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心理学》教案第七章幼儿的情绪、情感与意志一、教学内容:节次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第一节幼儿的情绪和情感41.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和特点?2.如何调节幼儿的负面情绪和情感。第二节幼儿的意志41.什么是意志?2.意志分别具有哪些品质?3.幼儿意志的发展具有什么特点?二、教学目标1.理解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幼儿意志的发展特点2.掌握培养幼儿情绪情感的方法,通过情境角色表演,能灵活运用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和培养方法。3.掌握意志的分类4.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三、教学重点1.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2.幼儿意志的发展特点四、教学难点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直观呈现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第一节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导入新课】复习提问【讲授新课】一、情绪和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与自身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由某种外在的刺激或内在的身体状况作用所引起的体验。(一)情绪和情感的特点情绪和情感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包括认知活动、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1.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主观体验是情绪和情感最主要的组成成分,是个体对不同事物的自我感受与体验,它涉及人的认知活动以及对认知结果所进行的评价。2.具有明显的机体变化和生理唤醒状态表情是明显的情绪和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它通过面部肌肉、身体姿势和语言、语调等方面的变化表现出来,在情绪和情感中具有传递自身体验的独特作用。3.具有独特的生理机制在情绪和情感活动过程中,大脑皮层以及大脑皮层以下的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网状系统等起着特定的作用。(二)情绪和情感的功能1.适应功能情绪和情绪是个体适应环境、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工具。2.组织功能人在知觉和记忆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情绪和情感则对心理过程进行监督,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3.信息功能情绪和情感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表情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并实现其信号功能。4.动机功能人的需要是行为动机产生的基础和主要来源,情绪和情感作为个体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主观体验,可激励个体去从事某些活动和行为,有助于提高活动效率。(三)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从幼儿情绪的发生和发展看,最初更多的是情绪的表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整个心理活动的发展,情感越来越占主导地位。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1)情绪通常与个体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情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通常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2)情绪是反应性和活动性过程,即个体随着情境的变化以及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受情境影响较大。(3)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的特点。(4)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是相对的,虽然它们所表达的主观体验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情绪和情感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是通过情绪反应表现出来的。另一方面,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的表现强度,情感的性质决定了在一定情境下情绪表现的形式。情绪发生的过程往往深含情感因素。总之,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两者紧密联系。二、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幼儿不需要教就会发怒、害怕、高兴,这些情绪是自然表露的,是人类遗传的一部分。(一)从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进程看从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进程看,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情绪和情感不稳定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稳定性经常变化,甚至喜怒、哀乐两种对立的情绪也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互相转换,如“破涕为笑”。2.情感比较外露幼儿往往“开心就笑,不开心就哭”,或者受一点委屈就在父母面前大哭,企图寻求父母的安慰。3.情绪极易冲动情绪的易冲动性在幼儿初期表现得特别明显,他们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二)从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从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绪和情感不断丰富。第二,所指向事物的性质逐渐变化,情绪和情感所表达的含义日益深刻。(三)从幼儿的情感发展水平看幼儿的高级情感主要体现在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三个方面,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特点。1.道德感道德感是幼儿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在掌握道德标准的基础上产生的。2.美感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德评价而产生的。3.理智感理智感又称为智慧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体验,由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三、幼儿积极情绪和情感的培养(一)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形成较稳定的情绪,带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首先,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温湿适宜、采光照明良好、有充分活动空间、无噪声干扰、到处充满绿色植物的环境。其次,教室的环境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最后,幼儿可在教师设计好的角色游戏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二)使用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2.培养良好的自我服务意识3.加强体能锻炼5.利用榜样表率法4.巧用游戏法(三)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1.肯定为主,正确指导2.耐心倾听幼儿说话3.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四、调节幼儿负面情绪和情感的策略(一)为幼儿创造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二)培养幼儿认识自身情绪和情感的能力(三)教会幼儿正确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1.运用适宜的方法控制情绪和情感(1)转移法。(2)冷却法。(3)活动参与法。(4)情绪宣泄法。(5)绘本故事教育法。2.以适当的方式调节情绪和情感(1)反思法。(2)自我说服法。(3)想象法。(四)培养幼儿积极的心态第二节幼儿的意志一、意志概述(一)意志的概念(二)意志的品质意志的品质是指构成意志的诸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和坚持性。1.自觉性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尤其是认识到行动的社会意义,并且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自觉确定的目的。2.果断性果断性是指在紧急情况下,能判明情况,从而能迅速且合理地采取对策和执行决定。3.坚持性坚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的目的,这是最能体现人的意志的一种品质。二、幼儿意志的发展(一)幼儿行为目的和动机的发展首先,自觉的行为目的逐渐形成。其次,逐渐出现间接动机。最后,各种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开始形成,优势动机的性质逐渐发生变化。(二)幼儿坚持性的发展(二)幼儿坚持性的发展(三)幼儿自制力的发展三、幼儿意志的培养(一)关注幼儿的兴趣,提高其坚持性(二)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习惯(三)引导幼儿设立切实可行的目标,耐心引领第八章幼儿个性的发展一、教学内容:节次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第一节个性概述第二节幼儿个性倾向性的发展41.简述个性的特征。2.简述幼儿兴趣发展的特点。第三节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第四节幼儿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4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4.简述幼儿性格发展的特点。5.简述能力的分类。6.简述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二、教学目标1.了解个性的特性和结构。2.掌握气质、性格、能力的概念及种类。3.理解学前儿童气质、性格、能力发展的特点。4.掌握自我意识的概念与结构。5.掌握学前儿童气质、性格、能力培养与塑造的方法。6.理解学前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及提高评价策略的方法。7.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三、教学重点1.幼儿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的特点。2.学前儿童气质、性格、能力培养与塑造的方法。四、教学难点1.个性的特点2.气质的稳定性3.自我意识的概念与结构五、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举例法、自主学习法、案例分析法六、教学过程第一节个性概述【新课导入】请你谈谈日常生活中的“个性”与心理学中的“个性”。【新课讲授】一、个性的含义个性是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是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二、个性的结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内容。(一)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包括个性调控系统(自我意识)和个性倾向性系统(需求、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它决定着个性发展的方向,是个性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二)心理特征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这些特征可突出地表明人的心理的个性差异。三、个性的特征个性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分别是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一)整体性整体性是指一个人的个性体现在他的各个方面。(二)独特性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特点。(三)稳定性第二节幼儿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一、幼儿需求的发展(一)需求的含义(二)幼儿需求发展的特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将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一、生理需求二、安全需求三、社交需求四、尊重需求五、自我实现需求二、幼儿兴趣的发展(一)兴趣的含义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二)幼儿兴趣发展的特点由于幼儿的年龄、智力和所处环境的差异,每个幼儿的兴趣都是不同的,但也具有一些普遍的特点。1.兴趣的广泛性2.兴趣的不稳定性3.直接兴趣居多第三节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概念二、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一)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幼儿初期,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比如,“妈妈说我是乖宝宝”。到了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自我评价。(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往往不从事实出发,而是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即使自己不如别人,也往往说自己好。到了幼儿晚期,幼儿的自我评价逐渐趋向客观,有的幼儿还表现出一定的谦虚行为。(3)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评价不具体、不细致、不全面、不深刻,这与幼儿认知水平低有关。(二)幼儿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幼儿自我体验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受暗示性影响较大,成人的暗示对幼儿的自我体验起着重要作用,年龄越小,表现得越明显。(三)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特点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三个方面。(四)幼儿自我意识的作用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是独立的,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2)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形成的前提,对自我教育具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的积极效果。(3)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缺陷和提高自身修养的途径,它能对自身进行监督,并实现自我完善。(五)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尊重幼儿、相信幼儿,让幼儿每时每刻都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认识。其次,成人要创设多种交往环境,尤其是家长,要多让幼儿参与成人的生活,增加幼儿与人沟通的频率,积累交往经验,提高交往质量。最后,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加强对自我评价过高和过低幼儿的指导。第四节幼儿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一、能力(一)能力的含义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二)能力的分类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能力进行了以下分类。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从事大多数活动均需要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等。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项专门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又称专门能力,是完成相关活动不可缺少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身体协调能力、节奏感受能力等2.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就是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它是人们成功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如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紧密联系,认知能力中必然有操作能力。操作能力中也一定有认知能力,不通过认知能力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就不会有操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社交能力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3.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是效仿他人言行举止或活动的能力。(三)幼儿能力的发展在幼儿的能力发展中,操作能力居重要地位。幼儿从出生起就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6个月左右,四肢和身体的运动能力逐渐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操作能力都在逐步发展,在良好的教育及练习下,到幼儿晚期,绝大多数幼儿能够熟练操作剪刀,进行折纸、粘贴等活动,在体育活动中充分显示其运动能力,如跑、跳、攀爬等。二、气质(一)气质的含义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具有稳定性,表现为不依赖于活动的具体目的和内容。(二)气质的分类及表现1.胆汁质这种气质的人黄胆汁过多,反应速度快,精力旺盛、态度直率、表里如一,但脾气暴躁、不稳重、易感情用事。这样的人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克服工作中的各种障碍,但有时缺乏耐心,当困难大并且需要持续努力时,他们会显得意气消沉、心灰意懒。如《三国演义》里的张飞。2.多血质这种气质的人由于血液过多,他们会对一切吸引他们的东西做出兴致勃勃的反应,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有较高的可塑性,能够很快适应新环境,也善于结交新朋友,言语具有感染力,有着较强的坚定性和毅力。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3.黏液质这种气质的人黏液过多,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情感也不易外露,通常遇事不慌不忙,能够有条理、持久地工作,但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精神。如《西游记》里的唐僧。4.抑郁质这种气质的人黑胆汁过多,心理反应速度缓慢,动作迟缓,讲话慢慢吞吞,不善于与人交往,通常表现为多愁善感、优柔寡断、易恐惧畏缩、心神不安。他们的主动性较差,不能把事情坚持到底,但富于想象,具有克服困难的坚忍精神。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三)幼儿气质的发展1.幼儿气质具有稳定性在人的各种个性特征中,气质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人一出生就具备一定的气质特点,这些特点在幼儿期相对稳定。2.生活环境可以改变幼儿的气质幼儿气质发展中存在“掩蔽现象”。所谓“掩蔽现象”,是指一个人的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3.幼儿的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研究发现,幼儿的气质类型对父母亲的教养方式有较大的影响。母亲对待不同类型的幼儿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三、性格(一)性格的含义性格是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所组成。它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如诚实或虚伪、勇敢或怯懦、谦虚或骄傲、勤劳或懒惰、果断或优柔寡断。(二)幼儿性格的发展3岁左右,出现了最初的性格方面的差异。幼儿的性格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1.活泼好动2.模仿性强3.好奇好问4.易冲动第九章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一、教学内容:节次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第一节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与意义41.简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2.简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3.简述幼儿同伴关系的作用。4.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特点。5.简述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二节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培养46.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7.简述亲子关系的类型。8.简述依恋的形成阶段。9.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二、教学目标1.掌握社会性概念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2.了解儿童亲社会行为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与表现。3.掌握亲子交往的意义与引导方法。4.社会性行为的培养与训练。5.正确对待儿童的社会性行为。三、教学重点儿童亲社会行为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与表现。四、教学难点儿童亲社会行为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与表现。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直观呈现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六、教学过程第一节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与意义社会性发展(也称幼儿的社会化)是指幼儿作为一个自然人通过不断学习,逐渐掌握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这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幼儿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有亲子关系的发展、同伴关系的发展、性别角色的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和攻击性行为的发展五个方面。(一)亲子关系的发展亲子关系是指幼儿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父母的关系是子女形成的第一个人际关系,父母的行为方式、态度、言语和价值观会被子女观察和模仿,同时子女也会影响父母的态度、情感和行为方式。(二)同伴关系的发展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幼儿在共同活动中相互协作的关系,是同龄人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影响因素有: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幼儿自身的特征、活动材料和活动形式等。(三)性别角色的发展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社会认为男性和女性拥有不同的特质、不同的任务和活动行为。性别角色行为是人按照特定的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无论是在服装还是在行为举止方面,男性和女性各有约定俗成的,并且为人们所共同遵循的规范。(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道德的发展是指个人的符合社会规则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对各种是非标准的掌握,如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体验及道德行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就是这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五)攻击性行为的发展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即伤害他人或事物的行为,如打人、咬人、故意损坏东西、向他人挑衅、主动引起事端。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却经常发生的行为。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一)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性发展、体格发展和认知发展是幼儿发展的三大方面,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社会性发展是幼儿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人一生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节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培养一、幼儿亲子关系的发展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幼儿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一)亲子关系的类型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亲子关系通常分为民主型、专制型和放任型三种。民主型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能够和谐相处,互相尊重,父母常采用理智的、成熟的应对方式处理情感问题,能够营造轻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使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情绪调节方式。在这种亲子关系下成长的孩子比较独立、和善、乐观、自信,自控力比较强,容易融入社会。2.专制型专制型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对子女进行高度控制,并且在情感上倾向于冷漠与拒绝。父母对子女的一举一动都横加限制,要求子女无条件地遵循相关规则,如果违反规则,父母就会采取强硬措施,有的甚至动用暴力。很少考虑子女自身的愿望和要求,对子女的合理要求不予满足,不支持子女的兴趣爱好,不允许对父母的决定和要求有不同的意见。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会有恐惧心理,容易表现得顺从、忧虑、退缩,缺乏自信心,并且不喜欢与人交往。3.放任型放任型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对子女缺少有效控制,并且情感上过于接纳。父母很少对子女提出要求,或对子女的言行施加合理调控,对子女违反要求的做法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甚至只是一味地放纵子女的言行,很少对子女做出的不妥行为或错事发怒,不能及时纠正子女的过错,而是让子女自己随意控制和协调自己的言行。在这种亲子关系中成长的孩子,会对父母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和提出无尽的需求,缺乏恒心和毅力,往往具有较高的冲动性和攻击性,缺乏责任感,不自信。(二)依恋的发展依恋是幼儿寻求并企图与他人保持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它是幼儿在与他人的相处过程中,在情感上逐渐形成的一种联结、纽带或持久的关系。依恋是心理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依恋的发生与建立过程是幼儿心理逐渐趋向成熟的过程。1.依恋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0~3个月):无差别的社会性反应阶段。第二阶段(3~6个月):有差别的社会性反应阶段。第三阶段(6个月~2岁):特殊情感连接阶段。第四阶段(2岁以后):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依恋的类型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斯等人依据鲍尔比的依恋理论,进行了陌生情境实验,通过对幼儿在这些情境中行为表现的观察,将依恋分为三种类型。(1)回避型。(2)安全型。(3)反抗型。3.依恋的影响因素依恋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依恋关系的双方,即照看者(主要是父母)和幼儿。(1)照看者方面的因素(2)幼儿方面的因素。二、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同伴是指彼此之间地位平等的人。在幼儿发展心理学中,同伴是指与幼儿相处的、具有相同或相近社会认知能力的人。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幼儿在共同的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协作的关系,具有平等、互惠的特点。(一)同伴关系的作用1.同伴关系有利于发展幼儿的积极情感幼儿与幼儿之间良好的交往关系,可以促使幼儿产生安全感、亲密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幼儿心情愉悦,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情感支持作用。2.同伴关系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3.同伴关系有利于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4.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形成自我概念(二)同伴关系的发展阶段1.2岁前同伴关系的发展有人对2岁前幼儿的同伴关系进行研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阶段:(1)物体中心阶段。(2)简单相互作用阶段。(3)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2.3岁后同伴关系的发展幼儿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性交往是在游戏情境中发生的。(1)3岁左右,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幼儿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不太关注其他幼儿的游戏行为。这说明幼儿同伴关系刚刚开始,同伴群体角色还未完全分化。(2)4岁左右,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幼儿彼此间交往面增大,幼儿在游戏中开始注意到同伴,幼儿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这种联系是偶然的,没有组织的。这是幼儿游戏社会性交往发展的初级阶段。(3)5岁以后,合作性游戏逐渐增多,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在游戏中,幼儿有分工合作,有共同的目的和计划,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幼儿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同伴之间的喜好和拒绝,同伴群体角色分化已经定型。(三)幼儿同伴关系的类型1.受欢迎型2.被拒绝型3.被忽视型4.一般型其中,受欢迎型幼儿约占13.33%,被拒绝型幼儿约占14.32%,被忽视型幼儿约占19.41%,一般型幼儿约占52.94%。(四)影响幼儿同伴关系的因素(1)家庭与社会因素。具体包括家长的教养方式、家庭的居住环境以及电视媒体等。(2)幼儿园因素。具体包括教师的影响、课程与环境的影响等。(3)幼儿自身因素。具体包括人格与行为特征、认知能力、外表因素等。三、师幼关系的发展师幼关系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在保教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一)师幼关系的类型1.亲密型教师像妈妈一样关爱幼儿,悉心照料,耐心教导,经常表扬和鼓励他们,直接的身体或目光接触较多,彼此建立依恋感,从而形成亲密融洽的师幼关系。2.紧张型教师对幼儿表现得不够耐心、态度生硬,从而造成师幼之间感情疏远甚至紧张。在师幼关系中,幼儿受到的批评、指责远远多于表扬和鼓励,教师往往忽视与幼儿情感上的交流,更多关注幼儿的行为习惯。3.淡漠型许多教师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部分幼儿身上,尤其对班级中“表现好”的幼儿和“表现差”的幼儿关注较多,无意中忽略了对中间部分幼儿的关注,这使得部分幼儿会产生被忽视的感觉,进而产生疏离感。(二)师幼关系对幼儿的影响1.对幼儿适应能力的影响2.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3.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四、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以幼儿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即只有当幼儿知道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时候,才能进一步掌握男孩和女孩不同的行为标准。(一)幼儿性别概念的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认为,幼儿性别概念的发展要经历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性别认同。性别认同是幼儿对自己和他人性别的正确标定。幼儿的性别认同发展得很早。第二阶段,性别稳定性。性别稳定性是幼儿对个体一生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第三阶段,性别恒常性。性别恒常性是对人的性别不因其外表和活动的改变而改变的认识。(二)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1.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2.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3~5岁)3.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三)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2岁左右是幼儿性别行为初步产生的时期,3岁以后,幼儿之间的性别角色差异日益稳定、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游戏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第二,选择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的差异。第三,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差异。五、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又称为积极的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有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援助等。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一)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阶段和特点1.3岁前,12~18个月的幼儿,开始甚至经常在没有成人鼓励的情况下向成人或同伴出示、分享玩具;21个月,幼儿开始出现同情或移情,会关心、安慰同伴。一般认为,1岁左右,幼儿就已经具有辨别他人情绪的能力,对周围人的不同情绪会做出不同的反应;2岁左右,幼儿已经出现了亲社会行为的萌芽,幼儿表现出的同情、分享和帮助别人的行为越来越明显;2岁以后,随着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生活经验的增长,幼儿的分享、合作和助人等亲社会行为进一步发展。2.3~6岁(1)亲社会行为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增加。幼儿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的数量越来越多,指向的对象也越来越多。同时,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除了简单的分享和帮助外,幼儿还学会了合作、安慰等其他形式,分享形式也逐渐多样化和深刻化。(2)亲社会行为的自发性有所增加。3岁前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还往往需要他人提示与提醒,甚至是在家长的示意或同伴的要求下产生的,而且大多寻求奖励和回报。3岁后,在教育和培养下,幼儿逐渐出现了一些自发的亲社会行为,如自发的分享、合作和助人,而且不求任何回报和奖赏。(3)识别他人需要帮助的线索的能力和移情能力逐渐提高。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能够逐渐去自我中心,而且移情能力也逐渐提高,开始能够换位思考和体验别人的情绪、情感,体察别人寻求帮助的需要。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幼儿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对于他人需要帮助的线索的识别能力越来越强,通过观察交往对象的表情和情绪就能辨别对方是否需要帮助。(二)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1.社会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大众媒介的影响。2.幼儿日常的生活环境家庭是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3.移情移情是指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不论是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还是幼儿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最终都要通过幼儿的移情起作用。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事物为目的的行为。攻击性行为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目的性。(一)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原因和特点1.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原因2.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特点(1)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或其他物品争吵、打架,行为更多的是破坏玩具、物品或直接争夺。(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上的攻击,多为身体的打击、碰撞。(3)出现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的趋势。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多于敌意性攻击行为,而幼儿园大班幼儿的敌意性攻击行为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行为。(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比女孩更多地卷入攻击性事件,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在受到攻击后发动报复行为。(二)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1.惩罚2.榜样3.强化4.挫折(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控制1.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2.为幼儿提供良好行为的榜样3.教会幼儿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4.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第10章游戏与幼儿的心理发展一、教学内容:节次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第一节游戏概述第二节幼儿游戏41.简述游戏的特征。2.简述幼儿游戏从社会性发展角度如何分类。3.简述游戏的主要功能。4.简述3~4岁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4二、教学目标1.掌握游戏的定义、特征;2.了解游戏的理论流派3.掌握幼儿游戏的分类4.能根据不同游戏类型正确指导幼儿游戏5.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三、教学重点1.掌握幼儿游戏的分类2.能根据不同游戏类型正确指导幼儿游戏四、教学难点1.掌握幼儿游戏的分类2.能根据不同游戏类型正确指导幼儿游戏五、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举例法、自主学习法、案例分析法六、教学过程第一节游戏概述一、游戏的定义二、游戏的特征(一)游戏是内驱性的活动(二)游戏是重过程的活动(三)游戏是产生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四)游戏是假想情境中的活动三、游戏的理论流派(一)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1.剩余精力说2.松弛说(娱乐论)3.种族复演说(复演论)霍尔把人类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动物阶段,即类人猿阶段,该阶段儿童表现的是本能的反应,如吸吮、哭泣、抓爬、站立;(2)未开化阶段,即靠猎取动物为生的阶段,该阶段儿童表现为爱玩追逐游戏、丢手绢游戏和捉迷藏游戏等;(3)游牧阶段,即靠游牧为生,该阶段儿童表现出爱玩扮演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的游戏;(4)农耕阶段,该阶段儿童表现为爱玩玩具、挖地、挖河等游戏;(5)城市阶段,也称部落阶段,该阶段儿童表现出爱玩小组游戏,即由单人玩发展为一群人一起玩。4.生活预备说生活预备说,也叫练习说,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罗斯(K.Gross)。5.生长说生长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阿普利登(Appleton)和美国学者奇尔摩(Gilmore)。6.成熟说成熟说的代表人物是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博伊千介克(F.Buytendijk,又译为拜敦代克)(二)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1.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2.认知发展学派认知发展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针对幼儿认知的不同发展阶段,皮亚杰将幼儿游戏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练习性游戏(0~2岁)。第二阶段,象征性游戏(2~7岁)。第三阶段,规则性游戏(7~12岁)。3.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第二节幼儿游戏一、幼儿游戏的分类(一)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分类认知发展是幼儿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皮亚杰认为游戏是随认知发展而变化的把幼儿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三类。1.感觉运动游戏感觉运动游戏,又称技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是幼儿最早出现的一种游戏形式。2.象征性游戏象征性游戏是2~7岁幼儿最典型的游戏形式,其高峰期在3~5岁。3.规则性游戏规则性游戏是7~12岁的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二)从社会性发展角度分类1.偶然行为(或无所事事)2.旁观行为3.独自游戏独自游戏是幼儿时期游戏的主要形式。4.平行游戏平行游戏是指幼儿看似在一起玩儿,但仍然是单独做游戏。5.联合游戏4岁以上的幼儿仍以自己的兴趣为中心,但开始有较大的兴趣与其他幼儿一起玩。6.合作游戏合作游戏是幼儿社会化程度最高的游戏。(三)依据游戏的内容与性质分类依据游戏的内容与性质,我们将幼儿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两大类,其中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性游戏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1.创造性游戏2.规则性游戏二、游戏的主要功能(一)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1.促进基本动作的发展学前期是幼儿基本动作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2.游戏与运动能力的发展3.游戏与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二)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1.游戏与幼儿语言的发展游戏给幼儿提供了语言交往的情境和需要,激发了幼儿语言表达的需要和意愿。2.游戏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力是产生新思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与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及创造性想象相联系。游戏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幼儿,让幼儿拥有自由想象的空间,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3.游戏与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三)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1.游戏有助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2.游戏有助于幼儿社会性交往技能的提高3.游戏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会规则(四)游戏能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1.游戏有助于幼儿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2.游戏有助于幼儿消极情绪的宣泄3.游戏有助于发展幼儿的高级情感第三节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一、各年龄阶段幼儿游戏的特点(一)3~4岁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小班幼儿的游戏大多属于独立游戏或平行游戏,幼儿在游戏中集体意识淡薄,各玩各的,彼此间没有合作,而且规则意识相对比较弱。在游戏的持续时间上,小班幼儿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兴趣常常发生改变,因而,他们在游戏中坚持的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最多十几分钟。小班幼儿在进行游戏时往往没有预设的主题,随意性比较大,游戏内容多是一些反映日常生活的场景。(二)4~5岁中班幼儿游戏的特点中班幼儿的游戏属于联合游戏,有的开始发展为合作游戏。中班幼儿的集体意识明显增强,彼此之间有所关照和配合,能注意到游戏的结果。中班幼儿开始能在较长时间内进行一项游戏,他们参加一场游戏活动能坚持25~40分钟。中班幼儿的游戏开始有了主题,也知道事先进行计划。游戏的主题逐渐丰富,但游戏的主题较简单,而且中班幼儿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扰而改变主题。(三)5~6岁大班幼儿游戏的特点大班幼儿的游戏已经属于典型的合作游戏。在活动中,大班幼儿能明确意识到自己是这个集体中的成员,认识到分工合作的必要性,彼此之间注意协调配合,互相帮助,承认集体中领导者的权威,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大班幼儿专心进行一场游戏可以坚持1小时以上,。大班幼儿玩的游戏有了明确的主题,游戏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复杂,能够经常看到反映社会生活关系的游戏二、幼儿游戏的指导(一)角色游戏的指导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1.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2.创设游戏环境3.观察游戏进程,支持游戏发展4.以间接指导为主(二)结构游戏的指导1.丰富幼儿的知识,加深幼儿的感性认知2.提供各种成品材料,充分利用多种自然材料3.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活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三)表演游戏的指导2.提供表演游戏的物质条件与准备3.表演游戏过程的指导(四)规则游戏的指导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编制适合的规则游戏2.教给幼儿开展游戏的方法,积极有序地开展游戏3.不同年龄班指导的重点不一样第11章幼儿与教师的心理健康一、教学内容:节次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第一节幼儿的心理健康第二节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及维护21.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2.自闭症的含义、原因、主要表现和预防措施。3.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二、1.掌握幼儿及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2.知道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3.掌握自闭症的含义、原因、主要表现,能够初步采取预防措施4.掌握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5.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三、教学重点1.知道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2.掌握自闭症的含义、原因、主要表现,能够初步采取预防措施3.掌握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教学难点1.知道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2.掌握自闭症的含义、原因、主要表现,能够初步采取预防措施3.掌握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五、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举例法、自主学习法、案例分析法六、教学过程第一节幼儿的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二)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幼儿期是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时期,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协调、适度发展、相对稳定,并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三)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具体而言,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因素、家庭因素、幼儿园、社会文化、个体因素等方面。二、幼儿身心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一)幼儿身体发展中常见的问题1.发育迟缓(1)含义。发育迟缓是指幼儿在生长过程中出现速度放慢或顺序异常等现象,发病率为6%~8%。(2)原因。影响幼儿生长发育速度,导致发育迟缓的因素有很多,如不良饮食习惯或饮食不均衡导致的营养不足、全身疾病引起的矮小、家族性矮小和体质性生长发育迟缓、精神因素、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甲亢、垂体性侏儒、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小于胎龄儿、特发性矮小等。(3)主要表现。发育迟缓主要包括体格发育落后、运动发育落后、语言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落后、心理发展落后等方面。(4)预防及矫治。1)营养合理,饮食均衡,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2)若因全身疾病引起矮小,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3)若为家族性矮小或体质性生长发育迟缓,则可通过各种调养,充分发挥生长潜力,也可酌情使用生长激素。4)改善生活环境,使幼儿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5)对于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应根据情况进行特殊治疗。2.肥胖症(1)含义。幼儿体内的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按身高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的20%,或者超过按年龄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加上两个标准差,即为肥胖症。(2)原因。主要有遗传、心理、长期摄入能量过多、运动过少等原因。(3)主要表现。1)食欲旺盛,食量超常,偏食。2)懒动,喜卧,爱睡。3)体格发育较正常幼儿迅速。体重明显超过同龄同身高者。脂肪呈全身性分布,以腹部为主。(4)预防及矫治。1)限制饮食,多做运动。2)心理矫正。3)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二)幼儿心理发展中常见的问题1.自闭症(1)含义。自闭症是一种因脑部功能异常而引发的发展障碍,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的奇特反应为特征,一般起病于婴幼儿期。(2)原因。自闭症与先天生物学因素及后天环境因素均有关,生物学因素主要是指孕期和围生期对胎儿造成的脑损伤,如孕妇病毒感染、宫内窒息等。(3)主要表现。1)言语发育严重缺陷。2)社会交往障碍。3)行为异常。(4)预防与矫治。2.口吃(1)含义。口吃为常见的语言节奏障碍,它并非生理上的缺陷或发音器官疾病,而是与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的言语障碍。(2)原因。精神创伤、心理紧张(如自卑、羞怯、退缩、孤僻、不合群)、模仿、成人的教养方式不当都是造成幼儿口吃的可能原因。(3)主要表现。1)发音障碍:常在某个字音、词语上表现停顿、重复、拖音等现象,说话不流畅。2)肌肉紧张:说话时唇舌不能随意活动。3)伴随动作:说话时常有摇头、跺脚、挤眼等动作。4)常伴有其他心理异常:如易兴奋、易被激怒、胆小、睡眠障碍等。(4)预防与矫治。1)正确对待幼儿说话时不流畅的现象。2)消除环境中可致幼儿精神过度紧张、不安的各种因素。3)成人的榜样。3.多动症(1)含义。幼儿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失调”或“注意缺陷障碍”,是一种以注意障碍为突出表现,以多动为主要特征的幼儿行为问题。(2)原因。幼儿先天体质缺陷、铅中毒、食物过敏、放射作用、轻度身体器官异常,还有心理的紧张刺激、感觉统合失调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幼儿患多动症。(3)主要表现。1)多动:坐不住、爱动、不停地说话等。2)注意缺陷:注意力分散,学习或游戏时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做事不用心,很难把事情做完,条理性差,容易被干扰,对单一枯燥活动缺乏兴趣。3)冲动:经常打断别人说话,干涉别人行为,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4)其他不良行为:情绪不稳,爱惹是生非,有好打架、恃强欺弱、好发脾气、纪律性差等特征,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这些行为感到比较棘手。5)学习困难:患多动症的幼儿没有智力问题,但是他们的智力发展很不平衡,有时这方面能力强,另ー方面的能力却很差。因此,他们常常需要特殊辅导。(4)预防与治疗。1)药物治疗。2)饮食治疗。3)心理治疗。4.攻击性行为第二节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及维护一、幼儿教师的心理特征幼儿教师的年龄多数在17~55岁,一般为青年期和中年期。(一)青年期(二)中年期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一个心理健康的幼儿教师应有一颗“童心”,热爱幼教事业,有健全的人格,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充分了解自己,有顽强的自制力,能不断学习与创新,并对自己的能力做适度的估计。三、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一)生理素质与身心疾病(二)环境因素(1)教师的需要得不到满足(2)教师压力:主要包括工作方面、幼儿方面、个人婚姻方面、自我发展方面的压力。(3)家长的高期望:家长的高期望对教师构成了一定的压力。(4)人际关系问题:同事关系满意度低是幼儿教师人际关系中最突出的问题。幼儿教师绝大多数是女性,她们的情绪容易波动,从众心理较强,注意领导和同伴对自己的评价,这些问题集中于一个群体中,易造成教师之间较难相处。(5)对教育改革适应慢和工作上的新问题的困扰。(6)婚姻家庭和重大生活事件。(三)其他因素教育影响的长期性与滞后性,如幼儿教师的气质、性格、人格特征、童年经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因素也影响着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首先,要在社会层面上为幼儿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其次,幼师学校要慎重选择学生。最后,幼儿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第12章早期教育概述一、教学内容:节次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第一节什么是早期教育第二节早期教育的发展第三节早期教育活动指导2实操题假设你是某托幼机构的照护者,请运用彩虹伞为13~15个月宝宝班设计一节粗大动作领域活动并展示。二、教学目标1.理解早期教育的内涵、特点2.掌握早期教育的内容3.根据幼儿发展特点,初步学会撰写早期教育活动方案4.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三、教学重点1.掌握早期教育的内容2.根据幼儿发展特点,初步学会撰写早期教育活动方案四、教学难点1.掌握早期教育的内容2.根据幼儿发展特点,初步学会撰写早期教育活动方案五、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举例法、自主学习法、案例分析法六、教学过程第一节什么是早期教育一、早期教育的内涵(一)早期教育对象年龄的界定本书把早期教育对象的年龄界定在0~3岁。这种界定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国内外早教专家的认可。第二,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及各大院校的早期教育专业都把3岁以下婴幼儿作为早期教育对象。(二)早期教育中的“教”与“养”二、早期教育的内容婴幼儿早期教育包括保育和教育两个方面。保育方面重在身心健康的照护,教育方面重在心智成长的培养。(一)保育方面保育包括对婴幼儿各个年龄阶段生理发展情况的关注、营养获得及膳食平衡的了解、科学喂养、日常生活如睡眠和大小便的照顾及规律的培养、衣饰的选择、日常卫生保健、疾病的护理、心理发展的关注与调节等。(二)教育方面教育的内容根据3岁以下婴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而定。但基本包括认知、精细动作、大运动、社交行为、语言、艺术六大方面。三、早期教育的理论基础及意义(一)早期教育的理论基础1.婴幼儿期大脑的迅速发育是进行早期教育的物质基础人体由许多器官、系统组成,它们可以完成语言交流、身体运动、空间感知、情感表达等各种机体活动,而这些活动都是在大脑的控制下得以完成的2.婴幼儿期大脑的可塑性是进行早期教育的前提3.儿童发展关键期的理论促使早期教育势在必行4.3岁之前是人类性格形成最佳时期的理论为开展早期教育提供了支撑(二)早期教育的意义1.培养良好习惯习惯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铁路客货混运模式创新-洞察分析
- 商超行业助理职责概述
- 基于人工智能的企业招聘服务合同
-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洞察分析
- 免疫科护理工作总结
- 遥感图像智能解译-洞察分析
- 药物与营养干预血管保护-洞察分析
- 2024短视频平台内容监管与管理合同3篇
- 能源技术行业技术工作概览
- 2025年度豆粕代销与绿色生产标准协议3篇
- 2025版开发商与购房者精装修住宅买卖及售后服务合同3篇
- 矿石运输与堆放技术
- 学校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 2024-2025年江苏专转本英语历年真题(含答案)
- 红色中国风蛇年晚会竖版邀请函
- 电力线路迁改工程方案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卷-《14 文言文二则》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 酒店求购收购方案
- 工程建设法规与案例 第3版 课件全套 刘黎虹第1-11章 建设法规概述-建设工程纠纷解决及法律责任
-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4篇)
- 《2024版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解读 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