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实验室职责工作程序文件_第1页
检测实验室职责工作程序文件_第2页
检测实验室职责工作程序文件_第3页
检测实验室职责工作程序文件_第4页
检测实验室职责工作程序文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程序文件

目录

目录.........................................................................1

01保证公证性和保护客户机密及所有权程序.....................................2

02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9

03检测工作的分包管理程序..................................................14

04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18

05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程序..............................................21

06处理投诉程序.............................................................24

07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26

08记录和档案管理程序.......................................................30

09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39

10管理评审程序.............................................................43

11员工培训与考核程序......................................................46

12检测工作程序.............................................................49

13评审新项目的程序.........................................................52

14允许偏离的程序...........................................................56

15现场检测管理程序.........................................................59

16安全与内务管理程序......................................................62

17检测环境的建立、控制和维护程序..........................................65

18计算机及计算机数据的管理程序............................................68

19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71

20仪器设备管理程序.........................................................74

21样品的抽取和处置管理程序................................................80

22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85

23出具检测报告的工作程序..................................................93

24应用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99

保证公证性和保护客户机密及所有权程序

1目的

为保证和维护本试验室的检测的公正性、保护客户机密及所有权,特编制本

程序。

2范围

本程序文件所述满足试验室的检测能力的维护和行为规范的贯彻、执行与监

督。

3职责

3.1试验室主任

3.1.1贯彻试验室已经制定的行为规范;

3.1.2对贯彻执行情况,安排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

3.1.3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维护其严肃性和有效性;

3.1.4维护试验室的检测能力,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3.1.5应落实保护委托人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各项措施所需的资源和责任人。

3.2技术负责人

3.2.1协助主任维护试验室检测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3.2.2不断努力地提高检测技术水平,监督检测技术活动和结果的有效性;

3.2.3贯彻试验室检测宗旨和质量方针。

3.3质量负责人

3.3.1协助试验室主任维护试验室的管理体系文件,并保持其现行有效;

3.3.2监督管理体系的日常运行,使管理体系的运行更加有效;

3.3.3及时向试验室主任反映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完善管

理体系。

3.3.4对各项保密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XXXXXX检测试险室控制编号:DYSL-PF-01-2006

程序文件第2页共7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保护公正性和客户机密及所有权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3.3.5批准借阅保密资料;

3.3.6帮助解决纠正和预防措施中存在的反应延迟等问题;

3.3.7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试验室主任报告;

3.3.8负责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

3.4资料档案员

(1)按照本程序的要求做好技术文件的编号和保管;

(2)对有保密要求的文件和资料实行专柜保存;

(3)防止保密文件丢失、虫蛀和随意借阅;

3.5样品管理员

(1)认真做好与委托人的样品接收工作,记录委托人对样品及资料的保密要

求;

(2)做好样品和资料的传递交接记录,并对在检过程中样品及资料的保密进

行监督检查;

(3)对违反保密的行为进行制止,直至向试验室主任进行汇报。

3.6办公室

(1)接待委托人时要了解委托人对样品保密的要求;

(2)做好检测报告发送中的保密工作;

(3)对保密设施进行检查,并提出改进意见和督促实施。

3.7全体员工

3.7.1自觉遵守和维护试验室制定的行为规范准则,确保检测工作的公正性、

诚实性和独立性;

3.7.2贯彻试验室的质量方针和检测服务宗旨,保证检测能力和管理体系的

持续改进;

3.7.3接受监督和检查,有责任、有义务和权利抵制一切可能会降低试验室

技术能力、公正性、判断独立性和运作诚实性的活动与行为,并直接向试验室主

任报告。

3.7.4自觉遵守和协助遵守并做好试验室的保密工作;

XXXXXX检测试险室控制编号:DYSL-PF-01-2006

程序文件第3页共7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保护公正性和客户机密及所有权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3.7.5做好在分包实验室的保密工作。

4程序

4.1保证公证性

4.1.1试验室行为准则的贯彻

4.1.1.1试验室主任应将试验室的行为准则和公正措施,以及质量方针作为

员工的培训内容,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

4.1.1.2全体员工应熟悉、理解和自觉遵守试验室的行为准则、公正性措施

和质量方针。执行中如发现需要改进和补充,应及时向试验室主任报告,并提出

具体的修改、补充建议。

4.1.1.3试验室主任应定期主持对试验室的公正性措施进行评审,使之更适

合试验室的质量方针要求。

4.1.2监督检查

4.1.2.1试验室主任应对试验室员工行为准则、公正性措施、诚实性和质量

方针的执行情况安排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各部门负责人应认真填写“检测能力

维护检查表”与“行为准则执行情况检查表”(每年2次)。

4.1.2.2当检查中发现员工存在理解、掌握和执行的问题时,试验室主任应

再组织全员培训。

4.1.2.3当发现员工有意违背试验室的行为准则和质量方针,主任可以行使

培训教育、批评帮助、警告直至辞退的纪律处分。

4.1.2.4对自觉遵守维护试验室行为准则和质量方针且能够提出合理建议的

员工,应受到试验室的表扬和奖励。

4.1.2.5试验室主任应经常检查试验室不合格工作的纠正和/或预防措施活动

的实施记录,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信息。

4.1.3检测能力的维护

4.1.3.1试验室主任应及时掌握试验室技术资源配置和检测能力的情况,并

对存在问题和纠正、改进措施提出要求。

XXXXXX检测试险室控制编号:DYSL-PF-01-2006

程序文件第4页共7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保护公正性和客户机密及所有权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4.1.3.2对技术资源配置和检测能力中存在的问题,试验室主任应给予积极

协调和解决,对纠正和改进计划和活动中出现的延迟应给予积极负责的解决。

4.1.3.3试验室主任应充分重视实验室之间的能力验证和比对计划,将该项

工作的计划和实施列入年度的重点工作计划,并力争始终保持满意的程度。

4.1.3.4试验室主任应定期召集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研究管理体系内部

审核和评审的工作,提高管理体系运行的水平,始终保持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

效性和适应性。

4.1.4检测能力的提高

4.1.4.1试验室主任应及时了解试验室客户的产品试验要求,了解国家法律

和国际贸易对试验室的强制或推荐性技术和质量标准的要求,确定试验室的发展

方向并负责策划试验室的发展规划。

4.1.4.2试验室主任应经常听取、了解有关客户利益的要求,从而分析试验

室有可能涉及到的法律责任和后果,及时采取积极的化解、预防和改进措施,防

止酿成不良后果。

4.1.4.3技术负责人应经常向试验室主任报告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技术问

题,并将试验室的发展策划转变为实施计划,做好技术准备。

4.2保护客户机密

本程序文件包括以下4项机密:

(1)委托人提供的样品及其技术资料;

(2)委托人的专利权;

(3)对委托人送检样品检测结果的所有权。

(4)对参加能力验证试验室验证结果的保密。

4.2.1样品和技术资料的交接

4.2.1.1试验室在接受委托人委托的检测任务时,接待人员应向委托人详细询

问对样品以及技术资料的保密要求,并记录委托人提交的所有样品、附件、技术

资料和其它随带物品,如委托人有特殊保密要求,样品管理员还应按照委托人的

保密要求安排存放技术资料和样品。

XXXXXX检测试险室控制编号:DYSL-PF-01-2006

程序文件第5页共7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保护公正性和客户机密及所有权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4.2.1.2接待人员与委托人完成样品以及技术资料的登记和交接后,双方应

在交接文件上签字,此后开始直至委托人取回(或处置)全部样品和技术资料,接

收人应对此期间的保密承担责任。

4.2.1.3样品管理员应在需要保密的文件交接单上加注醒目的“保密”标记。

4.2.1.4样品管理员应对需要保密的资料和样品,采取保密的隔离保管措施。

对需要进行传递检测的计划,应由交接双方做好登记、签字的交接记录,防止在

交接中出现丢失和泄密。

4.2.1.5样品传递中,接收人应按照试验室的保密要求和规定,认真保管好

委托检测样品及其技术资料。

4.2.1.6办公室应对检测传递中的样品和技术资料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违

保密制度的现象应予以及时的纠正和制止,防止偏离进一步蔓延。

4.2.1.7办公室应建立提供保密工作、符合保密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

落实专人负责需要保密样品和技术资料的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应经常对这一保密

设施的要求进行检查。

4.2.1.8检后样品的技术资料应交办公室,由办公室按照委托人的保密要求

处置和保存。

4.3保护客户的所有权

4.3.1试验室承诺保护委托人的专利权和所有权,对委托人提交检测的样品、

技术资料未经委托人的允许不得进行样品的剖析、测绘、照相,不允许与检测无

关人员参观,不得对样品资料进行复印和带离工作区域。

4.3.2分包检测时,试验室应对分包方提出保密责任要求,并对分包检测实

施保密监督。

4.3.3试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的所有权属委托人,未经委托人的同意不得公

开和复制检测结果,不得引用检测数据。

4.3.4试验室向委托人出具的检测报告的著作权属试验室。员工根据需要可

借阅,借阅时必须向试验室主管保密的领导提出申请,经过批准后,可在资料保

管现场进行阅读,但不允许将资料带离资料保存现场。

XXXXXX检测试险室控制编号:DYSL-PF-01-2006

程序文件第6页共7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保护公正性和客户机密及所有权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4.3.5客户交足全额检测费后所获得的检测报告的所有权属委托人。除全部

复印检测报告和引用全部结果外,否则试验室将视委托人侵害试验室的检测报告

著作权。

4.3.6当使用企业标准(规范)进行检测或校准时,应得到所用标准(规范)

拥有人、代理人、委托人、受让人的签字许可。

4.4发送检测结果的保密要求

4.4.1试验室向委托人发送检测结果,可采用直接送达或委托人自取或挂号

邮寄等方式。对有保密要求的检测结果应采取机要交换。

4.4.2如委托人要求用电话或传真或电子信箱传送检测报告时,办公室经办

人员应详细询问并记录对方的电话、传真、联系人、检测项目和其它检测信息,

以证实发送报告的安全和可靠。

4.4.3试验室用以检测和处理检测结果的计算机不能与互联网络相连,避免

将其检测活动和检测结果通过网络向外界传播。

4.5对能力验证或比对结果的保密

4.5.1参加实验室提供的检测结果的所有权属于参加实验室。试验室应对参

加能力验证和比对的结果承担保密责任。

4.5.2负责能力验证或比对的人员,应为参加能力验证或比对的实验室所提

供的实物标准与检测技术文件保守秘密。相关文件和实物应登记造册,并放置在

安全的地方,防止无关人员接触。

4.5.3在未经允许时,能力验证或比对的结果应以匿名方式发送给所有参加

实验室。

4.6监督和违章处罚

4.6.1试验室全体员工必须自觉执行为保护委托人机密信息和所有权所制定

的全部规定和要求。

4.6.2试验室的保密工作由质量负责人实施日常监督检查。

4.6.3试验室对有违反上述规定的,应采取纠正措施。对情节严重者将诉讼

行政处罚或司法处罚。

XXXXXX检测试险室控制编号:DYSL-PF-01-2006

程序文件第7页共7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保护公正性和客户机密及所有权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5相关程序和记录

(1)《实施修正和预防措施程序》

(2)《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3)《管理评审程序》

(4)检测能力维护检查表

(5)行为准则执行情况检查表

(6)借阅保密资料申请单

XXXXXX检测试验室控制编号:DYSL-PF-02-2006

程序文件第1页共5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

1目的

文件和资料是指导检测和管理活动的依据和证实性材料,为使文件受控,确

保文件的现行有效和保密,特编制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文件包括以下内容:

(1)质量手册;

(2)程序文件;

(3)作业指导书;

(4)外来文件;

(5)档案类文件;

(6)计划类文件;

(7)网络文件;

(8)文件编号规则;

(9)文件的维护。

3职责

3.1试验室主任

(1)负责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审批和颁布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文件。

3.2质量负责人

(1)负责组织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

(2)负责编写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文件;

(3)负责维护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文件的有效性;

(4)应负责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

XXXXXX检测试险室控制编号:DYSL-PF-02-2006

程序文件第2页共5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3.3技术负责人

(1)组织编制批准第三层次文件;

(2)负责维护第三层次文件的有效性。

3.4资料员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保管和发放。

4工作流程

4.1管理体系文件的层次

4.1.1第一层次为描述质量方针、目标和管理体系的质量手册;

4.1.2第二层次为描述实施管理体系,控制各要素所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活

动、各质量活动环节的程序文件;

4.1.3第三层次为供技术人员使用的各种技术作业指导文件;

4.1.4第四层次为质量活动的见证文件和开展预定质量目标的计划类文件。

4.2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修订、审批和发布

4.2.1质量方针、目标应由试验室主任亲自主持制订,经领导层集体讨论后

由试验室主任颁布。发布后的质量方针由试验室主任向全体员工宣贯,动员全体

员工积极参与质量活动,将质量方针分解到试验室的每一个具体岗位上;

4.2.2管理体系文件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写,研究确定各层次文件编写格式、

内容,统一编写要求,建立各程序文件之间的衔接关系;

4.2.3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文件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写,试验室主任审批和

颁布;

4.2.4第三层次文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检测室编制,并会同检测室的负责人

审核后由技术负责人批准。

4.3管理体系文件的修订和维护

4.3.1第一层次文件由质量负责人根据试验室主任的要求安排修订,并维护

其现行有效性;

4.3.2第二层次文件由质量负责人根据试验室主任的要求和文件运行的问题

安排修订,并维护其有效性;

4.3.3第三层次文件由技术负责人根据检测能力的要求组织修订,并维护其

XXXXXX检测试险室控制编号:DYSL-PF-02-2006

程序文件第3页共5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有效性。

4.4质量文件的分发

4.4.1资料员负责建立所有文件、资料的目录及明细表。文件的收发、复制、

归档均应统一编号,并有责任人签字;

4.4.2文件资料保管员应建立保存有效的文件发放清单,防止使用失效的文

件,使下发的文件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4.5质量文件的替换和更改

4.5.1通过检测室或技术负责人跟踪标准或规程的最新出版信息,由资料员

负责文件资料有效性的确认。

4.5.2需要替换或更改的技术文件由使用人通过检测室负责人或监督员提出

申请,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由资料员登记编号下发使用。

4.5.3文件的更改执行文件制(修)订的规定。更改的审批由该文件原审批部

门或负责人组织进行。提出更改申请的人员应同时说明更改的理由,必要时应提

出书面依据及背景材料。文件修订与更改应有相应记录或更改清单。

4.6质量文件的停用和淘汰

4.6.1要求停止使用的技术文件,由使用人通过检测室负责人或监督员提出,

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由资料员收回注销。

4.6.2过期作废的文件资料及时从作业现场收回,防止误用。如需保留一段

时间,应有明显“作废”标记,以示区别,尤其在合订本的有关标准中,有效文

件应予以标明。

4.6.3资料员对淘汰的文件及时清理,集中管理。需要销毁的文件应执行本

文件的4.7.5条的要求。

4.7质量文件的保管及归档

4.7.1管理体系文件均应保存适当的期限,保存期限将根据文件的重要程度

而定。

4.7.2管理体系文件的归档应同时满足《记录和档案管理程序》的有关规定;

4.7.3管理体系文件应安全贮存,防潮、防火、防虫、防遗失,编号登记保

XXXXXX检测试险室控制编号:DYSL-PF-02-2006

程序文件第4页共5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管;

4.7.4试验室人员借阅文件资料应办理借阅手续,外部人员借阅应经试验室

主任批准;

4.7.5超过保存期的档案资料,由资料员列出销毁清单,书面报告试验室主

任,批准后在监督下销毁。

4.8文件的保密

4.8.1试验室保密文件的管理执行《保证公正性和保护客户机密及所有权程

序》;

4.8.2所有原始观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检测记录、报告副本等资料均

应为客户保密;

4.8.3需要保密的文件应由资料员设专柜保管,网络文件由资料员实施保密

监督;

4.8.4保密文件不许上网运行,不得复制,不得个人保存;

4.8.5保密文件的借阅应向试验室领导提出申请,得到批准后在试验室资料

员的监督下查阅,查阅的资料不得带离资料室;

4.8.6所有受控的质量文件(公开发行的国标和行业标准除外)的所有权和著

作权归试验室所有,未经试验室主任同意,任何人不得私自向外人借出,不得转

抄或复印。若发生此类问题,试验室将追究责任者的责任。

4.9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号

管理体系文件的类型:QM—质量手册

PF—程序文件

XXXXXX检测试险室控制编号:DYSL-PF-02-2006

程序文件第5页共5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ZY作业指导书

JL一质量记录

JH—质量计划

5记录表格和相关程序文件

(1)管理体系文件控制记录

(2)文件使用/停用/替换申请单

(3)文件消纳申请单

(4)《记录和档案管理程序》

(5)《保证公正性和保护客户机密及所有权程序》

XXXXXX检测试验室控制编号:DYSL-PF-03-2006

程序文件第1页共4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检测工作的分包管理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检测工作的分包管理程序

1目的

为防止引入外来风险,规范分包检测活动,特编制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文件包括以下工作:

(1)分包合同的签订;

(2)对分包实验室质量的审核;

(3)分包检测的实施;

(4)对分包工作的保密要求。

3职责

3.1试验室主任签订或授权签订分包合同。

3.2技术负责人应受权签订分包合同,并负责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

3.3业务办公室负责人

(1)征求委托人的意见;(当使用外部企业标准检测时,要注意企业标准的所

有权问题)

(2)参与对分包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审核;

(3)保存分包实验室的质量审核记录。

3.4质量负责人应组织对分包实验室进行质量审核。

3.5试验室负责人

(1)组织并参与分包检测活动;

(2)对分包检测活动进行监督。

4程序

4.1对分包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审核

4.1.1在对分包方进行管理体系审核前,必须征求委托人的意见和对分包工

作的质量要求。当得到委托人同意分包的书面答复后,将委托人的质量要求一并

XXXXXX检测试险室控制编号:DYSL-PF-03-2006

程序文件第2页共4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检测工作的分包管理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纳入对分包实验室管理体系审核的要素。

4.1.2在分包检测前,质量负责人应组织业务办公室室或内审员对分包实验

室的相关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管理体系审核应执行《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4.1.3当管理体系审核中出现可能影响到分包检测的问题时,质量负责人应

向分包实验室提出尽快整改的要求并跟踪实现。

4.1.4质量负责人应将审核中形成的文件交业务办公室资料员保存。

4.1.5当怀疑分包方出具了可疑数据,或委托人提出对分包方的投诉时,试

验室应执行《出具检测报告的工作数据》立即以书面文件通知委托方,或按照《管

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的要求对其管理体系进行审核。

4.2分包合同的签订

4.2.1在确认分包实验室的管理体系符合要求后,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有关试

验室负责人,根据试验室承检标准要求的缺项检测内容提出详细的分包检测项

目。

4.2.2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有关试验室的负责人选择分包实验室,以弥补试验

室检测资源配置的不足。选择分包的实验室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条件:

(1)有固定的检测场所;

(2)有满足检测标准要求的检测设备;

(3)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并获得认可;

(4)有能力承担经济责任;

(5)有合格的操作人员;

(6)承诺保守秘密和履行合同。

4.2.3达成意向后,试验室主任或授权技术负责人与分包实验室签订一份正

式分包检测合同。合同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甲乙双方实验室名称;

(2)分包内容;(检测项目);

(3)分包性质;(固定的还是临时的)

(4)检测方法和细则的规定;(执行标准或方法)

XXXXXX检测试险室控制编号:DYSL-PF-03-2006

程序文件第3页共4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检测工作的分包管理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5)完成时间和分包的操作人员;(若有严格要求时)

(6)分包仪器设备的配置和保证;

(7)分包的环境条件;

(8)对分包方管理体系的要求及证明文件;(最好选择通过实验室认可、或

国家计量认证的实验室)

(9)对分包方管理体系的审核(若没有管理体系证明);

(10)检测报告的内容、形式和数量;

(11)检测收费的价格;

(12)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如:资料完整性、安全性以及保密的要求)

(13)分包方授权签字人的资格确认;(分包合同的签字和分包报告的签字)

(14)合同签订日期和有效期。

4.2.4签订后的分包检测合同由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4.3分包检测的实施

4.3.1试验室负责人应组织分包检测的实施,分包检测实施前应准备好有关

的技术标准,检测细则和样品制(准)备的指导文件以及被检样品。

4.3.2试验室负责人和至少1名检测员必须到达分包检测的现场,指导分包

检测并对分包检测的过程进行监督。

4.3.3如仅做重复性或耐久性类的性能试验,则可派员到分包现场抽查监督。

4.3.4分包结束后业务办公室负责人应对分包检测报告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进

行验收,并清点被检样品和文件。

4.3.5当确认分包检测结果正确有效时,分包检测即告结束。

4.4对分包工作的保密要求

4.4.1业务办公室的负责人应监督分包方履行的保密承诺,分包检测报告的

所有权归委托方,试验室和分包实验室未经允许不得引用分包检测的数据和结

果。

4.4.2业务办公室负责人不得将属于保密的技术资料留在分包实验室。如需

查阅、使用必须由试验室人员随身携带。

XXXXXX检测试险室控制编号:DYSL-PF-03-2006

程序文件第4页共4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检测工作的分包管理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4.4.3分包实验室不得对被试样品进行照相、测绘,不得复制被试样品的技

术资料。

4.4.4对分包工作的保密和违约处罚应同时执行《保证公正性和保护客户机

密及所有权程序》。

5附表和相关程序文件

(1)分包审批表

(2)《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3)《出具检测报告的工作程序》

(4)《保证公正性和保护客户机密及所有权程序》

XXXXXX检测试验室控制编号:DYSL-PF-04-2006

程序文件第1页共3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

1目的

为防止外部服务和采购消耗品的质量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特编制本管理程

序。

2范围

2.1本程序文件包括以下工作:

(1)对外部检定/校准服务的要求;

(2)对消耗性材料的采购、验收和贮存要求。

3职责

3.1检测室负责人

(1)列出本试验室所使用的消耗品目录和质量要求;

(2)制定消耗品验收的作业指导书;

(3)组织实施消耗品的验收。

3.2质量负责人

(1)对供货商的质量资质进行调查;

(2)对检定/校准机构的质量资质进行调查。

3.3仪器设备管理员应将仪器设备送往具有质量资质且符合要求的机构进

行检定/校准。

3.4材料管理员对采购的耗材进行核对、保管和发放。

3.5采购员应按照检测室提出的质量、数量和供货时间要求进行耗材采购。

3.6技术负责人应负责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

4程序

4.1仪器设备的检定溯源

4.1.1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检测室负责人对本试验室所用的检测仪器设备、仪

表、量具的准确度提出量化要求。

XXXXXX检测试险室控制编号:DYSL-PF-04-2006

程序文件第2页共3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4.1.2质量负责人应与仪器设备管理员共同选定具有满足试验室所用仪器、

仪表、量具的检定/校准要求又有质量保证的机构进行量值溯源。

(1)质量负责人应依据“国家检定系统表”的量值传递关系,对该机构提供

检定/校准的技术能力进行查实。

(2)对该机构提供的量值可以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证明文件进行查实。

(3)对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允许该机构向社会提供检定/校准服务的法律资质

进行查实。

(4)质量负责人应收集可以提供校准服务机构的上述资质证明文件。

4.2消耗品的采购、验收和贮存

4.2.1检测室负责人应列出检测所用的消耗品目录和质量指标。消耗品的采

购由使用消耗品的试验室负责人向采购员提出。采购员根据使用人所提出的要

求,制定采购计划并报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

4.2.2批准后的采购计划由采购员实施采购,采购员应努力保证采购的质量、

数量和供货时间。

4.2.3采购员应选择有质量保证的消耗品,质量保证通常有以下模式:

(1)获得产品认证或生产许可证;

(2)获得生产管理体系认证;

(3)权威机构推荐品牌;

(4)长期使用证明质量符合要求的。

4.2.4一次采购批量较多时,采购员除需要审查质量保证模式外,还应与供

货商签订采购合同,以确保采购质量。

4.2.5购买到货的消耗品,使用部门应组织验收。对技术或质量要求较高的

消耗品,使用部门应制定“消耗品验收作业指导书”。

4.2.6采购量较少和技术或质量要求高的消耗品可采用逐个验收的方法,采

购量大的和技术或质量要求较低的消耗品可实施抽查验收的方法。验收人员应认

真做好验收记录。

4.2.7验收合格的消耗品应由材料管理员办理入库登记,不合格的消耗品应

XXXXXX检测试险室控制编号:DYSL-PF-04-2006

程序文件第3页共3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办理退货。

4.2.8入库后的消耗品应遵循消耗品说明书中的要求和规定进行贮存。对有

危害的消耗品应实施安全隔离,对怕挤、怕压的消耗品应限制叠放层数,对有温

度、湿度要求的消耗品应建立贮存环境以及对贮存环境的监控手段和设施,必要

时应规定环境记录的要求。

5记录表格及相关程序文件

服务和供应商评价记录

《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XXXXXX检测试验室控制编号:DYSL-PF-05-2006

程序文件第1页共3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程序

1目的

为了建立和维护评审客户的要求、标书和合同的程序,并使客户的要求、标

书和合同及时准确地得到满足。

2范围

(1)客户与试验室达成的任何形式的合同或协议;

(2)为履行合同所安排的评审;

(3)合同履行期间客户提出的必要的修改。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受权与客户签订检验合同,组织对检测合同进行评审,起草

与执行合同有关的程序文件与相关作业指导书,并负责解决执行合同所必要的一

切人力、信息和物质等资源。

3.2技术负责人应组织为履行合同所实施的一切验证活动。必要时应组织有

关人员对履行合同安排相应的培训。

3.3资料管理员应负责保存与合同签订、履行有关的所有文件和记录。

3.4监督员应负责对检测过程实施监督。

3.5检测员应按照作业文件和要求开展验证和检测,并填写、编制与检测结

果有关的记录和报告。

4合同评审政策

4.1当客户向试验室提出检测要求时,接待或授权人员应与客户就有关检验

要求填写“检测委托书(合同)”的有关内容,务必请认真填写,接待人员一定

要督促其将样品的名称、数量、状态及检测项目等写清楚。

4.2如果客户要求不变,只需在初期调查阶段或在与客户有一个总协议下仅

对持续进行的合同批准时进行评审。

4.3对于新的(第一次)、复杂的、重要的或先进的检测任务,应安排较复

XXXXXX检测试险室控制编号:DYSL-PF-05-2006

程序文件第2页共3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杂细致的评审,并保存较全面完整的合同签订、评审、执行的记录。

5程序

5.1当客户向试验室提出超出常规的、新的、复杂的、先进的、大宗的、特

殊要求的检测请求时,技术负责人应及时向客户了解要求,并记录客户有关检测

的依据、对象、目的、时间、数量、结果等细节要求,必要时应与客户签订检验

合同草案.

5.2技术负责人应就客户的请求起草文件化的程序文件,阐明客户的要求,

拟订的检测方法。为降低使用方法造成的风险,在拟订检测方法时(包括所涉及

到的抽样方法),最好首选国际、国内已经公布的公共标准、专业权威技术杂志、

教科书等推荐的方法。当需要由试验室制定方法时,技术负责人也应参照上述公

共标准所推荐的方法。拟订的检测方法应便于双方理解和接受。

5.3技术负责人应组织试验室参加合同履行的相关人员对草拟的合同进行

评审,评审的主要内容如下:

(1)技术要素;

(2)财务要素;

(3)合同交付要素;

(4)利益与风险;

(5)法律责任要素;

(6)样品要素(包括样品的选定、抽取、运输、保管、制(置)备、安装、

准备、返回或处置等);

(7)保密和保护所有权要素;

(8)双方放弃权利和要求的声明;

(9)传送检测结果的要求;

(10)根据检测结果提供评价意见和建议的要求;

(11)合同变更或偏离时的要求;

(12)其他要求(如在检测报告中给出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等。

5.4对于首次实施的检测方法,技术负责人应再组织检测人员实施检测可靠

XXXXXX检测试险室控制编号:DYSL-PF-05-2006

程序文件第3页共3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性、有效性和准确性的验证。验证后的结果应作为与客户签订正式检测合同的依

据之一。

5.5当客户表示可以接受试验室合同评审的最终结果时,技术负责人应接受

试验室主任的授权与客户正式签署检测合同,合同应明确与客户要求相一致的双

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以及与本程序5.3条有关的内容,并在合同生效后认真

组织实施。

5.6当合同执行中涉及有分包项目时,应将分包的内容写入双方签署的检测

合同。

5.7合同执行中如遇到对合同要求的任何偏离时,技术负责人应及时地向客

户进行通报,以保证能得到客户的理解或更改要求。

5.8在执行合同过程中,任何一方提出需要修改合同时,技术负责人应采取

有效的措施,并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防止偏离后给双方的利益造成损失。

5.9若修改后的合同有重大的变化,则技术负责人应重新组织有关人员对变

更后的合同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应作为检测合同的附件并由双方授权人签字。技

术负责人应将修改后的内容通知所有受到影响的人员,防止出现工作差错给双方

造成损失。

5.10全部合同和合同修改件应与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副本以及其他必

要的文件一并归档。

6记录表格或相关程序文件:

1.《记录和档案管理程序》

2.检测委托书

XXXXXX检测试验室控制编号:DYSL-PF-06-2006

程序文件第1页共2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处理投诉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处理投诉程序

1目的

为使试验室的服务持续地满足委托人的要求,特编制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文件包括以下工作:

(1)对委托人投诉的处理程序;

(2)对管理体系相关部分的审核。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

(1)组织实施对委托人投诉的处理;

(2)按照规定的时间答复委托人调查和处理结果;

(3)必要时组织管理体系的审核;

(4)负责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

3.2监督员应协助质量负责人对投诉技术部分的核查。

3.3内审员应参与质量负责人组织的管理体系审核。

3.4资料员

(1)保存委托人投诉的信函;

(2)保存试验室处理投诉的文件;

(3)保存管理体系审核的文件。

4程序

4.1投诉的受理

4.1.1委托方应在收到报告15天之内提出投诉。

4.1.2试验室接收到有关委托人投诉的信息后,接收人应用书面方式记录详

细的投诉情况,记录后的文件交由质量负责人实施处理。遇重大投诉时,质量负

责人应将记录报试验室主任批示。

XXXXXX检测试险室控制编号:DYSL-PF-06-2006

程序文件第1页共2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处理投诉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4.1.3质量负责人应对投诉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分析,研究处理投诉和答复委

托人的合理方式。

4.1.4当投诉涉及到检测报告和数据时,质量负责人应和技术负责人共同组

织核查。

4.1.5当投诉涉及到人员职责或试验室的质量方针和程序时,质量负责人应

及时地制定内审计划,按照《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开展对试验室有关人员职

责或质量方针和程序的审核。

4.1.6如内审问题涉及到试验室的质量方针或管理体系的结构时,质量负责

人应尽快将内审结果报告试验室主任,由试验室主任实施对管理体系的评审,管

理评审应执行《管理评审程序》。

4.2投诉的答复

4.2.1在完成对委托人投诉的调查和处理后,质量负责人应起草一份复函正

式答复委托人的投诉。

4.2.2遇重大投诉的处理时,起草后的复函应由试验室主任审核或签发。

4.2.3质量负责人应将投诉处理的全部过程记录交资料员归档保存。

5附表和相关程序文件

(1)投诉处理记录

(2)《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3)《管理评审程序》

XXXXXX检测试验室控制编号:DYSL-PF-07-2006

程序文件第1页共4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

1目的

为了消除已经发生的或潜在的偏离、不符合或其他潜在的不期望情况,而采

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特编制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应负责管理体系运行、检测能力的持续及努力

查找试验室存在的不符合原因、制订所需改进的措施或采取的预防措施,并对实

施的纠正或预防措施进行跟踪验证。

3.2试验室主任应负责督促、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并给予必要的资

源和时间保障。

3.3各部门负责人应实施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4监督员应参与对纠正或预防措施实施监督。

3.5全体执行人员应按照纠正和预防措施开展质量活动。

3.6资料管理员应负责保存所有与纠正或预防措施实施有关的文件和记录。

4工作程序

4.1纠正措施

4.1.1技术负责人与质量负责人应从客户反馈信息、工作程序评审、检测质

量趋势分析、试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不符合工作的控制、质量责任、利益

与风险、人员知识水平、监督记录、使用记录、纠正、预防、改进措施实施的有

效性,以及管理体系运行等诸多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质量信息,从而发现试

验室管理体系或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已经发生、可能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偏离和

不符合现象,并填写“纠正措施处理单”或“预防措施处理单”描述不符合或潜

在不符合工作事实。

XXXXXX检测试险室控制编号:DYSL-PF-07-2006

程序文件第2页共4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日

4.1.2技术负责人与质量负责人应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识别(鉴别)、确定发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潜在的不符合原因存在的根

源,分别轻重缓急确定纠正措施所应针对的管理体系要素和项目。

4.1.3对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偏离或不符合现象,技术负责人与质量负责人

应及时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如停止检测、扣发检测报告、立即通知已经收到报

告和正在使用报告的所有客户或人员,以防止不符合的进一步蔓延和扩散。

4.1.4技术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对“纠正措施处理单”描述已经发生偏离和

不符合事实,经发生不符合的直接责任部门或人员分析原因后,由技术负责人或

质量负责人对其不符合的严重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应采取的纠正措施。

4.1.5当不符合原因涉及到试验室的管理体系的第四章要素(管理要求)内

容时,应由质量负责人组织对纠正措施进行评价、制定纠正措施方案并负责组织

实施。

4.1.6当不符合原因涉及到试验室的管理体系的第五章要素(技术要求)内

容时,应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对纠正措施进行评价、制定纠正措施方案并负责组织

实施。

4.1.7纠正措施的制定应考虑从根本上消除不符合的原因,同时兼顾全面、

有效、经济、快捷、合理的原则。

4.1.8纠正措施的实施应指定负责人和参加人,限定完成时间,落实必要的

资源和纠正活动的验证人员。

4.1.9对纠正措施实施中涉及对管理体系文件的任何修改或变更,应按照《管

理体系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执行。修改后的管理体系文件应履行审批程序后颁

布实施。

4.1.10质量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应对纠正措施的实施和实施结果,加以跟

踪、监控和验证,以确保纠正措施实施的有效性。

4.1.11当发现偏离和不符合的性质可能影响到试验室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法律责任、不良社会影响以及试验室的员工职责、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时,质量

负责人应尽快组织对相关活动区域进行一次附加审核,以确定纠正措施的有效

XXXXXX检测试险室控制编号:DYSL-PF-07-2006

程序文件第3页共4页

第二版第0次修订

标题: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

发布日期:2006年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