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3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3节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1页
浙教版2023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3节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2页
浙教版2023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3节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3页
浙教版2023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3节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4页
浙教版2023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3节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15浙教版2023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3节测试卷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对耳和听觉产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中耳B.声波→外耳道→鼓膜→耳蜗→听觉神经→大脑C.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起中耳炎D.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答案:B解析:A、据图可见:中耳由鼓膜、听小骨和骨室组成,A正确;B、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B错误;C、鼻咽部感染时,病菌可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C正确。D、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D正确;故选B。2.近年来,广场舞在都市中逐渐流行开来。许多公园的广场成了“广场舞大妈”的“活动中心”,这一方面为中老年人提供了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好场所,也同时因声污染,而让附近居民不堪其扰。近日,在浙江温州市发生的一件事在网络上引发不小关注:一个居民小区的业主委员会花26万元买来“高音炮”,“还击”旁边广场上的噪声。“高音炮”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波具有能量B.“高音炮”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C.操作人员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15℃高达150分贝的噪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答案:B解析: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A项正确;B.“高音炮”发出的声是人耳能够听到的,因此不是次声波,故B项错误;C.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入手: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操作人员佩戴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项正确;D.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故D项正确;故选B。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且温度越高传播越快B.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C.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学习生活,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成语“震耳欲聋”从科学角度是指声音音调高答案:B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人耳听力频率在20Hz-20000Hz,超声波超出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超声波,次声波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故人耳听不到,故B正确。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检测噪声,但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D.“震耳欲聋”是指声音很大,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B。4.下列关于声学的几个应用和实验,说法错误的是()A.有经验的木工判断木梁的中心是否腐朽了,总是让一人把耳朵贴在木梁的一端,另一人把耳朵贴在木梁的另一端,再由一人敲打木梁中心,如果两端人听不到声音从里面传来,证明里面已朽,木工是根据空气传声来选择木梁的B.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如果钢尺10s内振动30次,则人类不能听到这种声音C.如图是两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a的音调和响度均高于bD.夏季炎热的午后,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洒水车行驶在高热的马路上,其轻柔的音乐也可能会成为噪音答案:A解析:A.木梁如果是完好的,固态的木头可以传声,敲击木头发出的声音,可以传到木梁端点的听者耳朵里;木梁如果腐朽中空了,传声效果变差,则两端人听不到声音从里面传来,是根据固体传声来判断的,故错误。B.钢尺10s内振动30次,则振动的频率为3Hz,为次声波人类不能听到这种声音,故正确;C.由图像可知a振动的频率快,振幅大,则a音调高,响度大,故正确;D.凡是对人们工作学习和想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轻柔的音乐也可能会成为噪音,故正确;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传播B.声波不能传递能量C.“震耳欲聋”说明卢音的音调高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答案:A解析:A、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B、声波不仅能传递信息,而且能传递能量.故B错误.C、“震耳欲聋”是指声音很大,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D、只有振动频率在20Hz20000Hz之内的我们才能够听到,故D错误.故选A.6.即将进入炎热的夏季,西瓜是人们最爱的水果之一、那如何挑选一个好瓜呢?除了看西瓜的外形、瓜藤、纹理之外还能借助学过的科学知识在不剖开西瓜的前提下挑选呢?三位同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小卢说:生瓜水分多,熟瓜水分少,可以轻拍西瓜听音调高低来挑选。小许说:生瓜结构紧致,熟瓜疏松,可以轻拍西瓜听音色来挑选。小成说:生瓜密度大,熟瓜密度小,可以轻拍西瓜听响度来挑选。关于三位同学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小卢 B.小许C.小成 D.都不正确答案:B解析: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决定,生瓜结构紧致,熟瓜疏松,故挑西瓜时,生瓜和熟瓜的内部结构不同,音色不同,所以小许的说法正确,故选B。7.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答案:C解析:由于复读机正常播放一段录音后如果再快速播放时,时间变短了,故发声的频率变大,所以音调会变高,但是由于音量不变,故其响度是不变的。故选C。8.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不同B.乙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C.丙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D.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答案:B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A错误;B.乙和丙声音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相同,说明振幅相同,则二者的响度相同,故B正确;C.丙和丁声音的波形形状相差较大,故它们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B。9.在玉树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所示),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C.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传声”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侵答案:A解析:A.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的声波,人耳不能听到,故A错误,符合题意;B.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音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与噪声不同,但有可能音调相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探测仪通过探头将声音传到人耳,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白天受噪声的干扰不如夜晚听得清楚,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0.下列一些正在振动着的物体:①手臂以每秒2次上下挥动;②蝙蝠发出频率为100000赫的振动;③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56赫的音叉,对以上物体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B.③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①、②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C.①、②、③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③发出的声音D.①、②、③都是声源,人耳能听到①、③发出的声音答案:C解析:①手臂以每秒2次的频率上下挥动,发出了声音,是声源,但这个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过低,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耳听不到;②蝙蝠发出频率为100000Hz的振动,也发出了声音,是声源,但这个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过高,也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耳听不到;③用小锤敲击频率为256Hz的音叉,音叉发出声音,是声源,音叉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我们可以听到音叉的声音。故C正确。11.下列关于耳的各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B.耳廓的作用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听神经传入脑部答案:A解析: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传递到听小骨,故A错误;耳廓的作用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故B正确;听小骨的振动把声波放大后再传入耳蜗,故C正确;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D正确。故选A。12.小儿高热导致耳聋,一般是由于(

)A.外耳道损伤 B.鼓膜损伤C.耳蜗受伤 D.神经中枢受损伤答案:D解析:小儿高热导致耳聋,这是无法修复的过程,其中,外耳道、骨膜和耳蜗受损伤都可以修复或者更换达到治疗的效果,所以A、B、C都错误,只有神经中枢损伤不可逆,所以答案选择D。13.下列情况中会使人的听力完全丧失的是(

)A.鼓膜破损 B.听小骨受损C.半规管受损 D.位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答案:D解析:鼓膜能感应外耳道传入的声波,产生振动将信息传递给听小骨,使声波的刺激传进中耳,听小骨接收到鼓膜传来的刺激,继续传递给听觉感受器耳蜗,前庭和半规管是负责感受人的头部位置的,与晕车晕船有关,所以鼓膜破损,听小骨受损,半规管受损都只会降低听力的功能,不会使人完全丧失听力,但是听觉神经或者听觉中枢受损,会使听觉这个反射弧不完整,导致大脑无法产生听觉。所以D正确。14.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的结构7是人的听觉感受器B.11耳廓属于外耳,负责收集声波C.鼓膜可以将声波转化为振动D.听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可确保2内外气压平衡答案:A解析:A.9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A错误。B.11耳廓属于外耳,主要功能是收集声波,B正确。C.2是鼓膜,可以将外界声波转化为振动,C正确。D.当听到巨大声响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振破鼓膜,D正确。故选A。15.无论人在何处,都会依靠各种器官接受周围世界各种刺激,并产生各种感觉,以适应周围环境。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皮肤具有保护功能,也可感受外界刺激B.耳感受各种声音,也帮助身体保持平衡C.产生味觉等各种感觉的部位都在大脑D.嗅觉灵敏度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答案:D解析:A.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这属于第一道防线,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皮肤覆盖在身体表面,对人体内部具有屏障作用;真皮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外界刺激,A不符合题意;B.耳能感受各种声音,在耳蜗上部的三个环形管子可以帮助我们维持身体的平衡,这三条管子称为“半规管”,里面充满了液体,当你运动时,管内的液体会随着一起动。耳蜗的神经末梢此时就可收集到信息,并将其送到大脑。这样,人就能判断自己是向下还是向上,是向前还是向后运动了。B不符合题意;C.产生味觉等各种感觉的部位都在大脑,C不符合题意;D.嗅觉灵敏度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D符合题意。故选D。二、非选择题16.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想:(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①若他选择b、c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___________的关系。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长度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______两弦线做实验。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___________(2)请你据图2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低的是按住___________点,最高的是按住___________点。答案:材料;b、d;见解析;B;A解析:(1)①选择b、c两弦线做实验,它们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探究音调与弦线材料的关系。②研究音调与弦线长度的关系,保持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长度不同,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③由实验现象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2)由图示可知,在琴弦材料和张力相同的情况下,琴弦越长,音调越低,琴弦越粗,音调越低,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A点,最低的是按住B点。17.(1)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如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是340m/s,从描述中反思,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______和______有关。(2)当音调成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也会改变。如图中给出了相同时间内两个不同音调或响度的发声体A和B振动的,其中______的音调高,而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______是乐音的;(3)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声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超声波声呐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答案:介质;温度;A;甲;3000;不能解析:(1)根据题意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2)由图像知道,相同时间内,A振动2.5次,B经过1次,A比B振动的快,即A的频率大,说明A的音调高;A比B偏离原位置大,A的振幅大,说明A的响度大;由图知道,甲图中的声音有规律,乙图中的声音无规律,又因为有规律的是乐音,无规律的是噪声,所以,甲是乐音的(3)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声信号。则该处的海深是:;由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超声波声呐不能用于接近真空的太空测距。18.小雅在一根实心的金属管一端敲了一下,小唐在金属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两次声音的时间相差0.5秒。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为5100米/秒。小唐听到的第二次声音是由______传播过来的。木头和金属,有时可以通过敲击它们从声音来分辩,这是从声音的______进行判断。试求金属管的长度是多少米______?(结果保留整数)答案:空气;音色;182m解析:[1]由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需要的时间长,所以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传播过来的。[2]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所以木头和金属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来分辨是木头还是金属。[3]设金属管的长度为s,敲击金属管后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5s,所以,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时间加上0.5s等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即代入数据解得金属管长s=182m。19.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_____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_____,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______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_____。它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_____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_____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答案:耳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脑解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