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深度自测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江西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深度自测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江西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深度自测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江西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深度自测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江西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深度自测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某远古人类的基本特征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符合以上特征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2、史前时期的人物中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A.盘古B.三皇五帝C.炎帝、黄帝D.女娲

3、《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从材料中获取的准确信息是()A.伯益建立了夏朝B.伯益深得诸侯的支持C.伯益继承了禹的王位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4、有了甲骨文,中华文明就有记录的工具,从此,所有的情感、知识、思想通过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中华文明得以塑造与传扬,这明甲骨文(

)A.兼收并蓄,中西合璧B.一脉相承,从未改变C.记录历史,传承文明D.口耳相传,内容丰富

5、决定原始农耕时代形成南北农作物种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生活习惯B.劳动技术C.生产工具D.自然环境

6、历史课上某学习小组展示了评下搜集提到的以柔克刚、乐极生悲、唇齿相依、物极必极反、无中生有、新陈代谢、无为而治……”等成语,他们探究的人物应该是(

)A.老子B.孟子C.孔子D.墨子

7、我国早在秦朝就有监察百官的官员,这一官职是A.御史大夫B.丞相C.太尉D.郡守

8、在我国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同以下哪两位人物有关(

)A.秦始皇——刘邦B.秦始皇——陈胜、吴广C.项羽——刘邦D.李斯——项羽

9、《史记》中记载汉文帝在正月的时候亲自参与农耕活动,给天下做好榜样。这体现了汉文帝(

)A.重视农业B.以法治国C.勤俭治国D.推崇孝道

10、汉武帝时期,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思想控制B.增加财政收入C.促进农业发展D.推动儒学复兴

11、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社会比较安定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C.人口增加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

12、当秦末社会民众看不到生存发展的最后希望时,农民起义终因“戍卒陈胜”的横空出现,如燎原之火,势不可挡地迅猛蔓延。下列关于这一“农民起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②起义最先爆发于大泽乡

③建立了“张楚”政权④迫使秦朝统治者出城投降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3、整理表格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表反映的战役应是(

)时间208年交战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战役特点以少胜多战役结果孙刘联军取得胜利A.牧野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14、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图是中国古代朝代(时期)更迭示意图的一部分,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是

A.蜀、宋、梁B.蜀、五代、南魏C.前秦、蜀、梁D.蜀、南晋、梁

15、下图是孝文帝迁都前后鲜卑族服饰的变化,这一变化的出现是因为(

A.制定了正确迁都政策B.推行汉化政策C.鲜卑族人全部穿汉服D.实施民族歧视政策

16、魏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

①华佗的医学成就

②祖冲之的圆周率

③贾思勰的农学成就

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

17、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给这一时期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应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C.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8、某班学生在历史课前收集了“夏商周的更替”“动荡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等方面的佐证史料,他们这节历史课要探究的主题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D.原始农耕生活

19、史料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材料,如果你想搜集有关我国境内古人类山顶洞人的史料应该选择去的地方是(

)A.北京周口店B.云南省元谋县C.陕西省蓝田县D.安徽省和县

20、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的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A.B.C.D.二、综合题

2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制度变革的依据,社会制度的变革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形式。材料一

观察以下工具的演变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打制石器

骨耜

青铜铲

铁制农具材料二

商鞅两次游说秦孝公失败后,终以“霸道”学说(即法家学说)得到秦孝公的支持。以法家学说作为秦国变法的指导思想,这既是秦国君主的选择,又是秦国文化的选择,同时也是商鞅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秦国的具体情况提出的改革路线,从而为变法的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材料三

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编自《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材料一所示工具的演变过程反映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秦国社会变革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再列举两例商鞅变法在政治方面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大事记1完成统一大业,建立奏朝2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创立度、设三公九卿,在地方实行郡县制。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轨4北修长城,南开灵渠。5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徭役和兵役,实行严苛的法律。6“焚书坑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建立的时间,写出“长城”的起止点。

(2)关于秦始皇的评价,同学们有以下观点:第一种,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第二种,秦始皇是一个暴君。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要求:明确写出你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23、探究历史的真实。文献资料是我们探究历史真实的载体,是我们论从史出的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下是某部古文献的部分目录和内容卷一:耕田、收种、种谷各1篇。

卷二:谷类、豆、麦、麻、稻、瓜、瓠、芋等13篇

卷三:种葵(蔬茱)、蔓菁等12篇。

卷四:园篱、栽树(园艺)各1篇,枣、桃、李等果树栽培12篇;

卷五:栽秦养蚕1篇,榆、白杨、竹以及染料作物10篇、伐木1篇

卷六:畜、禽及养鱼6篇。

……

(1)材料一中的文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请写出该文献的名称。材料二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史记•大宛列传》

(2)材料二中天子最终招募到的“使者”是谁?材料二出自《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请写出它的作者。材料三

2015年底江西省南昌市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震动全国。墓中出土了有孔子及其弟子画像、生平故事的屏风和竹书《论语》等珍贵文物上万件。——摘编自相关考古发掘报道

(3)材料三出土的文物反映了墓主人崇尚哪个学派的思想?

24、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材料一

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③秦朝统治残暴,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导致陈胜、吴广起义。④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出现了“文景之治”。⑤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减省刑罚,使得经济发展,国力强盛。⑥明末土地兼并严重,政府不断加派赋税,导致了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1)用材料一的史实,说明以下观点。(填序号,每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主张

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前提是推行爱民政策

苛政暴政是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材料二

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任用商鞅变法。商鞅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奴婢。——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卷》

(2)依据材料二,说出商鞅变法的背景。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变法内容的作用。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材料二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材料三

秦亡的历史教训,时时影响着汉初统治者的决策,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再次得宠。经过70年的休养生息,这一思想已不能适应地主阶级的要求。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现大一统的儒家思想便起而代之。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而罢黜百家,他培养和提拔了大批儒生充任各级官吏,扩大了封建统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