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课文教案设计_第1页
高一地理课文教案设计_第2页
高一地理课文教案设计_第3页
高一地理课文教案设计_第4页
高一地理课文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课文教案设计

地理是一门好用性和现实意义很强的科目,它不仅能够指导实际生活

中的工程建设,它的很多学问点还可以利用实物来佐证和理解,这是它区

分于其他科目的突出特点。今日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高一地理课文教案

设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地理课文教案设计1

导入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城市土地利用,知道了城市中的各种经

济活动须要占有或者利用肯定的城市土地,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

但是,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等也各

不相同,因此,经济活动之间必定要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

上高度聚集,就形成了功能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城市功能区和空间

结构。

推动新课

板书: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师城市功能区可划分为哪些类型?

生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

景巡游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师回答得很好。那么,这些功能区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生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

济进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那么,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呢?

师北京市中心城区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而是形成了行政区,这是受

什么因素的影响?

生历史文化因素。

师很好。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的土地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城

市的进展和更新改造就须要考虑如何继承和保持城市的特色。那么,受历

史因素的影响,从前的土地利用,是否是一成不变的呢?学科%网

生否。

师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例如,很多有

污染的工厂从市区迁至郊区,原址改建为住宅区等。因此说城市的土地利

用也会随着历史的进展而变更。

师(承转)在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各种因素中,对城市功能区划分影响

最显著的应当是经济因素。请同学们思索,多数城市中,它们的中心地区

都是什么功能区呢?

生中心商务区。

师那么,中心商务区为什么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呢?

[合作探究]

生(探讨后回答)靠近市中心,就可以接近的消费群,而且交通通达性

强,商家情愿付很高的租金,一旦离开市中心,就只愿付很低的租金。

师(精讲)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城市土地供应有限,条件好的地点需求

量大,地租高,在竞争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各种

活动情愿付出租金的凹凸。请同学们视察下图,受付租实力的影响,住宅

区和工业区是如何布局的呢?

课件展示:

图片:

生(视察图片后回答)A为商业区,是城市的中心,因为商业付的地租。

B为住宅区,靠近市中心旁边,对商业的吸引力下降,但住宅区选择这里,

既便利工人上下班,又接近市场。C为工业区,由于这里不是位置,商业

和住宅活动只情愿付很低的租金,只有工业出的租金,所以,工业就成为

该区主要的土地利用形式。

师请同学们读教材图25,中心商务区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生建筑物以高层为主。

师由于城市中心地价高,建筑物一般都高大密集,而且商业、服务、

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都高度集中。

课件展示:

中心商务区主要功能示意

请同学们再视察上面一组图片,谈一下城市中心商务区主要有哪些功

能。

生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区,主要功能有商业枢纽职能、

交通中心职能、房地产开发职能、旅游职能等。

师可见,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功能很多,对城市的进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另外,中心商务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

房地产价格也都具有显著影响。

师(承转)从图中看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功能分区,主

要分布在城市的市区,在景观特色上,表现为城市用地和城市建筑集中成

片分布,也叫城市的建成区。城市除了建成区外,在四周还有一部分环状

分布的郊区,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政上归城市管辖。

[问题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1上的活动材料,完成下列几个问题:

1.分析建成区与郊区的关系。

2.谈一谈郊区的景观特色。

3.分析郊区的主要功能,完成下表:

农业

经营园艺业和畜牧业,以满意城市居民对蔬菜和副食品等的需求

土地利用

环境爱护

旅游

学生分组探讨,合作探究。

资源库(学生分成三组,一组探讨问题1,二组探讨问题2,三组探讨

问题3)

学生探讨后回答:

一组:建成区为郊区供应货物和服务,郊区为建成区供应一些农副产

品,以满意城市居民对蔬菜和副食品的须要。

二组:郊区在景观上,主要表现为农业用地,如粮食种植、蔬菜花卉

种植及乳畜养殖等。

三组:土地利用一一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

环境爱护一一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物种削减等生态问题。

旅游一一巡游、蔬菜花卉等园艺种植基地、养殖场、开展生态旅游、

民俗风情游等。

师(进行激励性评价并承转)在历史、经济、交通、社会等因素的共同

作用下,城市功能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上,往往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结

构模式,请同学们看教材P32的阅读材料,了解西方城市结构学说。

生(阅读材料)

师利用多媒体,再次视察三种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图,并推断它们分别

属于哪种城市空间结构。

生同心圆式、扇形式、多核心式。

师(承转)这几种模式,是在进入工业社会后,主要由资本和市场确定

的,这一时期的城市地域结构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其实,在不同的社会

和经济制度下,城市地域结构有不同的进展特点。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3

的阅读材料。思索:我国古代城市空间结构有什么特点?

生(阅读并思索后回答)我国古代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

一种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而古代帝王都城的

规划建设,大多以皇宫为中心。

高一地理课文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工、了解昼夜的产生,理解昼夜交替形成的缘由

2、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定联系,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分

3、记住地球自转对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地方时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讲清地方时的概念和地方时的早晚,并强调经

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为讲时区和区时的学问做

好铺垫。然后,由地方时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麻烦,引出时区划分

和区时计算的教学。

关于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教学建议

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以从现象入手,运用

课本《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讲明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在课

堂教学中,对于作南北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缘由可以从凹凸纬度间

线速度不同加以说明;而对于作东西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缘由较为困

难,应予以回避,待学生到物理课中去解决,重点放在地转偏向力作用规

律的运用上。

关于昼夜交替的教学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运用地球仪讲解,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

透亮的球体,引出昼半球和夜半球、晨昏线等概念,并且要求学生在赤道

投影和极投影地图上学会如何辨别晨线和昏线。接下来要说明晨昏线上的

太阳高度以及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更状况。随着地球自转,太阳高度的

日变更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最终,联系

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是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二是昼夜交替

的周期时间不长,使地球表面温度变更不致过分猛烈,保证了地球上的生

命有机体的生存和进展。

教学设计示例

K导入新课X

1.提问方式: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

2.演示方式: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

和周期。

K昼夜交替的教学X

1.演示: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2.讲解:昼半球和夜半球、晨线和昏线、太阳高度的概念,一日之内

太阳高度的变更。强调:①晨昏圈平面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的关系;②晨

昏圈上太阳高度为0度;③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太阳高度值;④昼夜交

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⑤地球上昼夜交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板书: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某点地平面的倾角(一天中,正午,早晨和

黄昏为。度)

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

K地方时的教学X

1.板图:在北极投影上每隔45。划一条经线,并划出由一侧照耀的太

阳平行光线,由学生说出各条经线的时间。

2.讲解:在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就不同。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所以在同纬度地区,东边总比西边先看到日出,时刻来得要早些。经度每

隔15。,地方时相差一个小时,也就是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经度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这将给交通和通信带来很

大的麻烦。1884年,国际上实行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

计时的方法。按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

各时区都以中心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

小时。事实上,世界各国依据本土的详细状况,在区时的基础上,还接受

一些特殊的计时方法,如半区时等。

3.板图:世界时区划分图

4.练习:已知某时区的区时,计算另一个时区的区时。

5.板书: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时区:经度间隔15。的区域

区时:本区中心经线上的地方时

K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教学U

1.读图:《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2.讲解:由于海潮的顶托作用,长江入海口处形成众多的沙洲,将长

江口水道分为南、北两支。长期以来,人们发觉北支水道不断淤塞,沙洲

渐渐与长江北岸相连,而南支水道则出现向南的侧移。江北由于泥沙不断

的淤积,发育成广袤的三角洲I。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地球自转偏向力起了

重要作用。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

方向会发生肯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明

显偏向。越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越大,偏移越明显。这种现象在气流和

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气流和水流的旋涡。

探究活动

【活动主题】

自行设计模型展示地转偏向力的产生缘由

【活动步骤】

一、理解地转偏向力的产生缘由

二、观看本期的媒体素材中关于地转偏向力的视频片断,留意弄清晰

这样几个问题:

(1)当摄像机在转盘外面时,小球的运动线路是怎样的?(是直线,说明

水平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其运行方向的惯性,以外空为参照物,小球事实上

没有变更方向)。

⑵当摄像机在转盘上时,小球的运动线路是怎样的?(转盘顺时针转动

时,以转盘上的物体一一小孩为参照,则看到小球沿着其原来的方向向左

偏转了,正好与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相像)。

(3)当转盘中的小孩水平抛球时,小球的方向发生了怎样的变更?(以转

盘上的物体为参照,小球运动方向也发生同样的偏转)。

⑷当水平运动物体的速度发生变更时,偏转有何新变更?

三、除了本录像看到这种模型,还可以设计怎样的模型可以展示地转

偏向力的作用?请学生自己动脑筋。地转偏向力对地球上的什么现象有重

要影响?

【成果展示】

可以通过自制的实物模型或者自制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地转偏向力是

怎样产生的。

高一地理课文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工、了解气候变更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

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更的趋势

3、了解全球气候变更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二、实力目标

工、培育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实力

2、培育辨证分析问题的实力

三、德育目标

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力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更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全球气候变更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具打算: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阅读资料:@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团高温,创百

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团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

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20xx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索: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全球变暖。

老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干脆造成对人类

社会生存和进展基础的破坏。因此,我们今日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

全球气候变更。

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更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6-47《全球气候在不断变更之中部分》,思

1、①什么是气候变更?

②气候变更主要表现是什么?

③气候变更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更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更的相互关系?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更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状况如何?

3、区域性气候的变更与全球性气候变更的关系?

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更之中

学生回答:

1、①气候变更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更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更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更。

③气候变更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更、历

史时期的气候变更、近代气候变更三种类型。

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更时间跨度,变更周期最长的气候变更,称为;

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更,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更;最近一二百年有气

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更,叫做近代气候变更。

⑤大尺度的气候变更是小尺度气候变更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

度气候变更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更中的细微环节。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更的显著特点是气温上升,1860年以来,全

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600我国气候变更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更的总趋势基

本全都;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0.4—0.5回,略低于全球平均的0.6团。

3、全球气温上升,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

地区气温都在上升。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增高比较明显,而有些地区

(如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并不明显,甚至下降。这说明区域性气候

的变更要比全球性气候变更困难得多。

板书:

1、概念、表现、分类

2、显著特点:气温上升

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能否说明近50年来的气

候变暖问题?为什么?(2)近现代气候变更主要受哪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

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哪方面因素起主导作用?收集相关资料,说明该因

素是通过什么方式促使气候变暖的?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

⑴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不能说明近50年来的气

候变暖问题。二者的变更差别很大。

(2)近现代气候变更主要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于近50年来的气

候变暖,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该因素是通过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

量二氧化碳和毁林等方式促使气候变暖的。

过渡:全球气候变更已成为大家公认的事实,那么全球气候变更可能

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请大家阅读结合教材P51全球气候变更的可能影响部

分思索这一问题(全球气候变更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板书:二、全球气候变更的可能影响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对于有些地区来说,很多影响是负面的或不利的。

板书:1、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海平面土升。

介绍:海平面上升是因冰川溶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的海水上涨现象,

它是长期缓慢进行的。很多科学家预料,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会上

涨88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会变更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

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沉没的危急。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由此成为全

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

板书:2、通过影响温度而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甚至会加重进展中国

家所面临的问题。

介绍:温度是农业生产重要的外部条件之一。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

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对提高作物产量无疑是有利的。但是,温度上升往

往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这又会使作物减产。科学家预料,

就地区而言,位于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削减;而位于高纬

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由于不少进展中国家位于低纬度地区,

因此,气候变更的这种区域差异性,可能会使进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更

为严峻。

板书:3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冲突。

介绍: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变更区域

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样事务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

灾难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更。随着径流削减,蒸发增

加,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冲突。

转折:既然全球变暖会引起很多不利影响,那么作为人类应如何面对

这一挑战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第三个问题。

板书:三、气候变更的适应对策

探讨:请大家阅读结合教材P53气候变更的适应对策部分探讨人类应

如何面对全球变暖这一问题呢?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

1、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如削减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世界很多国家

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接受新能源)

2、增加温室气体汲取。(如植树造林和接受固碳技术)

3、适应气候变更(如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

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

4、政府可能实行的政策手段(照实行干脆限制、应用经济手段、鼓舞

公众参与等措施)

5、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课堂总结: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更之中

1、概念、表现、分类

2、显著特点:气温上升

3、区域性气候的变更要比全球性气候变更困难得多

二、全球气候变更的可能影响

1、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海平面土升。

2、通过影响温度而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甚至会加重进展中国家所面

临的问题。

3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冲突。

三、气候变更的适应对策

教学反馈:

1、与"温室效应”的产生有关的主要是下列气体中的:B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氧化氮

2、全球变暖的后果有:C

A、因蒸发猛烈,海平面下降

B、中纬度温带地区降水倍增

C、对人们的生存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D、高纬度地区会因气温上升而使降水削减

3全球气温上升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就全球气温

上升对今后100年内地

球环境的潜在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B

A山地零度等温线将上移150~500m

B全球将普遍变的干旱

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D海平面将上升10~95cm

4太平洋海疆旁边某珊瑚礁岛国因环境变迁将被迫举国移民,这里所

讲解并描述的"环境变迁”最可能的是A

A海平面上升B火山爆发

C酸雨侵蚀D臭氧层空洞

高一地理课文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L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

上生命存在的缘由。

3.培育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实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相

识。

2.利用图表分析方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一般性和特

殊性。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L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缘由

【教学设计】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组成

(提问)宇宙的含义和特点?

——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

变更的物质世界。

(提问)什么是天体?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提问)就你所知,宇宙中有哪些天体?

——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自然天体和人造卫星、

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人造天体。(例如,的太空垃圾:1965年在美国首

次太空行走过程中宇航员爱德华•华特遗失的一只手套,该手套正在以每

小时2.8万公里的速度飞行。)

宇宙中天体的类型及其特征:

天体概念其他

恒星由酷热气体组成、自己能放射可见光的球状天体。其主要成分是

氢和氮温度高,自己能发光,距离地球特别远。

行星沿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转的球状天体本身不发光,因反射太阳光

而发亮。

卫星绕行星运转的质量很小的球状天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

与恒星相比,具有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的特点。

彗星在扁长轨道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

外貌哈雷彗星是的大彗星,其公转周期是76年。

流星体行星际空间数量众多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大小不一。

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讲解并描述)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来了解

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⑴天体系统的概念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宇宙中的主要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组成其他

地月系地球和月球地月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

太阳系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日

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银河系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浩大的恒星集团太阳系与银河系

中心的距离大约为2.7万光年

河外星系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