排放量减少

21.D由材料中“印尼有大面积泥炭沼泽森林,由于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逐渐形

成厚厚的泥炭层”可知泥炭沼泽森林中微生物对落叶和朽木的分解作用较弱,土壤中留下的有机质较

多,土层深厚肥沃。因此,泥炭沼泽森林开发地上的油棕林长势更好,主要是由于土壤肥沃,D正确。

故选D。

22.B泥炭沼泽森林开发成油棕林,植被覆盖率降低,蒸腾作用减小,空气中湿度减小,降水量会减少,

A错误,B正确。植被覆盖率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C错误。泥炭沼泽森林开发成油棕林会带来更多经

济效益,D错误。故选B。

23.D由材料可知,印尼大量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需要焚烧大量泥炭沼泽森林来开辟新的棕桐种

植园,印尼碳排放量增加。而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之后,欧盟棕楣油的使用量会增加。由于棕桐

油有着清洁、安全、低碳、燃烧性好等特点,欧盟碳排放量会减少,D正确。故选D。

24.“碳中和”是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

的目的,我国提出了将在2060年达到这一目标。该目标能直接有效缓解()

A.城市雨岛B.全球变暖C.水土流失D.酸雨现象

【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结合材料可知“碳中和”是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

量,后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

量,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导致全球气候的变暖,因此该目标旨在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而缓解全

球变暖,B正确;城市雨岛与二氧化碳的含量联系不大,与水土流失无关,酸雨是由于酸性气体,二氧化

硫等较多,在降水丰富的地区形成,与二氧化碳的联系不强,ACD错误,故选B。

隐含碳排放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某地区碳排放净转移量=输出产品隐含

碳排放量-输入产品隐含碳排放量。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际隐含碳转移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000

40000-

-15000-

不突10王重W鞋《以■香爱妾三爱。。毒■料W次於治

MH々套内堀二三X«*V«KXH鬣7点・至*KH*L

25.关于我国隐含碳排放量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部主要为转入地区B.东南部主要为转出地区

C.总体上由东向西转移D.总体上呈由北向南转移

26.造成我国部分省区隐含碳排放差异的原因是

A.人口数量B.资源数量C.产业结构D.国家政策

25.D东北部地区的净转移量总体为正值,因此主要为转出地区,A错;东南部地区的净转移量总体为

负值,因此主要为转入地区,B错;总体上东部地区为负值,西部地区为正值,碳排放净转移量由西向东

转移,C错;总体上南部地区为负值,北部地区为正值,碳排放净转移量呈由北向南转移,D对。

26.C隐含碳排放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某地区碳排放净转移量的大小,取

决于当地的输出产品类型和输入产品类型,与当地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C对。

二、多选题

碳排放对产业结构产生约束作用,而产业发展对碳排放产生胁迫作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图为我国部分省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与碳排放效率的协调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京

27.下列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与碳排放效率处于低水平且协调度高的省区是()

A.新疆、黑龙江B.河南、江西

C.广东、福建D.湖北、湖南

28.提高T省产业结构水平的有效措施有()

A.加快科技创新B.加大政策扶持

C.缩戒产业规模D.减少劳动力投入

27.AD从图上可以看出,新疆、湖北、黑龙江、湖南四省区的产业升级系数和碳排放效率都较低,而且

位于或靠近中间的协调线上,说明协调水平高,符合题意,BC省区的协调水平低,不符合题意,故选

ADo

28.AB由图可知,T省产业结构升级指数较低,碳排放效率较高,说明该省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应从产

业结构上入手,通过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改

善和提升经济的发展质量,提升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度。另外,政府应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政策引

导,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AB正确,故选AB。

三、综合题

29.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赵聪和他的4个好伙伴组成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他们研宠发现:碳排放量的多少和强

度往往与区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他们根据碳排放总学随时间、尺度演变,绘制了三个倒U

形曲线:碳放强度的倒U形曲线高峰、人均碳排放量倒U型曲线高峰及碳排放总量的倒U形曲线高峰。

从工业革命开始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S1阶段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前阶段,S2阶段为碳排教强度高峰到人

均碳排放量高峰阶段,S3、S4阶段为人均碳排放强度峰值之后阶段(下图)。

»

年价

Ta

T2

Tj

To

一。

因为

,其成

点是—

放的特

段碳排

SI阶

(1)

有__

问题

环境

临的

展面

域发

段区

S2阶

(2)

利影响

生的不

大气产

排放对

阶段碳

S3的

(3)

_o

施有_

采取措

降可以

总量下

碳排放

以后为

4阶段

在S

人类

(4)

技术水

期科学

革命初

;工业

原因

放总量

和碳排

排放量

人均碳

高,

强度

排放

点:碳

)特

】(1

【答案

量低

排放

人均

量和

放总

,碳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