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 08-2174-2015 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规范_第1页
DG∕TJ 08-2174-2015 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规范_第2页
DG∕TJ 08-2174-2015 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规范_第3页
DG∕TJ 08-2174-2015 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规范_第4页
DG∕TJ 08-2174-2015 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上海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DG/TJ08—2174—2015J13185—2015主编单位:上海市路政局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施行日期:2015年12月1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文件沪建管[2015]452号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关于批准《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规范》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各有关单位:由上海市路政局、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主编的《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规范》,经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统一编号为DG/TJ08—2174—2015,自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上海市路政局负责解释。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二。一五年七月一日—1—本规范根据原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印发〈2013年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的通知》[沪建交〔2012〕1236号],由上海市路政局和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过广泛调研,开展专题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修改,最后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13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现状调查与评价;5总体设计;6路线;7路基;8路面;9桥涵;10路线交叉;11交通安全设施;12管理及服务设施;13交通组织。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将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反馈至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政编码:200092),供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上海市路政局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同济大学主要起草人员:吴青峰袁胜强徐健徐一峰朱银乐(以下按姓氏笔划排列)丁兴国王维凤李宏李志明李青陈小琪何武超佘燕屏周孔周华宝林海榕黄晓清黄崇伟—2—黄琴龙蔡氧戴孙放主要审查人员:黄兴安陈炳生朱惠君赵召胜黄承明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2015年7月—1—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现状调查与评价 44.1一般规定 44.2交通事故调查与评价 44.3交通调查与交通适应性评价 54.4路线调查与评价 54.5路基调查与评价 64.6路面调查与评价 74.7桥涵调查与评价 74.8路线交叉调查与评价 84.9沿线附属设施调查与评价 95总体设计 105.1一般规定 105.2改扩建形式 105.3改扩建规模 115.4主要技术标准 115.5总体布置 136路线 156.1一般规定 156.2横断面设计 156.3平面设计 166.4纵断面设计 18—2—6.5运行速度检验 197路基 207.1一般规定 207.2既有路基利用与处治 207.3地基处理 217.4路基拼宽 227.5路基排水 238路面 258.1一般规定 258.2既有路面处治 258.3扩建路面结构设计 268.4路面拼接设计 278.5既有路面材料再生利用 278.6路面防排水 289桥涵 299.1一般规定 299.2既有桥梁、涵洞处治 299.3桥梁拼宽 299.4涵洞接长 319.5桥涵拆除 329.6桥梁顶升 329.7其他 3210路线交叉 3310.1一般规定 3310.2互通式立体交叉 3310.3分离式立体交叉、通道、天桥 3510.4铁路、管线交叉 3511交通安全设施 3711.1一般规定 37—3—11.2交通标志 3811.3交通标线 3811.4护栏 3911.5隔离栅和桥梁护网 3911.6其他 3912管理及服务设施 4112.1一般规定 4112.2监控系统 4212.3收费系统 4212.4通信系统 4312.5供配电与照明 4412.6房屋建筑 4413交通组织 4513.1一般规定 4513.2区域路网交通组织 4513.3施工路段交通组织 4613.4交通组织管理体系及应急预案 46附录A涵洞检查内容与评定标准 48本规范用词说明 50引用标准名录 51条文说明 53—4—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 12Terms 23BAsicrequirements 34InvestigAtionAndevAluAtionofthepresentsitiuAtionofexistinghighwAy 44.1GenerAlrequirements 44.2InvestigAtionAndevAluAtionoftrAfficAccidents 44.3AnAlysisAndevAluAtionoftrAfficAdAptAbility 54.4InvestigAtionAndevAluAtionofroute 54.5InvestigAtionAndevAluAtionofsubgrAde 64.6InvestigAtionAndevAluAtionofpAvement 74.7InvestigAtionAndevAluAtionofbridgeAndculvert 74.8InvestigAtionAndevAluAtionofrouteintersection 84.9InvestigAtionAndevAluAtionofAncillAryfAcilitiesAlongtheroute 9 105.1GenerAlrequirements 105.2FormofreconstructionAndwidening 105.3ScAleofreconstructionAndwidening 11 11 136Route 156.1GenerAlrequirements 156.2crosssection 15—5—6.3HorizontAlAlignment 166.4verticAlAlignment 186.5operAtingspeedtest 197subgrAde 207.1GenerAlrequirements 207.2ExistingsubgrAdereuseAndtreAtment 207.3FoundAtiontreAtment 217.4subgrAdewidening 22 238PAvement 258.1GenerAlrequirements 258.2ExistingpAvementreuseAndtreAtment 258.3PAvementreconstructionAndwideningdesign 268.4splicedpAvementdesign 278.5ExistingpAvementmAteriAlsreuse 27 289BridgeAndculvert 299.1GenerAlrequirements 299.2ExistingbridgeAndculverttreAtment 299.3Bridgewideningdesign 299.4culvertwideningdesign 319.5BridgeAndculvertdemolition 329.6BridgejAcking 329.7Theothers 3210Routeintersection 3310.1GenerAlrequirements 3310.2InterchAnge 33 3510.4RAilwAYAndpipelineintersection 35—6—11TrAfficsAfetyfAcility 3711.1GenerAlrequirements 3711.2TrAfficsigns 3811.3TrAfficmArkings 3811.4BArrier 39 3911.6Theothers 3912MAnAgementAndservicefAcilities 4112.1GenerAlrequirements 4112.2Monitoringsystem 4212.3chArgingsystem 4212.4communicAtionsystem 4312.5powersupplyAndlighting 4412.6Housingconstruction 4413TrAfficorgAnizAtion 4513.1GenerAlrequirements 4513.2TrAfficorgAnizAtionofregionAlroAdnetwork 4513.3TrAfficorgAnizAtionofconctructionsection 4613.4TrAfficorgAn 46AppendixAcnlvertexAminAtioncontentAndevAluAtionstAnd- 48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50ListofquotedstAndArds 51ExplAnAtionofprovisions 53—1—1总则1●0●1为指导和规范本市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满足安全适用、技术经济合理的要求,结合本市高速公路的特点,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本市市域范围内既有高速公路进行拓宽的改扩建设计。1●0●3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量发展需求,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贯彻耕地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原则,进行科学论证,合理采用技术标准,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靠、实施可行的技术方案。1●0●4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应结合改扩建工程特点,宜积极稳1●0●5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术语2.0.1改扩建wideningAndreconstruction在既有高速公路的基础上,通过拓宽并对既有高速公路实施改造,以提高服务水平、通行能力及安全性的工程建设行为。2.0.2拓宽widening对既有路基、路面、桥涵等公路设施进行拼宽或分离新建,包括单侧直接拼宽、两侧直接拼宽、单侧分离新建、两侧分离新建、上部分离新建等形式。2.0.3拼宽widenedbylAterAlphysicAljoint新建路基、路面、桥涵等,通过有效的横向物理联系工程措施,与既有部分形成整体,共同承受交通荷载。2.0.4结合部jointpArt新老道路结构的衔接部位。2.0.5线形拟合Alignmentfitting利用实测数据,以逼近现状道路线形并满足规定的技术指标为目的,进行平面线形及纵断面线形设计。2.0.6整体式扩建jointwidening在既有道路内侧或外侧直接拼宽,形成整体式路幅,以达到改扩建目的。2.0.7分离式扩建sepArAtionwidening在既有道路外侧或上部通过新建分离的道路,以达到改扩建—3—3基本规定3●0●1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应结合路网规划和交通量预测,进行区域路网交通适应性分析,合理确定高速公路通道规模。3●0●2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时,应对利用既有高速公路改扩建方案、另建复线方案做技术、经济、运营、环境等方面的论证和比选,确定合理的改扩建方式。3●0●3应综合考虑交通量发展趋势、技术难度、营运安全、区域交通影响、工程投资等因素,确定高速公路改扩建时机。改扩建工程宜在高速公路不能满足三级服务水平下限之前实施。3●0●4应对既有高速公路运营状况、技术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并进行评价,同时考虑改扩建的特殊条件,在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技术标准。3●0●5应充分论证改扩建施工对运营安全、区域路网交通的影响,结合工程技术方案进行交通组织设计,施工期间维持合适的交通服务水平。3●0●6施工阶段应加强对隐蔽工程跟踪、检验、监测,应针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设计。3●0●7应重视既有高速公路设施的利用与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严格控制污染,加强对废弃物处治的监管,满足环境协调与生态保护要求。3●0●8应对路基、桥梁的沉降进行长期连续观测和分析,指导今后工程的设计和施工。3●0●9高速公路改扩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工程质量安全分析、社会风险评估、环境影响评价。—4—4现状调查与评价4.1一般规定4.1.1应遵循客观、科学、高效的原则,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对既有高速公路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价。4.1.2应根据改扩建设计需求,广泛收集设计、竣工、养护等资料,采用现场调查、检测、勘查试验等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调查。4.1.3应整理通过调查、试验获得的数据,按《公路技术状况评定规程》DG/TJ08—2095的要求对既有公路技术状况进行评价。4.1.4应对路面、路基、桥涵构造物、沿线设施等进行检测与调查,宜以1000m路段为基本检测或调查单元。整体式扩建路段的路面宜以200m路段为基本检测或调查500m,局部损坏严重的路段可以50m作为单独的检测或调查单元。4.1.5施工期间要维持交通运营的路段,应评估交通运营对既有高速公路技术状况的影响。4.2交通事故调查与评价4.2.1交通事故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通过交通管理部门、运营公司等,收集运营期间交通事故资料。2应统计交通事故路段的事故率,应详尽收集事故类型、车辆速度、事故车型及实载、发生的时间、天气状况等数据,应调查—5—事故路段线形指标、路面状况、交通安全设施状况等。4.2.2应对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气候特征、事故程度、事故原因及形态进行分析,应结合设计符合性检查和设计速度协调性评价结论对事故黑点进行全面分析,提出解决措施和改进方案。4.3交通调查与交通适应性评价4.3.1交通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收集既有高速公路各特征路段历年交通流量、交通组成及交通流特性。2应调查交通影响区域路网布局、交通流量数据。4.3.2交通适应性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对不同路段和区域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评价。2应根据交通流量及交通荷载构成,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的规定计算运营期间的累计当量轴次。3应分析改扩建施工期间,施工路段(含路段、立交节点、收费广场)及区域路网的交通量、通行能力,评价分流绕行的需求和可行性。4.4路线调查与评价4.4.1路线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对既有公路的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和横断面进行测量。2平面线形测量应在左、右幅中央分隔带边缘布设测点,两侧硬路肩外边缘可增设测点,同组测点宜位于同一横断面上。路—6—段测点纵向间距应不大于25m,对小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的曲线路段和特殊路基路段应适当加密,对桥台、构造物(桥梁、通道、涵洞)连接处100m范围内测点纵向间距应不大于10m。3纵断面线形测量点,应与平面线形布设的测点一一对应。4横断面调查应包括路基横断面布置、边沟、边坡、横坡和超高、建筑限界、视距等,横断面调查间距宜与平面布设的测点一一对应。5应调查沿线横向道路、控制建筑、河流、铁路、地上和地下管线等情况。4●4●2路线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的相关规定对既有公路线形进行设计符合性评价。2应按现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B05的相关规定进行运行速度协调性和设计速度协调性等方面的安全评价。4.5路基调查与评价4●5●1路基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调查既有路基填料的物理性质及力学性质。2应调查既有路基病害和隐患情况,整理分析病害的类型、3应调查既有路基支挡、防护工程的地基地质条件、基础形式和使用状况,必要时应对支挡工程地基进行勘探试验。4应调查既有路基排水系统状况。5应调查既有路基工后沉降状况,着重调查桥头引道不均匀沉降状况。4●5●2路基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评价既有路基高程能否满足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的要求。—7—2应评价既有路基的路床是否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3应综合分析路基病害原因,评价既有路基承载能力,分析各种防护、排水设施的技术状况,应对既有路基可利用程度进行评价。4应分析既有软土地基路段和桥头引道地基固结情况,地基压缩变形发展规律和抗剪强度增长规律,应根据沉降观测资料推算路基残余沉降,评价各种处理措施的效果。5应评价改扩建路基对既有路基的影响。4.6路面调查与评价4.6.1路面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收集既有高速公路交通量及交通组成资料,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开展轴载谱调查。2应按基本检测单元分车道对既有路面进行调查。3应对既有路面采用钻芯取样等方法,调查各层路面结构厚度和状况。4沥青路面调查应包括路面损坏、平整度、车辙、抗滑性能和结构强度。当既有路面全线进行罩面或补强时,沥青路面调查可侧重路面损坏、结构强度、平整度。5水泥混凝土路面调查应包括路面损坏、平整度和抗滑性能。4.6.2应根据路面破损状况、结构承载力、排水状况,综合分析路面病害原因,对既有路面可利用程度进行评价,提出利用及病害处治措施。4.7桥涵调查与评价4.7.1桥涵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除根据现行《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1的规—8—定对桥梁进行定性或定量调查外,还应调查上、下部结构类型,孔跨布置、梁板布置及边板悬臂等,桥面系各构件情况(包括伸缩缝、桥面连续的位置等),加固维修情况。2应根据现行《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J21的要求检测桥梁承载能力,检查桥梁的缺损状况,检测桥梁材质状况与状态参数。3应按附录A的要求对涵洞技术状况进行调查。4.7.2桥涵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现行《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21的规定,评定桥梁总体技术状况等级及主要部件技术状况,明确检查项目的缺损情况和性能状况,并提出整治和改建措施。2应按附录A的要求对既有涵洞的过水能力、承载能力、涵身稳定、渗漏情况、细部完整等项目进行评定,分析既有涵洞病害原因,并提出整治和改建措施。4.8路线交叉调查与评价4.8.1路线交叉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收集路网规划、沿线交通出行需求、交通流量等资料。2应调查交叉范围内的建筑限界、线形方案情况。3应调查互通式立体交叉设置间距。4.8.2路线交叉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评价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通道、天桥等路线交叉范围内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规范符合性,评价其运行状况,并提出利用和改建措施。2对路线交叉范围内事故多发路段或事故黑点,应评价建速车道、交通标志等各项技术指标的合理性。3应评价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间距的合理性。—9—4.9沿线附属设施调查与评价4●9●1沿线附属设施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调查交通安全设施、监控系统、收费系统、通信系统、供配电系统、服务设施及管理用房的技术状况。2应调查相邻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等配套设施的间距。3应调查收费站车道数量(含ETC车道)、设备配置、收费广场的运营情况。4●9●2沿线附属设施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评价沿线附属设施的运行状况和适应性,提出利用的可能性和改扩建的必要性。2应评价相邻服务区、停车区、收费设施等间距的合理性。—10—5总体设计5●1●1总体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高速公路网规划及城市路网规划的要求,满足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增长的需要。5●1●2应根据既有高速公路设计速度、改扩建条件、预期运行速度、土地利用性质等因素,合理确定设计速度。5●1●3应根据预测交通量、改扩建技术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改扩建规模。5●1●4应根据高速公路用地,既有高速公路沿线的立交、桥梁及隧道的分布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高速公路改扩建形式。5●1●5应综合考虑拟改扩建高速公路的功能定位、工程技术状况、既有高速公路利用、交通需求、建设实施、营运管理、经济性等因素,通过多方案比选,合理确定总体技术方案。5●1●6在满足技术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既有高速公路设施。5●1●7应维持施工期间交通运营,方便施工,缩短建设工期。5.2改扩建形式5●2●1高速公路改扩建形式宜采用既有高速公路两侧拼宽的整体式扩建,不应采用单侧拼宽式扩建。既有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内侧预留拼接条件的,应采用内侧拼宽的整体式扩建。当遇到下列情况,部分路段应采用分离式扩建:1既有高速公路为拱桥、悬索桥、斜拉桥及大跨度连续梁桥—11—的路段。2既有高速公路为地道或隧道结构的路段。3既有高速公路跨越铁路或航道,改扩建时要求净空标准提高,且既有桥梁结构路段不改造的路段。4交通流具有明显的到发特点,中间不设立交并且长度大于5km的路段。5其他采用拼接式困难的路段。5●2●2采用整体式扩建的路段,路基部分应采用路基拼接,桥梁部分应采用桥梁拼接,涵洞部分应采用涵洞拼接。5●2●3采用分离式扩建路段,新建部分应按新建工程进行设计。5.3改扩建规模5●3●1改扩建规模应充分考虑高速公路改扩建的技术条件,包括技术标准、沿线立交和横向道路、沿线设施、征地拆迁、交通安全等因素。5●3●2改扩建高速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20年的预测交通量,起算年应为计划通车年,设计小时交通量不应小于年第30位小时交通量。5●3●3整体式扩建的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单向车道数不宜超过五车道,分离式扩建的新建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单向车道数不应超过四车道,且不应小于两车道。5.4主要技术标准5●4●1改扩建高速公路应按高速公路技术等级要求进行建设,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口。120km/h,高速公路入城路段可采用80km/h,并不应低于既有高—12—速公路的设计速度。局部特殊困难路段,经论证可采用80km/h,但长度不宜大于5km,相邻路段间的设计速度差不应大于20km/h,并应设置过渡段。5●4●3改扩建高速公路必须进行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的分析和评价,全线服务水平应保持均衡。5●4●4改扩建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服务水平应采用三级服务水平;高速公路入城路段,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分合流区段、匝道及交织区可采用四级服务水平。5●4●5改扩建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一条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应符合表5●4●5的规定。表5.4.5改扩建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设计车速(km/h)12010080基本通行能力(pcu/h/ln)220021002000设计通行能力(pcu/h/ln)1650160015005●4●6改扩建高速公路的建筑限界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的规定,应采用同一净高,净高H应为5●0m,隧道检修道与行车道分开设置时,其净高应为2●5m。改扩建高速公路的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5●4●7与改扩建高速公路相交叉的下穿道路、铁路或河道的净空应符合下列规定:1下穿道路的净空应满足原设计净空标准。2采用分离式扩建的跨越铁路的高速公路,新建部分的桥下净空应符合现行铁路净空限界标准的规定,既有高速公路桥梁可待按铁路规划净空标准实施时进行改建。3采用分离式扩建的跨越河道的高速公路,新建部分的桥下净空应符合现行河道净空限界标准的规定,既有高速公路桥梁可待按河道规划净空标准实施时进行改建。5●4●8改扩建高速公路的汽车荷载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13—1采用分离式扩建的高速公路,新建部分应采用公路-I级,既有高速公路不需要改建的路段可维持原设计标准。2采用整体式扩建的高速公路,新建部分及需要改建部分的路段应采用公路-I级,既有部分不需要改建的路段可维持原设计标准。5.4.9改扩建高速公路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应取用0.10g,应进行抗震设计。5.4.10改扩建高速公路的路线、路基、路面、桥涵、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应满足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的技术要求。5.5总体布置5.5.1改扩建高速公路起、终点应符合改扩建规划要求,并宜选择在互通立交、收费广场等处;分段改扩建时,应考虑后期改扩建的预留条件。5.5.2除局部特殊困难外,改扩建工程分段采用不同设计速度的路段长度不宜小于10km,其变化点宜设置于地形地物明显变化处或互通立交等节点处,并做好前后路段的线形衔接与交通安全设施设计。5.5.3分离式扩建路段的新建部分与既有高速公路部分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桥梁路段,宜尽量靠近既有高速公路。2在隧道路段,应与既有隧道保持合适的安全距离。3在路基路段,宜距离3倍以上的填土高度。5.5.4整体式扩建路段和分离式扩建路段之间应设置过渡段,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过渡段应进行交通组织和交通安全设计。2过渡段宜设置于平纵面线形指标较好的路段,应与互通—14—出入口、桥隧构筑物保持适当距离。3过渡段应满足车道数平衡、平纵面线形顺适、横断面过渡合理等要求。5●5●5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协调,并同步实施。—15—6路线6.1一般规定6.1.1高速公路改扩建的路线设计,应根据总体改扩建方案,结合既有高速公路的利用与改造要求,合理选用指标。6.1.2整体式扩建路段,应充分利用既有高速公路线形;分离式扩建的新建路段,路线设计应符合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的规定。6.1.3既有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中确定的路线安全隐患,在改扩建工程路线设计时应采取措施予以消除。6.1.4应采用运行速度对线形进行检验,既有高速公路不满足要求时宜进行调整。6.2横断面设计6.2.1整体式扩建的路基横断面应由中间带、车道(包括既有车道、扩建车道)、路肩等部分组成,见图6.2.1。分离式扩建的路基横断面应由既有高速公路路基和新建高速公路路基组成,见图6.2.2。图6.2.1整体式扩建路基横断面1—中间带;2—车道;3—路肩;4—既有车道;5—扩建车道—16—图6.2.2分离式扩建路基横断面1—既有高速公路路基;2—新建高速公路路基6.2.2整体式扩建的车道、中间带、右侧路肩宽度宜符合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的规定,并且应符合下列要求:1中央分隔带应在一定区间内保持相同的宽度。中央分隔带的变宽过渡应保证线形顺畅平滑。条件受限制时,可设置变宽过渡段,其渐变率应不大于1:100。2在条件受限制的局部路段(长度不宜大于500m),右侧硬路肩宽度可适当压缩,但不应小于1.5m,宽度变化处应设置过渡段和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过渡段的渐变率不应大于1:50。6.2.3整体式扩建的路面横坡宜为2.0%,困难条件下应不小于1.5%,土路肩横坡度宜采用3.0%~4.0%。6.2.4整体式扩建路段的中央分隔带开口应符合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的规定。6.2.5分离式扩建的新建路基和既有路基的间距应满足交通安全设施、管线和构造物等的设置要求,同时应满足附加沉降控制要求。6.3平面设计6.3.1既有高速公路中心线应依据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拟合,线形拟合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平面拟合线形应由直线、圆曲线、回旋曲线组成。2拟合设计应依据平面线形,按左、右幅中央分隔带边缘线实测点位的平面坐标进行拟合,左、右幅两侧测点资料应进行相互校核。—17—3应合理选择拟合控制点,控制点宜为桥梁的跨中与桥台、互通式立体交叉和分离式立体交叉的交叉点等。4平面线形拟合精度标准应符合表6.3.1的规定。表6.3.1既有高速公路平面线形拟合精度标准设计速度(km/h)12010080平面线形拟合精度标准(cm)一般值101520极限值1520255对于较长曲线,可采用多元复曲线进行拟合设计。6.3.2整体式扩建路段的超高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对既有高速公路超高段及超高渐变段的横坡进行拟合,计算超高渐变率。2应根据拟合的平面中心线和超高值,按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合理确定超高值。3超高渐变率宜和拟合值一致,当拟合值小于1/330时,应按1/330进行设计。4超高旋转轴应和既有高速公路保持一致。5对于利用既有路面,但行驶方向发生改变的路段,应根据实际的线形指标,分析确定是否改建或采取相应管理措施。6.3.3整体式扩建和分离式扩建间的过渡段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整体式扩建到分离式扩建的过渡路段应按主线分岔设计;分离式扩建到整体式扩建的过渡路段应按主线合流设计。2主线分岔和合流的设计应符合车道平衡原则。3主线分岔和主线合流过渡段线形宜按中心线要求进行设计,设计指标应满足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的要求。局部困难路段,过渡段线形设计可采用平缓的变距曲线,分岔段、合流段的渐变率应分别不大于1:40和1:80。4主线分岔点和主线合流点,宜设置在圆曲线半径较大的路段或直线路段。—18—5主线分岔鼻端之前,应满足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规定的判断出口所需的识别视距。条件受限制时,识别视距应大于1.25倍的主线停车视距。6.4纵断面设计6.4.1分离式扩建的纵面线形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的规定。6.4.2整体式扩建路段,分幅设计纵断面设计线标高宜分别采用中央分隔带左、右侧边线标高。分离式扩建路段,纵断面设计线标高宜采用新建路线中心线标高。6.4.3既有高速公路纵断面拟合精度标准应满足表6.4.3的规定。表6.4.3纵断面拟合精度标准设计速度(km/h)12010080纵断面拟合精度标准(cm)一般值579极限值810126.4.4整体式扩建高速公路纵断面设计线宜贴近实测路面线,其纵坡、坡长、竖曲线等设计参数应满足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的规定。受构造物控制,不能满足最小坡长要求的局部路段,设计最小坡长可按表6.4.4的规定设计。表6.4.4不同坡差的最小坡长设计速度(km/h)12010080最小坡长(m)坡差≤0.4%1801601200.4%<坡差≤0.6%200180140坡差>0.6%300250200—19—6.4.5路基沉降已稳定路段,纵断面应采用拟合设计;路基沉降未完全稳定的路段,桥头处存在纵坡差值时,可设置渐变段进行高程渐变,渐变段的渐变率应不大于1:1000,且最小长度应不小6.5运行速度检验6.5.1全线应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以下路段应提出相应的交通安全管理措施:1不同设计速度路段衔接处。2平、纵线形指标变化大的路段。3受条件限制,采用了平纵线形设计指标极限值的路段。4平纵面线形组合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路段。5交通事故多发路段。—20—7路基7.1一般规定7.1.1路基改扩建设计,应在既有路基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合理处置既有路基病害,分析路基扩建对既有路基变形、稳定性、防护和排水设施的影响,并采取合理的技术方案及工程措施,保证高速公路路基改扩建后的整体使用性能。7.1.2整体式扩建拼接部分的路基回弹模量应大于40MPA,且应不小于既有路基原设计回弹模量。7.1.3整体式扩建应做好路基路面的协调设计,应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保证拼宽路基与既有路基之间衔接良好,控制拼宽路基与既有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7.1.4分离式扩建路基的新建部分应符合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的相关规定,既有路基应按现行《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的规定进行养护。7.2既有路基利用与处治7.2.1应根据既有路基病害的类型、特征、成因及危害程度,结合气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因素,选择合理、有效、经济的处治方案。7.2.2既有路基结构物的利用及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既有结构物的处理及利用应满足路要求。2若既有结构物无明显损害,且强度及稳定性满足改扩建—21—要求时,应全部利用;若部分损坏或不满足改扩建要求时,可加固利用或拆除重建。3加固利用的既有结构物,新、旧混凝土或砌体结构应紧密连接,形成整体。7.2.3既有路基的利用应与既有路面的利用及加铺设计相结合,根据路基病害或拼宽结构的影响程度,采取针对性的处治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既有路基回弹模量不满足新建路基的要求,既有路面未出现破损,且拼宽后,通过加铺设计可满足路面设计要求时,宜充分利用既有路基。2当既有路基回弹模量不满足新建路基的要求,且路面出现严重破损时,可分别采取改善排水、补充碾压、换填处治、地基处理等工程措施。3当条件受限不能翻挖既有路基时,可采取路基补强措施,如注浆等。4当既有路基处于中湿状态以下时,应增设排水垫层或布设地下排水设施等措施。7.3地基处理7.3.1整体式扩建路基的沉降与稳定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整体式扩建路基沉降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1)工后沉降计算年限宜不小于15年;2)拼宽部分路基总沉降应不大于15cm,工后沉降应不大于5cm,既有路基中央分隔带附加沉降不宜大于3cm;3)既有路基的路拱横坡度增大值不应大于0.5%,相邻路段路基差异沉降引起的纵坡变化不应大于0.4%。2施工期和运营期的路基整体稳定性应符合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关于路基稳定的相关规定。—22—3路面铺筑应在沉降稳定后进行,要求根据观测沉降量推算的工后沉降量小于设计容许值,且连续两个月沉降速率应小于2mm/月。7.3.2当既有软土地基采用排水固结法处理时,拼宽路基不得降低既有路基的地下水位。对于水塘、河流等路段,需要排水清淤时,必须采取防渗、隔水措施后方可降水。7.3.3路基拼接时,路基拓宽范围的软土地基处理宜采用复合地基,沿河塘、高路堤路段可选用桩承式路堤、轻质路堤。7.3.4新老路基分离设置,当距离小于20m时,应采取隔离措施或对新建路基的地基进行处理。7.3.5在满足路堤稳定的前提下,宜加大既有路基坡脚处理宽度,减少新老路基差异沉降。必要时,可采取增设边桩的措施。7.3.6应重视拼宽地基处理施工对既有路堤、临近构筑物或沿线设施的挤土、震动等影响。7.4路基拼宽7.4.1路基拼宽设计应符合总体设计提出的改扩建形式要求。7.4.2拼宽路基的地基处理、路基基底处理、路基填筑要求应满足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的技术要求。7.4.3填方路堤应符合以下规定:1路基填料宜选用与既有路堤相同且符合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要求的材料。2填土高度大于3.0m的路堤拼宽,除进行路堤稳定性验算外,还应对沿新老路堤结合面滑动的稳定性进行验算。3应在既有路基坡面开挖台阶拼接,台阶宽度不宜小于1.0m,台阶宜采用竖倾式台阶。4路堤高度大于2.0m时,结合部可采用横向铺设土工合成材料等增强措施。—23—5加筋土挡墙、锚定板挡墙、桩板式挡墙等特殊挡墙路基拼接时,应有专门的拆除工艺设计,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确保路基稳定。7.4.4挖方路基拼宽应符合下列规定:1挖方路基拼宽时,挖方边坡形式与坡度应符合表7.4.4的规定。表7.4.4挖方路基边坡坡率土的类别边坡坡率细粒土1:1.0中密以上的中砂、粗砂、砾砂1:1.52既有挖方边坡病害经整治已趋稳定的路段,改扩建时应减少拆除工程,不宜触动既有边坡。7.4.5路基结合部位应增强补压,确保拼接密实。当既有高速公路受渗水影响,强度不足时,可采用换填、掺灰处治或改善排水等措施进行处理。7.4.6高路堤拼宽,应进行变形与稳定的动态监测,确保既有路基稳定,以及相邻构筑物的安全。7.5路基排水7.5.1路基排水设施应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实施。7.5.2路基拼接设计中需拆除部分既有排水设施时,应设计相应的临时排水设施,并保证施工期间排水系统畅通。7.5.3拼宽路基排水设计应采取排、疏、防相结合的原则,与路面排水系统、边坡防护、地基处理等其他措施相互协调,保证路基稳定,避免高速公路水损害。7.5.4当采用细粒土填筑时,应注意新老路基间的排水设计,必—24—要时可增设盲沟,以排除路基内部积水。7●5●5应验算既有高速公路超高路段排水设施功能,当不满足改扩建后的排水需求时,应进行改造或重建。对改扩建后仍需利用的既有排水设施,应进行全面修复。—25—8路面8.1一般规定8.1.1改扩建工程路面设计应结合改扩建后的交通量、交通组成、轴载分布特点和设计基准期等因素进行。8.1.2整体式扩建路面设计应包括既有路面处治、加宽新建路面、路面拼接、旧料再生利用和路面防排水设计五个部分;分离式扩建的路面设计包括分离扩建部分路面结构设计和既有路面处治。8.1.3整体式扩建的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既有路面利用与处治后的设计年限宜同新建部分一致;分离式扩建的新建沥青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收费广场、服务区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8.1.4改扩建工程的路面设计应考虑既有路面沥青混合料、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再生利用,积极推广再生技术。8.1.5当既有车道为双向四车道,拼宽为双向八车道或以上时,可根据高速公路改扩建后的交通组成分车道进行路面结构设计。8.2既有路面处治8.2.1高速公路改扩建应对既有路面进行处治后加以利用。整体式扩建的既有路面应根据实测技术状况及综合评价结论,分段进行路面处治和拼接设计;分离式扩建的既有路面应按现行地方标准《公路路面养护技术规范》DB31/T489的要求进行处治。8.2.2既有路面处治应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确定合理的加罩、—26—补强及改建方案。8●2●3既有路面处治应消除路面结构病害,恢复路面结构强度和使用性能。处治后的路面结构强度及使用性能应满足设计使用年限内累计车辆轴载作用的要求。8●2●4既有沥青路面处治应分车道分段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面结构强度评定为“良”及以上等级,且路面损坏状况评定为“良”及以上等级,宜采用铣刨、2路面结构强度评定为“良”及以上等级,且路面损坏状况评定为“中”及以上等级,宜铣刨全部沥青面层,重铺沥青面层。3路面结构强度评定为“中”及以下等级,宜翻挖既有路面,新建路面结构。8●2●5桥面沥青面层铺装的路面损坏评定为“良”及以上等级,宜采用铣刨、加铺面层处治;评定为“中”及以下等级宜铣刨、重建桥面铺装。8●2●6既有路面处治后的表面层应与拼宽新建路面结构的表面层一致,并宜半幅路整体摊铺压实。8●2●7收费站、服务区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处治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既有路面损坏状况和接缝传荷能力评定为“良”及以上等级,既有路面可整体利用;否则,应按要求处治后再进行利用。2既有路面的断板、脱空等病害,可根据实际破损状况及损坏程度,分别采用换板、注浆等方式进行处治。8.3扩建路面结构设计8●3●1整体式扩建的拼宽路面结构类型、结构组合应与既有路面结构相协调,合理设计,保证路面整体强度和耐久性;分离式扩建的新建路面结构不受既有路面结构限制,应选择适宜的路面结—27—构组合。8.3.2新建路面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的要求。8.4路面拼接设计8.4.1路面结构拼接设计应考虑不同结构层的层间协调以及施工的方便、可行。加强新老路面连接,控制拼接部位的反射裂缝和渗水。8.4.2路面结构纵向拼缝应采用台阶搭接方式进行分层拼接,沥青拼接结构层台阶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cm,基层及底基层台阶拼接宽度不应小于25cm。50cm,沥青面层纵向拼接缝宜避开轮迹带。8.4.4路面结构横向拼缝应采用台阶搭接方式进行分层拼接,各拼接结构层台阶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cm。8.4.5路面结构的拼接缝界面应采取措施,以加强新老路面结构的粘结。8.4.6在基层顶面接缝部位应进行防反射裂缝及防水处理。8.4.7水泥混凝土路面拼接缝应设置传力杆。拼接后的路面平整度,包括接缝在内,用三米尺检测应不大于3mm。8.5既有路面材料再生利用8.5.1应充分利用既有路面旧料,采用再生技术应用于改扩建工程,无法利用的材料应集中妥善收集处理,不得污染环境。8.5.2应结合路面旧料的调查与评价结果,经论证后合理选择再生方式。半刚性基层材料宜采用就地再生、沥青面层材料宜采用厂拌热再生。—28—8.5.3再生混合料应进行专项配合比设计,确定再生施工工艺控制标准、质量检验与控制标准。8.5.4再生基层混合料可用于新路面基层,再生沥青混合料可用于沥青下面层,混合料须满足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中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指标要求。再生沥青混合料不得用于改扩建工程路面的表面层。8.5.5破碎的水泥混凝土材料可用于改扩建工程的下路堤或浜塘填筑。8.6路面防排水8.6.1改扩建路面设计应考虑路面防排水,遵循“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的原则。8.6.2路面排水设计应在既有路面排水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优化设计,重新验算排水能力,设计排水出路。8.6.3路面拼接缝部位应喷涂黏结沥青。8.6.4路面排水设计时应兼顾施工期间的排水,以保证施工期间不积水。8.6.5桥面沥青铺装整体铣刨重铺时,应重新设置防水层。—29—9桥涵9.1一般规定9.1.1整体式扩建的桥梁、涵洞设计应包括既有结构物的处治和结构物拼宽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耐久适用、经济合理、新老兼顾的原则。拼宽后的结构物应保持整体使用功能。9.1.2分离式扩建路段,新建桥梁、涵洞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的要求;既有桥梁、涵洞应按现行《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的规定进行养护。9.1.3应对既有桥梁、涵洞结构的病害进行综合评估,采用加固修复或拆除重建等处理措施。9.2既有桥梁、涵洞处治9.2.1既有桥梁总体技术状况评价等级为1类、2类的可原位利用,3类的经维修、加固后达到1类或2类的可以利用,4类的宜拆除重建,5类的应拆除重建。9.2.2既有涵洞技术状况等级为1类的可原位利用,2类的可经维修后利用,3类的宜拆除重建。9.2.3桥梁主要部件技术状况评价等级为1类或2类的可利用。9.3桥梁拼宽9.3.1拼宽桥梁的上部结构形式与跨径宜与既有桥梁一致。—30—9.3.2新老桥连接宜采用“上部结构连接,下部结构不连接”的方式。9.3.3拼宽桥梁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拼宽桥梁新建的基础宜与既有基础分离,并应采用桩基形式。2不宜采用挤土桩或部分挤土桩。3拼宽桥梁的基础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桩基工后沉降。4新建桩基和既有基础之间的中距应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同时应满足施工作业空间要求。9.3.4施工阶段沉降观测应在浇筑基础时开始,将连续沉降观测记录作为验收必需提交的资料;使用阶段应对桥梁基础沉降进行连续地、有计划地观测,定期提供观测报告。沉降观测要求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的相关规定。9.3.5拼宽桥墩和桥台宜采用与既有桥墩、桥台分离的方式。9.3.6主梁拼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空心板梁的拼宽宜采用新老边板间的悬臂钢筋焊接后,以现浇混凝土的连接方式;现浇混凝土的宽度宜不小于15cm,且不宜大于1/2梁板宽度。2T梁、工字梁的拓宽宜采用拆除部分老边梁悬臂混凝土,并在老边梁对应横隔板的位置加设横隔板的连接方式。3连续梁拓宽宜采用分离方式进行拓宽。中、小跨径连续梁采用整体方式拼宽应进行论证。4在设计文件中应明确施工浇筑混凝土和养护期间采取封交措施。9.3.7附属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拼宽桥梁时,既有伸缩缝宜更换,新老结构形成完整的伸缩缝。设置。—31—3拼宽桥头搭板宜和既有搭板连接。脱空的原搭板应采取拆除重建或充填注浆的方式处理。4既有桥面沥青铺装应按本规范第8.2.5条的要求全部或部分铣刨后重新摊铺;新桥面混凝土铺装钢筋应伸入既有桥面,钢筋搭接长度不小于1/2预制梁板宽度;新老主梁拼宽连接缝处的混凝土铺装钢筋应加强,加强范围为拼宽连接缝中心两侧各大于1/2预制梁板宽度。5既有桥梁支座已过使用年限或损坏的均应更换。既有桥梁支座出现缺失、脱空、移位的应进行补缺、垫实和纠偏。9.4涵洞接长9.4.1对既有涵洞进行调查和评价,应进行水力计算,不满足使用要求的涵洞应拆除重建。9.4.2涵洞拼宽设计应结合荷载、地基条件,控制新老涵洞结构之间的差异沉降。涵洞拓宽设计沉降控制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拼宽新建涵洞结构工后沉降值≤5.ocm。2新老涵洞结构差异沉降值≤2.ocm。3既有涵洞结构附加沉降值≤3.ocm。9.4.3接长涵洞的结构型式、孔径宜与既有涵洞相同,新老涵洞连接处宜采用柔性连接方式。9.4.5涵洞拼宽设计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o、《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D65的相关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1拼宽新建涵洞涵底标高、斜交角应与既有涵洞接顺。2涵洞内径或净高小于1.5m时,新老涵洞连接后长度较长,应按《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D65的相关要求设置检查井。3拼宽新建涵洞宜采用复合地基控制结构物的工后沉—32—降量。9.5桥涵拆除9.5.1桥梁的拆除宜采用既有桥梁施工顺序的逆序进行,连续梁桥、拱桥、斜腿刚构桥等还应通过计算确定拆除方案。9.5.2采用整体爆破拆除的桥梁,应对拆除方案进行安全论证并采取避免破坏环境的措施。采用非爆破方式拆除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构件的解体应在支架上或整体移至地面进行。9.5.3拆除桥梁的部分构件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对保留结构不造成损坏。9.5.4爆破施工,应由具有相应特种专业工程资质的单位承担。9.6桥梁顶升9.6.1桥梁顶升设计关键指标包括顶升量、顶升力、顶升同步差异允许值。9.6.2桥梁顶升应综合结构形式、施工方案、交通组织等因素进行安全论证。9.6.3根据既有桥梁结构特点、顶升量确定墩柱接长、垫石加高等顶升方式。采用墩柱接长顶升方式时,应对墩柱接长段进行设计。9.6.4顶升同步差异值不得超过结构的受力容许范围。9.7其他9.7.1老结构需增设、补强钢筋时,宜采用种植钢筋方式,植筋设计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J22中的相关规定与要求。—33—10路线交叉10.1一般规定10.1.1路线交叉改扩建设计应满足路网布局和交通量需求,应以既有高速公路主线为基础,结合相交道路的功能和等级、周边限制条件,综合考虑施工组织、交通组织、工程投资、社会影响等因素,确定合理方案。10.1.2应评估高速公路全线改扩建对既有路线交叉的建筑限界、视距、线形等技术指标的影响,应对既有路线交叉进行符合性验证和安全性检查分析,并应评估对总体改扩建方案的影响。10.1.3既有互通式立体交叉不能满足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交通需求时,应对既有互通式立体交叉实施改扩建,宜尽量利用既有匝道。10.1.4增、减互通式立体交叉或改变既有互通式立交形式时,应进行多方案论证比选,综合评估对高速公路主线的影响。10.1.5新增路线交叉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的相关规定。10.2互通式立体交叉10.2.1既有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运行状况良好,能满足主线改扩建后的运行安全及设计年限内的交通需求,经论证后可充分利用。立交匝道与主线相连接的加速车道、减速车道、分流端部、合流端部应做相应调整。10.2.2应结合交通量预测和交通事故调查情况,对既有匝道线—34—形指标较低且易发生交通事故的部分路段予以改善。10.2.3互通式立体交叉改建中应避免出现易引起驾驶员在出入口、或匝道上判断困难的情况,主线分流鼻之前应保证判断出口所需的识别视距,识别视距应大于表10.2.3-1的规定。匝道全长范围内应满足不小于表10.2.3-2规定的停车视距。表10.2.3-1识别视距设计速度(km/h)12010080识别视距(m)350~460290~380230~300表10.2.3-2匝道停车视距设计速度(km/h)8060504035停车视距(m)1107565403510.2.4新增互通式立体交叉应符合以下规定:1互通式立体交叉平均间距宜为5km~8km,最小间距不宜小于4km;当加速车道渐变段的终点至下一个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减速段渐变段起点间的距离小于1000m时,应在主线上增设集散车道。2互通式立体交叉与服务区、停车区之间的距离,应能满足设置预告标志的要求;当条件受限制时,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上一入口终点至下一出口起点间的距离应不小于1000m。3条件受限制的主线路段,互通式立体交叉范围内的主线改扩建线形指标可按一般路段的线形标准进行设计,但应增设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10.2.5实施改扩建的互通式立体交叉不宜改变既有立体交叉的形式;若改变形态,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应符合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的相关规定。部分条件受限制的匝道,可适10km/h,并应增设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35—10.3分离式立体交叉、通道、天桥10●3●1分离式立体交叉、通道、天桥的改建方案应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并与预测交通量相适应。10●3●2新建上跨结构物宜一跨跨过改扩建后的高速公路主线。经论证,当需在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设墩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桥墩基础宜布置于中央分隔带范围内。2桥墩两侧应设置相应等级的防撞护栏,并预留护栏变形的空间。3应满足管线、排水设施布置要求。4跨线桥部分应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5上跨结构物的桥面排水不得直接排至桥下的改扩建后的高速公路路面。10●3●3改扩建工程应保证既有下穿横向通道的建筑限界不低于原设计标准。10●3●4高速公路桥下新增或扩建横向通道时,应对既有基础、桥墩、桥台等采取保护措施,确保结构安全。10●3●5路基路段不宜新增或扩建下穿通道,经充分论证,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确保路基的稳定和安全。10.4铁路、管线交叉10●4●1与既有铁路、管线等交叉时,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应满足铁路及管线相关的技术要求,保证既有铁路、管线的安全。10●4●2新增的各种跨越公路的管线,不得侵入高速公路建筑限界,不得妨碍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也不得对改扩建后的高速公路及其设施存在或有潜在威胁。10●4●3新建铁路的上跨结构应一跨跨过改扩建后的高速公路—36—主线,跨径和净高必须符合高速公路建筑限界的规定。铁路跨线桥应设置防落网,桥面雨水不得直接排至高速公路建筑限界范围内。—37—11交通安全设施11.1一般规定11.1.1改扩建工程的交通安全设施等级应为A级。对于整体式扩建工程及分离式扩建工程的新建路段,交通安全设施应按现行《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D8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及《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的规定进行设计;对于分离式扩建工程的既有路段,既有交通安全设施宜按现行《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的规定进行养护。11.1.2既有交通安全设施经修复,检测合格后,应充分利用;无法利用的,应合理处置,不得影响环境。11.1.3不同改扩建方式间的过渡路段应设置专门的交通安全设施引导交通的分、合流,确保安全。11.1.4改扩建工程的交通安全设施应符合总体设计要求,交通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及其他设施之间相互协调和匹配,必要时可对既有交通安全设施进行相应调整。11.1.5改扩建工程的交通安全设施应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以及其他交通安全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之间应相互协调和匹配。11.1.6交通标志、护栏、防眩设施和轮廓标等交通安全设施的任何部分不得侵入改扩建后高速公路建筑界限以内。11.1.7对发生过重大交通事故或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路段进行交通专项分析论证,提出可靠的、安全的设置方案。—38—11.2交通标志11.2.1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标志的设置应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的高速公路使用者为设计对象,应充分考虑改扩建后高速公路的路网条件、高速公路条件、交通条件、气象条件、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避免信息过载或不足。11.2.2新建及改建的交通标志的设置位置、版面布置、支撑方式、结构设计及材料要求等应和改扩建后高速公路功能及总体设计相匹配。11.2.3拆除的标志杆件及版面材料,经局部修复并经检测合格,应充分利用;交通标志板的反光膜材料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的要求,重新敷设。11.2.4改扩建后规模为八车道及以上的高速公路,宜根据交通量、交通组成在中间带侧增设出口预告标志,或增加路面标示。11.2.5分离式路段前宜采用门架式结构的标志传递分流信息。11.2.6分离式路段在分流基准点前2000m、1000m和500m处,应分别设置分流预告标志,在0km处应设置确认标志。11.2.7分离式路段在合流基准点前500m、200m和0km处,应于既有高速公路的右侧和新建高速公路的左侧分别设置合流标志。11.3交通标线11.3.1交通标线应根据改扩建后的车道布置重新施划。交通标线的设置应能正确引导交通、确保车辆分道行驶、合理利用路面有效面积,并与起点、终点的既有交通标线相衔接。11.3.2交通标线的设置应能够与相应的交通标志相互配合,不得相互矛盾。—39—11.3.3交通标线所用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抗滑性、施工方便性和经济性,在白天和晚上均应具有良好的可视性。11.4护栏11.4.1改建或增设护栏的安全性能应满足现行《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B05—01的要求,防撞等级、结构形式、设置位置等应满足现行《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D80及《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的要求。11.4.2整体式扩建路段,护栏应按照现行标准要求设置。分离式扩建路段,既有高速公路护栏经论证,在安全性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全部更换;新建高速公路护栏应按现行标准要求设置。11.4.3拆除的护栏通过局部修补或防腐防锈处理后,经检测合格,应充分利用。11.5隔离栅和桥梁护网11.5.1改扩建高速公路的外侧应连续设置隔离栅,高度宜为1.50m~1.80m,宜采用焊接网、编制网。11.5.2上跨改扩建高速公路的桥梁应在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的两侧设置桥梁护网,高度宜为1.80m~2.10m。11.5.3拆除的隔离栅和桥梁护网,经局部修补或采用防腐防锈措施重新处理后,经检测合格,应充分利用。11.6其他11.6.1防眩设施、轮廓标、视线诱导标和防撞垫等其他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均应满足现行《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40—通用规范》JTGD80的要求。11.6.2防眩设施主要包括防眩板、防眩网和植树防眩三种型式,改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