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海省金融运行报告(2024)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青海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全省经济稳中有进、全面回升、量质齐升,呈现前高、中扬、后稳态势,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99亿元、同比增长5.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9%,城镇调查失业率5.5%,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金融系统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精准有力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为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金融环境。青海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895亿元,同比增长3.6%,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586亿元,同比增长7.1%。2023年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生态保护展现新作为。出台实施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总体规划,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任务全面完成。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收官,玉树隆宝滩成功申报国际重要湿地,玉树市、同德县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及管理中心挂牌成立,全国首个绿电溯源感知平台建成。二是高质量发展呈现新气象。农牧业量质齐升,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工业新动能加快成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5.3%和62.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均超26.0%。第三产业回升向好,增加值同比增长6.5%。消费提振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3%,其中,网络购物交易额532亿元、增长11.8%。外贸保持良好增势,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0.3%。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超过1100亿元、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三是产业“四地”释放新动能。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加快建设,逐步形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全年钾肥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达77%以上。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势头强劲,新增清洁能源装机980万千瓦、总装机规模突破5100万千瓦。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开创新局,构建“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青海湖示范区创建成效显现,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倍和2倍。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多点发力,有机监测草原面积突破1.5亿亩,鲑鳟鱼产量占全国近四成,全年输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价值168亿元。四是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76%,用于城乡社区、教育、卫生健康、公共安全、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分别增长48.5%、5.9%、11.4%、8.1%和28.6%。就业收入稳中有增,城镇新增就业6.6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10万人次,城镇居民、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3%和8.0%。五是改革激发新活力。“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一对一”帮扶1.3万家企业,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74亿元,减轻企业缴费负担20亿元,保障用工1.5万人。科技数字赋能增效,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稳步建设,“墨子”2号巡天望远镜开启巡天观测,高原荒漠区战略性矿产勘查开发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行。攻克新型熔盐储热应用技术难题,盐湖老卤制备无水氯化镁、镁基土壤修复材料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金融运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信贷投向重点突出。信贷总量稳定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末,青海省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1.3%、12.1%和21.1%,分别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4.2个、5.0个和14.0个百分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贷款同比分别增长38.7%和12.8%。全省绿色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达23.2%,其中清洁能源贷款余额保持在千亿规模以上,是全省单项产业占比最高的贷款。“科创贷”“星火贷”“科创e贷”等金融产品,支持科技型企业获得融资166亿元。落地全省首笔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以企业碳排放强度为绩效目标,动态调整贷款利率。二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各级分支行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206亿元。发放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等专项再贷款资金102亿元;政策性金融机构新增信贷规模支持省内重点项目建设资金达77亿元。三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2023年全年累计办理动产抵质押登记1.8万笔,同比增长30.7%。累计促成应收账款动产融资435笔、金额768亿元,融资金额同比增长14.6%。通过“青信融”平台共享税务、农牧、烟草等部门信息,累计发放贷款139亿元。开展“甘霖工程”2.0“扫街”融资服务对接行动,累计发放贷款2605笔、共23亿元。创新推出“生态修复贷”“碳汇指数保险”等80余种特色产品,助推青海首批碳减排挂钩贷款落地。实现辖内问题投保机构和高风险金融机构(央行评级口径)“双清零”,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四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稳步推进。成功发行青海省首单能源基础设施投资黄电风力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类REITs,总规模达69.6亿元。区域股权市场运行平稳,2023年青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企业459家,累计为辖区中小微企业融资34亿元。新培育1家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并申请上市辅导备案。五是保险民生保障力度增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委托经办+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委托经办“一体化”服务持续推进。2023年末,“一体化”模式已覆盖全省442万名群众。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扩面,辖内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累计承保889件,保费收入981万元。普惠性意外险“青海惠民保”已为全省64.7%的老年人提供意外风险保障,赔付金额626万元。2024年,青海省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不断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取得新成就。青海省金融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稳健货币政策,稳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继续巩固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成效,有力、有序、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全力支持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3 (一)需求稳步恢复,外贸增长势头良好 5(二)供给结构改善,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增强 6(三)物价走势平稳,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7(四)财政收支增长较快,生态保护支出增加 7(五)房地产需求回升,生态旅游热度攀升 8(六)统筹联动促进协调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深入推进 (一)银行业稳健运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增强 10(二)证券业平稳发展,资本市场稳健运行 (三)保险业实力增强,民生保障体制进一步完善 (四)融资规模回升,多渠道纾困企业融资 (五)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一)2023年青海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二)2023年青海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专栏1“助企暖企春风行动”精准助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 9专栏2青海省六项举措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表表1202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表 表22023年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情况表 表32023年证券业基本情况表 表42023年保险业基本情况表 图图1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5图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图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 5图4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 图5实际使用外资及其增长率 图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长率 64图7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7图8财政收支状况 图9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 图10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变动趋势 图11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情况 图1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情况 图13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图14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图15社会融资规模分布结构 5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青海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全省经济稳中有进、全面回升、量质齐升。全省金融运行稳中向好,金融供给总量实现新突破,金融资源配置效力、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新的提升,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2023年,青海省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总体回升向好,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9%,城镇二、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7%、4.1%和6.5%。三次产业结构为10.2:42.4:47.4,产业结构保持稳定。图1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一)需求稳步恢复,外贸增长势头1.工业投资支柱作用明显。2023年,青海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5%,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1.3%。工业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9.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6.4%,占工业投资的31.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7.4%,生态环境治理投资增长18.5%。图2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率2.消费需求持续改善。2023年,青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8亿元,同比增长17.3%。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7.3%和17.4%。升级类商品中,金银珠宝类增长24.8%,化妆品类增长11.5%,通讯器材类增长60.8%。全年全省实现网上零售额150亿元,增长72%。图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3.对外贸易增势良好。2023年,青海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8.7亿元,同比增长20.3%。出口和进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3.0%和16.5%。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33.1亿元,同比增长19.7%,占全省进出口总值68%。出台外经贸“1+7”支持政策,累计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16个,西宁市首个全链条外贸6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营。开行国际货运班列154列,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出口分别增长2倍和3.6倍。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0个,实际使用外资2198万美元,同比增长80.8%。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2081万美元,同比增长68.4%。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55人。图4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图5实际使用外资及其增长率(二)供给结构改善,高质量发展内1.农牧业量质齐升。2023年,粮食总产量116.2万吨,创25年来新高,连续16年保持在100万吨以上,粮食综合单产达254.1公斤/亩,创历史新高。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扩面提标,培育千头牦牛万只藏羊养殖基地、生态牧场100个,建成良种繁育基地30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2%,新认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00受市场青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产销价值168亿元。2.工业稳步增长。2023年,青海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同比分别增长5.1%和5.9%。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采矿业持平。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7户,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优势产业中,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长62.9%,有色金属产业增长4.9%,生物产业增长14.9%,油气化工产业增长2.8%,装备制造业增长45.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6.3%,比重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长62.2%。千亿级光伏、锂电产业集群建设提速,构建起光伏全产业链条,计算机通信业增长88.9%,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1.8倍、1.3倍和37.6%。碳纤维产量增长1.2倍,中复神鹰2.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生产基地。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87亿元。图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长率3.第三产业回升向好。202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新入库限上服务业企业161家。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住宿和餐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9.6%、12.3%、3.6%和2.9%。交通物流运7转加快,全年货运量同比增长16.7%,其中,铁路货运量增长0.8%,公路货运量增长20.9%,民航货运量增长1.1倍。邮政电信业快速发展,全年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0.4%。快递业务量增长58.6%,快递业务收入增长53.0%。旅游业明显回暖,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476.4万人次,同比增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37名省领导联点领衔、1300多家机关单位广泛参与、助企联络员“一对一”帮扶1.3万家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反馈问题超5000个,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73.6亿元,减轻企业缴费负担19.6亿元,金融机构减费让利1.5亿元,帮扶企业融资355亿元,发放续贷资金7.4亿元,保障用工1.5万人。科技数字赋能增效,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稳步建设,“墨子”号巡天望远镜开启巡天观测,高原荒漠区战略性矿产勘查开发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行。攻克新型熔盐储热应用技术难题,盐湖老卤制备无水氯化镁、镁基土壤修复材料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5.生态文明建设加力推进。下达资金244亿元,系统推进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修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北”六期、污染防治等重大生态环境工程,完成国土绿化455万亩、防沙治沙146万亩、退化草地改良526万亩,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下降”。藏羚羊、普氏原羚、雪豹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青海湖裸鲤蕴藏量恢复到12万吨,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开展湟水河水质攻坚行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6.6%,长江、黄河干流、澜沧江出省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及以上,地表水35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三)物价走势平稳,居民收入持续1.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升。2023年,青海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5%,较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六涨两降”,其中,教育文化娱乐类上涨4.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3.5%,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2.1%,衣着类上涨0.5%,居住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均上涨0.1%;交通通信类价格下降0.8%,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6%,其中,畜肉下降8.7%。2.生产者出厂价格回落。2023年,青海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7%,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3%。图7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3.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23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87元,同比增长5.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408元,同比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614元,同比增长8.0%。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2.59,比上年缩小0.09。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6.6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9.8万人次。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四)财政收支增长较快,生态保护2023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5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1亿元,同比增长15.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89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5%,教育支出增长5.9%,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1.4%,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5.4%,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4.8%,城乡社区、公共安全、商务服务业等支出均保持增长。用于节能环保的支出同比增长27.9%,其中,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增长65.4%,固定资产投资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18.5%。8图8财政收支状况(五)房地产需求回升,生态旅游热1.商品房消费需求逐步回升。2023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01亿元,同比下降32%。其中,住宅投资159亿元,同比下降31.1%。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149.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9%;商品房销售面积23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4%,商品房销售额167亿元,同比增长14.9%。实施3.41万户城镇老旧小区、2134套棚户区改造。西宁市新建住房和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2%和2.9%。图9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房地产贷款增速回升。2023年末,青海省房地产贷款余额900亿元,同比下降2.3%,降幅上年同期收窄2.7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和购房贷款分别收窄2.2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个人购房贷款同比增长4.2%,较上年同期提高6.3个百分点。图10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变动趋势2.生态旅游热度攀升。构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一芯一环多带”政策体系,发布4项行业标准,青海湖示范区创建成效初显、接待游客首次突破300万人次大关,新增38家A级景区。抢抓疫后恢复黄金期,对接知名媒体平台高频开展宣介活动,实施“环境大整治、服务大提升”行同比分别增长107.4%和196.3%。圣源地毯获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大柴旦星空、祁连天境圣湖营地入选国家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11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拉脊山日出云海等一批网红景点火爆出圈。(六)统筹联动促进协调发展,兰西召开青甘两省深化合作座谈会,签订“1+1+3+10”合作协议,印发《兰西城市群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编制《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规划》,东部地区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凸显。深入实施青川甘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工程,99.7亿元用于支持基础设施、环境保护、9教育卫生、城乡社区等建设。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西宁中心城市加快扩容提质,海东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西宁纳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范围,格尔木入选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2023年,青海省以“助企暖企春风行动”为重点,开展抢抓机遇促发展活动。全省金融系统聚焦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持续深化政银企常态化对接,并以完善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为核心,制定八项工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主动下沉服务,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截至2023年末,青海省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25亿元,同比增长21.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4.2个百分点。一、构建工作专班机制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海监管局、省发改委、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印发《青海省金融支持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工作措施》,成立工作专班,建立涵盖全部金融机构的“助企暖企春风行动”专项联络平台和融资问题分拨平台,强化省市县三级联动响应和反馈,推进融资需求高效对接和协调推动落实。二、强化政策宣讲机制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联合省发改委在全省8个市州集中开展助企暖企金融政策宣讲,组织11家金融机构现场介绍金融产品和贷款流程,覆盖877名助企联络员及729家企业,重点宣讲金融惠企支持政策以及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和贷款流程,更加精准支持企业发展融资需求。三、建立全覆盖走访对接机制对1.3万户“助企暖企春风行动”重点企业按照开户行进行梳理,并精准推送至相关金融机构。各金融机构按名单进行全覆盖走访:对有贷款余额的企业,主动对接融资需求;对无贷款余额的企业,走访了解企业融资需求和无贷原因;各保险机构对有保险业务的名单内企业开展走访。全省金融机构对1.3万户重点企业百分百完成全覆盖对接,其中,1678户有实际融资需求的企业获得贷款354亿元,其中,首贷户285户,获得贷款22亿元,减费让利金额合计达4847.6万元,并对接名单外企业4042户。四、深化银政企对接机制联合省商务厅召开商务领域“抢抓机遇促发展政银企对接会”,签约贷款1亿元;联合省科技厅召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银企融资对接会,30余家科创企业现场签订融资协议,融资金额35.5亿元;联合西宁市政府、海东市政府和住建部门分别召开房地产政银企融资对接会,加大配套融资支持力度,撮合融资近3亿元;联合省交通厅召开交通物流领域政银企对接会,对“两企两个”群体加大再贷款政策支持,累计发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1.4亿元。联合省商务厅、省税务局和西宁海关联合举办全省“助企暖企春风行动”暨“百场万企”外贸企业银企对接会。五、持续完善纾困解难机制以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为主线,积极推动“复工贷”“种植贷”“科创贷”等创新产品的应用,推动信贷资源向普惠、绿色、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比如,指导海东农商银行对接省级“绿色工厂”称号的青海某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在缺乏固定资产抵押的情况下,通过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和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动产融资平台为企业发放30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成功发放首笔“动产抵押+”的贷款创新信贷产品,助推小微企业的融资。六、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充分发挥“青信融”平台综合融资服务功能,为资质较弱的企业提供多渠道市场化增信服务。2023年末,“青信融”平台注册小微企业超5万户,促成融资11549笔,金额208亿元。持续推广“甘霖工程”网格化金融服务新模式,引导金融机构进企入户开展“融资扫街”行动,发放“甘霖工程”贷款1780笔,金额16.5亿元,完成建档评级1735户。七、强化问题反馈解决机制以春风行动数字化平台为载体,收集小微企业金融需求,通过线上转办形式推动金融机构精准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引导金融机构对有融资需求且符合贷款办理条件的企业,优化审批程序,加快办理。期企业融资难题,引导金融机构对有融资需求且符合贷款办理条件的企业,优化审批程序,加快办理。期间共收到金融需求1041条,办结990条,办结率达95%。加强督导问责机制。金融监管部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全省8个市州和全部金融机构“助企暖企春风行动”任务落实情况开展全覆盖督导,并走访调研22家典型企业,电话回访企业93家,对有融资需求但不符合贷款办理条件的金融需求诉求开展重点摸排,由工作专班开展联合问诊,实施分层帮扶,后续持续跟进,竭尽所能帮助其解决问题。(一)银行业稳健运行,金融支持实1.银行业资产负债平稳增长。2023年末,青海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突破万亿,总额10407亿元,较年初增加524亿元;余额同比增长5.3%,较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负债总额9812亿元,同比增长4.3%。银行业净息差1.7%,资本利润率3.9%。全省共有各类金融机构网点1167家,大型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收缩,从业人员减少。表1202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表2.存款增长回落明显。2023年末,青海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895亿元,同比增长3.6%,较上年同期下降9.6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852亿元,同比增长12.5%,较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563亿元,同比下降2.3%,较上年下降18.6个百分点。机关团体存款、财政性存款余额同比分别下降12.1%和4.6%。图11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情况3.贷款稳步增长。2023年末,青海省本外币贷款余额7586亿元,同比增长7.1%,较上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住户贷款同比增长13.9%,较上年同期提高10.5个百分点,企事业单位贷款同比增长5.4%,较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全年新增贷款501亿元,增量是上年度同期增量的2.2倍。从结构看,六成新增贷款投向企(事)业单位。2023年,住户贷款、企(事)业单位贷款分别增加202亿元和303亿元。从期限看,短期贷款增长较快,中长期贷款增长缓慢。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3.2%和5.5%。重点领域贷款增长明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1.3%、12.1%和21.1%,分别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4.2、5.0和14.0个百分点。全省绿色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达23.2%。清洁能源贷款余额保持在千亿规模以上,是全省贷款占比(超过七分之一)最高的单项产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贷款同比分别增长38.7%和12.8%,科技型企业获得融资166亿元。强化科技赋能,“青信融”平台实现与税务、农牧、烟草等部门信息共享,确定20个税务数据归集项,开发“烟商贷”等线上产品,2023年全年平台累计发放贷款1.2万笔,金额139亿元。全覆盖融资对接“扫街”行动向纵深推进。实施“甘霖工程”2.0,进行“分片包干、主动上门、精准直达”的融资服务对接行动,全年累计发放贷款2605笔,共22.9亿元。开发“科创贷”“星火贷”“科创e贷”等金融产品20余种,支持科技型企业获得融资166亿元。开展绿色金融成果交流展示会,统一标准打造59家绿色金融特色机构网点,创新推出“生态修复贷”“碳汇指数保险”等80余种特色产品,助推青海首批碳减排挂钩贷款落地,60%以上的绿色贷款投向清洁能源领域。图13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4.表外业务规模回升。2023年末,表外业务余额3580亿元,同比增长9.1%。担保类业务余额484亿元,同比下降5.7%,其中:承兑汇票同比下降10.2%,跟单信用证同比下降12.5%。承诺类业务余额1276亿元,同比增长45.4%;金融资产服务类余额1815亿元,同比下降3.7%。5.贷款利率稳中有降。落实存款市场化调整机制要求,督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理下调存款利率,指导优化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利率,着力稳定负债端成本。2023年,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生定期整存整取加权平均利率2.19%,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落实存量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政策,巩固LPR改革成果,促进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3年,全省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同比下降0.38个百分点。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50%,同比下降0.61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97%,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34%,同比下降0.83个百分点。图1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情况表22023年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情况表6.资产质量整体向好。2023年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实现“双降”。2023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34.5亿元,较年初减少3.9亿元;不良贷款率1.77%,较年初下降0.18个百分点,不良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35家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余额42.6亿元,同比增长0.13%;平均不良贷款率2.87%,较年初下降0.11个百分点;不良资产余额50.2亿元,同比增长12.9%,平均不良资产率2.1%,较年初下降0.2个百分点。全省企业新增债务融资工具18亿元,兑付资金80亿元,省内金融机构承销的债务融资工具均实现顺利兑付。积极监测、识别、防范、化解重点领域潜在金融风险,实现辖内问题投保机构和高风险金融机构(央行评级口径)“双清零”,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7.跨境人民币业务稳步增长。开展跨境人民币“首办户”提质增量行动,提升首次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企业数量,提高人民币在贸易和直接投资等实体经济领域的使用。2023年,全省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52亿元,占全省本外币跨境结算量的59.6%,较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41.3亿元,同比增长1.4倍,占同口径本外币之比为57.9%;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10.8亿元,同比增长62.7%,其中,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收付额2.2亿元,同比增长28.8%,占全省同口径本外币收付总额的67%。图14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2023年,青海省金融系统紧紧围绕产业“四地”建设和乡村振兴“八大行动”,从增强涉农领域信贷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等六个方面持续提升涉农领域金融服务质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023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228亿元,同比增长12.1%,新增涉农贷款214亿元,增量是上年度同期增量的3.1倍,增速创近3年来同期新高。一、完善政策体系,增强乡村振兴领域金融供给印发《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9方面29条具体措施。以“再贷款+”支持法人金融机构为农牧产业主体量身定制“拉面贷”“枸杞贷”等信贷产品,实行差异化定价,实现了对农牧区基础设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牧户的精准支持。2023年末,全省累计投放支农再贷款(含展期)118亿元,精准支持各类农牧区经营主体15万余户。二、加大投放力度,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引导金融机构配置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现1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增速。2023年末,1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余额361亿元,同比增长22.4%,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增速15.3个百分点。三、发挥政策合力,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持续用好央行资金,引导法人金融机构让利涉农市场主体。法人金融机构运用支农再贷款资金发放持续用好央行资金,引导法人金融机构让利涉农市场主体。法人金融机构运用支农再贷款资金发放的贷款利率比自有资金发放的贷款利率低0.23个百分点;运用支小再贷款资金发放贷款的平均利率比其他资金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低0.38个百分点。扎实落实减费让利政策,2023年为34万余家市场主体减免支付手续费7631万元。四、开展金融创新,持续丰富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因地制宜搭建“生态+文旅+金融”“光伏产业+绿色养殖+生态保护”融合发展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双基联动”合作模式、研发“农村三资管理平台”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能力贡献金融方案。比如,辖区各农商行与基层村委合作建立“农村三资管理平台”,为全省2499个村委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代理记账服务,在帮助村集体提升“三资”管理能力的同时,有效提高了贷款可获得性。农行省分行建立“乡村智慧游”平台,已有3610家农家乐上线该平台,为1447户农家乐发放贷款4.4亿元。指导金融机构研发“藏羊贷”“青稞贷”“致富贷”等特色产业信贷产品,助力做强绿色有机“青字号”品牌。五、强化科技赋能,发挥平台优势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探索在“青信融”平台上设立“乡村振兴”板块,共享农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产保险及政府补贴等基础信息,推动“青信融”平台融入多种涉农场景。组建金融机构“信用评价互认联盟”,发挥线上信用评价促进信用融资激励作用。推动农信系统“码”上银行和微贷系统与“青信融”平台对接,实现一站式办理。2023年末,银行机构通过“青信融”平台累计发放涉农贷款80.9亿元,占平台贷款的58.1%。应用中征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盘活农村活畜抵质押资产融资功效,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活畜贷”近7亿元,惠及700余家养殖客户。六、下沉服务重心,持续优化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环境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运用“三联评、三联动”等10余种信用创评方法,持续扩大信用主体覆盖范围,并为信用户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融资支持。2023年末,全省累计创评13个省级信用县(区)、318个信用乡(镇)、3456个信用村和66万信用户,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覆盖全省近四成的信用户,信用贷款余额337亿元。持续改善惠农服务点综合服务,共设立惠农服务点7992个,指导金融机构完善“点、站、中心、驿站”多层级经营模式,依托“征信查询机、CRS一体机”等金融设施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民生领域线上缴费等服务,提升农牧区基础金融服务水平。(二)证券业平稳发展,资本市场稳1.证券期货交易额下降。2023年末,青海省共有法人证券公司1家,证券分公司8家,证券营业部19家,法人期货公司1家。全年,法人证券公司累计代理交易额同比下降32.4%。法人期货公司代理交易额同比下降46.6%,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实现净利润5431.8万元,同比减少14.3%。2.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区域股权市场运行平稳,2023年青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企业459家,累计为辖区中小微企业融资33.9亿元。新三板市场培养企业有所突破,1家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并申请上市辅导备案。2023年末,青海省4家公司债券发行人发行的11只债券处于存续状态,存量余额74.3亿元。年度中和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25亿元。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存续金额为56.7亿元,涉及3家企业13支债务融资工具。表32023年证券业基本情况表(三)保险业实力增强,民生保障体1.保险业总体实力稳步增强。2023年,保险公司总资产327亿元,同比增长9.4%。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0.7亿元,同比增长13.2%;人身险保费收入67.3亿元,同比增长9.3%。全年累计承担风险总额11.7万亿元,同比上升22.3%。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同比分别增长31.8%和21.7%。2.民生保障力度增强。2023年末,意外险、健康险和普通型寿险等保障功能较强的业务保费收入45.4亿元,同比增长14.9%。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委托经办+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委托经办“一体化”服务持续推进。2023年末,“一体化”模式已覆盖全省442.3万名群众,其中,大病保险赔付18.2万人,赔付金额4.6亿元。推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扩面。2023年末,辖内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累计承保889件,保费收入980.6万元。普惠型健康险、普惠性意外险升级扩面。“夏都惠民保”累计赔付1433.7万元,超过保费收入534.4万元,并于2023年12月5日扩面升级为“青海健康保”。普惠性意外险“青海惠民保”已为全省64.7%的老年人提供意外风险保障,已累计赔付1238人次,赔付金额626万元。表42023年保险业基本情况表(四)融资规模回升,多渠道纾困企1.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回升。2023年,青海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560亿元。从结构来看,表内贷款增加504亿元,表外融资减少273亿元,其中,信托贷款减少253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5.8亿元;委托贷款减少25.5亿元。直接融资减少23.8亿元,其中,企业债减少24.5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增加0.7亿元。政府债券增加294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一般债增加21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增加79.8亿元。图15社会融资规模分布结构2.多渠道纾困企业融资难题。青海省在资本运作、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高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创新实践,成功发行青海省首单能源基础设施投资黄电风力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类REITs,总规模达69.6亿元。为全省各类拥有优质底层资产的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助力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为建设产业“四地”、助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动产登记丰富融资路径,订单、仓单、原材料、知识产权等各类抵质押融资标的范围扩大,2023年末,全省累计办理动产抵质押登记1.8万笔,同比增长30.7%;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推动融资扩容成本压降,支企惠企效应显现,2023年,全省累计促成应收账款动产融资435笔,金额768亿元,融资金额同比增长14.6%,九成以上投向中小微企业,加权平均利率4.12%。3.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2023年末,累计发放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167亿元,撬动金融机构贷款278亿元,贷款带动的碳减排量达943万吨。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碳账户挂钩贷款发放,辖内1家地方法人银行落地碳减排贷款100万元,实现地方法人机构碳减排支持工具零的突破。2023年末,企业碳账户挂钩贷款余额达1.8亿元。累计投放科技创新再贷款12.8亿元,撬动金融机构贷款21.4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4.2亿元,发放享受财政贴息的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9亿元,支持的贷款平均年化利率低至2.5%。通过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激励资金1550万元,撬动法人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季度增量17亿元。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引导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投入基金31.9亿元,配套融资136亿元。(五)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1.征信体系建设赋能信用融资。创新“三联评、三联动”信用主体评定方式,健全由村委会、社区、金融机构信贷员共同组成的信用评定机制,扩大信用主体范围。2023年,累计创评13个省级信用县(区)、318个信用乡(镇)、3456个信用村和66万信用户,评定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37万家。信用激励落实支农惠企,实施一次授信、周转使用、额度提升、利率从低的优惠政策。2023年,全省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户信用贷款余额337亿元,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15.9亿元。2.支付服务环境持续优化。农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持续深入,2023年,累计设立惠农金融服务点7992个。社医保缴费合作持续深化,全年社医保缴费18.2万笔,金额1.1亿元。境外人员支付服务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全省可受理外卡的商户9600个,支持外币支取人民币的ATM机1212台,全省可受理外币兑换的银行网点140家。支付业务手续费降费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累计向市场主体降费让利7631万元。支付便民服务不断扩大,全年累计通过“云闪付”引入促消费资金6900余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4%,带动消费33亿元。支付系统业务量稳步提升,全年支付系统处理业务0.6亿笔,金额10.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6%和19.7%。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深入推进。持续完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印发《青海省金融纠纷调解组织建设方案》,推动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全省各级行政区划有效覆盖。指导“青海省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坚持“线上+线下”双渠道,秉持“快立、快调、快结”理念,提升调解效能。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各级分支行共接收金融消费者投诉344笔,咨询2308笔,办结率达100%,共处置批办举报件14件,受理调解案件720件,受案金额近1亿元。打造“为民服务”暖心热线。召开投诉咨询处理工作座谈会,分析问题、交流经验,确保内部流转“不建立金融机构与呼叫中心投诉对接联系表,压缩办理流程,确保处理工作“不掉线”。举办金融知识竞赛活动,开展机构“高管讲消保”评选活动,与西宁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中心签订合作备忘录,指导2家机构在湟中职业教育中心、西宁市第七中学建设金融教育示范基地。2024年,青海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核苷类药物项目提案报告范文
- 2024-2025学年邢台市巨鹿县数学三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新疆维吾尔昌吉州奇台县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去药厂实习报告范文汇编5篇
- 2024-2025学年西安市碑林区三上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4年版企业劳动合同及员工劳动保障合同版B版
- 2025年板卧式电除尘器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范
- 2024年期多边投资补偿协议样本一
- 大学实习报告范文合集10篇
- 暑假银行实习报告汇编十篇
- 译林版(三起)(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期末复习:Unit 1-Unit 8共8套单元测试卷汇编
- 普通外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申报书
- 2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详细解读课件
- T-CPQS C010-2024 鉴赏收藏用潮流玩偶及类似用途产品
- 地质勘探劳务分包合同
- 2023中国光大银行杭州分行招聘客户经理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2024中国食药同源大健康产业消费洞察与产业发展分析白皮书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区九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附完整答案【典优】
- 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60道附参考答案【典型题】
- 国开作业《公共关系学》实训项目1:公关三要素分析(六选一)参考55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