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诸城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高分通关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山东省诸城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高分通关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山东省诸城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高分通关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山东省诸城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高分通关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山东省诸城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高分通关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唐朝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诗中“此河”指(

)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长城

2、隋唐时期确立的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官员的制度是: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D.行省制

3、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下图)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能出现的是(

A.进一步完善科举制B.注重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C.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基础

4、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晚年拒绝纳谏,武则天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在位后期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我们从中获得的历史认识,正确的是(

)A.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B.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C.唐玄宗多才多艺,重用贤能D.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5、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诗圣”之手(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6、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这个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引起这时期政权更迭的原因,主要是(

)A.农民起义频繁发生B.少数民族的进攻C.各政权武将的夺权D.相互间兼并战争

7、下列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有(

①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②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③设转运使,集地方财赋

④三省六部,分权制衡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宋代时期,从国外引进的优良粮食作物品种是(

)A.玉米B.马铃薯C.番薯D.占城稻

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产生于我国北宋时期的四川成都,它的名称是(

)A.瓦子B.会子C.五铢钱D.交子

10、如下图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宋代

A.市民生活丰富多彩B.社会经济的发展C.手工业水平高超D.海外贸易的开展

11、《千年风云第一人》摘录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名人有关成吉思汗的精辟论述以及各国媒体的报道,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展示了“千年风云第一人”的传奇一生。下列各项中,与他相关的史实是A.开凿运河B.建立元朝C.设置行省D.统一蒙古

12、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隋唐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C.宋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D.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3、历史事实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的原因或者意义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北宋时,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被推广到东南地区B.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C.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其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D.宋朝时,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水平

14、下表是不同时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内容节选。由此判断我国文学发展的趋势为(

)文学形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内容节选群窈窕之华丽,嗟内顾之所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A.呈现地域化特点B.形式多样,相互影响C.逐渐走向平民化D.内容丰富,贴近时代

15、司马迁编写的纪传体通史《史记》与司马光所著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的史实是(

)A.尧舜禹禅让B.晋文公称霸C.张骞通西域D.赤壁之战

16、年青时就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后来成为抗倭民族英雄的是(

)A.郑成功B.戚继光C.施琅D.文天祥

17、“它真正的价值不是永绝漠北大军而是防御漠北游骑,因为没有它,整个华北平原就没有可能进行正常农业生产及生活。”这里的“它”的功能是(

)A.进行军事防御B.解放人们思想C.维护国家统一D.促进民族发展

18、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掠夺财富B.发展对外贸易C.扩大影响,加强同各国的联系D.开拓殖民地

19、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这一情形直接导致了(

)A.隋末农民起义B.黄巢起义C.靖难之役D.明末农民起义

20、“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其中在元朝时出现的一个新民族是A.满族B.藏族C.回族D.蒙古族

21、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是(

)A.重农抑商B.共同发展C.积极贸易D.闭关锁国

22、国粹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喜爱的文化遗产。我国传统戏剧种类众多,深受国人喜爱。下列剧种中,因其表演成熟、势宏美,而成为近代中国戏曲代表的国粹是A.越剧B.楚剧C.黄梅戏D.京剧

23、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A.平定噶尔丹叛乱B.设置台湾府C.实行金瓶掣签制D.签订《尼布楚条约》二、综合题

24、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赵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材料二

根据《元史》记载:它“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它的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材料三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háng】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皇明祖训》材料四

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材料五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北宋吸取教训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规定行政区划的创新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明朝官制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雍正皇帝采取什么措施改组中央中枢机构?这一措施带来怎样的影响?

(5)综合分析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2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国家。乾隆时期,清朝的疆域已经最后形成……这就基本奠定了中国今天疆域的规模。——根据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综合摘编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朝繁荣强盛的原因有哪些?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并得到发展的原因又有哪些?各写出两条。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判定一个国家是否强盛,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衡量?

26、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多有建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事件人物时间“罢相”明太祖1380年成立内阁明成祖1402年《永乐大典》定稿明成祖1407年司礼监开始参与批红明英宗1435-1449年徽商许世积被朝廷赐双寿承恩坊明穆宗1568年A完稿李时珍1578年引进甘薯陈振龙1593年创作B徐光启1622-1628年《醒世恒言》中施复夫妇的手工工场雇人生产冯梦龙始刊于1627年初刊《天工开物》宋应星1637年——据白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