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目录TOC\o"1-2"\h\z\u一、工程概况 11.1项目区位 11.2工程规模 11.3工程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 21.4设计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21.5危大工程 2二、设计依据及采用的标准规范 32.1合同依据 32.2政府相关批复意见及相关文号 32.3相关勘察、测量、检测报告文件 32.4采用的设计规范 32.5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 4三、对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53.1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 53.2轨道专项论证意见及执行情况 5四、建设条件 74.1场地现状 74.2道路现状-白鹭大道 84.3气象水文 94.4地形地貌 104.5工程地质情况 104.6进出场条件 294.7建设条件特别提示 294.8材料来源 30五、设计技术标准 305.1主要设计技术标准 30六、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 316.2平面设计 316.3纵断面设计 326.4横断面设计 32七、道路交叉设计 337.1平交口设计 337.2立交设计 34八、路基设计 368.1路基概况 368.2填方路基 368.3挖方路基 378.4半填半挖路基 388.5特殊路基设计 398.6路基排水设计 40九、道路防护构筑物设计 409.1边坡防护 409.2支档结构 419.3防撞栏杆 41十、路面设计 4110.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4110.2慢行道路面结构 4210.3沥青路面抗滑要求 42十一、人行系统设计 4211.1人行系统概述 4211.2人行铺装及结构设计 42十二、公交设施设计 4312.1公交停车港设计 4312.2公交专用道设计 44十三、道路相关设施布置 44十四、土石方调配 44十五、涉及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建设项目专项设计 44十六、节能及环保设计 4416.1节能设计 4416.2环保设计 45十七、道路相关设计 4517.1施工期交通组织设计 4517.2临时顺接道路 4617.3旧路加铺 4717.4隧道施工便道 4717.5隧道出口端明挖段计量原则 4717.6隧道口顺接 4717.7防护网 4717.8低洼区域回填 4717.9护脚及实体护坡 47十八、新工艺及新技术运用说明 48十九、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4819.1路基施工要求 4819.2路面基层、底基层要点 5019.3路面施工要点 5219.4道路其他附属设施施工要求 5919.5旧公交站路面水泥混凝土底基层及基层 6219.6HI-APP道路卷材铺设要求: 6419.7AMP-LM二阶反应型防水粘结剂 6419.8施工安全措施 6519.9施工注意事项 65二十、工程铭牌与安全运营信息牌 6620.1工程铭牌 6620.2安全运营信息牌 66二十一、主要工程数量表 66新森大道(凤苑路-成渝高速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1.1项目区位新森大道在科学城的区位本次设计范围1.2工程规模本次设计范围为新森大道(凤苑路-成渝高速段),起于高丰大道,自南向北延伸,主线下穿高新大道后,止于凤苑路,路线全长约4.1km。道路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km/h,标准路幅宽度47m,采用两块板路幅,车行道宽度按双向六车道+慢行道实施。道路K8+860~K12+300段为新建路段;K12+300~K12+968.104段为已建路段,K12+340~K12+818段为改建段范围。实施范围内挖方1616472m³,填方1445307m³,考虑清表等因素,项目整体弃方约132911m³。道路土石方弃方较多,本项目弃方根据建设单位意见,普通土石方按高新区项目实施进度统一进行调配,清除的表土、淤泥等置于建设单位指定弃土场,弃方运距暂按20km计。1.3工程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本次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管网工程、景观工程、照明工程、结构工程及隧道工程等内容。本次施工图设计共分六册: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交通工程》、第三册《景观、照明及结构工程》、第四册《给排水工程及海绵城市》、第五册《隧道工程-土建部分》、第六册《隧道工程-机电部分》、本册为:第一册《道路工程》。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及图纸)中的坐标系为重庆独立坐标系,高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1.4设计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本项目包含下穿隧道和新森大道地面层改造,现状新森大道(白鹭大道段)路况较好,但道路宽度较窄,为满足功能需要,且道路东侧有现状高新区管委会,固改造段采用向西拓宽原则进行设计,同时对改造段西侧人行道下的照明、弱电、燃气及给水管线进行改迁,接长雨污水支管,新建雨水篦子。1.5危大工程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本项目可能涉及的危大工程分项工程进行分析。本项目涉及到的危大工程主要有以下内容。基坑工程、滑坡处理和高边坡工程、基础工程、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拆除工程、模板工程、暗挖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加盖执业印章后方可实施。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表序号类别危大工程范围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见实施部位、阶段1基坑工程1.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应分段跳槽开挖,采用逆作法,加强基坑周边监测雨水、污水管网基坑开挖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2滑坡处理和高边坡工程1.滑坡处理。2.岩质边坡高度≥15米,岩土混合边坡高度≥12米且土层厚度≥4米,土质边坡高度≥8米。设计施工阶段均专家论证。挖方高边坡3.填方边坡高度≥8米。设计阶段进行高边坡方案评估。填方高边坡3基础工程1.挡土墙基础。满足埋深和承载力要求挡土墙施工2.沉井等深水基础。4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详见施工图设计说明标志标牌信号灯2.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详见施工图设计说明路灯及箱式变电站3.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安装拆除注意相关安全。5拆除工程1.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讯设施或其它建、构筑物安全的拆除工程。拆除现状灯杆、管线、信号灯等6暗挖工程1.采用矿山法、盾构法、顶管法施工的隧道、洞室工程。玉龙隧道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表序号类别危大工程范围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见是否涉及1基坑工程1.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应分段跳槽开挖,采用逆作法,加强基坑周边监测雨污水管网沟槽开挖2滑坡处理和高边坡工程1.中型及以上滑坡体处理。2.岩质边坡高度≥30米;岩土混合边坡高度≥25米且土层厚度≥4米;土质边坡高度≥15米。应分段跳槽开挖,采用逆作法,加强基坑周边监测。挖方高边坡3.填方边坡高度≥12米。设计施工阶段均专家论证。填方高边坡4.曾发生过安全事故的高边坡项目。3暗挖工程1.采用矿山法、盾构法、顶管法施工的隧道、洞室工程。玉龙隧道二、设计依据及采用的标准规范2.1合同依据新森大道勘察设计合同。2.2政府相关批复意见及相关文号1、重庆科学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间成果)重庆高新区水系规划重庆科学城轨道交通规划图2、《重庆高新区改革发展局关于新森大道南段工程立项的批复》渝高新改投(2021)230号3、《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专题会议纪要-新森大道(高新区段)方案研究会议纪要》4、《重庆高新区改革发展局关于新森大道南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渝高新改投(2021)232号5、新森大道(凤苑路-成渝高速段)初步设计批复正在办理中。6、《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新森大道项目方案设计对轨道交通影响的专项审查意见》渝建轨建控审(2022)36号7、《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新森大道项目初步设计对轨道交通影响的专项审查意见》渝建轨建控审(2022)99号8、《新森大道(凤苑路-成渝高速段)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重庆市渝州工程勘察设计技术服务中心)-已通过评审,正式报告正在出具中9、重庆高新区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导则2.3相关勘察、测量、检测报告文件1、《新森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K12+220~K13+160)(详细勘察)》(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2021.08《新森大道(补充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K0+000~K12+450)(详细勘察)》(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2022.03《新森大道(凤苑路-成渝高速段)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K9+480~K12+300)(一次性勘察)》(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2023.022、《高新大道(白鹭公园段)改造工程》(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2.04《新森大道(凤湖路至高龙大道)道路工程》(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2020.093、《新森大道南段工程对市政工程结构(许家石坝跨线桥、高新大道下穿道)安全影响评估报告》(重庆市勘测院)2022.034、新森大道对轨道交通结构安全影响评估报告5、地形管线测量资料6、《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渝建发(2010)166号7、《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建质[2013]57号文);8、业主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9、金凤片区路网竖向调整方案。2.4采用的设计规范2.4.1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GB55014-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年版)《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GB/T36670—201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2.4.2行业标准建设部标准、规范《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GJJ16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交通部规范(参考执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D70-201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3660-2020)2.4.3地方标准《城镇人行道设计指南》(DBJ50/T-131-2011)《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重庆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DBJ50/T178~201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标准》(DBJ50T-064-2022)《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2.5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次设计采用技术指标均未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三、对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3.1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上阶段批复及意见正在办理中,办理后进行补充。3.2轨道专项论证意见及执行情况一、报审新森大道范围为K0+000~K13+149.4,道路起于小康路,沿线经巴福、白市驿、金凤后,止于凤苑路(已建),全长约13.2km,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km/h,标准路幅宽度47m。道路全线共设菱形立交6个,分离式立交3个,平面交叉30个。主线桥梁3座(全长0.7公里),道路K12+230~K13+000设玉龙隧道下穿高新大道下穿道。该项目部分路段进入规划轨道交通7号线、26号线、市域(郊)铁路重庆中心城区至永川线控制保护区范围内。该项目计划2022年下半年开工,与7号线同步建设,但早于26号线、市域(郊)铁路重庆中心城区至永川线建设。本次新森大道(凤苑路-成渝高速段)施工图涉轨段基本与原新森大道南段设计一致,未向不利于轨道方向调整。具体位置关系如下:(一)与轨道交通7号线位置关系1、该项目玉龙隧道进入轨道交通7号线石门坝站~西城公园站TBM区间、白市驿车辆段石门坝接轨出入线隧道控制保护区范围内,与轨道区间呈正向交叉,交角约为80°~84°。其中,玉龙隧道拱底(设计标高326.9)与轨道有限隧道拱顶(设计标高312.0)最小竖向距离约14.9m;玉龙隧道拱底(设计标高326.2)与轨道左线隧道拱顶(设计标高312.1)最小竖向距离约14.1m;玉龙隧道拱底(设计标高326.5)与白市驿车辆段石门坝接轨出入线隧道拱顶(设计标高321.5)最小竖向距离约5m。(二)与轨道交通26号线位置关系轨道交通26号线为远期规划线路,目前高新区范围内有四种线位方案。1、与26号线方案一(经九里村片区沿成渝铁路)位置关系。该项目玉龙隧道进入26号线金凤北站~九里村站区间隧道控制保护区范围内,玉龙隧道拱底(设计标高326.9)与26号线右线隧道轨面(设计标高284.6)最小竖向距离为42.3m。2、与26号线方案二(经九里村片区经斑竹林)位置关系。该项目K10+860~K10+950段高架桥梁进入26号线斑竹林站~九里村站区间隧道控制保护区范围内,桥梁桩基底(设计标高313.8)与26号线左线隧道轨面(设计标高280.5)最下竖向距离约33.3m。3、与26号线方案三(白市驿取直后北上沿成渝铁路)位置关系。该项目玉龙隧道进入26号线金凤北站~西城公园站区间隧道控制保护区范围内,玉龙隧道拱底(设计标高326.9)与26号线右线隧道轨面(设计标高286.3)最下竖向距离为40.6m。4、与26号线方案四(白市驿取直后北上沿高新大道取消金凤西站)位置关系。该项目玉龙隧道进入26号线石门坝站~西城公园站区间隧道控制保护区范围内,玉龙隧道拱底(设计标高325.7)与26号线右线隧道轨面(设计标高287.5)最下竖向距离约38.2m。二、该项目对轨道交通的外部作业影响等级为特级,为较大风险项目。该项目下一步设计过程中,不得向不利于保护轨道结构安全方向调整,即:与本次报送的方案设计相比,该项目隧道与轨道交通结构的竖向距离不得减小。根据《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和《意见》要求,该项目初步设计轨道专篇及相关设计文件征得市住房城乡建委书面意见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对确需修改且涉及控制保护区内平面布置、与轨道交通的空间位置关系、建设规模、填(挖)方高度、边坡支护方式、施工工艺等方面的重大调整,建设单位应将调整后的方案设计文件(含方案设计轨道专篇)报市住房城乡建委重新征求意见。执行情况:与新森大道南段初步设计阶段一致,未做调整。三、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不得采用爆破作业,轨道保护区以外的工程若采用爆破作业的,应采用控制爆破,传递至轨道交通结构及设施上的爆破振动速度不得大于1.5cm/s。执行情况:本次项目离政府办公地点较近,路基不得采用爆破开挖。四、你单位在该项目后续设计过程中应与轨道7号线建设单位充分对接,相互确认设计边界条件以及建设时序,避免玉龙隧道与轨道隧道同步交叉施工。该项目玉龙隧道若早于轨道区间隧道、白市驿车辆段石门坝接轨出入线隧道实施,则你单位应充分考虑对轨道7号线实施的影响,应加强玉龙隧道纵向钢筋布置和二衬厚度设计,提高隧道仰拱刚度,防止轨道隧道施工时造成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玉龙隧道结构变形、开裂和渗水;该项目玉龙隧道若晚于轨道区间隧道、白市驿车辆段石门坝接轨出入线隧道实施,则玉龙隧道在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施工时应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采用短进尺、强支护、勤观测的措施施工,降低隧道掘进过程的卸载对围岩的扰动影响。同时,该隧道应加强防排水设计,建设过程中应做好截排水措施,对开挖面、临空面和已有钻孔及时封闭,防止渗水降低隧道围岩强度。执行情况:在施工图设计中,已与轨道7号线设计及建设单位加强沟通,并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明确隧道用短进尺、强支护、勤观测的措施施工,加强相关的防排水措施。五、若未按上述意见落实,该项目在轨道后续建设时(按现有轨道方案)所产生的开裂、渗漏等病害,均由你单位自行负责,你单位不得向轨道交通实施单位提出任何索赔要求,或者影响轨道交通的建设。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六、根据《意见》要求,你单位应严格按照已征得同意的初步设计轨道专篇及本意见组织开展施工图设计。设计单位应全面、严格落实初步设计轨道专篇及书面意见,深化轨道交通安全保护措施。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有控制保护区专门章节和图纸,在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中对前阶段轨道专篇及书面意见执行情况逐条进行说明,在相关施工图纸中标识出项目与轨道交通设施的空间位置关系。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七、根据《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和《意见》规定,该项目开工前,你单位应会同市轨道集团(7号线)、市铁路集团(26号线、市域(郊)铁路重庆中心城区至永川线)编制安全保护方案,并征得市轨道集团、市铁路集团同意,签订安全责任书、完善相关管理手续,接收市轨道集团、市铁路集团的安全保护巡查。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八、根据《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和《意见》规定,你单位在申请施工图联合审查时,应向施工图联合审查机构提交方案设计轨道专篇及本意见书作为施工图审查依据,并应取得包含轨道专项审查意见的施工图审查合格书。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九、根据《条例》第四十七条,《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第十七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及《意见》规定,你单位应将该项目对轨道交通的安全保护方案(含第三方监测方案)、施工图审查合格书(含轨道专项审查意见)等送我委专项备案。你单位申请办理施工许可时,应当提供安全保护方案及专项备案意见,作为建设工程开工前安全生产条件资料的必要组成部分,供施工许可证发证机关查验;无安全保护方案及专项备案意见,施工许可证发放机关不得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十、你单位应严格按照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安全保护方案(含第三方监测方案)及备案意见书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如因该项目建设或投用而影响轨道交通建设条件,相应的安全、经济及法律责任均由你单位独自承担。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十一、你单位在该项目后续建设中,应严格落实建设单位质量安全首要责任,有效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强化对参建各方的履约管理,督促有关责任主体和人员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全面满足本意见要求,并应复核《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202等有关标准规定,确保项目自身建设安全和轨道交通建设条件。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十二、根据《意见》规定,该项目完工后,工程竣工图说明中应注明施工图设计文件控制保护区专门章节落实情况,在相应竣工图纸中应标识建设工程与轨道交通设施的空间位置关系,并按规定申报建设工程档案专项验收。该项目竣工后,你单位应向市轨道集团、市铁路集团出具竣工情况报告。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
四、建设条件4.1场地现状4.1.1沿线现状市政道路(1)高新大道道路在K12+307.352处与高新大道相交,高新大道现状为两层菱形立交,主线采用双向六车道下穿新森大道平层。现状道路已完成进行提档升级。新森大道玉龙隧道下穿高新大道主线下穿道,通过辅道与高新大道辅道在平层相交,项目建成后将在节点形成两层下穿道的三层立交。(2)凤阁路道路在K12+524.607处与凤阁路相交,凤阁路道路等级为支路,双向两车道,该交叉口采用右进右出进行交通组织。(3)凤华路道路在K12+756.198处与凤华路相交,凤华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双向四车道。道路是高新大道至高龙大道间的重要次干路,在该交叉口保留左转和直行功能,保留凤华路的连通性和功能性。(4)凤苑路道路在K12+968.104处与凤苑路相交,凤苑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西侧为双向四车道贯通性较强,东侧为双向两车道,暂未修建。道路与辅道相交,交通组织采用右进右出方式。4.1.2项目周边轨道交通规划情况新森大道(凤苑路-成渝高速段)沿线共存在2条规划轨道线路,分别是轨道7号线和轨道26号线,其中轨道7号线已有详细设计资料,26号线因暂未锁定具体方案,提资及轨道专篇方案存在4条比较线。轨道线路与新森大道关系如下:轨道名称交叉位置桩号轨面标高(m)道路设计标高(m)结构净距(m)轨道阶段对轨道的影响等级轨道7号线(高新大道节点)K12+297.102306.869329.26914.155初步设计特级轨道7号线白市驿车辆段石门坝出入线(高新大道节点)K12+306.978315.855329.5265初步设计特级对轨道26号线(方案一)K12+306.978284.602329.52634.089方案阶段四级对轨道26号线(方案二)K10+750.736278.596351.47862.047方案阶段四级对轨道26号线(方案三)K12+324.043286.293329.2132.082方案阶段四级对轨道26号线(方案四)K12+266.974287.535328.67227.515方案阶段特级4.1.3沿线主要现状市政管线项目对现状新森大道(白鹭大道)向西拓宽改造,西侧人行道下主要有DN400~DN1200雨水管、DN400污水管、3孔和10孔电信线缆、φ273燃气管和DN300给水管等。施工前需对管线进行改迁。4.1.4沿线场地现状设计起点至高新大道段现状为原始地貌,东侧为在建白鹭公园,高新大道至设计终点段为现状道路(白鹭大道),路面近期进行过铺装,路况较好,道路两侧边坡均已形成。道路与高新大道交叉口东北象限为高新区管委会,西北象限为现状停车场。4.2道路现状-白鹭大道K12+300~K12+968.104段为原白鹭大道,已建成,该段道路具体情况如下。(1)道路情况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36m,车行道宽度为23m,双向六车道。该段道路主要技术指标表如下:设计指标规范值现状指标一般值极限值道路等级主干路设计速度(km/h)60/50/4040车行道最小净高(m)4.54.5慢行道及人行道最小净高(m)2.52.5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2020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15标准路幅宽度/36路拱横坡1.0%~2.0%1.5%路缘石外露高度(mm)150~200200圆曲线最小半径(m)300150100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35--停车视距4040最大纵坡6%3.8%最小坡长110228.376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6004002000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7004502400设计荷载城市A级城市A级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双轮组单轴载100KN根据现场调查,道路现状路面为沥青路面,路面结构为三层沥青面层+三层水稳层。路面状况良好,未见明显病害,仅表面层沥青存在部分磨耗。按照《城市道路维护工程设计规范》(DB50/T305-2008),路面完好状况应为A级(路面破损率<5%)。考虑现状路面表面磨耗情况,本次设计铣刨原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后重新铺筑。道路路基、雨污水管网及相关附属设施均未见明显病害,按照《城市道路维护工程设计规范》(DB50/T305-2008),路基、雨污水管网及相关附属设施完好状况应为B级(无病害或出现病害对道路交通功能影响较小)。(2)交通现状情况白鹭大道现状为断头路,现仅作为高龙大道及高新大道转换使用,交通量小,道路现状交通情况良好。道路上设置有完善的标志标线及交通信号设施。(3)现状重要结构物、地下管线调查评价根据物探资料,白鹭大道周边无重要结构物。道路上有完善的雨水(PVC管、φ400、双侧)、污水系统(PVC管、φ400、双侧)和给水(铸铁、φ200、φ400)、电力(铜、700×450、12孔)、燃气(钢、φ159)、通信(400×300、10孔)等综合管网系统,且分布较为密集。K12+760~K12+968.104段为菱形立交出入口段,该段拓宽需对现状管网进行迁改。(4)道路周边建筑情况现状白鹭大道周边现状建筑仅有高新区管委会,管委会位于K12+340~K12+520段右侧。4.3气象水文4.3.1气象条件根据重庆市气象局气象观测资料,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总时数1000~1200h,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气温的垂直分带明显,海拔高程300m以下的沿江河谷区,年平均气温为18.0~18.8℃。年无霜期349天左右。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0℃(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1955年1月11日),最大平均日温差11.9℃(1953.7)。降水量、蒸发量:最大年降水量1544.8mm,最小年降水量740.1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82.8mm(近6年平均降雨量1300.5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强度较大,暴雨时有发生;日最大降雨量266.5mm(2007.7.17),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5mm;根据收集临近气象站点(沙坪坝站)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的降雨资料,年、月平均总降水量见表。多年平均蒸发量1138.6mm。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风:全年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雾日:全年平均雾天日数30~40天,最大年雾天日数148天。4.3.2水文条件道路沿线分布有大型水体一处,即白鹭塘,其余地表水体主要为鱼塘、农田蓄水。大气降雨是该区域内地表水及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名称山坪塘特征信息与本项目的关系白鹭塘总库容约5.55万m³,水面面积约42800m²。勘察期间水位339.99m,设计洪水位约341.7m。拟建道路K11+400-K11+500左侧填方边坡坡脚从白露塘边缘通过,该处填方方式通过。本段道路设计标高约359.188-362.075m,高于上述特征水位,白露塘对该段道路建设影响小。拟建道路沿线地表其它主要水体情况序号分布里程地表水体特征与本项目的关系1K9+050~K9+250本段为已建鱼塘,占地面积约43.7亩。勘察期间水位为313.0m,水深约1~3m。拟建道路在此路段通过方式为高填方,建议排干鱼塘水体及软弱土层,道路修建后,该鱼塘将被填埋。该鱼塘对拟建道路影响小。2K9+760道路左侧该处为鱼塘,位于拟建道路左侧,地表水体面积分布约180㎡,勘察期间水位约357.02m,勘察期间水深约0.5m-0.8m。该段为挖方区,后期将直接挖除上覆土层,该鱼塘对拟建道路影响小3K9+760道路右侧该处为鱼塘,位于拟建道路中线位置,地表水体分布面积约144㎡,勘察期间水位约365.32m,勘察期间水深约0.3~0.5m。该段为挖方区,后期将直接挖除上覆土层,该鱼塘对拟建道路影响小4K9+800道路左侧该处为鱼塘,位于拟建道路中线偏右侧,地表水体分布面积约175㎡,勘察期间水位约353.4m,勘察期间水深约0.5~0.8m。该段为一般路基段,后期将局部回填土层,该鱼塘对拟建道路有一定影响。5K9+800道路右侧该处为鱼塘,位于拟建道路左侧,地表水体面积分布约196㎡,勘察期间水位约367.04m,勘察期间水深约0.5m-0.8m。该段为挖方区,后期将直接挖除上覆土层,该鱼塘对拟建道路影响小6K9+860道路左侧该处为鱼塘,位于拟建道路左侧,地表水体面积分布约8750㎡,勘察期间水位约348.21m,勘察期间水深约0.5m-1.5m。该段为填方路基,该鱼塘对拟建道路影响较大,需对路基及边坡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7K9+860道路右侧该处为鱼塘,位于拟建道路左侧,地表水体面积分布约600㎡,勘察期间水位约364.05m,勘察期间水深约0.5m-0.8m。该段为挖方区,后期将直接挖除上覆土层,该鱼塘对拟建道路影响小。8K10+000该处为鱼塘,位于拟建道路左侧,地表水体面积分布约3940㎡,勘察期间水位约348.10m,勘察期间水深约0.5m-2.0m。该段为填方路基,该鱼塘对拟建道路影响较大,需对路基及边坡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9K10+060道路左侧该处为鱼塘,位于拟建道路左侧,地表水体面积分布约5200㎡,勘察期间水位约350.07m,勘察期间水深约0.5m-2.0m。该段为填方路基,该鱼塘对拟建道路影响较大,需对路基及边坡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10K10+480该处为鱼塘,位于拟建道路左侧,地表水体面积分布约120㎡,勘察期间水位约354.58m,勘察期间水深约0.3m-0.5m。该段为填方路基,该鱼塘对拟建道路影响较大,需对路基及边坡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11K10+520道路左侧该处为鱼塘,位于拟建道路左侧,地表水体面积分布约890㎡,勘察期间水位约351.75m,勘察期间水深约0.3m-0.5m。该段为填方路基,该鱼塘对拟建道路影响较大,需对路基及边坡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12K10+560道路左侧该处为鱼塘,位于拟建道路左侧,地表水体面积分布约5300㎡,勘察期间水位约350.21m,勘察期间水深约0.5m-1.0m。该段为填方路基,该鱼塘对拟建道路影响较大,需对路基及边坡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13K10+600道路左侧该处为鱼塘,位于拟建道路左侧,地表水体面积分布约1250㎡,勘察期间水位约348.43m,勘察期间水深约0.5m-2.0m。该段为填方路基,该鱼塘对拟建道路影响较大,需对路基及边坡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14K10+600道路右侧该处为鱼塘,位于拟建道路左侧,地表水体面积分布约1200㎡,勘察期间水位约349.28m,勘察期间水深约0.5m-1.0m。该段为填方路基,该鱼塘对拟建道路影响较大,需对路基及边坡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15K10+660该处为鱼塘,位于拟建道路左侧,地表水体面积分布约9600㎡,勘察期间水位约348.17m,勘察期间水深约0.5m-2.0m。该段为填方路基,该鱼塘对拟建道路影响较大,需对路基及边坡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16K10+740道路左侧该处为藕田,位于拟建道路左侧,地表水体面积分布约9600㎡,勘察期间水位约348.30m,勘察期间水深约0.3m-0.8m。该段为填方路基,该鱼塘对拟建道路影响较大,需对路基及边坡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17K10+760道路左侧该处为鱼塘,位于拟建道路左侧,地表水体面积分布约320㎡,勘察期间水位约351.44m,勘察期间水深约0.3m-0.7m。该段为填方路基,该鱼塘对拟建道路影响较大,需对路基及边坡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18K10+880右侧坡顶该处为水塘,位于拟建道路右侧,地表水体面积分布约6㎡,勘察期间水位约367.50m,勘察期间水深约0.5m。该段为填方路基,该鱼塘对拟建道路存在影响,需对路基及边坡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19K10+920道路右侧该处为鱼塘,位于拟建道路右侧,地表水体面积分布约230㎡,勘察期间水位约357.82m,勘察期间水深约0.1m-0.2m。该段为一般挖方路基段,该鱼塘对拟建道路影响较小20K11+240道路左侧该处为鱼塘,位于拟建道路左侧,地表水体面积分布约130㎡,勘察期间水位约352.08m,勘察期间水深约0.3m-0.5m。该段为填方路基,该鱼塘对拟建道路存在影响,需对路基及边坡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21K11+280道路左侧该处为鱼塘,位于拟建道路左侧,地表水体面积分布约760㎡,勘察期间水位约348.04m,勘察期间水深约0.3m-0.7m。该段为填方路基,该鱼塘对拟建道路影响较大,需对路基及边坡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22K11+540道路左侧该处为鱼塘,位于拟建道路左侧,地表水体面积分布约850㎡,勘察期间水位约341.12m,勘察期间水深约0.5m-0.9m。该段为填方路基,该鱼塘对拟建道路影响较大,需对路基及边坡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23K12+000该处为鱼塘,位于拟建道路中线位置,地表水体面积分布约490㎡,勘察期间水位约335.30m,勘察期间水深约0.2m-0.8m。该段为填方路基,该鱼塘对拟建道路影响较大,需对路基及边坡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24K12+040道路右侧该处为鱼塘,位于拟建道路右侧,地表水体面积分布约200㎡,勘察期间水位约322.75m,勘察期间水深约0.1m。该段为填方路基,该鱼塘对拟建道路影响较大,需对路基及边坡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25K12+040道路左侧平距168m处该处为鱼塘,位于拟建道路K12+040左侧平距168m处,地表水体面积分布约3420㎡,勘察期间水位约344.60m,勘察期间水深约0.2m-1.5m。该鱼塘排水对拟建道路影响较大,需做好相关排水设施。4.4地形地貌拟建道路位于山地丘陵地貌区,区内背斜与向斜相间分布,构成低山、丘陵、平坝、河流的组合地貌特征。拟建道路位于槽谷地段,沿线微地貌类型属山地丘陵地貌区。区内地形地貌受区域构造和岩性的制约,地貌构架受构造控制,岭脊走向与构造线基本一致,总体呈北东南西向排列,丘陵呈串珠状排列,地形受岩性制约明显,区内地层以泥质岩为主偶夹砂岩,受其影响,地形起伏平缓,泥岩出露区,丘坡浑圆,丘谷宽缓,砂岩出露地段常形成局部陡坡,因道路建设两侧形成挖、填边坡。地面坡角一般为5°~40°,局部段较陡,区内高程在324~388m间,相对高差约64m。4.5工程地质情况4.5.1地层岩性(1)K9+480~K12+300段经沿线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沿线地层为第四系填土、淤泥质粘土、粉质黏土,侏罗系上统遂宁组岩层,岩性为泥岩、砂岩。各段地层及岩性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素填土(Q4ml):杂色,稍湿~湿,主要由粘性土、砂泥质碎石、角砾组成,粒径一般20~200mm,最大粒径可达300mm以上,含量25~55%,均匀性较差,结构稍密~中密,回填年限约3~10年不等。淤泥质粘土(Q4l):灰黑、灰褐等色,一般呈流塑-软塑状,韧性低-中等、干强度低-中等、无光泽或稍有光泽,有刺激性气味。主要分布于水田、藕田、鱼塘及水库。一般淤泥厚度0.70~1.50m,最厚可达5m。粉质黏土(Q4el+dl):紫褐~褐黄等色,由粘土矿物组成,含少量泥岩角砾,一般呈可塑状,该层在鱼塘、农田地段时,受有机质浸染和长期饱水顶部变异为淤泥,中下部则呈可塑状态。一般为中等压缩性土,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根据钻探揭露层厚0~8.30m。侏罗系上统遂宁组泥岩(J3S-Ms):紫褐色~紫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胶结,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中等风化岩体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中等风化泥岩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失水易干裂。该层在场内分布较普遍,为勘察区的主要岩性。侏罗系上统遂宁组砂岩(J3S-Ss):灰色~灰黄色,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细~中粒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中等风化岩体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硬。中等风化砂岩岩体较完整,属较软岩。该层在场内分布较普遍,为勘察区的主要岩性。(2)K12+300~K12+968.104段该段沿线地层为第四系填土、粉质粘土,侏罗系上统遂宁组、中统沙溪庙组岩层,岩性为泥岩、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各段地层及岩性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里程岩土名称描述K12+300~K12+968.104素填土(Q4ml)杂色,稍湿~湿,主要由粘性土、砂、泥质碎石、块石组成,粒径一般20~200mm,最大粒径可达500mm以上,含量15~55%,均匀性较差,分布于整个场地,结构松散~稍密,回填年限约3~10年不等。粉质粘土(Q4el+dl)紫褐色~黄褐色,由粘土矿物组成,含少量泥岩角砾,一般呈可塑状,一般为中等压缩性土,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根据钻探揭露层厚0~11.8m。侏罗系上统遂宁组泥岩(J3sn-Ms)紫褐色~紫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胶结,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中等风化岩体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中等风化泥岩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失水易干裂。可偶见石膏细脉,脉宽1~3mm,延伸5~10cm。该层在场内分布较普遍,为勘察区的主要岩性。侏罗系上统遂宁组砂岩(J3sn-Ss)灰色~黄灰色,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细~中粒结构,中厚层~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以钙质胶结为主。中等风化岩体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硬。中等风化砂岩岩体较完整,属较软岩。4.5.2地质构造道路沿线构造处于新华夏系构造为主的构造区域,属扬子准地台重庆台坳—重庆陷褶束—华蓥山穹褶束。重庆陷褶束由一系列平行雁行排列的隔挡式梳状褶皱构造和走向压性断裂组成。如华蓥山、铜锣峡、观音峡及南温泉等线形高隆起背斜,呈北北东-南南西向展布;沿华蓥山复式背斜构造南端向西南撒开,向北东收敛的重庆帚状构造带由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铜锣峡、明月峡等背斜构造组成。背斜构造陡窄,向斜宽缓。背斜翼部岩层倾角在45°以上,局部直立或倒转,宽约4~6km;向斜地层倾角在10°~35°,轴部近水平,宽10~20km。工作区构造分布见图。勘察区构造纲要图(1)K8+860-K9+480段K8+860-K9+480位于北碚向斜东翼,区内无断层经过,岩层基本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260-350°∠5-9°,岩层层面多为泥质充填,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测得两组构造裂隙,其结构中特征见下表:拟建道路沿线层面特征表编号分布里程岩层产状层面特征CM2K8+860~K8+900300-310°∠5-6°呈单斜产出,多为泥质充填,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CM3K8+900~K9+480340-350°∠5-7°呈单斜产出,多为泥质充填,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拟建道路沿线结构面特征表编号分布里程裂隙产状结构面特征LX3K8+860~K8+900190°∠85°张开1~3mm,间距0.5~1.00,延长大于0.5m,无充填,裂面较平直~弯曲,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LX4K8+860~K8+90093°∠85°间距1~3m,延伸3.0~5.0m,闭合,无充填,属硬性结构面,结合程度差。LX5K8+900~K9+480245°∠82°裂隙间距0.8~2m,延伸1.2~3.0m,张开度1~10mm,裂面较平直,局部粘土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LX6K8+900~K9+480105°∠75°间距0.6~2.5m,延伸2.0~5.0m,张开度5~10mm,裂面较平整,无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2)K9+480-K12+300段K9+480-K12+300段位于北碚向斜近轴部地段,区内无断层经过,岩层基本呈单斜产出,东翼岩层产状283-320°∠4-7°,岩层层面多为泥质充填,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西翼岩层产状120-130°∠3-5°,岩层层面多为泥质充填,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拟建道路沿线层面特征表序号分布里程岩层产状层面特征1K9+600~K9+860道路左侧125°∠5°呈单斜产出,多为泥质充填,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2K9+480~K9+920道路右侧305°∠5°呈单斜产出,多为泥质充填,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3K9+860~K11+980125°∠3-5°呈单斜产出,多为泥质充填或无充填,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4K11+980~K12+300283°∠7°呈单斜产出,多为泥质充填,层间结合差-很差,综合判定为软弱结构面。拟建道路沿线结构面特征表序号分布里程裂隙产状结构面特征1K9+600~K9+860道路左侧258°∠85°间距0.5~1.0m,延伸2.0~4.0m,裂面较不平,闭合,无充填,属硬性结构面,结合程度差。230°∠75°间距1.0~2.0m,张开度0~2mm,延伸大于1.0m,无充填,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3K9+480~K9+920道路右侧258°∠85°微张-闭合状,裂面不平整,泥质充填,结合很差,裂隙间距0.5~1.0m,延伸长度一般1~5m,属软弱结构面。4148°∠76°闭合,裂面不平整,结合一般,裂隙间距0.8~1.5m,延伸长度一般1~3m,裂隙有一定胶结,钙质胶结,属硬性结构面。5K9+860~K11+980180-200°∠70-77°优势产状190°∠75°裂隙间距0.8~2m,延伸1.2~3.0m,张开度1~10mm,裂面较平直,局部粘土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6292-305°∠70-81°优势产状300°∠74°闭合状,裂面不平整,结合一般,裂隙间距1.0~1.3m,延伸长度一般1~5m,泥质胶结,属软弱结构面。7K11+980~K12+300258°∠85°闭合状,裂面不平整,结合一般,裂隙间距0.5~1.0m,延伸长度一般1~5m,裂隙有一定胶结,钙泥质胶结,属硬性结构面。8148°∠76°闭合,裂面不平整,结合一般,裂隙间距0.8~1.5m,延伸长度一般1~3m,裂隙有一定胶结,钙泥质胶结,属硬性结构面。(3)K12+300-K12+968.104段本次工作区K12+300-K12+968.104处于北碚向斜东翼,区内无断层经过,岩层基本呈单斜产出,倾向260°~305°,倾角5~7°,优势产状为283°∠7°,层面多为泥质充填,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砂岩、泥岩呈单斜产出,岩体结构类型为中厚~巨厚层状。本次野外调查测得两组构造裂隙,其结构中特征见下表:拟建道路沿线层面特征表编号分布里程岩层产状层面特征CM1K12+300-K12+968.104260-305°∠5-7°优势产状283°∠7°呈单斜产出,多为泥质充填,层间结合差-很差,综合判定为软弱结构面。拟建道路沿线结构面特征表编号分布里程裂隙产状结构面特征LX1K12+300-K12+968.104258°∠85°闭合状,裂面不平整,结合一般,裂隙间距0.5~1.0m,延伸长度一般1~5m,裂隙有一定胶结,钙泥质胶结,属硬性结构面。LX2K12+300-K12+968.104148°∠76°闭合,裂面不平整,结合一般,裂隙间距0.8~1.5m,延伸长度一般1~3m,裂隙有一定胶结,钙泥质胶结,属硬性结构面。4.5.3水文地质条件沿线地层结构由人工素填土、粉质黏土和下伏砂岩、泥岩组成。素填土、砂岩属透(含)水层;粉质黏土属弱-中等透水层,中等风化泥岩为隔水层。场地主要地下水类型及分布如下:(1)土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粉质黏土,水流径流方式为大气降雨后向洼地地带汇聚储存,水位及水量受气候影响波动大,水头性质无压。主要赋存于低洼的槽沟内的土层中,水量小、水位不连续、变化大。(2)基岩风化带裂隙水:水的储存形式以基岩强风化带裂隙。水量、水位随气候因素影响而相应敏感变化。由于地块开发形成的多级台阶,切穿强风化层,渗透条件好,水量极小,赋存时间短,具有就地排泄的特点。道路区属山地丘陵地貌,局部地形变化较大,贮水条件差,大气降水后多形成地表径流经下水道向场外排泄,少部份下渗赋存于第四系素填土、粉质黏土和基岩强风化带裂隙中,贮水条件较差。通过钻孔提水观测,提干钻孔内的施工用水,24小时后观测,大部分钻孔勘探深度范围地下水较慢或无回复,仅在临地表水体及地势低洼地段回复相对较快,附近钻孔存在稳定地下水,该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划分为潜水,详细勘察期间区内无较强降雨过程,场地地下水位与常年同期持平。根据地区经验提供渗透系数及岩土体渗透性等级如下:素填土(松散)K=20m/d,属强透水层;素填土(松散)K=10~20m/d,属透水层;粉质粘土K=0.60-0.9m/d,属弱透水层;强风化泥岩考虑裂隙影响的综合渗透系数K=1.405m/d,为中等透水层;中等风化砂岩考虑裂隙影响的综合渗透系数K=1.405m/d,为中等透水层。场地基岩渗透系数与裂隙发育情况密切相关,施工期间需加强各段结构面的校核。素填土、砂岩属透(含)水层;粉质黏土为弱-中等透水层,泥岩为隔水层。其砂、泥岩强风化风化裂隙发育时,透水性较好。在雨季或邻近地表水地段施工须做好相应的排、截水工作。4.5.4水、土腐蚀性评价4.5.4.1地下水腐蚀性评价据调查,拟建场地及周围无大型工矿、化工企业,无对水土有重度污染的污染源,结合《新森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步勘察)》(K0+000~K12+450)、《高新大道(白鹭公园段)改造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K,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按场地环境类型及地层渗透性综合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4.5.4.2土腐蚀性评价综合场地及周边无污染源,各土层未受污染,根据临近场地勘察资料(《新森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K0+000~K12+450)》(初勘察、步详细勘察)、《白鹭大庄园改造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高新大道至驿云路改造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K0+000~K1+528.539)》,综合判定场地内各土层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各土层对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场地各土层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进行防腐。4.5.5不良地质现象(1)滑坡通过调查访问,拟建线路K9+000西侧发现1处滑坡,名为余家沟滑坡,地理位置位于高新区白市驿镇真武村6组,灾害点原编号:5001070000110401。余家沟滑坡与新森大道平面位置关系该滑坡长约120m,宽约500m,厚度3-5m。面积约6万m2,体积约20万m3。该滑坡为土质滑坡,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坡高约40m,斜坡坡度23°,坡向1°。该滑坡于2000年出现地面沉降,滑坡后缘土体向下垂直移动约5m,横长约10m。该滑坡强变形区域主要位于滑坡北侧即临鱼塘一侧,现已进行治理,即坡脚已采用挡墙进行支挡(滑坡强变形区坡前已建挡墙),治理后稳定至今未出现已有建构筑物的沉降、变形、开裂迹象,现状总体稳定。拟建道路于拟建滑坡西侧近南北向通过,建设范围与滑坡区域重叠面积约4300㎡,主要位于滑坡边缘,该区域现有上现存砖混结构、砖石结构及土木结构建筑物,为居民生活区,砖混结构、砖石结构建筑均未见前期变形裂缝及近期新增裂缝。土木结构建筑物年代久远,现已无人居住,属危房,局部土墙出现局部开裂或剥落,地基稳定,地面无开裂迹象,土木结构建筑(危房)非滑坡变形导致其安全度降低,主因为年久失修,长期受雨水侵蚀所致。余家沟滑坡强变形区已治理稳定,拟建道路在该滑坡南西侧以填方及高架桥的方式通过,余家沟滑坡与新森大道竖向设计关系见下图,坡脚填方后有利于提高边坡整体稳定性,道路建设诱发滑坡复活的可能性小。建议施工前期加强对该滑坡加强监测,施工期间必要时进行专项勘察工作。余家沟滑坡与新森大道竖向设计关系(2)危岩通过调查访问,拟建线路K11+840-K11+900西侧斜坡发现危岩四处,均属于小型、低位危岩。危岩均位于边坡开挖线以内,现状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后期施工将被清除。(3)孤石通过现场调查,沿线斜边坡位置分布孤石3处,均位于边坡开挖线以内,建议后期直接破碎清除。孤石特征及处置措施建议表孤石编号坐标X(m)坐标Y(m)长(m)宽(m)平均高度(m)体积(m3)稳定性处置措施建议GS163387.1240922.252.32.52.011.5欠稳定直接清除GS263341.5440880.011.30.51.51.0欠稳定直接清除GS361419.4840821.6121.31.23.1基本稳定直接清除(4)其他通过调查访问,未发现泥石流、岩溶、采空区等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及现象,亦未发现河道、暗沟、渠、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5.6特殊性岩土道路沿线特殊性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强风化基岩,具体特征如下:(1)人工填土人工填土零星分布于全线,主要由粘性土,砂、泥岩块石、碎石等组成。含量约含量25~55%,粒径以20~200mm为主。结构松散~稍密,道路区呈中密状态,稍湿。厚度0~15.73m。人工填土在工程上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的非均质性和湿陷性;其块石粒径大小不均,分选较差,土体内局部存在大块石架空现象,其整体均匀性较差,其物理力学等性质差异较大;人工填土在地下水的浸泡渗透下,易出现不均匀沉降。拟建道路沿线主要松散填土分布一览表序号位置填土厚度(m)建议处理措施1K11+720-K11+920高新大道至驿云路改造工程管网开挖范围1..0~2.0位边坡开挖范围,后期直接挖除2K12+140-K12+2600.8~4.8压实处理(2)粉质黏土粉质黏土为残坡积土,属特殊性岩土,紫褐色~黄褐色,由粘土矿物组成,底部含少量泥岩角砾,一般呈可塑状,该层在靠近鱼塘、农田地段时,受有机质浸染和长期饱水顶部变异为淤泥,中下部则呈流塑~软塑状态。一般为中等压缩性土,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根据钻探揭露层厚0~10.80m。(3)淤泥质黏土道路沿线多为原始地形,淤泥质黏土属软土,主要分布在水田、鱼塘、藕田、水库位置,表层分布,呈灰黑色,一般呈软塑-流塑状,韧性低-中等、干强度低-中等、无光泽,有腥味,一般淤泥厚度0.30~1.0m,局部稍厚,为软弱土,建议对地表水田段呈流塑~软塑状粘土进行清除、换填或抛石挤淤处理。拟建道路沿线主要淤泥质黏土(软土)分布一览表序号位置淤泥质黏土厚度(m)建议处理措施1K9+760道路左侧鱼塘1.0~1.5挖除2K9+760道路右侧鱼塘0.1~0.3挖除3K9+800道路左侧鱼塘1.0~1.2清除或换填或抛石挤淤处理4K9+800道路右侧鱼塘0.1~0.2挖除5K9+860道路左侧鱼塘0.6~2.0清除或换填或抛石挤淤处理6K9+860道路右侧鱼塘0.1~0.5挖除7K10+000鱼塘0.6~2.0清除或换填或抛石挤淤处理8K10+060道路左侧鱼塘0.6~1.9清除或换填或抛石挤淤处理9K10+480藕田0.6~1.6翻晒或抛石挤淤处理10K10+520道路左侧鱼塘0.5~1.0清除或换填或抛石挤淤处理11K10+560道路左侧鱼塘0.8~1.5清除或换填或抛石挤淤处理12K10+600道路左侧鱼塘1.0~2.0清除或换填或抛石挤淤处理13K10+600道路右侧鱼塘1.0~1.5清除或换填或抛石挤淤处理14K10+660鱼塘2.0~4.0清除或换填或抛石挤淤处理15K10+740道路左侧藕田2.0~3.0清除或换填或抛石挤淤处理16K10+760道路左侧0.5~1.0清除或换填或抛石挤淤处理17K10+880右侧坡顶0.1~0.3挖除18K10+920道路右侧0.5~1.0挖除19K11+240道路左侧0.5~1.0清除或换填20K11+280道路左侧0.5~1.0清除或换填21K11+540道路左侧0.5~1.5清除或换填22K12+0000.5~1.0清除或换填23K12+040道路右侧0.3~0.8清除或换填24白鹭塘0.5~4.0退距设支挡结构(4)强风化基岩强风化岩石以物理风化为主,具有表层风化、裂隙式风化、顺层风化、隔层风化的特征。风化速度和深度与岩性、地形、裂隙发育程度密切相关。本区砂岩强度较高,抗风化能力较强。泥岩强度相对较低,风化层相对较厚。4.5.7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强风化基完整性分类为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中等风化基岩岩体完整性指数Kv=0.63~070,完整性分类为较完整,也与钻探揭露定性判断结果基本一致,中等风化泥岩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中等风化泥岩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中等风砂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4.5.8结构面(滑面)参数取值结构面参数取值建议结构面类型C(kPa)Φ(°)结构面类型岩层层面3012软弱结构面5018硬性结构面裂隙面5018硬性结构面裂隙面3012软弱结构面现状土岩接触界面(粉质粘土与基岩面)11.687.28K11+280~K11+640现状土岩接触界面(填土与粉质粘土面)14.69.1现状土岩接触界面(粉质粘土与基岩面)12.087.44K11+620~K11+940现状土岩接触界面(填土与粉质粘土面)15.19.3现状土岩接触界面(粉质粘土与基岩面)11.367.52K11+940~K12+300现状土岩接触界面(填土与粉质粘土面)14.29.44.5.9土、石可挖性分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A.0.1,全线岩、土可挖性分级为:松土(I):沿线的粉质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普通土(II):沿线的人工填土。填土主要由砂、泥岩块碎石、粘性土等组成,块碎石含量含量25~55%,粒径一般为20~200mm,结构稍密~中密。硬土(III):强风化基岩。岩石风化强烈,呈碎块状,质软,部分呈土状或土夹石状。软石(IV):中等风化的泥岩,层状~块状结构,裂隙较发育。次坚石(V):中等风化砂岩,中厚层状,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完整,强度相对较高,抗风化能力强,为较软岩。4.5.10场地稳定性及筑路适宜性评价据工程地质钻探及工程地质测绘表明,道路区内无断层、泥石流、无危岩等不良地质现象。拟建线路K9+000西侧为余家沟滑坡,滑坡已治理稳定,拟建道路在该路段以填方形式在坡脚通过,有利于提高滑坡整体稳定性。拟建线路K11+840-K11+900西侧斜坡发现危岩四处,均属于小型、低位危岩体,位于边坡开挖线范围,后期将被清除。另存在孤石3处,均位于边坡开挖线范围,后期直接清除。场地岩土种类较简单,基岩为侏罗系砂岩、泥岩,岩体较完整,岩体为中厚~厚层状结构。强风化层基岩厚薄不均,风化裂隙发育;中等风化层基岩强度相对较高。水文地质条件总体简单;工程建设中可能产生的场地稳定性问题主要为地基稳定性和边坡稳定性,在合理的设计、施工下都可保证其稳定。综上所述,道路区整体稳定,适宜拟建项目建设。4.5.11基岩面及强风化带特征拟建场地范围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具有起伏变化的特征,其起伏变化情况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起伏特征及工程建设对原始地貌的改造等影响。基岩面倾角一般2°~30°,局部达50°;基岩埋深0~21.08m。场区基岩强风化层厚度一般0.40~4.00m左右,局部地段基岩强风化带厚度较大,达9.70m,基岩强风化带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4.5.12地震效应与地震稳定性评价4.5.12.1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4.5.12.2岩土的地震稳定性评价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规定,拟建道路为标准设防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4.3规定,本场地不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可不进行液化判别和液化处理。地基为新近填土时,应考虑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地基失效等其他不理影响对拟建道路构建物可能造成的破坏,并应采取相应措施。对抗震不利地段应采取相应措施。场地内未揭露砂土、粉土等易液化土,土体不会产生液化,可不需采用抗液化措施。(1)场地覆盖层为人工素填土及粘土,无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岩土体不易发生地震液化现象;场地淤泥质黏土局部较大,建议进行换填处理,未来素填土厚度局部较大,需经分层压实或处理,处理后淤泥质黏土及素填土层无地震动液化、塌陷性质。(2)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2016年版))抗震设防的边坡工程其地震作用计算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地区,边坡工程支护结构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但应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场地在地震作用下不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4.5.13地下水及地表水作用(1)地下水作用拟建道路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水,本次勘察钻探范围无统一地下水位,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受季节影响动态变化,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临水库位置钻孔存在地下水,地下水主要接受水库蓄水及大气降水补给。施工期间地下水将对路基浸泡,软化路基,地下水的升降易引起路基沉降。同时地下水对边坡稳定差生不利影响,在动水压力下,边坡易变形,施工中边坡应做好截排水措施,设置泄水孔;在沟谷地段设置排水通道,避免填方后,地下水排泄不畅,导致路基沉降。大气降雨后形成地表水,地表水下渗进入土层及基岩中的裂隙面、层面形成地下水,直接降低岩、土承载力及层面、裂隙面抗剪强度指标。(2)地表水作用拟建道路K9+060~K9+240现为鱼塘,道路修建后,鱼塘将被填埋。该鱼塘为地表水体汇集地,鱼塘东侧已建1.6m×2.0m雨水渠。该段道路以填方形式通过,将阻隔地表水体排泄。建议在此处设计雨水管涵,便于汇集雨水排泄。农田低洼地带易积水浸泡路基,建议下部回填砂岩块、碎石含量高受水影响小的填料,必要时在该地段设置排水涵洞。拟建道路K12+040西侧平距168m处为鱼塘,地表水体面积分布约3420㎡,勘察期间水位约344.60m,勘察期间水深约0.2m-1.5m。该鱼塘高出隧道设计标高,鱼塘排水对拟建道路及隧道影响较大,建议该处设置完善的排水措施。据了解,拟建隧道东侧规划有玉龙湖,设计最高蓄水位335m,水深2-6m,拟建隧道K12+020~K12+120位于玉龙湖库尾水域范围,该段隧道设计标高328.617-338.097m,局部段低于玉龙湖最高蓄水位335m,现玉龙湖未实施,建设晚于本项目,运营期间当难以避免玉龙湖湖水向隧道周边汇集时,隧道结构还需考虑抗浮设计。拟建道路与玉龙湖位置关系4.5.14道路工程地质评价4.5.14.1K8+860~K9+480段(1)工程地质特征该段拟建道路主要穿越浅丘斜坡地带,地形坡度3-10°,局部陡坎达60°。该段道路地面高程313.01~343.28m。该段道路分布农田、坡地,多为原始地貌,分布有粉质粘土,零星分布素填土。土层厚度约0.4~8.6m。基岩岩性主要为强~中等风化泥岩、砂岩,强风化层厚度约0.8~3.4m。(2)稳定性分析1)余家沟滑坡稳定性分析根据本次勘察调查,余家沟滑坡强变形区域(滑坡中部临鱼塘一侧)已进行治理,治理效果良好,现状整体稳定,已治理段已取消地灾编号。拟建道路于滑坡边缘之西侧居民区通过,勘察期间在该区域共布置钻孔10个进行揭露,根据钻探揭露,该区域岩芯中未见滑面特征(擦痕、揉搓、软弱带),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主要为强-中等风化泥岩及无滑动变形迹象,前期未进行工程治理,主要手段为加强监测。由此判定,已治理区域滑坡现状处于稳定状态,道路影响范围现状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后期道路建设期间该区域将统一拆迁,在现状标高基础上回填,回填压脚后该区域整体处于稳定状态。2)边坡稳定性分析该段为填方段,填方高度约0.0~16.9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填方区原始地面(K9+440除外,其稳定性分析见后续计算)和基岩面平缓,坡度缓于1:2.5,填方土体沿基岩面或原始地面产生整体滑移破坏的可能性小,可能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破坏。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建议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该道路K9+070~K9+220路段部分区域为鱼塘,建议采用抛石挤淤或换填方式处理。K9+440附近原地面线较陡,对回填后土体沿基岩面(粉质粘土与基岩面抗剪强度参数按粉质粘土0.9折减取值,c=15.6×0.9=14.0kpa,φ=9.2×0.9=8.3°)的稳定性计算,经计算可知,该段边坡稳定系数Fs=1.01,小于稳定性安全系数1.35,填方土体处于欠稳定状态,现状地面直接回填,边坡稳定性差。(3)路基持力层建议该段路基在素填土,路基持力层可选压实填土。路基填方时应对填方土体进行压实或对原有填方进行换填压实后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4.5.14.2K9+480~K9+820挖方路基(1)工程地质特征该段拟建道路地形起伏,地形坡度4-30°,局部陡坎大于60°。该段道路地面高程351.8~368.3m。该段道路农田及原始地貌处分布有粉质黏土;K9+740~K9+800分布素填土,土层厚度约0.5~4.2m;K9+740~K9+820道路两侧分布多处鱼塘,表层0.10~1.50m存在淤泥质黏土,为软弱土。基岩岩性主要为泥岩和砂岩,强风化层厚度约0.5~4.3m。(2)边坡稳定性分析道路设计高程在341.80~353.70m之间,该段主要为挖方段,挖方边坡最大高度约24.6m,位于K9+524.8里程左侧。左侧边坡:按设计标高施工,将形成最高约20.8m的挖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主要坡向90°,边坡主要由粉质黏土、强-中等风化泥岩及砂岩组成,边坡开挖后稳定,方案可行。右侧边坡:按设计标高施工,将形成最高约24.6m的挖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主要坡向264°,边坡主要由泥岩、砂岩。边坡顶部局部为粉质黏土,边坡开挖后稳定。(3)路基持力层建议建议该段路基以强-中风化基岩作为路基持力层,承载力需满足设计要求。4.5.14.3K9+820~K9+930半挖半填路基(1)工程地质特征该段拟建道路主要穿越农田和居民区,地形起伏,地形坡度5-30°,局部陡坎大于60°。该段道路地面高程349.18~368.06m。该段道路农田及原始地貌处分布有粉质黏土,土层厚度约0.0~2.5m;居民区及现状道路分布少量素填土,土层厚度约0.0~1.2m;K9+830~K9+930道路两侧分布有鱼塘,表层0.60~2.00m存在淤泥质黏土,为软弱土。基岩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强风化层厚度约0.5~1.5m。(2)边坡稳定性分析道路设计高程在354.05~357.55之间,该段道路左侧为填方路基,最大填方高度约7.8m,位于K9+920里程左侧;道路右侧为挖方路基,最大挖方高度约11m。左侧边坡:按设计标高施工,将形成最高约7.8m的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坡向266°,边坡主要由压实填土组成,原始地面及基岩面起伏,设计拟按1:1.50(34°)作放坡处理可行,但需加强填土自身稳定性。右侧边坡:按设计标高施工,将形成最高约11m的挖方岩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坡向266°,边坡主要由泥岩、砂岩,边坡开挖后稳定。(3)路基持力层建议建议该段路基以强-中风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合同法》知识考试题库100题(含答案)
- 2025年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绿色环保培训教材》课件
- 山东省博兴二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 精准医疗治疗服务项目合同
- 通勤车合同协议书
- 2025科学仪器行业前景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蔬菜水果居间合同
- 安装窗帘合同范本
- 设备订购合同协议
- (一模)芜湖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教学质量监控 英语试卷(含答案)
- 完整版秸秆炭化成型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中国海油春季校园招聘190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护理
- 《数据采集技术》课件-Scrapy 框架的基本操作
- (2024)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湖北省十一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
- 医疗保险结算与审核制度
- 围城读书分享课件
- 2025年河北省单招语文模拟测试二(原卷版)
- 2024版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内容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